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中国ESP研究 第34辑

“四新”学科交叉和专门用途英语理解:
专业英语、以内容为依托教学和全英语
教学∗
蔡基刚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提 要:在“四新”建设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探索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尝试学科交叉。但是从最近召开的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看,似乎有一种误解,认
为“语言 + 专业”就是学科交叉,把专业英语教学,以内容为依托教学,甚至全
英语教学都看成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文从专门用途英语角度分析了这三种教
学法,讨论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和学科属性,以及如何有效开展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专业英语;以内容为依托;全英语;
“四新”建设;学科

交叉

1 引言

2023 年 11 月笔者参加了主题为“推进 ESP 教学,助力四新建设”的全国第


十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参会的 200 多名代表除了来自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和
外语院校外,更多的来自工科、医科、农科等特色院校。会议设置了 ESP 与新工
科、ESP 与新医科、ESP 与新农科和 ESP 与新文科建设四个专题研讨,而且还开
展了这四个学科交叉的工作坊等。参会代表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在四新学科交叉的
背景下,结合自己学校特色,开展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科交叉。从讨论情况看,大
家都在积极探索四新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但是对“语言 + 专业”的教学
模式如专业英语教学、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全英语教学、跨学科合作授课等是

∗ 本文系 2016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及素养等级量表建设和培养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016BYY027F)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31
“四新”学科交叉和专门用途英语理解:专业英语、以内容为依托教学和全英语教学

否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否形成学科交叉,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为此展开讨论。

2 与专门用途英语关联的几种教学法

2.1 专业英语教学

从会上交流看,不少学校都在开展专业英语(subject-based English,简称
SBE),如法律英语、医学英语、艺术英语、工程英语、航空英语等教学。实际上,
这些专业英语在大学英语或英语专业中开设只是最近十几年的情况。专业英语最
早是各学校的专业院系为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学科的国际研究情况而尝试开设的名
为“冶金专业英语”“化工专业英语”“工程专业英语”和“电力专业英语”等专
业课程。为配合这种教学,1986 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 1999 年修订的《大
学英语教学大纲》都提及了“专业阅读阶段”,要求在专业阅读阶段开设专业英语
课程,目的是“指导学生以英语为工具阅读相关专业书刊,获取专业信息”,但两
份大纲都明确规定这些课程“应在第五至第七学期由专业教师开设”(蔡基刚,
2013)。
从各专业教师开设的专业英语看,教材选择原版学科专业的主题内容,语
言方面放在专业术语的解释,专业词汇、句子理解和翻译(称翻译教学法)等
教学上,目的是通过专业英语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用英语汲取该专业信息,
阅读本专业领域的文献,提高学生的专业外文阅读的能力。但是,随着全英语
和双语教学的掀起和发展,不少高校的专业英语直接转变为双语或全英语课程,
即用英语讲授专业课,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原版教材的专业信息,但课程名称还
是专业英语。
大学英语或英语专业把专业英语从专业院系移植来后,有了不少改良。第一,
任课教师是英语教师。由于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的制约,专业英语一般是以
文科类专业稍多,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和艺术英语等,涉及硬学科的较少。第
二,对专业内容比较深的专业英语如医学英语和工程英语等,大多采用与学科教
师合作上课的比较多一些。如复旦大学开设的医学英语就是探索英语教师与基础
医学院专业教师合作上课的模式(王薇,2023)
,长安大学开设的交通运输和土木
工程的专业英语建立了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的合作团队(马瑛,2023)
,首都医科

132
蔡基刚

大学也打造由英语教师与临床医师组成的跨学科教师发展共同体(谢春晖,2003)
等。第三,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没有专业院系开设的专业英语深,语言教师主要发
挥自己的特点,在语言方面关注较多,评价标准是语言,但这种语言教学主要是
术语和专业词汇教学,很少是对学科的句法结构和话语方式进行分析。第四,英
语教师开设的专业英语一般在大二开设。

