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网络首发时间:2024-06-14 14:52:26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43.1541.C.20240613.1013.005

2024 年 5 月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Vo
l.53 No.

第 53 卷 第 3 期 J
our
nalo
fSo
cia
lSc
ienc
eofHunanNo
rma
lUn
ive
rsi
ty May,2024

DOI: 19503/
10. j.cnk
i.1000
G2529.
2024.
03.
005

青年群体的情绪危机与调适 :
网络 “发疯文学 ”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晏 青,郭 京

摘 要:数字媒体时代,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情绪表达上呈现 鲜明 的数 字性、创 意性 和能 动性.近年,青


年群体以“发疯文学”这一文体形式,进行狂欢式情感书写与社会表达.这种负 面情 绪的 网络 传播,将 模糊 了身 份与 圈
层信息的媒介“中间地带”视作狂欢情境,突出强调了情绪与状态,而不具备清晰 的表 意内容 和对 象,整 体给人 以“对 空
言说”之感.青年群体的情绪累积与狂欢化表达,是诸 如 传 统 观 念 束 缚 下 的 矛 盾 与 压 抑、优 绩 主 义 追 寻 中 的 压 力 与 焦
虑等社会症候的直观体现.同时,“发疯文学”表现了 当 代 青 年 情 绪 调 节 方 式 的 创 新:能 够 向 外 宣 泄 以 脱 离 压 力 源,向
内调节以增强掌控力.开放包容的话语环境也为社会情绪裂痕的弥合提供了弹 性空 间.研 究发 现有 助于 进一 步理 解
青年群体负面情绪生成与传播的内在逻辑,同时也为个体和社会层面开展有效的情绪疏导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情绪传播;青年群体;情绪调节;“发疯文学”
作者简介:晏 青,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 广州 510632)
郭 京,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63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从“甄嬛体”到“鼠鼠文学”,从“黛玉文学”至“废 话 文 学”,诸 如 此 类 的 趣 味“文 体”生 产 出 一 个


又一个热梗,在网络交流中层出不穷.这些“文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而是以某个影视人物的对
白风格或某个热点事件的文本表述为母体,将其 化 用 至 各 类 日 常 交 流 场 景,原 本 平 淡 的 对 话、难 以 解 决 的
现实问题因戏谑的话语表达而变得有趣,进而掀 起 一 场 又 一 场 的 网 络 狂 欢. 当 下,随 着 青 年 群 体“发 疯 文
学”的出现,一场新的狂欢正在网络空间展开.“发疯文学”以极端的言论表达和激进的情绪状态吸引了大
量网友的关注及参与,许多年轻人不再小心翼翼,而 是 选 择 用 满 屏 的 语 气 助 词 和 混 乱 的 语 言 逻 辑,在 网 络
中“狂放”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在网络商户的推波助澜之下,“发疯文学”还以各种形式进入现实生活,如印
有“事已至此,先吃饭吧”“与其精神内耗自己,不 如 发 疯 外 耗 别 人”等 字 样 的 钥 匙 扣、手 机 壳 等 物 品 在 日 常
生活中变得常见.
在“发疯文学”流行的同时,这阵“狂风”也带出了存在于青年群体中不可忽视的情绪问题.“网络流行
语从不只是青年群体彰 显 个 性 的 工 具,它 也 是 透 视 时 代 精 神 和 社 会 文 化 的 重 要‘窗 口’.”[1]纵 观“发 疯 文
学”的流行语句,不难看出在狂欢式情感释放的 背 后,似 乎 隐 藏 着 当 代 青 年 内 心 世 界 难 以 言 表 的 压 抑 与 焦
虑,负面、消极情绪的积蓄使网络“发疯”成为 精 神 解 药. 处 于 个 体 发 展 关 键 阶 段 的 青 年 群 体,似 乎 更 容 易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数字化背景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健 康 成 长 成 才 策 略 研 究”
(
2023GXJK090)

􀅰 49 􀅰
2024 年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第3期

出现负面情绪,全球知名的民调咨询公司盖洛普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在一项针对美国大学生的调研中,
半数以上的人表示在调研前一天感受 过 悲 伤 或 孤 独 的 情 绪,其 中 有 66% 的 人 认 为 压 力 很 大,
51% 的 人 感
到担忧,产生孤独与悲伤情绪的人分别占 39% 和 36% ”[2].同样的状况也出现于国内青年群体,一项 2022
年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成年人群中,
18 至 24 岁的青年群体为抑郁症的高风险群 体,风 险
1% ,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3 .
检出率高达 24. []

缺乏理性与思辨的“发疯文学”,为积聚了大量负面情绪的青年群体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宣泄方式.“发
疯”文本在被复制、演化、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娱乐属性,被青年群体视为调节情绪的有效手段,而
“话语的意义并非只是微观的文本内容,话语 的 生 成 是 文 化、社 会 等 多 方 因 素 互 动 的 结 果”[4],因 此,“发 疯
文学”的出现也绝非偶然,其背后必然隐匿着 深 层 的 社 会 问 题. 基 于 此,本 文 以 批 判 性 话 语 分 析 为 研 究 方
法,对“发疯文学”的文本生产与话语实践展开深 入 讨 论,试 图 回 答 以 下 问 题:青 年 群 体 如 何 于 网 络 空 间 表
达负面情绪,呈现了怎样的主要特征? 青年群 体 情 绪 表 达 的 背 后 指 向 哪 些 现 实 的 社 会 问 题? 网 络 宣 泄 的
情绪调节方式有怎样的行动逻辑,如何实现自我情绪管理?
本研究以豆瓣平台“发疯文学鉴赏小 组”的 讨 论 文 本 为 数 据 来 源,该 小 组 从 2023 年 2 月 创 立 到 2024
年 2 月 15 日,参与人数高达一万七千余人.笔 者 收 集 了 该 时 段 内 该 小 组 热 门 精 选 部 分 的 所 有 主 题 帖,共
240 篇.同时,在豆瓣热门话题“‘发疯’有用且很爽”中按照热度对各主题帖进行排序,人工摘录了 热 度 排
行前五十的主题帖作为数据补充,该部分内容以网 友 客 观 讲 述 自 己“疯”的 经 历 及“疯”的 感 受 为 主.以 上
两个部分的内容文本视角不同,互为补充,能够帮助本研究从较为全面的视角分析并探查青年群体内心世
界的真实感受.总体来说,本文重点分析“发疯文 学”文 本,结 合 其 文 本 传 播 与 扩 散 的 具 体 特 征,分 析 并 理
解此类话语生成背后的内在逻辑与现实问题,为更好地理解新时代青年群体的情绪问题,以及维护网络空
间的良好秩序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二、文献综述

