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36

世 界 历 史

古典文化的高峰
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古典文明。
 希腊著名的城邦有
a) 民主之邦“雅典”
b) 寡头政治“斯巴达”
 成就如下:
a)哲学:希腊哲学三圣 -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斯多德。
b)史学:希罗多德“历史之父”。
古时代欧洲的形成
 西罗马灭亡后,欧洲进入中古时期。
封建制度
 9世纪时,土地封建制度(契约关系)在西欧确
立(领主与附庸关系)。
庄园制度: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 基督教会在中古时期成为最大的封建主。
贸易复苏和城市再兴
a)十字军东征,促进东西贸易发展。
b)城市形成市民阶级,富有商人发展为中产。
第一单元
朝向近代
的步伐(一)
近代 中古
文艺复兴
 14世纪中——17世纪初
 欧洲古典文学与艺术的再生
 实际上:文化的新生
 向神学挑战,追求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
 近代文艺、科学新文化的催生剂

P 22
时代背景
 教会权威的动摇
 十字军东征失败;教士生活腐败
 对东方文明的向往
 拜占庭与西亚伊斯兰文化
 中产阶级的兴起
 商人有钱有闲,创办学术机构。
 大学教育的发达
 最早成立的是11世纪意大利波隆那大学。
 纸和印刷术的应用
P 23
P 23-24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 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 对罗马文化的保存
• 意大利语和拉丁语接近
 地理背景
• 与东罗马和西亚接触
 城邦政治
• 社会稳定
• 佛罗伦斯(文艺复兴中心)
美第奇家族大力提倡
P 24

人文主义
 文艺复兴的主导思想
 以人为中心,要求摆脱教会的
束缚。
 人文主义之父:佛罗伦斯人
佩脱拉克
 他提倡独立思考,发扬科学,
破除迷信。
P 25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
 方言文学(民族文学)
 中古时代,拉丁文是全欧洲的官方语言。
 直到文艺复兴时,才有人用方言来创作。
 代表人物:
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
 薄伽丘 《十日谈》
 马基雅维里 《君主论》
 佩脱拉克也写了很多优美的诗歌
P 26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
 艺术的兴盛
 (二)雕刻
 趋向世俗化、趋向人生。
 代表作:米开朗基罗《大卫像》

希腊雕塑 哀悼基督
P 27-28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
 (三)绘画
 利用透视学、解剖学、光学原理,
使画中人物富有人性。
 代表作:
 达芬奇《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的故事》
《末日的审判》
 拉菲尔 《圣母像》
P 28-30

文艺复兴的发展
 15世纪中期起,从意大利往外发展。
 人文主义
 集大成者:尼德兰学者伊拉斯莫斯
《愚人颂》。
 英国莫尔写了《乌托邦》。
 方言文学
 英国方言文学始祖: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
 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 法国拉伯雷《巨人传》 文艺复兴
 西班牙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的三大文学家
P 31-32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 英国罗哲培根首先提出“归纳法”
 认为实验与观察是科学的两大必要条件。
 (一)物理学
 伽利略提出“悬体摆动定律” 、“落体定律”。

 (二)医学
• 布鲁塞尔医生维塞留斯:近代解剖学之父
• 西班牙医生塞尔维托斯发现血液循环
 (三)天文学
 波兰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

 意大利伽利略制成望远镜,证实哥白尼学说。
P 32

民族国家 Nation-States

 14世纪以后逐渐形成
 三个特点:
 相同血统、语言和文化的民族组成
 能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国王组织中央集权政府统治全国
 最早建立的有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
牙(最早从事远航的欧洲国家)。
P 33

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
 经济发展的需要
 王权的加强 :火药使城堡难以固守
 教皇权威的下降
 民族意识的增长:保家卫国
 民族语文的形成
 神圣罗马帝国的衰微(976-1806)
 以德意志为主体,选侯互争帝位,保护国独立。
~民族国家:西班牙 (1512年)、葡萄牙 ——发展成
民族国家,努力航海(最早)。
近代
第二单元
朝向近代 中古

的步伐(二)
动机和原因 P 42

 对东方的向往 (香料、丝绸、珍宝)
 意大利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
 寻找直达东方的商道
 货物一再转手,价格昂贵。
 土耳其控制通商要道
 传播基督教的推动力 (牵制伊斯兰教势力)
 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 航海图、帆船、罗盘
 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及政府的鼓励
 葡萄牙“航海者”亨利亲王
P 43
葡萄牙发现新航路(向东)
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88年)
 达伽马抵达印度 (1498年)

