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4

第二章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LOGO

1 2.6.1 慢充电系统

2 2.6.2 快充电系统

3 2.6.3 新国标解读
2.6.1 慢充电系统 LOGO

 慢充架构:
充电线束
充电线
充 车载充电机
电 高
桩 压 动
控 力
制 电
DC/DC 盒 池
变换器

蓄电池

纯电动汽车内部
2.6.1 慢充电系统 LOGO

 慢充唤醒原理图
2.6.1 慢充电系统 LOGO

 慢充系统原理图

RC 阻值为 680Ω---- 充电线为 16A


RC 阻值为 220Ω---- 充电线为 32A
RC 阻值精度 ±3%
2.6.1 慢充电系统 LOGO

 慢充控制策略:
•车载充电控制策略
慢充阶段充电参数特征表( EV150/EV160-2014 年以后)
允许最 加热电 允许最高充电 加热继
电池系统温度 备注
大充电电流 流请求值 端电压 电器状态
(当前动力电池总电
Tmin < -10℃ 并且 Tmax≤55℃ 0 3A 闭合 预热
压 U+1 ) V
-10℃≤Tmin < -5℃ 并且
4A 3A ( 3.65* 串数) V 闭合 边充电边
Tmax≤55℃
加热
-5℃≤Tmin < 0℃ 并且 Tmax≤55℃ 12A 3A ( 3.65* 串数) V 闭合
0℃≤Tmin < 5℃ 并且 Tmax≤55℃ 20A 0 ( 3.65* 串数) V 断开
5℃≤Tmin < 10℃ 并且 Tmax≤55℃ 20A 0 ( 3.65* 串数) V 断开
10℃≤Tmin < 15℃ 并且 Tmax≤55℃ 20A 0 ( 3.65* 串数) V 断开
15℃≤Tmin < 20℃ 并且 Tmax≤55℃ 20A 0 ( 3.65* 串数) V 断开 只充电
20℃≤Tmin < 45℃ 并且 Tmax≤55℃ 20A 0 ( 3.65* 串数) V 断开
45℃≤Tmin < 50℃ 并且 Tmax≤55℃ 20A 0 ( 3.65* 串数) V 断开
50℃≤Tmin≤55℃ 并且 Tmax≤55℃ 20A 0 ( 3.65* 串数) V 断开
不充
55℃ < Tmax 0 0 0 断开
电不加热
2.6.1 慢充电系统 LOGO

 慢充控制策略:
慢充阶段充电参数表( EV200 )

( 注:电池容量 91.5Ah)
2.6.1 慢充电系统 LOGO

 慢充控制策略:
慢充、快充阶段充电参数特征表( EU220/EU260 电池容量 126Ah )

平均温度 允许最大充电电流 允许最大充电电压


Tavg<-20℃ 0 0
-20℃ 0.1C 4.2 乘以串联数
-10℃ 0.2C 4.2 乘以串联数
0℃ 0.33C 4.2 乘以串联数
10℃ 0.5C 4.2 乘以串联数
25℃ 1C 4.2 乘以串联数
35℃ 1C 4.2 乘以串联数
45℃ 0.5C 4.2 乘以串联数
55℃ 0.33C 4.2 乘以串联数
Tavg>55℃ 0 0
2.6.1 慢充电系统 LOGO

 慢充控制策略:

动力电池加热参数表
最低电芯温度℃ 充电状态 加热状态
﹤—20℃ 不充电 加热
—20℃﹤ 温度﹤ 10℃ 充电( 0.1C ) 加热
10℃﹤ 温度﹤ 55℃ 充电( 0.1 ~ 1 不加热
C)
2.6.2 快充电系统 LOGO
 快充控制策略:

K1 、 K2 为 充电桩 K5 、 K6 为车
高压正、负继电器 端高压正、负
继电器

均 为 1000±30
CC1 为 充 电 桩 检 测 CC2 为 VCU 检
12±0.6V Ω
快充插头与车辆连 测快充插头与
接状态识别信号 车辆连接状态
12±0.6V
识别信号
K3 、 K4 为 充电桩
低压唤醒 /供电输出
(给 VCU )
2.6.2 快充电系统 LOGO

 快充控制策略:
2.6.2 快充电系统 LOGO
 快充控制策略:
2.6.2 快充电系统 LOGO
 快充控制策略:

快速充电参数表( EV150/EV160 )

