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ISSN 1008-7729,CN 11-4064/C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的实践困局及优化路径——以公私合作治理
为方向
作者: 杨莉萍,王云博
DOI: 10.19722/j.cnki.1008-7729.2024.0034
收稿日期: 2024-03-11
网络首发日期: 2024-07-16
引用格式: 杨莉萍,王云博.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的实践困局及优化路径—
—以公私合作治理为方向[J/OL].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https://doi.org/10.19722/j.cnki.1008-7729.2024.0034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
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
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
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
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
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
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
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
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
学术期刊(网络版)
》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
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
》是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
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网络首发时间:2024-07-16 15:55:44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4064.C.20240712.1501.001

第 26 卷第 5 期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 26, No. 5


2 024年10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Oct. 2024

DOI:10. 19722 / j. cnki. 1008-7729. 2024. 0034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的
实践困局及优化路径
———以公私合作治理为方向
杨莉萍, 王云博
( 福州大学 法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近几年屡屡触及垄断问题。 然而, 在著作权法未限制专有许可的前提下, 数字平台独家


版权协议传统反垄断可能存在事后监管效果不佳、 数字平台企业自主合规激励不足等问题, 无力实现“ 规范并发展” 的
平台反垄断目标, 亟须引入新的治理模式以转变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 与传统反垄断模式不同,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强调
多主体、 多手段、 事前事后全链条规制。 为应对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这一公共风险, 在治理依据上, 可联动著作权制
度扩充法定许可范围、 限制专有许可期限; 在监管方式上, 可构建行业协会事前监督与反垄断事后监管全链条治理模
式, 常态化监管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 在治理手段上, 增设反垄断合规法定责任减免事由, 创设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
议法定抗辩事由, 培育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合规激励机制。
关键词: 数字平台; 独家版权协议; 公私合作治理
中图分类号: D922. 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729(2024)03- 0023-11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 一些头部互联网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屡屡触及反垄断问题。 2022 年,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收


购中国音乐集团股权涉嫌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 因二者签订独家版权协议占有庞大曲库和独家资源,
被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 限制竞争的效果 ① 。 无独有偶, 中国知网与诸多期刊出版
单位、 高校签订独家版权协议, 进而凭借其在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不公
平高价等滥用行为 ② , 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施以重罚。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之所以遭到反垄断处罚, 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数字平台企业滥用独家版权
协议可能会损害著作权人利益。 因为著作权人与数字平台企业可能在管理作品上存在冲突。 云端、 线
下分享、 音乐直播甚至非授权在线网站均可随时分享音乐, 音乐平台、 直播平台社交性增加, 作为版
权治理实施者的音乐平台动力不足, 更希望抢占人气流量资源, 为大量违法侵权的盗版作品生存提供
空间 [1] 。 二是数字平台企业滥用独家版权协议会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 因为版权集中弥补了传统互联
网平台市场力量因用户多栖性、 熊彼特效应等动态竞争约束而产生的脆弱性 [2] 。 新数字平台企业必须
积累与头部数字平台企业相同规模的版权资源, 否则, 在著作权与网络效应加持下, 市场内“ 马太效
应” 可能剥夺新数字平台企业的商业机会。 有限的竞争者将约束消费者比较不同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
能力, 挤压消费者挑选不同数字平台企业的空间。 基于使用依赖, 消费者最终不得不依附强势数字平
台企业。

收稿日期: 2024-03-11
项目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FX194)
作者简介: 杨莉萍(1986—) , 女, 河南项城人,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①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中国音乐集团股权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 国市监处〔2021〕67 号。
② 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国市监处罚〔2022〕87 号。

· 1·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4 年第 5 期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所涉产业链主体众多, 包括数字平台企业、 著作权人、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


织、 用户等, 传统的反垄断方式并不能有效治理其所带来的垄断问题。 国家版权局也曾以行政约谈方
式强调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签署独家版权协议 [3] 。 不过, 这种禁止性措施是否妥当引起学界争议。 因为
版权是否独家授权是数字音乐版权合同缔约方根据缔约时的市场情形作出的判断, 属于收益成本衡量
的结果。 著作权属于私有财产权, 独家授权给谁是著作权人的自由意志和法定权利。 任何私有财产权
都具有专有性、 排他性和独占性 [4] 。 尽管网络音乐播放平台市场和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
的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滥用行为得到有针对性的整治, 但其他如网络视频播放平台市场、 电子图书
阅读平台市场等行业的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风险未予以系统性治理。 当前,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
协议垄断治理实践存在著作权对专有许可限制的规定阙如、 反垄断事后监管效果不佳以及数字平台企
业自主合规激励不足的困局。 因此, 如何秉持“ 堵不如疏” 的原则, 从治理依据、 治理手段和监管方式
层面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据新的治理理念, 从公私合作视角构建针对数字
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风险的治理模式可以满足治理需求。

