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bei Sport University


ISSN 1008-3596,CN 13-1237/G8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运动教育模式教学中学生运动体验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视角
作者: 张琪,谢磊,刘琳,高嵘
网络首发日期: 2024-07-15
引用格式: 张琪,谢磊,刘琳,高嵘.运动教育模式教学中学生运动体验的研究——基
于扎根理论的分析视角[J/OL].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https://link.cnki.net/urlid/13.1237.G8.20240711.1644.016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
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
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
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
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
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
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
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
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
学术期刊(网络版)
》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
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
》是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
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网络首发时间:2024-07-15 16:41:10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3.1237.G8.20240711.1644.016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ourna
lofHebe
iSpo
rtUn
ive
rsi
ty

运动教育模式教学中学生运动体验的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视角

张 琪1,谢 磊2,刘 琳1,高 嵘2

(
1. 燕山大学 体育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 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以扎根理论为分析视角,探究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生的 运 动 体 验。基 于 对 10 个 访 谈 对 象 的 半
结构化访谈,并结合学习日志等相关文本资料,采取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策略,归纳提炼出 1 个核心范
畴 “运动体验的实践样态”,4 个主范畴 “互动性体验、实践性体验、认同性体验、反思性体验”。厘
清了运动体验实践样态的相互关系:实践性体验是运动体验形成的基础;互动性体验和认同性体验是
运动体验的具体表现和重要内容;反思性体验是运动体验生成的最终目标。同时,提出对体育教学的
启示:重视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提升体育教学的互动张力,促进体育教学的认同整合,加强体育
教学的反思性实践。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运动体验;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2021 年,教育部印发 《<体育与健康>教学 在学校体育中,运动体验的提升往往以体育


改革指导 纲 要 (试 行)》 提 出 实 现 “享 受 乐 趣、 课程教学为主要依托,以具体的教学模式为实施
增强体质、健 全 人 格、 锤 炼 意 志” 的 改 革 目 标, 载体。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 国 著 名 体 育 教 育 家
应把握 “教 会、 勤 练、 常 赛”, 促 进 育 人 目 标 的 西登托 普 提 出 运 动 教 育 模 式。2003 年, 北 京 师
达成 [
1]
。 《普 通 高 中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程 标 准 (
2017 范大学高嵘教授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我国,开启
年版 2020 年 修 订)》 强 调 培 养 运 动 能 力、 健 康 了运动教育模式本土化应用的征程 [3]。该模式以
行为、体育品德的学科核心素养,将 “尊重学生 教师 指 导、 合 作 学 习、 同 伴 学 习 为 主 要 教 学 方
的需 求, 培 养 学 生 对 运 动 的 喜 爱” 作 为 基 本 理 法,以分组为组织形式,将运动竞赛穿插于教学
念,并提出 “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理 活动中,力图帮助学生成为有能力、有运动素养
解运动的价 值” 的 具 体 要 求 [
2]
。 在 体 育 教 学 中, 和运动热 情 的 运 动 参 与 者 [4]4 。 本 研 究 选 取 运 动
回归运动乐趣、关注学生的运动体验越来越受到 教育模式主要基于两点原因。第一,运动教育模
重视。运动体验是体育教师提升体育课质量的关 式非常重视参与者运动体验的获得。运动教育模
键环节,将对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产生重要影响。 式的指 导 思 想 是 使 学 生 获 得 真 实、 有 教 育 意 义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
SQ2024029)
作者简介:张 琪 (
1994—),女,山东淄博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
通信作者:高 嵘 (
1961—),男,甘肃临洮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文本信息:张琪,谢磊,刘琳,等 .运动教育模式教 学 中 学 生 运 动 体 验 的 研 究: 基 于 扎 根 理 论 的 分 析 视 角 [
J].河
北体育学院学报 .
2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的、丰富的运 动 体 验 [5]。 西 登 托 普 等 学 者 指 出, 世的整个展开 状 态 [11]。 梅 洛-庞 蒂 认 为 体 验 是 内


运动教育模式的目的之一是鼓励学生逐渐培养管 在地与世界、身体和他人建立联系,与它们在一
理自身运动体验的能力 [
4]123
,有影响力的运动体 起而不是在 它 们 旁 边 [12]。 在 心 理 学 领 域, 体 验
验将 有 助 于 促 进 个 人 和 社 会 的 发 展 [4]47 。 可 以 被阐释为在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
说,在运动体验研究方面,运动教育模式是内涵 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 活 动 [13]。综 合 以 上 概 念,
丰富且需要深入挖掘的教学模式。因此,以运动 本研究认为体验是以亲身实践为基础,并具备情
教育模式为切入点,将为探索运动体验的具体样 感性、价值性、 意 义 性 的 经 验 活 动。 相 对 应 地,
态和提升策略提 供 丰 富 的 经 验 资 料 和 操 作 思 路。 运动体验 则 指 个 体 亲 身 参 与 到 特 定 的 运 动 场 域
第二,在运动教育模式的前期研究中,一些学者 中,并生发情感、价值、意义取向的经验活动。
已经从体育乐趣、感知、满意度等不同方面验证
2 研究设计
了其实施效 果 [6-8]。 但 这 些 研 究 多 注 重 单 一 侧 面
的影响 效 果, 而 忽 略 运 动 体 验 的 整 体 建 构 与 描 2
.1 教学设计
绘。运动教育模式实施中学生的运动体验是怎样 参照高嵘等学者对运动教育模式实施策略的
的? 运动 体 验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对 这 些 问 题 的 回 研究 [14],确定建 立 课 堂 常 规、 开 展 季 赛 及 庆 祝
应,将进一步明确运动教育模式中运动体验呈现 活动两大教学阶段。在建立课堂常规阶段,技战
的样态,有助于 清 晰 建 构 运 动 体 验 提 升 的 路 径。 术学习时间较长,辅以少量的比赛以体验竞赛感
为深入挖掘经验资料,本研究采取了扎根理论的 觉。季赛及庆祝活动阶段包括季前赛、季赛、季
研究方法,遵循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关注微观 后赛、庆祝活动等内容。此阶段以竞赛为主,辅
层面的体验生成。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教育模式 以少量时间的技术提升与修正。在教学实施过程
中运动体验的具体样态进行归纳与反思,并为落 中,还配以学习手册等资料辅助学习。
实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提供一定的方向和路径。 该课 程 共 进 行 16 周,32 节 课。 每 周 2 节
课,共 90 分钟。1~11 周 为 建 立 课 堂 常 规 阶 段,
1 运动体验的概念界定
在建立基本 组 织 架 构 的 基 础 上,开 展 技 术 教 学。
在现代汉语中, “体 验” 有 通 过 实 践 来 认 识 其中 1~5 周 为 团 队 联 盟 形 成 期, 包 括 建 立 团 队
周围事 物 以 及 亲 身 经 历 这 两 种 基 本 解 释 [9]。 可 联盟 小 组、 展 示 团 队 文 化、 确 定 成 员 角 色 等 内
见,体验具有 “实 践 性” “亲 身 性” 的 意 涵。体 容。6~11 周为团队融炼 期,以 团 队 为 基 础 开 展
验在各学科 视 域 中 有 不 同 的 解 释。在 哲 学 领 域, 角色体验、竞 赛 体 验 活 动 等。12~16 周 为 季 赛
狄尔泰 认 为, 体 验 是 当 下 的、 直 接 的 给 予 [10]。 及庆 祝 活 动 阶 段, 其 中 12~13 周 为 季 前 赛,
海德格尔则指出体验非通过感知觉察和静观一个 14~15 周 为 季 赛,16 周 为 季 后 赛 及 颁 奖 仪 式。
自我点,而是贯穿在世的所有本质环节来领会在 具体内容如表 1 所示。

