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教思想

劉基的道學思想

張宏敏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劉基文化研究所


基(1 3 1 1 — 與影響。
1 3 7 5 ),字伯 括蒼
溫,號犁眉,封 洞天 位於
誠意伯,謚文成,浙江文成南田武陽 今仙居縣
(舊屬處州青田)人,元末明初傑出的 城南 20 公
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謀 里處,列
略家。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 中國道教
朝而馳名天下。主要學術著作有《郁離 第 十 洞
子》、《覆瓿集》、《寫情集》、《犁 天,世傳
眉公集》、《春秋明經》等,均收錄於 古代有不
《太師誠意伯劉文成公集》。本文擬通 少仕途謫 劉基畫像

過對劉基家鄉故里之道教洞天福地的勾 官或真人道士樂居洞中修道。唐、宋帝
勒,老莊、道教思想對劉基思想的影響 王十分看重括蒼洞天,篤信道教的宋真
來全面考論劉基與道家、道教之間的關 宗有感括蒼洞天的靈驗,曾詔改縣名
係。 「永安」為「仙居」,沿用至今,詩
云「千年古仙居,乃為道教生」。少
年劉基讀書習舉業時,時常於閑暇時間
一、故里之道教洞天福地的薰陶 與同伴前往位於括蒼洞天的紫虛觀遊
玩。劉基詩文中多次提到的「紫虛
劉基出生地浙江青田南田(今屬 觀」即在括蒼洞天附近,〈題紫虛觀
溫州文成),有多處在中國道教史上 道士晚翠樓〉中「聞說仙人徐泰定,
享有聲譽的洞天福地,諸如括蒼洞天、 騎鸞到此每停驂」的詩句也證實了括
元鶴洞天、石門洞天、南田福地等;劉 蒼洞天的仙跡傳說。關於括蒼洞天的地
基求學、成才、生活於此,自然會受到 理位置與道宮仙跡,劉基在〈少微山
這些洞天福地所蘊涵的道教文化的薰陶 眉岩神仙宅記〉中交待甚詳:「縉雲

40 弘道 2 0 0 9 年第 1 期 / 總第 3 8 期
之山,桐溪出焉,東南流入於好溪。其
南曰少微山,是為括蒼洞天,有觀紫
虛。紫虛之山水,清奇幽邃,毆、括之
間,無與為比。自唐宋以來,神仙鍾
離、呂洞賓皆嘗來遊,而章思廉、徐泰
定即其觀之道士也。……觀之南有山,
曰眉岩,章先生(按:章思廉)羽化
之後,葬其觀舄之所也。」1 而神仙宅
即是道士梁惟適與王有大為享祀章思廉
而築 建, 名之 曰「神 仙宅 」。
元鶴洞天 即太鶴山,亦稱青田
山。位於今青田縣鶴城鎮北隅,因古有
白鶴棲息而得名。世傳唐顯慶年間道士
葉法善在此煉丹試劍,丹成得道,跨鶴
昇天而去,故太鶴山又名丹山;被列為
道教勝地第三十洞天,名曰「元鶴洞
天」,亦稱「青田山洞」。博覽典
籍、熟諳鄉邦文獻,且頗有思鄉懷舊情
節的劉基自然對家鄉青田縣城近郊的
「元鶴洞天」十分熟悉。
石門洞天 位於今青田縣城西北31
公里的甌江南岸,係道教名山三十六洞
天之第十二洞天。洞口旗、鼓兩峰壁
立,對峙如門,古人嘆為「有門無
門,是為佛門;似洞非洞,適成仙 南田武陽劉基故里