2.2 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一种将语言和内容密切融合的外语教学形
式。确切地说,是一种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Brinton et al,1989)。实际上语言教学从来没有单纯围绕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
开展的,都是基于一定内容媒介的。区别的是有些内容是常识或浅近的文化和文
学内容(如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有些对学习者来说是学科内容知识,需要学习
的。CBI 课程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从学科内容中选择话题,学习新信息(Leaver
& Stryker,1989),将英语学习者注意力集中于对内容的意义或者对信息的理解上,
而不是单纯对于语言形式的理解。英语教师通过学科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做到既
了解和掌握内容知识,也提高英语水平,达到语言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中除了
单元课文的理解,就是围绕内容开展语言听说读写的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教师
不一定需要特别专业知识的储备,重点还是在语言上。因此,由英语教师开展的
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教材的学科内容比较浅近,属于导读性的。如果学科知识
比较系统,内容学习占据首要位置,评价标准是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那这种 CBI
就成了全英语教学。所以,CBI 的尺度很难控制,偏重语言,就成了语言教学;
偏重内容往往成了全英语教学(Met,1999)。

2.3 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

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是在英语作为外语的语境下,用英语


为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兴起有几方面原因:
(1)西方高
校的外教来到中国开设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就为他们提供了语言方便;
(2)不少
学生本科毕业后会去国外读研究生,这就为他们在语言上作好准备;
(3)在学习专
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4)课程对象有不少国外留学

133
“四新”学科交叉和专门用途英语理解:专业英语、以内容为依托教学和全英语教学

生,全英语授课也解决他们的语言问题。英语专业开设的如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
自然人文地理、欧洲社会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语言与
社会和文化,还有大学英语开设的如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艺术文化、医学文化
等,似乎也可以归入全英语一类,即用英语学习知识。但真正的全英语一般是由非
英语的专业教师为他们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如临床康复学、材料工程学、计
算机科学、农业机械学等。由于学生和教师的英语能力制约,一种变通的教学法
——双语教学法就产生了。但不管全英语还是双语教学,主要目的是学科内容知识

的掌握,而非语言的提高。
我们认为以上三种教学法或模式,包括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跨学科合作上课
的模式都涉及“语言 + 专业”,但从严格意义上说,都不是真正的专门用途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是研究特定学科特定体裁的语篇与语言特征,不是特定学科内容知
识的学习,也不是为理解学科内容的通用英语学习(详见下一节)。用这个标准评
价,专业英语比较接近专门用途英语,以内容为依托教学居中,全英语教学则最
远。用连续体表示即专门用途英语—专业英语—以内容为依托—全英语。也就是
说专业英语和以内容为依托教学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专门用途英语,也不能因为语
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上课就是专门用途英语了。

3 专门用途英语属性与学科交叉

3.1 专门用途英语定义和理解

专门用途英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
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念。与传统的以语法词汇为中心,以文
学文化为内容媒介的通用英语教学模式不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与某一学科
和某一职业的语言运用有关,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由学员的学习目标所决
(Hutchinson & Waters,1987)。Strevens(1988)就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定
定的”
义给出了四个区别特征:
(1)需求上,课程设置必须满足特定的学习者的要求;
(2)内容上,课程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
(3)语言上,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
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
(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ESP 国
际 学 报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 两 位 编 辑

134
蔡基刚

Dudley-Evans 和 St. John(1998)在总结前人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 ESP 广


义定义,其中 3 个主要特征:
(1)ESP 是一门为满足学员的特殊需求而开设的英
语课程;(2)ESP 采用它所服务的学科的基本教学方法和活动内容进行教学;
(3)ESP 以语言教学为中心,其语法、词汇、语域、学习技巧、语篇和文体等应
适用于它所服务的学科。显然,这两个定义的前三点基本一致。
“语言 + 专业”的教学模式很多,但是否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该严格基于
这三个特征。其中第一点,就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必须满足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与
研究的语言需求(当然术语和专业词汇也是一个语言需求,但这仅是开始或是学
科语言学习的一小部分)
。第二点,内容“相关”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以学科和
行业内容为媒介学习语言的,而不是学习学科内容本身。第三点,专门用途英语
的关键是放在特定学科或行业的特定体裁的语篇特征、句法结构、修辞手段和话
语方式的教学上,这也是衡量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准。
我们这样理解他们提出的专门用途英语三个主要特征有两个依据。第一,各
个学科的研究范式很不相同,如自然学科采用实验法较多,社会学科采用社会调
查较多,人文学科以引经据典为多,因此,即使都用英语,它们使用语言,如词
汇句法、语篇结构和话语方式,来构建和传播其理论和知识的方式是不同的。第
二,同一学科里,由于交流的目的和交流的对象不同,有各种语类或体裁(genres)