表 1 运动教育模式赛季教学进度安排表
时间分配/mi
n
阶段 内容 周次
课堂常规 技术教学 竞赛 庆祝仪式
建立课堂 团队联盟形成 1~5 15 60 15 0
常规阶段 团队融炼 6~11 15 50 25 0
季前赛 12~13 5 40 45 0
季赛及庆祝
季赛 14~15 5 5 80 0
活动阶段
季后赛及颁奖 16 5 5 60 20

2
.2 研究对象的选取 且个人有深刻的感受。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通过滚雪球抽 (
2)设立不同角色 (队长/非队长)、不同参
样的方式,在运动教育模式实施的乒乓球课堂中 与动机 (内部驱动型/外部驱动型/交叉型)等两
选择 10 位 学 生 为 研 究 对 象 进 行 深 度 访 谈。研 究 类划分标准,两种标准交叉组合,形成 6 种类型
对象的选取原则为: (表 2)。第一,运动教育模式 设 置 有 角 色 体 验 环
(
1)需完整 参 与 运 动 教 育 模 式 的 实 施 过 程, 节,队长负责全面指导与团队引领,其他队员则
张 琪,等:运动教育模式教学中学生运动体验的研究 3

为裁判员、教练员等,各司其职,据此划分队长 等资料进行 收 集,随 机 筛 选 20 份 学 习 感 想, 其


与非 队 长 两 类 角 色。 第 二, 通 过 实 施 之 初 的 调 中 10 份用于资料分析,10 份 用 于 理 论 饱 和 度 检
查,发现参与者的参与动机存在差异。内部驱动 验,以便整体性呈现个体的运动体验。
型指的是参与者受运动项目本身的价值认知驱动 2
.3.2 扎根理论
而产生参与动机,例如认为运动很有价值、运动 1967 年, 巴 尼 · 格 拉 泽 (Ba
rney Gl
asr)
e
可以强健身心等。外部驱动型指的是参与者受到 和安塞尔姆·施特劳 斯 ( Anse
lm S
tr s) 提 出
aus
运动项目本身价值认知之外的因素驱动而产生参 了扎根理论,正 式 建 构 了 扎 根 理 论 的 具 体 准 则。
与动机。如获得学分、避免风吹日晒等。交叉型 扎根理论主张从经验资料中产生概念,通过对原
则为兼具两种意向。 始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
(
3)大胆表达,保证访谈资料丰富详实。 的三级系统编码,在概念与资料、概念与概念的
根据以上三 点, 选 择 了 10 位 访 谈 对 象, 详 持续比较和互动中,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
细信息如表 3 所示。 归纳、抽绎出理论。
表 2 运动教育模式中参与者角色与参与动机 选择 该 研 究 方 法 主 要 出 于 三 点 原 因。 第
的交叉分类表 一,本研究的研究内 容 是 学 生 的 运 动 体 验,旨
角色 内部驱动型 外部驱动型 交叉型 在考察亲身实践 中 的 体 悟 与 感 受。这 需 要 扎 根
Ⅰ Ⅱ Ⅲ
到具体的经验资 料 中,遵 循 自 下 而 上 的 研 究 路
队长
非队长 Ⅳ Ⅴ Ⅵ
径。运用扎根理论 的 方 法 有 利 于 从 微 观 层 面 对
表 3 访谈对象信息一览表
运动体验进行具体 探 索 和 集 中 呈 现。第 二,扎
编号 性别 年龄/岁 年级 专业 是否有运动基础 类型

Z1 女 19 大二 外语 是 Ⅰ
根理论适用于行 动 研 究,主 张 从 行 动 者 角 度 阐
释 社 会 互 动 、 社 会 过 程 和 社 会 变 化 [15]。 运 动 教
Z2 男 21 大三 信息科技 否 Ⅳ
育模式展现出大 单 元 教 学 的 动 态 变 化 过 程,学
Z3 男 21 大三 数学 是 Ⅳ
生作为体育课堂 场 域 中 的 行 动 者,在 运 动 体 验
Z4 女 20 大二 经济 否 Ⅴ
生成中的能动作用 值 得 深 度 关 注。第 三,如 前
Z5 男 19 大二 法学 否 Ⅴ
文 所 述 , 以 往 研 究 缺 乏 对 运 动 体 验 的 纵 向 “深
Z6 男 21 大三 历史 是 Ⅱ
描”, 而 扎 根 理 论 恰 好 可 以 提 供 给 “那 些 亟 待
Z7 男 21 大三 文学 是 Ⅰ
深 入 开 发 的 领 域 ”[16]一 定 的 答 案 。 运 用 扎 根 理
Z8 男 20 大二 化学 否 Ⅵ
论的研 究 方 法,在 对 访 谈 资 料 的 分 析 过 程 中,
Z9 女 21 大三 心理 否 Ⅵ
坚持以尊重原始 资 料 为 主 的 原 则,进 行 三 级 编
Z10 男 20 大二 数学 是 Ⅲ
码、逐级归纳,有利于深 入 理 解 在 场 运 动 体 验
2
.3 研究方法的选择 的样态及演变过程。
2
.3.1 半结构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
3 扎根理论分析及阐释过程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收集
资料。为获得更完整的运动体验的经验资料,将 3
.1 扎根理论分析过程
半结构化访谈安排在整体课程结束之后。通过面 3
.1.1 开放式编码
对面 访 谈 的 方 式,对 10 位 访 谈 对 象 开 展 时 长 为 首先,以 收 集 的 资 料 为 基 础 进 行 开 放 式 编
30~60 mi
n 的 半 结 构 化 访 谈。 访 谈 提 纲 主 要 围 码。在开放式编码阶段,需要研究者从大量原始
绕以下主要问题: ① 通过该模式的学习,您最大 访谈资料中抽绎出概念,尽可能反映并接近原始
的感受是什么? ② 在该模式的教学中,您的整体 信息。该研究着重关注了能够直接反映学生运动
情绪是怎样 的? ③ 在 体 育 课 上, 您 高 兴/失 落 等 体验的特定词语和句子。在提取句子核心概念的
情绪来源于哪里? ④ 经过该模式的学习,您在哪 基础上,对比 不 同 概 念,向 上 提 炼 出 初 级 类 属。
些方面有所改变? 通过反复对比材料,最终形成 131 个概念,如体
同时,时刻关 注 学 生 运 动 体 验 的 动 态 变 化, 会愉悦、持续快乐、抱有期待等。通过概念之间
在实施过程中开展非正式访谈。采用实物收集法 的持续比较,向 上 提 炼 出 34 个 初 级 类 属, 包 括
对学生日常的网络留言、微信朋友圈、学习日志 持续高强体验、持续积极体验等。以子范畴同伴
4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互动为 例, 呈 现 开 放 式 编 码 过 程 (表 4)。 在 原 团队合作。在确定好初级类属后,需要进一步向


