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引言

除儒、道兩家外,法家對中國傳統文化也影響深遠。 上千年來中國的傳統
文化都彌漫着「權威主義」色彩,政制上是君主專制,家庭中則父權至上。
直至今日,這種色彩仍很濃厚,深深地影響着我們的民族性格。

第一章「法家思想:專制的根源」概括地介紹了法家思想的起源及特
點,着重指出法家思想對中國政治的影響。 當我們了解到法家思想的特點、
它與宗法制度結合的情況,以及儒表法裏的現象後,便能大致掌握它在中國文化
的位置。

第二章「人治與法治」進一步探討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與現代政治思想
的分別,指出傳統儒家思想提倡的「人治」和我們現在一般說的「人治」的
差異、中國法家提倡的「法治」與現代社會提倡的「法治」的差異,以及儒
家對「禮治」和「法治」的態度。 了解「人治」、「法治」、「禮治」的觀念,有助
我們從文化的角度省思時事。

第三章「由民本到民主的進程」探討中國的民主發展。為甚麼還要探
討這個問題呢?原因就是我們尚在這條路上走。中國傳統文化中有沒有
「民主」或相類的觀念呢?若有,它是怎樣的?這些觀念能在中國傳統的政
治架構中實踐嗎?這些觀念與現代的民主觀念有甚麼分別?理解民主觀念在
中國社會的變遷及影響,有助我們省思中國如何走向民主這問題。

政治思想是文化中極重要的一部分,大家應該認真了解。

引言 1

DCL 2e SB4_Wenhua_3_2P_cs.indd 1 14年6月16日 下午4:30


目錄
一 法家思想:專制的根源 3

二 人治與法治 7

三 由民本到民主的進程 10

2 目錄

DCL 2e SB4_Wenhua_3_2P_cs.indd 2 14年6月16日 下午4:30


文化點睛

一 法家思想:專制的根源
先秦的顯學

先秦時期,儒、道、墨、名、法、陰陽各家,並稱顯學,對
中國文化都有深遠的影響。第三冊課本的「文化點睛(中)」已介
紹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這裏介紹法家思想。

先秦法家思想的發展

大約在春秋時期,封建制度日漸衰微。為了適應社會的變
化,齊國的管仲、鄭國的子產提出改革田賦制度、公佈刑法等要
求,他們可說是法家的先驅人物。
到了戰國的前期和中期,一些人繼承了管仲的思想,主張變
粵音灰
法來富國強兵,如魏的李悝、吳起,秦的商鞅,齊的鄒忌等。不
過,他們闡述思想理論的著述不多,而且也缺乏有系統的理論。
到了戰國末期,韓非集先秦法家思想的大
成,主張結合「法」、「術」、「勢」三者,並提出
有系統的理論,把法家思想發展到最高峯。法
家的人物並沒有師承關係,身處的年代、國家
亦各異,他們被統稱為法家,是因為他們有一
些相同的基本思想。 韓非像

法家的基本思想

法家的基本思想包括:

1 着重「法」治: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司馬談指出:「法家不別親
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意思是
說法家主張不講私情,不奉承顯貴,一切依「法」辦事。

2 反 對 因 循 守 舊:法 家 主 張「世 事 變 而 行 道 異」
(《商 君 書• 開
塞》),提倡法律和制度應跟隨社會發展而改變,反對盲目維
護舊制度。

法家思想:專制的根源 3

DCL 2e SB4_Wenhua_3_2P_cs.indd 3 14年6月16日 下午4:30


文化點睛

3 重視耕戰:法家人物普遍認為鼓勵耕戰可以富國強兵,因此主
張獎賞多繳糧餉的農夫和出戰立功的士兵。

文化反思 4 提倡嚴刑峻法,賞罰分明:法家認為人性是追求個人利益的,
你能舉出中國哪些 因此要用嚴刑峻法、賞罰分明的政策來治理國家。訂立輕罪重
朝代並非以嚴刑峻 判的律法,百姓才不敢犯法;以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百姓
法 治 國 嗎?你 能 列
才會為國出力。
舉一些中國古代使
用 的 酷 刑 嗎?你 同 5 反對分封世襲制:法家認為分封世襲制會導致地方分裂割據,
意實施嚴刑峻法是
而讓貴族世代繼承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也不利國家。因此,
使人民守法的最有
效 途 徑 嗎? 為 甚 法家主張建立郡縣制,由中央委派地方官吏,立軍功者可授以
麼? 爵位。

