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中国ESP研究 第30辑

当代 ESP 的发展:定义、研究内容与
教学方法 1*
黄 萍 重庆大学

提要:本文通过综述当代 ESP 相关研究,梳理了 ESP 定义、研究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当


代 ESP 有别于传统 ESP,它并不仅仅是关注语言教学的一门课程,更是引导了语言学理论发
展的一个领域。由于 ESP 涉及相关专业学科语言,ESP 从早期关注教学与材料而兴起的一门
英语课程,到现在已经成为对各学科领域的专业语言、文本和语篇进行广泛研究,并引领语
言学理论发展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语言研究;学习观;通用英语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国际化人
才的需求愈发提高。作为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在面对
国家与社会对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的形势下,加快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指
南(2020)》明确提出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语言教学着重解决学生在
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ESP 受到相关
学者的重视。要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得明确改革对象的含义和内容。我们的外语教
学需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并运用英语获得专业知识、从事跨文化国际学术交
流(束定芳,2016)。Hutchinson & Waters(1987)认为,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有两大内容,一
类是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 EGP)
,另一类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 ESP)
。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围绕上述的 EGP 和 ESP 展
开。但是,在大学英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近年来有关大学英语的具体走向则陷入了大学英
语出路何方——ESP 还是 EGP(黄萍、张秀娟,2017)的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对大多数
学校来说,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从目前 EGP 立即转向 ESP,尤其是向学术英语转移(蔡基
刚,2015)。有的学者认为,EGP 和 ESP 并不互相对立,相反,它们可以互为补充,他们赞
成并力推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并存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殷和素、严启刚,2011;王守仁,
2013;文秋芳,2014)。为此,许多学者对 ESP 的定位提出过一些见解(秦秀白,2003;刘法
公,2001,2003;蔡基刚,2015,2018;文军,2001;陈莉萍,2001)。秦秀白(2003)阐
述了 ESP 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等问题;蔡基刚(2015)认为 ESP 是解决目前大学英语问
题的唯一途径。本文梳理了 ESP 的起源与定义,介绍了当代 ESP 的发展与定位,阐述其研究
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早期的 ESP 有何变化,以引起学界关注 ESP 的发展与研究趋势的改变,

* 本文系 2021 年度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的发展与实践”(项目编号:


2021CDJSKCG33)、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研究生公共英语
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jg83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当代ESP的发展:定义、研究内容与教学方法

从而让 ESP 更好为语言教学服务。

2 传统 ESP 的定义、研究与教学方法

2.1 ESP 起源与定义


ESP 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Dudley-Evans & St John,1998),起源于海外学生和专业
人士去英语国家学习和工作的课程,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和工作需求。当越来越多的非英语母
语学生必须以英语作为课堂语言进行大学学习时,ESP 研究应运而生。随着英语教师开始关
注国际学生在大学学习中的需求,研究者开始调查 ESP 语言的使用和文本类型,如 Dudley-
Evans & St John(1998)强调了 ESP 的重点是教学,是关注需求分析、文本分析,以及学生
在学习或工作所规定的任务中进行有效交流的一门课程。
基于 ESP 起源,一直以来大多数专家普遍认同 ESP 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旨在解
决学生的英语学习、工作相关的需求而开设的一门英语课程,“是一种材料和教学主导的活
动”(Dudley-Evans & St John,1998:19)。Anthony(2019:1)将 ESP 描述为“针对学生目
前或未来学术与职业需求的语言教学,重点关注满足这些需求的必要语言、体裁和技能,并
帮助学生满足这些需求”。Hyon(2018)认为 ESP 是让学生在目标工作和学习环境中使用英
语的一门课程。Hyland & Wong(2019:2)将 ESP 描述为“基于目标情境、认知和语言需求
的专业英语教学”,而 Belcher(2009:1)提出,ESP 课程是“致力于提供针对学生自身特
定目的的语言教学目标”,并将其与普通英语教学区分开来。Basturkmen(2006,2010)将
ESP 定义为与需求相关的英语教学。以上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是满足学生需求的一
门英语课程,因为早期的 ESP 重点就是专业语域的语法和词汇教学,通常称之为科技英语
(Paltridge,2009)。

