叡之校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種漢譯本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9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八種漢譯本。附梵文原本

叡之 編撰

-1-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
T T T

《麗》第五冊一零
羽 三七頁,羽字函。
T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 譯
T

叡之 校注

原本作“世”,按《麗》藏本多作“丗”,《說文》“丗,三十年爲
觀丗一 丗 。 从 卅 而 曳 長 之 。 ” 今 依 《 說 文 》 及 《 麗 》 藏 體 例 更 正 。
“ 見 ”, 讀 作
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 “ 現 ”。“ 見 ”,
古文“現”
也 。 五陰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
本書“无”字,諸家皆作“無”,譌
故無惱壞相;受空,故无也。今從《麗》、《金》藏本作“无”。
《說文》“無,亡也。从亡,無聲。无,奇字无,通於元者。王育說:天屈西北爲
无。”按,“無”者,有無之無也。“无”者,通於元者。元者,本也。謂本來無有
也。餘
仿此。 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無作
相;識空,故无覺相。何以故?舍利弗,非
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如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
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法,非
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无
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聲香味觸
法。无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无無明,亦無
玄奘本此處作 玄奘本此處作
“无”,宜从之。 无“無”,宜从之。明盡,乃至无老死、亦
-2-
《麗》本無“亦”字,《金》本有,諸家本多無此字,
按本書例當有“亦”字為是,今依《金》本補正。 無老死盡,无苦
集滅道,無智亦无得。以無所得故,菩薩依
“㝵”,《麗》、《金》本作此,後
般若波羅蜜,故心无罣㝵。世諸家多作“礙”,譌也。按《說
文 》“ 礙 ”, 止 也 。 古 文 釋 典 多 作 “ 㝵 ”, 謂 止 而 不 前 , 無 疑 諸家多同 此,
也 。今 釋典皆 作“ 礙”, 葢淺 人據他 書竄 改。非 也。 餘仿此 。 無 玄奘 本此 處 作
“ 无 ”,
宜从之。 罣㝵,故无有恐怖,離一切顛倒夢想苦
惱,究竟涅槃。三丗諸佛依般若波羅蜜,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是
大明呪,無上明呪,无等等明呪,能除一切
T T T T T T

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呪。即說呪 T T T

曰:竭帝,竭帝,波羅竭帝,波羅僧竭帝,
T T

菩提僧莎呵。 T

-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麗》第五冊一零
羽 三五頁,羽字函。
T

唐三藏法師玄奘 譯

叡之 校注

當作“觀丗音菩薩”。葢唐人避諱“世”
觀自在菩薩字 , 改 為 觀 自 在 菩 薩 , 今 宜 正 之 。,行深
“見”,讀作“現”。
“見”,
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古文 “現 ” 也。 餘仿 此 。五蘊皆
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
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
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无受
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聲香味觸法,
《麗》本
无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无無明、亦无作“元”,
譌。諸家作“無”,亦譌也。
無明盡,乃至无老死、亦無老
《金》本作“无”。今从之。

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无得。以無所得
《麗》本
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作 此 ,
羅什本作“无”
宜从羅什本。 罣㝵。无罣㝵,故無有恐怖,遠離
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
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
-4-
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羅什本作“无”,謂
是無本來无,今宜从之。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
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
帝,揭帝,波羅揭帝,波羅僧揭帝,菩提僧
莎訶。此咒句梵文本作:gate gate p2ra-
gate p2rasa3-gate bodhi sv2h2.

