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单自由度体系结构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75

结构动力学

张家滨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结构动力学

第3章
单自由度体系
单自由度体系: SDOF ( Single - Degree - of - Freedom ) Sy
stem
结构的运动状态仅需要一个几何参数即可以确定
分析单自由度体系的意义:
一、单自由度系统包括了结构动力分析中涉及的大部分物理量及
基本概念。
二、很多实际的动力问题可以直接按单自由度体系进行分析计
算。

结构动力分析中常用的单自由度体系力学模型
第 3 章 单自由度体系

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结构受到扰动离开平衡位置以后,
不再受任何外力影响的
振动过程。
运动方程:
mu(t )  cu (t )  ku (t )  0
扰动的表现:
u t 0  u(0), u t 0  u (0)

自由振动反映结构本身的特性,对结构自由振动
的分析可以了解结构自振频率、阻尼比等概
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mu(t )  cu (t )  ku (t )  p (t )
无阻尼: c=0
自由振动: p(t)=0

(t )  ku (t )
运动方程:mu 0
初始条件:u (t )
t 0  u (0)
u (t ) t 0  u (0)
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设无阻尼自由振动解的形式为:
u (t )  Ae st

其中: s 为待定系数; A 为常数 mu  ku  0


特征方程: 2
( ms  k ) Ae  0 st

s 2  k / m  n2

两个虚根: s  i , s2  i n
1 n

k
i  1, n 
m
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u (t )  Ae st

运动方程的通解为:
s1  in , s2  in
i n t  i n t
u (t )  A1e  A2e  A1e
s1t s2t
 A2e
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的关系:

e  cos x  i sin x
ix

ix
e  cos x  i sin x
运动方程的解:

u(t )  A cos  nt  B sin  nt


A , B— 待定常数,由初始条件确定。
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将位移 u (t )  A cos nt  B sin nt

和速度 u (t )   A sin  t   B cos  t


n n n n

代入初始条件: u (t )
t  0  u (0)  A

u (t ) t 0  u (0)  n B

得待定常数为:A  u (0), u (0)


B
n
u 0
u (t )  u0 cos nt  sin nt
n
u 0
振幅:a  u (
2
) 2

u (t )  a sin(nt   ) 0
n

振幅 频率 初相位 初相位:  arctan( n u0 )


u 0
简谐运动的三要素
1 )在简谐运动三要素中,哪些参数是系统的固有参数?哪些
参数是依赖于外部条件的参数?
2 )无阻尼的质量弹簧系统受到初始扰动后,其自由振动是以
固有频率为振动频率的简谐振动,并且永无休止。
3 )初始条件是外界能量注入的一种方式,有初始位移即注入
了弹性势能,有初始速度即注入了动能。
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体系无阻尼自由振动的解:

u (0)
u (t )  u (0) cos nt  sin nt
n
其中:
k
n 
m
无阻尼振动是一个简谐运动 (Simple harmonic moti
on)
n —— 自振频率( Natural frequency )。
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u (t )  u (0) cos n t 
u (0)
sin nt
n

u(t) .
u(0) Tn=2π/ωn

u0
u(0)

无阻尼体系的自由振动

2 u (0) 2
Tn  u0  max  u (t )   [u (0)]  [ 2
]
n n
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结构的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

自振频率: Natural frequency (of vibration)

自振周期: Natural Period (of vibration)

—— 结构的重要动力特性

结构的自振频率也称为结构的固有频率;
结构的自振周期也称为结构的固有周期。
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结构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及其关系:

自振圆频率:   k ( 单位:弧度
n
/ 秒 , rad/s) m
2
Tn 
自振周期: n ( 单位:
秒 , sec)
n
fn 
2
自振频率: ( 单位:周
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2 k
Tn  n 
n m
 自振周期 Tn 是体系的固有特性。当体系为线弹性时,
无论初始条件如何,例如振幅很大或很小 ( 由初始条
件产生 ) ,但体系完成一个振动循环所用的时间是相
等的,即等于 Tn 。

 结构的自振周期 ( 频率 ) 是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最主
要的物理量,在描述一个结构的动力特性或实际测量
结构动力特性时是必须给出的量。

 不同结构的自振周期可能相差很大,从一般平房的 0.
1 秒,到 200m 左右高度的超高层结构的 4~5 秒,到
大型悬索桥的 17 秒不等。
习题:求图示系统的固有频率 ( 注:图中所示
位置均为静平衡位置 ) 。

m
k
a m
k l
l a k a

l
m
(a) (b) (c)
a a
l
k 
l k  a sin 

m mg

ml 2   k  a sin   a cos   mg  l sin 


sin    , cos   1
ml 2  (k  a 2  mg  l )  0

ka 2  mgl
n 
ml 2
m
mg
k  a sin 
l
a k 
l
a

ml 2   k  a sin   a cos   mg  l sin 


sin    , cos   1

ml 2  (k  a 2  mg  l )  0

ka 2  mgl
n 
ml 2
k k  a sin 

m 
a a
l
l

sin    , cos   1
ml   k  a sin   a cos 
2
ml   k  a 2  0
2 ka 2
n 
ml 2
静变形法
E, I m

 st

L/2 L/2

mgL3
 st 
48 EI

k g 48 EI
n  n  n 
m  st mL3

k st  mg
例题 升降机笼由钢丝绳牵挂以等速度向下运
动。钢丝绳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如果升降机运
行中急刹车,钢丝绳上端突然停止运动,求此
时钢丝绳所受的最大张力。
解:
k u0  0
n 
m u 0  v0

u 0 2 m
a u02  ( )  v0 (振幅)
n k

Td  ka  v0 mk ( 钢丝绳最大动张力 )

T  mg  v0 mk ( 钢 丝 绳 总 张 力 的 最 大 值 )
第 3 章 单自由度体系

3.2 有阻尼自由振动
3.2 有阻尼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 p(t)=0

  cu
运动方程: mu  ku  0
初始条件: u (t )
t 0  u (0)
u (t ) t 0  u (0)
3.2 有阻尼自由振动
令 u(t)=est ,代入运动方程
mu  cu  ku  0
整理得:
ms  cs  k  0
2

由此可以得到特征方程的两个根为:

c c 2
)  n
2
s1, 2   (
2m 2m
n  k m
3.2 有阻尼自由振动
c c 2 2
u(t)=e st
s1,2   ( )  n
2m 2m
c 2
当:( )  n 2  0 体系不发生往
2 m
复的振动;
c 2 2
( )  n  0
当: 2m 体系产生往复
的振动。
c 2
)  n  0
2
(
2m
使: ccr  成立的阻尼 称为
2m n  2 ckm
临界阻尼。
3.2.1 临界阻尼和阻尼比 ccr  2mn  2 km

临界阻尼:体系自由振动反应中不出现往复振动所需
的最小阻尼值。

临界阻尼是完全由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决定的常数。

阻尼比:阻尼系数 c 和临界阻尼 ccr 的比值,用表


示。
c c
  
ccr 2m n
c c
3.2.1 临界阻尼和阻尼比   
ccr 2mn
( 1 )当 < 1 时,称为低阻尼( Under damped ),
结构体系称为低阻
尼体系;
( 2 )当 = 1 时,称为临界阻尼( Critically dampe
d );