(一)情绪的网络传播研究
情绪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心理学领域目前认可
度较高的情绪分类方法将情绪分为六个类别,分别是“快乐、愤怒、悲伤、厌恶、惊讶、恐惧”[5].随着情绪研
究的深入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情绪不仅仅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它还与人类的诸多行为及社会交往联
系紧密,有学者指出“情感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层次的中心,包括但不限于微观的、宏观的、个人的、
组织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宗教的等等”[6].
互联网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带来了重要影响,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7]:一是互联网传播具有即
时性、碎片化特点,这使得用户在快速反应中难免出现感性大于理性的状况.二是互联网传播中海量信息
的全时流动,迎合着情绪的活跃性与传染性特征.三是互联网传播在语言符号层面具有丰富性,便于情绪
化内容的呈现与传播.与纯粹的信息传播相比,情绪传播往往表现出更持久的效应,这不仅有赖于现代信
息技术为其传播、发酵提供的便利性条件,也在于情绪本身所具备的感染力,比如有学者提出“网络传播中
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极易引发接 续 的 分 享 行 为,其 中,情 绪 的 激 烈 程 度 与 再 次 分 享 的 意 愿
呈正比,因此,负面情绪也相应地会比正面情绪更具‘传染性’”[8].
网络传播平台、手段的丰富也逆向影响着人们对现实社会事件的情绪与感受.在网络中,大量的信息
源源不断地涌现,并非所有信息都会经过严格的 审 查 与 验 证,一 些 组 织 和 平 台 为 了 获 取 流 量 与 点 击 率,可
能制造虚假信息用以煽动群体情绪,例如通过“征用或挪用信息的原型意象”,对原始信息或图像做出一定
的修改与处理,“以更具冲突性的视觉符号、话语信息激活个体情感,这将为社会埋下情感风险”[9].此外,
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情绪表达与互动的通道,当越来越多的私人化情绪进入公域流量场,网
络情绪也延伸至现实社会,广泛地影响群体情 绪 和 社 会 秩 序. 正 如 有 研 究 指 出 的,“在 网 络 舆 情 事 件 的 发
酵中,带有情绪吸引力的信息内容经由新闻媒体、名人明星以及各类草根大 V 的传播助推,网络中热点事

􀅰 50 􀅰
青年群体的情绪危机与调适:网络“发疯文学”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件的传播将逐渐从信息流、事实流转向情绪流,进而煽动人们对于该事件的现实认知”[10].
(二)青年群体的情绪表达研究
青年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力 量,在 社 会 变 革 和 时 代 进 步 中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相 较 于 其 他 年 龄 段 群
体,青年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时常面临着寻求身份认同、确认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问题与
挑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青年群体更容易产生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的起伏与波动,有研究证
实“就愤怒情绪而言,男女性别不同并未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而年龄不同,愤怒情绪产生的频率则有明显的
差异,青年群体的愤怒情绪明显多于老年群体”[11].压力与焦虑等负面情绪也影响着低年龄段的青 少 年,
一项针对“流动儿童”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本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包括紧
张、烦躁、沮丧等,这些情绪直接影响着流动儿童越轨行为的发生概率”[12].
个体的情绪表达是研究者观察其内在情 绪 状 态 的 重 要 切 口. 近 年,越 来 越 多 的 研 究 开 始 关 注 青 年 群
体情绪表达的渠道、方式及影响,以深入了解 青 年 群 体 的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社 交 媒 体 的 出 现,不 仅 为 青 年 群
体情绪表达提供了新的“出口”,也在交流互动中 逆 向 影 响 着 青 年 群 体 的 自 我 意 识 与 情 绪 结 构,“在 媒 体 环
境的转变与技术的支撑下,青年群体在情绪表达与话语实践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反叛’和‘群氓’成为
新媒介环境下青年话语中的两个重要主题,他们以对抗性十足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焦虑与迷茫”[13].面
对大量的负面情绪,主动地表达与宣泄有时也 是 青 年 群 体 情 绪 调 节 的 一 种 有 效 手 段. 在 媒 体 使 用 中,“处
于压力、烦闷状态下的人,将会访问更多数量的网站”[14]245 ,点击、更换的频次受人自身情绪状态的影响,这
种单纯的“访问”是传统媒体所能提供的最基 础 的 情 绪 调 节 方 式. 新 媒 体 的 快 速 发 展,使 青 年 群 体 能 够 从
传统的单向传播渠道中抽离出来,通过网络为自 己“发 声”,“发 声,本 质 上 还 是 话 语 权 的 问 题,是 否 可 以 发
声,并非由主观愿望所决定,而是由客 观 的 传 播 条 件 所 决 定”[15],拥 有 网 络 话 语 权 便 意 味 着 个 体 至 少 具 备
了宣泄情绪的条件,以负面情绪中的“孤独感”为例,“在社交媒体中适当地表露孤独感,不仅能够避免许多
现实的社交压力,还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并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16].
既有研究充分考量了情绪与媒体传播之间 的 互 动 关 系,并 为 青 年 群 体 的 情 绪 生 成 与 表 达 传 播 研 究 提
供了重要基础.由上述文献可知,负面情绪是影响青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为负面情
绪的传播“添了一把火”,而负面情绪网络传播的 主 要 特 征 以 及 导 致 该 现 象 产 生 的 现 实 因 素 等 问 题 尚 不 清
晰.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以新近流行的网络“发疯文学”为观察青年群体负面情绪表达的核心视点,结合批
判性话语分析方法,遵循从文本到话语再至社会实践的研究逻辑,梳理青年群体网络“发疯”的情绪表达特
征,阐释其“疯言疯语”所指向的现实问题,深入理解并探讨青年群体在网络中通过宣泄负面情绪进行情绪
调节的实际效果.

三、负面情绪积聚与文本狂欢

“发疯文学”在网络盛行的同时,也揭露了当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充满负面情绪.2023 年全 球 情 绪 报 告
的相关数据显示,“自 2006 年有数据以来,全球 范 围 内 人 们 的 负 面 情 绪 指 数 便 呈 一 路 攀 升 态 势,最 新 数 据
已上涨至 33 分,这意味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长期处于压抑与焦虑的负面情绪中”[17].“发疯文学”所 承
载的“表层”情绪显然是愤怒,而愤怒本质上是对 各 种 不 公、不 忿、不 满 情 绪 的“自 然 后 续 反 应”. 青 年 群 体
书写“发疯”文本最常见的情境是脱离熟人圈子的 社 交 媒 体“树 洞”,他 们 在 模 糊 了 个 体 身 份 与 具 象 圈 层 的
媒体“树洞”中狂欢,制造、演化并传播着一个又一个“无理性”的“发疯”文本.
(一)狂欢情境:模糊了身份与圈层的“中间地带”
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各类网络新媒体平台 不 仅 拓 宽 了 人 们 获 取 信 息 的 有 效 渠 道,也 为 人 们 提 供 了 一
个互动交流的自由空间.“发疯文学”便是在社交 媒 体 的 土 壤 中“生 长”而 成 的 亚 文 化 景 观,是 当 代 青 年 宣
泄情绪的“狂欢广场”.根据巴 赫 金 提 出 的 “狂 欢 理 论”,“现 实 存 在 两 个 世 界、两 种 生 活,第 一 世 界 是 官 方
的、严肃的秩序世界,第二 世 界 是 平 民 的、自 由 的 狂 欢 世 界”[18]. 在 狂 欢 世 界 中,人 们 拥 有 平 等 交 流 的 权
利,常对秩序世界中的权威、逻辑予以嘲弄和 质 疑. 网 络 平 台 的 开 放 性 给 予 青 年 群 体 充 足 的 话 语 权,不 同