始语句 “这是我上过最有意思的体育课,交到了 上提炼,确定子范畴。因三个初级类属都包含同
好几个朋友”中,抽绎出句子核心概念为 “交朋 伴之间 互 动 的 含 义, 因 此 确 定 子 范 畴 为 同 伴 互
友”;相对应 地, 从 尊 重 句 子 原 意 的 角 度, 抽 绎 动。循此 研 究 路 径, 最 终 通 过 各 初 级 类 属 的 比
出其他两个原始语句 的 概 念 “认 识 伙 伴” “结 下 较,确定 11 个 子 范 畴, 即 持 续 性 实 践 体 验、 间
友谊”。在此 基 础 上, 对 比 三 个 概 念, 发 现 它 们 歇性实践体验、师生互动、同伴互动、教学模式
共同蕴含结识伙伴的意涵,故确定初级类属为结 认同、他者认同、自我认同、个人反思、实战反
识伙伴。同理,确 定 其 他 初 级 类 属 为 相 互 切 磋、 思、运动文化反思、课程反思 (表 5)。

表 4 学生运动体验的开放式编码举例表
原始语句 概念 初级类属 子范畴
这是我上过最有意思的体育课,交到了好几个朋友。 交朋友
在这一过程中,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乃至不同国籍的伙伴。 认识伙伴 结识伙伴

(我们)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结下友谊


我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最开始也会教一教之前完全不会的同学。 指导他人
水平相当的同学可以相互指正、训练。 同伴指正 相互切磋
同伴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小组 内 可 以 相 互 促 进、 相 互 学 习, 小 组 之 间 也 可 以 进
组内与组间交流
行相互交流、相互切磋。
固定小组的学习提升了我们的学 习 积 极 性, 调 动 了 大 家 互 帮 互 助 共 同 学 习 的 激
固定小组学习
情,团队合作的感觉很棒!
团队合作
不管是在季前赛还是季后赛,每次比赛前,我们总会积极 交 流, 制 定 最 佳 战 略,
制定团队策略
互相鼓励。

表 5 学生运动体验的概念、初级类属及子范畴呈现表
子范畴 初级类属 概念
持续高强体验 体会愉悦、持续快乐、抱有期待、完整、深刻、独特、全身心投入
持续性实践体验
持续积极体验 乐于参与、持续收获、真实、纯粹、心情舒畅、运动乐趣

先难后易式体验 入门困难、初学时难控球、前期学习有困扰、慢慢好转、逐渐适应、从无球感到有球感
间歇性实践体验
先短缺后丰富式体验 由低落到高涨、从紧张到兴奋、喜爱逐渐加深、从无到有的收获感、从无互动到有互动

师生课堂互动 教师讲解知识与方法、教师提问、学生提问
师生互动
教师直接指导 (教师) 一对一指导、指导基础薄弱学生、课内外指导

结识伙伴 交朋友、认识伙伴、结下友谊
同伴互动 相互切磋 指导他人、同伴指正、组内与组间交流
团队合作 固定小组学习、制定团队策略

分组练习 (小组) 自主练习、合作学习


组长指导 (组长)组织练习、指导弱势同学、带领制定团队策略、参与竞赛场外指导、安排课上训练
角色体验 置身角色、体验多种角色、沉浸角色
教学模式认同
课下辅导 组长组织课下训练、教师参与课下答疑
肯定比赛亮点、满足对抗需求、提 供 交 流 机 会、 享 受 比 赛 感 觉、 创 设 竞 争 平 台、 体 会
团队比赛
竞技之美、体悟竞赛规程、培养抗压能力、享受竞技感觉、难忘比赛经历

队长认同 肯定队长指导、感谢队长帮助
他者认同 队友认同 同伴精神支持、同伴学习帮助
教师认同 教师真诚鼓励、教师耐心指导

自我水平提升、技术不断精进、技术意识提升、自我进步明显、完 善 相 关 理 论 与 方 法、
技术提高
系统学习技战术
(学会) 协助他 人、 自 主 学 习、 换 位 思 考、 配 合 他 人、 与 他 人 沟 通、 认 识 到 体 育 的 价
态度成长
自我认同 值、坚持课外强身健体
激发热情 激发学习热情、期待投入比赛、加深对体育的热爱
建立自信 生成自信心、肯定自我
掌握技能 获得技能、运用技能参与竞赛
张 琪,等:运动教育模式教学中学生运动体验的研究 5

续表
子范畴 初级类属 概念
查找个人差距、认识个人不足、反思竞赛心态、反思个人团队表 现、 反 思 个 人 归 属 感、
认识不足
反思个人集体意识、反思日常锻炼不足问题
提升经验 增强技战术应变、提升战术意识、提升对球的判断力、增强发挥稳定性、提升实战经验
个人反思
不断增强技能 加强基本功学习、增强技术练习、逐步完善技能
塑造体育精神 学习体育精神、反思自身精神品质、实践体育精神
增强团队意识 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团队凝聚力、关注团队表现、肯定团队协作、树立责任感

比赛反思 反思比赛表现、反思比赛应变、反思个人心态
实战反思
比赛总结 分析失利原因、吸取失败教训、总结比赛得失

规则学习 了解比赛规则、开展规则实践、熟悉竞赛规程
运动文化反思
运动文化理解 感受课堂文化、熟悉国球文化、理解体育文化、传播国球文化、开展运动文化实践

课程实施反思 时间安排不当、课程节奏紧凑
课程反思 课程组织反思 个别队长选取不当、个别团队融合不利、竞赛组织有待加强
师生互动反思 缺乏与个别高水平学生的互动、教师互动范围有限、多关注低水平学生

