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4

语用偏误与语用教学

蔡依雯
蔡佳凌
邱慧珊
叶思颖
偏误分析
• 偏误分析又称错误分析。
• 偏误分析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
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编舞的规
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所产生的原因。
• 偏误分析有助于
• 对第二语言获得过程的了解,
• 对中介语的研究。
• 提供中介语发展情况的信息
• 提供中介语获得的心理过程方面的信息,
• 提供有用的线索帮助了解学生是如何利用各种策略来
简化学习任务和完成交际活动。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认为偏误分析的具体操
作应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语言材料。
• 语言材料的选择包括决定语言样本的大小,形式,一致性等问题。
取样的对象应在年龄层次、沐浴背景、第二语言水平等方面基本
相同
2. 找出样本中的错误。
• 在确定错误时,应将口误或笔误与错误区分开,同时还因注意明
显错误和隐形性错误的的区别
3. 从语法角度对错误进行描写归类
4.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错误产生的原因
5. 评估错误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为不惜提供依据
• 中介语与偏误分析使人们意识到错误使学生第二语
言获得进展的具体表现
• 对偏误分析的评价与有两类:
• 方法程序上的缺陷
• 范围上的局限
• 偏误分析研究未发现学习者如何习得第二语言、开
展研究学习者的语言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 现在人们更倾向把偏误分析作为调查和研究的一个
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学习者的学习形式提供
一个全面的解释。
语用障碍
语言障碍
• 语言障碍表现为对语言规律的违背
•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使用语言首先要遵守语言
本身的规律。
• 语言病是言语交际的障碍。例如:王力在《谈谈写信》文中说,
一位青年干部写信给一位领导干部,最后一句是“敬祝首长千
古”。后来王力自己也收到一位青年的来信,说在弥留之际给
他写信。他复信给青年:“你在弥留,应该快断气了,怎么能
写信呢?”这句犯了语言病。
• 传统语言学从语言规律本身去分析语病的病理、病因、病类以
及检查和纠正语言病的放大,并制定了相应的语言规范。
言语障碍
• 言语病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不得体现象,即言语不适且说写者和
听读者及其相互广西,不适切与言语环境,言语病史违背言语规
律的结果
• 言语障碍是否形成,主要是依据与言语规律。
• 分析言语障碍不能无视时代背景因素。“奶奶,我要吃糖糖,我
的肚肚饿了。”这样的言语从幼儿说出来,谁也不会见笑。如果
出自一位老太太之口,那就不适合了。
• 因此,言语障碍的判定不能离开说写者的主观因素,言语环境和
言语目的。
文化障碍
(一)问候方式
• 东方人友善的问候有时会被西方人误解为多管闲事的盘
问,这是由于东方人见面时习惯于明知故问,用当时交
际场景和行为方式作为招呼语:“买菜呀?下班啦?吃
了没有?”这些话问候语,西方人很纳闷
• 中西方在招呼语上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例如:中国
人一般不和陌生人打招呼,否则就以为认错人,甚至认
为动机不良。而美国人的习惯是不管认识与否,彼此见
面时都打招呼。
(二)恭维方式
• 东方人的热情恭维方式被西方人误解为无力的嘲讽。
• 例如:中国学生见西方留学生买了许多食品,就会说:“哇,
你今天买了这么多好吃的呀!”
• 西方人会将这些恭维话误解成说话人实在打听和干涉个人隐
私。
• 西方人喜欢在公共场合谈论天气、新闻等公众话题,谈论某
人的的个性、爱好等大众化话题。
• 东方人喜欢在日常交际中询问他人的家庭私事,以显示双方
广西的融洽。不理解这一点,就会产生言语交际障碍。
(三)自谦方式
• 中国人谦虚礼让有时会被西方人误解为虚伪做作
• 中国人的谦虚有礼的答谢,外国人不易理解,认为中国
人对他们的赞扬不领情,如果被赞扬的一方是西方人,
他们会直接感谢对方的赞美以及表达自己的喜悦心得。
• 中国式的自谦比较注重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包括赞誉准
则和谦虚准则,甚至于不惜以牺牲讲真话和讲实话的合
作原则为代价。中国人认为自我贬抑比讲真话和实话更
得体。而,西方人比较注重讲实话和真话,比较重视自
我价值的观念有关。
四、心理障碍
(一)耳误
• 耳误是由于心理障碍对话语内容产生接受上的偏差。听是一种受心理支配
行为,分注意,接受和理解三个步骤。
• 说话者的说话方式引起听话障碍。如意教训、命令、强迫、指责、贬低、
谩骂、盘问等方式,会使人长生心理上的反感而形成耳误。
• 偏听,听话人先入为主或带有偏见地听别人说话,不能客观全面地领会话
语信息。
• 分心的主观原因是有重要的事情心不在焉,情绪激动不能平静,一心不能
而用,造成耳误
• 误解是对话语信息的误解。其原因有分心、偏听以及文化水平有关,对词
语不懂或只是欠缺。
(二)口误
• 口误是正常人在言语交际中不由自主地偏离想要表达的
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形式的失误现象。
• 心误是口误的主要原因。大脑疲累的时候,无法有效地
支配词语选择和话语的组合。
• 分心,怯场、心情紧张易于形成口误,认知困难或认知
不明确的人在挑选字眼时容易出现口误。例如:“依次
排队,不得拥挤”说成“依次拥挤,不得排队”
正常人的语病与非正常人
的失语症
语病
语文中措词失当或不合逻辑的毛病