例如医生的研究论文撰写、学术大会发言、同行讨论交流、操作说明书写以及与
病人患者交流等等,他们所使用的英语也是很不相同的。因此,专门用途英语教
学就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做特定学科的特定体裁的语言学习和研究,即体裁分析
(genre analysis),而不是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也不是普通英语的学习。也就是
说,离开了特定学科特定体裁的语言分析就很难说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当然,专门用途英语不是不学习学科内容,恰恰相反,为语步分析阅读大量
文献包括最新最前沿的研究论文,怎么不会学到学科知识,汲取到最新的专业信
息呢?但这不是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目的;专门用途英语不是不学习和提高学生
英语水平,恰恰相反,大量真实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最能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并不排斥人文性和文化的内容,恰恰相反,专门用途英语是最结合
学科讲具体人文性和学科文化的(如医学论文的研究方法涉及被试者必须签订知

135
“四新”学科交叉和专门用途英语理解:专业英语、以内容为依托教学和全英语教学

情书等医学伦理),也就是说,专门用途英语也可以开展人文教育;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不是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辨能力,恰恰相反,撰写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部
分时,写作者只有具有很强的批判性思辨能力才能发现研究空白;专门用途英语
不是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恰恰相反,学科研究论文对
研究方法可复制可检验的要求,对结论必须基于可靠的数据和证据的要求,对撰
写中的抄袭剽窃的严格规定等等都是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职业道德和社会
责任感(蔡基刚,2022)
。但这些不是专门用途英语的特征。专门用途英语是有严
格的定义的,只有不随意扩大、不误解,或把教学改为教育,准确把握其定义,
才能开展真正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达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目的。

3.2 学科交叉理论依据

四新建设的核心是学科交叉,即用一种学科理论知识去和另一学科的理论知
识融合,而不是用语言去交叉,形成“语言 + 专业”。语言本身不是学科,用英语
学习另一个学科专业知识,如法律和商务知识等,如同用汉语学习知识一样,这
里的英语或汉语只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工具。因此,尽管全英语或双语教学涉及其
他学科,但是用语言去学习学科知识,并不构成学科交叉。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
同样如此,尽管目的是通过学科内容作为媒介开展语言学习,在知识学习的同时
提高语言能力,但这种教学无论是词汇学习还是句子结构分析都是为了理解所学
的内容而开展的通用英语教学,很少涉及特定体裁的语篇和语言分析。专业英语
虽然涉及具体学科,但也只是开展一般的术语教学,或句子理解和翻译,很少开
展对学科特定体裁所用语言规律进行研究。因此,分析最近几年出版的医学英语、
农业英语、冶金英语、化工英语、材料英语、工程英语、电力英语和生物英语等
教材,虽都冠以“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但离开了特定体裁的语篇和语言介绍,很
难说是真正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
为什么说分析特定学科特定体裁的语言就形成学科交叉了?有什么学科理论
依据?“外国语言文学”是一级学科。专门用途语言是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下面
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蔡基刚,2019),是使用语言学下面的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
等理论来开展特定领域里的专门用途语言研究。功能语言学认为,说话人的交流
是根据其社会交际目的和社会情景采用不同的语言变体。也就是说,说话人是根

136
蔡基刚

据语场(field,如特定的领域/场合)、语旨(tenor,如具体的交流对象)和语式
(mode,如口头或书面、正式和非正式等)来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如句法结构等以
达到构建知识和交流经验的有效交际的目的(Halliday,1985)。专门用途语言就
是运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特定学科和特定专业的特定体裁进行研究,目的就是
让学生熟悉他们学科的各种体裁的语言表达,以应对毕业后的深入研究或职业场
合的真实交际情景(我们另文详细探讨)。