􀅰 51 􀅰
2024 年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第3期

平台也有着各自独特的交流气氛,如果说“朋友圈”是 循 规 蹈 矩、呈 现 美 好 自 我 的“秩 序 世 界”,那 么 模 糊 了


个体身份与具体圈层后的豆瓣、小红书等则成了 当 代 青 年 展 现 另 一 自 我 的“狂 欢 广 场”.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饱
受压力与负面情绪困扰的青年群体,可以在这个处于规范与癫狂之间的“中间地带”进行短暂地发泄,而不
必担心个人形象在现实中受到任何损害.
相 比 于 熟 人 社 交 ,在 隐 匿 了 真 实 姓 名 的 社 交 场 域 宣 泄 负 面 情 绪 会 更 令 人 感 到 自 由 . 虽 然 压 抑 、愤
怒 以 及 焦 虑 等 负 面 情 绪 都 是 人 最 基 本 的 情 感 ,但 是 在 公 认 的 礼 仪 规 范 与 社 会 准 则 中 表 现 得 过 于 消 极 似
乎 是 不 被 允 许 且 难 以 被 真 正 理 解 的 . 各 类 无 法 完 全 脱 离 熟 人 交 际 圈 的 社 交 媒 体 ,在 给 予 用 户 表 达 权 的
同 时 ,也 用 熟 人 网 络 为 其 架 起 了 一 把 无 形 的 枷 锁 ,约 束 着 人 们 的 行 为 ,因 此 并 不 是 青 年 群 体 可 以 放 下
“人 设”和 顾 虑 的 理 想 场 所 . 作 为 “发 疯 文 学 ”互 动 交 流 的 重 要 平 台 ,豆 瓣 为 每 个 参 与 者 戴 上 了 “面 具 ”,
面 具 之 下 的 人 们 可 以 完 全 按 照 个 人 的 认 知 和 即 时 的 感 受 进 行 表 达 ,如 网 友 面 临 春 节 需 操 办 各 类 琐 事 时
所说 的“不 找 个 地 方 发 癫 ,我 的 正 人 君 子 形 象 就 得 崩 盘”(帖 子 :树 洞 听 完 我 发 疯 都 得 发 疯 ),其 戏 谑 的 口
吻 之 下 传 递 的 是 个 人 情 绪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无 处 宣 泄 的 真 实 感 受 . 隐 匿 身 份 的 “发 疯 ”除 了 能 更 好 地 维 护
个 人 形 象 之 外 ,也 能 避 免 许 多 不 必 要 的 现 实 社 交 冲 突 ,比 如 出 现 在 舍 友 之 间 或 同 事 之 间 的 小 摩 擦 :“舍
友 ,你 真 的 很 让 我 无 语 . 每 天 只 要 我 不 喊 你 ,你 绝 对 不 起 床 ,我 是 你 的 丫 鬟 吗 !”(帖 子 :舍 友 ,请 少 和 我
说 话).“为 什 么 要 偷 我 牛 奶 ?”(帖 子 :十 问 同 事 ). 人 们 在 人 际 交 往 中 难 免 有 摩 擦 ,这 些 不 愉 快 的 情 绪
如 果 合 盘 托 出 会 显 得“小 题 大 做 ”,但 若 长 期 压 抑 、缄 口 不 言 又 会 导 致 自 身 情 绪 低 落 ,此 时 ,网 络 “发 疯 ”
文 学 为 人 们 提 供 了 便 利 :既 能 表 达 不 满 ,又 不 用 担 心 出 言 不 逊 所 带 来 的 后 果 ;既 能 解 救 人 们 于 熟 人 社 交
关 系 崩 溃 ,又 能 缓 解 人 们 压 抑 自 身 情 感 .
豆瓣平台发言者们在圈层、身份方面的模糊,也为青年群体自由“发疯”规避了许多不必要的对立性矛
盾.财富、地位的高低并不是衡量青年群体负面情绪多与少的标准,但这些差异却可能成为阻碍交流的屏
障.其实,不论处于何种生活圈层和人生阶段的 青 年 群 体,都 会 面 临 各 种 各 样 的 现 实 问 题,有 对 自 身 发 展
的焦虑,也有对某些社会事件的质疑,问题和烦 恼 来 自 生 活 的 方 方 面 面,这 些 是 青 年 普 遍 会 经 历 的 生 活 体
验的一部分.在个人信息不易被定位的情况下,性 别 对 立、财 富 对 立、学 历 对 立 等 各 种 网 络 中 常 见 的 因 圈
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便难以形成,而“人为什么要上班?”“考研考公之路好难!”“为什么要减肥!”等能够使
青年群体产生普遍共情的真心“吐槽”则大量生成.在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与圈层的差异,有的只是青年
群体可以无差别参与其中宣泄情绪的“狂欢广场”.
(二)反叛表达:强调情绪与状态的“对空言说”
语言的意义从不只局限于文字本身,尤其在 进 入 社 交 媒 体 时 代 后,语 言 已 不 仅 仅 被 用 于 承 载 信 息,它
也是社会文化、个体情感的 重 要 载 体.不 同 的 负 面 情 绪 会 引 发 差 异 化 的 话 语 表 达,以 实 现 情 绪 增 强 或 调
节,“发疯文学”极具冲击性与“战斗力”的文字正 是 青 年 群 体 愤 怒 情 绪 的 外 化 表 达,因 为“愤 怒 往 往 会 触 发
人‘战斗’的本能”[14]250 .愤怒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传播 者 自 身 而 言,其 在 愤 怒 状 态 下 的 语 言 表 达
是很难具有理性的,人在愤怒情绪中想要维持理 性 需 要 更 多 的 认 知 控 制 才 能 实 现. 通 过 阅 读“发 疯 文 学”
的文本,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着青年群体大量的愤怒与不满,展现着他们对现实的反叛.青年群体面
对许多现实难题,如“原生家庭”“工作压力”“学业 压 力”等 问 题,知 道 无 法 在 短 时 间 内 将 其 解 决,因 而 更 重
视利用夸张、讽刺的语言文字“输出”自己的情感与态度,试图将现实生活中的委屈以“对空言说”的方式发
泄至网络空间.
为更准确地考察和分 析 “发 疯 文 学”的 文 本 特 征,研 究 摘 录 了 豆 瓣 平 台 名 为 “发 疯 文 学 鉴 赏 小 组”的
240 篇热门精选主题帖内容.经过仔细地阅读与梳理,研究认为“发疯”文本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分 别 是
语气文字咆哮型、动作情景描述型和 内 容 逻 辑 混 乱 型(表 1).语 气 文 字 咆 哮 型 主 要 指 通 过 使 用 大 量 的 语
气词和疑问、感叹等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标点符 号 形 成 的 文 本 内 容,此 类 文 本 在“发 疯”文 本 中 占 比 最 大,
约占总数的 77% .动作情景描述型是指文本创作者将脱离现实语境的想象转化成文字内容进 行 传 播,这
种想象包括但不限于描述一种 “摆 烂”的 生 活 方 式,或 者 畅 想 成 为 另 一 个 物 种 的 生 活,此 类 文 本 占 总 数 的
16% .内容逻辑混乱型则指“发疯”文本整段文 字 的 前 后 语 义、语 序 毫 无 规 律,给 人 以 杂 乱 无 章 之 感,以 此

􀅰 52 􀅰
青年群体的情绪危机与调适:网络“发疯文学”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达到彰显个性或者制造反讽的效果,该类型文本占比较少,约占总数的 7% .
表 1 “发疯文学”主要文本类型及示例

类型 数量(占比) 示例

我只是想睡个觉有错吗!!!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为 什 么 要 成 天 成 夜 地 放 鞭 炮!!!!!!
语气文字咆哮型 77% )
184 篇( 放鞭炮 到 底 有 什 么 用 啊!!!! 除 了 聒 到 自 己 耳 朵 污 染 环 境 扰 民 外 还 有 什 么 用
处!!!!! (帖子:鞭炮到底有什么好放的)