2.2 传统 ESP 教学方法与材料


在通用英语教学(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简称 ELT)中,可用资源很多。教师可
以使用已出版的高质量教材和其他资源,如基于网络的资源,因为通用英语的教材编写更加
注重的是语言本体的掌握,这些材料在生活与学习中很多,教材编写也较 ESP 的相关教材容
易。然而,由于面对的学生群体不一样,ESP 教师通常不能像普通英语教师那样选择出版的
教材作为他们教学的主要内容。如针对一群有经验的工程师(如建筑、汽车)的学生,ESP
教师那时还没有相关的 ESP 教材来帮助他们进行教学。虽然市面上有一些学术写作相关教
材,但这些教材没有很好地满足特定学生的需求,如汽车专业学生的需求。需求分析是 ESP
教学的关键特征之一,在确定了学生的需求后,ESP 教师可能会有选择地使用出版材料来满
足学生的需求。正因为如此,ESP 教学在开发内部材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材料或者
是对已出版教材的补充,或者是作为独立的材料来源。
ESP 强调“以学习为中心”课程教学理念,ESP 教学对教师要求很高。ESP 教师的身份
是多重的。首先是需求评估者,然后是专业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以随时满足目标情境和
学习需求(Belcher,2006)。ESP 教师需要参与课程和教材开发并据此进行教学(Basturkmen,
2010)。绝大多数 ESP 教学没有稳定的教材,每一次上课所面对的学生需求均不一样。ESP 课

2
黄 萍

程不像通用英语课程那样只强调语言,ESP 课程需要 ESP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所学专业运用语


言完成所给任务或者项目。因此,ESP 教师和课程开发者所做的大量工作不会被注意到,那
些不直接参与 ESP 课程准备的人不会了解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和难易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和教材是锦上添花,因为它们是课程开发的一部分,是课程开发的最后阶段,也是外界可以
看到的一部分。

2.3 传统 ESP 研究
传统 ESP 语言研究通常被认为是教学和学习的需要(Flowerdew,2013)。ESP 经常被看
作是以教学主导的语言教学,因为研究者经常把教学和学习中所关注的语言作为语言研究
的动机。这与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研究一样。传统的 ESP 教学与研究与通用英语教学类似,随
着二语研究的发展,经历了语域分析、语篇分析、技能与策略等语言研究时期,这些研究
帮助了语言教学。在传统 ESP 研究中,关注点通常是向教师和学生,以及关注教材编写者提
供专业话语的相关研究,或关注这些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语言(Mede,Koparan & Atay,
2018;Bi,2020)。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与 ESP 教学还没有形成联系,即研究与教学仍各
是一张皮,这是因为 ESP 教师对专业内容的熟悉度有限,且相关教学法的运用研究还不够。

3 现代 ESP 定位、研究内容与教学方法
随着 ESP 向纵深发展,尤其是语料库语言学和学科语言相关研究,如法律英语、医学英
语、生态语言学等相关研究的兴起,ESP 教学与研究比过去深入与宽泛很多。如果还把 ESP
定义为“一门满足学生需求的英语课程”,显然有失偏颇。本文认为,ESP 是基于学科内容
的语言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领域,综合了学科语言与语言教学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研究与
教学观。其语言研究基于语言教学相关理论,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多半是 ESP 研究者在涉
及学科语言时运用语言学理论从而促进了语言理论的发展。如法律语言学、生态语言学、经
济语言学等都离不开最初的 ESP 语言研究铺路,而且其语言观有别于通用英语,它一定是基
于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而不断调整,同时根据其语言研究,如体裁分析、语步分析来进行
教学。

3.1 现代 ESP 定义
近年来大多 ESP 相关研究的焦点实际上早已脱离 ESP 课程本身,除了 ESP 课程和教材,
更多的 ESP 相关研究是针对 ESP 的研究范式、语料库的建立与发展、语言理论的拓展等。因
此,如果还把 ESP 定义为仅仅关注教学,对目前 ESP 发展来说是不准确的。ESP 经过几十年
的发展与延伸,成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领域。鉴于此,Basturkmen(2021:498)将
现代 ESP 定义为一个与教学有关但不完全是教学的领域,“ESP 是一个以理论和经验为基础
的研究领域,旨在确定各专业英语变体的语言特征、ESP 教学性质,并理解如何在 ESP 教学
和自然语境中了解语言研究”。本文非常认同这一观点,认为它对当代 ESP 重新定位可以避
免很多无谓的争论。ESP 语言研究在语言学研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提供了最新的相关语
言描述。当代 ESP 有别于通用英语,因其学科内容语言的特点,成为引领并拓展语言学理论
的先锋;当代 ESP 也有其独特的学习观,是一门集语言研究与教学实践为一体的专业领域。

