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5

语音学

•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
音。

• 语音学:
a) 狭义仅指以语音的物质方面作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
以区别于研究语音的功能和系统的音位学

b) 广义的指凡是把语音作为研究对象的都称之为语音
学,其中包括音位学、现代语音学的各个分支以及实验语
音学。
可分为:

1) 发音语音学 : 又称生理语音学,主要以发音器官在发音
过程中的生理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

2) 声学语音学 : 又称物理语音学,主要研究语音传递阶段
的声学特征

3) 感知语音学 : 又称心理语音学,主要研究语音感知阶段
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即人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大脑
是怎样理解声音的
音系学
• 音系学:也叫音位学
• 研究一种语言有多少个不同的音
• 这些音彼此之间有什么区别和关系的学科
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
语音 音系
语音学的出发点在于语音自 音系学的出发点在于语音在
身的自然属性或听觉反映, 语言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属
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音 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
系)是间接联系

音系学研究的就是有自然属性的语音在语音系统中的作用
,这自然就需要先搞清楚语音的自然属性;而不是自然界
的声音或与语言无关的肢体动作,这就必然要在研究中关
注语音自然属性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
从声学看语音
1. 音高

• 音高是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知,它与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基本频率相关。
• 我们说话是把声带拉紧,使它振动的次数多,发出的音就高;声带放松,
振动的次数少,发出的音就低。
• 同一个人说话,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那是因为人有控制声带松紧的
能力
• 通俗地说,音高是我们平常所说得尖嗓和粗嗓区别。
• 尖嗓声音高,粗嗓声音低,在音乐中分得很细,也很清楚。
• 如唱男低音的,不管声音大小都是低音,唱女高音的,
即使随便哼哼,她的声音也是高的。
• 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是区分声调。
• 汉语的声调就是一种音高变化,这种具有辨义作用的音
高变化,即是语音的物理属性。
• 如“妈麻马骂”这四个词就是有不同的音高来区别的。
2. 音强

•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
•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即振幅。
• 振幅指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振幅的大小跟发音
体所承受的压力有关。
• 弹钢琴时,轻击琴键,声音就弱;重击琴键,声音就强。
• 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时用力的程度和气流量的大小。
• 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强;用力小,气流弱,声音就弱。
• 通俗地说,声音的强弱指我们日常说话时声音的大小,如高声说
话。
• 音强在一些语言中可以区别意义,
• 如“大爷”,如果两个字都重读,就是“不是劳动,寄生虫生活
的人”。
• 如果第二个字轻读,则是“伯父”的意思。
• 再如“报仇”-“报酬”、“莲子”-“帘子”等。
• 词语的上升或下降也靠音强变化表示
• 如:他们来了。(下降调)。他们来了?(上升调)。
3. 音长
•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
• 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 物体振动才能产生音波,所以,振动的时间越长,声音越长;振动的时间越
短,声音就越短。
• 语音的长短则决定也发音动作延续时间的长短。
• 延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 音的长短在一些语言中有辨义作用。
• 英语的 bit [ bit ](少量)- beat [ bi:t ](打)。
• 广州话“三”[ sa:m5 ]、“心” [ sam ]。
音质
• 音质就是声音的个性、品质,又叫音色、音品,就是
声音的性质。
• 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另一个声音的基本特征。
• 音质落实之后,才便于研究依附于它的音长、音高和
音强等。
• 音乐家和语言学家不同,语言学家最关心的是音质,
音乐学家最关心的是音高变化。
音质的不同取决于音波振动的形式,音波形式的不同,与发音时的三种因
素有关:

( 1 )发音体不同

• 锣声和鼓声不同,是因为锣是金属制成的;鼓是兽皮制
成的面。
• 语音中的 [s] 和 [z] 的不同,是因为发 [s] 时,
只是气流在口腔里受到阻碍,而发 [z] 时,除气流受
阻外,还有声带振动。
( 2 )发音方法不同

• 同一把提琴,用弓拉和用手弹就不一样,音色是不同的。这
是由于选的发音物体振动的方法不同。
• 在语音中,从发音器官的闭塞中爆发出来的音和从气管的缝
隙中挤出来的音就不同。
• 如[ k ]和[ x ]虽然发音部位和共鸣其相同,但方法不
同。
• [ k ]是舌根抵住软腭,气流冲破阻碍而成;[ x ]是舌根
靠近软腭,气流从缝隙中通过而成。
• 发音方法的差别造成了音质的不同。
( 3 )共鸣器形状不同