( 3 )当 > 1 时,称为过阻尼( Over damped ),


结构体系称为过阻
  0.01 左右
尼体系。
  0.03 左右 脉动(微振)
对于钢结构:
  0.05 左右 地震(中小强度)
3.2 有阻尼自由振动
u(t )
u(0)
过阻尼,ζ=2
临界阻尼,ζ=1

0 1 2 3 4 t /T

低阻尼,ζ=0.1

u(0)

低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体系的自由振动曲线
3.2.2 低阻尼体系( Underdamped Systems )
c c
将: c  2m n   
ccr 2mn

代入: s   c  c 2
( )  n 2
1, 2
2m 2m

s1, 2   n  in 1  


得:
2

  n  i D
3.2.2 低阻尼体系( Underdamped Systems )
ue st s1, 2   n  i D
低阻尼体系满足初始条件的自由振动解:
 n t u (0)   nu(0)
u (t )  e [u(0) cos  D t  ( ) sin  D t ]
D
其中:
n t
D  n 1   2 或 u (t )  ae sin(d t   )

D— 阻尼体系的自振频率

2 2 Tn
TD  TD  
D n 1   2 1  2
3.2.2 低阻尼体系( Underdamped Systems )

 D  n 1   2 D— 阻尼体系的自振频率

Tn
TD  TD— 阻尼体系的自振周期
1  2

n 和 Tn 分别为无阻尼体系的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

 阻尼的存在使体系自由振动的自振频率变小;
 阻尼的存在使体系的自振周期变长;
3.2.2 低阻尼体系 2 u (0)  n u (0) 2
  [u (0)]  [ ]
D

u(t) .
u(0)

无阻尼结构

u(0) ρe-ζωnt
有阻尼结构

t
t
-ρe-ζωn

Tn

TD

阻尼对自由振动的影响
3.2.2 低阻尼体系  D  n 1   2
TD 
Tn
1  2

现场实测:  D 和 TD
理论计算:  n 和 Tn

工程中结构的阻尼比
在 1—5% 之间,
一般不超过 20% ,

因此可以用
有阻尼体系的结果
代替
无阻尼结果。 阻尼对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的影响
u (t)

3.2 有阻尼自由振动 t

ζ =1%
 低阻尼体系的阻尼对 u (t)

结构自由振动的影响
很大,因而,合理地
确定体系的阻尼是结
t

构动力问题研究中的 ζ = 2%

一项重要工作。
u (t)

 由于阻尼对体系的 衰 ζ = 5%
t

减自由振动曲线影响
大,通过对体系衰减 u (t)

曲线的分析,可以有
效地分辨出不同体系 t
的阻尼比。 ζ = 10 %

0 5 10 15 20
u (0)  n u (0)
对数衰减率法 u (t )  e nt [u (0) cos D t  (
D
) sin D t ]

3.2.3 运动的衰减和阻尼比的测量
相邻振动峰值比:
ui u (t i ) 2
  exp( nTD )  exp( )
ui1 u (t i  TD ) 1 2
u(t)
u1 TD TD
ui
ui+1

ti ti+TD t

—— 相邻振幅比仅与阻尼比有关,而与 i 的取值无
对数衰减率法
ui u (ti ) 2
  exp(nTD )  exp( )
ui 1 u (ti  TD ) 1  2

对数衰减率 : ui 2
  ln 
ui 1 1 2

阻尼比计算公式:  2
 
1  ( 2 ) 2

小阻尼时计算公式: 
 
2
对数衰减率法
ui ui ui 1 ui  j 1
相隔 j 周的振动峰值比:     e j
ui  j ui 1 ui  2 ui  j
1 u
对数衰减率:   ln i
j ui  j

1 ui  
阻尼比:   ln 2
2 j ui  j

J50% — 振幅衰减至 50% 所需的次数


1 1 0.11
 ln 2,   ln 2 
J 50% 2 J 50% J 50%
【例】 : 有一阻尼单自由度系统,测得质量 m=5kg ,刚度系数 k=500N/m 。
试 验测得在 6 个阻尼自然周期内振幅由 0.02m 衰减到 0.012m ,试求系统
的阻尼比和阻尼器的阻尼系数。
【思路】:
对数衰减率 

根据   2 得到系统的
阻尼比

根据   c / cc 得到阻尼器的阻尼
系数
【关键】: 正确求出对数衰减率
【解】:
ui ui 1 u u ui 5
  ln   ln   ln i  2   ln i  2    ln
ui 1 ui  2 ui 3 ui 3 ui 6

ui ui 1 ui  2 ui 5 ui ui  0.02m
6  ln(  )  ln( )
ui 1 ui  2 ui 3 ui  6 ui  6 ui  6  0.012m

阻尼比  0.085
  0.085    0.0135
2 2
阻尼器的阻尼系数:

c   Cc   2 mk  0.0135  2 5  500  1.35 N  s/m


填空: c c

1. 系统阻尼比的定义是:  2mn
def
2 mk

2. 阻尼振动(自然)频率的 定义 D  n 1   2

是:
n t  u 0  nu0 
u (t ) 
3. 欠阻尼自由振动响应是:
e  u0 cos d t  sin d t 
 d 

4. 对数衰减率为:
 2
判断对错:

1. 单自由度欠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具有等时性,所以是周期运动;
第 3 章 单自由度体系

3.3 单自由度体系对
简谐荷载的反应
3.3 单自由度体系对简谐荷载的反应

单自由度体系对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反应是结构动
力学中的一个经典内容。

实际工程中存在这种形式的荷载。
简谐荷载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解提供了了解
结构动力特性的手段和方法。

简谐荷载作用下的解可用于分析更复杂荷载作
用下体系的动力反应。
3.3.1 无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运动方程:
mu  ku  p 0 sin t
其中:
p0 — 简谐荷载的幅值;
ω — 简谐荷载的圆频率。
初始条件 :
u t 0  u(0) , u t 0  u (0)
3.3.1 无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mu  ku  p0 sin t
运动方程是带有初值条件的二阶常微分方程,

全解 = 齐次方程的通解 + 特解

通解对应的方程是一个自由振动方程,其解 uc 为
无阻尼自由振动:
uc (t )  A cos  n t  B sin  n t
n  k / m
3.3.1 无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mu  ku  p0 sin t
特解—满足运动方程的解,记为 up(t) ,
是由动荷载 p0sint 直接引起的振动解。
设特解为: u p (t )  C sin t  D cos t
mu  ku  p 0 sin t

(k  m )C  p0  sin t  (k  m ) D  cos t  0


2 2

p0 1
C ,
k 1  ( / n ) 2

D0
其中, /n— 频率比,外荷载的激振频率与结构自振
频率之比 。
3.3.1 无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全解 = 通解 + 特解
u (t )  uc (t )  u p (t )
p0 1
 A cos nt  B sin n t  sin t
k 1  ( / n ) 2

待定系数 A 、 B 由初值 ( 始 ) 条件确定 :

A  u (0) u (t ) t 0  u (0)
u (0) p0  / n
B  u (t ) t 0  u (0)
n k 1  ( / n ) 2
3.3.1 无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满足初始条件的解 : 瞬态反应

 u (0) p0  / n 
u (t )  u (0) cos nt    2
sin nt
 n k 1  ( / n ) 
p0 1
 sin t
k 1  ( / n ) 2