语言艺术家在言语创新时往往对语言
结构规则有所偏离。
正偏离佳句
负偏离语病
语病类型
A. 词语不当 E. 结构混乱

B. 语序不当 F. 表意不明

C. 搭配不当

D. 成分残缺
A.词语不当
• 1、同义词混用(因词义轻重、适用范围、褒贬
色彩、语体风格不同而混用)。

• 2、词性误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相混,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误用)。

• 3、虚词错用(虚词个性强,常发生副词、连词、
介词内部混用)。
A.词语不当
• 4、代词使用不当(指代不明,近指远指相混,人
称不当,疑问代词“怎么、怎样”相混)。

• 5、数量词使用不当(“二、两、俩”使用不当,
数量关系——倍数、分数、增加数——表示不当)。

• 6、生造词语。

• 7、成语误用。
B.语序不当

定语位置不当。
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
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B.语序不当

状语位置不当
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
充分的作用。

•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
之放在“发挥”之前。)
B.语序不当

虚词位置不当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
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
应移至“趁”字前)
C.搭配不当
1. 主谓搭配不当

2. 动宾搭配不当

3. 主宾搭配不当

4.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5.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6. 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D.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

赘余
成分残缺分很多种类:
1. 主语残缺 5. 动宾搭配不当

2. 谓语残缺 6. 主语和宾语搭

3. 宾语残缺 配不当。

4. 主谓搭配不当
赘余
1.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
等。
 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补语多余。)
E.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2.句中暗换主语

3.层次不清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1.句式杂糅
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
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
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
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2.句中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
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
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
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
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
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
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
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
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
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
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
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
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
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
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
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
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
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
F.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
“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
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
“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
6.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
“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
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
“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
失语症
失语症
• 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脑卒中,
脑外伤、脑肿瘤、脑部炎症等),造成患
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
能力的损害。

言语功能受一侧大脑半球支配,若受损可
发生失语症。
失语症
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成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内
容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障碍,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
知过程的减退和功能的损害。

失语症=语言障碍
失语症不包括:

• 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症状。

• 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
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
不同类型的失语症:
1. 口语的中枢:受损时丧失口语表达能力,即运
动性失语症
2. 听语中枢:损害时出现对别人的语言不能理解,
即感觉性失语症
3. 书写中枢:病变时无法用文字书写来表达,是
失写症
4. 阅读中枢:受损时读不出文字的字音及不知其
意义,是失读症命名中枢:病损时讲不出所见
的人物名称。
不同类型的失语症:
1. 口语的中枢:受损时丧失口语表达能力,即运
动性失语症
2. 听语中枢:损害时出现对别人的语言不能理解,
即感觉性失语症
3. 书写中枢:病变时无法用文字书写来表达,是
失写症
4. 阅读中枢:受损时读不出文字的字音及不知其
意义,是失读症命名中枢:病损时讲不出所见
的人物名称。
失语症药物治疗
• 4类药物可用于失语症治疗

• 1)增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如安非安明,可增高患
者警觉性。

• 2)增加脑内乙酰胆碱含量,改善命名和语言理解。

• 3)增加脑内多巴胺含量如溴隐停,改善言语输出。

• 4)促进胆碱和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学习和记忆
功能,如脑复康。
治疗原则
• 1、要有针对性: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失语症、类型、程
度,以便明确治疗方向。

• 2、综合训练,注重口语,如果听说读写口语和书写语
言有多方面的受损,要进行综合训练,但治疗重点和
目标应放在口语康复训练上。

• 3、因人施法,循序渐进,要适合患者文化水平及兴趣,
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刺激量。
治疗原则
• 4、配合心理治疗方式灵活多样。当治疗取得进
展时,要及时鼓励患者,使之坚定信心。患者
精神饱满时,可适当增加难度。

• 5、家庭指导和语言环境调整,要经常给患者家
属进行必要的指导,使之配合治疗,效果更佳。

• 6、对有某种语言障碍的患者,要区别轻重缓急,
分别治疗。
语言病与言语病
• 语言病是对语言结构规则的违背,言语病是对言语
规律的违背。语言病可以从语言规则上去分析,并
可以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去避免语言病的产生;言
语病可从言语规律的角度加以剖析,并用相应的言
语学知识去解释或防治。
一、语言病
• 传统语言学习惯上所讲的语病就是指语言病。
• 传统语言学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上确立了各种规范标
准,对避免语言病的产生起了一定的抑制和矫治作用。
• 虽然它存在着注重语言忽视言语、偏重实用忽略理论、偏重规定
忽略创新等特点。
• 规范标准和语用实践具有游离性,几十年前确立的规范标准,有
很多不适合今天的语用现实。
• 由此可见,语病学应在传统的语言规范问题上层楼更上,不应老
抱着几十年一贯制的规范标准,应从文化民俗、心理等不同角度
更多的解剖“约定俗成”这只语言的“杂物箱”。
二、言语病
• 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言语学有滋生的规律,言语病是话语
对言语规律的违背。
• 言语病的类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一)根据话语是否适切得体
(二)根据言语单位(句子病、句群病、篇章病)
(三)根据言语能力(口吃、耳误、眼误、笔误、译误)
语言规范与言语规范
一、语言规范
• 理想的语言规范理论应该确立以下五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并在使
用中互为补充。
一、确立正式规范
二、确立非正式规范
三、确立所属规范
四、确立参考规范
五、确立地区规范
理想的语言规范理论应具有以下
特征:
• 第一,规范的视角不仅仅是语言,同时
也将视野指向言语,并能正确处理规范
与创新的矛盾关系。
• 第二,应充分考虑到语言规范和言语规
范的社会心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的产
生,是语病还是属于言语创新,要看群
体的心理接受程度。
第三,语言规范应该有一个适度。
一种新的言语现象刚产生时,可能
和原有的语言规则相偏离,但是后
来这种用法渐渐普及并为人们所接
受,量变引起了质变,使它成为一
种新兴用法并补充到语言规则中,
以致引起某种语言规范的变化。
二、言语规范
• 言语理论旨在解释言语规律。
• 言语理论的基本模式是:言语即说话,言语交际有五大基本要素,
一是言语主体即说话人,二是听话人,三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
的关系,四是言语环境,五是言语交际工具——语言。
语病的外因与内因
语病存在的外因

