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k 1 小学课程基本理念和任务NOTA KULIAH 7 JAN 2020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4

Topik 1: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任务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1 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

• 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
• 丰富言语积累
• 培养语感
•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具有适应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
交际能力
• 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 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吴忠豪:页 8
上述语文素养的阐释解释了三个内容:

i 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感
情、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
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的有机整合。其
中,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特定的要素,也
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ii 所谓的“全面”包含三方面的理解:
• 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
• 面向全体学生
• 教学全过程
iii 在提高学生素养的途径上,既要注重外塑
的作用,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
的内在动机,注意母语中的熏陶感染,从而
使学习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
生的全面发展作出努力。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a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
而深刻的
• 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
•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摒弃“标准化”方法试图统一学
生思想认识的“一元解读”的教学方法
• 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独特的体验、个性化的感受、多元
化的理解、独特性的思考,只要有道理,我们都应该予
以鼓励和提倡
• 如果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及社会主流价值
观都不相符合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加以引导
研究近百年的学习观念,我们得到的启示:
同一信息在不同的学生头脑中的形态是不
同的
学习是个别主动、积极的选取材料和吸收
的过程
学生并非一块空洞的等待吸纳所有水分的
海绵
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
么”、“为什么”。
什么情况下应该宽容? 主流的社会
什么情况下应该引导? 价值观念

当学生的感悟≈ 文本的价值取向,但不违背社会价值
观念 宽容对待

当学生的独特体验 ≠ 文本的价值取向,也不符合社
会的主流价值观 加以引导(并非训斥),适
时点拨,使学生领会、感悟
( b )注重语文的实践性
• 言语实践是一种情境性的活动
• 言语实践是一种过程性的活动
• 言语实践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
• 言语实践是一种合作性的活动

( c )语文学习应重视感性把握、整体把握
语文学习应重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
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
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死背、机械训练
的现象。

- 课程改革重点:
( a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b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 c )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 a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 b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 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
• 利用伙伴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
•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促进共同达致教
学目标
• 合作学习的特点 (多向交流、平等学习、
教学相长)
(c) 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所获取的事实证据对所要探索的问题作出解释
的学习方法
教师不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他们围绕问题作出各种假设、尝试、然
后收集、分析、整理资料,进而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清”时,教师首先把“清”“情”“请”“晴”等集中在
一起,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些字的特点,然后回忆一下自己的记忆中还有
哪些字具有这样的特点,并试着归纳这些字的构字规律
根据运用知识综合程度的高低和完成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探究式学习分为
问题式探究和课题式探究
问题探究?
课题探究?
语文探究和科学课程的探究有区别:
• 科学课程探究—科学事实
• 语文探究—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构成规律,
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会和感悟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呢?

在教材方面:
• 应强调“一纲多本” - 围绕课程标准,不同地区
可以根据地方的需要开发与当地相适应的语文
课程资源,体现地方特色。各地可以根据地方
的需要进行细化和补充
在课程内容上:
• 语文教科书可以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
容,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
从课程类型上来说:
• 要开设多种形式的语文课程,既要有语文
学科课程,又要有语文活动课程
从课程目标来看:
• 应包括语文知识和能力、语文学习过程与
方法、语文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
课程资源
• 不限于教科书与教师,不限于校园,而是
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开放的语文课程在实施上强调:
• 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 师生对课程的构建
教师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
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
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
联系的多种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

• 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 初步培养语文能力
• 初步学会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
学习习惯
• 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情感、态度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任务
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虽降低了对语文知识的要求,
但并不是说语文知识的不重要。
认知心理学家把知识分为三大类:
• 陈述性知识 —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what
• 程序性知识 —关于 “怎么办”的知识 how
• 策略性知识 —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对学习任务
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
控。
现行语文课程的标准的指导思想是:
• 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
向能力方面转化,尽量使学生在语文实践
中逐步领悟和掌握。
初步培养语文能力
1. 识字写字能力
2. 口语交际能力
3. 阅读能力
- 认读能力
- 理解能力
4. 习作能力
1. 识字写字能力

• 小学低年级要以识字为重点
•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 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
会写。
•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 硬笔书写楷书,能做到正确、洁净、行款整齐,
有一定的速度
•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2. 口语交际能力
• 倾听
辩音—能够听清楚别人说的话
理解—能够理解对方说话的重点、本质性
的含义以及说话的感情色彩
回应—能很快判断出对方观点的正确与否、
目的性等,同时决定作出什么回应
• 表达—用词恰当,条理清晰,语调高低恰当,
语音强弱适度
• 回应—交流时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
3. 阅读能力
- 认读能力
用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了解这些符号
所代表的意思
- 理解能力
理解不仅是了解表面的意思,而且要能
理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含蓄之意、弦外
之音。
- 初步的品评和欣赏能力
鉴别文章的能容、形式、风格,给予评论。
4. 习作能力
• 能把内容写具体
• 能表达真情实感
• 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能根据需要进行分段
• 做到行文通顺
初步学会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 学会学习是当今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 其意思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 课前预习
- 勤于思考、质疑问难
- 勤读书、勤作文
- 写好字、说好话
- 读书做笔记、随时积累
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 能够使学生把书本读丰
满,写文章能够具体、鲜明、生动,说话具感
染力。
•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听话、阅
读方面分清主次、抓住要点,说话、习作能够
调理清晰。
•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
素质人才
情感、态度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任务
•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
趣。
•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
态度。
•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体系
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建议
1 、关于“教学建议”
( 1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
– 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 把主动学习的条件还给学生( I 学习语文的兴
趣、 ii 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iii 学习语文的方
法、习惯)
– 创造性的教学(热爱每一个学生、努力成为学
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2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 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语文教育
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
– 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
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 课堂教学要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其他学科、
于生活的苟同
– 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脑、洞口、动手,是语文实
践活动贯穿教学全程
– 努力开展综合性学习,充分发挥个人与群体的聪明才

– 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 3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 不是语文课程的外加任务,而是分内之事
– 不能说教、灌输;要“渗透于日常教学过程之
中”

( 4 )重视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 发展学生的思维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
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长期坚持,学生的创造潜能一定能
得到开发,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一定会得到发展
( 5 )具体建议
– 动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了解学生
在学习活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以及面对不
同教材时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吃透”学
情,“吃透”教材,以此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
– 从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语音、词汇、语
法、修辞、文体、文学等知识内容”的指导和
点播(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
统、完整的讲授和操练)
2 、关于“评价建议”
以往的评价存在诸多问题:
– 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
– 过多地强调量化的评价手段,而忽视对定性评价的研究
– 作为主题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
评价的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
– 明确评价的目的(突出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强化通过
评价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
– 要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行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
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 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
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
– 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素养)
杨九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页 14-1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