瞬态反应和稳态反应 稳态反应
3.3.1 无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稳态反应 : p0 1
u (t )  sin t
k 1  ( / n ) 2

u0— 稳态反应的振幅: p0 1
u0 
k 1  ( /  n ) 2

ust— 等效静位移,或静位移: p0
u st 
k
Rd— 动力放大系数: u0 1
Rd  
u st 1  ( /  n ) 2
3.3.1 无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无阻尼体系动力放大系数
u0 1 8
Rd  
u st 1  ( /  n ) 2 7

动力放 大系数 Rd
① =0 , Rd =1 5

② =n , Rd → ∞ 3

发生共振 2

③ /n≥√2 , 0
0.0 0.5 1.0 1.5 2.0 2.5 3.0

Rd≤1 频率比 ω/ωn


3.3.1 无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无阻尼体系共振时动力反应时程
ust
共振时 (=n) u:
(t )  (n t cos n t  sin n t )
2
u(t)/ust

30

20 π
包 络线

10

0
0 2 4 6 8
t/Tn

-10

-20 u
j
u
j+1

-30
3.3.2 有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运动方程: mu  cu  ku  p0 sin t

初始条件: u  u ( 0) , u t 0  u (0)
t 0

利用 c=2mn ,并将运动方程两边同除 m ,
得到如下形式的运动方程:
p0
u  2 nu   u 
2
n sin t
m
3.3.2 有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通解 uc

对应于有阻尼自由振动反应:

mu  cu  ku  0
 n t
u c (t )  e ( A cos  D t  B sin  D t )

D  n 1   2
3.3.2 有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特解 up
可以设为如下形式 :
u p (t )  C sin t  D cos t

p0
u  2nu  n u  sin t
2

 2 p0 
(
 n   2
) C  2 n D   sin  t  
 2 n C  ( n
2
  2
) D  cos t  0
 m

 2 p0 
(
 n   2
)C  2 n  D    0 ; 
 2n  C  (n
2
  2
) D   0
 m
3.3.2 有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  2 
1  ( )  C  ( 2 ) D  u st
 n  n
   2
(2 )C  1  ( ) D  0
n  n 

1  ( / n ) 2
C  ust
[1  ( / n ) ]  [2 ( / n )]
2 2 2

2 / n
D  ust
[1  ( / n ) 2 ]2  [2 ( / n )]2
3.3.2 有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1  ( / n ) 2
C  ust
[1  ( / n ) 2 ]2  [2 ( / n )]2
2 / n
D  ust
[1  ( / n ) 2 ]2  [2 ( / n )]2

运动方程的全解: u(t)=uc+up

u(t )  e  t ( A cos D t  B sin D t )  (C sin t  D cos t )


n

瞬态反应 稳态反应
3.3.2 有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
u ( t ) /u s t
总体反应 ζ=0.02
2 .0
ω/ωn=0.2
1 .5
稳态反应 u(0)=0

1 .0

0 .5

0 .0
0 1 2 3 4 t /T n
-0 .5

-1 .0

-1 .5

-2 .0

有初始条件影响的简谐荷载反应时程
3.3.2 有阻尼体系的简谐荷载反应u ( t) /u st
总体反应 ζ=0.02
2 .0
ω/ωn=0.2
1 .5
稳态反应 u(0)=0

1 .0

0 .5

0 .0
0 1 2 3 4 t /T n
-0 .5

-1 .0

-1 .5

 虽然一般情况下,感兴趣的是分析稳态反应项,但也
-2 .0

应当注意,在特殊情况下,在反应的初始阶段瞬态反
应项可能远远大于稳态反应项,从而成为结构最大反
应的控制量,对于这种情况,在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
或结构设计时瞬态反应项的影响不能忽略。
 如果采用的分析方法能自动包括全解,例如采用后面
将介绍的时域逐步积分法进行分析,则不会出现忽略
瞬态反应项的问题,因为这时所获得的解中既包含了
稳态项也包括了瞬态项。
 瞬态反应项以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动,可以反映结构的
动力特性;
 稳态反应项以外荷载的激振频率振动,可以反映输入
荷载的性质。
1  ( / n ) 2
3.3.3 共振反应( =n ) C  ust
[1  ( / n ) 2 ]2  [2 ( / n )]2
2 / n
D  ust
[1  ( / n ) 2 ]2  [2 ( / n )]2

 n t ust u st
u (t )  e ( A cos  D t  B sin  D t )  cos t C  0, D  
2 2

满足零初始条件:
1 1
A u st , B  u st
2 2 1 2

  t  
运动解:u (t )  u st e n (cos  D t  sin  D t )  cos  n t 
2  1  2 
当 =0 时 u: ust
(t )   (n t cos n t  sin n t )
2
与无阻尼时的结果完全相同
3.3.3 共振反应( =n )
u(t)/ust

1/2ζ

t/Tn

1/2ζ

有阻尼体系共振反应时程
3.3.4 动力放大系数 Rd (dynamic magnification factor)

振动的稳态解:
u (t )  C sin t  D cos t  u0 sin(t   )
u0 — 稳态振动的振幅
 — 相角,反映体系振动位移与简谐荷载的相位关
系 D
u0  C  D ,   tan ( )
2 2 1

C 1  ( / n ) 2
C  ust
[1  ( / n )2 ]2  [2 ( / n )]2
2 / n
D  ust
1 [1  ( / n )2 ]2  [2 ( / n )]2
u0  u st
[1  ( /  n ) 2 ]2  [ 2 ( / n )]2
1 2 ( /  n )
p0
  tan ust   位移
1  ( / n ) 2 k
3.3.4 动力放大系数 Rd
动力放大系数定义为:
u0
Rd 
u st

1
u0  u st
[1  ( / n ) 2 ]2  [ 2 ( / n )]2

1
Rd 
[1  ( / n ) ]  [2 ( / n )]
2 2 2
3.3.4 动力放大系数 Rd
6
ζ=0.01
5
ζ=0.1
动 力 放大 系 数Rd=u0/ust

4 1
Rd 
[1  ( / n )2 ]2  [2 ( / n )]2
3

ζ=0.2
2

1
ζ=0.8 ζ=0.5
ζ=1
0
0 1 2 3
频率比 ω /ω n
3.3.4 动力放大系数 Rd
6
ζ=0.01
5
ζ=0.1

动力放大系数Rd=u0/ust
4

ζ=0.2
2

1
ζ=0.8 ζ=0.5
ζ=1
0
0 1 2 3
频率比 ω /ω n

1
(1) 当   时, Rd  1 ,即体系不发生放大反应。
2

1 1 
(2) 当   时, ( Rd ) max  , ( ) 峰值  1  2 2 。
2 2 1   2 n

1
(3) 当  /  n  1 (共振时)
, Rd  。
2

(4) 当  /  n  2 时, Rd  1 ,对任意 ζ 均成立。


3.3.5 阻尼体系动力反应与荷载的相位关系
在动力荷载的作用下,有阻尼体系的动力反应(位移)
一定要滞后动力荷载一段时间,即存在反应滞后现
象。

这个滞后的时间即由相角  反映,如果滞后时间为 t0 ,
则 =t0 ( t0= / )。
2 ( / n )
  tan 1

1  ( / n ) 2

由计算 的公式可知,滞后的相角与频率比 /n 和阻尼


大小均有关系。
3.3.5 阻尼体系动力反应与荷载的相位关系
右 图 给 出 阻 尼 比
 =0.2 时,相应于不
同 频 率 比  /n 时 的
外力和位移曲线及滞
后相角 。
相角实际是反映结构
体系位移 ( 反应 ) 相
应于动力荷载的反应
滞后时间。从图中可
以发现,频率比越
大,即外荷载作用得
越快,动力反应的滞
后时间越长。
3.3.5 阻尼体系动力反应与荷载的相位关系
180
ζ=0.01

