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8

中國儒家思想

影響下的人際關係
一、中國傳統社會的特點:
 家族本位:重視家族觀念
*為何以中國傳統社會有濃厚的家族觀念?
a.農業社會需要人力,聚族而居形成家族
b.其次儒家思想將家族觀念深化。
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四海皆兄弟。
*有何優劣?
a. 優:有人情味,溫暖、和諧
b. 劣:難培養公德心、法治觀念薄弱、家族
意識淹沒個人價值。
二、傳統中國人的人格結構
 1. 閉固性人格
a. 原因:農業社會的生產活動及生活方式不需要
創新求異,而是靜態守舊封閉的,人們遵循已
有的經驗,所以造成中國人人格閉固性的特點。

b. 閉固性人格的特點
循例重俗、被動閉縮、自制自足、傾向於孤立
與默從,較少主動「參與」改革。
c. 影響:造成重權威守舊的思想。
2. 人文精神:重視人的價值甚於一切
人與人相處之道、人與人的關係和諧
3. 重儒家的人倫道德教化
用以控制社會的秩序 ( 現代社會則用法
律)
西方社會以宗教及法律來作為社會規範
 2. 權威性人格
a. 原因: 1. 農業社會對自然自然的不可捉摸
而產生焦慮,故需依仗權威 ( 前輩克服自然的經
驗 ) 去化解焦慮。
在家庭中以父子的關係為主軸,子要絕對服
從 父,投射出去成為君臣關係、師生關係。故
有君父臣子師父的稱呼。
b. 影響: 1. 權威性人格在社會上產生一種與
之相關的社會結構。中國社會的人際關係都化約
為從屬關係、有尊卑之分 ( 階層性結構 ) ,可產
生安定社會的作用。
 3. 形式化與面子問題:
a. 原因:中國強調禮教,禮教的目的本為使