3
.1.2 主轴编码 (表 6)。 例 如, 子 范 畴 中 的 师 生 互 动 和 同 伴 互
表 6 学生运动体验的主轴编码表 动,二者虽发生在不同的互动对象之间,但都表
主范畴 子范畴 范畴的内涵 现为具体的互动形式。因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为运
实践性 持续性实践体验 持续性稳定状态的体验过程
动体验,故进一步向上归纳为互动性体验。其他
体验 间歇性实践体验 强弱明显波动的体验过程
师生之 间 的 语 言、 动 作 等 多 种 形 各主范畴也依照各子范畴而确定。
师生互动
互动性 式的互动 3
.1.3 选择性编码
体验 生生之 间 的 语 言、 动 作 等 多 种 形
同伴互动 选择性 编 码 要 求 在 明 确 资 料 故 事 线 的 基 础
式的互动
教学模式认同 对教学模式及各要素的认同 上,从主范畴和子范畴中建立关系,建构、呈现
认同性 他者认同 对教师、伙伴等他者的认同 并解释研究对象的某种行为,生成研究的理论模
体验 对个 人 技 术、 态 度、 精 神 面 貌 等
自我认同 型。本研究的故事线为,运动教育模式的实施使
的认同
个人反思 对个人技术、精神面貌等的反思
个体自然进入其实践的场域,并逐渐产生对各环
反思性 实战反思 对运动季的反思 节、各要素的感受,即实践性体验。随着教学的
体验 运动文化反思 对运动文化的反思
深入,个体与他者之间逐渐建立联系,多种互动
课程反思 对整体课程的反思
方式贯穿于其日常学习互动之中,由此产生互动
主轴编码的具体操作是归纳整理开放式编码 性体验。当这种体验逐步加深延展,个体对课堂
中形成的初级类属,寻找子范畴,并考证子范畴 的教师、学生、环境等要素产生了更加深刻、强
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主范畴。通过对前文已述 烈的认同性体验。伴随着认同情绪的加深,个体
的子范畴的比较,最终确定 4 个主范畴,即实践 转而反思自身,促进自我反思意识回归,最终生
性体验、互动性体验、认同性体验、反思性体验 成全面、深刻的反思性体验。各体验之间的关系

图 1 运动教育模式中运动体验的理论模型
6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为:实践性体验 是 运 动 体 验 形 成 的 核 心 与 基 石, 践体验是指个体的情感体验出现间隔与断裂,呈
是运动体验生成的原动力。随着实践的开展,互 现波 动 态 势。 如 Z9 认 为, 由 于 自 身 性 格 偏 内
动性体验和认同性体验出现,成为运动体验形成 向,在前期与团队成员交流不多,但随着团队比
的具体表现 和 重 要 内 容。受 到 实 践 深 入 的 影 响, 赛的开展 逐 步 改 善。Z9 的 论 述 体 现 了 个 人 性 格
个体产生反思性体验,成为运动体验生成的最终 特质、课程的渐进性设计等因素对个体体验产生
目标。而反思的结果将再次引领个体投入实践过 的影响, 因 而 表 现 为 过 程 性 波 动 的 实 践 体 验
程中,开展新一轮的实践。 状态。
根据故事线的描述,将本研究的核心范畴确 值得注意的 是, 本 文 选 取 的 运 动 教 育 模 式,
定为 “运动体验的 实 践 样 态”。 四 种 体 验 均 随 着 在增加学生体育乐趣、增强运动感知、提高满意
教学实践的进程不断生成,在生成过程中表现为 度等方面发 挥 的 作 用 [6-8], 很 大 程 度 上 得 益 于 其
不同的样态。可见, “运 动 体 验 的 实 践 样 态” 这 整体实施策略的合理性。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为
一核心范畴能起到统领各主范畴的作用,运动教 整体运动体验的生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育模式中运动体验的理论模型如图 1 所示。 3
.2.2 互动性体验
3
.1.4 理论饱和度检验 互动性体验来源于具体教学场景中的沉浸式
通过三级编码,反复对比原始资料与研究结 互动。乒 乓 球 运 动 的 开 展 至 少 需 要 两 人 配 合 完
果,并将 10 份 学 习 感 想 用 于 饱 和 度 检 验, 未 发 成。而且,乒乓球比赛包括单打、双打、混合双
现新的主范畴,且各主范畴架构中未出现新的子 打等多种形式,游戏性和互动性较强,这为其在
范畴,以此确认运动体验模型达到理论饱和。 体育课堂开展互动提供了契机。在运动教育模式
3
.2 基于扎根理 论 的 运 动 教 育 模 式 下 学 生 运 动 实施的乒乓球课堂中,互动性体验表现为师生互
体验的阐释 动和同伴互动两种形式。师生互动是互动性体验
3
.2.1 实践性体验 的重要来源,主要通过教师指导来实现。在运动
实践性体验是运动体验生成的基础,亲身在 教育模式中,教师扮演指导者、引导者、监督者
场是实践性体验生成的前提,学生一经进入乒乓 的角色 [17],区别 于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教 师 指 导。 体
球课堂,就拥 有 了 实 践 性 体 验。访 谈 资 料 显 示, 育教师不是将时 间 一 味 地 用 于 技 术 传 授 和 指 导,
大多学生更倾向于表达出对运动教育模式整体实 而是会对学生技术学习、运动季组织与实际竞赛
施过程的感受。 如 Z5 认 为, “小 组 式 的 教 学 模 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这既
式很好地解决了陌生同学之间如何相互协助的问 给予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又能及时纠正学生
题……团队赛期间,大家要一起商讨对策,个人 学习中出现 的 问 题。 对 Z10 而 言, “适 时 指 导”
的成败也会影响到团队的荣誉……”。由此可见, 是他最直观的感受,既不是完全囿于教师的严格
学生在乒乓球课 中 获 得 了 较 为 完 整 的 运 动 体 验, 控制,也不是无目的的放养式教学,师生之间形
这些体验往往是基于整体教学模式生成的,而不 成了适时、合理的互动张力,有力促成了互动性
只是教学中的某一方面。 体验的生成。
受乒乓球项目特点影响,有些初学者在学习 同伴互 动 是 发 生 在 同 伴 之 间 的, 以 语 言 符
初期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不同学生参与乒 号、动作 符 号 为 媒 介 的 互 动 形 式。 在 乒 乓 球 课
乓球运 动 的 动 机 不 同, 故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实 践 样 中,学生以团队联盟小组的形式参与学习,并且
态。通过 对 访 谈 资 料 的 分 析, 研 究 依 据 参 与 动 完成团队文化建设、角色体验、运动季竞赛等具
机、参与程度及参与结果,将实践性体验分为持 体内容。Z2 认 为 固 定 小 组 的 学 习 提 升 了 学 习 积
续性实践体验和间歇性实践体验。持续性实践体 极性,调动了 大 家 互 帮 互 助、共 同 学 习 的 激 情。
验是指, 个 体 置 于 运 动 教 育 模 式 带 来 的 沉 浸 感 Z5 认为,“不管是在季前赛还是季后赛,每次比
中,自始至终保持高强的运动体验。他们的参与 赛前,我们总会积极交流,制定最佳战略,互相
动机强、参与程度深,情感体验也更为丰富。如 鼓励……”。在 这 一 过 程 中, 同 伴 之 间 的 互 动 频
Z8 认为自己在参与乒乓球课程中有 “期待” “享 率和互动强度逐渐提升。为备战运动季,各支队
受”等情绪体验,并 且 这 种 体 验 是 “长 时 间 的” 伍还在课外积极训练,同伴之间的互动行为实现
持续性存在。与持续性实践体验不同,间歇性实 了课内外的有效连接。
张 琪,等:运动教育模式教学中学生运动体验的研究 7