ζ=0.1
135 ζ=0.2
ζ=0.5 ζ=0.8
ζ=1
相角φ
相角

90

45
2 ( / n )
  tan 1

1  ( / n ) 2
0
0 1 2 3

频率比 ω/ωn
频率比 n
180
ζ=0.01
ζ=0.1
135 ζ=0.2

相 角 φ
ζ=0.5 ζ=0.8
ζ=1

90

45

0
0 1 2 3
频率比 ω /ω n

三种特殊情况时体系振动位移与简谐荷载的相位关系
物理解释
由    / n 图判断
(根据关系: f S  u , f C  u , f I  u   2u )

①  / n  0 时   0 则 u 和 u  0 ,即 f c 和 f I  0

φ 0 则 f S  p (t ) ,即 ku  p (t ) , u 与 p(t ) 相位相同

f I  mu   mn 2 u   ku   f s  f I  f S  0
②  / n  1 时
 f c  p (t ), 即cu  p (t ), u 与p (t)同相, 而u 与u
φ  90  相差90,因此u (t )与p (t )相差90

③  / n   时   ,则f I  f S 和f c , 则f I  p(t ),而惯性力与


φ  180  位移反相, 所以位移与p(t )相差180,则  180
第 3 章 单自由度体系

3.4 体系的阻尼和
振动过程中的能量
3.4.1 自由振动过程中的能量
SDOF 体系中能量来源 : 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
初始时刻体系具有的总能量 :
1 1
E0  k [u(0)]  m[u (0)]
2
 2

2 2
任意 t 时刻体系的总能量 :
E  EK  ES
EK— 质点的动能; ES — 弹簧的应变能。
1 1
Ek  m[u (t )]2 Es  k[u (t )]2
2 2
3.4.1 自由振动过程中的能量 1
Ek  m[u (t )]2
无阻尼体系中的能量 : 2
1
u (0) Es  k[u (t )]2
u (t )  u(0) cos n t  sin  n t 2
n

1 2 u (0)
E k  m n [u (0) sin  n t  cos n t ]2
2 n

1 u (0)
E s  k [u (0) cos  n t  sin  n t ]2
2 n

1 1
E  Ek  E s  k [u(0)]  m[u (0)]2  E0
2

2 2
无阻尼体系自由振动过程中的总能量守恒,不随
时间变化,等于初始时刻输入的能量。
3.4.1 自由振动过程中的能量

有阻尼体系中的能量 :
在 0 至 t 时刻由粘性阻尼耗散的能量 ED 为:
t t
E D   f D du   (cu )u dt   cu dt
2

0 0

阻尼在体系振动过程中始终在消耗能量。

随着, t→∞ 体系中的总能量将完全被阻尼所消



当 t→∞ 时, ED= E0
第 3 章 单自由度体系

3.5 基础简谐激励下的受
迫振动
一、用复数解法求解稳态振动
mu(t )  cu (t )  ku (t )  f 0 sin t
1 )求齐次方程通解
u (t )  e nt (a1 cos d t  a2 sin d t )
2 )求非齐次方程特解
特解的形 u* (t )  Bd sin(t  d )
式:2
(m  k ) Bd sin(t  d )  c Bd cos(t  d )  f 0 sin t
f 0 sin t  f 0 sin(t   d  d )
 f 0 sin(t   d ) cos d  f 0 cos(t   d ) sin d
 f0
B
 d 
(m 2  k ) Bd  f 0 cos d  ( k  m 2 ) 2  (c ) 2
   
c Bd   f 0 sin d   arctan   c 
  2 

d
  k  m 
为什么要用复数解法?

城市
A 实


城 市
B
mu(t )  cu (t )  ku (t )  f 0 sin  t
表示成复数形式
i t
mu (t )  cu (t )  ku (t )  f 0e
 
按复数形式求解
u (t )
实际解
u (t )  Im[u (t )]
当用复数的虚部表示激励力时 , 运算过程中用复数形式 , 得
到复数形式的解 , 然后对复数解取虚部 , 就得到了实际解。
mu(t )  cu (t )  ku (t )  f 0 cos  t
表示成复数形式
i t
mu (t )  cu (t )  ku (t )  f 0e
 
按复数形式求解

u (t )
实际解
u (t )  Re[u (t )]
当用复数的实部表示周期扰力时 , 得到的复数解应该取实部。
练习:用复数法求解图示系统的稳态振动。
解:
(t )  cu (t )  ku (t )  f 0 sin t
mu

mu (t )  cu (t )  ku (t )  f 0 eit 阻尼受迫振动系统

f0 u (t )  Bd ei (t  d )
Bd ei d 
k  m 2  ic

f0  c 
Bd  , d  arctan   2 
(k  m )  (c)
2 2 2
 k  m 

u (t )  Im[u (t )]  Bd sin( t   d )
稳态振动:
习题 旋转机械的总质量为 M ,转子质量为 m ,偏心距为
e ,转子角速度为 ω ,其他参数如图所示,求非旋转部分的
稳态振动(用复数法求解)。

解:

1 )列出运动方程。
d 2u (t ) d2
( M  m) 2
m 2
[u (t )  e sin  t ]  cu (t )  ku (t )
dt dt

 Mu(t )  cu (t )  ku (t )  me 2 sin t


2 )利用复数求解稳态振动。
2
Mu( t )  cu( t )  ku( t )  me sin  t
 

Mu (t )  cu (t )  ku (t )  me 2 eit

u (t )  Bc ei (t  c )  Bc ei c eit


 me 2
 Bc 
me 2  (k  M  2 ) 2  (c ) 2
Bc ei c  
k  M   ic
2
 c
 c  arc tan
 M2  k

稳态振动:u (t )  Im[u (t )]  Bc sin(t   c )


二、基础简谐激励下的受迫振动

mu ( t )   c[ u ( t )  v ( t )]  k [ u( t )  v ( t )]
得到绝对运动微分方程

mu(t )  cu (t )  ku (t )  cv (t )  kv(t )


=cv  cos  t  kv sin  t
mu(t )  cu (t )  ku (t )  cv  cos t  kv sin t
用复数的虚部表示方程右端的实际激振力
kv sin t  kv Im[eit ] cv  cos  t  cv  Im[ieit ]
cv  cos t  kv sin t  Im[(k  ic)veit ]
mu (t )  cu (t )  ku (t )  (k  ic)ve it
i (t  )
u (t )  Be
稳态响应:  Bei eit
代入到上式,得到

B i k  i c
e 
v k  m 2  i c
B i k  i c
e  2
v k  m  i c
B
def
Td  绝对运动传递率
v
 k  i c k 2  (c )2 1  (2 )2
Td  2
 2 2 2

 k  m  ic (k  m )  (c ) (1   2 )2  (2 )2

3 3
 1  mc  1  2
  tan 2 2
 tan 2 2
 k ( k  m )  ( c ) 1    (2 )
绝对运动传递率的频率特性
5
=0.01
4
=0.1
3
T =0.2
d
2
=0.707
1

0
0 1 2 2 3

1 )低频段 0    1  Td  1
质量块的绝对运动近似等于基础的运动。
2 )共振区域附近
  1  Td 近似最大
说明基础运动经弹簧和阻尼器传递到质量块后放大了。
5
=0.01
4
=0.1
3
T =0.2
d
2
=0.707
1