4 如何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4.1 教学内容

Hutchinson & Waters(1987)把 ESP 分成科技英语、经贸英语和社科英语三


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派生出学术英语 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行业英语 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前者是
为学业目的和发表目的,后者是为就业和工作目的。根据这一原则,各校的专门
用途英语可以分这两个大类开展。
学术英语教学是由英语教师独立开展的。学术英语可以细分通用学术英语
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和专门学术英语 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两种(Jordan,1997)。EGAP 到 ESAP 是一个由宽到
窄的连续体。前者是过渡性课程,主要为专门学术英语做好语言技能准备,训练
跨学科的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如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进
行口头陈述、参加学术讨论、撰写学术论文等技能。清华大学语言中心开设的四
门学术英语听说读写课程(庞红梅,2023)就属于通用学术英语。通用学术英语
写作训练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技能包括 paraphrasing(引用时不直接复制,而是如
、summarizing(用一句或几句话归纳所读的一个段落甚至一个章节的
何转写原文)
原文意思)、synthesizing(把几篇文章相同点,如类似的研究结果、类似的原因分
析进行综合)
、citation(如何引用文献,涉及作者凸显性引用和信息凸显性引用,
以及言据性的几个种类)
、references(涉及各种学科的几种参考文献)和如何避免
抄袭剽窃(plagiarism)等。
专门学术英语是与特定学科有关的学术阅读写作。专门学术英语阅读主要是

137
“四新”学科交叉和专门用途英语理解:专业英语、以内容为依托教学和全英语教学

文献阅读,如果涉及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可以咨询专业教师,以获取专业信息
(注意,这不是合作上课或轮流上课,如专业教师上课就是内容知识传授,他们的
课很难说是专门用途英语),因此专门学术英语阅读一般还是应该由英语教师独立
开课,主要通过文献的语步(如研究论文)和相应的句法分析,帮助学生如何迅
速找到段落和文章大意。
专门学术英语最主要的是学术论文这一体裁的写作与发表,这是各个学科需
求最大的语类或体裁。由于各个学科的研究范式不同,因此无论是篇章结构(如
标题、摘要、引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结语),还是句法结构(如
各部分的时态、句子结构、被动态主动态、名词化结构、非人称主语等)和话语
方式(如论文视角的自我提及、委婉语和加强语的使用、显示态度立场的词语使
用等)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用特定学科专业期刊的真实论文作为材料,从
专门用途语言的角度分析特定学科的研究论文每个语步、语阶,以及每个语步相
应的句法结构和话语方式。如医学期刊的摘要虽然也有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
法、结果和结论的语步,但采用语步分段写作法较多,而不是如同其他理工学科
那样采用一段式。再如人文学科常以引经据典来阐明观点,因此不仅引用频率高,
而且常以作者凸显型引用为主,而理工类学科是用实验法或数据得出结论,因此
不仅引用频率低,而且多以信息凸显型引用为主。因此要分学科开展研究和教学。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是由英语教师独立开设的。
除了学术研究论文写作,就是学术交流技能训练,包括如何听学术讲座、如
何记笔记、如何进行大会发言、如何演示研究成果和参加学术讨论等。如国际上
的 3 分钟学位论文演讲(3 Minute Theses,简称 3MT)和中国办了六届的大学生
5 分钟科研论文演讲(5 Minute Research Presentation,简称 5MRP)都是专门学术
英语的演讲活动。但后者是专门学术英语读写说的综合评测。这项针对本科生和
研究生的活动要求参加者必须根据自己专业开展一项课题研究,收集数据,研究
成果出来后按照学科论文格式,写成一篇小论文,然后用 5 分钟时间向专业、非
专业观众报告自己的结果(蔡基刚,2021)。这个活动有力促进了专门学术英语论
文写作和演讲的教学。
行业英语主要以旅游、民航、艺术和体育等特色院校为主。如中国民航大学