学什么专业不重要,反正出来后一样 找 不 到 工 作,还 不 如 直 接 去 学 校 的 麻 辣 烫 店 应
聘! (潇洒起床)(开电脑)(写简历)(面试路上)(面试通过)(没有 感 情 的 煮 麻 辣 烫 机
动作情景描述型 16% )
38 篇(
器)(煮着煮着饿了)(口水流了一地)(被 举 报)(开 除)(伤 心 地 打 包 行 李)(转 头 去 另
一家上班)(帖子:被找工作逼疯啊啊)

所以呢? 那又怎样呢? 其实月亮是 不 会 发 光 的,而 人 类 没 有 办 法 在 水 星 生 存,所 以


这份虚伪的荣耀应该由谁来继承并延续呢? 没错,烹饪方法对于食物口 感 有 决 定 性
作用,因此清洁能源保证了桂花酒酿 圆 子 汤 中 的 二 氧 化 氮 含 量,这 也 可 以 解 释 火 山
内容逻辑混乱型 7% )
18 篇(
爆发时的岩浆和烟尘成分为何如此复杂.综上所述,海洋天使在成年以 前 会 大 量 摄
入 92# 油来保护区域经济发 展,但 遗 憾 的 是 还 没 有 拍 摄 到 这 些 海 洋 生 物 亲 自 走 出
空间站的照片.(帖子:真好,失眠了,来发疯)

“发疯”文本的三个类型在表述逻辑上虽 有 不 同,但 在 情 绪 传 递 强 度 上 几 乎 没 有 差 异. 从 文 字 本 身 来
看,可以判断出文本创作者所面临问题的大致范畴,例如“噪音”“就业”“失眠”等,但事情发生、发展的具体
状况并不清晰,更多的是作者情绪的外显.“个体其实都能够清楚地认知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对于某一事件
是持赞同还是反对的意见”[19],选择将情绪在豆瓣“发疯文学鉴赏小组”宣泄的青年群体,也清楚地了解诸
如过年期间鞭炮带来的噪音困扰是自己无法阻止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他们无力改变大环境,又不太可能
在现实生活中爆发的时 候,便 选 择 在 网 络 平 台 通 过 文 字 表 达 情 绪.总 体 来 看,“发 疯”文 本 的 表 达 是 空 泛
的、情绪是鲜明的,创作这些无明确指控对象且逻 辑 混 乱 的“发 疯”文 本,其 实 也 是 青 年 群 体 回 避 问 题 内 在
矛盾的一种方式,他们试图通过混乱的文字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便能够短暂地摆脱直面矛盾所带来的压
力与困扰.

四、情绪危机与调节的逻辑

社会情绪从来都不是脱离社会现实而独立存在 的,青 年 群 体 网 络“发 疯”背 后 隐 藏 的 是 对 现 实 的 反 叛


与抵抗情绪,这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现实压力息息相关,陈旧观念的束缚和对优绩主义的追寻使他们
疲惫不堪.“发疯文学”帮助青年群体摆脱现实生 活 中 的 小 心 翼 翼,鼓 励 他 们 在“对 抗 式”的 文 本 对 话 中 向
外宣泄即将决堤的情绪,并在“充电式”的互动交流中向内调节自我的认知,这种调节机制使得青年群体能
够高效地完成对自身情绪的有效救援,具体行动逻辑见图 1.
(一)情绪危机的社会根源
社会自身是无声的,而情绪可以替它发声.“发 疯 文 学”就 是 青 年 群 体 对 社 会 压 力 的 报 复 性 表 达. 处
于时代快速发展和社会加速 转 型 时 期 的 青 年 群 体,承 受 着 “规 训 社 会 与 功 绩 社 会 并 存”[20]带 来 的 巨 大 压
力、陈旧观念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差异带来的家 庭 矛 盾、优 绩 主 义 与 现 实 成 就 之 间 的 错 位 带 来 的 能 力 焦 虑,
这些都是直接导致青年群体陷入情绪危机的现实根源.
1.
陈旧观念束缚下的矛盾与压抑
网络“发疯文学”外显层面的语言和行为颇具反叛性与夸张性,强调突出个人情绪与感受的同时,也隐
含着青年群体挣扎、摇摆于旧观念与新思想之 间 的 压 抑 情 绪. 拥 有 新 时 代 知 识 背 景 和 国 际 化 社 会 思 想 的
青年群体,面临新旧观念的交界,良好的受教育 程 度 使 得 他 们 无 法 完 全 顺 从 部 分 长 辈 的 迂 腐 观 念,却 又 不
愿破坏家庭和睦,更为开放的思想也使得他们成 为 多 元 的 独 立 个 体,却 仍 受 世 俗 眼 光 的 约 束,这 种 观 念 上

􀅰 53 􀅰
2024 年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第3期

的隐性规训“不在于对生命的扼杀,而在于以监 视、审 查 的 非 暴 力 形 式 和 各 种 各 样 的 规 章、纪 律,使 个 体 变


得顺从、可被利用和改造”[21].在不同思想观念与价值体系之间游走的青年群体,因不甘于接受愚昧 思 想
和滞后观念的规训而备感压抑.

图 1 情绪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情绪问题调节的行动逻辑

愚昧思想的灌输,使青年群体在维护家庭和睦与尊重自身感受这两种想法的摇摆中产生矛盾、束缚之
感.不同时代的人对于个人的社会角色、行为或未来发展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与看法,当长辈以“过来人”
的身份将自己那些已 过 时 或 本 就 愚 昧 的 思 想 强 行 灌 输 给 青 年 群 体 时,会 使 他 们 感 到 烦 闷. 传 统 观 念 中
“家”应该是一个温暖又和睦的存在,是青年群体 可 以 寻 求 安 慰 与 支 持 的 地 方,这 种 传 统 的 文 化 观 念、家 庭
观念要求青年群体尊重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 稳 定,但 并 非 每 一 位 家 庭 成 员 都 能 做 到 相 互 理 解. 比 如 在 豆
瓣话题“‘发疯’有用且很爽”中,有网友分享,自己 的 爷 爷 有 着 极 其 严 重 的“重 男 轻 女”思 想,在 爷 爷 又 一 次
于家庭聚餐中发表重男轻女言 论 时,网 友 忍 不 住 在 现 场 以 “发 疯 文 学”的 表 达 方 式,对 爷 爷 的 言 论 进 行 反
击,这样一来,虽然迅速地回击了这些刺耳的言 论,但 也 破 坏 了 家 庭 的 和 睦 气 氛. 对 于 青 年 群 体 而 言,“发
疯”其实是对现实矛盾的无奈,他们只能选择以“发疯”来表达不满与反抗,以寻求一种自我解放.
生活观念的滞后,使青年群体因难以找到 生 活 的 平 衡 点 而 产 生 压 抑 情 绪. 现 代 生 活 的 多 样 性 使 当 代
青年成长为开放多元的独立个体,但时代旧有观念转变的速度与时代发展的速度并不完全同步,新观念与
旧观念必然长期共存,在社会大环境对人的长期 规 训 下,青 年 群 体 被 灌 输 了 许 多 旧 的 生 活 观 念,包 括 交 友
观念、恋爱观念等,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并被人 们 视 为 社 会 规 范,当 部 分 青 年 试 图 质 疑 并 寻 求 一 种 全 新 的、
个性化的方式时,我们应该能听到隐约传来的“战斗厮杀声”,“这种厮杀声不仅仅是他者提出的质疑,也来
自于长期规训下的主体与被束缚的自由观念之间的厮杀”[22].在豆瓣“发疯文学”相关话题中有一篇名为
“发疯拒绝所有相亲”的主题帖,帖主讲述了自己 一 直 以 来 就 有 同 性 的 性 取 向,通 过 长 期 的 暗 示,父 母 已 然
慢慢接受这个现实,而许多并不相熟的“亲戚”却时常将帖主不早日成家立业当作无法理解之事,再三说教
并为帖主介绍与理想相距甚远的相亲对象,对此题主表示“无需解释太多,他们根本不会理解,并且也不是
真心为我考虑”.面对个人观念暂时无法被社会 大 环 境 所 理 解 和 接 受 的 情 况,青 年 群 体 只 能 说 服 自 己、说
服至亲,却无法改变环境.
2.
优绩主义追寻中的压力与焦虑
“发疯”话语也是身处“功绩社会”环境,受“优 绩 主 义”影 响 而 苦 不 堪 言 的 青 年 群 体 对 现 实 所 表 达 的 不
21 世纪的社会,已然成为一个功绩社会”23 ,功绩社会的主体虽无需屈从于他者,但被束缚在
[ ]
满与质询.“
“效率”和“绩效”中失去了自我.功绩社会给青年群体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无法自控地追寻“优绩主义”,“优