洞」。橫過石門渡,經問津亭入內, 床」、「藏書石」等一處處人文景觀
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群峰環立,樹木 遺跡無不鐫刻著「劉基」的名字,縈
蔥蘢,飛瀑高懸,清流潺潺,古剎儼 繞著劉基的身影。
然。 2 又有學者讚曰:「高可眺,清可 南田福地 文成之南田係劉基家族
濯,邃可隱,幽可適,芳可採,奇可 世居之地,風景秀美,四周群山環抱,
詠。」信非虛言!這種有「世外桃 中間沃野平川。南田山的地勢,乃是
源」之譽的「洞天仙境」自然為求學 「萬山之巔,獨開平壤數十里,號南田
於石門書院的少年劉基所傾慕與喜愛。 福地」。北宋《太平寰宇記》載:「天
流傳至今的「石門飛瀑」、「劉基讀 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萬山深
書處」、「劉文成公祠」、「國師 處,忽闢平疇,高曠絕塵,風景如畫,

弘道 2 0 0 9 年第 1 期 / 總第 3 8 期 41
桃源世外無多讓焉。」南田福地,名 儘管此處劉基「石室得書並得高
副其實。道教洞天福地的靈氣對少年劉 道授教」的異事傳說係後世學者杜撰
基的成長,以及以後內心世界渴慕自 的,但是,傳記發生的場景在青田山,
然、向望道家世外桃源式生活願景的成 足以說明劉基與青田的道教洞天福地關
年劉基,多多少少產生過一些影響,自 係密切。此外,關於劉基「遇仙道得
不待言。也正是少年劉基生長問學的南 奇書」的傳聞還見於《火龍神器陣法
田、石門洞等道教洞天福地,為後世學 授 受 序 》4 :
人塑造神化劉基的故事傳說埋下了伏 予少竊讀儒書,精研將
筆。比如明焦竑《玉堂叢語》卷八記 略,退則……邀遊湖海內,參
載的劉基「石門得書」的「志異」傳 諸玄道。一日遊天台上清玉平
說便發生於青田山中: 洞天,遇一道士,黃冠玄服,
劉青田讀書青田山中,忽 碧眼蒼髯,吟步松下。予前揖
見石崖豁開,公亟趨之,聞有 之,飄飄然真神仙風度也……
呵之者,曰:「此中毒惡,不 一日遊武夷昇真元化洞天,顧
可入也。」公入不顧。其中別 予而言曰:「我昔年十二應甲
有天日,見石室方丈,周迴皆 子科,後參玄道,無意於功名
刻雲龍神鬼之文,後壁正中一 久矣,我師秘授一書,吾不忍
方,白如瑩玉,刻二神人相向 沒,今觀吾子氣宇不凡,經世
手捧金字牌,云:「卯金刀, 才也,願以授於子。……予再
持石敲。」公喜,引巨石撞裂 拜展現,乃《火攻陣法》一書,
之,得石函,中藏書四卷,懷 越之仙相送,叮嚀與別,行未
出,壁合如故。歸讀之,不能 百步百,回首瞻望,但見雲煙
通其辭。乃多遊深山古剎,訪 縹緲,林木掩映,不知其所止
求異人,至一山室中,見老道 矣,時至正七年三月八日也。
士馮几讀書,公知其非凡人 這裏,我們姑且不論劉基是否得
也,再拜懇請,道士舉手中 仙道相贈《火攻陣法》一書,但是該
書,厚二寸許,授公,約旬日 志異傳說的發生地天台山確係道教福
能背記乃可受教,不然無益 地。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靈
也。公一夕記其半,道士嘆 秀」而著稱,漢代高道葛玄煉丹於
曰:「大才也。」遂令公出壁中 此,唐代高道司馬承禎修煉於此,道教
書,道士覽之,笑曰:「此書 南宗祖庭——桐柏宮由南宋張伯端創建
本十二卷,以應十二月,分上 於此,引文提到的「天台上清玉平洞
中下,以應三才。此四卷,特 天」(即今赤城山玉京洞)為道教第
其粗者,應人事耳。」乃閉門 六洞天;武夷山與天台山一脈相連,道
講論,凡七晝夜,遂窮其旨。 3 教文化源遠流長,先秦時期,原始的道