可以说,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都需要着 会影响个体学习。作为体育教学中连接宏观和微
重考虑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问题,来有效打破课堂 观的关键要素,认同性体验应该得到更多重视。
沉默、释 放 课 堂 活 力。 运 动 教 育 模 式 对 师 生 互 3
.2.4 反思性体验
动、生生互动的策略改进,更紧密地贴合了师生 反思是在认 同 基 础 上 对 教 与 学 的 继 续 深 入,
需求,促进了互动性体验的生成。 反思性体验是指个体对自我、比赛、运动文化等
3
.2.3 认同性体验 要素的反思 经 验,在 本 研 究 中 表 现 为 个 人 反 思、
认同性体验指的是个体产生的对其他个体或 实战反思、运动文化反思、课程反思。个人反思
团体等的 认 可、赞 同 的 体 验。随 着 课 程 的 深 入, 指个体对自身技术、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反思。如
个体情感与集体情绪不断交织,生成教学模式认 Z8 认为在技术差距不大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他者认同、自我认同。从宏观层面来看,教 稳定发挥;Z6 反 思 了 大 学 期 间 锻 炼 不 足 导 致 的
学模式认同是认同性体验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 身体状况不佳问题,并指出要加强锻炼。从这个
们普遍认为,运 动 季 是 与 以 往 课 程 最 大 的 不 同, 角度来看,反思已不再限于运动教育模式,而是
小组练习的形式也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将对过程 呈现出更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运动教育模式触发
中各要 素 的 认 同 集 中 整 合 为 教 学 模 式 认 同。 对
了教学的外延性影响,跨越了体育课堂的有形边
“运动季” “小 组 练 习” 等 实 施 要 素 的 认 同 与 肯
界,实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反思性呈现。
定,实则隐喻的是对整个教学模式的认同。
实战反思即为对运动季的反思。西登托普认
他者认同主要来自于教师和伙伴,他们的鼓
为,竞赛是运 动 体 验 生 成 的 基 础 [4]9 。 在 与 真 实
励与肯定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作
竞赛高度相似的乒乓球运动季中,个体不断围绕
为队长,Z1 提 到 教 师 的 认 同 让 她 更 有 信 心 帮 助
竞赛表现开展自我反思。Z4 指出, “要加强自己
毫无乒 乓 球 基 础 的 同 学 快 速 找 到 入 门 方 法。 同
的心理素 质,尤 其 是 关 键 分 的 得 分 能 力”。可 以
时,在团队联盟小组中,伙伴之间经常会对彼此
说,在乒乓球教学中引入实战要素,提升了个体
的课堂表现表 示 认 同。 正 如 Z1 所 言, “体 育 要
的反思力,丰富了体育运动经验图示。
讲团队精神,我们会为自己的队友加油,场上场
运动文化反思是个体对课程中涉及的运动文
下齐心协 力, 变 得 更 好。” 于 是, 在 团 队 联 盟 小
化的反思,是较为集中的体验表达。随着运动教
组的行动空间中,来自教师和伙伴的认同逐渐凝
育模式课程的不断开展、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文化
结、不断深化,生成更深刻的精神认同力量。
理解的加深,乒乓球运动的内涵、本质、文化将
自我认同是 个 体 产 生 的 对 自 身 乒 乓 球 技 术、
融入他 们 的 惯 习 和 行 为 方 式 中。 不 少 学 生 提 及
精神面貌等方面的认同。在本研究中,体育教师
“更喜爱运动” “主 动 观 看 乒 乓 球 比 赛”, 甚 至 出
在教学中采用乒乓球运动季的学习手册 (内含自
现 Z5 所言的 “现在 再 看 乒 乓 球 比 赛 就 能 跟 着 场
我评价和 他 人 评 价 表),帮 助 学 生 反 省 自 身,审
视学习成果。而且,作为教学的核心环节,乒乓 上运动员一起兴奋、紧张”的共情性情绪。这说