􀅰 54 􀅰
青年群体的情绪危机与调适:网络“发疯文学”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绩主义原本是提升社会效率和个体责任的一种社会运行规则,但是实际运行中所存在的机会不均等、弱者
无尊严等问题,使得优绩主义走向异化”[24].社会层面单一的成功标准和个体层面无意识的内卷行 为,加
剧了青年群体的压力与 焦 虑,使 处 于 升 学、求 取 等 人 生 关 键 阶 段 的 青 年 群 体,陷 入 更 加 “不 稳 定”的 情 绪
状态.
外在单一的成功标准,使青年群体陷入社 会 偏 见 的 漩 涡. 优 绩 主 义 对 成 功 的 定 义 和 评 估 往 往 是 基 于
物质财富、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现有成就而进行的,但这些具有明确评判标准的“成功”,使社会、
家庭、教育等场域的“身边人”对青年群体的日常 行 为、学 业 发 展 和 未 来 规 划,提 出 了 清 晰 且 单 一 的 期 望 和
要求.在豆瓣“发疯文学鉴赏小组”中,有网友分享了题为“文科生􀆺􀆺”的主题帖,他在帖子中吐槽了身边
人对于自己文科生身份的歧视性言论,比如“文科生找不到工作”“背背就能拿分”“文科生是学习不好才去
学的”等,这些言论正是在优绩主义影响下形成 的 对 成 功 的 单 一 评 判 所 带 来 的 社 会 偏 见 的 体 现,这 则 主 题
帖则尽显青年群体对于优绩主义带来的评判压力的愤怒与无奈.
内在无意识的内卷行为,容易令青年群体产生自我怀疑和精神内耗.当优绩主义运行机制深入社会,
青年群体常常会在社会竞争机制的隐性规训下“卷 入”其 中,主 动 要 求 自 己 在 学 业 中 取 得 优 异 成 绩 或 在 工
作中表现出色.这些本应是青年群体积极追求 自 我 发 展 的 一 种 体 现,但 当 他 们 将 自 己 束 缚 于 这 种 盲 目 的
追寻中,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其中,不断地“压榨”和消耗自己,这种压力就会渐渐超出心理、生理所能
承受的范围.这种能量的“超支”本质上是理想自 我 与 现 实 能 力 出 现 错 位,而 个 体 却 仍 旧“无 意 识”沉 溺 其
中,以至于青年群体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度竞争、无意义内卷的状况,以及焦虑、疲惫的负面情
绪.长此以往,个体的主动性将在负面情绪中被稀释甚至消解.
(二)话语实践:情绪问题调节的行动逻辑
“发疯文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发疯有着本质的 区 别. 尽 管“发 疯 文 学”的 诸 多 文 本 看 起 来 荒 诞 又 夸 张,
但这些疯言疯语实质是青年群体面对困境虽无 可 奈 何 却 仍 努 力 自 救 的 情 绪 调 节 行 为.“情 绪 是 个 体 对 现
状进行评估,并快速采取行动的生 理 过 程”[25],当 情 绪 因 无 处 宣 泄 而 走 入“死 胡 同”时,网 络“发 疯”也 能 为
人们的情绪提供生机.与长期的自我压抑相比,在网 络“发 疯”中 直 面 负 面 情 绪 可 能 更 有 益 于 个 体 的 身 心
健康,青年群体通过“负表达”向外排解情绪,在互动与狂欢中实现情绪救援.
1.
向外宣泄,脱离压力源
“发疯文学”是青年群体正 视 自 身 情 绪 危 机 的 一 种 表 现 形 式,它 包 纳 个 体 低 落 的 情 绪 和 消 极 的 状 态.
人们通过书写夸张又讽刺的“发疯”文本尽情宣 泄 内 心 的 负 面 情 绪.“虽 然 情 绪 管 理 理 论 更 关 注 经 由 娱 乐
媒介进行的‘无意识’情感调节,但也足以证明媒介使用与情绪调节 有 明 显 联 系”[26]483 ,“发 疯 文 学”作 为 一
种“有意识”的媒介使用行为,并 非 个 体 深 思 熟 虑 后 选 择 的 情 绪 管 理 方 式,但 从 “发 疯”话 语 的 实 践 路 径 来
看,它起到了一定的情绪调节作用:一方面,网络“发疯”不是“逃避”,而是青年群体接受并正视自身负面情
绪的一种重要表现;另一方面,网络“发疯”使得 青 年 群 体 能 够 在 主 动 的 言 说 与 表 达 中 转 换 对 抗 场 域,通 过
短暂的脱离缓解或稀释负面情绪.
接受情绪,正视情绪.了解和接受自己的负面 情 绪,是 创 作 并 参 与“发 疯 文 学”的 第 一 步,带 给 青 年 群
体情绪调节的全新思路.与快乐、兴奋一样,悲伤、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也是人类情感体验的重要组成部
分,青年群体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要求自己始终处 于 积 极 兴 奋 的 状 态,若 长 期 压 抑、忽 视 自 己 的 负 面 情 绪 可
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发疯文学”的出现意 味 着 当 下 大 量 的 年 轻 人 开 始 拒 绝“内 耗”,不 再 为 自 己
的消极、悲观情绪感到羞耻,也不再将所有的压 力 与 难 题 归 结 于 自 身,而 是 能 够 以 更 加 客 观 的 姿 态 审 视 其
面对的现实问题,明白现实存在许多难以解决 的 事,如 原 生 家 庭 父 母 重 男 轻 女 的 思 想、财 富 的 差 距 等. 清
醒的认知难免带来消极的情绪,而“发疯文学”的盛行,是青年群体拒绝现实问题向自己“再次施压”的一个
重要表现.只有他们明确地找到“压力源”,才能真正跳出内耗的“死循环”.
主动言说,跳出困境.“发疯文学”除了有助于青年坦然接受负面情绪以外,也有利于青年通过言说与
表达跳出情绪困境.网络“发疯文学”的表达与愤怒所引发的攻击性表达有所不同,“攻击性表达意指通过
寻找愤怒目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攻击去替代现实攻击或自我攻击”[26]486 ,而“发疯文学”则只强调对外言说