42 弘道 2 0 0 9 年第 1 期 / 總第 3 8 期

想思教

家信仰和傳說已在武夷山盛行,北宋道 林、清川溪流的桐廬美景曾使得劉基陶
教名篇《雲笈七籤》列武夷山為道教 醉於其中,〈自衢州至蘭溪〉詩云:
三 十 六 洞 天 之 一 , 稱 「 第 十 六 洞 「仙山在咫尺,早晚期登臨」8 ,抒發
天」,名曰「昇真元化之洞」。引文 了詩人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訣別仕途
提劉基於至正七年(1 3 4 7 )「遊武夷 的道家思想。我們知道,桐廬自古以來
昇真元化洞天」也實有可能。 就是隱士、處士的首選福地,東漢高士
此外,有學者還指出,民間傳說 嚴子陵拒絕光武帝劉秀之召、拒封
中有劉基與張三丰同為道友的故事,張 「諫議大夫」之官位,來富春江隱居
三丰曾「千里迢迢來到南田山拜訪劉 垂釣而有「嚴子陵釣台」為後人所敬
基,是否屬實,有待進一步考證」。 5
仰,不少文化名人如李白、范仲淹、孟
浩然、蘇軾、陸游、李清照、朱熹等來
賦詩舒懷憑弔,劉基自然曉得。〈九
二、老莊、道教思想對劉基的影響 日舟行至桐廬〉詩中的「澄心以逍
遙,坻流任行止」9 ,〈夜泊桐江驛〉
我們知道,在劉基的思想體系之 詩作中的「伯夷清節太公功,出處非
中,「冥會道家道教」係其一大部 邪豈必同?不是雲台興帝業,桐江無用
份。劉基曾在〈怨詩〉文中把道家、 一 絲 風 」1 0 , 足 以 說 明 老 莊 道 家 的
道 教 的 鼻 祖 老 子 描 繪 成 至 高 無 上 的 「無待逍遙」、「任心自用」並與自
「龍」的形象:「道得復何怨,老子 然山水「冥然自合」的人生境界,以
6
其猶龍。」 劉基還有〈畫龍讚〉: 及魏晉玄學名士們「遊外以冥內,無
「觩其角,蒼其鱗,蚴虯其身,胡為乎 心以順有」的理想追求已經銘刻於劉
而神?至陽而精,健與天倫,形而求 基的腦海之中。
7
知,惡識其真?」 這其實就是對老子
形象的謳歌與讚嘆。 (一)劉基對《老子》客觀辯
一般認為,與孔孟儒家強調「修 證法的繼承
己安人」的入世精神相反,老莊道家 《老子》以「反者道之動,弱者
哲學有隱居遁世的消極情懷,傳統意義 道之用」的客觀辯證法為處世行為方
之上的歷代文人士大夫在人生觀上也多 式,推崇「貴謙處下」、「貴陰守
多少少涵有慕求遁世的道家情結。不可 弱」的價值取向,嚮往「明哲保
否認,老莊道家所追求的逍遙自由的精 身」、「不與天下爭」的生存理念。
神境界,也是劉基在仕途失意之後用於 生當元末明初之亂世的劉基對此亦有繼
消遣排鬱的精神寄托。例如,劉基在至 承與發展:
正六年(1340)於江西行省掾史職位 蓄極則瀉,悶極則達,熱
上投劾卸任之後,「隱居力學」,遊 極則風,壅極則通。 1 1
歷祖國大好河山;富春江畔的綠樹幽
山有金則鑿,石有玉則