二、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的实践困局

( 一) 著作权制度对专有许可的限制规定阙如
面对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因专有许可产生的垄断风险, 单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 以下简
称《 反垄断法》 ) 恐独木难支。 由于纵向垄断协议、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违法经营者集中的认定多依赖
相关市场和市场份额的界定, 数字平台与著作权同时冲击传统相关市场理论, 可能会挑战限定交易违
法性的认定。 虽然《 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方面列举了四十多项考察
因素, 却未能指明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也未指明不同要素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中的权重。 内容平台
基于独家版权、 产品长尾效应、 网络效应等因素而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主张, 如无充分证据, 难以被
法院认可 [5] 。 而替代性分析面对版权的稀缺性也存在力有不逮之疑。 不同作品、 不同版权服务从不同
消费者角度出发, 可能会因为精神文化消费需要的个体主观性差异, 引起需求替代分析结论的不同。
由于版权市场消费存在显著区别于物质商品市场的“ 精神文化需要” , 独创性的作品具有信息供给的唯
一性, 无法实现需求替代 [6] 。 是以, 作为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主要法律依据, 著作权制度应参与
协同治理。
尽管, 著作权制度未赋予国家著作权主管部门职权以处罚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滥用行为, 但
是, 著作权制度蕴含着约束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的理论逻辑, 即平衡权利人和公众利益的法律
价值。 著作权法一方面促进创新, 体现为赋予著作权绝对排他性, 激励作者投入智力劳动。 另一方面,
限制著作权的消极权利, 避免合法垄断权不合理地膨胀而引起公众与权利人的利益失衡。 一旦作为准
著作权人的数字平台企业过分滥用独家版权协议, 著作权制度应当及时遏制利益失衡的恶化趋势。
然而, 著作权制度对专有许可的限制规定阙如, 未有效约制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垄断风险。
虽然,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因转授权而与一般专有许可使用合同区别, 但是, 在著作权登记管理部
门显示,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仍属于专有许可使用合同。 其实质是, 著作权人行使许可权( 权力) 将
被许可人和第三人之间的“ 无权利———特权关系” 否定为“ 权利———义务关系” , 权利内容是被许可人可
以禁止第三人使用, 从而实现了对第三人的排他效力 [7] 。 然而, 著作权法对专有许可内容的粗糙规定,
为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留下了排除、 限制竞争的空间。 既未增设许可使用合同的主体、 权利种类的
门槛, 又未加设专有许可期限的桎梏, 概括式规定许可使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无法预防数字平台独
家版权协议对市场竞争的损害风险。 由于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不仅适用网络音乐平台市场, 还广泛
应用于视频播放平台、 中文小说阅读平台等, 如腾讯视频在 2022 年 2 月以 18 亿元购买国内最大内容版
权供应商捷成股份, 再获六千多部影视作品至少 6 年的独家版权, 在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在线版权中
的版权覆盖率达到 82% [8] 。 尽管有学者认为在版权方与数字平台之间达成的独家交易模式、 独家首播
· 2·
杨莉萍等: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的实践困局及优化路径

模式等, 无论从著作权法还是竞争法的角度都只存在较低的违法性风险, 专有许可模式符合《 中华人民


共和国著作权法》 ( 以下简称《 著作权法》 ) 关于作品许可的法定类型和意思自治原则 [9] 。 但是, 头部数
字平台企业可以凭借极高的自由度利用专有许可实现版权集中, 将从属于多个平台的多归属用户蜕变
为单归属用户, 增强数字平台的用户黏性, 拒绝作品“ 转授权” , 维持稳定、 持久的市场力量, 与著作
权的立法价值目标相悖 [10] 。 其他竞争者受限于意思自治的理论适用张力, 迫于长期合法的独家交易行
为, 难以抗衡头部数字平台企业的版权护城河。
( 二) 反垄断制度的事后监管效果不佳
以所属阶段为标准, 反垄断监管可分为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 事前监管指向尚未发生的行为, 前
瞻性地为目标主体的活动设计具有明确义务的法律框架, 旨在预防市场失灵; 事后监管指向已经发生
的行为, 随着 相 应 行 为 的 发 生 而 在 行 政 或 司 法 程 序 中 明 晰 违 法 标 准 和 法 律 责 任, 旨 在 纠 正 市 场 失
灵①[11] 。 如欧盟对不同体量或业务类型的数字平台设定不同的法律义务, 强化特殊业务平台的事前监
管, 弥补事后反垄断监管的不足 [12] 。 我国虽逐步探索反垄断事前监管, 但仍以反垄断事后监管为主,
如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处理美团“ 二选一” 案后以行政指导书的形式, 要求其每年 12 月 31 日前报送自查
合规报告并主动向社会公开合规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②。
然而,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反垄断的事后监管效果不佳。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中国音乐集团
股权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中, 反垄断执法机构要求腾讯不得与上游版权方达成或变相达成独家版权
协议或者其他排他性协议, 与独立音乐人的独家合作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与新歌首发的独家合作期限
不得超过三十日。 但是在翌年歌手周某新专辑上线之际, 腾讯再次与其达成 3 个月版权独家分销协议,
事实上违背了独家合作的 30 日限制, 而监管方并未作出有力回应 [13] 。 尽管国家版权局要求平台实行
“保底金 +实际使用量分成模式” , 但无法保证数字平台企业支付超出正常价格的保底金, 变相实现独家
版权。 基于个案提出解除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整改意见未落到实处, 反映出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
议事后监管未及时跟进。 此外, 数字平台企业违反整改意见, 理应受到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制止。 但是,
由于先行处罚 50 万元, 对于腾讯后续不遵从整改意见, 反垄断执法机构未能准备完备的措施工具箱。
折射出反垄断事后监管不佳的冰山下,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反垄断事后监管缺乏体系性, 以及监管
部门缺乏关于平台经济的专门知识与技术, 缺乏互联网技术、 法学、 经济学等复合型人才储备 [14] , 未
能长期有效监督具体涉案企业的合规整改。 也可能是由于政府在监管平台经济时偏向事后处罚, 导致
事后规范引导不足 [15] , 这不仅会削弱救济措施的实效性, 不一定具有惩戒效果, 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从根本上不利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 三) 数字平台企业自主合规激励不足
数字平台企业合规意识不足早有迹象。 2017 年国家版权局警告“ 独家版权” 现象并非一个正常市场
选择的结果, 反而带来不堪重负的版权支出和愈发模糊的行业前景 [16] 。 2018 年, 在国家版权局协调
下, 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就网络音乐版权合作事宜达成一致, 相互授权音乐作品, 达到各自独家音
乐作品数量的 99%以上。 然而, 腾讯故意所保留的 1%曲库资源恰恰是大部分用户更喜欢的, 可以说这
1%决定了产品生死 [17] 。 这意味着, 尽管国家版权局一再提醒滥用“ 独家版权模式” 对市场的不利影响,
腾讯基于企业逐利性不仅未予以遵守, 反而对曲库互通的行政指导阳奉阴违, 反映数字平台企业合规
意识不足。 腾讯在 2021 年公示《 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 , 却未提及有关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18] 。 其
他数字平台企业同样如此。 字节跳动、 新浪公司等未在公司报告中公布有关竞争合规建设情况 [19] 。 数
字平台企业自主合规激励不足可能是导致数字平台企业合规意识缺乏的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外部政策
激发数字平台企业的合规内生动力, 可能加剧数字平台企业合规意识建设形式化。