球运动季能够频繁督促学生检验学习成果。乒乓 明,运动文化的浸染在运动的认知、情感、行为

球比赛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胜利与失败的情感,激 等层面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发进取 精 神, 通 过 比 赛 正 确 衡 量 自 身 技 战 术 水 此外,一些学生还通过学习日志、访谈等方
平,通过 竞 争 激 发 动 力, 增 强 活 力 [18]。 在 竞 赛 式反馈改进乒乓球教学的有益策略,在宏观层面
中,学生能够不 断 激 发 自 身 的 主 动 性 和 创 造 性, 进行课 程 反 思。Z7 认 为 在 课 堂 中, 教 师、 队 长
更易产生自我认同的情绪。还有一些学生谈到由 都应该多关注水平较差的学生,以便让他们跟上
于学习进步不大、运动季表现不佳,在产生自我 大家的步 伐。Z3 则 提 出 队 长 的 选 取 条 件 应 该 包
认同的过程 中 遇 到 障 碍,借 助 他 者 认 同 的 力 量, 括技术水平高、善谈、性格好等多个方面。这些
最终 实 现 自 我 认 同。 这 进 一 步 说 明, 对 教 学 模 建议对运动教育模式的优化提供了经验资料的支
式、他者、自我的认同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三者 持,有利于一线实践的进一步改进。
相互配合利于目标的最终达成。 综上,运动教育模式实现了从微观个体到宏
认同性体验是体育教学中的积极反馈和关键 观课程的反思。对这些方面的反思,能够帮助个
性体验,既可以为宏观的教学模式提供反馈,又 体参与到再次实践中,实现更全面的提升。
8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整体,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符合
4 研究启示
内在的一致性和逻辑自洽性。本文对运动教育模
对以上四种体验样态的细致分析,为体育教 式的研究,同样为落实整体性实践、提升学生的
学的开展提供了较为清晰、具体的启示。 运动体验提供了良好借鉴。运动教育模式为学生
4
.1 重视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实践 的身心活动提供了积极互动、相互碰撞、对话交
整体性实践不是零敲碎打式的修修补补,而 融的场域,帮 助 学 生 在 技 战 术 学 习、角 色 体 验、
应该是 “总体论的” 。整体性 实 践 要 求 从 整 体
[
19]
运动 竞 赛 等 具 体 环 节 中 全 身 心 投 入、 亲 历、 体
视角出发,整合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方法 悟,最终获得了完整全面的运动体验,赋予了运
等多重要素,不将其人为割裂,变成各自孤立的 动全新的意义和表达。诚然,体育教学模式的论
部分。换 言 之, 整 体 性 实 践 追 求 的 是 一 种 系 统 证过程非一日之功,但运动教育模式不失为一种
化、综合化的实践形式,需要对各组成要素进行 有利于提升整体性教学的有效模式。在体育教学
结构化的整 合,才 能 有 效 避 免 教 学 内 容 的 零 散、 中,教师应整体谋划、全局考虑,不只简单教会
碎片化呈现。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内 学生基本的技战术,而是通过体验角色、设置体
部包含诸多要素,需要有机整合,才能最大效度 育竞赛等多样化的形式开展结构性教学。亲身参
地发挥出作用。而从体验达成的角度来看,个体 与到多元丰富的体育教学结构中,是学生获得运
的身体帮助个体在已有经验与复杂世界的属性和 动体验,进而体悟独到运动价值的有效途径。
特定社会历史文 化 因 素 交 互 的 情 况 下 进 行 衔 接、 4
.2 提升体育教学的互动张力
沟通,从 而 划 归 新 经 验 [
。 所 以, 结 构 性 地 呈
20]
体育运动的参与是一种社会互动的过程,参
现教学中的完整概念及环境,以达成和谐共融的 与者运动 的 体 验 很 大 部 分 也 来 自 于 与 他 人 的 互
效果,将 为 学 生 运 动 体 验 的 生 成 打 下 坚 实 的 基 动 [24]。不仅 如 此, 在 体 育 课 堂 教 学 中, 师 生 间
础。长期以来, 我 国 体 育 教 学 受 “学 科 中 心 论” 的互动方式对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
和 “运动技术中心论”影响,强调单一技术的碎 务、调动学生 学 习 积 极 性 都 有 直 接 影 响 [25]。 然
片化教学,十分注重 “抠” 每 个 技 术 的 细 节 [
21]
。 而遗憾的是,当 前 体 育 课 教 学 仍 然 呈 现 出 低 效、
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单个、零散的技术,对完整全 无效甚至负效的局面,互动问题呈现出形式化和
面的运动技能缺乏认识和实践应用。目前,体育 随意化、 不 平 等 性 和 单 向 化 等 表 征 [26]。 所 以,
学界已经开始着手 解 决 上 述 问 题, 《普 通 高 中 体 无论从学生运动体验的获得及体育课堂效果的达
育与健 康 课 程 标 准 (
2017 年 版 2020 年 修 订 )》 成,还是从当前体育课教学面临的互动乏力等现
中提出的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 状出发,提升体育教学的互动张力的重要性都是
识点或单项技术的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 毋庸置疑的。体育教学中的互动张力是身处该场
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等要求 [
,指明了问题
2]
域中的个 体 与 他 者、环 境 产 生 联 结,开 展 沟 通、
解决的新方向。事实上,整体性实践的思路与重 碰撞、交锋的力度。流畅、自然甚至无痕的互动
视结构化教学的思路是一致的。二者都强调将体 情境创设和互动过程实践应是体育教师持续努力
育教学作为一个有机体,整合其中各要素,实现 的目标。在运动教育模式中,联结师生互动和同
“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 的 效 果。 本 研 究 的 结 果 也 伴互动两条主线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即强
充分表明了结构化教学的理念在大学体育中同样 调教师指导、合作学习、伙伴学习。三者相互穿
适用。就体育课堂教学而言,以一定的结构来凸 插、配合、作用,成功串联、整合起教学的各要
显课程内容的传授,使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素。而这一创新也遵循了体验生成的逻辑,学习
联系起来,才能达成有意义的学习 [
22]
。 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全身心投入特殊社会实
为促进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实践,就要选择合 践活动中,并通过身体体验、炼制知识、体悟情
适的教学模式加以承载。在先前研究中,有学者 意和生成智慧,达成对世界的理解 [20]。
已经关注到整合性实践的重要价值。对领会教学 在提升体育教学的互动张力上,一是应加强
法的研究表 明,其 整 体 地 审 视 运 动 素 材 的 价 值, 教师指导的 “引领 性”。 教 师 从 宏 观 层 面 整 体 引
契合整 合 性 的 教 学 思 路, 对 体 育 教 学 大 有 裨 导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流程,在充分给予学生自
益 [
。整体性 实 践 是 将 体 育 教 学 过 程 看 成 一 个
23]
主性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就此而
张 琪,等:运动教育模式教学中学生运动体验的研究 9