0
0 1 2 2 3

3 )注意到 = 2  Td=1
4 )高频段   2  Td  0
说明基础运动被弹簧和阻尼器隔离了。
三、振动的隔离
隔振:在设备和基础之间加入弹性支撑来减小相互之间
所传递的振动量。

锻锤的弹性支撑
第一类隔振(隔力): 通过弹性支撑,隔离振源传到基础的
力。
第二类隔振(隔幅):通过弹性支撑,减小基础传到设备的
振动幅值。
第一类隔振(隔力)

经隔振器传到基础的弹性力和阻尼力分别为:

ku * (t )  kBd sin( t   d )


 *
cu (t )  c Bd cos( t   d )
传到基础上的力的合力幅值为:

f  kBd  c Bd ╳
传到基础上的合力的幅值:
f  Bd k 2  (c ) 2
f 0 k 2  (c ) 2 1  (2 ) 2
  f0
( k  m )  (c )
2 2 2 (1   2 ) 2  (2 ) 2

力传递率:
f
def
1  (2 ) 2
Tf  
f0 (1   2 ) 2  (2 ) 2

隔力的条件:  > 2
第二类隔振(隔幅)

绝对运动传递率:

B 1  (2 ) 2
Td  
v (1   2 ) 2  (2 ) 2

隔幅的条件:  > 2
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隔振原理的例子

k

n 



 2
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隔振原理的例子

k

n 



 2
某路面沿长度方向可近似为正弦波, 波长为 l,波峰高为h。一汽车质量为m, 减振板簧总刚度为k , 在
该路面上以速度v 行驶。不计阻尼,求汽车铅垂振动的稳态响应和临界行驶速度。
u
路面形状为: m v

2
y  h sin x x  vt k
l
y

h
2 v
y  h sin t x
l
l
运动方程为:

mu(t )  k (u (t )  y )

2 v 2 v
mu(t )  ku (t )  ky  kh sin t  f 0 sin t f 0  kh,  
l l

f0
稳态解: u * (t )  sin t
k   2m

l k
k   2m  0 临界行驶速度: v 
2 m
第 3 章 单自由度体系

3.5 单自由度体系
对周期荷载的反应
3.5 单自由度体系对周期荷载的反应
依靠的基础:
依靠已得到的单自由度体系对简谐荷载反应分析结
果。
在获得简谐荷载作用的结果后,就可以方便地
分析单自由度体系对任意周期性荷载的反应,简谐
荷载是一种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周期荷载。
任意周期性荷载均可以分解成简谐荷载的代数和。
具体实施方法:
利用 Fourier 级数展开法。
将任意的周期荷载 p(t) 展开成 Fourier 级数,
把任意周期性荷载表示成一系列简谐荷载的叠加,
对每一简谐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反应可以容易得到其
稳态解,再求和,得到结构在任意周期性荷载作用
下的反应。
限制条件:
3.5 单自由度体系对周期荷载的反应
设任意的周期荷载 p(t) ,将其展开成 Fourier 级数,
 
p(t )  a 0  a
j 1
j cos  j t  b
j 1
j sin  j t

2
 j  j1  j Tp— 荷载的周期
Tp
1 Tp
a0 
Tp 
0
p(t )dt

2 Tp
aj 
Tp 
0
p(t ) cos( j t )dt n  1 ,2 ,3 , 

2 Tp
bj 
Tp 
0
p(t ) sin( j t )dt n  1 ,2 ,3 , 
3.5 单自由度体系对周期荷载的反应
当用 Fourier 级数展开法时,隐含假设周期函数是从 -∞
开始到 +∞ 。初始条件 (t=-∞) 的影响到 t=0 时已完全
消失,仅需计算稳态解,即特解。
对应于每一简谐荷载项作用,体系的反应为:

a0 : u0  a0 / k  j   j / n

a j 2 j sin  j t  (1   j ) cos  j t


2

a j cos( j t ) : u j  k
c

(1   j 2 ) 2  (2 j ) 2

b j (1   j 2 )sin  j t  2 j cos  j t


b j sin( j t ) : u j s 
k (1   j 2 )2  (2 j ) 2
3.5 单自由度体系对周期荷载的反应
任意周期荷载作用下结构总的稳态反应为:

u (t )  u 0   (u
j 1
j
c
uj )s
 j   j / n
a0

k
2

a
1 j ( 2 )  b (1   j )
 
j 1
j
2 2
j
k (1   j )  (2 j ) 2
sin  j t

2

1 a j (1   j )  b j (2 j )
 
j 1
2 2
k (1   j )  (2 j ) 2
cos  j t
利用复数 Fourier 级数得到复数形式的解
用复数 Fourier 级数将周期荷载展开,

1 Tp
p(t )   p j e , p j   p(t )e dt , p j  p( j )
i j t  i j t

j  Tp 0
先计算单位复荷载 eijt 作用下,体系稳态反应的复幅
值, i j t i j t
u j (t )  H (i j )e mu  cu  ku  e
设:
1 1 
H (i j )   
k 1  ( j n )  i[ 2 ( j n )] 
2

 
总的稳态反应为 : u (t ) 
 p u (t )   H (i ) p e
i j t
j j j j
j   j  
第3章 单自由度体系

3.6
单自由度体系
对任意荷载的反应
在实际工程中,很多动力荷载既不是简谐荷载,也不是
周期性荷载,而是随时间任意变化的荷载,需要采用
更通用的方法来研究任意荷载作用下体系的动力反应
问题。
下面介绍二种动力反应问题的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方法— Duhamel 积分
法;
频域分析方法— Fourier 变换
法。
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处理线弹性结构的动力反应问题。
3.6.1 时域分析方法— Duhamel 积分
1 、单位脉冲反应函数
单位脉冲:作用时间很短,冲量等于 1 的荷载。
p

1/ε

ε
t
τ

(a)

单位脉冲反应函数:单位脉冲作用下体系动力反应时
程。 h(t-τ)
p
3.6.1 时域分析方法— Duhamel 积分

1 、单位脉冲反应函数

1/ε
ε
t
τ

在 t= 时刻的一个单位脉冲作用在单自由体系上,使结
(a)

h(t-τ)

构的质点获得一个单位冲量,在脉冲结束后,质点获 无阻尼体系

得一个初速度:
有阻尼体系
1/m
τ

 
mu (   )  0   p(t )dt  1 (b)


当→ 0 时 :
1
u ( ) 
m
由于脉冲作用时间很短,→ 0 ,质点的位移为零 :

u ( )  0
p

3.6.1 时域分析方法— Duhamel 积分


u ( )  0
1 、单位脉冲反应函数

1/ε
1
u ( )  τ ε
t

m (a)

无阻尼体系的单位脉冲反应函数为:
u (0)
u (t )  u (0) cos nt  sin nt
n
h(t-τ)

无阻尼体系

1
有阻尼体系
1/m
τ t

h(t   )  u (t )  sin[ n (t   )] t  
m n (b)

0 t 
有阻尼体系的单位脉冲反应函数为:
1
h(t   )  u (t )  e  n (t  ) sin[ D (t   )] t  
m D
0 t 
3.6.1 时域分析方法— Duhamel 积分
1 、单位脉冲反应函数

单位脉冲及单位脉冲反应函数
p
3.6.1 Duhamel 积分
2 、对任意荷载的反应 1 2
...