西班牙发现新大陆(向西)
哥伦布到达美洲(1492年)
P 48-49
英国的殖民活动
 伊丽莎白一世
 海盗式的探险,沿麦哲伦航线,航向香料群岛。
 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利益。
 1588年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称雄。
 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发展东亚与印度贸易
• 特许公司:垄断贸易,占领殖民地。1858年解散。
 17世纪
 占领印度
 北美:维吉尼亚、马萨诸塞
~法国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被打败,
英国开始成为“日不落国”。
P 46-47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 经济方面
 加强洲际联系,世界市场形成,重商主义出现。
 文化方面
 证实地圆学说。丰富地理知识。传播欧洲文化。
 大开眼界,动摇过去的落后理论和宗教信仰。
 政治方面
 王权巩固,专制制度形成。爆发殖民地的争夺战
 社会方面
 抢劫的金银大量流入,物价上涨。商人地位提高。
 开始移民运动。黑奴出现。屠杀印第安人。
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

欧 洲
(归程) (出航)
巨额货物 廉价商品
金银原料

成群的黑奴
美 洲 非 洲
P 50

宗教改革的背景
 宗教因素
 教会腐败:贪污受贿,出卖神职,敲诈勒索,奢侈淫佚。
 经济因素
 教会占有耕地,收什一税,卖赎罪券,
赋税输往 罗马,引起国王和中产阶级不满。
 政治因素
 将教会国家化,巩固君主权力,维护主权。
 文化因素
 思想与知识的解放
P 51

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 1517年 教皇立俄十世 VS 马丁路德
 教皇借口修缮圣彼得教堂,兜售 赎罪券

 德意志威登堡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驳斥
 《95条论纲》
P 52

新 教 (Protestantism)
 路德教派
 流行于德意志北部、瑞典、丹麦、挪威
 英国国教派(圣公会)
 卡尔文教派
 受工商业者欢迎:勤奋工作,牟利
致富,荣耀上帝
罗马教会的改革 P 55
 耶稣会的创立
 罗耀拉创立
 军训:服从上级,守纪律,体力
劳动。
 学习神学,也懂科技知识
 派往各地传教,办学校,设医院
。西学东传。
P 55-56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 起因:神圣罗马帝国镇压波希米亚
 1648年订立《威斯法里亚和约》结束战争
 法国、瑞典获得土地。 承认荷兰、瑞士独立。
 德意志卡尔文教徒享有合法地位。
 影响:(1)欧洲统一的机会破灭。
(2)国际公法形成。
(3) 德意志统一的前途黯淡。
宗教改革的影响 P 57

 宗教方面
 建立共识:宗教宽容、信仰自由。
 经济方面
新教鼓励经商,不向教廷捐输,有利资本主义
发展。
 政治方面
 打破教会一统局面,为民族主义铺路。
 君主兼领教会,夺教产,逐渐专制。
 文化方面
直接阅读《圣经》,信仰平等。教会学校也教
导实用科学,重视技能培养。
P 66
启蒙运动的出现(17-18世纪)
 理性主义:根据“自然法则”来了解人生
与宇宙,以理性为认识的基础。
 哲学家:培根、霍布斯、笛卡尔、斯宾诺


 理性主义促成启蒙运动兴起
 17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18世纪盛行于法
国。
P 66-67
启蒙运动的出现(17-18世纪)
 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
 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
 洛克:英国哲学家,启发美国独立法国革
命,主张“社会契约”。
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
 卢梭:天赋人权
P 68
启蒙学家的政治学说
 卢梭:《民约论》
 人类生而自由平等。政府是公意产生,是执行
公意的公仆。若不能执行公意,人民可收回其
权力。
 启蒙运动的主要观念:以自然为中心(自然
法则)、强调理性、注重自由(天赋自由)。
第三单元
中产阶级革命
的时代(一)
英国
P 34-36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 约翰签署《大宪章》:限制王权
 爱德华三世时代,国会分为上议院+下议院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
 起因:
 领土争执

 经济利益冲突
P 74-75

英国的中产阶级
 ~ 大商人
 ~ 钱庄老板或银行家
 ~ 经营手工工场的工场主
 ~ 因圈地运动而兴起的新贵族
 不同于靠封建地租过奢侈生活的
地主贵族
专制主义 P 75-76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
以远亲身份入主英格兰,
建立斯图亚特王朝。
 儿子查理一世专制统治:君权神授
 与议会冲突:征税权。
 1628年《权利请愿书》
 迫害清教徒 出走北美
解散议会 11 年后,为了镇压苏格兰起
义,才重开议会。
P 76-81

清 教 徒 革 命(1642-1648年)
议会限制王权 (圆颅党 VS 骑士党)
 至少三年召开一次。不能随意解散。禁止某些
苛捐杂税。国王带兵闯议会,内战爆发。
 克伦威尔领导新模范军打败王党
 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

VS
P 76-81
光 荣 革 命(1688年)
 宫廷政变:议员邀请玛丽及荷兰执政
奥伦治威廉入主英国。 詹姆士二世逃往
法国革命未经流血便成功 !