① KESSLER D P. Regulation vs. Litigation: Perspectives from Economics and Law[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0: 13-17. 转
引自李希梁 . 反垄断监管与事前监管———互联网平台监管模式的二元建构[ J]. 交大法学, 2023, (02) : 89-103.
② 美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国市监处罚〔2021〕74 号。

· 3·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4 年第 5 期

实践中,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反垄断合规激励萧疏。 一方面, 体现在合规激励机制的适用面有


限, 可能不满足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反垄断现实需求。 无论是《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
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还是《 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 , 宽大处理只适用于禁止垄断协议制度, 表现为,
《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将宽大处理制度安置于“ 禁止垄断协议” 章节,
《 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 第 16 条规定“ 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
提供重要证据的, 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 《 北京市反垄断合规指
引》 只得将宽大处理和其他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申请分列说明, 并套用《 行政处罚法》 第 32 条。 这意味着
数字平台企业泛用独家版权协议违反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违法经营者集中, 申请合规奖励的预期
极具不确定性。 虽然《 企业境外反垄断合规指引》 提及和解制度, 但该指引只作一般性介绍, 不适用境
内数字平台企业。
另一方面, 体现在合规激励机制的保障力可能不足。 一是《 反垄断法》 未规定合规内容, 《 北京市反
垄断合规指引》 第四点指出, 《 反垄断法》 没有明确将反垄断合规作为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因素。 数
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合规减免作用未在法律法规层面得到认可。 二是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合规减
免均以反垄断指南为参考依据。 很多国家如加拿大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企业合规可获得责任减免, 以此
来增强企业合规的动力 [20] 。 造成的后果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 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 无
权将竞争合规作为减责、 免责事由。 《 北京市反垄断合规指引》 虽然鼓励数字平台企业可以向反垄断执
法机构主张自身建立和健全反垄断合规管理制度及开展相关合规工作状况, 但未明确其是否可以得到
减免。 甚至《 浙江省平台企业竞争合规指引》 未规定任何竞争合规的奖励措施。 这导致国务院反垄断委
员会和反垄断执法机构只得一般性介绍和倡导反垄断合规, 数字平台企业在独家版权协议上的合规努
力得不到执法机构的保证。

三、 破解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困局的理念革新

平台型垄断行为愈发复杂, 对平台型反垄断的针对性、 实效性提出新要求、 新考验。 欧盟借助《 数


字市场法》 的“ 守门人” 义务实现数字平台反垄断前置化, 美国利用《 数字市场调查》 配套企业合规制度
实现公私合作治理数字平台垄断的目的。 2022 年 1 月 12 日, 国务院印发的《 “ 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
划》 指出: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 辐射范围之广、 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正推动生产方式、 生活
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 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 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
量” 。 鉴于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对数字平台企业、 版权权利人、 消费者以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竞争
损害, 沿用公私合作治理模式, 鼓励政府和数字平台企业积极互动以治理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
或具有可行性。
( 一) 公私合作治理的理论内涵
公私合作治理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履行公共行政任务, 经由特定的结构设计进行合作的制
度安排 [21] 。 广义公私合作治理包括自主治理、 当事人自我规制、 契约式治理模式, 狭义公私合作治理
则认为, 公私合作治理是基于合同关系的责任二次分配, 基于功能主义, “ 广义说” 得到更多认可 [22] 。
也就是说, 在公私合作治理模式引导下, 政府、 企业、 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等不拘泥于是否存在合同
关系, 通过耦合各自优势以化解公共风险。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 治理主体多元化。 公私合作治理鼓励政府、 企业、 社会
等多主体共同参与, 促进政府、 企业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注重公众参与和公共选择及公共博弈的
制度有效性, 实现利益共享、 责任共担 [23] 。 而在传统行政单方管制中, 公民、 企业参与治理的机会较
少, 强调政府部门的绝对支配地位。 政府部门可能会施加不切实际的控制, 不必要地限制企业, 与利
用市场规律以保护集体福利、 确保公平竞争的目标相违背 [24] 。 第二, 治理手段多样化。 公私合作治理
强调包容性、 多样性、 温和性的治理方式, 既包括制度性的方式, 也包括非制度性的方式, 社会共治
· 4·
杨莉萍等: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的实践困局及优化路径

