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E_QB_F1_R37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

啟思出版社

初中中國語文 班別:

中一試卷(37) 姓名:

學號:
閱讀能力考核
考生得分

考生須知:
(一) 在本答題簿第 1 頁右上方填寫班別、
姓名、學號。
(二) 本試卷以 30 分為滿分。
(三) 本卷全部試題均須作答。
(四) 全部題目必須根據文章作答。
(五) 各題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簿指定的空格
內或橫線上。
(六) 本試卷文字題宜用原子筆作答,多項
選擇題則宜用鉛筆作答,方便修改答
案。
(七) 四十五分鐘完卷。
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試卷(37) 閱讀能力考核

此頁為有關三式判斷題及多項選擇題的作答示例,考生須仔細閱讀。
以下一段是廣播節目「樂水和樂山」的內容: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有人認為喜歡山或水跟是否具備才智、仁德無
關。我相信這句話旨在道出仁者與山、知者與水的共通點:「仁者安於義理,厚
重不遷,就像山一樣;知者才情洋溢,像水般活躍而富變化。」我認同孔子這個
說法。

一、判斷題答題示例

請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然後以鉛筆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
每題限選答案一個,多選者0分。

無從
試根據「樂水和樂山」的內容判斷以下各題: 正確 錯誤
判斷

(1) 作者認同「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   

(2) 作者認為喜歡山或水跟是否具備才智、仁德無關。   

(3) 作者十分尊崇孔子。   

二、多項選擇題答題示例

(1) 作者認為仁者有甚麼特質?

A 尊崇孔子 A B C D
B 因時制宜    
C 安守義理
D 喜歡遊山玩水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2
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試卷(37) 閱讀能力考核

閱讀以下文章,回答問題。

疑人竊履

王守仁

昔楚人有宿於其友之家者,其僕竊友人之履[1]以歸,楚人不知也。適使[2]

其僕市履於肆[3],僕私[4]其直[5]而以竊履進,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來過,

見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駭曰:「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遂與之絕。逾[6]年而事

暴,友人踵[7]楚人之門,而悔謝曰:「吾不能知子,而繆[8]以疑子,吾之罪也。

請為以如初。」

[1] 履:鞋子。
[2] 使:命令。
[3] 肆:市場。
[4] 私:私吞。
[5] 直:同「值」,價值。
[6] 逾:過了。
[7] 踵:到,走到。
[8] 繆:通「謬」,錯誤。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3
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試卷(37) 閱讀能力考核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有號的字詞。(5 分)
(1) 適使其僕市履於肆。 市:

(2) 友人來過。 過:

(3) 遂與之絕。 絕:

(4) 逾年而事暴。 暴:

(5) 友人踵楚人之門,而悔謝。 謝: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句子語譯為白話文。(4 分)
(1) 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

(2) 吾不能知子,而繆以疑子,吾之罪也。

3 楚人的僕人沒有做以下哪件事?(2 分)
A 偷去楚人友人的鞋子。 A B C D
B 把偷來的鞋子給楚人。    
C 賣掉偷來的鞋子。
D 侵吞楚人用來買鞋的金錢。

4 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2 分)
正確 錯誤 無從
根據文章內容:
判斷
(1) 楚人以為鞋子是僕人從市場上購買的。   
(2) 楚人後來揭發僕人竊履之事。   

5 友人「遂與之絕」的原因是甚麼?(2 分)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4
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試卷(37) 閱讀能力考核

6 下列哪一個選項中的「之」字,與「遂與之絕」中的「之」字意思相同?
(2 分)
A 其僕竊友人之履以歸。 A B C D
B 見其履在楚人之足。    
C 吾固疑之。
D 友人踵楚人之門。

7 楚人的友人上門道歉時說:「吾之罪也」,這「罪」是指:(2 分)
A 他不問緣由便責罵楚人。 A B C D
B 他沒給楚人解釋的機會。    
C 他輕率地和楚人絕交。
D 他對楚人的為人了解不夠深。

8 楚人的友人有以下哪兩項性格特點?(在適當的空格以號表示;限選兩
項,多選者全題不予評分)(2 分)
A 忠厚老實,待友至誠。
B 只看表象,衝動魯莽。
C 重視友情,勇於認錯。
D 精明幹練,明辨是非。
E 恢宏大度,有容人之量。

9 本文運用了甚麼手法來說明道理?這種手法有甚麼好處?(4 分)
(1) 手法:
(2) 好處: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5
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試卷(37) 閱讀能力考核

10 你從本文獲得了甚麼啟發?試加以說明。(字數不得多於 100,標點符號計
算在內)(5 分)

100

-試卷完-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6
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試卷(37) 閱讀能力考核

啟思出版社
初中中國語文 班別:

中一試卷(37) 姓名:

學號:
閱讀能力考核
(教師版) 考生得分
程度:深

考生須知:
(一) 在本答題簿第 1 頁右上方填寫班別、
姓名、學號。
(二) 本試卷以 30 分為滿分。
(三) 本卷全部試題均須作答。
(四) 全部題目必須根據文章作答。
(五) 各題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簿指定的空格
內或橫線上。
(六) 本試卷文字題宜用原子筆作答,多項
選擇題則宜用鉛筆作答,方便修改答
案。
(七) 四十五分鐘完卷。

