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0

第二十課

教學計劃與評估
內容大要
• 教學計劃
• 學期教學計劃
• 學習活動計劃
• 學習差異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評估
• 編製試卷的原則
• 校本評核
學期教學計劃
• 由多個單元組成
• 留意與其他學期、學年的銜接
• 留意各個單元之間的銜接
• 留意時間的分配
• 留意學習目標能否測量
• 要照顧學習差異
學期教學計劃
• 計劃時可以留意以下項目︰
教節 單元 學習目的 教學目標
閱讀 寫作 聆聽 說話 中國 中國 品德 自學 思維
文化 文學 情意 能力 能力
30 記敍文單元 1. ……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2. ……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3. ……
30 說明文單元 1. ……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2. ……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學生能……

3. ……
學習活動計劃
• 所有為學生學習而安排的活動,都是學習活動,包括︰
• 課內的
• 課外的
• 課內的︰答問、討論、報告、話劇演出、做課堂練習、聆聽……
• 課外的︰參觀、校際比賽、班際比賽……
學習活動計劃
• 學習目的要清晰
• 教學目標要清晰
• 要觀察成效
• 要有趣味性
• 要有實用性
• 課內活動、課外活動,不應割裂
學習差異

• 學生的性向、才情各有不同,智能、喜好也
各有差異,而學習經歷、家庭、社會、經濟、
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都構成他們在學習能力、
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和風格等的不同,因而
有不同的學習需要。
學習差異
• 健全、殘障
• 華語學生、非華語學生
• 聰明、平庸
• 有興趣、沒興趣
• 男性、女性
• 思考模式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原則

照顧學生多樣性的原則
•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習差異是自然存在的。照顧學生學
習差異,並不是把學生差異視為問題,強要拉近學生之間的差距,
而是把學生的不同稟賦視為促進有效學與教的寶貴資源。教師應珍
視每個學生的獨特才具,配合語文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幫助每
個學生了解自己的性向和才能,為他們創設發揮潛能、獲得成就的
空間,使他們的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等
得以提升。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全面規劃
• 教師應了解學生在中國語文學習領域內各科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
的差異,並因應學校的條件,從課程設置、學與教的內容及評估的
設計等方面,作全面的規劃,為學生組織多樣化的語文學習或聯課
活動,讓不同能力、性向、興趣的學生都有參與和發展的機會。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態度積極
• 每個學生都具備學習能力,教師應以積極態度指導他們學習,肯定
學生的學習表現。對在某些方面能力稍遜或表現欠理想的學生,教
師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回饋,一方面讓他們知所改善,另一方面可
肯定他們的其他成就,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激勵他們力求改進。
對於能力較佳的學生,適當地提高要求,加快學習進度,鼓勵他們
向難度挑戰,促使他們追求卓越,並作持續發展。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及早跟進
• 教師應定期檢討學與教的成效,對持續未有改善的學生,多加關注,
盡早找出原因,給予適切的指導,幫助他們改進;而表現特別卓越
的學生,則可透過調適課程、學與教方法、評估措施、聯課活動等,
盡早幫助他們發展特長。例如教師在安排寫作教學時,如發現表現
稍遜的學生,須及早引導他們留意寫作構思、組織、修訂等過程,
改善寫作能力;而發現才思敏捷、文字通達的學生,則另設更高的
寫作要求,讓他們展現才華。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激發動機
• 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盡量為他們提供機會,參與不同的學習活動,
讓他們學得投入、主動,有機會認識自己的興趣和才能,並獲得成
就感,激發學習動機。學習表現稍遜學生普遍學習動機不強、信心
不足,他們在具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容易遇到挫折;教師應多加
鼓勵、關懷,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引起學習動機。對於表現卓越
的學生,教師則宜鼓勵他們訂立較長遠的學習目標,將動機化為動
力,逐步向更高的學術成就或人生目標邁進。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照顧學生多樣性的措施
• 教師應透過不同的途徑,多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透過課堂