摆脱了传统管制型监管手段, 更多地采用相对多样化的监管方式, 强调正式的法律规制与其他多元化


规则的互动与协调, 体现多种治理手段的功能互补, 具体表现为自律机制、 合约约束、 社会监督、 组
织监督和法律规制等维度 [23] 。 而传统行政单方管制主要以行政命令、 行政法律等行政手段完成公共管
理任务或提供公共服务。 以传统环境治理模式为例, 仅凭借单方的行政管制命令等行政手段, 逐渐无
力应对愈加复杂的环境治理任务。 第三, 治理以政府为主导, 私人部门平等参与治理。 这是因为, 私
人部门具有逐利性特点以及社会公众具有松散性特点, 消弱了其主动识别风险、 控制风险的能力, 需
要公共部门在公私合作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 二) 公私合作治理的制度优势
公私合作治理可以克服单方治理的局限性。 一方面, 由于传统行政管制模式对公共风险治理任务
的扩张应对不力, 可能出现应对市场需求与制度供给不足, 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趋向紧张。 碎片化
的行政绝对管制, 出于保护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一般采用强硬手段以尽快恢复相关
领域的竞争秩序, 可能会激化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暴露出治理成本无限成长等问题 [26] 。 另一方面, 私
人部门基于企业经济责任, 不能独立甄别和自觉处理公共风险。 尤其面对平台型垄断, 在未能建立完
备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情况下, 数字平台无法自我识别规模优势所隐含的竞争风险。 公私合作治理
模式以公共部门为主导, 私人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既可以避免公共部门粗暴干预, 又可以缓和
私人企业逐利性的天性和社会公众的松散性, 解决因技术不对等所导致的信息不平等和实际法律地位
的不平等, 凝聚积极性共同克服各自治理弊端。
公私合作治理可以实现治理前置化。 构筑公私合作的“ 政-企” 关系以预防公共风险并非新鲜之事。
在防范数据隐私泄露方面, 数字平台企业与政府部门正尝试如何嵌合协同运作, 监管数据安全 [27] 。 在
治理网络暴力方面, 限于公共部门救济的有限性和滞后性, 早在 2015 年起就开始探索公私合作治理模
式。 通过建构有效性审查机制, 公共部门负责提供审查标准和审查依据, 针对今后可能出现的网络暴
力治理专门条例或立法, 为网络暴力合规有效性审查提供制度保障 [28] 。 因此,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不再
拘束于行政手段介入的谦抑性, 从预防风险实害化的角度, 在事前阶段合理引导企业, 尽可能降低损
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公私合作治理可以培养企业的合规意识。 企业内部拥有独特的管理机制, 由此形成了特定的企业
文化和企业风气, 如果企业内部存在隐患的治理结构、 业务、 产品、 经营方式、 商业模式等管理机制,
是企业实施违法行为的结构性诱因 [29] 。 如果优秀企业文化蔚然成风, 合规意识建设卓有成效, 那么企
业就会有意识地审查竞争行为的竞争风险和隐患, 接受公共部门的合理指导, 从根源上消除企业对市
场秩序造成的不良影响。 事实上, 企业合规建设是现代公私合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公共部门制
定外部激励政策, 行业组织、 社会公众监督实施, 唤醒企业合规建设活力。
( 三) 以公私合作治理破解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的困局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顺应数字经济的治理模式变革。 《 数据二十条》 提出“ 构建政府、 企业、 社会多方
协同的治理模式, 创新政府治理方式, 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和义务, 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规范市场发展
秩序” , 折射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协同治理理念。 由于数字经济的运行呈现出显著不同于传统经济治
理的特征, 具有开放包容、 跨界融合以及技术驱动等趋势, 需要公私合作治理机制的创新缓和传统市
场监管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 [25]18 。 数字经济时代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 打破了传
统意义上政府的单极治理主导模式, 而多元协同治理取代政府单向监管, 不仅助推政府成为精简、 透
明、 高效的政府 [30] , 将用户、 社会纳入治理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垄断风险这一公共管理任务中来,
也是尊重公民意识增强, 拓宽多元主体表达利益诉求, 提高彼此良性互动的体现。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可以克服传统反垄断规制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的滞后性, 避免行政部门
粗暴干预市场。 传统反垄断事后规制启动于垄断风险实害化之后, 规制功能的发挥以认定垄断行为违
法并确证竞争损害后果为前提, 具有一定的功能局限性 [31] 。 加之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具有强隐蔽性
和长期性, 即使反垄断执法机构发现并阻断已有垄断危害的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 也需要悉心修复
· 5·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4 年第 5 期

深受损害的竞争秩序。 是以, 国家版权局为了防止音乐平台利用独家版权协议再垄断, 尽快恢复数字


音乐产业的市场竞争秩序, “ 一刀切” 地全面禁止独家版权协议。 仅针对数字音乐产业而实行的禁止措
施, 可能有因噎废食之疑, 对于其他行业市场防范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垄断风险, 存在有限的借
鉴意义。 因此,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可以构建事前治理措施, 联动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反垄断事后治
理, 系统性管制其垄断。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可以勾连公法与私法, 完善数字平台企业合规激励机制, 培养企业合规意识。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不仅包括公私合作, 也潜藏着公公合作。 随着公法涉足市民社会、 私法承担公共职
能, “ 各自为政” 的部门法治理公共风险无法满足治理需求, 甚至因各自领域的风险控制工具更加成熟,
阻碍部门法协同的壁垒愈加坚固, 阻碍公私合作治理的藩篱亦愈加坚固。 因此, 公私合作模式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打破公法与私法之间的沟通结节, 变相实现著作权制度衡平权利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
价值, 限制数字独家版权协议的专有许可对竞争市场的伤害。 同时, 积极建构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
的合规激励机制, 令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合规措施在著作权制度和反垄断制度上有法可依, 从而
逐渐培养数字平台企业的合规意识。

四、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公私合作治理的具体路径

如前所述, 传统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可能出现事后监管效果不佳、 数字平台企业自主


合规激励不足的问题, 而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专有许可未受来自著作权制度的钳制。 因此, 需要
从监管方式、 合规激励机制以及限制专有许可的角度, 构建公私合作共治其垄断的内容。
( 一) 限制著作权制度上的专有许可实现公私利益的平衡保护
通过著作权制度角度限制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专有许可有两种途径, 一是通过法定许可制度,
采取同录音录像制品、 报刊等作品类型一样, 无须经过权利人的许可, 便可直接使用该作品, 只需要
在事后及时支付报酬即可。 二是完善专有许可条款, 从根本上限制专有许可的期限, 超出法定期限的
部分不受著作权专有许可的保护, 视为著作权非专有许可。 有学者认为, 在音乐作品著作权人、 录音
录像制作者、 网络音乐服务提供者之间增设新的法定许可条款, 即允许网络音乐服务提供者在未经音
乐著作权人和录音制品制作者许可的情况下, 合法地向网络用户提供数字音乐的在线试听和播放服
务 [32] 。 甚至将与数字平台商业模式相契合的作品使用场景扩充为法定许可的范围, 并通过程序性设计
的完善提升法定许可类型的可操作性, 在保障版权人正当性权益实现的同时, 降低版权交易成本和预
防版权市场反竞争行为发生的风险 [10]81 。 笔者认为, 鉴于商业实践中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标的多为文
字作品、 音乐作品、 电影和电视剧, 均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可将法定许可对象延伸至文字作品、 网
络音乐作品和电影。 虽然版权市场上不乏数字平台企业收录具有独家版权的摄影作品、 图形作品或模
型作品, 但为了避免激进扩充引发市场争议, 延伸至上述四种作品足矣。 如果过分扩张, 容易抑制权
利人主动管理作品积极性, 还会挤压权利人谈判的空间, 造成权利人无法管理、 无意管理。
限定专有许可期限可平衡数字平台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 迎合数字平台版权集中的反垄断
需求。 从国内看, 支持限制专有许可期限的观点持之有故。 2012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修改
草案) 第五十一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修订草案送审稿) 》 第五十四条规定: “ 报刊社与著作权
人签订专有出版权合同, 但对专有出版权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 专有出版权的期限推定为
一年。” 专有出版权是刊物出版者对著作权人所授作品依照合同享有的独占许可权, 在送审稿中置于专
有许可合同条款中, 本质上属于专有使用权。 限制这种专有使用权可以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开放存取
的构建提供法律依据, 有助于构建以作者为主导的版权许可模式①[33-35] 。 因此, 通过限制专有许可期限