VS
P 76-81
玛丽和威廉同意遵守

《 权 利 法 案 》(1689年)
未经议会同意,不能颁布或停止法律执行,
不能征税或设常备军。
定期召开议会。
不可干涉议员的选举/
议员言论自由。

君 主 立 宪 制 确立
国王受法律约束,议会地位提高。
P 76-81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首相)
内阁会议:
斯图亚特国王与亲信在小厢房开会
威廉三世委任下议院的多数党人为阁员,国王
日益 统而不治。
1714年汉诺威王朝建立,乔治一世出身德意志
,不懂英语,他把责任交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惠
格党去负责,并委任其领袖华尔波为总理,组
织内阁对议会负责,他不再参加会议。
 光荣革命时,议会里的两大政党:
托利党、惠格党
 目前首相府:唐宁街 10 号
1832年英国国会改革(下议院)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参政权。
 上议院议员由国王任命的贵族、教士担任。

 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

 只有地主及少数富有的人才有选举权;

新兴工业城市在国会中没有议席。
惠格党取代保守的托利党组阁,提出改革法案。
 调查人口,重新划定选区。

 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 工业资产阶级以和平改革的方式削弱贵族保守

势力,分享政权。但仍只有16%的成年男子有
选举权。
单元5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
及其影响
P 114-128
工业革命
18世纪中业开始。又称产业革命、实业革命。
机器取代手工。“第二波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
 封建障碍消除:两次革命削弱封建势力,脱离行会束
缚。
 海外市场大:分工细,了解操作过程,发明机器。
 资本累聚:殖民掠夺后,有钱建厂房,购机器,请工人

 资源丰富:煤铁多。用水力发电。殖民地提供原料。
 劳动力充足、技术进步:农民成工人。有外来人才。
 政局稳定、交通便利:有利,干涉。无利,旁观。
P 114-128
工业革命的经过
由棉纺织业开始,生产机械化。
P 114-128
工业革命的经过
动力革新:瓦特制成蒸汽机
用焦煤冶铁。发展采矿业。
运输工具革新:建公路,开运河。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火车。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60年代末,法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美国工业生产集中在东北部。
统一后德国后来居上。
日本是首先进行工业革命
的亚洲国家。
P 114-128
工业革命的影响(一)
经济的新发展
 工厂制度兴起
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加强
• 为谋利而营业
 扩展商业
• 各国经济联系密切,自由经济抬头。
 农业的改革
• 机械化与资本主义化。大农场出现。
P 114-128
工业革命的影响(二)
社会的大变动
 劳资对立
 大城市兴起,农村没落。
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
• 视野广,少约束,敢想敢做。
 社会立法与新思想产生
• 工会合法,定工作时间。制订劳工法
与保险法,改善工人生活。
• 社会主义学说产生
P 114-128
工业革命的影响(三)
政治的变革
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政
 殖民主义加剧发展(市场、原料、掠夺)
 世界新格局
• 国际贸易密切。交往便利。
• 中、印等古国势力日衰,沦为半殖民地、
殖民地。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遭破坏。
• 西方开始统治世界
P 114-128

资本主义确立
工业革命后,重商主义已经过时。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加强对外贸易,实行贸易
保护政策。成立大公司,拥有特许状,垄断
贸易。
自由主义者反对下,资本主义最终确立。
主要标志:
 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削弱了保守势力。

 经济上国家减少干预,取消行会束缚,结

束垄断。以供求规律为主导的经济制度建
立起来。
P 114-128
自由主义思想
产生的原因
 工业资产阶级 要求分享政权。
 经济上主张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涉。
 重商主义贸易保护政策和垄断性的大公司,不利国际贸
易的发展。
亚当斯密《国富论》+李嘉图=古典经济学
 阐述市场供求规律,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 发展优势产品,通过贸易,大家获利。
政治上:
反专制,赞成君主立宪,分享政权。
提倡言论、集会自由。
美国
P 82
北美十三 州
1607年英人建第一个殖民地:维吉尼亚
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抵美,建马萨诸塞。
最早建立 13 个殖民地,分三种类型:
英国移民为主,黑奴也被引进。

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经过交往,
通婚,经济依存而融合成美利坚民族。
P 87
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
为弥补战争消耗的财力,英颁布各种法令
征税。
人民组织“自由之子社”,抗税抗英。
“没有代表就不纳税”!
英国坚持有权征税,继续征收茶叶税。
1773年,东印度公司打算
廉价倾销茶叶,运茶船抵
波士顿港口,50人化装成
印第安人,登船倾茶。
大陆会议 P 87

英国高压对付。1774年,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
,通过“三断”决议:断绝输出、输入和消费
联系。
组织民兵,贮备军火,准备抗英。
1775年4月莱克星顿枪声响起。
《独立宣言》的发表 P 88

费城,大陆会议 1775年5月-1776年。
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
 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