觀察、習作批改、與學生會晤、同儕分享、問卷調查等,以了解學
生的學習方式、長處、情緒和困惑,從而掌握他們的能力、興趣、
態度及造成學習差異的原因,以便因材施教,或作額外的支援。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設置適當的課程
• 教師應根據學生在中國語文學習的表現和需要,並因應學校的條件,
全面規劃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在學與教的過程中,教師
應因應學生在語文學習的表現及需要,在教學內容、學習材料和作
業等方面進行課程調適。為幫助非華語學生學習,教師可參考「中
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訂定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進程及
預期學習成果,讓他們透過小步子方式學習,提高學習效能。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 教師宜配合中國語文學習領域的目標和要求,運用靈活、富啟發性
的教學方法,例如遊戲、比賽、提問、角色扮演、分組學習、討論、
辯論等,加強學生的參與,讓他們從互動中學習,使他們學得更積
極和主動,以增強學與教的效能。此外,教師在採用探究學習或對
話交流的學與教策略時,可根據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學
習能力及學習方式等,靈活採用不同的分組方式,適當安排「協作
學習」,提供同儕交流、互相砥礪、各展所長的機會。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 此外,教師可透過多元化的聯課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中國語
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潛能,例如作文比賽、朗誦比賽、小記者計
劃、語文學習營、書展、作家演講和辯論比賽。對於語文學習表現
較佳的學生,可額外安排增潤活動,例如創意寫作、辯論技巧訓練、
文化考察,讓他們精益求精。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布置適切的評估活動
• 教師宜設計適切的評估活動,以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強弱項、提升其
學習動機和興趣、增強學習效能,以及展現其學習成果,以表揚學生在學習
上的進步,並根據評估結果分析他們的學習困難和需要,從而給予適切的回
饋和適當的支援。
• 例如學生可建立閱讀歷程檔案,訂定讀物類型、數量等,記錄閱讀的進程和
閱讀後的思考。教師可個別回饋,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發展路向和步伐。
此外,教師可多設計不同內容或類型的評估活動,讓學生可按個人興趣、長
處選擇,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得以發揮。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進展性評估
- 進展性評估是指對學生的學習及其進度進行持續評估,可以幫助教師調
整教學方法、課堂內容及學習目標,並為學生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使他
們的學習動力得以持續。
- 學校應考慮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以進行各種形式的進展性評估。
- 除了書面陳述外,評估亦可採取口試、專題研習、學習概覽、圖片或圖
表報告等形式進行。這些評估形式皆可用以蒐集學生的學習顯證和展示他
們的學習進度。
思考問題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就是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盡量縮窄學生成績
方面的差異。」對嗎?
思考問題
解答
• 在教育方面,公平公正並非意味著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每個學生,亦
並非為每個學生提供相同的指導或學習支援。學生在需要、興趣、
背景、經歷、學習風格、抱負及對學習的就緒程度等眾多方面存在
差異,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尊重及照顧其個性及獨特性。考慮到學
生的差異,我們必須採用適異性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途徑以
獲取學習內容、處理或理解新資訊及想法,以及應用和展示其所學。
在此過程中,我們希望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收窄學習差距,亦即
收窄學生實際成績與其有潛力取得的成績之間的差距。
思考問題
解答
• 將照顧學生多樣性等同於收窄成績差距可能會衍生問題,因為後者
通常指盡量減少不同組別的學生之間的成績差異,這意味著期望所
有學生都達到相同的學習目標或相同的表現標準。
• 多樣性並非我們要解決的問題,而是值得欣賞的現象。透過照顧學
生之間的多樣性,教師會將多樣性視為資產,是提升其教學技巧及
專業能量與發展的機會。學生多樣性亦應被視為促進朋輩學習、發
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和多方面潛能的機會。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善用資訊科技
• 教師宜因應學生的不同學習特性,善用資訊科技,以照顧學生在學