言,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个体间互动,在沟通协商 工具,包含技战术、意志品质、运动文化等多个
中获得情感能量及心理支持。在教师外部力量的 维度。合 理 的 评 价 能 够 帮 助 学 生 产 生 对 自 我 清
鼓励和激发下,学生可以不断生成持续学习的内 晰、准确的认识,时刻明晰自我进步度,通过发
在力量,进而加快运动体验的生成进程。二是拓 现自我、肯定自我的方式不断生成认同性体验。
展学生之间的互动空间、提升互动强度、延长互 4
.4 加强体育教学的反思性实践
动时间。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等教学 通过反思性学习,学生能够对自己学习活动
方法,变换课程组织形式,为学生互动创建日常 的任务、目的、策略和学习进程各方面进行自主
空间;设置体育竞赛、角色轮值等可出现高频度 审视、判断和调整,从而 提 高 自 主 学 习 能 力 [29]。
互动的要素,增强学生在场互动的强度;设置共 在运动学习中,学生通过练习前和练习后 “对运
同完成的团队任务,增加团队合作机会和互动时 动的反思”,能够对运动技术的重要环节、诀窍、
间。这些建议均有利于在体育课堂中建立学生间 战术意识等 有 更 深 入 的 认 识 [30]。 可 以 说, 在 反
的对话关 系,帮 助 学 生 在 自 主 表 达、自 主 选 择、 思性学习中,学生获得了回顾自身学习活动的契
自主行动的环境中,激发内心情感,积聚情感能 机,进而调整和修正自身问题。但是,当前大家
量,增强对运动的深刻理解,提升运动体验。 对于 “学习”的认知,还大都停留在以书本知识
4
.3 促进体育教学的认同整合 学习、动手操作学习等外在学习对象层面,往往
加强体育教学的认同整合,有利于促进学生 忽视学 生 以 自 身 为 习 得 对 象 的 学 习 (即 反 思 学
对体育学科的深入学习。然而长期以来,体育教 习)[31]。这一问题的弊病体现为 一 些 学 生 缺 乏 自
学中一直存在 “学 生 喜 欢 体 育 但 不 喜 欢 体 育 课” 主反思,技术学习停滞不前,较难达成体育教学
的现象。现象背后恰恰反映出体育课无法激起学 多元目标。而从反思性体验的生成过程来看,运
生运动兴趣,缺乏认同感的本质,长此以往甚至 动季成为反思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阶段,其重
出现地位 认 同 危 机 [
。从认同性体验的生成过
27]
要作用不容忽视。2020 年 10 月 颁 布 的 《关 于 全
程来看,其是在实践逐渐深入过程中生成的对课 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也提
程实施中各要素的积极判断和感受。而这一体验 出了 “教 会、 勤 练、 常 赛” 的 要 求 [32], 运 动 教
的促成有赖于课程实施的基本组织框架,即团队 育模 式 正 是 贯 彻 “常 赛 ” 精 神 的 有 效 载 体。 因
联盟小组的支持。团队联盟小组是体验生成的基 而,合理开发体育竞赛,促进其价值的实现不仅
础性要素,学生对教学模式、他者和自我的认同 是激发 学 生 反 思 力、 增 强 反 思 性 体 验 的 关 键 举
都以此为起点。在此框架下,学生共同完成了诸 措,也是贯彻落实当前学校体育发展新要求的必
多合作性任务,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提 然选择。
升了彼此间的认同度。另外,运动教育模式非常 鉴于此,体育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增强反
注重周期性运动评价的追踪与监测,采用运动学 思性实践。一是加强体育竞赛在体育课程中的运
习手册定期开展自评和互评。如此一来,就为学 用。将竞赛系统性地落实到单元和课时的教学计
生审视学习状况、了解自我进步程度提供了监测 划之中,开展全要素实践,即将体育竞赛中的各
工具,增强了评价的合理性。而这也正符合中共 个环节,如运动礼仪、公平竞赛等涵括进来,发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挥完整性实践的作用。二是发挥校园体育赛事的
总体方 案》 中 强 化 体 育 评 价 的 精 神 要 求 [
,为
28]
作用。鼓励学校在学年内举办多项目的校园体育
落实相关政策探索了有效的路径。 赛事,形成运动竞赛季,构建独特的校园运动文
在加强体育教学的认同整合上,一是要革新 化。同时,注重打造精品体育赛事,积极与职业
课程组织形式。鼓励采用团队联盟小组式的组织 俱乐部、社区体育组织合作,实施资源共享和互
形式,加强学生间交流,为教学模式认同和他者 通互助,提升校园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反哺体育
认同提供适当空间。在适度宽松的空间内,学生 课程教 学, 实 现 课 程 教 学 与 课 外 活 动 的 相 互 促
间更易提升对他者和周围环境的关注度,进行深 进。在体育竞赛中,学生会面对不同的对手,既
度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交往氛围,进而对课程 能因胜利产生兴奋、愉悦等情绪,也会因失败产
及各要素产生认同。二是规范并加强运动评价的 生沮丧、失落等情绪,亦会对各种情况和结果产
使用。体育教师可以自行开发与课程相关的评价 生反思,这些情绪均是学生探索新知、投入体育
10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课堂学习、生成相应运动体验的有力证据。而作 de
vel
opmen
talpe
rspe
ctve[
i J].Psy
cho
logyo
fSpo
rt
为体育课程的必要内容,学生在竞赛中获得的体 andExe
rci
se,2008,9(
2):142.

验将促进其进一步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言 研 究 所 词 典 编 辑 室 .现 代 汉 语
小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
549.
5 结束语 [
10] 李 红 宇 .狄 尔 泰 的 体 验 概 念 [
J].史 学 理 论 研 究,
2001(
1):
88.
本研究在对以往文献及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
[
11] 马丁 · 海 德 格 尔 .存 在 与 时 间 [M].陈 嘉 映,王 庆
之上,从扎根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探究运动教
节,译 .北 京:生 活 · 读 书 · 新 知 三 联 书 店,
2000:
育模式中学生的运动体验。研究发现,运动体验 423.
共包括实 践 性 体 验、互 动 性 体 验、认 同 性 体 验、 [
12] 莫里斯·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 学 [M].姜 志 辉,译 .
反思性体验四种具体实践样态,在一定程度上体 2001:
北京:商务印书馆, 134.
现了运动体 验 的 来 源 和 生 成 结 果。在 此 基 础 上, [
13] 陈佑清 .体 验 及 其 生 成 [
J].教 育 研 究 与 实 验,
2002
以运动体验为切入点,提出了对体育教学开展的 (
2):
11.
启示,包括重视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提升体 [
14] 高嵘,张建华,高 航,等 .运 动 教 育 模 式 教 学 过 程 结