6 運用「法」、
「術」、
「勢」治國: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
慎到分別主張君主運用「法」、
「術」和「勢」治國。所謂「法」,
是指統治者頒佈給人民遵守的律例、法令,並以嚴刑重賞為
手 段,促 使 臣 民 順 服。所 謂
「術」,是 指 君 主 控 制 和 駕 馭
臣 民 的 手 段(例 如 任 免、考
核、賞 罰)和 策 略(權 術)。
所謂「勢」,是指統治者至高
無上的地位和權力。權力絕
不能假手於臣下去行使,更
不可與他們共用。而韓非則
提出君主必須三者並重,才
《韓 非 子》書 影 能治理國家。

法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法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主要在政治上。
兩漢以來,沒有一個統治者公然以法家思想治國,但法家思
想在二千年來卻深深地影響着中國的政治。統治者往往以實踐
儒家理念治國為名,實則以法家的手段治國,美其名為「刑德並
用」、
「王(以仁義統治天下)霸(以強權統治天下)雜之」,這種
現象稱為「陽儒陰法」。例如三國的諸葛亮、明代的張居正,都用
這種手段來管治國家。

4 法家思想:專制的根源

DCL 2e SB4_Wenhua_3_2P_cs.indd 4 14年6月16日 下午4:30


文化點睛

中國的統治者常結合法家的專制統治手段和儒家的尊卑等級 文化反思
觀念來治國,自己則凌駕於法律以至國家制度之上,並以嚴刑峻 你認為儒家的尊卑
法鉗制人民。而平民百姓也往往受法家思想的影響,接受了「治 等級觀念是否有助
專 制 統 治?你 贊 成
亂世,用重典」的觀念。這些因素阻礙了中國邁向尊重人權和建
「治 亂 世,用 重 典」
立現代法治社會的步伐。 的治國方針嗎?

法家思想評析

1 法家的「法」主要作為統治者控制臣下的工
具,與現代「法治社會」強調「法律之前人
人平等」,以「法」
(憲法)來規範統治者的
行為和限制統治者的權力,並不相同。這
就是法家思想與專制統治關係密切的原因。

2 法家思想着重探討富國強兵的統治技術,
以及統治者鞏固權力的方法。至於平民百
姓的幸福,並非法家思想關心的主要問題。

3 法家主張嚴刑峻法,輕罪重罰,對人民管
制嚴苛。不過,其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
善不遺匹夫」
(《韓非子• 有度》),無分貴
賤地依法賞罰臣民,反對貴族世襲爵位, 中 環 舊 最 高 法 院 的 泰 美 斯 女 神 像,
她 的 雙 眼 蒙 上,表 示 法 律 精 神 不 偏
對國家和人民也是有利的。但在法家思想
不 倚;右 手 持 天 秤,代 表 公 正;左
中,最高統治者仍是凌駕法律之上的。 手 持 劍,象 徵 權 力。

法家思想:專制的根源 5

DCL 2e SB4_Wenhua_3_2P_cs.indd 5 14年6月16日 下午4:31


文化點睛

延伸閱讀
1 中國文化導論 • 先秦文化之法家
http://openedu.nbtvu.net.cn/wangluokj/kecheng/gw_zgwhdl/
xianqin-fajia.htm

這篇文章扼要地介紹了法家形成、發展、成熟的
經過,以及法家的主要思想、主要人物(商鞅和韓非)
和對後世的影響。大家細心閱讀,可以增加對法家思
想的認識。

2 《雍正皇帝》 二月河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1 年。)
這套小說描寫康熙晚年各王子奪位的鬥爭,以及雍正即位後嚴
厲整飭吏治的過程,反映君主專制政體下出現的種種情況。雍正以
嚴苛見稱,從小說情節可窺見「陽儒陰法」的面貌。此書曾拍成電
視劇,風靡一時。

6 法家思想:專制的根源

DCL 2e SB4_Wenhua_3_2P_cs.indd 6 14年6月16日 下午4:31


文化點睛

二 人治與法治
概念的起源

「人治」和「法治」的概念,源於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家柏拉
圖引述蘇格拉底的話,主張國家應該由「哲人」
(有智慧的正義者)
統治,這就是「人治」。但是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則認為,
無論統治者的才能怎樣出眾,「『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他
甚至提出「即使有時國政仍須依仗某些人的智慮(人治),也總得
設立限制,使這些人只能在法律認可的範圍內運用其智慮。」這
就是「法治」。
中國古代沒有「人治」和「法治」兩詞,但是先秦的法家思想
柏拉圖像
中,有一些可與亞里士多德的「法治」相比擬的地方。