習上的多樣性。例如有學生較擅長透過視像學習,教師進行閱讀教
學時,可運用題材相近的多媒體視聽教材,輔助學生感受文字作品
的情意;教師又可於寫作教學透過視聽教材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有
助他們構思寫作內容。此外,教師也可善用資訊科技為學生創造額
外的學習空間,構建網上學習平台或流動應用程式,透過內容、形
式和難度不同的學習材料和自學課程,以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特別的教學安排
• 教師可透過具針對性的教學安排,例如個別輔導、「小老師」、小
組教學等,為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
提升水平;又可運用協作教學、同儕互學、分層教學等,讓不同能
力的學生一同學習,各有得益。成績卓越的學生可以參加校內或校
外舉辦的資優學生培訓課程、創作班、考察交流活動、辯論隊等,
精益求精、發揮特長。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善用教學資源
• 為充分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學校宜善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師宜
因應校本的情況及條件,妥善結合校內、校外的資源,策劃及發展
學校的拔尖保底工作。例如從校外聘請導師、與其他學校共用教學
參考資料和合辦學習活動等。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香港資優教育
- 香港資優教育不應理解為只向少數高能力的學生提供服務,而是要切合所
有學生的需要,以充分發揮其潛能。
- 香港的資優教育包括以下雙重目的:
1. 資優教育普及化—透過多元化的計劃及服務,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讓每
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栽培;以及
2. 普及教育資優化—為經識別的資優學生提供專門的學習經歷,提升其表現
及成就。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香港資優教育
• 資優的定義,《教育統籌委員會第四號報告書》( 1990 )建議採用較寬廣的定義, 將資優
兒童界定為在以下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成就或潛能的兒童:
• - 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
• - 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
• - 有獨創性思考;
• - 在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極有天分;
• - 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共同目標方面有極高的能力;以及
• - 心理活動能力—有卓越的表現,或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有突出的天分。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香港資優教育
• 了解資優學生的需要
• 教師應了解資優學生的具體學習需要和發展需要,為每個資優學生
提供適當的指導,以發展其潛能。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香港資優教育
• 識別資優學生
• - 識別資優學生的目的在於甄選目標學生,為他們提供適當的資優教育,關鍵原則包括:
• 1. 適當使用多重準則識別資優學生。
• 2. 明白用於識別的工具是支援資優學生的方式而非結果;因此,採取持續的識別方法非常重要。
• 3. 採取靈活及綜合的識別方法,並注意所採用的方式能讓不同性別、文化或家庭背景的學生及
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均可展現才能。
• - 識別方法包括教師推薦、家長推薦及/或自薦,學術與非學術成就、學生概覽,以及學生在
比賽中的表現。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的措施
香港資優教育
• 「香港中文大學資優計劃 (PGT) 」
• http://www.fed.cuhk.edu.hk/pgt/
《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
)》
• 為使學生的學習達到學習目標的要求,學校須配合課程發展議會 制
定的課程指引,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興趣等,為他們規畫均衡
而全面的語文課程。這課程必須做到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既要照
顧 各學習階段縱向的銜接,也要同時顧及每個學習階段和九個學習
範疇 橫向的平衡,使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在知識的積累、能力
的掌握、 態度和習慣的培養等各方面都能獲得均衡和全面的發展。
《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
)》
• 基本原則
(1) 提供均衡而全面的語文學習 學校依據中央課程提供的課程架構,
透過閱讀、寫作、聆聽、說 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
