08—18年浙江卷文言文汇编(学生版)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6

2008 年—2015 年浙江卷文言文阅读

一、2008 年浙江卷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
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
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
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
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

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

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
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

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

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

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
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

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

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

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

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
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 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
国名。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
A.权贵有嫌其出位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乃放纵诗酒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D.与刘宾客齐名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
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
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
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
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5.(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
①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 分)

②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 分)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 分)
政 姊 荣 闻 人 有 刺 杀 韩 相 者 贼 不 得 国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 尸 而
县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与 嗟 乎 严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韩 之
巿 而 死 者 果 政 也 (《史记·刺客列传》 )

二、2009 年浙江卷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

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

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
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
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

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

2
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

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

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

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

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

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 ① 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
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
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
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
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3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3 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 分)

三、2010 年浙江卷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

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尠(xiǎn)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

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

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
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

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

“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
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
畏其笔 。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lǎn),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
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

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

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

“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节选自《魏书·胡叟传》)
[注]① 探赜(zé):探索深奥的道理。 ②鄙黩:轻贱侮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尠有屈焉 屈:屈辱。
B.鸠率僧旅 鸠:聚合。
C.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
D.遗其珍物 遗: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唯《易》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拂衣而出 倚歌而和之
C.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D.复还于蜀 且贰于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
读书人的不满。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
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不求回报的
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
途受阻,一生坎坷。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其 述 前 载 无 违 旧 美 叙 中 世 有 协 时 事 而 末 及 鄙 黩 人 皆 奇其 才
畏 其 笔。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3 分)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四、2011 年浙江卷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

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

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

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

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
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

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

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

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

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

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
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5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 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明经 第:考取。
B.子无为嫌 嫌:疑忌。
C.俾其守约束 俾 :使。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所不及 公之逮所由使也
B.因极推引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以康 醉则更相枕以卧
D.保邦于未危 室西连于中闺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
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
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
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
法公允、深得人心。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诸 司 奏 议 悉 心 纠 驳 故 帝 委 之 或 时 移 疾 佗 宰 相 奏 事 帝 必 问
与 文 瓘 议 未 若 不 者 曰 往 共 筹 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 分)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 分)

五、2012 年浙江卷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

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
6
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

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

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

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
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
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
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
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
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
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 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
“顺
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
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
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
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7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而 涉 猎 书 史 姑 随 世 俗 作 所 谓 时 文 者 皆 穿 蠹 经 传 移 此 俪 彼
以 为 浮 薄 惟 恐 不 悦 于 时 人 非 有 卓 然 自 立 之 言 如 古 人 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 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 分)

六、2013 年浙江卷
送丁琰序
(宋) 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
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
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

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

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

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

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

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
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

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

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
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

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

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
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

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
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8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

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污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
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 恐年岁之不吾与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
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
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士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
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赏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
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贤 而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而 从 之 问 其 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 分)
(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4 分)

(2)奚重而不更也?

七、2014 年浙江卷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
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

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

9
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
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

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

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

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起,遂大振耀,瓯③闽

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
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
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
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
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

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

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

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
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

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

后嗣之愿云。
[注]① 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
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
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
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
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於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3 分)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4 分)

八、2015 年浙江卷
太平州学记
(宋) 张孝祥
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
之恭也。当涂①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
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②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
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
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③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
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
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
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
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
不可已也如是夫!”
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
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
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
学。”
夏四月既望,历阳张某记 。
[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代对士大
夫的尊称。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带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坎儿置之屋壁 坎:挖洞。
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
11
C.侯下车 下车:初到任。
D.力不赡耳 赡:足,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子之恭也 将以有为也
B.及冬,则有边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颐指而办 吾尝跂而望焉
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夫晋,何厌之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
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
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得
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
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先 是 郡 将 欲 楼 居 材 既 具 侯 命 取 以 为 阁 辟 其 门 而 重 之 凡 学
之所 宜 有 无 一 不 备。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 分)

九、2016 年浙江卷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 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

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

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

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
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
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
“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

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
《九丘》
《连山》

《归藏》
《梼杌》
《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

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

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

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12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

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

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
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 乘: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茂先坐与论说 B.若二十年外书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若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 D.望石再拜而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毕礼而归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
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
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
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
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 分)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 分)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
进 言 者 皆 曰 天 下 已 安 已 治 矣 臣 独 以 为 未 也 曰 安 且 治 者 非
愚 则 谀 皆 非 事 实 知 治 乱 之 体 者 也 夫 抱 火 厝 之 积 薪 之 下 而 寝 其
上 火 未 及 燃 因 谓 之 安 方 今 之 势 何 以 异 此

十、2017 年浙江卷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13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
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
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
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 ,
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
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
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
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
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
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
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
实空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
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
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
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
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
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
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学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
果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2.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饰以温慎 举以予人
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 儿之成,则可待乎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D.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
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14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
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 ,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
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
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 分)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 分)

十一、2018 年浙江卷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
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
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
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
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
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
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
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
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
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
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
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
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
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
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
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
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
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
哉! (选自《司马光集》)
【注】①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 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 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15
A.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句读之不知
B.于其外则不光 此其志不在小
C.卒于睢阳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将犬吠所怪 为巡船所物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
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
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
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
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
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
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世 人 见 太 初 官 职 不 能 动 人 又 其 文 多 指 讦 有 疵 病 者 所 恶 闻
虽 得 其 文 不 甚 重 之 故 所 弃 失 居 多 余 止 得 其 两 卷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

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