138
蔡基刚

开设的飞行英语(崔智安,2023)就是属于一种行业英语,内容是学习陆空技术
沟通能力,如飞行员与国际塔台管制员的交流、空客服务员与乘客的交流等,每
个场景都有特殊的语言。桂林旅游学院开设的酒店管理和旅游餐饮等课程(史鸿
雁,2003)同样是学习不同场景的外语表达。行业英语在体育和艺术院校也开设
较多,因为涉及毕业生与裁判的交流以及获奖发言等。理工类院校也涉及行业英
语,如操作说明写作和与国际同行技术交流等。
无论是专门学术英语还是行业英语都应以英语教师为主。他们的学科和行业
知识相对匮乏并不会对学科和行业各种体裁的语言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4.2 课程设置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因校而异、因学科而异的。现在大学英语都有基
础英语或提高英语的通用英语必修课程。但大多数学校的大学英语学分都被压缩
到 8 学分左右,有的更少。如果大学英语主要围绕旨在通过四、六级考试的通用
英语学习,那就没有起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所期望的作用,面临的必然是学分越
砍越少。
我们认为大学英语应该主要是开展专门用途英语,在有限的学分里满足学生
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规定的基础级或
提高级的通用英语可设置为零学分课程,或归入全校通识课程系统,让需要补足
基础英语或想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同学去选修。严格来说,高校不应该有占学分
的通用英语课程,基础英语是在中学应该解决的。通用英语教学是对高等教育的
威胁(Hyland,2002:387)。现在世界上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如我国近邻日本)
都在中学阶段完成基础英语学习,在大学阶段都是结合学生自己专业学习 ESP,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英语可以一直开到大学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原因很清楚:我们
有一个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把关。
这里还有一个理念问题:英语水平的提高不一定只有通过通用英语的学习,
完全可以通过专门用途英语学习或结合学科内容学习提高。专门用途英语和通用
英语都是学习语言的,所不同的是前者是结合自己专业为应用而学习语言的,后
者则是脱离具体语境为应试学习语言的(蔡基刚,2016)。上海理工大学吴国玢

139
“四新”学科交叉和专门用途英语理解:专业英语、以内容为依托教学和全英语教学

(2018)介绍,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学校录取了一批学生,其中大约有一半人以前
是学习俄语的,从未上过一天英语课,是真正的英语零基础者。但他们刚进入大
学就直接学习科技英语(EST)教材,而不学习通用英语。然而等到毕业时,其中
不少人的英语能力并不亚于那些从中学开始就一直学习英语的同学,个别人甚至
明显超出。这就印证了 Dudley-Evans & St. John(1998)的观点:虽然大多数 ESP
课程要求学员具备英语基础知识,但也不排除适用于英语初学者。
通用学术英语可以在大一上学期就开设。专门学术英语(论文写作和会议交
流)和职业英语安排在大二比较合适,主要是考虑学生进入专业学习,这种课程
更适合学生的需求。
由于专门学术英语是因学科而异,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按学校的学科进行
分类教学。如复旦大学是按文史哲、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医学、经管和综合类
开设学术英语(王薇,2023)。中国人民大学是按人文、经管、政法和理工四大类
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李桂荣,2023)
。但如是专门学术英语,可能还要细分,如科
学技术大类里,工程、计算机、化学和物理的研究论文都是有差异的。必须看到:
大学英语教师按学科分类开展语言教学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

5 结语

目前开展的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和专业英语包括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上

课的专业教师那部分并不是真正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真正的专门用途英语是研

究特定学科特定体裁的语言规律。英语 + 专业不是学科交叉,语言学 + 专业才是

学科交叉。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是功能语言学。我们建议专门用途英语贯穿整个

大学英语(把打基础的通用英语设置为通识选修课程),从通用学术英语向专门学

术英语和行业英语过渡。从语言教师的职业发展角度看,他们也应该逐步从教各

个专业的通用英语教师变成按学科分类教学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BRINTON D, SNOW M A, WECHE M B. 1989.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
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140
蔡基刚