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促 使學生均衡而全面地學習中國語文,貫徹
課程宗旨。
《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
)》
(2) 因應學生情況調適課程
因材施教
• 香港的中國語文課程架構寬廣而均衡,為學校提供充分的彈 性和自
主空間,學校應在共同的課程架構下,盡量善用架構 提供的彈性和
空間,根據非華語學生的種族和語言背景,他 們的學習需要、性向、
興趣和能力,以及教師的準備程度和 學校的實際情況,調適中央課
程,發展非華語學生的才性和 潛能,提升他們的中文能力。
《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
)》
多元學習
由於非華語學生來港的年期不同,教育背景及年齡或與本地 同班同學
存在差異,因此,較年長的非華語學生,未必能與同齡的同學入讀同
一班級。教師宜因應實際的學習需要,安 排學生到較低年級上課,以
便逐步適應中文科課程,學會以 粵語和漢字與他人溝通。
《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
)》
多元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的學生,有不同的宗教、飲食、服裝等文化背景, 教師在設計課題或課
堂活動時,宜因應不同的風俗習慣、民 族心理,充分發揮、融通優秀民族文化,
例如透過介紹民族 舞蹈活動,讓不同族裔的學生交流各地民俗風尚,使語言學
習更加有趣、有意義,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互相了解, 達到多元民族文化交
流的目標。教師調適課程時也要注意宗 教上的敏感話題,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不同宗教信仰各 有風俗習慣,有些學生必須在一些指定日子回鄉參加宗教活 動。
中文學習中斷,難免影響成績。語言要持續學習,教師 宜為這些學生作特別安排,
如布置假期作業、課前課後輔導、 調適學習進度,盡量減少學習中斷的影響。
《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
)》
(3) 回應家長和學生的期望
對於在香港生活、升學或就業,非華語學生會有不同的期望,而 家長
對子女的出路亦會有不同的期盼。按照不同學生的情況,有些可 能只
需學習基本口語以作日常溝通,有些期望學習簡單的中文以作生 活應
用,有些則期望達到良好的水平以作學習語言。由於家長和學生 期望
各異,學校在規畫課程時,宜細心衡量學習內容和優次編排,作 適當
的布置,各適其適,回應家長和學生的期望。
《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
)》
從學校的實踐經驗,可以歸納出以下幾種課程設置的模式︰
(1) 融入中文課堂
學校安排非華語學生與其他本地學生一起學習,策略是安排非華 語學
生分散在不同班別,與本地學生多接觸,多說粵語,讓非華語學 生學
習中文,與本地學生接受同等教育。
《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
)》
(2) 過渡銜接
學校將非華語學生抽離常規的中文課堂,減輕未能立即融入中文 課堂
的學習負擔,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切入點,以解決進 度參
差的問題。
《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
)》
(3) 特定目標學習
學校特選中文學習的內容,靈活處理學習要求。讓學生在修畢課 程之
後能掌握基本粵語溝通能力,應付基本生活的需要,在短時間內 達到
特定學習目標。
《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生
)》
(4) 綜合運用
如學校錄取非華語學生較多、學生的背景多樣化,學習的進程和 步伐
各異,要同時採用多個課程設置模式,綜合運用各種做法,照顧 學生
多樣化的學習需要。
非華語學生可考慮的中文課程
• GCSE
• GCE
• 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
非華語學生可考慮的中文課程
• 當( 1 )學生在小學及中學期間,學習中國語文少於六年時間;或
• ( 2 )學生在學校學習中國語文已有六年或以上時間,但期間是按
一個經調適並較淺易的中國語文課程學習,而有關的課程一般並不
適用於其他大部分在本地學校就讀的學生。
• 綜合中等教育證書( GCSE )、
• 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 IGCSE )、
• 普通教育文憑( GCE )。
非華語學生可考慮的中文課程
• GCE A Level / AS Level 的要求是 E 級,
• GCSE / IGCSE 的要求會是 C 級,
• 等同 DSE 中文達標
編製試卷的原則
• 信度( reliability )
• 信度又稱測驗的可靠性。指同一個測驗對同一組被試者施測兩次或以上,
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由於在施測時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因此同一個
測驗對同一組被試者兩次施測的結果,可能會存在一些差異。一般來說,
誤差愈小,信度愈高;誤差愈大,信度愈低。估計測驗信度的方法一般有:
( 1 )再測信度。用同一個測驗對同一組被試者先後施測兩次,所得結果
的相關係數就是再測信度;( 2 )複本信度。將兩個等值測驗或一個測驗
的平行複本對同一組被試者施測,根據兩個測驗結果計算出的相關係數就
是複本信度。(蘇步青等, 1994 , 357 頁)
編製試卷的原則
• 效度( validity )
