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2 离散时间系统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4

第2章 离散时间系统

2.1 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概念
2.2 离散时间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2.3 Z 变换的定义
2.4 Z 变换的收敛域
2.5 Z 变换的性质 / 逆 Z 变换简介
2.6 离散系统的转移函数
2.7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2.8 离散系统的极零分析
2.9 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2.10 离散系统的信号流图与结构
2.11 与本章内容有关的 MATLAB 文件
2.1 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概念
“ 系统”( system )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按
照需要变为(或映射为)所需要的信号输出,
即:

连续系统的描述:
微分方程 , 卷积,转移函数( Laplace 变
换) , 频率响应( Fourier 变换)
离散系统的描述:
差分方程 , 卷积,转移函数( Z 变换),
频率响应( DTFT, DFT ) 2
1. 系统的分析:给定系统,分
离散时间系 析 其各种性能;
统的两个主
2. 系统的综合:给定系统技术
要内容:
指标,设计出所要的系统

3
例 差分方程
2.1.1:
当前时刻 前一时刻

4

2.1.2:

y (n )   x (n )  x (n  1)  x (n  2)  3
5
6


h(n ) 描述了离散系统的特征,是重要
的“物理量”,由 h ( n ) 可
得到H ( z ), j
H (e ) 7

2.1.3:


IIR 系统
8
例 2.1.4

有限长: FIR 系
统 9
1. 线性
Linear

含意:该系统满足迭加原理 10
线性可表述为:
可加性和齐次性(比例性 / 均匀
性)

11
2. 移不变性 Shift
Invariant

Linear-Shift Invariant System LSI


含意: 移不变性质保证对给定的输入,系
统的输出和输入施加的时间无关。

等同
于: 12
移不变性的图示说明:

13
3. 因果性 Causality

因果系统
非因果系统
含意:一个实际的物理系统,其当前时刻
的输出只能和当前时刻的输入、过去时刻
的输入与输出有关,而不能和将来时刻的
输入与输出有关。

14
如果 因果信号

15
4. 稳定性 Stability

定义
若: R, Q  

含意有:
:输入有界,输出也有界 ,

BIBO: Bounded-input, Bounded-output

:多个判断方法
16
 系统的线性、非移变性、稳定
性和因果性是互不相关的

 许多实际应用中,因果稳定
(物理可实现)的线性移不变
系统是最重要的
17
线性移不变系统的一般形式:
——常系数差分方程

1. 为常数

2. 无常数项

3. 为一次幂

4. 时间 ,也为一 18
2.2 离散系统输入输出关系
LSI 希望找到
三者关系

将 x(n) 作如下形式的分
解:

19
线性卷积 Convolution
20
卷积是 LSI 系统的基本特点:

x ( n) : N
h( n) : M
y ( n) :
计算步骤:
1. 将 n k 换成 x (k ), h,得
(k )

h(k ) h( k )
2. 将 n 翻转,得
h( k ) h(n  k )

x(k ) h(n  k ) 21
卷 1. 给定 h(n ) ,求 LSI 系统对
积 x ( n )
的 任意输入(
应 )的输出;
用 2. LSI 系统稳定性判据 1 (充要)

所以,如果: 即:

则系统稳定

FIR 系统一定稳定! 22
卷积和相关的关系:

23
上式的理解:卷积需要翻转,而相关不
需要
翻转。如果用卷积表示相关,所以需要预先把一
个序列翻转。二者在计算上有相似性,但物理概
念明显不同:

定义 : 两个序列的关系 描述 LSI 系统输入输出关系


计算 : 任一序列都不需 其中一个序列要翻转
要翻 24
Z 变 换
 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 :
① 时域分析方法
② 变换域分析方法:
- 离散时间系统 (z 变换,离散傅氏变换 )
- 连续时间系统 ( 拉氏变换和傅氏变换 )

Z 变换可把线性离散移不变系统的差分
方程转换为代数方程,简化求解过程 25
2.3 Z 变换的定义
时域:

复频域:

Laplace 变换
j
s 平面

0 
26

因为 j
s 平面
所以 s  j
0 
频域:


Fourier 变换

所以,傅里叶变换是 s 仅在虚轴
上取 27
对离散信号,可否做拉普拉斯变换

均匀抽样

(2.3.3)

∧ ∧

变换积分与
求和次序

(2.3.4) 令
28
则: 离散信号
的 z 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 对应连
续信号z
变换
对应离散信号

得到:  s与z
29
离散时间序列的
傅里叶变换,
DTFT

Im[ z ]
z 平面 z 平面 Im[ z ]
r 1
0 Re[ z ] 0 Re[ z ]
30
j
4 f s
s 平面 z 平面 Im[ z ]
2 f s
r
0 
 0 Re[ z ]
2 f s
s 到 z 平面映射不单一,
4 f s
∴ DTFT 是周期的 31
j
4 f s
s 平面
z 平面 Im[ z ]
2 f s r