評估重點
1 記敍的要素。
2 敍事寫人。
3 借事說理。

綜合重點
1 掌握思想內容、提出見解。
2 分析及評價寫作手法。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7
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試卷(37) 閱讀能力考核

此頁為有關三式判斷題及多項選擇題的作答示例,考生須仔細閱讀。
以下一段是廣播節目「樂水和樂山」的內容: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有人認為喜歡山或水跟是否具備才智、仁德無
關。我相信這句話旨在道出仁者與山、知者與水的共通點:「仁者安於義理,厚
重不遷,就像山一樣;知者才情洋溢,像水般活躍而富變化。」我認同孔子這個
說法。

一、判斷題答題示例

請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然後以鉛筆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
每題限選答案一個,多選者0分。

無從
試根據「樂水和樂山」的內容判斷以下各題: 正確 錯誤
判斷

(1) 作者認同「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   

(2) 作者認為喜歡山或水跟是否具備才智、仁德無關。   

(3) 作者十分尊崇孔子。   

二、多項選擇題答題示例

(1) 作者認為仁者有甚麼特質?

A 尊崇孔子 A B C D
B 因時制宜    
C 安守義理
D 喜歡遊山玩水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8
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試卷(37) 閱讀能力考核

閱讀以下文章,回答問題。

疑人竊履

王守仁

昔楚人有宿於其友之家者,其僕竊友人之履[1]以歸,楚人不知也。適使[2]

其僕市履於肆[3],僕私[4]其直[5]而以竊履進,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來過,

見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駭曰:「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遂與之絕。逾[6]年而事

暴,友人踵[7]楚人之門,而悔謝曰:「吾不能知子,而繆[8]以疑子,吾之罪也。

請為以如初。」

[1] 履:鞋子。
[2] 使:命令。
[3] 肆:市場。
[4] 私:私吞。
[5] 直:同「值」,價值。
[6] 逾:過了。
[7] 踵:到,走到。
[8] 繆:通「謬」,錯誤。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9
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試卷(37) 閱讀能力考核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有號的字詞。(5 分)【解釋】
(1) 適使其僕市履於肆。 市:買

(2) 友人來過。 過:拜訪

(3) 遂與之絕。 絕:絕交

(4) 逾年而事暴。 暴:暴露

(5) 友人踵楚人之門,而悔謝。 謝:道歉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句子語譯為白話文。(4 分)【解釋】
(1) 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
我本來就懷疑你,果真是你偷了我的鞋子。

(2) 吾不能知子,而繆以疑子,吾之罪也。
我不了解你,才錯誤地懷疑你,這是我的過失。

3 楚人的僕人沒有做以下哪件事?(2 分)【整合】
A 偷去楚人友人的鞋子。 A B C D
B 把偷來的鞋子給楚人。    
C 賣掉偷來的鞋子。 
D 侵吞楚人用來買鞋的金錢。

4 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2 分)【整合】
正確 錯誤 無從
根據文章內容:
判斷
(1) 楚人以為鞋子是僕人從市場上購買的。   

(2) 楚人後來揭發僕人竊履之事。   

5 友人「遂與之絕」的原因是甚麼?(2 分)【整合】
因為他看見楚人穿上自己丟失了的鞋子,便認定是楚人偷了自己的鞋子。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10
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試卷(37) 閱讀能力考核

6 下列哪一個選項中的「之」字,與「遂與之絕」中的「之」字意思相同?
(2 分)【解釋】
A 其僕竊友人之履以歸。 A B C D
B 見其履在楚人之足。    
C 吾固疑之。 
D 友人踵楚人之門。

7 楚人的友人上門道歉時說:「吾之罪也」,這「罪」是指:(2 分)【解釋】
A 他不問緣由便責罵楚人。 A B C D
B 他沒給楚人解釋的機會。    
C 他輕率地和楚人絕交。 
D 他對楚人的為人了解不夠深。

8 楚人的友人有以下哪兩項性格特點?(在適當的空格以號表示;限選兩
項,多選者全題不予評分)(2 分)【整合】
A 忠厚老實,待友至誠。
B 只看表象,衝動魯莽。 
C 重視友情,勇於認錯。 
D 精明幹練,明辨是非。
E 恢宏大度,有容人之量。

9 本文運用了甚麼手法來說明道理?這種手法有甚麼好處?(4 分)【評價】
(1) 手法:借事說理。
(2) 好處:能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更明白,更具體,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11
初中中國語文 中一試卷(37) 閱讀能力考核

10 你從本文獲得了甚麼啟發?試加以說明。(字數不得多於 100,標點符號計
算在內)(5 分)【創意】(學生可自由作答,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在 日 常 與 人 交 往 時 , 往 往 會 產

生 誤 會 , 我 們 不 應 輕 率 相 信 表

象 , 妄 下 定 論 , 應 多 方 了 解 ,

甚 至 向 對 方 求 證 ; 而 知 道 真 相

後 , 更 應 勇 於 承 認 錯 誤 , 請 求
對 方 諒 解 , 珍 惜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情 感 , 才 能 建 立 持 之 以 久 、 和

諧 融 洽 的 關 係 。
100

-試卷完-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