① 麦买提·乌斯曼、 张慧美以及冯晓青均支持限制专有出版权期限。 其中, 麦买提·乌斯曼主张专有出版权约定期限不得超出著作权


本身期限, 张惠美以及冯晓青则认为应当限制专有出版权为一年。

· 6·
杨莉萍等: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的实践困局及优化路径

可以遏制数字平台企业在学术期刊、 网络音乐、 电影等领域内滥用独家版权协议的危险趋势。 从国外


看, 《 美国版权法》 限定数字平台的专有许可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即使特殊情况下延长至两年, 期限届
满之后数字平台不得再获得专有许可①。 因此, 应当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采取“ 原则 + 例外”
的方式限定专有许可使用的最长期限, 并设置合理的例外情形, 以平衡数字平台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原则上, 应当限制专有许可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原因在于: 第一, 著作权专有许可期限过短不
利于版权市场的稳定秩序。 目前, 国内其他市场仍广泛采用期限较长的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模式,
如腾讯视频的独家版权期限以 6 年为起步时间, 骤然限制过短期限容易冲击现有市场秩序, 引发版权
市场紊乱。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修订草案送审稿) 》 第五十四条试图限定专有许可期限为一年②,
然而, 一年的专有许可期限不利于数字平台企业获取足额利润以抵偿独家授权的成本, 可能未给予数
字平台企业明显的竞争优势。 此外, 域外经验也表明对著作权专有许可的限制期限不宜过短。 德国《 版
权法》 (2017) 规定, 权利人不得在授权之日起两年内撤销专有许可③。 韩国《 版权法》 规定, 以独家出版
权为例的专有许可期限为三年, 涉及特殊作品的可延长至五年④。 域外立法经验表明, 两年的专有许可
期限可以保证数字平台企业的经营利益, 体现了对私法领域的尊重以及对公权力的理性克制。 可见一
年的专有许可期限可能侵扰、 压缩私法领域意思自治原则的运行空间, 未能有效平衡私人利益与公共
利益, 不宜在我国引入。 第二, 专有许可期限不宜过长。 从实践来看, 数字平台企业一经适用, 倾向
于面对绝大多数权利人签订成批独家版权协议。 一旦将专有许可期限限制过长, 仍易再现数字平台企
业长期控制市场版权资源实施限定交易、 不公平高价等垄断行为。 但是, 如果数字平台企业能证明独
家版权协议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 促进创新, 可延长两年。 因为, 鼓励创新是著作权制度和反垄断制
度共同的立法目标; 保护知识产权是鼓励创新的重要体现。 基于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遵循合理原则,
如果数字平台企业使用独家版权协议创造的积极竞争效应远高于其竞争损害, 就不易被认定为垄断。
( 二) 构建行业协会事前监督和反垄断机构事后监管的全链条治理模式
美国与德国针对平台领域的新型竞争行为, 通过补充立法的形式, 在传统竞争法的框架内设置了
大量的事前监管, 创新了事后审查与处罚机制, 提出了更具监管性的竞争法。 欧盟的 DMA 法案针对逾
越欧盟竞争法规制范围与规制手段的超级平台竞争行为, 采取了独立于欧盟竞争法的直接事前规制模
式, 与竞争法形成了互补 [36] 。 在公私合作治理模式中, 行业组织、 消费者等社会力量是事前监督数字
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风险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最具权威的行业组织,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不
但扮演着市场服务者的角色, 为作品权利人与作品使用者达成许可协议提供媒介服务, 还会自发地担
负起公益职责 [37] 。 然而, 数字平台企业持续填补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版权服务在数字时代的定位空白。
由于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成立时间较短, 制度不成熟, 集体管理组织在数字时代下因服务意识与
服务效率不足、 公开透明度差而陷入信任危机。 托管、 运营版权作品, 维护版权人利益并积极开展维
权诉讼, 经他人协商开展版权许可等, 均是数字平台企业通过独家版权协议从权利人处获得的权利与
义务, 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功能高度重叠, 甚至因数字平台企业成批签订独家版权协议, 从客观
上替代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完成作品版权收集任务。 这造成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数字时代下功能
模糊, 作为具有行政管制色彩的行业组织, 权利人或是出于经济目的, 或是出于维权诉求, 宁愿与数
字平台企业签订版权合同, 而不寻求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既无法定授权、 又无协议授权, 著作权集
体管理组织即使倡议行业合规, 也无资格作为权利人的代言人, 监督数字平台企业泛用独家版权协议。
逐步引导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参与版权市场治理, 是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维护权利人和竞争秩序
应有之义。 监督版权资源运营的前置性条件是,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依据法律法规或书面合同, 取得

① 17U. S. C. § 114( d) (3) 。 http: / / www. nanshaip. com / showinfo-201. html, 2024 年 5 月 30 日访问。
②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修订草案送审稿) 》 第 54 条, http: / / www. changshu. gov. cn / zgcs / c100442 / 201608 / 996288b9cc554264b331
1f173329b07e. shtml, 2024 年 4 月 8 日访问。
③ 德国: Act on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2017) Section 41, http: / / www. nanshaip. com / showinfo-180. html, 2024 年 3 月 23 日访问。
④ 韩国: Copyright Act(2017) Article 59, http: / / www. nanshaip. com / showinfo-191. html, 2024 年 3 月 22 日访问。