-5-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T

《麗》第卅六冊六
磻 一五頁,磻字函。

摩竭提國三藏沙門 法月 重譯
T

叡之 校注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
中,與大比丘衆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
七千人俱,其名曰觀丗音菩薩、文殊師利菩
薩、弥勒菩薩等以為上首。皆得三昧捴持,
住不思議解脫。
《說文》“尒,詞之必然也。从入丨八。八象氣之分
尒散。”後世諸家多以“爾”字爲之,非也。餘仿此。時觀自在
當作“觀丗音菩薩”。葢唐人避諱“丗”字,改為觀自在菩薩。按本書上已見
菩薩觀丗音菩薩本名,此處又見避諱所改之字,非也。依著作體例,一書不應另
譯聖名,或此處傳抄有
誤也。宜改。餘仿此。 摩訶薩在彼敷坐,於其衆中即從
座起,詣丗尊所。面向合掌,曲躬恭敬,瞻
仰尊顏而白佛言:丗尊,我欲於此會中,說
諸菩薩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唯願丗尊
聽我所說,為諸菩薩宣秘法要。尒時,丗尊
以妙梵音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
哉。具大悲者,聽汝所說,與諸衆生作大光
-6-
明。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蒙佛聽許,佛所
護念,入於慧光三昧,正受入此定已,以三
昧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自性皆
空。彼了知五蘊自性皆空,從彼三昧安詳而
起,即告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菩薩有般
若波羅蜜多心,名普遍智藏。汝今諦聽,善
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作是語已,慧
《說文》
命舍利弗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唯 諾也,應
聲之詞
也 。 ,大淨者,願為說之。今正是時。於斯
告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學。色性是
空,空性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識
性是空,空性是識,識不異空,空不異識,
識即是空,空即是識。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
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
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
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
原本作“礙”,
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㝵譌 也 。

-7-
後世諸家多作“礙”
,譌也。按《說文》“礙”,止也。古文釋典多作“㝵”
,謂止而
不前,無疑也。今釋典皆作“礙”,葢淺人據他書竄改。非也。今正之。餘仿此。 。
無罣㝵,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
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
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
T T T T T T T T

除一切苦,眞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 T

。即說呪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
T T T T

僧揭諦,菩提莎婆訶。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及菩薩衆,一切丗
間天、人、阿脩羅、乹闥婆等聞佛所說,皆
大歡喜,信受奉行。

-8-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T

《麗》第卅七冊四
桓 零四頁,桓字函。

罽賔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 譯
T

叡之 校注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
中,與大比丘衆及菩薩衆俱。時佛丗尊即入
三昧,名廣大甚深。尒時衆中有菩薩摩訶薩,
當 作 “ 觀 丗 音 菩 薩 ”。 葢 唐 人 避 諱 “ 丗 ”
名觀自在字,改為觀自在菩薩,今宜正之。餘仿此。,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離諸苦厄。即
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
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問已。
尒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弗
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行時,應觀五蘊性空。舍利子,色
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
-9-
羅什本及玄奘本此處作“无”,宜从之。按羅什與玄奘譯本有“無”、
無色、無“无”之分,今他本多混爲一談,葢譌也。《說文》“無,亡也。
从亡,無聲。无,奇字无,通於元者。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按,“無”者,有無
之無也。“无”者,通於元者。元者,本也。謂本來無有也。或此書諸無字,當依羅什
及玄奘本校
訂。餘仿此。 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
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
亦無无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
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
原本作“礙”,譌
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㝵也。後世諸家多作
“礙”,譌也。按《說文》“礙”,止也。古文釋典多作“㝵”,謂止而不前,
無疑也。今釋典皆作“礙”,葢淺人據他書竄改。非也。今正之。餘仿此。 。無
罣㝵,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
槃。三丗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
原 本 作
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太”,因
此經僅《麗》本收錄,故無他版可校。按諸家此處皆作“大”,梵
文本亦作“大”,未有云“太”者,今依諸家及梵文本作“大”。 神呪,是大
T T

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
T T T T T T

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 T T T T

孽諦,孽諦,波羅孽諦,波羅僧孽諦,菩提
T T T T T T T

蘇紇
娑反 婆訶。
T

T
T

如是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說已,即時丗
尊從廣大甚深三摩地起,讚觀自在菩薩摩訶
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
- 10 -
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
如是行時,一切如來皆悉隨喜。尒時世尊說
是語已,具壽舍利弗大喜充遍,觀自在菩薩
摩訶薩亦大歡喜。時彼衆會天、人、阿修羅、
乹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11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T

