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4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经典晨读 语林趣话
方法警示探究

高考导航 随堂练习

双基要点 课后强化作业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经典晨读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酒泉子 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①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
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简介】 《酒泉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
调。
《敦煌曲子词》中之《酒泉子》与《花间集》中之《酒泉
子》不同,两者不能相混。潘阆用的前者。双调,四十九字,
平韵为主,间入仄韵。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潘阆(?—1009),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广陵(今
江苏扬州)人。太宗至道元年(995)召对,赐进士第,授四门国
子博士。后以“狂妄”罪名被斥,漂泊江湖,以卖药为生。
真宗时释其罪,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县)参军。与寇准、王禹、
林逋等唱和,尝往来于苏州。有《逍遥集》传世。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注解】 ①郭:城外围着的城墙。这里代指城。
【故事】 潘阆因言行“狂妄”,得罪权贵,被撵出汴
京,漂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浪到杭州。杭州的钱塘江,
每当中秋前后就要涨潮。潮水上涨,是宇宙间的壮观。每到
这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百姓居民,各色人等,倾城出
动共观潮涨。这首词,潘阆写的就是观潮盛况。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长久地回忆着杭州观潮盛况,不能忘怀。观潮那时,杭
州全城人倾城出动,排列钱塘江边,踮着脚尖,伸长脖子,
人人争着看潮水上涨、海潮到来的情景。潮水来了,像一道
道银白色的长城,排山倒海,铺天盖地地扑来。怀疑大海的
水,都被这倾倒一空!潮水声轰隆轰隆,如同万面战鼓同时
敲打,惊天动地,魂飞魄散。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在风口浪尖向潮头挑战弄江涛的健儿,向潮头笔直挺立
着,出没起伏在汹涌动荡声如雷鸣的惊涛骇浪之中。他们高
举着红旗,还不让红旗被潮水溅湿。我自从离开那里,许多
次还在梦里看到这样惊险的情景,就是醒来,还胆战心寒。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高考导航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2012 年高考四川卷)
20.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6 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
远了、
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
希望________;回忆________,希望________。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
法的能力。题干明确要求使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要精
心选择可以对比的意象,做到句式协调,语意连贯。

【答案】 (示列)(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 (希望)