温度(℃) ≤-10 -10 ~ -5 -5 ~ 0 0~5 5 ~ 15 15 ~ 45 45 ~ 50 50 ~ 55 ≥55


允许最大充
电电流 0 8 24 40 48 56 40 24 0
(A)
2.6.2 快充电系统 LOGO
 快充控制策略:
快速充电参数表( EV200 )

2/1.2C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本次国标修订涉及的标准目录
GB/T 18487.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 该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系统(交流、直流)的功能
、性能、充电模式、导引电路原理图、测试试验、状态机、时序等内容,主
要针对车载充电机、模式 2 缆上保护盒(充电宝)、交直流充电桩等部件;

GB/T 20234.1~GB/T 20234.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通用要求、


交流充电接口、直流充电接口)
—— 该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连接装置(交流、直流)的全部尺
寸、接口定义、线缆规格、测试试验内容等,主要针对交直流充电接口;

GB/T 27930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 该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与直流充电桩之间的通信协议,包含充
电时序,报文内容定义,通讯速率等内容;该标准与 BMS 相关 .
14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通用性新增要求

1 )针对模式 1 (简易家用充电线)的充电条件,明确在中国不允许使
用模式 1 的充电方式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15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通用性新增要求
2 )针对模式 2 (充电宝)的充电条件,明确只采用单相交流充电,即
家用充电不考虑三相交流充电的方式。明确要求使用 16A 插座时,交流
供电电流不能超过 13A ;使用 10A 插座时,交流供电电流不能超过 8A 。
即在使用 16A 插座时,最大充电功率限制在 2.86kW ;使用 10A 插座
时,最大充电功率限值在 1.76kW 。

16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通用性新增要求
3 )针对模式 3 (公共充电)的充电条件,明确单车漏电流检测采用 A
型或 B 型漏电保护器(相比之前 AC 型,成本上升,检测可靠性提高)。
明确采用单桩双车,或单桩多车的充电桩需要针对每个输出端口进行独
立保护设计。明确单相供电最大电流为 32A ,采用三相充电设计时,明
确采用连接方式 C (即桩带线)。

17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通用性新增要求
4 )针对模式 4 (直流充电)的充电条件,明确不允许使用移动式快
充设备(现在我司在银翔、中巴等车使用的移动快充桩)。快充设备只
能采用固定式供电线,输出线为连接方式 C 。
影响

针对银翔、中巴等车型,需
要引进高压直流充电桩作为
能量补充手段。移动式的快
充设备没有适用环境。
18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通用性新增要求
5 )充电设备分类的要求,国网为了规范现在充电产品的种类
的规格。要求电动汽车供电设备按照输出电压进行分类:
交流 AC :单相 220V ,三相 380V ;
直流 DC : 200V-500V (乘用车), 350V-700V (商务
车), 500V-950V (高电压平台预留);
对于直流充电电流推荐优选额定电流值: 80A , 100A , 125A
, 160A , 200A , 250A ;
直流充电辅助电源:电压 12V±5% ,电流: 10A
19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影响
针对乘用车和商务车各平台。在进行动力电池选型和组包过程中
,需要考虑电压范围应保持在国网规定的两个范围内。否则存在没有公共
直流充电桩可以匹配的问题。
另外,对于车辆控制电路电压平台,只存在 12V 这一个电压平台。国
家将取消 24V 作为辅助电源电压的选项。大巴的直流充电辅助电源也将采
用 12V 。使得乘用车和商务车可以采用大巴充电桩进行充电。提升公共充
电资源的适用率。
对于直流充电过程中辅助电源的用途,国网明确为信号级输出,新的
充电桩将不具备辅助电源供电能力。车载系统只能由自己提供供电
( DC/DC 或 12V 蓄电池)。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6 )针对所有充电模式,国标明确要求额定充电电流大于 16A 的应用场合


,供电插座、车辆插座必须设置温度监控装置。电动汽车必须具备温度检
测和过温保护功能。
充电电流大于 16A 时,供电插座和车辆插座必须安装电子锁止装置。当电
子锁未可靠锁止时,供电设备或电动汽车应停止充电或不能启动充电。电
子锁应具备反馈信号,形成闭环控制。
影响
充电接口及充电控
制架构重新开发。

正常工作状态 故障状态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交流充电新增要求
15.5 00..50
1 )针对 cc 、 cp 插针的长度从 17.0±0.5mm 调整为
该尺寸调整目的在于避免电子 / 机械锁未完全到位时,导引电路已经连
接就绪的现象。 新国标
旧国标