《正》第八冊般若部八五零頁。此
T

經僅《正》本收錄,無他版可校。 T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 詔譯
T

叡之 校注

如是我聞,一時薄誐梵住王舍城鷲峯山 T T T T

中,與大苾蒭衆及大菩薩衆俱。爾時世尊入
T T

三摩地,名廣大甚深照見。時衆中有一菩薩
當作“觀丗音菩薩”。葢唐人避諱“丗”
摩訶薩,名觀世音自在字,改為觀自在菩薩。按此處菩薩正名與
避諱所改之字連用,非也。當為
淺人所篡改也。宜改。餘仿此。 。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
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卽時具壽舍利子,
承佛威神,合掌恭敬,白觀世音自在菩薩摩
訶薩言:聖者,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行,云何修行?如是問已。爾時,觀世音自
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若
有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
時,應照見五蘊自性皆空,離諸苦厄。舍利
子,色空、空性見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是色卽空,是空卽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12 -
舍利子,是諸法性相空,不生不滅,不垢不
按《麗》
、《金》藏
淨,不減不增。是故空中無色、無本 諸 家 譯 本 , 尤
其羅什及玄奘譯本有明顯“無”、“无”之分,今《正》本皆混爲一談。《說文》“無,
亡也。从亡,無聲。无,奇字无,通於元者。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按,“無”
者 , 有 無 之 無 也 。“ 无 ” 者 , 通 於 元 者 。 元 者 , 本 也 。 謂 本 來 無 有
也。或《正》本諸“無”字,當依《麗》藏羅什及玄奘本校訂也。 受想行
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
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證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住
原 本 作 “ 礙 ”, 譌 也 。 按 《 說 文 》“ 礙 ”, 止 也 。 古 文 釋 典 多 作
心無障㝵“㝵”,謂止而不前,無疑也。今釋典皆作“礙”,葢淺人據他書竄
改。非也。今正
之。餘仿此。 。心無障㝵,故無有恐怖,遠離顛
倒夢想,究竟寂然。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
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成正覺。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真言,是大明真言,
是無上眞言,是無等等真言。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真言。卽說真
按梵本及諸家本鮮有以“唵”字開頭者,唯此本及施護本有
言:唵引,之,或為後人據天竺造咒法則所補,或為衍文也。議芟。 誐
T TP P

T
T

帝,誐帝,播引囉誐帝,播引囉散誐帝,冒引地
T T TP TP T T TP TP T T TP TP


娑縛合賀引。 T

T
TP P T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學。爾時世尊從三摩
- 13 -
地安祥而起,讚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
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
行時,一切如來悉皆隨喜。爾時世尊如是說
已,具壽舍利子,觀世音自在菩薩,及彼衆
會一切世間天、人、阿蘇囉、巘馱嚩等聞佛
T T

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14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T

燉煌石室本
PT

《正》第八冊般若部八五零頁。此
T

經僅《正》本收錄,無他版可校。 TP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 譯
TP

叡之 校注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峯山 T T

中,與大苾蒭衆及諸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
T T

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異門,復於爾
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時,觀察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時具壽舍
利子,承佛威力,白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曰:若善男子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
復當云何修學?作是語已。觀自在菩薩摩訶
薩答具壽舍利子言: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修
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彼應如是觀察,五
蘊體性皆空。色卽是空,空卽是色,色不異
空,空不異色。如是受想行識,亦復皆空。
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無相,無生無滅,
- 15 -
無垢離垢,無減無增。舍利子,是故爾時空
性之中,無色、無受、無想、無行、亦無有
識,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
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無
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
智無得、亦無不得。是故舍利子,以無所得
故,諸菩薩衆依止般若波羅蜜多,心無障㝵
原本作“礙”,譌也。按《說文》“礙”,止也。古文釋典多作“㝵”,謂止而不
前,無疑也。今釋典皆作“礙”,葢淺人據他書竄改。非也。今正之。餘仿此。 ,無
有恐怖,超過顛倒,究竟涅槃。三世一切諸
佛亦皆依般若波羅蜜多,故證得無上正等菩
提。舍利子,是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
按原本作“大蜜咒者”
,不通,梵文本亦無有此句,諸家
咒本此句亦多作“是大神咒”,今依諸家及梵文本更正。,是大明咒,
T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諸苦之咒,
真實無倒。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秘密咒。卽
說般若波羅蜜多咒曰:峩帝,峩帝,波囉峩 T T T T T

帝,波囉僧峩帝,菩提莎訶。
T T T T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修學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爾時世尊從彼定起,告聖者觀
自在菩薩摩訶薩曰:善哉,善哉。善男子,
- 16 -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彼當如是修學般若
波羅蜜多,一切如來亦當隨喜。時薄伽梵說
是語已。具壽舍利子,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
薩,一切世間天、人、阿蘇羅、乾闥婆等聞
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17 -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T