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 (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 (希望)
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仿写句子要做到句式相同、修辞一致、对象同类、结构
对称、讲究文采、格调高昂等。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学习目标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1.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双基要点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1.引子撮要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话要说得准
确、明白、通畅,还要说得鲜明、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这些都离不开修辞手法。汉语中的修辞手法有很
多种,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等,又称为修辞格。
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能达到意想不到的
效果。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2.活动提菁
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
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广告语之所
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
缺的作用。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
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情,而不会留下
好的印象。若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则广告会脍炙
人口,反之,会成为“败笔”。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3.工具箱整合
所谓修辞,乃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言材料,各
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
它和人们的立场、世界观和思想方法是密切相关的。修辞法
可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类:消极修辞是以明确、通顺、
平匀、稳密为标准。科学、法令等解说文所用的方法便是。
而积极修辞则是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
尽语言文学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的语言文字,呈现出
具体形象及新鲜活泼的动人力量。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1)比喻: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类似点,就用那个
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比喻的成立,实
际上,包括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因素。
因此,在形式上有本体、喻体及比喻词三个成分。而由这三
个成分的异同及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明喻是比喻中最普通而又最常见的一种。它的本体和喻
体及比喻词三个部分都同时出现,这种比喻所用的比喻词是
最能够明显地表现比喻的字眼。如:好像、如同、仿佛、犹、
若、如之类。例: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篇》)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朱
自清《春》)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暗喻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比喻法。本体和喻体紧密地相
合在一起,因此本体和喻体用“是”、“就是”、“成为”、
“变为”等词语联系起来。例:
母亲啊!你是绿叶,我是红莲。(冰心《往事(七)》)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迭。(辛弃疾《念奴娇》)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借喻比暗喻更进一层,本体和喻体联系得更为紧密,因
此借喻只出现喻体,而把本体和喻词都省略了,直接用喻体
代替本体。例: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本末诗》)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梁启超《敬
业与乐业》)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2)借代:所说的事物纵使与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但只
要事物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便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
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例: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相二十二
韵》)
南国花市的另一个特色是有许多结实累累的果树同时陈
列着。(秦牧《南国花市》)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3)比拟:将人拟物(以物比人)和将物拟人(以人比物)都是
比拟法。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美丽而骄傲的牵牛,从黑夜的磨难中过来,满心都是泪,
迎着起初的太阳。小草顶着一滴露水,一星光辉,昂着它们
的头。土地都微微地动着,原来下边还有不被看到的,想翻
到地面上来。(靳以《散文三试》)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4)夸张:也称夸饰。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以丰富和瑰
丽的想像,将某一事物的本质或特征表现出来,对有关事物
于空间、时间、数量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渲染的一种修辞
法。例:
量新野弹丸之地,何劳丞相大军?(罗贯中《三国演义》)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五)》)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5)排比:凡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
等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达同一范围、同样性质的事物的
修辞方法,叫做排比。例:
无恻忍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
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
寡妇的咽泣。(艾青《春》)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6)对偶:凡是意思相对、相似或相连,字数相等,语法
结构相同,成双作对地排在一起的两个句子,就叫做对偶。
例: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摇晃在眼前的不是千条绿柳吗?萦绕在身际的不是百啭
黄鹂吗?(郭枫《撑一伞细雨》)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7)设问:有时为了强调某一意思,便往往先提出问题,
然后把自己心中早有的答案说出来,这种修辞法叫设问法。
例: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人生甚么事最苦呢?贪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
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
来的责任。(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8)反问:为了加强文中的意思,便提出问题,但却故意
不回答,让听者和读者自己领会理解,便叫做反问法。例: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流莺》)
我就是替细君不平,我是站在细君这一边的,年纪大就
可以随便欺负人了吗?(锺晓阳《卢家少妇》)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9)反复:在句子中紧接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以
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的修辞手法,叫做反复法。例:
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司马迁《报任少聊书》)
谁有闲情来欣赏这可怜的折枝?我一定要出去,一定要
出去,一定要出去。(吕梦周《水的希望》)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10)顶真:它是运用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做后一句子开
头的词语,使邻接的句子上接下传,首尾相连,结构更为严
谨。例: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杜甫《兵车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
桥》)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11)引用:在和别人说理或辩论时,为使对方心悦诚服地
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故常常要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先哲
的言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正确,这种修辞方法叫引
用法。例:
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仆是何者,窃
时之名已多。”(白居易《与元九书》)
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在自知的镜子里,才
能真正地照出你自身的优劣。(孟瑶《自知与自信》)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12)双关: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
牵涉到两件事物上,便叫双关法。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
雪芹《红楼梦》)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常见修辞的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化冗长为简洁。
借代: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
夸张: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
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对偶: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
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说
理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
造成深刻的印象。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增强旋律美。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
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两物
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
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
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
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顶真: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具体地说,议
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
事,条理清晰。
反语: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揭露批判,辛辣讽
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语林趣话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凤”中为什么含讥
三国魏晋之际,有七位名士,他们志同道合,互有来往,
据说他们曾在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聚会宴饮,他们肆意
酣畅,放荡不羁,纵酒谈玄,抨击时事。行为虽然荒唐怪诞,
然而是非曲直却是一清二楚,所以被人们称作“竹林七贤”。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竹林七贤”中有个叫吕安的人(也有人说吕安是七贤之
友)。有一次,他去看好友嵇康,当他来到嵇康家门前一问,
才知嵇康出去了,心中约略感到失望。恰巧正逢嵇康的大哥
嵇喜在家。嵇喜得知当今名士吕安来了,便主动迎出来,客
客气气地请吕安进家。吕安知道嵇喜是在朝廷做大官的,与
嵇康不一样,于是拒绝了嵇喜的邀请,还在大门上写了一个
很大的“凤”字,尔后立即跳上车子离开了嵇康家。吕安走
后,嵇喜对着门上的那个“凤”字端详了很久,心想:“凤
乃吉祥之物,想不到那个很清高、不与官员来往的吕安也恭
维自己呢!”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他越想越高兴,越高兴越要欣赏,不觉流连忘返。随身
的一位书僮见主人久久端详那个“凤”字,并喜形于色,便
猜透了他的心思,走上前去,小心地说道:“大人,吕安写
那个字是在挖苦您哩!”嵇喜经书僮这么一提醒,恍然大悟,
不觉脸色难看,一跺脚,悻悻回家了。
吕安写一个“凤”字,为什么就是讥刺嵇喜呢?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原来“凤”字是一个合体字,属于形声字。“凤”是简
体字,繁体字写作“鳳”,把“鳳”字拆开就是“凡鸟”两
个字,“凡”是声符,表示与读音有关,“鸟”是义符,表
示与意义有关。吕安就是利用“凤”字的形声结构来讥讽稽
喜是“凡人”,是俗不可耐的人。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随堂练习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1.下列对修辞手法定义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以构成。
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代通称、
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C.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这
种方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
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征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也很难补出被象征物。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答案】 A(构成比喻的两个事物要是不同性质的。例
句中“他的眼睛”和“他母亲的眼睛”属于同类事物,不能
构成比喻。)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2.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恰当的一项是( )
A.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B.爸爸的胡子是钢丝,很明显,看上去俨然是个硬汉。
C.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被炮弹炸开的阵地就像菜地长满了蘑菇。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答案】 A(B.“胡子”与“钢丝”差距较大,不具有相
似点;C.“严谨的结构”与“铜墙铁壁”差距较大;D.比喻的
氛围不当。)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3.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站同山肩的月亮,将她银色的轻纱掷给大海做一件睡
衣。
C.蓝空里的星星,仿佛怕冷似的,不安地眨着眼睛。
D.敌人对我们的狂吠,无损于我们的一根毫毛。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答案】 A(A 项运用了对偶和借代的修辞手法。B、C、


