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6

中國文化要義

第三講
道家學說與「逍遙無待」
煩惱 / 困惑 / 痛苦
人生煩惱

男人之苦?女人之苦?

妻財子祿?名利權?

立功、立德、立言?

「欲」?
「欲」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
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
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道德經‧十二章》
老子

對文化採消極否定之立場

自我之超越萬有

超驗的自由觀念
「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道德經》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道」

與儒家的道不同。

道家論道,乃形上意義的「道」,乃萬
有運行的形上規律。

現象萬物皆隨時而變,唯「道」非現
象,故獨立實在而永恆不變。
「道」之一 - 「相反相成」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
於無。」老子《道德經‧四十章》

一切現象之存在,均依賴其反面。

如:貴 / 賤、美 / 醜、無 / 有


「負陰抱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
抱陽,沖氣以為和。」

老子《道德經‧四十二章》
杯碗用其空,乃「無」有「有」之用
道之二 - 「正反互轉」

每一現象之發展,必過渡到其反面。

愈具勇氣,愈不喜爭鬥
愈能說理,愈不喜多言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文化否定論」

否定文化價值,肯定「真我之自由」

經驗意義之「自由」
( 於現實生活中不受干涉 )
VS
超驗意義之「自由」
( 超越一切條件之主宰性 )
「無為」

「無為」 - 無所執著的意志狀態

對現象界 / 經驗界一無所求

顯出自我之超越自由
「無不為」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
無不為。」老子《道德經‧四十八章》

無為:「自我之超越經驗界。」
vs
無不為:「自我支配經驗界。」
莊子

道家理論代表人物

道家學說理論系統之建立者

《莊子》一書 ( 內、外、雜篇 )
「真我之論證」

「形軀」非「自我」

「自我」意謂「主宰性」

「自我」不在認知活動中

「形驅我」?「認知我」?「德性我」?
「逍遙」的自由

超越一切條件,無所拘繫的主體。 ( 無待 )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
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
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莊子‧逍遙遊》
「有待」與「無待」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
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逍遙遊》
「對人生及文化之態度」

超脫的人生

自得的人生

無爭的人生

自然的人生
「畏影惡跡」《莊子‧漁父》

「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
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
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
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鼓盆而歌」《莊子‧至樂》

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
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
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
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
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
春秋冬夏四時行也。

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
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渾沌鑿竅」《莊子‧應帝王》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
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
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
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死便埋我。」劉伶

「身長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細宇宙齊萬物為心。…
…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
我。』其遺形骸如此。」《晉書‧列傳十九‧劉伶》
  蘇軾《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
鳴,敲門都不應,倚帳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
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