《正》第八冊般若部八五二頁。此
T

經僅《正》本收錄,無他版可校。T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T

詔譯

叡之 校注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 峯 山 T T

中,與大苾芻衆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諸菩薩
摩訶薩衆而共圍繞。
爾時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
地。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佛會中,而此菩
薩摩訶薩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見
五蘊自性皆空。爾時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
前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若善男子、善女
人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樂欲修學
者,當云何學?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尊者
舍利子言:汝今諦聽,為汝宣說。若善男子、
善女人樂欲修學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
者,當觀五蘊自性皆空。何名五蘊自性空
- 18 -
耶?所謂卽色是空,卽空是色,色無異於空,
空無異於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
此一切法如是空相,無所生、無所滅,無垢
染、無清淨,無增長、無損減。舍利子,是
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無眼識界,乃至
無意界、無意識界,無無明、無無明盡,乃
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
無所得,亦無無得。舍利子,由是無得故,
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行,故心無
原本作“礙”,譌也。按《說文》
“礙”
,止也。古文釋典
所著,亦無罣㝵多作“㝵”,謂止而不前,無疑也。今釋典皆作“礙”,
葢淺人據他書竄改。非
也。今正之。餘仿此。 。以無著無㝵,故無有恐怖,遠
離一切顛倒妄想,究竟圓寂。所有三世諸佛
依此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是故應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廣大明,是無
上明,是無等等明,而能息除一切苦惱,是
卽眞實無虛妄法,諸修學者當如是學。我今
原本有“曰”字。按下文咒句“ 怛 寧也
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大明他”漢譯“曰”也,此處無需重出,當
T T T

為衍文,今據 切 引, 按梵本及諸家譯本多無“唵”字,
梵文本芟。 :怛寧也身他一句唵引。唯 此 本 及 智 慧 輪 有 之 , 疑 為 衍
T T T

T
T

T
P P

文。又此經唯《正》本收錄, 引,二。按原本有二引字,
惜無可據之書引以校勘。 T
誐帝引,誐帝葢其一為重出,衍文也。 播
T TP P T T T

- 19 -
引 引, 引, 引,
TP 囉誐帝三 播引囉僧誐帝四 冐提莎引賀五 。
TP T T T

T
TP TP T T T T TP TP T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若能誦是般若
波羅蜜多明句,是卽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
多。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詳而起,讚觀自在
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
所說。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如是學,
是卽真實最上究竟,一切如來亦皆隨喜。佛
說此經已,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并諸苾芻,乃
至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一切大衆,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20 -
唐梵飜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T T T

并序 [燉煌出 S. 700]
PT

特進鴻臚卿開府議同三司封肅國公贈司空官食邑三千戶勅
T T T

謚大辦正廣不空奉 詔譯

叡之 校注

《正》第八冊般若部八五一頁。此經僅《正》本收錄。按現通行梵文本《心經》多為
梵文學者據此本推譯,故此本其珍貴性無以倫比。又《正》本此經譌誤極多,重文互
出,於校勘時頗費時日,苦無他本可校,僅能世界上最權威的《梵和大辭典》 ,乃至著
名梵文學者蔡文端譯本《Praj#2-p2ramit2 H4daya S9tram》,凡譌誤處一律作校勘記
以資查
攷 。

西京大興善寺石璧上錄出慈恩和尚奉
T

詔述序
T T

梵本般若多心經者,大唐三藏之所譯也。三
T

藏志遊天竺,路次益州,宿空惠寺道場內。
遇一僧有疾,詢問行止,因話所之,乃難歎
法師曰:為法忘體,甚為希有,然則五天迨 T

𨓻十萬餘逞,道涉流沙,波深弱水。胡風起
T T

處,動塞草以愁人;山鬼啼時,對荒兵之落
- 21 -
葉。朝行雪巘,暮宿氷崖,樹掛猿猱,境多 T T

魑魅。層巒疊於蔥嶺,縈似帶雪之白雲;群
木蔟於鷲峯,聳參天之碧嶠。逞途多難,去
T T

也如何。我有三世諸佛心要法門,師若受持,
可保來往。遂乃口受與法師訖。至曉,失其
僧焉。三藏結束囊裝,漸離唐境,或途經厄
難,或時有䦘齋饈,憶而念之四十九遍,失
T T

路卽化人指引,思食則輙現珍蔬。但有誠祈, T T

皆獲戩祐。至中天竺磨竭陀國那爛陀寺,旋
遶經藏次,忽見前僧,而相謂曰:逮涉艱嶮,
喜達此方,賴我昔在支那國所傳三世諸佛心
要法門,由斯經歷,保爾行途,取經早𨖼, T T