成立美利坚合众国。
 杰佛逊执笔、富兰克林参与。

 宣示“主权在民”学说,

列举英王暴行,独立建国。
P 88
 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取胜,战局开始扭
转。
1781年美法联军于约克镇迫英军投降。
1783年《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P 89

独立战争的意义
13州取得独立。
摆脱英国的经济奴役,领土到达
密西西比河流域。
启发法国大革命,拉丁美洲革命。
共和形式政府为他国所仿效。
1787年《美国宪法》 P 90

立法权:国会(参议院、众议院)
 每州均选两名参议员
 众议员按每州纳税人口比例确定名额,由各州选出。
行政权:总统。任期四年,兼总司令。
 可任命部长、外交使节、最高法院法官等
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任期终身。
 最高裁决权,监督立法权。
1789年华盛顿当选总统。联邦政府组成。
 1801年定都华盛顿 Washington D.C.
美国的领土扩张 P 163
(19世纪上半期)
西进运动
 受西部广大可耕沃土和丰富矿产吸引
 火车、汽船广泛应用
 欧洲移民也加入西部的开拓行列
 对印第安人来说,却是一场血泪史。
南北战争 P 164

起因(1861-1865年)
 经济利益的冲突:

北方工商业繁荣,资本家主张保护关税;
南方农业发达,地主主张自由贸易。

政治见解不同:
北方共和党主张中央集权,西部建立自由州。
南方民主党主张地方分权,西部建立蓄奴州。
解放黑奴的争执:
北方黑奴多为家庭仆役,人民受人道主义影响
,要求解放黑奴。
南方黑奴从事农场工作,不可以解放黑奴。

废奴运动
1838年“地下铁路”成立,协助黑奴逃亡北方。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黑奴吁天录》
)揭露黑奴悲惨生活。
南北战争 P 165-166

(1861-1865年)
导火线:1860年共和党林肯
当选总统。
1861年2月7个南方州成立美
利坚同盟国,以杰佛逊戴维
斯为总统。4月南方挑起军事
行动,战争爆发。
初期北方失利。
转折点:1862年《宅地法》
《解放黑奴宣言》
P 167
南北战争的影响
政治上
 美国重归统一。政权落入工业资产阶级手中,对
内发展工商业,对外扩张势力,成为强国。
经济上
 工商业发展迅速。铁路增长,大量开采天然资源
。电报网遍及全国,大企业大工厂纷纷出现,成
为资本工业强国。
社会上
 黑奴制度虽被废除,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 移民日增,成为地大、物博、人众的新兴国家。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霸权 P 168-169

1867年向俄国购买阿拉斯加。
占领中途岛。
1898年美西战争,
签订《巴黎和约》取
得波多黎各、关岛。
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
以2000万美元
取得菲律宾主权。
1898年吞并夏威夷。
P 169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霸权
1899年在中国鼓吹“门户开放政策”
20世纪初: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
 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凿完成,被美国强占。
 加勒比海是美国内湖,拉丁美洲是后院。
 第一次大战后成为欧洲列强的债权国。
单元4
中产阶级革命
的时代(二)
法国
法国专制制度
的形成
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P94-96
 阶级的对立:
 第1阶级教士、

第2阶级贵族享有特权:占
总人口3%,占有40%土
地,免税免役还可向农民
征税。
 第3阶级平民:

o 中产阶级(有钱无权):

要求平等参政权。
o 工人农民:受尽剥削。
P94-96
 政治的腐败
 财政危机
 民食的缺乏
 新思潮的影响:
•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有许多都是法国
人。

伏尔泰 狄德罗 孟德斯鸠 卢梭


第一阶段(1789-1791)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
 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
 国王调军镇压,7月14日 攻占巴士底狱
 保留国王,取消教士贵族特权,发布《人权宣言》
 揭示自由、平等原则,否定封建制度。

 1791年国王叛逃,被捉回。
 1791年9月颁布君主立宪宪法,三权分立。
 (立法)立法议会、(行政)国王、(司法)民选法官
 中产阶级开始分享政治权力。
第二阶段(1791-1794)
君主立宪到第一共和

 立法议会废君主立宪,另外召开国民公会。
 凡尔密大捷,击退奥普联军。
 国民公会由吉伦特派掌权,
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路易十六通敌,
 1793年票决以断头台处死。
 督 政 政 府 的 成 立(1795-1799年)
 温和派崛起。国民公会制订新宪法后便解散。
 成立督政政府,仍采用共和制度。
 拿破仑对外作战胜利,使督政政府保住政权。
革命的意义
 政治上:推翻君主专制,开始民主政治的尝试。
 社会上:破除封建制度,法律前人人平等,
机会均等。
 经济上: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 宗教上:教会教士无特权。信仰自由。
政教分离。
 思想上:传播革命种子。高唱
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法 国 大 革 命
1793-1794年 1799年
雅各宾派
恐怖时代