弘道 2 0 0 9 年第 1 期 / 總第 3 8 期 43
,澤有魚則竭,藪有禽則 著於單極的絕對化思維方式。
薙。 12
我們知道,《老子》有「一曰
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的
冶容色者,侮之招;麗服
「三寶」理論,劉基對「不敢為天下
飾者,盜之招;多才能者,忌
先」的理論有闡發,並將其運用於軍
之招。 1 3
事理論與實踐:「秦王未帝也,天下
這裏,劉基對《老子》「物極必
莫強焉。及其吞六國而一位號,不過再
反」的客觀辯證法已經深有體會,
世,匹夫呼而與之爭,天下並起和之,
「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
莫不以秦為辭者,的所在也。陳涉先起
辱 , 知 止 不 殆 , 可 以 長 久 」(《 老
而先亡,以其先自主以為秦兵之的也。
子》第 4 4 章),「罪莫厚乎貪欲,
故曰:不為事先,動而輒隨者,不為的
咎莫險乎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
而已矣。」1 6 陳涉之所以在推翻秦朝
(《老子》第 4 6 章)。這些都是「反
的戰爭中率先覆亡就是因為「先
者道之動」理念的具體闡釋,劉基也
起」、「先自王」,結果成為秦軍直
正是運用這些道家智慧(謀略)而得
接攻擊對象;所以說,只有「不為事
以在朱元王朝險峻的宮廷鬥爭之中得以
先」的劉邦最終成為推翻秦王朝的直
避禍遠身、並保全身家性命。
接受益者。應該看到,劉基的這種
申而言之,劉基對《老子》「禍
「不為事先」的軍事戰爭理論直接源
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
於《老子》的「不敢為天下先」。
相倚的轉化思相也深有理解:
徼福非所希,避禍敢不 (二)
《莊子》對《郁離子》的
慎?富貴實禍樞,寡欲自鮮
啟示
吝。蔬食可以飽,肥甘乃鋒
一般認為,膾炙人口的寓言體政
刃。探珠入龍堂,生死在一
論散文集——《郁離子》,是劉基對
瞬。何如坐蓬蓽,默默觀大
蒙元王朝徹底失望、隱居青田故里而
運。 1 4
著。《郁離子》作為劉基為天下後世
天 下 有 非 望 之 福 , 亦 有 非 「立言」的不朽名著,對於其創作動
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 機 與 學 理 體 系 , 吳 從 善 〈《 郁 離 子 》
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失 序〉云:「夫郁郁,文也;明兩,離
意之事,恆生於其所得意,惟 也;郁離者文明之謂也。非所以自號,
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 其意謂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
亡也。 1 5 之 治 耳 ! 」1 7 劉 基 高 弟 徐 一 夔 〈《 郁
福禍、利害、存亡、得失作為相 離子》序〉:「郁離者何?離為火,
對待的雙方是相互轉化的,這也告誡我 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為盛世文
們在為人處事方面要通盤考慮,反對執 明之治,故曰《郁離子》。其書總為