滿爾心願,我是觀音菩薩。言訖冲空。旣顯 T T

按此 處原 有 闕
奇祥,為斯經之至驗。信為般若,實文,作“□”,
依上下行文此處
當為“實”字。 為聖樞。如說而行,必超覺際。究
如來旨,巨曆三祇。諷如來經,能銷三障。
若人虔誠受持者,體理斯而懃焉。 T

蓮花部等普讚歎三寶

- 22 -
引聲, 引
曩謨引沒駄上
T TP TP T T 野一。遇囉上吠二。曩謨引達上
T
TP TP T TP TP TP TP T TP TP T

上 ,
磨野三。駄以引銘磨四。曩謨引僧伽野引。五。磨 TP TP T T TP TP TP TP T TP TP T

T
T

二合,引。按此處當有 二合 二合,
賀諦奪文,闕第六句標號。。諦𠤘引 毘藥七 T

T
T T T

T
T 。毘舍引佐
T
T TP TP

八 引,
TP 。迦磨囉目佉九 。迦磨囉路引左曩十。迦磨
TP T T

T
T TP TP TP TP T

十 十
囉攞引沙曩一。迦磨囉賀引娑哆二。迦磨囉婆母
T TP TP T

T
T TP TP T

T
T

上, 十 引, 十
儞十三。迦磨攞四。迦磨囉十五。三婆上嚩娑六。迦
T T

T
T T T

T
T T

T
T TP TP T T

T
T

十 二 十
囉磨羅七。乞灑合攞引曩八。娜謨引宰堵諦。 T

T
T T T

T
TP TP T

T
T TP TP T

梵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T T

觀自在菩薩與三藏法師玄奘親教授梵本不潤色

二合, 二合, 二
T 鉢囉般 T T

T
誐攘若 T T

T
播 波 囉 羅 弭 蜜 哆 多 訖 哩 合那野 心 P P TP TP TP TP TP TP T T

T
TP TP

經。一。原本此處奪“一”字,按本書體 二合,
素怛囕例,經名乃為此經第一句也。今補正。。阿哩也聖 T T T

T
嚩 T

薩,
嚕觀枳帝自濕嚩路在冒地菩娑怛侮二 。儼鼻囕深TP TP TP TP T T TP TP TP TP T TP TP

二合, 多, 二合,
鉢囉般 T T 誐攘若播波囉羅弭蜜哆三 。左哩焰行
T
T TP TP TP TP TP TP TP TP T

T
T 左
T

二合, 二合,
囉行麼𠯆尾也時,四。嚩嚕引迦照底娑麼見
TP TP T

T
T T TP TP TP TP T

T
畔左
五。按原本此處之咒句十四標號排版 引, 無 。 按 原 本 奪
有誤,今據上下行文及梵文本更正。 。塞建引駄五蘊阿“阿”、“無”字,今 TP TP T

據梵文本 二合, 引, 二合,


補正。 T
娑怛引室左彼 娑嚩自婆嚩性 戍儞焰空 。 。 TP TP T

T
T TP TP T T

T
T T T

二 二合, 此,
跛失也 合底娑麼 現 T

T
T

T
伊賀 六 。捨 舍 哩 利 補怛囉 T

T
TP TP TP TP T

二合, 二合, 二合,


子。七 T
。嚕畔色戍儞焰空 TP TP T T T 戍儞也空
T
T T T 㗣性嚩是嚕畔
T
TP TP TP TP

- 23 -
色, 二 二 空,九。按原本

T 。嚕播色曩不比㗚合他異戍儞也合哆“空”字前有“多”
T
TP TP TP TP T T

T
TP TP T T T

T
T

字,按梵文本校正,乃知為 二合, 亦, 引, 二
“哆”字衍文也。今芟。 。戍儞也空
T
T T T 哆野十 曩不 比㗚合
T
T

T
T

T
T T

二合。按原本作二字合字,今 二 色, 二