1792年 热月政变

吉伦特派 督政
第一共和 政府 伦
1791年
君主立宪 雾月
政变
1789年
波旁王朝

三级会议 国民议会 立法议会 国民公会


拿破仑的崛起
 1769年 生于法属科西嘉岛。
 9岁进巴黎炮兵军官学校,毕业后是陆
军少尉。
 大革命中开始崭露头角
 1799年11月9日 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
政政府。
 1802年 :终身执政官
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 军事独裁,但人权宣言精神保留,废封
建特权。
拿破仑政绩
 政绩:
 加强中央集权,任免官吏,控制教会,立法机构无权。

 1804年颁布法典,专家集体编纂,革命精神明文列入。

 开源节流。惩贪污,调整关税。军费由征服地人民负担。

 改革教育,分三等级学校。培训师资,开办法兰西大学。

 用战俘建路修桥,开运河。美化巴黎。

 奖励工商,对外贸易,建立法兰西银行。
拿破仑对外战争
 影响:
 传播大革命精神,动摇欧洲的封建统治,激起革
命活动
 在德意志组织莱因同盟,在意大利组成南北两个
王国,有利日后统一。
 英国没有被侵略,成为富庶强盛国家。
拿破仑的没落
 大陆封锁政策失败
禁止与英国经济交往。
 军事上开始出现危机
入侵葡、西,英国协助葡西顽抗,
长期消耗力量,20万军无法他调。
 民族主义勃兴
1808年以后,群起反抗侵略者。
 侵俄失败
建华沙大公国、大陆封锁政策,
使俄国不满。1812年,60万军远征莫斯科,
俄军使用坚壁清野政策,法军损失 4/5。
第六单元

自由主义和
民族主义
的展开(一)
维也纳会议 看图 P 132

 1814年9月-1815年6月 奥地利首都。
 解决拿破仑时代善后问题
 奥、俄、普、英操纵,争论不休。
 法国塔里兰乘机提出正统、补偿两大原则。
 均势主义出现:五国互相抗衡(奥、俄、普、
英、法)
四国同盟的建立
 神圣同盟:俄皇亚历山大一世成立,组织松懈,
英国没参与,无法维护欧洲秩序。
 1815年 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另组四国同盟
 梅特涅时代:1815-1848 也称反动时代, 维
护旧制度。
 会议制度
 通过会议或商谈来达到欧洲协调的目地。
欧美各国的革命
 1820年西、意爆发革命:要求君主立宪,在法、奥
的镇压下,恢复专制统治。
 门罗主义:拉丁美洲反抗西、葡殖民统治。梅特涅
想出兵镇压,英国反对。1823年,美国总统发表宣
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彼此互不干涉。英国首
先认同,承认墨西哥独立。
P 137

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
 影响
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
更多资产阶级有选举权。
法国二月革命(1848年)
 七月王朝高压统治,束缚人民的自由。
1848年2月禁止工业资产阶级举行政治集会
,引发冲突。结果路易菲力浦仓皇出逃。
共和国成立。
 1848年12月,路易拿破仑当选总统。
 路易拿破仑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儿,当选总
统并不满足,一心重建拿破仑帝国。
 1852年加冕为皇帝,建立帝国。
P 140-141
工 人 运 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
 为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工人展开斗争。
 早期:自发的捣毁机器(英国的卢德运动)

 18世纪晚期:工会领导工人罢工、怠工

 争取改善待遇,提高政治地位。
工 人 运 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
 三大工人运动
 1831-1834年
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要求加薪被镇压
 1844年
普鲁士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要求加薪被镇压
 1838年
英国百万工人签名请愿:《人民宪章》
 3次都失败,至到20世纪初,才基本上实现。
P 143
社会主义思想
 资本主义弊端出现
 劳资贫富悬殊;每10年左右

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 有识之士探索改造社会的方法,

建立更公平合理的社会。
 社会主义
把大规模的生产机构
(矿场、铁道、工厂等)
收归国有,由国家经营,
所得用诸社会。
社会主义思想
 三大派别
 乌托邦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空想)
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资本论》+恩格思
• 工人被剥削,要展开阶级斗争夺
权。
• 组织第一国际。
 民主社会主义
以和平民主方法来达到
社会主义目标。
(工人政党、福利国家)
第七单元
自由主义和
民族主义的
展开(二)
德意志的统一 P 154

 1862年俾士麦出任普首相:铁血政策
 铁:独裁统治。血:发动战争。

 在普领导下,排除奥并打倒法,实现统一。

 他不顾国会反对,擅自加税、扩军。

 发动三次战争,完成统一大业。
统一的经过 看图P 157

 丹麦战争(1864年)
 普奥战争(7周战争,1866年)
 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
 《法兰克福和约》:法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赔款50亿法朗。
 完成统一,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就任德意志