􀅰 55 􀅰
2024 年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第3期

和自由表达,至于“发疯”文本发出后引发互动,并非青年群体参与“发疯文学”的主要目的.负面情绪本就
源自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与挑战,当负面情绪已然生成,个体的思想或行为有可能愈加朝非理性和冲动
的方向发展,此时积聚的愤怒、怨气如果无法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则可能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观察豆瓣中的“发疯”文本可以感受到,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宣泄的烦恼大多只是即时性的“想不开”或“看
不惯”,比如“我是来上班的不是 来 给 全 公 司 打 杂 的 啊 啊 啊 啊 啊”(帖 子:这 一 次 发 疯 和 抑 郁 之 间 我 选 择 发
疯),“一点都不轻松,在哪都累啊啊啊啊啊我真的 不 会 背 那 么 多 同 学 都 是 怎 么 记 住 的”(帖 子:职 高 真 累),
“你以为你有多了不起吗,你这个朋友不要也罢啊啊啊”(帖子:啊啊啊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些贴子从文本
内容来看,并没有上升到影响人生规划等深层次矛 盾 的 程 度.“情 绪 恢 复 模 型 中 的‘压 力 源 - 脱 离 模 型’,
强调压力的溢出与休息阶段之间的唤醒和激活”[26]757 ,在矛盾尚未真正“成 型”的 阶 段,通 过“发 疯 文 学”进
行倾诉与宣泄情绪,为青年群体负面情绪“溢出”提供了有效的“减速带”.
2.
向内调节,增强掌控力
选择使用“发疯文学”处理问题、调节情绪,是 青 年 群 体 面 对 无 力 解 决 的 现 实 问 题 时,主 动 向 内 寻 求 情
绪能量恢复的一种行为.发疯文 学 “对 空 言 说”的 属 性 决 定 了 其 并 非 试 图 改 变 他 人,而 是 注 重 调 节 和 “恢
r
复”自身,因为“恢复(ecove
ry)是健康和幸福的关键先决条件,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挑战,人们需要及
时‘充电’”[26]756 ,向内“充电”是一个补充已耗尽的资源和再次 优 化 内 在 生 态 的 过 程.对 青 年 群 体 而 言,当
情绪能量因负面情绪消耗内损到一定程度时,网络“发疯”不失为一个向内“充电”的良好渠道,在“发疯”社
群互动交流的行为也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慰藉,认知重评的过程使他们得以重新定义并掌控自己的生活.
互动交流,寻求慰藉.“发疯文学”平台给了青年群体“胡言乱语”输出情绪的机会,而“发疯文学”社群
则给予了青年群体互动交流、抚慰情绪的空间.参与“发疯文学”狂欢的青年大多年龄相仿,这不仅意味着
他们对同龄人的遭遇有着更强的共情,也代表着 他 们 大 概 率 面 临 着 相 似 的 现 实 问 题,如 学 业 压 力、社 交 难
题等,所以即使是“对空言说”的内容,在这里也能够得到许多理解和安慰.例如豆瓣“发疯文学鉴赏小组”
中有一篇名为“读书这条路为什么我会一路倒霉”的 主 题 帖,创 建 者 在 该 帖 中 讲 述 了 自 己 求 学 路 上 经 历 的
种种困难,包括就读学校倒闭、母亲重病、自己曾 因 疾 病 休 学 等 经 历,帖 主 还 常 将 自 己 当 下 的 考 公 压 力、日
常中照顾母亲等烦恼以“回应”的形式继续书写于该帖中.在该帖的“回应”区许多网友对题主的经历表达
了同情,他们在向题主提供语言安慰的同时,也积极地根据个人经验为帖主提供关于未来发展的建议.观
察帖主与他人的互动,能够感受到这种交流带来的情感抚慰.
认知重评,重拾热情.将负面情绪快速地发 泄 出 来,能 使 青 年 群 体 更 快 地 冷 静 下 来 思 考 问 题,并 积 极
地评估矛盾是否能得到解决,进而帮助其增强抵 御 情 绪 危 机 的 能 力.“发 疯 文 学”为 青 年 群 体 郁 积 的 负 面
情绪提供了宣泄的出口,当负能量得到释放,理 性 和 生 命 力 便 能 够 快 速 回 归. 一 方 面,发 泄 过 后 归 于 冷 静
的青年群体能够对所面对的矛盾事件做出更为 理 智 的 分 析 和 判 断,积 极 调 整 状 态 去 实 践 那 些 通 过 努 力 能
够得到解决或改善的问题.比如有帖主在“发疯文 学 鉴 赏 小 组”吐 槽 考 驾 驶 证 科 目 三 的 挂 科 经 历,吐 槽 的
同时细细讲述了自己从练习到考试的许多细节,甚至罗列了导致考驾照失败的关键原因,虽然从大量的感
叹号和语气助词可见帖主暴躁又懊恼的情绪,但 在 详 细 的 文 字 复 盘 和 末 尾 的 自 我 鼓 励 中 也 能 够 感 受 到 其
主动面对问题、努力调整情绪的积极状态.另一方 面,“发 疯”的 过 程 有 时 也 是 向 内 调 整 自 我 认 知 的 过 程,
对一些个人无力解决的问题,青年群体会在“发疯”中进行认知重评,以期从另一个视角或通过另一种解释
来调节情绪.例如在豆瓣平台“‘发疯’有用且很爽”话题中,有位帖主分享自己从小受母亲语言打击,打击
涉及长相、穿着、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而母亲的存在对每个人而言又是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所以帖主在无
法改变母亲却又渴望母爱的复杂情绪中,自己给出 了 这 样 一 种 解 释,他 说“这 可 能 源 于 她 们 的 爱 和 在 乎”.
虽然这不一定是最好的解释和最优的解决办法,但在青年群体无力改变他人及环境的情况下,利用“发疯”
向内调整自我认知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情绪舒缓方式.
3.
开放包容,弥合情绪裂痕
网络“发疯文学”,不仅仅是个体情绪表达的一种全新形式,也反映出现实社会在开放性与包容性方面
的进步.它给予了青年群体一个能够自由发声、相 互 理 解、彼 此 支 持 的 开 放 空 间,通 过 及 时 表 达 自 己 的 愤