他異薩女依梵文正,此當讀作二合也。嚕合畔十一。夜是怒嚕合
TP TP T

T
T

T
T

T
TP TP T

二 空, 二
畔色娑戍彼儞也合哆夜十二。戍是儞也合哆空娑彼嚕
TP TP TP TP T T

T
T

T
TP TP T T

T
TP TP TP TP

色, 是,
畔十三。曀嚩如弭嚩十四。吠那曩受散誐攘想散娑
T

T
T TP TP T T

T
TP TP T T TP TP

二 識,
迦 引 囉 行 尾 誐 攘 合喃 十五 。伊賀 此 捨 舍 哩 利 補怛囉
TP TP TP TP T T T

T
T

T
TP TP TP TP TP TP T

二 合 , 二合, 諸。原本奪“二合”字,按梵文 諸
。薩囉嚩“sarva”當讀作二合也。今據梵文本補正。達麼法戍
T

子。十六 T
T

T
T

二 二 相, 不。按原本“不”注於下文“怒”
儞也合哆空落乞叉合拏十七。阿下,譌也,梵文“a-nutpanna”,
T T T

T
TP TP T

T
T

不應句讀。今 二 不。按原本“不”注於下文“寧”下,譌
依梵文更正。 怒哆播 合曩 生 阿也。梵文“a-niruddha”,不應句讀。今依 T

T
TP TP

梵文更 二合,滅。十八。按原本“滅”作“不”字,“阿”又爲小
正 。 寧嚕駄阿字,譌也。今依梵文本更正。又依梵文亦應有“二合”字, T T

原本無,今依 垢。原本此處奪“阿麼攞”,按梵文本有“a-mala”
梵文本補正。 T
。阿不麼攞一 句 , 漢 譯 作 “ 不 垢 ”, 今 據 梵 文 本 補 正 。 TP TP T T

淨, 按原本作“
阿不尾麼攞十九。阿不怒曩增阿不播哩補哩攞”,譌也,梵
T

TP TP T T T TP TP TP TP TP TP T

文音節“r”當音譯作“哩” 二 合 ,
為是。今據梵文本更正。 拏減。二十。哆是娑每故捨舍哩利補怛 T T TP TP TP TP TP TP TP TP

二 合 , 二合, 上, 色,二
囉子。廿一。戍儞也空
T T T T T 哆焰中曩無 嚕畔十
T
TP TP T

T
T

二 。曩無 T TP

受,二 二合,想。
TP 吠引那曩十 TP TP T

三 。曩無散誐攘二 T TP TP T T T

十 四 。曩無散娑迦 T TP TP

二合,行。 二 識, 二合,
囉二 。曩無尾誐攘合喃廿六。曩無斫乞蒭眼。按原
T

十 五 T TP TP T T T

T
T T TP TP T

本奪“二合”,今 二合, 二 鼻。原本“鼻”為大字,譌


戍嚕怛囉耳 迦囉合拏也。按梵文“ghr25a”漢譯
T

據梵文本補正。 T
T

T
T

T
T

“鼻”也,可證“鼻”為 意,
注字。今依梵文本更正。 𡁠賀舌嚩迦野身麼曩𠡇廿七。曩無嚕 TP TP T TP TP T T TP TP

二 二 合 ,
畔色攝那聲彥駄香囉娑味娑播囉合瑟吒尾也觸。按原
TP TP TP TP T TP TP TP TP T

T
T

本“二合”作 法, 眼, 界, 乃,
“二舍”
,譌也。 T
達麼廿八。曩無斫蒭二合駄都廿九。哩也二合 T T TP TP T T

T
T T T T

- 24 -
二 界,
嚩至曩無麼怒意尾誐攘誐合喃識駄都卅 。曩無尾儞
TP TP TP TP TP TP T T T T

T
TP TP T T T TP TP T

明, 明,卅二。原本作“明盡”
,按梵文“Na avidy2”,漢
也卅一。曩無尾儞也譯“無明”,無“盡”字,可證“盡”衍文也。又“卅
T T T TP TP T T