皇帝。
~ 统一的意义:
结束长期分裂,使经济迅速发展。
改变欧洲均势:法势削弱,德成为强国。
改变欧洲军事政治格局:形成六强角逐。
意大利的革命 看图 P 160

 1849年罗马起义
 马志尼发起青年意大利运动。
 只有撒丁王国是个独立君主立宪国家。1852
年加富尔出任首相,进行改革。
外交政策:联法制奥
 加里波第 “千人远征军”
19世纪欧洲的学术文化
 物理学上的成就
 爱迪生发明电灯。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 生物科学的进步
 英国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

创立进化论。
第八单元

欧洲列强入
侵下的亚洲
明 治 维 新 (1868年)
 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
京,开始一系列改革。
 改革政治、经济、社会制度
:中央集权,废封建。
 确立皇族、华族、士族和

平民的身份制。取消特权
:允许通婚、平民可以冠
姓、废除武士配刀特权。
明 治 维 新 (1868年)
进行国家建设:初步工业化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引进科技和设备:交通与通

讯。
 学习西方教育文化,建立各级学校,实行义务教育

。鼓吹“忠君爱国”思想。
 倡导西式社交活动,穿洋服,剪长发,用阳历等。

 模仿西方军事制度,征兵,设常备军。天皇是军队的大
元帅,军人要贯彻武士道精神。维新的目的:巩固以天
皇为首的新政权,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建立
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
 维新以后,纺织业发展最快,20世纪初重工业也实现近
代化。
第九单元
新帝国主义的兴起
与西方冲突下的
亚洲和非洲
新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
 19世纪前的殖民扩张:占沿海,以保过往商船
和贸易。不入内陆,没有领土野心。
 工业革命后,列强竞争新殖民地。
 开拓海外市场和寻找更大的原料供应地。以
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征服亚、非
各落后国家。
 兴起的背景
 工业革命的结果

 列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新帝国主义的特征
 迫切要求扩大原料来源和开拓市场
 资本输出到亚、非、美洲
 瓜分世界:形式多样

日俄战争(1904-1905年)
 在中国和朝鲜利益的冲突日、俄都准备打
 战争在中国领土爆发。俄军连战皆败。美国
罗斯福总统调停,签《朴茨茅斯和约》。
日俄战争的影响
 对日本的影响
 军国主义的抬头:军部对国家政策更强横干预

,日本要向外扩张。从辽东半岛获得大量原料
,使工业发达,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与英法的矛盾冲突:战后日本崛起,威胁英

法在东方的利益。
 对俄国的影响
 引起1905年俄国革命:军事衰弱、政治腐败

 改向巴尔干发展:力量转移到欧洲,并且调

和与英国的矛盾,共同对付德国。
第10单元
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4-1918
P 217-218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世界

与法争突 夺回阿尔
意 法 萨斯洛林
尼斯失败

18 82 19 04 三

国 争市场 国
削弱法国 保殖民大国
同 称霸中欧 德 英 再夺殖民地

盟 争殖民地 约
18 79 19 07

与俄争巴 控制东欧
尔干半岛 奥匈 俄 争巴尔干
1882 1892
军备竞赛 战争危机(巴尔干火药库)
P 218-219
 巴尔干半岛的民族矛盾(民族监狱)(看图 P219)
 土耳其沦为欧洲病夫,巴尔干半岛民族主义

高涨。各族力争摆脱土的统治。
 半岛民族关系复杂(许多斯拉夫人),宗教

文化背景歧异(多信奉东正教)。
 列强争相吞食土耳其领土
 重要战略地位:地处欧、亚、非交通枢纽,控
制通往黑海和东方的要道。
 列强本身的利害关系与当地民族解放运动纠缠
在一起。
P 221-222

 导火线: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到波斯
尼亚检阅军事演习。1914年6月28日
经过首府萨拉热窝街道时,被一名塞尔维亚人
开枪暗杀。
 奥匈在德支持下,向塞尔维亚下最后通牒,并
于7月28日宣战。
 不到一个月,德助奥匈,俄、法、英助塞尔维
亚,先后参战。
 日本为了夺取山东向德国宣战,
土耳其加入同盟国。战争不断扩大。
萨拉热窝事件
同盟国 协约国
保加利亚 德国 西东南 英国 塞尔维亚
土耳其 奥匈 三条战线 法国 罗马尼亚
VS 俄罗斯 希腊 日本
意大利
1914年中立1915年反戈 美国 1917年4月参战
P 224-225
 美国的参战:1917年4月
 德未能打破封锁,于是采无限制潜艇战打击
英海上贸易,连中立国的船只也加以攻击。
 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初
 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先后爆发
 同盟国的失败:1918年11月11日