将作用于结构体系的外荷载
τ t

p() 离散成一系列脉冲。 du

先计算其中任一脉冲 p()d 1脉冲 引起的 反应


t

的动力反应: du

du (t )  p( )d h(t   ) , t   t

2脉 冲引起 的反 应
.
在任意时间 t 结构的反应,等 .
.

于 t 以前所有脉冲作用下反应 du

的和: τ时 刻脉冲 引起 的反 应
t

.
.
.
t t u


u (t )  du 
0  p( )h(t   )d
0 总 反应
t
3.6.1 时域分析方法— Duhamel 积分
无阻尼体系动力反应的 Duhamel 积分公式 :
t 1
u (t )   p( )h(t   )d
0
h(t   )  u (t ) 
m n
sin[ n (t   )] t  

t
1
u (t ) 
mn  p( )sin[ (t   )]d
0
n

阻尼体系动力反应的 Duhamel 积分公式:


t 1
u (t )   p( )h(t   )d
0
h(t   )  u (t ) 
m D
e  n (t  ) sin[ D (t   )] t  

t
1

 n ( t  )
u(t )  p ( ) e sin[D (t   )]d
mD 0
3.6.1 时域分析方法— Duhamel 积分

Duhamel (杜哈曼)积分给出的解是一个由动力
荷载引起的相应于零初始条件的特解。
如果初始条件不为零,则需要再叠加上由非零初
始条件引起的自由振动,其解的形式已在前面
给出。
例如,对于无阻尼体系,当存在非零初始条件
时,问题的完整解为:
t
u (0)
u (t )  u (0) cos nt  sin nt   p( )h(t   )d
n 0
t
3.6.1 Duhamel 积分 u (t )   p( )h(t   )d
0

● 杜哈曼积分法给出了计算线性 SDOF 体系在任意荷载


作用下动力反应的一般解,适用于线弹性体系。
● 因为使用了叠加原理,因此它限于弹性范围而不能用
于非线性分析。
● 如果荷载 p(t) 是简单的函数,则可以得到封闭解( clos
ed-form )。如果 p(t) 是一个很复杂的函数,也可以通
过数值积分得到问题的解。
● 但从实际应用上看,采用数值积分时,其计算效率不
高,因为对于计算任一个时间点 t 的反应,积分都要从
0 积到 t ,而实际要计算一时间点系列,可能要几百到
几千个点。这时可采用效率更高的数值解法-时域逐
步积分方法,这将在以后介绍。
3.6.1 时域分析方法— Duhamel 积分

● 虽然在实际的计算中并不常用 Duhamel 积分
法,但它给出了以积分形式表示的体系运动的
解析表达式,在分析任意荷载作用下体系动力
反应的理论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 当外荷载可以用解析函数表示时,采用 Duham
el 积分方法有时更容易获得体系动力反应的解
析解。例如,获得共振时无阻尼体系的特解。
3.6.2 频域分析方法— Fourier 变换法

Fourier 变换的定义为:
 U ( )   u (t )e  it dt
 
—正
 1 

it
 u (t )  U (  ) e d  —逆
 2 
——U() 称为位移 u(t) 的 Fourier 谱。
速度和加速度的 Fourier 变换为:


u (t )e it dt  iU ( )


u(t )e it dt   2U ( )
 U ( )  u (t )e it dt
3.6.2 频域分析方法— Fourier 变换法  
 1 

it
 u (t )  U ( ) e d
 2  



u (t )e it dt  iU ( )
单自由度体系时域运动方程: 

u(t )e it dt   2U ( )

2 1
u(t )  2 n u (t )  n u (t )  p(t )
m
对时域运动方程两边同时进行 Fourier 正变换,
得单自由度体系频域运动方程:
1
  U ( )  i 2 nU ( )   U ( )  P( )
2 2
n
m
U ( )  u (t ) , P ( )  p (t )
F F
3.6.2 频域分析方法— Fourier 变换法
1
 2U ( )  i 2nU ( )  n2U ( )  P( )
m
单自由度体系运动的频域解为:
U ( )  H (i ) P( )
1 1 
H (i )   2 
k  [1  ( /  n ) ]  i[2 ( /  n )] 
H(i)— 复频反应函数
再利用 Fourier 逆变换,即得到体系的位移解:
1 
u (t ) 
2 

H (i ) P ( )eit d
3.6.2 频域分析方法— Fourier 变换法

频域分析方法的基本计算步骤:
1 对外荷载 p(t) 作 Fourier 变换 , 得到荷载的 Fourier 谱 P() :

F
p (t )  P( )
2 根据外荷载的 Fourier 谱 P() 和复频反应函数 H(i
) ,得到结构反应的频域解— Fourier 谱 U() :
U()=H(i)P() H (i ) 
1

1 

k  [1  ( / n ) 2 ]  i[2 ( / n )] 

3 应用 Fourier 逆变换,由频域解 U() 得到时域解 u


(t) :
逆F
U ( ) 
 u (t )
3.6.2 频域分析方法— Fourier 变换法
离散 Fourier 变换 ( DFT )


it
P ( )  p (t )e dt


1 

it
u (t )  H (i ) P( )e d
2 
在用频域法分析中涉及到两次 Fourier 变换,均为无穷
域积分,特别是 Fourier 逆变换,被积函数是复数,有
时涉及复杂的围道积分。
当外荷载是复杂的时间函数 ( 如地震动 ) 时,用解析
型的 Fourier 变换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计算中大量采
用的是离散 Fourier 变换。
离散 Fourier 变换( DFT )
对连续变化的函数用等步长离散(数值采样)
时域离散化:
p(t k ), k  0, 1, 2, , N  1
t k  k  t ,
t  T p / N

频域离散化:
P( j ), j  0, 1, 2,  , N  1
 j  j   ,
  2 / T p
离散 Fourier 变换( DFT )

将离散化的值代入 Fourier 正变换公式,并应用梯形积分


公式得:
N 1 N 1 2kj
 i
  p(t )e  p(t )e
 i j t  i j t k
P ( j )  p(t )e dt  k  t  t k
N

k 0 k 0
将离散化的谱值代入 Fourier 逆变换公式,并应用梯形积
分公式得:
1  1 
 
i t k
u (t k )  U ( )e d  H (i ) P ( )e it k d
2  2 
N 1 N 1 2kj
1 1
  H (i ) P( )e
i j t k i
 H (i j ) P ( j )e   j j
N
2 j 0
Tp j 0
离散 Fourier 变换( DFT )
N 1 2kj N 1 2kj
i 1
 H (i
i
P ( j )  t  p(t
k 0
k )e
N u (t k ) 
Tp j 0
j ) P ( j )e
N

以上公式即是求结构反应的离散 Fourier 变换方法— DF


T
如果取 N=2m ,再利用简谐函数周期性的特点,可以得到
快速 Fourier 变换— FFT ,应用 FFT 可以大大加快分
析速度和减少工作量。

离散 Fourier 变换需要 N2 次乘法运算,而快速 Fourier


变换 可把乘法运算次数减少到大约 5Nlog2N 。若 N =
1000 ,则 FFT 可以把乘法运算由百万次减少到 50000
次左右。 N 越大, FFT 算法的效率越明显。
离散 Fourier 变换( DFT ) 1 N 1 i
2kj
p (t k ) 
Tp
 P(
j 0
j )e N

应用离散 Fourier 变换时应注意事项 :