􀅰 56 􀅰
青年群体的情绪危机与调适:网络“发疯文学”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怒与不满,青年群体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地稀释与缓解,能够增强其在现实社会情绪维度上的“抗风险”能
力.“发疯文学”的出现也向人们揭示了深藏于 青 年 群 体 内 心 的 情 绪 和 心 理 状 态,暴 露 了 社 会 对 青 年 群 体
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支持方面的不足.“发疯文学”的存在,是社会包容性的体现,它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一
个疏解负面情绪的弹性空间,但另一方面,“发疯 文 学”警 醒 社 会 要 重 视 青 年 群 体 的 情 绪 问 题,应 摒 弃 固 化
的管理规则,凝聚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动态价值共识.
提供弹性空间,打破情绪困局.“发疯文学”是审视青年群体情感需求和表达方式的重要切口,同时也
是考量社会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构建一个能够打破情绪困局、促进形成个体与集体和谐共生环境的关
键面向.不似大部分亚文化圈层或趣缘社群会对参 与 者 提 出 诸 多 要 求,“发 疯 文 学”社 群 对 个 体 的 要 求 是
极其简单的,比如本研究所选取的豆瓣平台“发疯文 学 鉴 赏 小 组”在 社 群 主 页 的“发 言 规 则”处 仅 提 示 了 不
允许发布违背豆瓣«社区指导原则»的内容,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具体“圈子”性质的要求,在小组主页还能够
看到被小组创建者标黑放大的“开心就好”四 个 字,整 体 氛 围 给 人 以 开 放 自 由 之 感. 此 外,许 多 研 究 表 明,
“表达抑制、注意控制等事后的情绪调节方法,均是以意志努力与认知资源的消耗为代价,因此其情绪调节
的过程往往是困难的,效果也难以 得 到 保 证”[27].相 较 之 下,“发 疯 文 学”虽 然 同 样 作 为 事 后 调 节 的 方 法,
但对个体的意志和认知要求却非常低,人们可以完全脱离触发情绪的事件本身而编辑荒诞的文字,也可以
用满屏的语气词一吐心中不快.“发疯文学”开 放 的 表 达 环 境 和 自 由 的 话 语 形 态,为 青 年 群 体 提 供 了 一 个
颇具弹性的情绪表达空间,这其实是在可能产生严重社会问题之前的一次有效“解压”.
摒弃固化规则,动态凝聚共识.隐匿在“发疯文 学”文 本 之 下 的 是 当 下 社 会 情 绪 的 小 范 围 传 播,“情 绪
与社会之间本就是隐喻与被隐喻的关系”[28]91 .如果只把“发疯文学”视作宣泄情绪而生的胡言乱语,不足
以解释它存在的意义,从那些“发疯”话语中,我 们 能 看 到 青 年 群 体 正 承 受 的 各 种 压 力,以 及 他 们 在 压 力 之
下依旧努力生活的样子.“发疯文学”“孔乙己文学”“
996”等 亚 文 化 表 达 和 各 类 自 我 贬 义 式 网 络 流 行 语 的
出现,都是社会深层矛盾的外化表现形态,因为“情感先于语言而存在,有什么样的情感便会有什么样的话
语”[28]59 .当代青年的个体化特征决定了其情绪的产生与表达有独特的生成机制,同时新媒体所带来的传
播生态演变,使得青年群体的情绪生成处于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因此,在构建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案来引
导、凝聚青年群体的社会共识时,应重视方案 的 开 放 性 与 发 展 性. 老 态、固 化 的 宣 教 早 已 不 适 于 当 下 的 青
年群体与现代的传播环境,硬性地“整合”积极情绪可能会使消极、负面的情绪潜藏于青年群体内心而非真
正地使之消解.用弹性的对话空间辅以动态可 调 节 的 情 绪 疏 导 方 案,反 而 可 能 带 来 社 会 情 绪 与 社 会 共 识
的正向凝聚.

结语

数字媒体时代,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 情 绪 表 达 上,呈 现 鲜 明 的 数 字 性(选 择 数 字 空 间 进 行 表


达的“去现实性空 间”)、创 意 性 (创 新 地 运 用 文 本 的 “词 语 轰 炸”)和 能 动 性 (灵 活 进 行 话 语 修 辞 的 “主 体
性”).青年群体以“发疯文学”这一文体形式,将自己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以夸张、荒谬、离奇、黑色幽默等手
法,甚至以粗俗、暴力的方式,挑战传统文学规范,以 突 破 常 规 的 叙 事 结 构 和 语 言 表 达,有 效 地 进 行 话 语 重
组,以达到情绪释放的目的.这种负面情绪的网络传播,将模糊了身份与圈层信息的媒介“中间地带”视作
狂欢情境,突出强调了情绪与状态,而不具备清晰 的 表 意 内 容 和 对 象,整 体 给 人 以“对 空 言 说”之 感. 青 年
群体的情绪累积与狂欢化表达,是由诸如落后观念束缚下的矛盾与压抑、优绩主义追寻中的压力与焦虑等
社会症侯导致的,表现了当代青年情绪调节方式 的 创 新,他 们 向 外 宣 泄 以 脱 离 压 力 源,向 内 调 节 以 增 强 掌
控力.这种升级版的网络语言,运用于生活不同场景,仿若一道青年自我情绪的护身符,他们拒绝内耗、宣
泄情绪,追求短暂的精神安宁与胜利.
虽然网络“发疯文学”确实能够为青年群体 提 供 一 个 情 绪 表 达 的 空 间,但 其 背 后 反 映 的 社 会 问 题 依 然
存在,需要对其加以重视并开展有效的引导,以解决根源性的情绪问题.网络“发疯文学”的关注点和作用
周期主要集中于负面情绪的短期恢复,这种方式只能暂时地释放个体的情绪压力,并不能真正解决青年根

􀅰 57 􀅰
2024 年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第3期

本性的情绪问题.个体情绪不仅仅是个人内部的心理体验,它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传染性,是影响整体
社会心态的重要部分,“社会互动中的情感能量 影 响 着 社 会 运 行,积 极 情 感 能 量 和 消 极 情 感 能 量 分 别 会 导
致社会团结和社会疏离”[29].从网络“发 疯 文 学”角 度 理 解 青 年 群 体 的 负 面 情 绪,顺 势 引 导 并 尊 重 其 中 的
客观规律,是帮助青年群体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防止负面情绪溢出进而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
对“发疯文学”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青年个体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方式,以及从个体情绪到群体情绪,再
到社会情绪的内在逻辑.有学者指出,“诞生于世纪之交时段的 Z 世代是时代与社会多重规定性建构的产
物”[30].世界各地青年的社会参与度普遍 下 降,如 出 现 了“独 自 打 保 龄 球”的 美 国 青 年、英 国 的 尼 特 族、澳
大利亚的归巢族、日本“佛系青年”等,而我国青年 的“躺 平”“愤 青”等 状 况 也 令 社 会 担 忧.本 研 究 将“发 疯
文学”视为一种自我管理方式,分析青年群体运 用 文 字、媒 介 技 能、开 放 的 心 态 来 管 理 自 身 情 绪 的 行 为,探
讨青年群体的认知、群体情绪交换会生成的青年 群 体 符 号,从 而 形 成 群 体 行 为 模 式,能 够 从 青 年 群 体 情 绪
传播角度为社会运行调控和凝聚机制提供有效路径.
需要强调的是,部分青年群体并非出于心理压力而参与“发疯文学”文本的创作与传播,而是以玩梗的
心态参与其中,因此在理解青年群体负面情绪 传 播 特 征 时,可 以 进 一 步 细 分 不 同 个 体 的 动 机 和 具 体 情 境.
另外,未来研究也可以采用更丰富的研究方法,如 问 卷 调 查、深 度 访 谈、心 理 实 验 等,深 入 探 讨 青 年 群 体 参
与“发疯文学”活动的动机与情绪体验,以建立更完善的青年群体情绪调节作用机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1]张萌 . J].
亚文化谱系中的“佛系”网络流行语研究[ 2018(
中国青年研究, 8):
3237,
G 63.
[
2]GALLUP.Co
lleges
tuden
tsexpe
rienc
ehi
ghl
eve
lso
fwo
rryands
tre
ss[
EB/OL].
[2023
G08
G10].
ht
tps:
//www.
gal
lup.
com/
educ
aton/509231/c
i oll
ege
Gst
uden
tsG
expe
rienc
eGh
igh
Gle
vel
sGwo
rrG
yst
res
s.a
spx.
[
3]傅小兰,张侃,陈雪峰,等 . 2021—2022)[M].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 202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7.
[
4]李敬 .
传播学领域的话语研究———批判性话语分析的内在分野[
J]. 2014(
国际新闻界, 7):
6G19.
[
5]EKMAN P,FRIESEN W V.Cons
tan
tsa
cro
sscu
ltu
resi
nthef
aceandemo
tion[
J].
Jou
rna
lofpe
rsona
lit
yands
oci
alpsy