巴 黎 和 会(1919年1月-6月)
 地点:凡尔赛皇宫 。32国出席。俄国没参加。
 列强分赃会议,各有自己的打算。
 美国威尔逊总统提出“十四点”为媾和的原则
P 227-228
《凡尔赛和约》
 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
 归还阿尔萨斯、洛林;波森和大部分西普鲁

士归波兰;一些给比、丹、捷。萨尔交国联
管理15年,其间煤矿所有权属法。15年后投
票决定归属。
 限德海陆空军备。莱因西岸被占领15年。

 赔款1320亿马克。
看图P 228
德殖民地由英法比日接管。
 对奥、保、土、匈也另外签和约。
P 229

国 际 联 盟(1920年1月)
 美国威尔逊总统倡导下在日内瓦成立。
 宗旨:促进国际间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
 初成立时,战败国不准加入。
 美国自始至终没有加入。
 实际上为英、法所操纵。
P 230-231

一战 的 影 响
 损失惨重
 旧帝国崩溃
 民族主义的进展革命运动高涨
 美国和日本兴起

战后遗留的问题
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 民族问题
 殖民地问题
第十一单元

俄罗斯革命
与苏维埃国家
的建立
P 62-63

俄国的西化:
彼得一世~ 开始西化
18世纪末叶 以农业为基础的农奴专制国。
19世纪初 受工业革命影响开始工商化。
1861年 废除农奴制开始工业化。
1917年 爆发2次革命,世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
20世纪30年代 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P 235-236
俄罗斯革命的背景
 1917年爆发两次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沙皇的专制统治
 工业革命的影响
 贫农生活的痛苦
 革命思潮的传播:马克思社会主义经列宁鼓吹
 对外战争的失败:1905年日俄战争、1914年一

P 238
二月革命与临时政府的成立
 1917年3月初(俄历2月
),沙皇尼古拉二世被
迫退位,长达300多年的
罗曼诺夫王朝灭亡。
 工人和士兵组苏维埃,

 临时政府无法解决粮食
短缺问题,还继续参加
大战,因此只维持8个月
便倒台了。
十 月 革 命 P 239

 1917年7月列宁领导苏维埃工人和激进士兵企
图推翻临时政府,可惜失败,只好逃亡芬兰。
 临时政府软弱无力,10月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
勒。11月(俄历10月),武装起义,攻克冬宫
,推翻临时政府。
 以列宁为首,成立苏维埃政府。布尔什维克改
名为俄国共产党,首都迁至莫斯科
 1922年颁布新宪法,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苏
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简称苏联。
P 245-247

斯大林五 年 经 济 计 划
 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执行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
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 过分重视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农业和轻工业的
落后。
 1930年,苏联决定实现农业集体化,把个体小
农场合并为大型集体农场。
第十二单元
战后各地的
民族运动浪潮与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P 252-253

印度的不合作运动
 英答应战后给予自治以换取印度支援。
 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圣雄)的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
 拒绝或放弃英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 自办学校,不去英校上学。

 不去英人法庭诉讼,纠纷由印人自己解

决。
 不应征入伍,不缴纳税捐。

 抵制英货,改用自制品,提倡手纺车运

动,改用土布。
P 254-257
经济大恐慌(1929年-1933年)
 战后美是最大债权国,造成市场虚假繁荣。
 投机活动过度活跃,股票与资产表面价值被过分高估
。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价暴跌,
人们疯狂抛售股票。
 股市崩溃引恐慌: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锐减、
市场萧条、失业者众多、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
减少。1930年蔓延全世界,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
 激化各国严重社会危机:示威、罢工不断
 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

 各国加强控制国内经济,设置关税壁垒,加紧掠

夺殖民地,引起反抗。
罗 斯 福 的 “新 政 ”
 1932年民主党罗斯福当选第32任总统
 反对自由放任经济,主张加强政府干预。
 “新政”主要内容:
 整顿金融体系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

 推行“以工代赈

 使美国摆脱经济困境,巩固了民主政体。

P 257-258
P 259-262

法西斯意大利的兴起
 战后所得不多:经济不景气,政局动荡。墨索
里尼把不满者组织起来,穿黑杉,1921年成立
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向罗马进军,政府倒台
。国王授权组阁。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建立法
西斯政权。

法西斯:古代卫士手握的一
束棒子,束棒中间插斧头。
P 262-265

纳粹德国的兴起
 希特勒和纳粹党(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
 20年代初在慕尼黑出现的法西斯组织

 1923年暴动后被捕入狱,写成《我的奋斗》

 宣扬种族优越论,推行反犹太人政策。1933年

退出国联。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征兵制
,建设海陆空军。1936年进入莱因非武装区。
军人增至100万。
P 265-269

日本军事法西斯的专政
 一战乘机拓展,战后成为债权国。
 经济大恐慌时期,少壮派军官宣扬天皇至上,对
外侵略:九一八事变、建立满洲国。退出国联。
 1936年广田弘毅建立军事法西斯政权,强化军部
对政府的控制,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第13单元

