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9

文 字 学

第一讲课目释义、范畴与重要性
文字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字。
文字释义
文字学
课目叫「文字学」,顾名思义是指研究文字的一
门系统科学。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换言之:
文字是语言的代用品,因此,文字学当属语言学之
一支。先有语言而后才有文字。语言是人类之所以
成为人类的条件之一,文字却是文明时代的产物。
世界各民族均有其语言,但未必每一民族均有其文
字。文字是使语言得以超越时空,具有扩大传播与
交际的功能,由于文字的记录使人类经验得以传承
积累,社会得以持续发展。
文字的要素为字义、字音、
字形。古人文字的制作过程极少:
音→义→形;绝大多数为:义→
音→形。今人阅读文字的过程则
为:形→音→义。因形以求音,
因音而得义。
当然,原始的语言采形态、姿势、动
作等,所谓的肢体语言。语言的表达,
除了语义、语音外,还得讲求语法;
同样的,文字的表达除了字形、字音、
字义外,也需讲求文法。
人类的文字大致可区分为三大
类型。即:
• 表形文字
• 表意文字
• 表音文字
我们是「文学系」,因此我们所讲的
的「文字学」,是以中国的文字为研
究的对象,所以一般多称为「中国文
字学」,省称「文字学」。不过,事
实上应进一步的说:我们所讲的文字
学实际是指汉文字学或汉语文字学,
或省称「汉字学」。
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的语言、文学,
而并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
的文字,但至少我们现在流行的除
了汉文字外,还有藏文、蒙古文、
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景颇文、彝
文、哈尼文、纳西文、白文、苗文、
傜文、壮文、布依文、傣文……等,
现在不再使用的中古文字也相当多,
如:敦煌文书中所见的粟特文、回
鹘文、突厥文、于阗文…等,另外
还有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东
巴文、满文…等。这些也都属于中
国文字的一环。
中国远在西元前三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文
字的产生。开始是用绘画来表示语义,后来由图画
发展为象形字,其后又以简单的象形字为基础,向
表意及一半表意一半表音的方向发展,而逐渐以一
半表意一半表音的形式为主,即所谓的形声字。但
始终没有走上纯粹用拼音符号来记录语音的道路,
从古到今一直守着方块没变,不但是世界最古老的
文字之一,也是世界古老文字唯一还流行且使用人
口最多的一种文字。
汉语文字在世界文字中有自己的特点。
在约定俗成的情形下,我们所讲的「文
字学」即一般所称的「中国文字学」,
而它的实际内容当然就是中国的汉语文
字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汉语文字,具
体的内容就是研究汉语文字的起源、发
展、性质、体系,汉字的形、音、义关
系,汉字的字体演变、使用的情况与发
展规律等问题。
中国人对文字的研究,非常之早,但
「文字学」这一名称却成立得很迟。换
句话说:中国对文字的研究事实很早,
远在周朝即已产生《尔雅》和《史籀篇》
一类的字书;而文字这一门学问,《周
礼》也列在六艺之中,成为保氏用来教
学生的一种科目。
《周礼‧地官‧保氏》的原文说: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
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
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周代小学教授六艺是从识字开始所以汉人便称
文字学为小学。 《大戴礼记‧保傅篇》说: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
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出就外舍就是入小学。束发就是成童十五岁以
上。所以班固《白虎通》说:

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中國文字學之重要性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
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歬(前)
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是知文字为一切学术的基础,不通文字则
无法读一切典籍。
清‧张之洞《书目答问》中有云:

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也。由经学
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
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辞
章者,其辞章有用。以经学、史学兼经济
者,其经济成就远大。
可见义理、辞章、考据、经世济民的基本学问
乃在文字。盖文字为记录语言之符号,凭借文
字可以传之久远,所谓『圣人之言,布在方
策』。因此就探讨圣人之义理而言,必透过文
字以了解先民智慧之结晶,进而加以融通发扬。
圣人载籍流传久远,语言变迁不知几凡,不通
文字难晓其旨。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知。 (孟子离娄下)
时日曷丧,吾与女偕亡。 (尚书汤誓)
知止而后有定。 (大学)
《诗经‧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
《说文》:莫 , 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
《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
《说文》:然, 烧也。从火肰声。
 臣铉等曰:今俗别作燃,盖后人增加。
准确用字
消极除错
阅读欣赏
白居易‧琵琶行:
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李清照‧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掌握文自发展规律
文字构造之原理法则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