• 生理因素

这是在有关语言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的条件下出现的语病,属于神
经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这种语病出现的原因是生理方面的,是脑局
部损伤导致的言语障碍。
• 非生理因素

这是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语病,具体可以分成七类。

1. 一般事理不明、专业知识失缺。

2. 心理因素:由于某种情况造成的说话人心情激动、紧张、恐惧等,
常常容易出现于正常的言语表达失调的现象。

3. 文化差异:不同民族、国家,由于语言、文化、风格的差异,
在语言运用上自然会出现不尽相同的情况,有的表意欠准确,有
的词不达意,甚至笑话百出。
4. 思维因素:当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时,话语不是在表达者
的大脑中完全考虑好以后说出来的,而是由语义初迹向扩展的线性
的外部语言过渡,一边想一边检索一边说出来的,由于情况的突变
而改变表达者原有的语言计划从而造成语病。

5. 社会因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某些语言有其独特的社会语
境,比如,中国古代只有天子死才能称为“崩”,如果一般人死了
也说“驾崩”就违反了语言的社会性。
6. 无意无误:比如编辑、作家、理论工作者、教师等,按理是不应该在书
面语言的表达上出什么错误的,但在他们经手的文字里,仍然有不少语病
(不包括他们的知识失误),大都是他们疏忽所致。

7. 智力因素:青少年是出现语病最多的人群,语病出现频率相当高,并表
现出独特性。一方面是他们的语言知识不够丰富,另一方面,他们所处的
年龄阶段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有人认为,他们的言语机制正处在初步适应
言语交往的阶段,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方法。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表现
欲望,促使他们迫切要求改变以前的习惯和框框。强烈的表现欲与欠缺的
表达能力之间产生了距离,这种距离表现在语言运用中便出现了语病。
语病存在的内因
• 偏离包括大偏离和小偏离,大偏离指明显地改变了交际效果的偏离,
小偏离指不引起交际效果大的改变的可容忍的偏离。

• 一是人们的容错能力,大多数语病的存在不影响人们对语句的理解,
这是因为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养成了一种对语言的容错能力。

• 二是语义激活。研究表明,先出现的一个词可以激活紧随其后的与
之语义相关的词语。这时这个先出现的词可以被称作“先锋词”,
而这一激活过程则称作“先锋激活”。
• 那些在语言结构上经常同时出现的语言单位在语义上具有强的联系,在人
们的认知过程中经常被作为一个整体经历着连续不断的固化过程。

• 语言单位一旦在人们的头脑中固化,那么它就可能作为一个整体得到激活,
即使它的某一部分是以一种偏离的形式出现的,其余的组成成分也可以激
活整个认知单位。

• 人们对语言的理解首先是对语义的认知,人们总是自动的将语言单位的意
义与它所出现的上下文语境相整合,凭借对病句的上下文仍至全文理解,
读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本来意思。由于
人们经常调动自己的语义消解能力,能大概理解语句的原意,语病将会永
远存在,这是语病存在的内因。
语用的偏离现象

• 在运用语言规则时,经常会出现偏离语言规则和思维常规的现象,
这种现象我们称为“离经叛道”。“离经叛道”的语用现象,有
的具有活力,具有弹性,具有张力;有的是语病,是规范的对象,
需要现代语言学作出合理的解释。
• 偏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首先根据所达到的修辞效果可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好的积极的
正面值的偏离叫做正偏离;不好的反面的消极的负面值的偏离叫
做负偏离。

• 正偏离是语言的修辞价值所在,是修辞学所关注的对象。其次根
据偏离度的大小可分为大偏离和小偏离。
• 大偏离是交际双方明显地感觉到了它的出现,由于它的出现也明
显地改变了交际的效果;小偏离是说话和听话的人,写作和阅读
的人都不太关心的或者还没有察觉到的偏离形式。