第二次
世界大战
P 271-274
二战 前 国 际 形 势
 集体安全制度的崩溃
 国联的弱点:美没加入,战败国拒于门外,被
英法操纵。又没武力,无法制止侵略:
九一八事件、1936年意侵埃塞俄比亚。
 各种和平努力(裁军)毫无成就。1933年德退
出国联,1935年单方面废除《凡尔赛和约》。
 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加剧
 1936年德意支持西班牙的佛朗哥成立法西斯国家。
• 德意合作对抗英法
 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卢沟桥事件。
 1936年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抗苏。
 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轴心国形成。
P 274-276

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 姑息养奸:妥协退让,牺牲小国

满足侵略野心。
 美孤立主义盛行,不制裁

侵略活动。
 英张伯伦首相(1937-40)

纵容德侵略。
 1938年承认德吞并奥地利。

 同年9月“慕尼黑阴谋”:

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割让给
德。
P 274-276

 1939年德占整个捷克,并向波兰提
出割让但泽的要求。英美法和平幻
想结束。
 1939年8月苏、德签订10年内互不
侵犯的条约。
 1941年6月德军分三路攻打苏联!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击
战入侵波兰,二战爆发。9
月底,波兰沦亡。
P 281-283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 大东亚共荣圈计划(1940年)
 日向东南亚扩张,拉拢泰国,入侵法属印度支那。

 美罗斯福总统主张先欧后亚,只实行对日禁运。

 日决定先下手,为南进解除海空威胁。

 偷袭珍珠港
 珍珠港是美太平洋舰队的驻地。

 1941年12月8日偷袭后一小时,

日才正式宣战。
 半年内,日占香港、马来亚、

菲律宾、新加坡、缅甸、印尼等地区。
 美、英对日宣战:扩大成全球战争。
P 283-284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 1935年美通过《中立法》 。法沦陷后,
美、英加强合作,1941年放弃中立政策。
 1941年8月《大西洋宪章》
 罗斯福和邱吉尔在纽芬兰外海军舰上发表宣言。

 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倡导和平,反对侵略。

 1941年9月《莫斯科会议》
 苏德爆发战争,英、美决定联苏抗德。

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
 美、英、苏、中等26国齐集华盛顿。

 各国保证团结一致,以打败侵略者。
P 288-289
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在克里米亚
半岛制定对德作战计划,4国分区占领德国,
成立联合国,对日作战等。
 美军夺回日占各岛,逼近日本。7月美英中发
表《波茨坦宣言》。8月6、9日在广岛、长崎
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歼灭关东军。8
月15日,日本投降。

二 战 的 影 响(1939-1945)
 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 形成新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
大战后的世界
P 295-297

联合国的成立
 1945年2月美、英、苏在雅尔塔会议上,
决定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
 4月,50国代表在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
 10月24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 宗旨和原则
 维持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
国际合作及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 会员国必须遵守原则:国家主权平等;互不
侵犯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
决争端及和平共处。
P 295-297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 大会: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开会一次。
全体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
 安全理事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中英美法俄拥有
否决权)和10 个非常任理事国(2年任期,每年改选
5个)组成。
 秘书处:由秘书长执行各机构交给的任务。
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每年举行两次常会,主要任
务是促进人权和世界人民的福利,专门研究国际
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问题。(人权、保护妇
女和儿童、毒品、通讯、人口增长)
 托管理事会:托管区已先后独立,有名无实。
 国际法院:解决争端,根据国际公法作裁决。
P 297-300

德 国分裂
 柏林危机
 1946年西方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

 苏联反击西方国家:封锁柏林,发行新货币。

• 切断西战区与西柏林的水路交通
 美架起“空中桥梁”:向西柏林空运物资
 危机持续了近一年时间
 1949年西德、东德先后成立,1990年重归统一。
 1961年柏林围墙建立
P 301-303

印巴分治
 独立运动交织着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
 1947年8月正式独立
 1948年1月13日甘地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杀害
 1971年东巴基斯坦独立:孟加拉
P 310-314

美国的全球战略
 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 冷战是指除战争外的一切对抗形式,不诉诸武力。
 杜鲁门主义:为了防止共产势力蔓延。
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经济困难。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
美国及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杜鲁门 马歇尔 北大西洋公约


主义 计划 组织

情报局 经互会 华沙公约组织


1947年 1949年 1955年
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P 314-316

美苏冷战
 特点
 不直接交战

 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 对双方的影响
 美国方面:

• 军费耗资颇大,影响财政状况,得不偿失。
• 扶植西德和日本后,成为经济上的强劲对手。
• 第三世界崛起。
 苏联方面:

• 庞大军费开销,加剧经济困难,助长社会矛盾。
• 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对苏联日后的演变起了潜移默
化的促进作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