影响 交流充电枪需要修改模具,重新开发。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交流充电新增要求
2 )增加充电接口半连接状态,增加并联在 S3 开关上的 R4 电阻。通过设定
不同的 R4 阻值,使得 R4+Rc 的总阻值恒定在 3.3kW 。当充电接口未良好
连接时, CC 线上测量的阻值为 R4+Rc ,当充电连接好后, CC 线上测量的
阻值为 Rc 。
影响

交流充电
枪需要修改
模具,重新
开发。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交流充电新增要求
3 )交流充电增加最大输出电流 63A 的 PWM 调制。全面更新 cp 线上
PWM 模型的计算公式和功率与占空比对应关系。

影响
对我司影响不大,目前我司采用的车载充电机已经按照新国标要求的电流与
占空比换算关系进行工作。 24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交流充电新增要求
4 )新国标中明确规定了交流充电的状态机和时序要求。

标准要求,当车辆 S2 断开(监测点 1 的电压值为 9 V )时,供电控制装置应在


100ms 内控制开关 S1 切换到与 +12V 连接状态并断开交流供电回路, 5s 后 S1 切
换到 PWM 连接状态,如果车辆再次闭合 S2 ,供电控制装置无需用户身份认证(如
有),重启充电流程。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交流充电新增要求

时序要求

影响
要充电系统与整车策略按照新国标要求校核我司现行的 State 状态机和充电策略

目前,上海、北京部分 E160 和 E200 的客户采用的充电完成的控制策略不符合新
国标的要求。且所有非常电状态的车型均无法满足新国标要求的下电状态要求。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交流充电新增要求
5 )新国标中明确规定了电子锁止装置应具备应急解锁功能,且应急解
锁功能不应由人手直接操作解锁的要求。

要求电子锁结构需设计应急解锁机构。且
该结构不能由人直接操作。应该通过机械
机构进行远程操控。并在车辆上设计专用

影响 的开关。
该结构和设计方案需要重新设计。此前并没有该方面的技术储备和方案。且该方
案的实现需要车身涉变。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直流充电新增要求
0.5
26
1 )针对 cc1 插针的长度从 29.0±0.5mm 调整为 . 5  0.0

0.5
4.2 00..50
调整锁扣深度由 2.0  0.0 mm 调整为
旧国标 新国标

影响 旧国标车辆需要新国标充电桩上的充电枪存在插合匹配问题。 X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直流充电新增要求
2 )新国标中明确绝缘检测机制,
要求车辆端与地面设备端均应设置 IMD 电路。

明确:充电前,由地面设备负责充电桩内部的绝缘检测;
充电中,由电动汽车负责整个系统的绝缘检测;

29
2.6.3 新国标解读 LOGO

直流充电新增要求
3 )完善了直流充电原理图

电流 保险
检测
泄放电路

IMD 绝缘检

影响 现行直流充电桩需要重新匹配。 IMD 电路强制需要增加。


30
LOGO

直流充电新增要求
4 )明确了直流充电时序
增加了电子锁控制环节、泄放回路控制等内容。
增加充电握手报文,充电故障分类及处理方式。
明确了直流充电流程图。
影响
需要更改整车直流充电策略, BMS 程序,直流充
电协议;
明确直流充电过程中,车辆端与直流充电桩端的继
电器前后顺序。我司现用直流充电桩需要按照新国
标重新进行匹配测试。
31
LOGO
新国标交流充电机介绍

北汽第三代车载充电机
充电机采用全新架构,完全符合国标
GB/T18487.1-2015 的内容要求;
单相充电功率为 3.3kW ;
相比第二代产品,增加了电子锁反馈控制、温度
监控、指示照明控制、 12V 常电控制, S2 开关采
用常开开关等功能和设计;
PDU 集成控制器的重量控制优秀,总成重量
<20kG ; 32
LOGO
新国标交流充电口介绍

北汽充电接口采用新国标架构
完全满足并超越新国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采用德国 ODU ( Tesla 、宝马 i3, 、奔驰)的插针、插

采用德国海拉马达式电子锁(行业内出货量最大的电子
锁生产商)
高度集成的电子锁主结构,内涵电子锁、温度保护的驱
动电路 33
行业内第一款与上位机实现 CAN 通讯的智能充电座
平台化、模块化设计
自主开发的集成控制模块
LOGO

新国标交流充电口介绍

总结:
从充电设施到充电接口再到车载充电机,全部需要根据新
国标状态进行技术状态调整。

3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