重德性、守秩序,但過份重禮教而又而不敢違背
禮教,便會在表面上遵從,但內心並無實質感受
,那便流於形式化,顧面子,顯得虛偽。例:在
殯儀館談笑風生,有「禮」而無德。
b. 影響:使人變得虛偽,思想僵化,欠創新。
 4. 特殊取向與人情味的人際關係:
a. 原因:中國的社會結構是以家族為本位是
原級 (primary) 社團,人與人的關係是基於身份
而定。例:稱呼他人叫老兄、大姊、伯母、皆
以「親人」待之、表現出人情味,但親屬關係
圈以外的人則為外人,表現之情則淡泊。例:
在公車對親人讓位爭先,對陌生人則爭座。
b. 影響:令「次級團體」的角色行為受到歪曲,
常產生枉「法」徇「情」現象,難建立完善的法
治社會。
三、職場必知的事–中國人人格特質
 在西方心理學界嘗試用“五維說”研究人格,並
將其應用於鮮活的生活。可以說,在西方的背景
下,他們獲得了不小的成功。“五維”特徵分別
是–“外向性”、“情緒穩定性”、“責任性”、
“宜人性”以及“開放性”。每個人都在這個“
五維空間”中佔據一個相對固定的點,其人格測
量值即為該點向五個維度投影所得的座標值。沒
有兩個人在這個結構空間中是完全重合的。
 五維說”雖在國際風行,卻難以“說”清中國人。
 近年中國學者張建新和香港中文大學張妙清教
授共同主持了《中國人人格測量表》的編定。
這套極為詳盡的心理測試量表反映出了那些符
合中國文化和現實生活的個性特點,如“人情
”、“面子”、“和諧性”等。而這些人格特
質在西方的人格測驗中是難以獲得的。
在對《中國人人格測量表》的結構進行探
索時,他們首先得出了四大因數:
「領導性」、「可靠性」、「個人性」、
「人際關係性」。特別是“人際關係性”這個
因數彙 聚了許多上述提到的本土化人格概念。
西方並非不重視如何「做人」,如何建立
「人際關係」,但在它們的文化和制度中,
「做人」並沒有像在中國人那樣被如此刻
意地強調,甚至「搞關係」成為許多人的
生存之道。西方社會中那些「耿直」、
「誠實」的人在獲得自己的利益時,會更
多地依賴法律、規章的保護,而不是「人
情網路」的庇護。
差序格局:中國式人際關係原則
 「差序格局」: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
中,和別人所聯繫成的社會關係,不象團體中的分子
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紋一般,
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
「差序格局」是由中國國寶級人類學家費孝通所提
出。差序格局是費孝通用來解釋中國社會群我分界
方式的一個概念。費孝通發現中國人不若歐美社會
有清楚分明的公私領域之界線,在許多公私分際上
看似混淆不清,其實是人我分際的方式不同 ( 公或
私的領域淡薄,不管公私只看關係的深淺 ) 。
團體格局的西方人際關係
 西方社會是「團體格局」,團體內外定義明
確,組織成員清楚,成員義務責任確定。
 歐美社會的人我分際是建立在「社會契約」
上,每個人退出一部分與其他人共用,並以
「團體」的方式參與社會事物。每個人所退
出的部分便成為「公共空間」、「公共領
域」,需要透過「公德心」來維護。
 人際關係學者學者指出:西洋社會組織像捆
柴。社會常常由若干人組成一個個的團體。
團體是有一定界限的,誰是團體裏的人,誰
是團體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在團體裏的人是一夥,對於團體的關係是相
同的,如果同一團體中有組別或等級的分別,
那也是先規定的 ( 社會契約論,例如國家就
是社會契約的最大團體 ) 。
 中國社會的基本運作單位不是「團體」。
費孝通舉了家庭的例子說明。當一個西洋人說
他要帶自己的家人去拜訪朋友,指的就是那幾
個人,很清楚;但中國人就不同了,家裡面有
哪些人,是件「伸縮自如」的事情。我們的格
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柴 ( 團體 ) ,而是好
象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
去有「差別親疏 ( 差序格局 ) 」的波紋。每個
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
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繫。每個人在某
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 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係就是這種
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係是
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生的社會關係。從
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路,可以一直推出去
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
人物 ...... 這個網路象個蜘蛛的網,有一個
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
以親屬關係布出去的網,但是沒有一個網所
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 因此,以親屬關係所聯繫成的社會關係
的網路來說,是個別的,每一個網路有個
「己」作為中心,各個網路的中心都不同。

中國人最講究的便是人倫,然而倫是什麼呢?費
孝通認為,倫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生社會
關係的那一群人裏所發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
《釋名》中也說「倫也,水文相次有倫理也」。
 倫重在分別,在禮記祭統裏所講的十倫,鬼神、
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事、長
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倫”是在別父子、
遠近、親疏。倫是有差等的次序。在中國傳統的社
會結構中最基本的概念,人與人來往所構成的網路
中的綱紀,就是差序,也就是倫。《禮記》大傳說
「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
得與民變革者也。」費孝通認為,這意思是指這個
社會結構的架構是不能變的,能變的只有利用這架
構所做的事。
差序格局中的中國人不是「個人主義」而是「自我
主義」,一切價值是以「己」作為中心的主義。我
們一旦明白這個能放能收,能伸能縮的社會範圍,
我們就可以明白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私的問題了。
費孝通說:為自己可以犧牲家,為家可以犧牲族…
…這是一個事實上的公式。在這種公式裏,你如果
說他私麼?他是不能承認的,因為當他犧牲族時,
他可以為了家,家在他看來是公的。當他犧牲國家
為他小團體謀利益,爭權利時,他也是為公,為了
小團體的公。「在差序格局裏,公和私是相對而言
的,站在任何一圈裏,向內看也可以說是公的。」
 了解「差序格局」才能了解為何「自家
人」比其他人重要,才能了解總統女婿、妻
子、女兒的生死比國人重要,都是基於傳統
倫常的差序格局作祟。你以為他自私,但對
他來說他認為是公的。其實不只總統如此,
一般人也是遵循著差序格局。有什麼好康的
一定是家裡人先拿;有問題的時候,一定是
先保護自己人(自己->父母->家人->
家族)。原因無他,差序格局而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