• 效度是考試或測量的有效性或正確性的指標。可分為內容效度、效
標相關效度等類別。
編製試卷的原則
影響效度和信度的因素
i. 測驗的目標
• 先要考慮測驗的目標,然後才設計測驗的題目。假如在坊間找一些
練習,剪貼成為測驗卷或考試卷,就不能準確測試學生在學習過程
中所學的有關知識。
編製試卷的原則
ii. 測驗的篇幅
• 測驗的長短篇幅,在效度及信度上都有不同的結果。教師在決定測
驗的篇幅時,必須認真而審慎地研究課程綱要的內容,擬題內容務
求測到與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相一致的項目。
編製試卷的原則
iii. 測驗的形式
• 論文式試題與短答案試題的分數相比,前者的可信性較低。因此,
論文式試題的答案要有嚴密的界定,或採用抽樣雙重給分制。即抽
取上、中及下樣本,由二人或多人評改,然後取其平均分數。這樣
的評卷方法可避免個別評卷員給分過高或過低。
編製試卷的原則
iv. 撰寫問題的技巧
• 題目內容要具體。用字含糊、深奧,或意思不明確的提問,會影響
效度和信度。
v. 施行測驗的方法
• 測驗的指示必須清楚。讓學生在理想的環境下進行測驗,避免學生
有抄襲或作弊的機會。
編製試卷的原則
vi. 評分方法
• 對於客觀性的題目,評分工作會很容易和快捷,但如果評卷員要評
改大量試卷,就會很容易出錯。評卷員應設有核對系統,以抽樣形
式確定試卷批改無誤。論文式試題的評分,則可由數名評卷員以共
同協商的方法評分,評分前先訂定嚴謹的給分原則。
測驗的編製
測驗的編製
• 認識了測驗的類別和質量指標後,你還要對測驗的編製有一定的了
解。編製測驗的關鍵就是確立目標,有了依據才可以選用適當的測
驗形式。
測驗的編製
確立教學目標
• 一份好的測驗卷就是能夠符合教學的目標。 1956 年美國布盧姆
( Bloom )把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情意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
這三個領域又再細分為若干層次,每個層次有相應用來描述學習成
果的行動動詞或形容詞。
測驗的編製
1. 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
• 王文科( 1994 , 273–276 頁)引用布盧姆等( Bloom, et al, 1956 )
學說,把認知領域分為六個層次,各層次的目標及相應的行動動詞,
詳見如下:
測驗的編製
測驗的編製
題目的類型
測驗的編製
題目的類型
測驗的編製
題目的類型
校內評核
校內評估
• 校內評估是學校恆常採用的評估措施,與學與教緊密結合。校內評估應着重進
展性方面的評估,以促進學生學習為主要目的,評估的範圍涵蓋不同範疇的知
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態度和價值觀等;亦要關注學生在創造
和明辨性思考、溝通、協作、解決問題、自學等共通能力的表現。為此,教師
應重視從日常的學習活動中多方面蒐集表現的顯證,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方式,
按照主導原則,設計不同的評估活動,檢視學生各方面學習的情況和表現。除
紙筆測試外,答問、開卷測驗、專題研習、作文、綜合評估活動、網上評估和
學習歷程檔案等,都是本學習領域各科目收集學生學習表現的有效方法。
校內評核
評估流程
• 教師在擬定整體教學計劃時,須配合課程目標、學習重點,以及學
生學習的需要和發展,設定適切的預期學習成果,訂定評估計劃,
靈活安排多元化的評估活動。評估參與者除教師與學生外,亦應包
括家長。教師在根據客觀的評估準則作出判斷及評價後,要作出適
時的回饋。有效的回饋,可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表現,知所改進,
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檢討教學成效,調整教學策略,也讓
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表現,作出適時的輔導。
校內評核
評估計劃
• 編擬評估計劃,應配合課程的學習目標,因應學習重點和預期學習成果,
擬訂評估重點及適切的評估方式、時間、頻次及記錄方式等。為促進學習,
日常的評估應以進展性評估為主。學生所學的並不需要一一評估。評估重
點必須清晰、具體和容易操作,不需要與學習重點一一對應。教師可把相
關的幾個學習重點歸納為一個評估重點,使評估不致過於零碎。設計評估
活動,須擬訂客觀的評估準則,例如評估學生的游說能力,可要求學生根
據特定的情境說話,如中一學生游說父母准許自己參加宿營活動,應以能
否根據父母的心理提出請求,運用切合身份的言詞和語調等作為評估準則。
校本評核 (2024 年 )
類別 卷別/部分 比重 評核形式 考試時間
公開考試 卷一 閱讀能力 40% 筆試,包括問答、選擇、填 1 小時 30 分鐘
甲部︰考核指定文言經典學習篇章,佔全卷 30% 表、填充等。
乙部︰閱讀理解(擷取若干篇章,文白兼備),佔全卷 70%

卷二 寫作能力 45% 筆試,甲部考核實用寫作, 2 小時 15 分鐘


甲部︰考核實用寫作,佔全卷 30% 設若干閱讀材料,供考生整
乙部︰命題寫作,佔全卷 70% 理並加以發揮,完成一項寫
作任務,設字數上限;乙部
為命題寫作,設題方式或命
題,或指定情境,並提供選
擇,要求考生寫作長文一篇,
或短文二至三篇,字數視題
目要求而定。
校本評核 閱讀匯報︰ 15% 各呈交一個分數,合共呈交  
一次文字報告 兩個分數
一次口頭匯報
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教師手冊 2022 http://www.hkeaa.edu.hk/DocLibrary/SBA/HKDSE/SBAhandbook-2022-CLANG.pdf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