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6

说话训练的形式与方法

说话训练的形式
• 说话,可以分为:
• 1. 独白式 (独白体说话)
• 2. 交流式 (会话体说话)
• 3. 论辩式 (会话体说话)
• 4. 朗读式 (独白体说话)
• 独白体说话是单向的,说话人说,听话人听。

• 会话体说话是双向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交
互进行着说听活动。
• 独白式
• 复述、转述、仿说、续说、扩说、概说、描述、解说、评说、
演讲、讲故事、观察说话、读书报告、口头作文、看图说话

• 交流式
• 问答、对话、会话(多用于学习别种语言)
• 论辩式
• 讨论和辩论

•诵读式
• 朗读和背诵
说话训练的方法
• 讲述
• 复述
• 答问
• 背诵
讲述
• “ 讲述”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
• 主要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口语比
较系统连贯地进行口头表达的一种训练
方式。
• 讲述的范围很广,可以报告自己的思想、学
习、生活情况,也可以讲自 己听到的故事,
还可以讲亲身的见闻。

• 全班学生轮流,每天利用三五分钟,一个学
生讲述,大家听。听完以后 可以提问,讨
论。

• 教师从学生的讲述中发现语音、语法、词
汇、语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 有针对性的解
释说明。
复述
o以自己的语言,将所听过的消息、故事或读过的文
章内容讲给别人听。包括:
o 重述自己说过的话
o 重述别人说过的话
o 重述读物的内容
口头复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说话能力,特别
是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
复述训练,一般先训练详细复述,再训练简要复
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
 详细复述
o 一种按照课文内容循序作详细连贯的叙
述方法,主要靠记忆完成。
o 详细复述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熟
悉一般的语句结构。
o 低年级概括能力差,应多用这种方法。
至于复述优美的句子,这方法对高年级
学生也适用。
 简要复述
o 对内容作简略叙述。要求学生抓住主要
内容,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的高度概括
能力。
o 中年级以上常常采用
o 较长课文可以简要复述其中主要片断。
 创造性复述
 根据资料的主要意思,加上自己的理解、
想象、补充、改造或扩展后重述出来
 创造性复述的不同情况
o 复述时改变人称,如:他变成我
o 符合要求,把顺叙改为倒叙,将倒叙改为顺叙
o 复述时加上自己的分析、说明、评论等
复述的要求

 语言:语音语调正确,声音清楚响亮,语句通顺、
有中心、有条理。
 理解:掌握资料中心,并能有条理地组织起来。
不能歪曲原意,增减内容、观点和情节。把事件
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交
代清楚。
 内容:能表达资料的思想、感情。以适当的表情
动作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复述的指导方法

 教 师 先 讲 述 教 材, 接 着 提 出 问 题,
学 生 根 据 问 题 进 行 复 述。
教 师 广 播 教 材, 接 着 讨 论 提 纲, 然
后 学 生 以 提 纲 为 依 据 进 行 复 述。
教 师 按 照 连 环 图 讲 述 教 材, 接 着 教
师 和 学 生 共 同 概 括 图 意, 然 后 学 生
看 图 意 进 行 复 述。

复述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评议(说一些优点、弱点、
补充)
答问
• 答问是一种由问和答两个要素构成的双边交
流的说话方式。
• 意义: i.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

思维。
• ii. 引导学生理解教材。

• 要求:准确、清楚、完整。
训练方式:
• i. 教师提问学生答。
• ii. 学生提问教师答。
• iii. 学生提问学生答。
• iv. 一人提问一人答。
• v. 一人提问多人答。
• vi. 几人提问一人答。
• vii. 口问笔答。(教师口头问,学生写在纸)
• viii. 笔问口答。(教师写在白板,学生口头
答)
• 要达到答问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
• 1.
• 审清题意 弄清问题的类型和要求。
一般问题不外乎“是什么”、“怎么
样”、“为什么”,要针对不同的类
型回答。

• 2. 想好再说 在答问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做好
准备,选择好回答的内容和回答的先
后顺序。
• 3. 简明扼要

• 4.
声音响亮,语速适当,仪态大方
• 5.
留时间思考 不急

• 6.
适当的指点与帮助

• 7.
及时肯定与鼓励
问答练习
1. 一般问答。教师提问,要求学生回答时注
意句重音。
教师:你跟谁去书店买书?
学生:我跟小明去书店买书。
教师:你跟小明去哪儿买书?
学生:我跟小明去书店买书。
2.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 先否定,然后用所给的词语做肯定的回答。 * 教师以质
疑的方式来提问学生 *
教师:你看得懂英文书吗?(华文书)
学生:我看不懂英文书,我看得懂华文书。
教师:你听得懂客家话吗?(广东话)
学生:我听不懂客家话,我听得懂广东话。
b) 让学生用指定的词语回答。
教师:你们去哪儿旅行?(吉隆坡)
学生:我们去吉隆坡旅行。
教师:你们去哪看电影?(礼堂)
学生:我们去礼堂看电影。

3. 快速回答问题,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问答实例
《我的好朋友》
回答问题:你的好朋友是谁?今年几岁?他有什么地
方令你欣赏的?

指导要点:
• 先一个一个问题分开练。
• 因为各个学生的情况不完全相同,每个问题可以多请一些
同学回答。
• 在一个一个问题回答的基础上,可以请几个学生连起来说
说“我的好朋友”。
• 另外,可以同桌两个人互相回答,以增加学生多练习的机
会。
背诵
• 背诵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传统方法。
• 背诵是由读得顺口到读到烂熟,由闭目记诵到
如流背出的过程。
• 目的: i. 培养记忆能力 ii. 培养口头表达能

• “ 背”是知识累积能力的培养;“诵”是在知
识积累以后,顺利地将知识表达出来的过程。
• 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
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
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
确无误。
背诵的方法
• 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
• 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
• 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艺术处
理,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利于准确表
达内容。
• 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 分步进行。
• 首先,进行“背”的训练,达到熟练记忆,
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
• 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大声背诵
出来,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带有一定
的感情。
• 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 背诵——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对背诵的兴趣
。教师可对每个学期的须背的文章作具体安
排及适当补充,举行背文比赛,以比促读
,以赛促背,形式多样,方能调动其兴趣,
才能真正把学生的背文活动落到实处,培养
学生多读多背的习惯。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