儒家的「人治思想」和對法律的看法

儒家思想主張「人治」,對統治者有以下要求:第一,統治 文化反思
者要嚴格地自律,作為人民的表率,而符合儒家理想的統治者和 你認為「聖賢」應有
在上位者應是「聖君賢相」
;第二,統治者推行的政治應以教化 甚 麼 品 質?在 現 代
社 會,應 否 由「聖
為主。
君賢相」治理國家?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主張的「人治」是「由賢人來推行教化」 為甚麼?
的意思,與現代社會指責當權者的權力凌駕於法律之上,出現
「以言代法」
(以統治者的話來代替法律)、「權大於法」
(統治者的 文化反思
權力凌駕於法律)等「人治」現象,並不是同一回事,我們應分辨 你能舉出一些古今
清楚。 中 外 的「人 治」
(以
言代法、權大於法)
儒家對於「法律」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禮」。儒家主張「禮
現象的例子嗎?
治」而非「法治」,這種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法 從 屬 於 禮:古 人 所 說 的「法」或「律」一 般 都 是 指 刑 罰,
而「禮」的內容則豐富得多,包括人情、人倫、道德及善良
風俗。儒家認為法應從屬於禮,法若失去了禮的指導,不但
失去了存在價值,而且還會成為危害天下的「虐法」。有鑒於
此,孔子強調法律必須納入「禮治」的體系中,不可獨自存在。

人治與法治 7

DCL 2e SB4_Wenhua_3_2P_cs.indd 7 14年6月16日 下午4:31


文化點睛

2 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礎:當人情、道德與法律
牴觸的時候,儒家主張改變法律來遷就道德人情。呆板地遵循
法律,只會使官吏變得刻薄,百姓逐漸變得詭詐。法律要與人
情、道德相一致,才能體現公正和公義。

文化反思 3 以禮治國:儒家主張用禮樂教
你 認 為「以 禮 治 國」 化來使人人向善,使世上再沒
的理想是否實際可 有 殘 暴 作 惡 的 人,以 達 到 社
行?為甚麼?
會 和 諧 的 效 果,而 不 主 張 以
刑法來威嚇百姓守法的統治
方式。
《禮 記》書 影

中國傳統的「法治」

在前面的章節,我們已介紹過中國的法家思想。中國法家的
「法治」,與現代的「法治」觀念並不相同。西方近世奉行的法治,
目的在於通過規則規範人的行為,包括統治者的行為;而法家的
法治,除了規範人民的行為外,最主要的目的卻在於加強集權。
儘管在某些形式和具體的主張上,法家的「法治」與現代的「法治」
有相通之處,但二者的宗旨、目的及理想社會模式都是截然不
同的。
秦朝採用法家思想治國,制訂種種嚴苛的法律,動輒以嚴刑
加諸人民。例如率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他們因天雨誤了軍期,
按照秦法會被處斬,所以被迫起來反抗。此外,秦朝廢封建改郡
縣,地方的兵力有限,難以鎮壓民變,因此秦朝只建立了十數年
就被推翻。
秦以後的朝代,吸取了秦亡於酷法的教訓,大力宣揚儒家的
政治思想,但實質上卻推行法家的「法治」。中國歷代的「法治」
有以下特點:

1 法律的權威源於君主和政府,因此並沒有約束君主和政府的
作用。

2 負責司法、審判的政府機關並非獨立,而是隸屬於行政機關。

3 法律賦予貴族和官僚一般平民沒有的特權,與現代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的觀念相悖。

8 人治與法治

DCL 2e SB4_Wenhua_3_2P_cs.indd 8 14年6月16日 下午4:31


文化點睛

不 過,中 國 歷 朝 都 十 分 重 視 法 制 建 設,自
秦代直至清代,法制一脈相承,在發展中不斷完
善。唐代制訂的《唐律》影響中國社會達千年之
久。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社會不僅有「法」,而且
也堪稱完備。 《唐 律》書 影
然而,中國古代社會因重「禮」的緣故,「法」
的地位不高,只是處於「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為盛世所不尚」
(《四庫全書• 政法類• 法令之屬》按語)的尷尬地位,既不能廢
除,也不獲崇尚,重視程度實在十分有限。

延伸閱讀
1 法周刊
http://solicitor.com.hk
這是一個介紹香港法律知識的網站,網站的欄目包括「法律社論」、「案例
評論」、「法律信箱」、「法律常識」、「幽默小品」等,其中最值得瀏覽的是「案
例評論」和「法律信箱」,當中包含很多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

2 中國文學中的文化處境 • 武俠小說系列 • 人治法治篇


http://life.fhl.net/Literature/culture/wuxia/wuxia03.htm
這網頁刊載的兩篇文章,通過《射鵰英雄傳》的情節探討中國傳統文化中
的「人治」問題,深入淺出,發人深省,值得細閱。

人治與法治 9

DCL 2e SB4_Wenhua_3_2P_cs.indd 9 14年6月16日 下午4:32


文化點睛

三 由民本到民主的進程
現代「民主」的定義

簡略地說,現代的「民主」一般是指由人民依法選出代表來管
治國家的政治體制。實行民主政治體制的國家,施政會以民意為
準則,國家的主權歸人民所有。
在中國很早便出現了「民主」這詞
語,但它的意義卻與現代的「民
主」觀念恰恰相反。《尚書•多方》
說:「天惟時求民主」
(「天」於是
尋求可以做人民君主的人),在
這裏「民主」是指「民之主」
(文中
指 的 是 商 湯),也 就 是「君 主」。
在辛亥革命前的二千多年,中國
《尚 書》書 影 都是實行君主政制的。