3
当代ESP的发展:定义、研究内容与教学方法

3.2 引领语言学理论研究的 ESP


ESP 本质上是一个综合理论和实践的领域。因为其丰富的语言学研究和相关理论与有
限的 ESP 教学研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正如 Dudley-Evans & St John(1998:32)所说:
ESP 通常关注教学过程和实际结果,在英语教学发展中一直处于引领地位,国际上的语言教
学理论的发展均是从语法教学大纲、功能和意念教学大纲转向一种基于任务的,或者折中
教学方法,这些教学大纲的演变均是因为 ESP 课程教学最先尝试并引领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发
展。此外,多年来,ESP 教学一直以科技英语为主,但今天的 ESP 教学已经朝着一种更广阔
的方向进行研究和尝试,如商务英语和法律英语(已演变为一门学科)
、医学英语、工程英
语等。而对学术英语的研究,也逐渐朝着跨学科方向在发展。这可以看出 ESP 一直都走在英
语教学改革的前列,因为 ESP 面对的是各学科语言,一线教师必须要深刻了解这些学科差异
及其语言的不同,才能上好这门课,也才能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这个过程需要研究者和教
师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去思考与分析研究,这就发展与拓宽了语言学理论,如体裁分析中的
语步研究(Swales,1990),就是因为学术英语写作发展起来的。因此,ESP 教师有着非常广
阔的未来,因为 ESP 所涉及的领域众多,其研究范式也很多。
当代 ESP 在所涉及的相关专业语言描述方面有着成熟的研究。如 Mancill et al(1980:
7-9)所说,ESP 应“对学生特定领域中使用的英语进行仔细和持续的分析……以准确描述
目标语言的语言特征”。语言描述甚至被认为是 ESP 关注的重点(Bloor,1998),ESP 相关文
献包括语言描述的历史发展回顾(Swales,2001;Johns,2012;Hyon,2018),ESP 教与学
经常以语言分析研究为主,但其教学或应用所涵盖的语言研究是隐含的,其主要贡献在于引
领了语言学的发展(Dudley-Evans & St John,1998)。大量的研究涉及各专业领域的语言与
教学研究,如学术语言以及研究范式的研究。语言研究是 ESP 研究中最成熟的领域,很少有
人会质疑研究结果对 ESP 教学的潜在价值。目前 ESP 教学和研究还有一些脱节。如学术英语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 EAP)的发展更注重专业话语的语言学分析,而忽略了
教师发展及其教学(Ding,2019)。EAP/ESP 课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使用了哪些创新的材料、
任务、课程和评估方法?我们如何运用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来改善我们现有的教学,从而能真
正帮助 ESP/EAP 领域的发展?这些仍然需要 ESP/EAP 教师与研究者进行探索。以 EAP 为例,
目前,EAP 在国际上因其能指导学术写作与交流、实用性较强而盛行,EAP 既有研究又有教
学。因此国际 EAP 期刊最近推出了“研究 EAP 实践”倡议,以吸引“更有根据和基于实践”
的研究文章投稿(Hu,2018:A2)。

3.3 引领当代教学法新理念的 ESP 学习观


如果 ESP 是以材料和教学为导向的,我们可能会在文献中看到对学习观的讨论。学习毕
竟是教学的另一面。由于涉及专业内容,ESP 教师需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了解的专业内容,
且通过专业内容进行语言运用的教学方式、教材类型和教学 / 学习活动。目前,虽然通用英
语强调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法,但 ESP 所强调的项目一定是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因
此,其项目和任务往往来自真实的语料。在项目中,学生通常需要自己寻找资源材料,虽然
项目可能从课堂开始,但它可能会转移到现实世界。尽管最近出现了对学术目的、特定目的
和工作场所环境中的学习问题的相关论述(Basturkmen,2018;Hafner,2018;Lockwood,