二”原本作“無 盡,
二”,葢譌也。 T
。曩無尾儞也明乞叉喻卅三。曩無尾儞也 T TP TP T T TP TP T T TP TP T T

明 盡, 原本奪“曩”字,
TP 乞叉喻卅四。野乃嚩至曩今據梵文本補正。惹囉老麼囉喃
TP T T TP TP TP P T T TP TP

無, 盡,
卅五
T 。曩無惹囉老麼囉拏無乞叉喻卅六。曩無耨佉苦娑
T TP TP T TP TP TP TP T T TP TP T TP TP

原本“哩”為小字,作注,譌也。按梵
敏那野 集 寧嚕 駄 滅 麼 哩文“m2rga ”,“哩”當為大字。今更正。 TP TP T TP TP T

T T T

二 合 , 智, 二 得,
誐穰道。卅七。曩無誐攘喃卅八。曩無鉢囉合比底卅九。
T T T TP TP T T T TP TP T T

T
T

證,四十。原本奪“也” 以。 原本此處有
曩無鼻娑麼也字 , 今 據 梵 文 本 補 正 。。哆娑每“無”為大字,作
T

T TP TP T T T

音譯;“以”字置於“哆”字下,譌也。按梵文“Tasm2n”下文 二
“那”乃梵文“na”之音譯也,漢譯作“無”,今依梵文更正之。 那無鉢囉合 P TP T T

二 所得故,四十一。原本“所”字置於“那”下,葢“那”乃梵
比府合,怛嚩文“na”之音譯也,漢譯作“無”。又梵文“pr2ptitva”漢譯 T T

“所得”,故今 埵,四 般,
依梵文更正。 冒菩 地提娑薩怛嚩喃十 TP TP TP TP TP TP T T T

二 。鉢囉二合誐攘若 T T T

T
T TP TP

多 , 四 十 三 。 按 原 本 奪 “ 蜜 ”、
播波囉羅弭蜜哆“哆”字,今據上文及梵文本補。。麼室哩底也
TP TP P P TP TP T T

二合, 二合,住。 罣 。原本作


尾賀於囉底也四 。只跢心嚩無囉“早”字,譌
T

依 T
TP TP T

十 四 T TP TP TP TP T

也。當作“罣”
,今依諸 礙,四十五。按原本此處重文互出三十
家譯本及梵文本正之。 拏三之四十五咒句。今依梵文本更正。。只跢心嚩 T T TP TP

無 。原本奪“ 嚩 ”、“無”二 礙,四 二合,


囉罣拏十 。曩無悉底怛嚩有
T T T

字,今據上文及梵文本補正。 TP TP T

六 T TP TP T T

二 二合,恐怖。四十七。按原本“恐”置於“那”下,譌
那悝哩合素都也。梵文“trasto”漢譯作恐怖也,今據梵文本更正。 。 T

T T
T

二 離,四
尾播顛哩也合娑倒底遠伽蘭哆十 TP TP T

T
TP TP TP TP T

八 。寧究瑟吒竟寧 T TP TP TP TP

二合, 槃,四 二合, 二 合 , 二


哩也嚩涅 T T 喃十
T
T

九 。底哩也三 T T 駄嚩世。五十尾也合
T
T

T
T

佛,五 二合,
嚩所悉體跢經娑嚩諸沒駄十 TP TP TP TP T TP TP T T

一 。鉢囉般誐攘若 T T TP TP T T 播
T

波 多,五 二合, 無。原本奪“阿”、


囉羅弭蜜哆十 。麼室哩故底世得 阿又
T

TP TP TP TP TP TP T

二 T TP TP T

將 “ 無 ”

- 25 -
錯排於“耨”下,譌 二合, 覺,五十
也。今據梵文本更正。 耨跢蘭上糝藐世等 TP TP T

T
糝正沒地三。原本 TP TP T

作“竟”字,譌也。按梵文“sa3bodhim” 引,
漢 譯 當 作 “ 覺 ”, 今 據 梵 文 本 更 正 。 。麼鼻糝沒駄哆是 娑 T T T T

二合, 二 知,五 二合,


每故 T

T
誐攘合哆應尾演十 T T

T
TP TP T

四 。鉢囉般 誐攘若 T T TP TP T T

T
播波 TP TP

多,五 引, 呪,五 引,
囉羅弭蜜哆十 。麼賀大 滿怛嚕十 。麼賀大 尾
T

TP TP TP TP T

五 T T

T
T

六 T T

二合, 呪,五 呪,五十


儞也明 滿怛囉十 。阿無耨哆囉上滿怛囉八 。 原
T

T T T

T
T

七 T TP TP TP TP

本句讀在“阿”下,譌 無 。 原 本 “ 阿 ”、“ 無 ” 作 小
也。今依梵文本正之。 T
。阿字,譌也。今依梵文本更正。娑麼等娑底等 T TP TP TP TP