中國傳統中的「民本思想」

中國傳統雖然沒有現代的「民主」觀念,但具濃烈的「民本思
自我民視,天聽自我
想」,這種思想源於夏、商、周三代的宗教政治觀。據《尚書》記
民聽」、「民之所欲,
天必從之。」
載,當時人民最高的崇拜對象是「天」
(神)。古人認為「天」有「保
民」、「裕民」的道德意志,會順從人民的願望。
古人認為統治者「王」
(天子)是「天」所選擇出來的,能秉
文化反思 承「天」的道德意志。如果「王」違背了「天」的道德意志,殘害
孟子認為人民比國 人民,那麼「天」就會選擇另外一個人來討伐他,取代他為「王」。
家 更 重 要,因 而 提 粵音美
這就是《詩經•大雅•文王》所說的「天命靡常」
(「天」不會把政權
出「民 為 貴,社 稷
次 之」的 說 法;也 永遠給予一家一姓)
,以及《尚書•多方》所說的「天惟時求民主」

有人認為國家比家 到了春秋 戰國時期,禮樂教化遭受破壞,道德規範和社會綱
庭、 個 人 更 為 重 紀崩潰,周天子的權威名存實亡,「天」的觀念受到懷疑甚至否
要, 提 出:「 沒 有
定。但是儒家把「保民」、「裕民」的觀念融入「仁」的思想,因此
國, 哪 有 家?」你 粵音積

認 同 哪 一 種 說 法? 「民本思想」得以保留和進一步發展,孟子提出了「民為貴,社稷
為甚麼? (國家)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自漢代起,儒家思想一
直主導中國社會,因此民本思想便保留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

10 由民本到民主的進程

DCL 2e SB4_Wenhua_3_2P_cs.indd 10 14年6月16日 下午4:32


文化點睛

民本思想的實踐

《孟子》書中的民本思想,包括要依人民意願選用官吏,為民
制產,省刑薄斂等,總的來說,就是「行仁政」的觀念。但實踐 文化反思
民本思想全賴君主的道德自覺,並沒有制度制衡君主的權力和確 要是統治者能切實
保君主會實踐民本思想。因此如唐太宗等聖君賢主當政,「以民 推 行「仁 政」,但 他
並不是經由民主選
為本」的政治理想便得以落實;如隋煬帝之流的暴君當政,便會
舉 制 度 產 生 的,你
殘民以逞。有才幹的獨裁君主為求維護君主專制,則把「民本思 認 為 有 問 題 嗎?為
想」視為掌中玩物,明太祖 朱元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甚麼?
朱元璋在打天下時接觸到儒家思想,加上他自小貧賤,因此
他每逢征戰都嚴格訓令將士不可擾民,不准殺戮平民,不准掠
奪,藉此贏得民心,奪得政權。在立國後,他對儒家的「節用愛
民」、「使民以時」等觀念讚不絕口,屢屢發出
「民之貧富,國家休戚系(繫)焉」的訓諭,以
求鞏固政權。但他為了強化專制君權,對孟子
「民貴君輕」的說法就異常不滿,他曾經罵道:
「使此老(孟子)在今日,寧得免乎?(假如這 文化反思
個老頭生於今日,他怎能逃得脫我的處分?)」 你能舉出古今中外
他命大臣修《孟子節文》,將《孟子》書中所有 一些挑戰專制統治
的 人 物 嗎?統 治 者
不利於君主專制統治的言論全部刪去。 朱元璋畫像 怎樣對待他們?

傳統民本思想和現代民主思想的分別

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與現代民主思想有根本的區別:

1 現代民主思想包含「民權」觀念,主張統治者應由人民選出,
統治者與人民有契約關係(統治者與人民訂定了各自的權利和
義務的協議,雙方都必須遵守),這是民本思想欠缺的。中國
傳統思想認為統治者是受「天」委託來管理人民的,人民並沒
有權力作主。

2 民本思想具有「民有」
(國家是全體人民共有)、「民享」
(社會
利益由全體人民共享)的觀念,但欠缺「民治」
(國家應由全體
人民共同治理)的觀念。中國傳統思想認為政治應由具賢德的
人處理,一般人是不必參與的。民主思想則主張「民有、民
治、民享」,認為統治者應對人民負責。

由民本到民主的進程 11

DCL 2e SB4_Wenhua_3_2P_cs.indd 11 14年6月16日 下午4: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