· 7·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4 年第 5 期

代表权利。 本质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著作权人之间属信托关系, 为了扭转数字平台企业与权利人


主体地位不平等、 权利人利益难以保障, 针对数字平台建立延伸性集体管理许可机制已具备成熟的客
观条件, 即在著作权人事先没有声明的情况下, 推定其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其文字作品、 网络
音乐和电影实行延伸性集体管理 [38] 。 借此引导数字平台企业转而寻求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集体许
可, 一方面可以提高授权效率, 提高作品传播广度, 另一方面可以允许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以信托人
的身份, 以权利人与数字平台企业约定义务为监督导向, 可向反垄断执法机构及时反映数字平台企业
掌握版权资源状况和义务履行情况, 帮助反垄断执法机构跟进更新, 缓解执法力量不足带来的反垄断
监管的滞后性, 提高反垄断执法机构针对大型数字平台企业的常态化监管。 与此同时, 为了尊重著作
权人的自由选择相对人的权利, 应当排除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专有许可的法定权利, 既避免著作
权集体管理组织因一揽子许可权利而过度膨胀, 又释放权利人的选择空间。 为防止权利人专有许可与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许可冲突, 可敦促著作权人就专有许可进行著作权登记, 增强公示公信力和权利
外观。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当提高信息透明度, 公开著作权许可费用、 许可时间, 防止因信息闭塞
而招致对其怀疑, 削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可信度。
如果权利人与数字平台企业成功签订独家版权协议, 担忧数字平台企业未积极履行管理和转授权
义务, 那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凭借信托人的身份, 考察数字平台企业是否积极履行独家版权义
务, 也能顺便检验数字平台企业是否针对独家版权协议的垄断风险采取措施。 一旦数字平台独家版权
协议垄断转为现实,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提供涉案数字平台企业是否真心诚意
积极整改, 是否应当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和监管频率。 假如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监督过程中发现, 数
字平台企业经行政部门指导或提醒独家版权协议的风险后阳奉阴违、 变本加厉的, 可以及时报告反垄
断执法机构, 为反垄断执法机构事后监管延长监管期限, 提高整改措施严厉性和针对性提供事实依据。
( 三) 完善激励制度提升数字平台企业竞争合规的积极性
公私合作治理模式中, 私人部门以内部合规预防风险为主, 表现为识别具体的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
垄断风险, 预防其进一步实害化, 主动或依照反垄断执法机构要求提供内部合规材料。 如果私人部门自觉
合规的收益无法抵消合规造成的损失, 数字平台企业就不会自觉合规[39] 。 是以, 公共部门应当针对性建
构合规激励制度, 避免陷入只有大棒而没有胡萝卜的“威慑陷阱”中。 因为单纯过重的罚款, 会严重损害反
垄断的权威, 令数字平台企业、 社会公众认为处罚是出于报复目的而非保护市场竞争[20]132 。
首先, 确立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合规的法律责任减免事由效力。 将反垄断合规纳入法定责任减
免事由中, 扩大宽大处理制度的适用面, 不仅适用于横向垄断协议, 还可适用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
违法经营者集中案件, 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锚定其法律效力, 实现反垄断合规减免事由从幕后转移至
台前, 从小范围扩大至全范围, 充分肯定数字平台企业的合规努力, 避免合规数字平台企业责任应减
免而未减免。 在垄断行为发生前, 参考上海市颁布的《 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合规评价指引》 , 对定期向
反垄断执法机构书面报告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反垄断合规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的 AAA 级竞争合规典
范数字平台企业予以激励。 已全面构建数字平台企业合规计划, 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 表明数字
平台企业不具有违法行为的主观故意, 且尽到了相应的注意义务, 产生责任的减免或阻却事由 [40] 。 在
垄断行为发生后, 基于数字平台企业积极主动申请反垄断承诺, 整改独家版权协议模式的垄断隐患,
采取措施纠正企业内部不良竞争文化, 可效仿英国和意大利竞争执法机构对罚款实行百分比降低 [41] 。
整体上, 事前已合规的数字平台企业相比未合规但在处罚后实行合规的数字平台企业, 可以获得更多
减免。 可以参考《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横向垄断协议案件宽大制度适用指南》 第 13 条, 对事前已完成竞
争合规的数字平台企业可以按照 30%至 50% 的幅度减轻处罚; 对于事前未合规但处罚后积极完成合规
整改、 消除合规风险的数字平台企业, 可以按照 20%至 30%的幅度减轻处罚。
其次, 明晰数字平台版权独家协议竞争合规的抗辩事由。 通过列明法定抗辩事由, 可以避免涉案
数字平台企业在面对行政机关时落入完全被动的窠臼, 甚至可以引导数字平台企业积极履行法定抗辩
事由行为, 抵消批量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对市场竞争的不良影响。 建议以指南形式发布《 数字平台独
· 8·
杨莉萍等: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的实践困局及优化路径