呪,五 二合,苦。原本奪“賀”
滿怛囉十 。薩一嚩切耨佉賀字 , 今 據 梵 文 本 補 正 。鉢囉
T T T

九 T TP TP TP TP T T

二 息卒,六十。按此句原闕咒句編
T

合T
捨 止 曩 號,今據上下行文及梵文本補正。 娑 真 底也 實 麼弭 不 贊
TP TP T

T
TP TP TP TP TP TP

二 二合,虛。 二合,
哩也合怛嚩六 T

T
T T

十 一 。鉢囉般 T T T

T
誐攘若播波囉羅弭蜜 T TP TP TP TP TP TP TP TP

多,六 二合, 二合。按原本奪


哆十 T

二 。目訖姤說滿怛囉 T TP TP T

T呪 T
怛儞也“二合”,今據梵文 T T T

本補 ,曰。 六十四。原本作“諦諦”,譌也。按上二咒
正。 T
他六十三。誐諦,誐諦句梵文本皆作“gate T T T T T T

gate”
,可證此句當音 T T

譯作“誐諦,誐諦。
” 六十 六十
今據梵文本更正。 。播囉誐諦五 。播囉僧誐諦六 。冒
T T T T T T T T T

六十
地引娑嚩賀七 。 TP TP T T T

僧□□
梵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之 T

- 26 -
Praj#2-p2ramit2 H4daya S9tram

觀自在菩薩親教授玄奘法師梵文本——燉煌石室本

蔡文端 譯著

"ry2valokite0varo bodhisattvo gambh1ra3 praj#2-p2ramit

2-cary23 caram25o,vyavalokati sma pa#ca-skanda a-satt2

0ca svabh2va 09nya3 pa0yati sma.Iha _2riputra,r9pa3 0

9nya3,09nyat2iva r9pa3.R9pa na p4thak 09nyat2,09nyat2

ya na p4thag r9pa3,yad r9pa3 sa 09nyat2,yad 09nyat2 s

a r9pa3;evam-eva vedan2-sa3j#2-sa3sk2ra-vij#2nam.Iha

_2riputra sarva dharm2` 09nyat2-lak=a5a,anutpanna a-n

iruddha,a-mala a-vimala, a-n9na a-parip9r5a.Tasm2t _2rip

utra 09nyat2ya3 na r9pam,na vedan2, na sa3j#2, na sa

3sk2ra,na vij#2na3,na cak=u srotra ghr25a jihva k2ya m

anasa,na r9pa3 0abda gandha rasa spar=6avya dharma.

Na cak=ur-dh2tur y2van na manovij#2na3-dh2tu.Na avid

y2,na avidy2 k=ayo,y2van na jar2-mara5a3,na jar2-mara5


- 27 -
a-k=ayo.Na du`kha,samudaya,nirodha, m2rga.Na j#2na3,n

a pr2pti,na abhi-samaya.Tasm2n na pr2ptitva bodhisattv2

n2m praj#2-p2ramit2m 20ritya vi-haratya citta âvara5a, cit

ta 2vara5a na sthitva na trasto,vi-pary2sa ati-kr2nta ni=6h

a nirv25a3.Tryadhva-vyavasthita sarva-buddha praj#2-p2r

amit2m 20ritya anuttar23 samyak-sa3bodhim abhi-sa3bu

ddha.Tasm2j j#2tavya3 praj#2-p2ramit2 mah2-mantra,ma

h2-vidy2-mantra,anuttara-mantra,asama-samati-mantra.Sar

va du`kha pra-0amana satyam amithyatv2.Praj#2-p2ramit

2m ukto mantra,tadyath2,gate gate p2ra-gate p2rasa3-gat

e bodhi sv2h2.

- 28 -
主要參考資料:

一、 《高麗大藏經》新文豐出版社;

二、 《中華大藏經》中華書局;

三、 《大正新脩大藏經》河北佛教協會;

四、 《梵和大辭典》新文豐出版社;

五、 《Praj#2-p2ramit2 H4daya S9tram》馬來西亞蔡文端先生譯

本;

六、 《說文解字詁林》鼎文書局。

著作權聲明:

本人保畱著作權,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擅自用於商業用途。若

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絡方式:

Blog:書有未曾經我讀
HTU UTH

E-mail:gzdalong@gmail.com
HTU UTH

叡之編撰
2007-10-20

- 29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