44 弘道 2 0 0 9 年第 1 期 / 總第 3 8 期

想思教

十卷,分為十八章,散為一百九十五 四而暮三」2 1 。
條,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詳於正 又,劉基在《郁離子‧瞽聵》篇
己、慎微、修紀、還利、尚誡、量敵、 中又對「狙公賦茅」的寓言進行改
審勢、用賢、治民,本乎仁義道德之 寫,旨在說明百姓造反起義、反抗剝削
懿,明乎吉凶禍福之幾,審乎古今成敗 壓迫的正義性與合理性,實對「有道
得失之跡,大慨矯元室之弊,有激而言 伐無道」的湯武革命論的謳歌與讚
也。」劉基本人在《郁離子》末了也 美:
提到:「僕願……講堯舜之道,論湯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
武之事,憲伊呂,師周召,稽考先王之 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群狙於
典,商度救時之政,明法度、肄禮樂, 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
以待王者之興。」1 8 《郁離子》確是 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
一部為後 代「立言」 給,則加鞭棰焉。群狙皆畏
的經世名作! 19 苦之,弗敢違也。一日,有
劉 基 《 郁 離 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
子》的寓言體風格可 公所樹與?」曰:「否也,天
謂「牢籠萬匯,洞釋 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
群疑,辨博奇詭,巧 與?」曰:「否也,皆得而取
於比喻,而不失乎 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
正。」2 0 在這點上頗 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
似《莊子》的語言風 狙皆寤。其夕,相與伺狙公
格,即汪洋恣肆、隨 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
劉基代 表作《郁離 子》
心而發、想象奇幻、 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
書影
富於浪漫、文辭富 狙公卒餒而死。郁離子曰:
麗、氣勢磅礡、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 「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
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 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
《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以下略 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2 2
舉數例以說明。
不難看出,莊子筆下的「眾狙」
《莊子‧齊物論》中有「朝三暮
尚未開化,處於蒙昧愚鈍狀態,「狙
四」的寓言故事:「狙公賦茅,曰:
公」與「眾狙」是一種飼養與被飼養
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
的關係;劉基筆下的「眾狙」已經擺
而暮三。眾狙皆悅。」劉基在《郁離
脫愚昧,要求獲得自由、新生,實即對
子‧天地之盜》篇中,曾痛斥艾大夫
反抗壓破、造反革命精神的一種肯定。
「使役民」的權術而主張「聚其所欲
《莊子‧逍遙遊》有「蟪蛄不知
而勿施其所惡」的養民觀;在此,劉
春秋」的例子,意指「生命短暫,總
基以為前者(艾大夫)之術「無非朝
會錯過一些美好的東西」。《郁離子

弘道 2 0 0 9 年第 1 期 / 總第 3 8 期 45
‧螇螰》篇中之「螇螰」之徵引 竊。」劉基「盜」論之「盜」立論
23
「( 螇 螰 ) 冬 春 不 知 也 。 」 ,顯然 前提是:「人,天地之盜也。天地善
源於《莊子》,因為「螇螰」即是 生,盜之者無禁。」天、地、人三
「蟪蛄」,就是古書上說的一種壽命 才,天地為造化之母,人貴為天地之靈
很短的蟬。 長,具有向天地即大自然索取物質財富
《 莊 子 ‧ 秋 水 》 有 「 鴟 得 腐 鼠 」 的可能與需要,以滿足自身生存與繁
句,《郁離子‧神仙》篇有「鴟鴞之 衍。在劉基這裏,「盜」有兩種,即
24
見人而嚇也」 的引用。《莊子‧逍 「 聖 人 之 盜 」 與 「 庶 人 之 盜 」 :
遙遊》:「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 惟聖人為能知盜,執其
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 權,用其力,攘其功,而歸諸
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 己,非徒發其藏,取其物而已
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 也。庶人不知焉,不能執其
同去也。』莊子曰:『……今子有大 權,用其力;而遏其機,逆其
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 氣,暴夭其生息,使天地無所
鄉,廣莫之野,徬徨乎無為其側,逍遙 施其功。則其出也匱,而盜斯
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 窮矣。 2 6
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莊子與惠
就是說,「聖人之盜」與「天
施的對話向我們闡釋了「無用之木」
地 之 盜 」 相 通 , 「 人 盜 」(「 庶 人 之
之「不夭斤斧」的道理。劉基在《郁
盜」)與之相對待。「人之盜」源於
離子》中也有徵引「樗以惡而免割,
「天地之盜息」,是無節制、無目地
婁瓜以苦而不烹」2 5 ,也是同樣的事
的一味索取,「各以其所欲而取
理。
之」,最終只能導致「物盡而藏
竭」,即便是「善生」之「天地亦
(三)道教典籍對劉基思想 無如之何矣」2 7 。所以,劉基明確主
的影響 張「遏其人盜,而通為天地之盜」。
通讀傳世的劉基詩文集,我們應 據筆者所知,「天地之盜」的觀
該承認劉基對道教典籍深有研究,並對 念最早源於道教典籍《陰符經》2 8 :
道 典 理 論 有 所 消 化 吸 收 。 茲 舉 劉 基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
《 郁 離 子 》「 天 地 之 盜 」 的 理 論 來 分 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析之: 故曰:『食其時,百骸埋。動其機,
「盜」,《荀子‧修身》:「竊 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
貨 曰 盜 。 」《 左 傳 ‧ 僖 公 二 十 四 而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
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一般 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
認為,「盜」含有貶義,《莊子‧山 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
水》:「君子不為盜,賢人不為 之輕命。」這裏,天地、萬物、人三