• 同样质地的琴弦分别安在小提琴和大提琴上,拉出的声音就有很大区
别,这是由于共鸣器的大小不同。

• [ i ]和[ y ]这两个音的差别,就是由于口腔这个共鸣器形状不同
造成的。

• 由于每个人发音器官的自身状况各有不同的缘故,每个人又能发出
[ α ][ o ]等不同音质的声音时有与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造成
的。
• 可见,人类发音器官的构成状况及发音器官的活动都会
直接影响到音质。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的任何微小变化
都能改变音质,因而人类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声带、控
制发音器官的活动,改变口腔和鼻腔的性状及使用各种
不同的发音方法而发出具有各种不同音质的声音来。
音质一般分为元音音质和辅音音质两大
类。
• 所有的声音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乐音,一类叫噪音。
• 乐音是由有规则的音波构成的,它和谐悦耳,如弹琴吹笛发出的声音。
• 噪音是由许多不规则的音波凑合而成的,它嘈杂刺耳,如打铁、刹车发出的声
音。
• 在语音中,凡是只靠声带振动而发出的音是乐音,如元音都是乐音[ a ]
[ i ][ u ][ o ]等。如果声带不振动,气流受到各种阻碍而发出的音都是
噪音,如辅音的大部分[ p ][ t ][ k ][ s ]等。如果声带振动,同时气
流受阻发出的音是乐音和噪音的混合物,叫做混合音,[ m ][ n ]等。
• 语音中的元音都是乐音,清辅音完全是噪音,浊辅音是混合音。
人类没有单独用作发
音的器官,而是使用
呼吸器官、消化器官
作为自己的发音器
官,只有声带专用于
发音。
人类发音器官分三部分:动力
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
1. 动力器官
• 主要由肺、支气管、气管组成。
• 肺位于人的胸脯里,下面是一层横膈膜。肺供气,支气管和气管通
气。
• 肺好像一个风箱,可以收缩和扩张。收缩时,肺部空气受到压力,
经由气管、喉头和咽腔,进入口腔或鼻腔,流出体外,这就是呼
气。
• 扩张时,空气从外边流入,进入肺部,这就是吸气。
• 这种呼吸的气流是人类发音的原动力,人类的语音大都是利用呼出
气流发音,只有少数语言的语音,主要是非洲少数语言中某些音是
利用吸气发出的,即所谓吸气音。
2. 发声器官

• 喉头上通咽喉,下接气管,是由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和两块勺状软骨构
成的。
• 喉头里有声带,声带的前端黏附在甲状软骨上面,声带的后端黏附在勺
状软骨上面。两条声带当中的空道叫声门,由于肌肉和软骨的活动,声
门可以打开或者合拢。
• 当我们呼吸的时候,空气便从声门中进出,声门敞开时,气流可以自由
通过;声门合拢时,气流振动声带,就发出声音来。
• 所以声带是发音体。当我们发元音或浊辅音的时候,声门紧闭,气流向
外冲出,使声带振动;当我们发清辅音的时候,声门敞开,气流可以自
由流出,不受任何阻碍,声带紧而短的声音就高,松而长的声音就低。
3. 共鸣器形状不同

•同样质地的琴弦分别安在小提琴和大提琴上,拉出的声音
就有很大区别,这是由于共鸣器的大小不同。

•[ i ]和[ y ]这两个音的差别,就是由于口腔这个共鸣
器形状不同造成的。

•语言中的音色差别也是有这三个因素决定的,比如每一个
人说话都有他独特的音质,熟人一听就知道是谁的声音。
•这是由于每人发音器官的自身状况各有不同的缘故,每人又能发
出[ α ][ o ]等不同音质的声音时有与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造
成的;而[ p ][ p, ]具有不同的音质是由于发音方法的差别造成
的。

•可见,人类发音器官的构成状况及发音器官的活动都会直接影响
到音质。

•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的任何微小变化都能改变音质,因而人类可
以通过控制自己的声带、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改变口腔和鼻腔的
性状及用各种不同的发音方法而发出具有各种不同音质的声音来。
•音质一般分为元音音质和辅音音质两大类。

•一般的声音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振动复合而成的。这些震
动中有一个频率最低的振动,由它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其他振
动发出的声音叫陪音。由于陪音不同,基音与陪音的比例关系不
同,即振动的形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音质。
•所有的声音可以分成两大类:
乐音:由有规则的音波构成的,它和谐悦耳,如弹琴吹笛发出的声
音,是只靠声带振动而发的出音,如元音都是乐音[ a ][ i ]
[ u ][ y ][ e ][ o ]等,语音中的元音都是乐音。
噪音:由许多不规则的音波凑合而成的,它嘈杂刺耳,如打铁、刹车
发出的声音,是声带不振动、气流受到各种阻碍而发出的音,如辅音
的大部分[ p ][ t ][ k ][ s ]等,清辅音完全是噪音。

•如果声带振动,同时气流受阻发出的音是乐音和噪音的混合物,叫做混
合音,[ m ][ n ]等,浊辅音是混合音。
参考文献
叶蜚声、徐通锵( 2014 )《语言学纲要》 ( 修订本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孙汝建( 2014 )《现代汉语语用学》。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赵红( 2011 )《普通话训练与测试》。吉隆坡 : 联营出版社。
张斌( 2008 )《新编现代汉语》 ( 第二版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9 )语言学概论。取自于:
http://jpkc.scezju.com/yyxgl1/showindex/591/571
谢谢大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