cho
logy,1971(
2):
124.
[
6]诺尔曼􀅰丹森 .
情感论[M].
魏中军,孙安迹,译 . 1989: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
[
7]隋岩 . J].
群体传播时代:信息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影响[ 2018(
中国社会科学, 11):
114
G134,
204
G205.
[
8]张小平,蔡惠福 . J].
网络情绪传播的特征、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1(
传媒观察, 2):
15G
23.
[
9]申金霞,万旭婷 . J].
虚假信息图像传播的意象表达与社会情感风险[ 2022(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5):
191
G206.
[
10]刘念,朱婧 .
谁掀动了网络情绪? ———网络舆情中愤怒情 绪 传 播 的 关 键 节 点[
J].
广 州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2023(
1):
172
G182.
[
11]
SIMON R W,NATH LE.Gende
randemo
tioni
ntheUn
itedS
tat
es:domenandwomend
iff
eri
nse
lfG
repo
rtso
ffe
elG
i
ngsandexp
res
sivebehav
ior? [
J].Ame
ric
anj
our
nalo
fso
cio
logy,2004(
5):
1137
G1176.
[
12]陈曦,钟华 . J].
压力、负面情绪与中国流动儿童的越轨行为[ 2012(
青少年犯罪问题, 5):
22G
33.
[
13]汪振,姚德薇 . J].
新媒体引导下的青年话语:呈现、表达及促因[ 2020(
当代青年研究, 1):
37G
42.
[
14]简宁斯􀅰布莱恩特,彼得􀅰沃德勒 .
娱乐心理学[M].
晏青,赵伟,江凌,译 . 2022.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15]黄芝晓 .
谁在发声 J].
在哪发声[ 2013(
新闻大学, 1):
3.
[
16]张冠巾,刘海龙 .
社交媒体中的孤独感表达———表露负面情绪与寻求支持的利弊分析[
J]. 2022(
编辑之友, 9):
77G
81.
[
17]GALLUP.Ga
llupg
loba
lemo
tions2023[
EB/OL].
[2023
G11
G23].
htps:
t //www.
gal
lup.
com/ana
lyt
ic/349280/ga
s llup

l
goba
lGemo
tions
Grepo
rt.
aspx.
[
18]胡春阳 .
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
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115
G121.
[
19]伊丽莎白􀅰诺尔G诺依曼 .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M].
董璐,译 . 201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4.
[
20]孟飞,冯明宇 .
从规训社会到功绩社会———韩炳哲对生命 政 治 学 话 语 范 型 的 改 写 及 其 理 论 失 误[
J]. 2023(
世 界 哲 学, 1):
100
G107.
[
21]莫伟民 .
从“解剖政治”到“生命政治”:福柯政治哲学研究[M]. 201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64.
[
22]蓝江 . J].
功绩社会下的倦怠:内卷和焦虑现象的社会根源[ 2022(
理论月刊, 7):
5G11.

􀅰 58 􀅰
青年群体的情绪危机与调适:网络“发疯文学”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
23]韩炳哲 .
倦怠社会[M].
王一力,译 . 2019:
北京:中信出版社, 15.
[
24]冯婷 . J].
优绩主义:价值、批判及其矫正[ 2023(
探索与争鸣, 10):
93102,
G 178
G179.
[
25]
COLEP M,MARTINSE,DENNI
ST A.Emo
tionr
egu
lat
iona
sas
cien
tif
icc
ons
tr t:me
uc thodo
log
ica
lcha
llenge
sand
d
ire
cti
onsf
orch
ildde
vel
opmen
tre
sea
rch[
J].Ch
ildde
vel t,2004(
opmen 2):317
G333.
[
26]VORDERER P, KLIMMT C.The Ox
for
d handbook o
fen
ter
tai
nmen
tthe
ory [M ].Ox
fod:Ox
r for
d Un
ive
rsi
ty
Pr
ess,2021
[
27]杨洁敏,张蜀,袁加锦,等 . J].
心理预期与认知方式对负面情绪的交互调节[ 2015(
心理科学进展, 8):
1312
G1323.
[
28]郭景萍 .
情感社会学:理论􀅰历史􀅰现实[M]. 2008.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29]王俊秀 . J].
社会情绪的结构和动力机制:社会心态的视角[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5):
55G
63.
[
30]沈杰 . J].
Z 世代:时代与社会多重规定性的建构[ 2022(
中国青年研究, 8):
5G13.

Emoti
ona
lCr i
sisandAdu
jstmen
to fYout oup:
hGr
ACri
ti
calDiscou
rseAnal
ysi
so fOnl
ine “Cr
azy Wr
it
ing”
ng,GUOJ
YAN Qi ing
Ab
str
act:I
nthee
rao
fdi
git
almed
ia,youngpe
opl
easd
igi
talna
tive
sshowd
ist
inc
tivene
ssi
nthe
iremo
tiona
lexp
res
sion
wi
thd
igi
tiz
aton,c
i rea
tiv
ity,andi
nit
iat
ive.
Inr
ecen
tye
ars,youngpe
opl
ehaveengagedi
naf
orm o
fli
ter
atu
rec
aled “
l cra
zy
wr
itng”t
i oindu
lgei
nemo
tiona
lwr
iti
ngands
oci
alexp
res
sion.Theon
lined
iss
emi
nat
iono
fthe
senega
tiveemo
tionsb
lur
sthe
bounda
rie
sbe
twe
eni
den
tit
yandc
ommun
ityi
nfo
rma
tion,t
rea
tingt
hei
nte
rmed
iay “mi
r ddl
egound”a
r sac
arn
iva
lGl
ikec
ont
ext
t
hatempha
siz
esemo
tionsands
tat
esr
athe
rthanc
lea
rme
ani
ngo
rob
jec
ts,g
ivi
nganove
ral
lsens
eof“
spe
aki
ngi
ntot
hina
ir”.
Thea
ccumu
lat
iono
femo
tionsandt
heexp
res
siont
hroughc
raz
ine
ssamongyoungpe
opl
ear
edi
rec
tman
ife
sta
tionso
fcon
tra

d
ict
ions,r
epr
ess
ionunde
rtr
adi
tiona rms,p
lno res
sur
eandanx
iet
yinpu
rsu
ito
fexc
ell
enc
e.Att
hes ime,t
amet heeme
rgenc
e
f“
o c
raz
ywr
itng”demons
i tra
tesi
nnova
tioni
ncon
tempo
rar
yyou
th􀆳
sway
stor
egu
lat
eemo
tionsbyex
ter
nalven
tingt
ore
lie
ve
s
tre
sso
rsandi
nte
rna
lregu
lat
ionf
orenhanc
edc
ont
rol.Anopen
Gmi
ndedandi
ncl
usi
ved
isc
our
seenv
ironmen
tal
sop
rov
ide
san
e
las
ticspa
cef
orhe
ali
ngs
oci
eta
lemo
tiona
lri
fts.Thef
ind
ingso
fthes
tudyhe
lpt
ofu
rthe
runde
rst
andt
hei
nte
rna
llog
ico
fneg

a
tiveemo
tiongene
rat
ionandt
ransmi
ssi
onamongyoungpe
ope,anda
l lsop
rov
idei
nsi
ght
sfo
ref
fec
tiveemo
tionchanne
linga
t
t
hei
ndi
vidua
lands
oci
all
eve
ls.
Ke
ywo
rds:emo
tiona
ldi
ssemi
nat
ion;you
thg
roup;emo
tiona
lregu
lat
ion;“
cra
zywr
itng”
i
(责任编校:文晶)

􀅰 59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