46 弘道 2 0 0 9 年第 1 期 / 總第 3 8 期

想思教

國 家 重 點 文 物 保 護 單 位 文 成 夏 山 劉基 墓

者之間相輔相成的制衡關係已經昭然若 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揭。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劉基 自然」一樣,「天地之盜」即「天
「天地之盜」的理論源泉就是道教 地之道」亦有自身法則;這裏,
《陰符經》。以疏解《陰符經》而著 「盜」就有「道」的涵義,「盜者,
稱的唐代高道李筌《陰符經疏》對此 道 也 」 。 那 末 , 此 「 盜 」(「 道 」)
有詳細解讀: 之法則是甚麼呢?這就涉及到「盜
天復地載,萬物潛生,沖 機」理論。李筌《陰符經疏》對「盜
氣暗滋,故曰盜也。 機」的疏 解是 :
何名為盜機?緣己之先
(萬物)從無形至於有形,
無,知彼之先有,暗設計謀,
潛生覆育,以成其體,如行竊
而動其機數,不知不覺竊盜將
盜,不覺不知。天地亦潛與其
來,以潤其己,名曰盜機。
氣,應用無窮,皆私納其覆
育,各獲其安。故曰:天地, 所以說,「盜機」就是人要通曉
萬物之盜也。 天 地 萬 物 運 行 發 展 的 規 律
(「 道 」) , 人 只 有 把 握 陰 陽 二 氣 、
萬物盜天而長生,人盜萬
天地萬物運動的先機,方能「盜」取
物以資身。若知分合宜,亦自
天 地 之 財 而 資 養 自 身 (「 潤 己 」) 。
然之理。
分析至此,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
這裏,李筌對「盜」之解讀引入 對劉基「天地之盜」、「人之盜」的
道家陰陽二氣相互和合的「沖氣」理 理論源頭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李筌
論。《老子》:「道生一,一生二, 《陰符經疏》以掌握「盜機」的動機
二 生 三 」 之 「 三 」 就 是 陰 陽 和 合 之 而有「君子之盜」與「小人之盜」的
氣,也就是「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 判分:「君子知至道之中,包含萬
以為和」的「沖氣」。萬物盜取陰陽 善,所求必致,如響應聲,但設其善
二氣而成就,人作為「三才」之一, 計,暗默修行,動其習善之機,與道契
既能盜取陰陽二氣,又能盜取天地萬物 合,乃致守一存思,精心念習,竊其深
來給養自身。同《老子》大道運行法 妙,以滋其性;或盜神水華池,玉英金