4
黄 萍

2018),但目前关于 ESP 教学理念的讨论一直是有限的。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需要探索,是作为方法决策的基础。提炼关于这些过程的知识可以产生方法和技术,这些方
法和技术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目的来评估它们的有效性(Mancill et al,1980)。与语料库和基
于体裁的语言学研究的盛行相比,对基于体裁和语料库的 ESP 教学的研究也很广泛,例如,
Swales(1990)在学术环境中对体裁分析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出现在几十年前,随后出现了大
量的体裁分析语言学研究,包括基于体裁的教学研究(Hyon,2002;Swales & Lindemann,
2002;Cheng,2007,2018;Kuteeva & Negretti,2016) 和 语 料 库 或 基 于 索 引 的 教 学
(Karpenko-Seccombe,2018;Wong,2019;Smith,2020)。Hyon(2018) 在 ESP 和 EAP 期
刊上发表了很多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将体裁学习确定为未来的研究。正如姜峰(2019)所
说,EAP 或者 ESP 是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一部分,EAP 英语相关研究大多以文本为切入点,实
证研究其学术语言特征、体裁资源和话语实践,然后提供教学建议,以便一线教师能够用以
组织教学,提高学生体裁与修辞意识,从而了解学术写作中的交际目的,乃至学科文化,让
写作者更好地加入目标共同体,以构建学术身份。目前,ESP 语言研究向纵深发展,除了借
助语料库进行各学科语言特征与语篇研究外,还在学科与行业中的语言、文化等方面进行了
研究。
ESP 学习观一直以来主张“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应该获得学术或工作场所话语中
语言特征。学生将他们学科、职业或专业领域的语言和交际实践的经验和“潜在”知识带入
ESP 课堂,ESP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对 ESP 语言特征“发展更有意识的意识”
(Dudley-
Evans & St John,1998:188),以便掌握这些语言特征。目标情境学习(Lave & Wenger,
1991;Lave,2019)和英语教学(Macaro,2018)是 ESP 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服从于语言
理论和教学。在 ESP 学习观中,对学习的直接关注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学习观可以从教学活
动的建议中推测出来。ESP 的实证研究已经提供了大量的知识来解决 ESP 语言特征和体裁表
征变体等问题,但对于学生如何习得这些语言特征和体裁的研究却很有限,也没有太多关于
教与学的理论研究和讨论。除了案例报告之外,这些话题往往只是被顺便提及。

4 结论
本文通过回顾 ESP 起源与定义,梳理了当代 ESP 相关研究及其发展,提出当代 ESP 并不
仅仅是关注教学和材料的一门课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ESP 基于语言学理论,是对各学科
领域语言进行不断研究与拓展形成的专门领域。ESP 的语言特征研究引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因为 ESP 涉及相关专业学科,对其语言的研究一直都是 ESP 的重点,这深化与拓展了语言学
理论,如目前的生态语言学、经济语言学等的发展均可以证实 ESP 的深化与拓展,因此,我
们应该对 ESP 教学与研究的认识更加开阔和包容,而不仅仅在 ESP 学科内容上纠结与争论。

参考文献:
ANTHONY L, 2019. Introducing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Abingdon: Routledge.
BASTURKMEN H, 2006. Ideas and option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New York: Routledge.

5
当代ESP的发展:定义、研究内容与教学方法

BASTURKMEN H, 2010. Developing course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BASTURKMEN H, 2018. Learning for academic purposes[C]// BURNS A, RICHARDS J C. The Cambridge
guide to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9-136.
BASTURKMEN H, 2021. Is ESP a materials and teaching-led movement[J]. Language teaching, 54: 491-501.
doi:10.1017/S0261444820000300.
BELCHER D, 2006.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teaching to perceived needs and imagined futures in worlds
of work, study and everyday life[J]. TESOL quarterly, 40: 133-156.
BELCHER D, 2009. What ESP is and can be: an introduction[C]// BELCHER D.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n Arbou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20.
BI J, 2020. How large a vocabulary do Chinese computer science undergraduates need to read English medium
specialist textbook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58: 77-89.
BLOOR M, 1998.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species (Some notes on a recently
evolved specie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John Swales to its pre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7(1): 47-66.
CHENG A, 2007. Transferring generic features and recontextualising genre awareness: understanding writing
performance in the ESP genre-based literacy framework[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6: 287-307.
CHENG A, 2018. Genre and graduate level research writing[M]. Ann Arbou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DING A, 2019. EAP practitioner identity[C]// Hyland K, Wong L C. Specialised English: new directions in
ESP and EAP research and practice. Abingdon: Routledge: 63-75.
DUDLEY-EVANS T, ST JOHN M J, 1998.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LOWERDEW J, 2013. Academic discourse[M]. Abingdon, UK: Routledge.
HAFNER C, 2018. Learning for specific purposes[C]// Burns A, Richards J C. The Cambridge guide to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7-145.
HU G, 2018. The “researching EAP practice initiative”[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36: A2.
HUTCHINSON T, WATERS A,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YLAND K, WONG L C, 2019. Introduction[C]// Hyland K, Wong L C. Specialised English: New
directions in ESP and EAP research and practice. Abingdon: Routledge: 1-5.
HYON S, 2002. Genre and ESL reading: a classroom study[C]// Johns A M. Genre in the classro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121-144.
HYON S, 2018. Genre and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Abingdon, UK: Routledge.
JOHNS A, 2012. The history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research[C]// PALTRIDGE B, Starfield S.
The handbook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Oxford: Wiley Blackwell: 5-30.
KARPENKP-SECCOMBE T, 2018. Practical concordancing for upper-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academic
writing: ready to u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erials[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36:
135-141.
KUTEEVA M, NEGRETTI R, 2016. Graduate students’ genre knowledge and perceived disciplinary practices:
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 across discipline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41: 36-49.
LAVE J, 2019. Learning and everyday life: access, participation and changing practic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黄 萍