1. 离散 Fourier 变换将非周期时间函数周期化
2. 由于第 1 点原因,对 p(t) 要加足够多的 0 点增大持续
时间 Tp ,以保证在所计算的时间段 [0, Tp] 内,体系的
位移能衰减到 0
3. 频谱上限频率 fNyquest=1/2t , Nyquest=2fNyquest
4. 频谱的分辨率为 f=1/Tp ,即 =2/Tp
5. 频谱的下限 f1=1/Tp
离散 Fourier 变换( DFT )
2. 由于离散 Fourier 变换将非周期时间函数周期化,使
得外荷载变成周期性荷载,如下图所示,原荷载的持
续时间 Tp 变成周期性荷载的周期。
离散 Fourier 变换( DFT )
2. 结构的动力反应也被周期化,对此要加足够多的 0 点
以增大持续时间 Tp ,保证在所计算的时间段 [0, Tp]
内,结构的位移能衰减到 0 。
u

Tp Tp Tp
t
离散 Fourier 变换( DFT )

 Fourier 变换,特别是快速 Fourier 变换在信号


分析和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标准的
Fourier 变换和快速 Fourier 变换程序可用。

 但作为一种微分方程的解法,在用于求解结构
的运动方程时,为获得可靠的结构动力反应分
析结果,仍需要对这一分析方法的特点有全面
的了解和掌握。
第3章 单自由度体系

3.9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的反应谱法
典型地震动
加速度时程

地震作用的特
点:

地震动过程非常
复杂,随时间不
规则,快速变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谱法
地震加速度时程的特点为:第 1 阶
段,振幅快速增长;第 2 阶段,相对稳
定;第 3 阶段,振荡衰减。
SDOF 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动力方程
x(t )
c
m 地震输入(已知)
u g (t ) 地震位移时程

k
ug (t ) 地震加速度时程(已知)
xg (t )
结构响应(待求)
x(t ) 相对位移
xg (t ) xg (t )  x(t ) 绝对位移

外荷载: 0
1 SDOF 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动力方程

FD (t ) FI (t )
x(t )
c FS (t )
m

恢复力 FS  kx(t )
k
阻尼力 FD  cu (t )

xg (t )
惯性力 FI  m u(t )  ug (t ) 

应用 D’Alembert 原理 fI  fD  fS  0
1 SDOF 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动力方程

x(t )
c FD (t ) FI (t )
m
FS (t )

mu  cu  ku  mxg


xg (t )
反应谱法
地震作用下结构运动方程:

mu  cu  ku  mug

结构位移反应:
t
1

n ( t  )
u (t )  u
 ( ) e sin D (t   )d
D 0
g

当输入地震动给定时,结构的地震反应仅与结构的
阻尼比和自振频率有关。
反应谱法

 在结构抗震设计时,人们往往只需要知道结构
动力反应的绝对最大值。当阻尼比给定时,上
述最大值仅由结构的自振频率决定。
Sd  Sd (n )
Sa  Sa (n )

Sd  Sd (Tn )
Sa  Sa (Tn )
El Centro 地震波

位移、速度、加速
度反应谱曲线
反应谱制作过程

• 现在以加速度反应谱 Sa 为例说明反应谱的制作过程。
2
2 t  ( t  ) 2
Sa 
T 
0
ug ( ) e T
sin
T
(t   )d max

g (t )、T、和 等有关。


由上式最大加 速度S a与 u

加速度反应谱Sa的制作过程如下:
1.  定如下 : ug ( )
地震地面加速度: ug ( )
结构阻尼比   0 
结构自振周期T  Tn
135
反应谱制作过程
2. 计算单自由度体系绝对加速度a (t )的时程曲线
2
2 t  ( t  ) 2
a (t )   ug ( ) e (t   )d
Tn
sin ( 3.29)
Tn 0 Tn
a (t )

3. 由绝对加速度a (t )的时程曲线确定最大绝对加速度Sa (Tn , 0 )


4. 绘制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T,纵坐标轴Sa。
在坐标系中点出(Sa (Tn ,  0 ), Tn)点。
136
反应谱制作过程
5. 设定新的Tn 值,重复(2)(4)步骤。

6. 最后,将所有的点即 n  1,2,3,的点(Tn , Sa (Tn ,  0 ))连接


起来就可得到一条最大 加速度反应Sa与结构自振周期 T的关
系曲线T  Sa。该曲线就称为加速度 反应谱。

7. 对于不同的 值,可以得到不同的T  Sa关系曲线,如上图。


137
反应谱法

 改变结构的自振周期 Tn 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
地震反应的最大值,最后可以得到以结构自振
周期 Tn 为自变量的函数 Sd(Tn) 和 Sa(Tn) ,即
(相对)位移反应谱和(绝对)加速度反应
谱。

 反应谱的意义:给出了在某一个地震动作用
下,不同结构地震反应的最大值。
 反应谱的确定要计算一系列具有不同自振周期
的结构地震反应的最大值(一般给出的是绝对
加速度反应谱)。
反应谱法

 当获得加速度反应谱 Sa 后,用 mSa 计算等效的


最大地震力,然后按静力方法可以计算结构地
震反应的最大值。

 地震工程研究中采用以地面运动加速度为单位
的反应谱,称为地震动力系数。

Sa (Tn )
   (Tn ) 
ug 0
反应谱法

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给出以重力加速度为
单位的反应谱,称为地震影响系数。

Sa (Tn )
   (Tn ) 
g

 反应谱方法仅限于线弹性问题的分析。
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运动

大陆漂移说 ( 20 世纪初,魏格纳)

海底扩张说( sea-floor spreading hypothesis )

板块构造运动 ( 20 世纪五十年代)
岩石层可分为若干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之上漂移,
每年几厘米,持续了 2 亿年左右
六大板块:欧亚、太平洋、美洲、非洲、印澳、南

地幔物质对流是板块运动的动力
海沟和海岭是板块的边缘
地震的观测

张 衡

世界上第一台记录地震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 ( 公元 132
1.14 现代地震仪及其工作原理

由拾震器、放大器和记录
装置三个系统组成
地震记录三个分量
1940 El Centro 地震记录
180 Deg 水平分量
PGA=0.2142g
(11.460s)

270 Deg 水平分量


PGA=0.3569g
(2.140s)

竖向分量
PGA=0.2468g
(1.00s)
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
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与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关系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77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用等震线表示出 100 年内各地区可能遭遇的最大地
震烈度,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作为工程抗震设计
的基本依据。

1990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有概率意义,标出 50 年超越概率 10% 的等烈度线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对一个城市或一个工
程场地进行详细的烈度和地震动的区分成为地震小区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01)

1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
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 、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
谱特征周期),不再采用地震基本烈度。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 :

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

标准反应谱

• 水平地震作用公式

ug (t ) Sa
F  mS a  (m  g )( max
)( )
g ug (t )
max

F  Gk 
上式中 G  m g 为重力;
k 为地震系数(日本称震度系数 ) ;
 为动力系数。
地震系数 k
ug (t )
k max
) (3.33)
g

• 它表示地面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其值只
与地震烈度的大小有关。值是反映地震的强烈程度的
参数。
• 根据统计分析,烈度每增加一度, k 值大致增加一
倍。