• 同小偏离相比,修辞学更重视大偏离,把注意力放在能够引起交
际效果重大变化的大偏离上。

• 最后偏离还可分为语言偏离和非语言偏离,语言偏离又可分为语
音偏离、语义偏离和语法偏离。
例子:

(1)老母猪戴口罩——还挺重视这张脸。(《老拜年》)

(2)耗子给猫当三陪——赚钱不要命。(《拜年》)

(3)猪也是这么想的/那驴也是这么想的。(《功夫》)

(4)这个世界太疯狂,耗子都给猫当伴娘了!(《功夫》)

(5)鸡先笑了。(《公鸡下蛋》)

(6)当时这个鸡——心里特别矛盾。(《公鸡下蛋》)
• 这组类型的台词中所表现的事在物理世界中是不会发生的,语言
世界同物理世界产生了不一致。

• 词语之间的搭配不符合事实,是不真实的,不合乎常识的,这是
对词语搭配语义规则的偏离,是让人能够完全感觉得到的大偏离。

• 这些话没有语法毛病,但语义上偏离了常规,老母猪不会戴口罩,
耗子不会当三陪、当伴娘,猪和驴不会想,鸡不会笑,当然更不
会心里矛盾。
• 这些话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就是负偏离——语言毛病。

• 在语用上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具有特定的会话意义,有利于表
达效果的提高,就转化为正偏离了。

• 这些话运用超常思维、发散性思维,把人所具有的活动赋予动物
身上,使潜性语言显性化,从而产生了陌生化、新奇感的审美效
应。
语用与汉语语病学
• 汉语语病学的建立可以弥补传统语病分析的不足。

• 传统的语病分析之研究语言文字病,它仅从语言结构规则本身确
立语音规范、语汇规范和语法规范。

• 例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颠倒等。

• 而汉语语病学除了研究失语症外,还研究因违背语言规则和言语
规律而产生的正常人的语言病和言语病。
• 汉语语病学从更广阔的语境中确立规范标准,为人们能动地利用
语言规律和言语规律进行言语创新以及有效地防治语病提供理论
依据。

• 例子:在特定语境中,有语言病的语句有时未必有病,如“糕糕、
糖糖”之类作为儿语,让小孩讲出就显得自然,让成人用来交际
就有语病。
• 汉语语病学跳出了传统语病分析的圈子,将视角指向所有运用语
言的人(包括正常人和非正常人)。

• 由于视野的开拓,研究内容的丰富,需要语言学、言语学、神经
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共同参与研究。
语用与语文教学
当前的语文教学,在语言教学上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1. 关注语法、语义的教学,不关注语用。

2. 关注言语行为仅仅从感官的简单技术行为,而忽视了对
学生的内在思想、情感、审美的重视和培养—存工具性
语文观。

3. 语用就是写作,将阅读迁移到作文。
• 语文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是语用教学,就是要超越语形学、
语义学的限制。

• 用严谨的学科术语表达就是通过对具体语境中话语的揣
摩、感悟、探讨、运用,学习并获得在与自己密切相关
的具体语境中说话以达成交际目的的素养和技能。
• 当白话文出现在语文教学中,人们任然拿语义教学的理
念去套白话文教学,自然觉得白话文不用教认字、理解
句义,甚至对整个篇章,学生一看就懂了。

• 白话文的教学可教的内容有很多,白话文教学的重点不
在于你能不能认字、能不能理解句义,甚至也不在于你
能不能读懂整个篇章,而在于字、词、句、篇营造的语
境能给我们的人只和思想情感带来什么样的触动。
• 有时候字义、句义、段义、篇章表层含义都懂了,但未
必明白语境的深层含义,语文教学就要走进这种意义森
林的深处。
谢谢大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