家版权协议反垄断指南》 , 补充抗辩事由: (1) 明显遏制盗版侵权。 由于网络空间虚化著作权人对作品


的控制, 作品的使用状况难以监管。 为此, 著作权人会要求被许可数字平台企业积极开展维权活动,
例如 2019 年 11 月, 腾讯音乐就周杰伦音乐版权纠纷起诉网易云音乐 [42] 。 如果数字平台企业基于独家
版权协议, 明显扩大产业内维护版权效益, 给作品的传播增设一个可控的“ 闸口” , 防止在普通许可下
多平台维权的不作为 [43] , 就能彰显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对规范和净化版权市场的积极作用。 这符合
国家版权局惩治盗版侵权行为的版权政策。 (2) 提升平台版权产品创新效率。 如果一个平台与另一个平
台“ 共享” 上游市场, 那么平台容易丧失加强产品差异化的动力 [44] 。 相反, 数字平台企业占据独家版
权, 可以开发多元化的产品或服务。 例如腾讯音乐在进入存量竞争后, 开发全民 K 歌应用, 允许音乐
作品引入旗下短视频分论区, 为进一步的产品创新注入内生动力。 因此,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可以
刺激数字平台企业在存量市场竞争中提高产品创新效率, 打造差异化优质产品, 助推著作权人产出迎
合新消费需求的作品, 从而减少泛用独家版权协议对市场竞争秩序的消极影响。 (3) 提升中小数字平台
企业竞争优势。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是中小型数字平台相对于大型平台竞争平台对手所具有的唯一
比较优势 [45] 。 因为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可以吸引新用户入驻, 增强数字平台的直接网络效应, 增加
中小数字平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弥补因进入市场较晚所带来的天然竞争劣势。 对于市场竞
争而言, 中小数字平台企业使用独家版权协议可以增强相关市场内的竞争烈度, 抵消泛用数字平台独
家版权协议的虹吸效应。
最后, 为了使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事后合规整改免于形式化和功利化, 可以参考美国合规
监管人制度结合我国刑事合规不起诉试点工作。 设置合规考察期, 时间为六个月到一年 [46] 。 联合国家
市场监督管理局、 国家版权局、 国家数据局、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司法部、 国家税务总局以及中华
全国律师协会、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 中国贸促会全国企业
合规委员会( 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 等行会、 机构组建第三方监督组织。 考察期间, 数字平台
企业应当认真执行整改意见。 考察期结束后, 第三方监督组织出具评估报告作为反垄断执法机构减免
行政处罚的参考资料。

五、 结 语

毋庸置疑, 数字经济不仅引发生活方式的变革, 也开启治理模式的革新。 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


方式多样化的公私合作治理模式既可克服单方治理的有限性, 还可促进治理方式事前化, 甚至能引导
企业培养自主合规意识, 有助于缓解传统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反垄断在事前管控专有许可不足、 事
后监管效果不佳以及激励企业合规不完备的困局。 首先, 要联动著作权制度以限制数字平台独家版权
协议的专有许可。 一方面, 总结现有商业模式中的作品类型, 将文字作品、 网络音乐作品、 电影以及
电视剧纳入法定许可的范畴; 另一方面, 借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修订草案送审稿) 》 对专有许
可期限的限制, 采取“ 原则 +例外” 的方式限制专有许可期限, 即原则上著作权专有许可期限不得超过两
年, 如有利于鼓励创新等, 可延长两年。 其次, 激发行业协会在公私合作治理模式中的积极性。 依靠
“默示许可” 获得法定授权,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以作品信托人的方式监督被许可数字平台企业运营版
权资源的现状和市场份额, 为反垄断执法机构及时更新相关市场内版权资源集中情况和附随的竞争损
害评估提供第三方的事前监督帮助。 最后, 完善激励制度, 唤醒数字平台企业内部自主合规意识。 一
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承认反垄断合规的责任减免效力, 提升反垄断合规的权威性。 二是创设数字平台
独家版权协议的抗辩事由, 鼓励数字平台企业在使用独家版权协议时, 发挥其积极竞争效应, 进而从
公私合作的视角为预防和消除其他领域内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的垄断风险, 提供可行性帮助。
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本身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不应当“ 以谈代罚” 完全否定其可行
性, 而应当构建体系化、 科学化的公私合作治理范式, 正确引导、 发挥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维护版
权利益、 深层开发版权资源的优势, 规避其竞争损害, 促进其他行业的版权市场健康发展。
· 9·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4 年第 5 期