育教学的互 动 张 力、促 进 体 育 教 学 的 认 同 整 合、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构探析[ 2007(
2):
116.
[
15] 陈向明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J].教育研究与 实
加强体育教学的反思性实践等。研究从运动体验
1999(
验, 4):
58.
的角度切入,既为目前在体育课中提升学生运动
[
16] STRAUSSA,CORBINJ.Ba
sic
sofqua
lit
ati
ver
e-
体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又有利于切实落实新时代
s
each:t
r echn
ique
sand p
roc
edu
resf
orde
vel
opi
ng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要求。
r
goundedt
heo
ry[M ].2nd ed.Thous
and Oaks:
SagePub
lic
atons,1998:37.
i
参考文献: [
17] 高航,高 嵘,高 朗 .运 动 季 教 学 模 式 的 理 论 建 构 及
[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 印 发 《<体 育 与 健 康>教 学 改 革 指 应用研 究 [
J].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2020,
46(
2):
导 纲 要 (试 行 )》的 通 知 [EB/OL].(
2021
-06
-30) 107.
[
2023
-11
-12].h
ttp:
//www.moe.gov.cn/s
rcs
it/
e [
18] 王欣,王婷,张威,等 .清 华 大 学 乒 乓 球 课 教 学 实 践
A17/moe_938/s
3273/202107/
t20210721_545885. 与反馈 的 思 考 [
J].广 州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2014,
34
h
tml. (
5):
105.
[
2] 教育部 .普 通 高 中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程 标 准 (
2017 年 版 [
19] 杨小秋 .浅 析 整 体 性 教 育 实 践 [
J].教 育 探 索,
2008
2020 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
11):
24.
[
3] 高嵘,高航,张建华 .当 代 运 动 教 育 课 程 与 教 学 模 式 [
20] 寇冬泉 .身 体 在 场:在 体 验 中 学 习 [
J].教 育 发 展 研
C]
初探[ //第二届 中 国 学 校 体 育 科 学 大 会 论 文 集 . 2015,
究, 35(
22):
48.
2003: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02
-105. [
21] 季浏 .对我国 20 年 基 础 教 育 体 育 新 课 改 若 干 认 识
[
4] S
IEDENTOP D,HASTIE P A,Van De
r MARS 问题的澄清与 分 析 [
J].上 海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2020,
H.Comp
let
egu
idet
ospo
rteduc
aton[M].2nded.
i 44(
1):
21.
Champa
ign,IL:Human Ki
net
ics,2011. [
22] 王乐,熊明亮 .体育 课 结 构 化 技 能 教 学 的 内 涵 阐 释
[
5] 高航,高嵘 .运动教育模式实施策略研究[
J].体育 文 J].体育学刊,
与应用路径[ 2020,
27(
1):
104.
2010(
化导刊, 2):
60. [
23] 高嵘 .领会 教 学 法 的 特 点 [
J].中 国 学 校 体 育,
1999
[
6] LEE H M.Wha
tist
heimpa
cto
faspo
rteduc
ati
on (
1):
55.
cu
rri
cul
um mode
lons
tuden
ts’mo
tiva
tioni
nphy
si- [
24] 熊欢,何柳 .女大学 生 户 外 徒 步 运 动 体 验 的 口 述 研
c
al educ
ati
on and l
eisu
re-
time phy
sic
ala
cti
viy?
t J].体育与科学,
究[ 2017,
38(
4):
63.
[
J].J
our
nalo
fPhy
sic
alEduc
aton,Re
i cre
ati
on & [
25] 马玉芳 .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特点分析[
J].体育与 科
e,2015,86(
Danc 8):55. 2001(
学, 6):
81.
[
7] CUEVAS R,GARCÍA-LÓPEZ L M,CONTR- [
26] 张象,冉 建 .学 校 体 育 课 堂 教 学 互 动 问 题 的 表 征、
ERAS O.I
nfl
uenc
eoft
hespo
rteduc
ati
on mode
lin J].教学与管理,
成因与消解[ 2017(
30):
85.
t
he psy
cho
log
ica
l ba
si eds[
c ne J]. Cuade
rno
s de [
27] 董清文,田标 .中小 学 体 育 课 地 位 认 同 危 机 缘 来 及
Ps
ico
log
íade
lDepo
rte,2015,15(
2):155.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破局:本土化视角[ 2018,
34
[
8] MCCARTHY PJ,JONES M V,CLARK-CART- (
5):
42.
ER D.Unde
rst
and
ingen
joymen
tinyou
thspo
rt:a [
28] 中共中央 国 务 院 印 发 《深 化 新 时 代 教 育 评 价 改 革
张 琪,等:运动教育模式教学中学生运动体验的研究 11

总体方案 》[
EB/OL].(
2020
-10
-13)[
2023
-12
-02]. 2017(
学, 9):
14.
h
ttp:
//www.moe. cn/
gov. jyb_xxgk/moe_1777/ [
32] 中共中央 办 公 厅 国 务 院 办 公 厅 印 发 《关 于 全 面 加
moe_1778/202010/
t20201013_494381.
html. 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 育 工 作 的 意 见》和 《关 于 全
[
29] 李艳 .从 反 思 性 学 习 看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能 力 的 培 养 面加强和改进新 时 代 学 校 美 育 工 作 的 意 见 》[
EB/
[
J].教学与管理,
2014(
18):
85. OL].(
2020
-10
-15)[
2023
-12
-26].h
ttp:
//www.
[
30] 戚欢欢,张建华 .运 动 技 能 习 得 的 默 会 认 识 方 式 阐 gov.cn/
moe. jyb _ xxgk/moe_ 1777/moe_ 1778/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释[ 2019,
35(
1):
105. 202010/
t20201015_494794.
html.
[
31] 包旭东 .走进实践层面的反思学习[
J].当代教育 科

Re
sea
rchonS t
udents’Spo
rtsExpe
rienc
einSpo
rt
Educa
tion Mode
lTeach
ing

——— An Ana
lyt
ica
lPe
rspe
cti
veBa
sedon Gr
oundedTheo
ry

ZHANG Qi ,XIE Le
i ,LIU L
in ,GAO Rong
1 2 1 2

(
1.Schoo
lofPhys
ica
lEduc
aton,Yanshan Un
i ive
rsi
ty,Qi
nhuangdao066004,Ch
ina;
2.Co
llegeo
fPhys
ica
lEduc
ati
onandSpo
rts,Be
ii
jng No
rma
lUn
ive
rsi
ty,Be
ii
jng100875,Ch
ina)

Ab
str
act:Fr
om t
he pe
rspe
cti
ve o
fgr
oundedt
heo
ry,t
his pape
rexp
lor
est
hespo
rtsexpe
rienc
eof
s
tuden
tsi
nspo
rtseduc
ati
on mode
l.Ba
sedont
hes
emi
-st
ruc
tur
edi
nte
rvi
ewswi
th10i
nte
rvi
ewe
esand
therel
evanttex
tmater
ial
ssuchaslea
rni
nglogs,thethr
ee-
leve
lcodings
tra
tegyofgr
oundedtheo
ryi s
adop
tedt osummar
izeandextr
actonecorec
atego
r y,pr
act
icepat
ternofspor
tsexpe
ri e,andf
enc our
maincat
egori
es,inc
lud
ingi n
terac
tiveexper
i e,pr
enc a
cti
calexper
i e,i
enc den
tit
yexperi
enceandref
lec-
t
iveexper
ience.Therela
tionsh
ip betweenthef ourpra
cti
ces t
ylesofspor
tsexper
ienceiscl
ari
fied:
pra
cti
calexpe
riencei
sthebasi
sfortheformat
ionofspo
rtsexpe
rience;
int
era
ctiveexperi
enceandiden-
t
ityexper
ienc
ea retheconc
rete man
ife
stat
ionandimportan
tcon t
entofspor
tsexpe r
ience;ref
lec
tive
exper
ienceistheul
timategoalofspo
rt sexper
ienc
egenerat
ion.Atthes
amet ime,itputsfo
rwa r
dt he
enl
ightenmenttophysi
caleduca
tion,includ
ingattach
ingimpor
tanc
etotheovera
llprac
ticeofphysi
cal
educat
ion,enhanc
ingtheint
erac
tivetensionofphys
icaleduc
aton,p
i romotingt
hei
nteg
rat
iono
fphys
i-
caleduca
ti ,
on andst
rengt
heningt heref
lect
iveprac
tic
eo fphys
ica
leduca
tion.
Ke
ywo
rds:spo
rteduc
ati l;spo
on mode rtexpe
ri e;g
enc roundedt
heo
ry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