LAVE J,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CKWOOD J, 2018. Learning for the workplace[C]// Burns A, Richards J C. The Cambridge guide to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6-156.
MACARO E, 2018.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M].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NCILL G S, DROBNIC K, ROMETT C L, 1980. From the editors[J]. The ESP journal, 1(1): 7-9.
MEDE E, KOPARAN N, ATAY D, 2018.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graduates about a civil aviation
cabin services ESP program: an exploratory study[C]// KirkgÖz Y, DIKILITAS K. Key issue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in higher education. Cham: Springer: 157-175.
PALTRIDGE B, 2009. Afterword: Where have we come from and where are we now[C]// BELCHER D.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n Arbou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96-
298.
SMITH S, 2020. DIY corpora for accounting and finance[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3): 200-203.
SWALES J,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WALES J, 2001. EAP-related linguistic research: An intellectual history[C]// FLOWERDEW J, PEACOCK M.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2-54.
SWALES J M, LINDEMANN S, 2002. Teach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to international students[C]// JOHNS A M.
Genre in the classro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105-120.
WONG L C, 2019. Implementing disciplinary data-driven learning for postgraduate thesis writing[C]//
HYLAND K, WONG L C. Specialised English: new directions in ESP and EAP research and practice.
Abingdon: Routledge: 195-213.
蔡基刚,2015. 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45(4):83-93.
蔡基刚,2018. 专门用途英语的信仰与理念的再认识——改革开放 40 周年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回顾与反
思 [J]. 外语研究(2):42-47.
陈莉萍,2001. 专门用途英语存在的依据 [J]. 外语与外语教学(12):28-30.
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黄萍,张秀娟,2017. 通用英语还是专用英语?还原 ESP 的本来面目 [J]. 中国 ESP 研究(1):12-20,
141-142.
姜峰,2019. 语料库与学术英语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刘法公,2001. 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 [J]. 外语与外语教学(12):28-30,33.
刘法公,2003. 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 [J]. 外语与外语教学(1):33-35.
秦秀白,2003. ESP 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J]. 华
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2-86.
束定芳,2016. 英语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再思考 [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15-117.
文秋芳,2014. 英语通用语是什么:“实体论”与“非实体论”之争 [J]. 中国外语,11(3):4-11.
文军,2001.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 [J]. 外语与外语教学(12):26-27.
王守仁,2013. 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J]. 外语界(6):1-15,24.
殷和素,严启刚,2011. 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
学改革发展方向 [J]. 外语电化教学(1):11-16.

7
当代ESP的发展:定义、研究内容与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
黄 萍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专门用途英语及课程设置、教学法研究。通信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虎溪花园 34 栋 3 单元 5-1。邮编:401331。电子邮箱:515368646@
qq.com

(责任编辑:侯俊霞)

8
中国ESP研究 第30辑

English Abstracts

The Development of ESP: Definiti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Methods
........................................................................................................................................Huang Ping 1

Abstract: Through reviewing the current related ESP studies, this article sorts out its definition,
research and method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resent ESP is not just a course focusing on teaching
and materials, but also a research area which guides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 theories. As ESP
involves the languages of related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ESP, an English course that emerged
from early attention to teaching and materials, has now become a field led by a large number of
descriptions of professional texts and discourses, which has developed and deepened linguistic
theories.
Keywords: ESP; language studies; learning beliefs; EGP

A Study on the Progress of Critical Thinking Research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 Nie Wei, He Zhanning and Wu Yan 9

Abstract: By using the bibliometric tool of CiteSpace, this paper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articles
on critical thinking published in nine CSSCI foreign language journals in China between 2016 and
2021.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articles, highly cited papers, and co-occurrence keyword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hot issu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ritical thinking research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conspicuou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total number of these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those of empirical studies, and the topics are much diver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us quo, further discuss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which may offer some implications for critical thinking research
in China’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Keywords: critical thin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visualized analysis; CiteSpace

12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