CRANDALL J, TUCKER G R. 1990.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s[C]// PADILLA A, FAIRCHILD H, VALADEZ C.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ssues and strategies. Newbury Park, CA: Sage, 187.
DUDLEY-EVANS T, ST JOHN M J. 1998.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IDAY M A 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HUTCHINSON T, WATERS A,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YLAND, K. 2002. Specificity revisited: how far should we go now?[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4): 385-395.
JORDAN R, 1997.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EAVER, B L, STRYKER S R. 1989.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for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3): 269-275.
MET M, 1999.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defining terms, making decisions[R].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enter.
STREVENS P, 1988.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C]//TICKOO M. ESP: state of the
art.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蔡基刚,2013. 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 ESP 教学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2):
4-7.
蔡基刚,2016. ESP 在中国:昨天,今天和明天[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106-113.
蔡基刚,2019. 恢复专门用途英语学科地位学理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201-208.
蔡基刚,2021. 专门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中国大学生 5 分钟科研英语演讲大赛[J]. 外语教
育研究前沿(3):43-50.
蔡基刚,2022. 科研论文写作中的课程思政:责任、敬业、诚信与友善[J]. 江西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39-146.
崔智安,2023. 新文科理论观照下基于 ESP 理论的飞行英语课程内涵及其构建[OL]. 全国
第十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会议手册. 北京,2023-11-11.
马瑛,2023. 文工交叉 ESP 合作教学教师发展[OL]. 全国第十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会议
手册. 北京,2023-11-11.
李桂荣,2023. 中国人民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中国教学系统建设[OL]. 全国第十届
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会议手册. 北京,2023-11-11.
庞红梅,2023. 清华大学学术英语教学视野与探索[OL]. 全国第十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
会议手册. 北京,2023-11-11.

141
“四新”学科交叉和专门用途英语理解:专业英语、以内容为依托教学和全英语教学

谢春晖,2003. 以医学为特色,以医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医文交融的英语课程体系[OL].
全国第十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会议手册. 北京,2023-11-11.
史鸿雁,2003. 桂林旅游学院专门用途用汉语教学改革实践汇报[OL]. 全国第十届专门用
途英语研讨会会议手册. 北京,2023-11-11.
王薇,2023. 学科交叉与多维能力的融合提升—复旦大学 ESP 教学创新与时代新人培养
[OL]. 全国第十届专门用途英语研讨会会议手册. 北京,2023-11-11.
吴国玢,2018. ESP 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由之路[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40(1):1-7.

作者简介:
蔡基刚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复旦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和外语
教学。通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 220 号。邮编:200433。电子邮箱:
caijigang@fudan.edu.cn

(责任编辑:李莉文)

142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writing proficiency.


Keywords: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 online teaching; learning satisfac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On Use of Voice in Scientific Papers

........................................................................................... Fan Yiqiang and He Dongmei

Abstract: In the writing of English scientific papers, appropriate use of voic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recise expression of semantics and in the fluency of writing. In the de-
velopment of writing styles in English scientific papers, active and passive voices have
occupied the mainstream in different periods. Currently, the use of active and passive
voice is still debatable to a certain extent. Influenced by their native language and writing
habits, Chinese researchers are usually in favor of using passive voice in the writing of
English scientific essays, which may lower readability and cause semantic misunder-
standings.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the use of voice in English scientific
papers, and next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active voice through examples, and
then introduces typical situations when the passive voice is favorable and some examples
of improper use are presented.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n the
use of voice in scientific papers. This article may offer valuable reference for beginners
in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Keywords: scientific papers; use of voice; person; grammar

An Understanding of ESP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quirements in the “Four New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SBE, CBI and EMI

.......................................................................................................................... Cai Jigang

168
English Abstracts

Abstract: A recent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shows
that ESP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nglish and English
majors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bject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quirements in the “Four New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However, it seems that ESP
tends to be misunderstood as subject-based English (SBE),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CBI) and even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 These three types of
instructions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definition and disciplinary theories of ESP. Some
approaches are suggested to carry out ESP teaching.
Keywords: ESP; SBE; CBI; EMI; “Four New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interdisciplinarity

A Book Review of Moralizing Global Markets—The


Creativ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course

..................................................................................................... Li Zhao and Wang Lifei

Abstrac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course is not only a “language tool” for conveying
information, but also a “behavior tool” for market participant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corporate moral images and promoting the moralization of the global
market. Understanding the practice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course will
support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o cope with the querie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to
maintain moral images, and will then enhance our national pow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oral discourse. Moralizing Global Markets—The Creativ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course, written by Swedish scholar Annette Cerne, was published in 2019, which
explores the creativ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cours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book, summarizes the discursive strategies, and provides inspiration for
Business English study, talent training, and discourse practices from perspectives of
increasing moral creativity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course, deepening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new ethical standards via international

16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