D 三项运用了比拟的手法。)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4.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
推着,用牙咬着。
(2)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态。
(3)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4)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不够我走来不够我看。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A.(1)拟人 (2)对偶 (3)对比 引用 (4)夸张


B.(1)比喻 (2)对偶 (3)对比 引用 (4)夸张
C.(1)拟人 (2)对偶 (3)对比 比喻 (4)夸张
D.(1)拟人 (2)比喻 (3)对比 比喻 (4)拟人

【答案】  C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欢笑盛开在眼睛、眉毛上,心啊,要从嘴里跳出。
B.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青年人,珍
重地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C.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
地流动着、跳动着。
D.头发梳得光,脸上搽得香。只因不生产,人人说她脏。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答案】 C(C.脉搏只会跳动,不会流动,用以比喻小
河,不妥;A.用夸张;B.用拟人 ;D.用对比。)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6.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
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B.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
小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
原野上的一条白练。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结构像神
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那好像
是江上的渔火。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答案】 A(B 中以“白练”来比喻“两旁长着鲜嫩的青


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的“路”不妥,两者缺乏相似
点;C 中以繁喻简,以读者不熟悉的科学知识来比喻读者熟悉
的浅近的散文结构,有违比喻的原则;D 中“万家灯火”言其
多,而“江上的渔火”则是零星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没
抓住。)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7.下列对古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意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
理,表现了诗人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恶劣的自然
环境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情景。)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C.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不忍离别之
情。)
D.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从琼筵。南风一扫胡人净,
西入长安到日边。(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复兴邦家的
爱国之情。)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答案】 B(用比喻和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
气氛和危急形势及守城将士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场面。)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8.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
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写出晚
霞之下山冈的景色。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B.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
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
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
窗台下留下了脚印。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
描绘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C.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又灵,看个文件什么的,只
要拿眼把题目一扫,里面的内容便能猜个大概。
——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点明了“他”
有知识有文化。
D.(剑南春酒广告)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
——运用对偶、比喻,十分醒目地告诉顾客:剑南春酒
已有千余年历史,在唐代就是宫廷贡酒,质量高、名声好、
信誉经久不衰。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答案】 D(D 项原广告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9.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
比句。
有人说,校园生活像冬天的树木一样,枯燥;有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 静 ; 有 人 说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其实不然。我们的校园生活像一支旋律,它
是热情、快乐和友爱的组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答案】 (示例)校园生活像湖水一样;校园生活像空气
一样,无色;是激越、奔放、令人陶醉的交响乐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10.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
修辞手法相同。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
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
和洒脱。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答案】 徘徊在失败的低谷 在为恨而伤怀 并非没


有挫折 只不过他们把挫折当作前进的起点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 语文 ·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

课后强化作业(点此链接)

第六课 第二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