弘道 2 0 0 9 年第 1 期 / 總第 3 8 期 47
液,以致神仙賢人。君子知此妙道之 頁,第 3 8 9 頁,第 1 6 9 頁,第 3 3 9 頁,第
3 3 9 頁,第 5 1 5 頁,第 3 7 4 - 3 7 5 頁。
機,修煉以成聖人。故曰:君子得之明 2
孔令宏:〈浙江道教史發凡〉,見《天台
固躬矣。」在《陰符經疏》裏,賢人 山暨浙江區域道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君子之「盜」,相「機」而動,擇 集 》( 杭 州 :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社 , 2 0 0 8
年),第 1 0 頁。
時而成,合乎「盜」之法則,這是一
3
見「國 學 導 航」網(w w w . g u o x u e 1 2 3 .
種明智之「盜」。與此相反的「小人 c o m )。
之盜」:「小人得之輕命者,但務營 4
據周群先生介紹,《火龍神器陣法》一鈔
求金帛,不憚劬勞;或修才學武藝,不 本現存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圖書
館,題作「青田先生遺書」,〈序〉文見
辭疲瘁,飾情巧智,以求世上浮榮之
於 該 鈔 本 。 見 周 群 《 劉 基 評 傳 》( 南 京 :
機;或榮華寵辱,或軍旅傾敗,貪婪損 南京大學出版社, 1 9 9 5 年),第 3 9 1 頁。
己;或耽財好色,雖暫得浮榮,終不免 5
呂立漢:《劉基 評傳 》(杭州 :浙 江人 民出
版社, 2 0 0 5 年),第 1 9 頁。
於患咎。蓋為不知其妙道之機,以致於
《郁
11 、 12 、 13 、 15 、 16 、 17 、 18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此。故曰:小人得之輕命也。」這就 離 子 》( 河 南 : 中 州 古 籍 出 版 社 , 2 0 0 8
是說,「小人之盜」違背陰陽二氣並 年),第 1 6 2 頁,第 2 1 0 頁,第 6 2 頁,第
天地萬物運行法則,弊害無窮。 162 頁,第 13 9 頁,第 242 頁,第 133 頁,
第 86 頁,第 115 頁,第 204 頁,第 54 頁,
行文至此,我們回過頭來,對照
第 1 2 9 - 1 3 0 頁,第 1 2 9 頁。
一 下 《 陰 符 經 》( 包 括 李 筌 的 疏 解 ) 17 、19 、20
裴 世 俊 等 選 注 : 《 劉 基 文 選 》( 蘇
與劉基的〈天地之盜〉篇,就不難發 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2 0 0 1 年),第 2 7 5
頁, 第 2 7 4 頁 , 第 2 7 4 頁 。 如 果 我 們 把
現二者之間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對此,
《郁離子》的創作動機、內容框架與明末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劉基《郁離 清初黃宗羲(1 6 1 0 - 1 6 9 5 )的政論代表
子》之創作深受過道教典籍之影響。 作《明夷待訪錄》作比較解讀,就會發現
另外,《郁離子》有關用兵行軍打仗 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此,國學大師
蕭公權先生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已有
之 「 道 」( 如 〈 省 敵 〉 、 〈 辭 禍 有 交 待 : 「( 劉 基 ) 復 先 秦 古 學 , ( 黃 宗 羲 )
道〉、〈秦惡楚善齊〉等篇),乃 開近世風氣,其間諸輩,難望項背」。
至劉基佐命朱元璋南征北戰、一統江山 當代新儒家學者成中英先生主張把「明
初劉伯溫到明末黃宗羲兩位儒家學者思
所運用之韜略權謀,一方面受益於
想體悟、生活實踐的啟示」並稱共譽也
《六韜》、《尉僚子》、《孫子兵 是有一定道理的。詳參氏文:〈如何理
法》等傳統兵典,另方面還從《老 解及評價劉伯溫的歷史與學術地位、政
治、思想、文學和傳說〉,見《劉基與劉
子》、《莊子》、《列子》、《太
基 文 化研 究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 2 0 0 8
白陰經》、《陰符經》等道典中汲取 年),第 3 頁。
了不少營養智慧。 28
此 外, 《 列 子 ‧ 天 瑞 篇 》 還 出 現 有 「 盜 天
地之時利」的觀念:「吾聞天有時,地有
利。吾盜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山
林家驪點校:《劉基集》 (杭
1 、 6 、 7 、 8 、 9 、 10 、 14 澤之產育,……然吾盜天而亡殃。」這
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 9 9 9 年),第 1 2 8 也可以視作劉基「天地之盜」思想的一個
道教理論源頭。

48 弘道 2 0 0 9 年第 1 期 / 總第 3 8 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