地震烈度 k 值见下表
•6 度 7 度 3.1 8 度 9度
地震系数 k 0.05 0.10 0.20 0.40
动力系数 
Sa

ug (t )
max

• 它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最大地面加速度的比
值。
•  值反映了结构的动力效应,它表示质点最大绝对加速
度反应是地面最大加速度的几倍。
ug
max

• 因为当 增大或减小时, Sa 相应随之增大或减


小,因此  值与地震烈度无关。
• 根据对不同烈度的地震记录的统计和分析, 当结构阻
尼系数  =0.05 时,的平均最大值  max =2.25 。
设计用反应谱
1. 地震影响系数 
• 为了计算方便,抗震规范定义: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
度 Sa 与重力加速度 g 之比为地震影响系数  ,即

Sa ug (t ) Sa
 ( max
)( )  k 
g g ug (t )
max

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为:
 max  k   max
2. 设计用水平地震作用公式

因   k 

因此,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可表示为:

F  G  k     G

F G

k
设计用反应谱
• 前面所述的反应谱为 T-Sa 曲线,而抗震规范所采用的反应谱是

T-(Sa/g) 曲线,即 T- 曲线。本质上就是加速度反应谱。


• 设计用反应谱如图 3.9 所示。
• 设计用反应谱曲线分为三段:

(1)在范0  T  0.1s围内,为一直线上升段,即

 (0.45  0.55) max
2

(2)在范0.1s  T  Tg围内,为一水平直线段,即   max



 Tg 
(3)在范Tg  T  5Tg围内,为一曲线下降段,即     max
T 
(4)在范5Tg  T  6 s围内,为一直线下降段,即
  1 
  2  (T  5Tg) max
 2 
反应谱曲线参数的说明
( 1 ) 特征周期 Tg

特征周期 Tg 与建筑场地有关,按建筑场地
类别和特 征周期分区查下表 ( 表 3.2) 。
特征周期(s) 表3.2
建筑场地类别
特征周期分区
Ⅰ Ⅱ Ⅲ Ⅳ
一区 0.25 0.35 0.45 0.65

二区 0.30 0.40 0.55 0.70

三区 0.35 0.45 0.65 0.90

注:计算8、
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其特征周期宜增加0.05s。
159
反应谱曲线参数的说明
(2) 衰减指数 
0.05  
  0.9 
0.5  5
(3) 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 1
0.05  
1  0.02 
8
当1  0时,取1  0。

(4) 阻尼调整系数 2
0.05  
2  1 
0.06  1.4

当2  0.55时,取2  0.55。


160
反应谱曲线参数的说明
( 5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为

对于阻尼比  0.05时, max取表3.3中数值。


当阻尼比  0.05时,则表3.3中数值乘以阻尼调整系数2。

( 6 ) T=0 时,为刚性结构,其加速度与地面加速度相等,
即  =1 ,所以
 max k max
 k k   0.45 max
 max 2.25

161
表 3.3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步骤

1. 确定计算简图并计算结构重量 G
2. 计算结构侧向刚度 k
F G
3.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 T
4. 确定地震参数
根据设防烈度查表得  max k
根据建筑场地类别和分区查表得 Tg
再由反应谱确定地震影响系数 

5.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 F =  G
162
例题
• 图 示 单 层 钢 筋 砼 框 架 , 设 梁 刚 度 EI=∞ , 柱 截 面
bh=350×350mm , 采 用 C20 ( E=25.5kN/mm2 ) , 阻 尼 比
=0.05 。设防烈度 7 度, III 类场地,该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
的特征周期分区为一区。试计算该框架在多遇地震下的水平
地震作用 F 。

G  1200 kN

EI EI H 5m

12m
163
解答
1. 计算简图如图示
2. 计算结构侧向刚度
bh 3 1
柱截面惯性矩:I   0.35  0.353  1.25  103 m 4
12 12
12 EI 12  25.5  106  1.25  103
单根柱侧向刚度:d i  3

H 53
 3.06  103 kN m

结构侧向刚度:k  2d i  6.12  103 kN m

k11
F G  1200 kN 1 1
k
3.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
2 m G 1200
T  2  2  2  0.89 s
 k gk 9.81  6.12  10 3

4. 确定地震参数
7度,查表3.3得: max  0.08
根据多遇地震、
根据一区、III 类场地,查表3.2得:Tg  0.45s

_
确定地震影响系数:

因为 Tg  T  5Tg

 Tg 
所以取曲线下降段:     max
T 
又因为   0.05

0.05  
所以   0.9   0 .9
0.5  5
Tg 0.45 0.9
从而得到:  ( )0.9  max  ( )  0.08  0.043
T 0.89

5.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绘内力图。

F   G  0.043  1200  51.965 kN

64.96 64.96
F  51.965kN
25.98 25.98
64.96 64.96
思考题:
1、采用柔度法该题如何计算?
提示: 1
EI 
 M 2
dx
F 1 1.25 1.25 1
 41 y1
EI
4 1 2
   1 . 25  2.5  1.25
2 25.5 106  1.25 10 3 2 3
1.25
y1  1.25 1.25
3  1.6  10 6 m

2、若该题改为排架,如何计算?

提示: 3EI
k  2 3
l
第 3 章小结
1 、无阻尼自由振动
无阻尼振动是一个简谐运动:

u (t )  A cos  nt  B sin  nt
u (0)
u (t )  u (0) cos nt  sin nt
n
建立了结构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的概念。

k n 2
n  fn  Tn 
m 2 n
2 、有阻尼自由振动

临界阻尼: 体系自由振动反应中不出现往复振动所需的
最小阻尼值。

阻尼比:阻尼系数 c 和临界阻尼 ccr 的比值。


一般结构中的阻尼比:钢结构?钢筋混凝土
结构?

低阻尼体系的自由振动:是一个衰减的简谐运动。

阻尼体系的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

阻尼的量测:自由振动法;对数衰减率。
3 、自由振动过程中的能量

无阻尼体系中的能量:

自由振动过程中的总能量守恒,不随时间变化,等
于初始时刻输入的能量。

有阻尼体系中的能量:

自由振动过程中存在能量耗散,阻尼在体系振动过
程中始终在消耗能量。
 简谐反应,又称单频反应(荷载:简谐式的;反应:
简谐式的),简谐反应分析构成了结构频域反应分析
的基础。

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时间域(时间为自
变量)
频域分析—频率域(频率为自
变量)

 对线弹性结构体系,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是等价的,
可以相互转换,基础是 Fourier 变换。 Fourier 级数是
6 、任意荷载的反应

 单位脉冲:作用时间很短,冲量等于 1 的荷载。

 单位脉冲反应函数:

1 n ( t  )
h( t   )  e sin[D (t   )]
mD
 杜哈曼 (Duhamel) 积分:

t
u(t )   p( )h(t   )d
0
 复频反应函数 ( 频响函数,传递函数 ) :

1 1 
H (i )   
k  [1  ( / n ) ]  i[2 ( / n )] 
2

 基于 Fourier 变换的频域解法:

1 

it
u(t )  H (i ) P( )e d
2 


P( )   p(t )e  it dt

例题
• 图 示 单 层 钢 筋 砼 框 架 , 设 梁 刚 度 EI=∞ , 柱 截 面
bh=350×350mm , 采 用 C20 ( E=25.5kN/mm2 ) , 阻 尼 比
=0.05 。设防烈度 7 度, III 类场地,该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
的特征周期分区为一区。试计算该框架在多遇地震下的水平
地震作用 F 。

G  1200 kN

EI EI H 5m

12m

17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