参考文献:
[1] 黄贺铂. 数字音乐平台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多元主体优化路径[ J] . 出版发行研究,2021(8) :61-66.
[2] 王伟. 平台独家版权集中的竞争损害及反垄断规制研究:基于腾讯音乐的考察[ J] . 管理学刊,2021(6) :13-31.
[3] 国家版权局. 国家版权局约谈数字音乐相关企业推动构建数字音乐版权良好生态[ EB / OL] . ( 2022-01-06) [ 2024-01-
18] . https: / / www. ncac. gov. cn / chinacopyright / contents / 12222 / 355750. shtml.
[4] 谢楚楚. 取消独家后,版权方如何适应“ 后音乐版权时代” [ EB / OL] . ( 2021-08-11) [ 2024-01-21] . https: / / m. eeo. com.
cn / 2021 / 0811 / 498247. shtml.
[5] 王佳佳. 论数字内容平台版权滥用的法律规制[ J] . 知识产权,2023(3) :62-76.
[6] 林秀芹,林锦晖. 数字版权领域反垄断规制的范式革新[ J] . 科技与法律( 中英文) ,2022(5) :1-9.
[7] 王长征,吴广海. 霍菲尔德语境下著作权许可性质探析[ J] . 广西社会科学,2023(7) :119-129.
[8] 崔家龙,仲春. 长视频版权独家许可的反垄断法规制路径探析[ J] . 中国物价,2023(7) :77-81.
[9] 宁立志,王宇. 叫停网络音乐市场版权独家交易的竞争法思考[ J] . 法学,2018(8) :169-181.
[10] 梁九业. 数字平台版权集中的体系化治理研究[ J] . 南大法学,2023(2) :68-86.
[11] 李希梁. 反垄断监管与事前监管:互联网平台监管模式的二元建构[ J] . 交大法学,2023(2) :89-103.
[12] 黄爱科. 数字经济反垄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J] .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2) :36-39+165.
[13] 孙海涛,周奇锜. 平台数据垄断的监管困境与共享机制探析[ J] . 江苏社会科学,2023(3) :131-139+243.
[14] 田浩明,王波. 我国平台经济监管的不足及完善路径[ J] . 海南金融,2022(4) :41-49.
[15] 李心灵,祁敬宇. 平台经济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 J] . 行政管理改革,2023(6) :33-43.
[16] 国家版权局. “ 独家版权” 不堪重负 互联网版权期待理性竞争[ EB / OL] . ( 2017-12-15) [ 2023-12-28] . https: / / www.
ncac. gov. cn / chinacopyright / contents / 12222 / 348480. shtml.
[17] 王俊,张雅婷,诸未静. 腾讯音乐合并被追溯处罚:独家版权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EB / OL] . ( 2021-07-24) [ 2024-01-23] .
https: / / www. 21jingji. com / article / 20210724 / herald / 7b84250763a6ebcfbc2cd755c445edc3. html.
[18]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社会公开<依法合规经营承诺>( 第二批) [ EB / OL] . ( 2021-04-15) [ 2024-
02-24] . https: / / www. samr. gov. cn / xw / zj / art / 2023 / art_326ff2deb5b94e69ab890339fb4b0a08. html.
[19] 靳小翠,苗瑜. 平台型企业内部竞争合规管理体系研究[ J] . 财会通讯,2023(14) :124-128.
[20] 王磊. 论平台垄断的合规治理[ J] . 行政法学研究,2023(4) :129-139.
[21] 章志远. 迈向公私合作型行政法 [ J] . 法学研究,2019(2) :137-153.
[22] 孙骥. 环境治理公私合作模式的法律规制:以私人参与式治理模式与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关系为视角[ J] . 山东社会
科学,2023(2) :179-184.
[23] 周泽中. 迈向公私合作型的现代化治理[ J]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1(6) :87-95.
[24] SAVAS ES. Privatization and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J] . Fordham Urban Law Journal,2001(5) :1731-1737.
[25] 王伟.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运行逻辑:以合作治理为视角的考察[ J] . 电子政务,2023(10) :14-27.
[26] 唐瑞芳. 论公私合作治理模式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建构:以规范主义向功能主义转向为视角[ J] . 湖湘论坛,2022(1) :
99-110.
[27] 赵宏利. 政府监管与平台型企业的耦合逻辑与风险规避:基于“ 价值—制度—行动” 的分析框架[ J]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4(1) :153-160.
[28] 敬力嘉. 网络暴力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反思与调试[ J] . 江汉论坛,2023(5) :136-144.
[29] 丁胜明,张阳. 合作治理视域下企业合规的刑法立法研究[ J] . 学海,2022(6) :174-183.
[30] 陈伟光,钟列炀,张建丽. 数字经济时代的现代化治理与治理现代化[ J]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3( 5) :
151-165+244.
[31] 闫静. 算法垄断风险的事前预防:理论证成、实践反思与路径优化[ J]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3( 1) :
108-118.
[32] 蒋一可. 数字音乐著作权许可模式探究:兼议法定许可的必要性及其制度构建[ J] . 东方法学,2019(1) :147-160.
[33] 麦买提·乌斯曼. 专有出版权的司法适用规则构建[ J] . 编辑之友,2021(4) :93-99.
[34] 张慧春.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中的版权问题分析[ J] . 编辑之友,2019(2) :97-101.
[35] 冯晓青. 我国著作权合同制度及其完善研究:以我国《 著作权法》 第三次修改为视角[ J] . 法学杂志,2013(8) :1-10.
· 10·
杨莉萍等:数字平台独家版权协议垄断治理的实践困局及优化路径

[36] 张荣刚,尉钏. 平台领域反垄断法律规制的效能提升策略[ J] .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6) :60-71.


[37] 徐聪颖. 论著作权集体管理的“ 趋中间化” 特征及其制度启示[ J] . 湖北社会科学,2023(8) :129-138.
[38] 宋戈. 数字期刊平台著作权许可的合规困境及行业治理[ J] . 出版广角,2023(21) :35-39.
[39] 郭传凯. 互联网平台企业反垄断合规制度的建构[ J] . 法学论坛,2023(3) :63-74.
[40] 陈子君. 论从宽处罚背景下企业合规完善路径:以双罚制为切入点[ J] . 行政法学研究,2024(2) :84-94.
[41] HUFFFMAN M. Incentives to comply with competition law[ J] . Loyola Consumer Law Review, 2018(2) : 108-120.
[42] 陈惟杉. 反垄断终结 “ 独家版权” ,为何没有拆分腾讯音乐? [ EB / OL] . ( 2021-09-15) [ 2024-01-24] . https: / / news.
inewsweek. cn / society / 2021-09-15 / 13857. shtml.
[43] 刘静. 从“ 独家授权” 到“ 转授权” :互联网音乐平台的制度基础与模式创新[ J] . 艺术评论,2019(8) :61-70.
[44] BALTO DA. Networks and exclusivity: Antitrust analysis to promote network competition [ J] . George Mason Law Review,
1999(7) : 523-576.
[45] 丁国峰. 平台经济视域下数字音乐独家版权市场滥用的规制困境与出路[ J] . 社会科学辑刊,2023(5) :68-78.
[46] 临海市人民政府. 临海市人民检察院涉罪民营企业附条件不起诉工作意见( 试行) [ EB / OL]. (2021-09-07) [2024-03-
01]. https: / / www. linhai. gov. cn / art / 2021 / 9 / 7 / art_1229005464_59020550. html.

Practical Dilemma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Monopoly Governance of


Exclusive Copyright Agreements of Digital Platforms
—Perspective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Governance

YANG Liping, WANG Yunbo


( School of Law,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xclusive copyright agreements by digital platforms have repeatedly touched on the
issue of monopoly. However,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copyright law does not restrict the proprietary license,
the traditional anti-monopoly supervision may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poor post-supervision effect and
insufficient incentive for self-compliance of digital platform enterprises, and it is unable to achieve the platform
anti-monopoly goal of “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urgent to introduce a new governance model to change
the governance concept and governance mean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anti-monopoly model, the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governance model emphasizes multi-subject, multi-means, and full-chain regul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event.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ublic risk of exclusive copyright agreements of digital platform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s follows. In terms of governance basis, expand the scope of legal license and limit
the term of exclusive license; in terms of supervision means, construct full-chain regulation mode of pre-
supervision by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post-supervision by anti-monopoly organizations, and regulate exclusive
copyright agreements of digital platforms; in terms of governance measures, add anti-monopoly compliance
statutory liability exemption, create legal defense of digital platform exclusive copyright agreements, and cultivate
an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digital platform exclusive copyright agreement compliance.
Key words: digital platform; exclusive copyright agreement;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governance

·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