0  0 Re[ z ]
2 f s
4 f s

32
归一化频率

33
 fs  fs 2 0 fs 2 fs
f

 s  s 2 0 s 2 s

2  0  2

1 0.5 0 0.5 1
f
2 0
k k
N
N 1 34
2.4 Z 变换的收敛域



条件:除 x ( n ) r
外,还取决于
的取值
Note: r 是z 的模,所以
ROC 具有 35
判别  收敛的
方法  a
n 0
n

 1, 收敛
an 1 
比值法 lim
n  a
   1, 发散
n  1, 不一定

 1, 收敛
根值法 
lim an    1,
n 发散
n 
 1, 不一定

36
例 2.4.1 :
 
X ( z)   a z n n
  (az ) 1 n

n 0 n 0
1
if az  1, that is z a ROC
1
then X ( z)  1
1  az
a 1
z
X ( z) 
za 37
例 2.4.2 :

{ 其他
1 
X ( z)    a z n n
 1   (a z )
1 n

n  n 0

1 z
 1 1

1 a z z  a
1
ROC : a z  1, z  a
38
ROC: za

39
注意:
z
X ( z)  z a
za

z
X ( z)  z a
za
为保证逆 Z 变换求出序列唯一,
必须指明收敛域 40
41
2.

ROC: 双边有限长序列

z  0, z  

42
3. 右边无限长序列
ROC:
4. 左边无限长序列
ROC :

5. 双边无限长序列
ROC
:
思考:什么信号的 z 变换的收敛域是整个 z 平面?

43
ROC 拉氏变换 Z 变换

整个 z 平面
有限长信号 整个 s 平面
除去 z =0, ∞
Re{s}>α
右边信号 |z| > R 圆外
的右半平面
Re{s}<α
左边信号 |z| < R 圆内
的左半平面
aL< Re{s}< aR R1< |z|< R2
双边信号
带状区域 环域 44
补充说明
上述方法求 ROC 所得的是级数收敛的充
分而非必要条件,实际的收敛域可能会更

实际的离散信号通常都是因果序列,此时
单边 ZT 与双边 ZT 是一致的,收敛域也相
同,都是 z 平面上的某个圆外面的区域
45
2.5 Z 变换的性

 线性特性
 序列的移位
 指数加权( Z 域尺度变换)
 序列的线性加权( Z 域微分)
 序列卷积
 初值定理
 终值定理
 复序列
 反褶序列
46
1. 线
性:

K K K
 Z ak xk (n)   ak Z xk (n)   ak X k ( z) ROC 1max
k  K
Rk1  z  min Rk 2
1 k  K
k 1 k 1 k 1

n
例 2.5.1 x(n)  r cos  n  X ( z)
如何求

n
r j n  j n
x(n)  e  e 
2 47
2. 移位 :
( 1 ) 双边 Z
变换

表示
48
( 2 ) 单边 Z 变

仍为双边
序列

49
(3) 为因果序列 , 则

因果序列的双边 Z 变换
和其单边 Z 变换相

50
3.

51
Z 变换的时间翻转性质

52
2.6 离散系统的转移函数

线性移不变离散系统 6 种表示方法:
1. 卷积

差分
2. 方程

3. 转移 / 传递 / 系统
函数 53
4. 传递函数 H(z) 另一定义:
单位抽样响应 h(n) 的 ZT

5.

频率响应:
6. h(n) 的
DTFT; 单位
圆上 H(z)
• 以上 6 个关系是离散时间系统中的基本关

• 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系统的性质 54
1 2 M
B( z )  b0  b1 z  b2 z    bM z
1 2 N
A( z )  1  a1 z  a2 z    a N z

上述表达式贯穿全书! 55
 FIR 系统: h(n) 为有限长,输入端不含
输出对输入的反馈,系统总是稳定的
M
H ( z )  1   b( r ) z  r
r 1
M
y ( n )   b ( r ) x ( n  r )  x ( n)
r 1
M
h( n)   b(r ) (n  r )
r 0

h(0)  b(0), h(1)  b(1),..., h( M )  b( M ), h(n)  0, n  M

 IIR 系统: h(n) 为无限长,输入端包含


输出对输入的反馈,存在稳定性问题 56
2.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特殊的输入(复正
弦)

则 57
系统的频
率响应

系统的输出包含了和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但受
到一复函数的调制。
该复函数即是系统的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是系统单位抽样响应的傅里叶变换
(DTFT) ,在系统分析和综合中起到重要作用。
频率响应进一步可分成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
并有如下性质: 58
22
周期性,

实部与
虚部

模与角度,
幅频与相频

59
系统分析的任务:

信号流图
给定一个系
统,可能是

线性?移不变?稳定?因果?
判断(或
分析) 幅频:低通?高通?带通?…
相频:线性相位?最小相位?60
2.8 离散系统的极零分析

1 2 M
B( z )  b0  b1 z  b2 z    bM z
1 2 N
A( z )  1  a1 z  a2 z    a N z
ak , k  1, , N , br , r  0, , M , N  M 61
使分子多项式 = 0 的

的 Zeros ( 零点 )
使分母多项式 = 0 的

的 Poles( 极点 )
62
为了保证系统分子、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始终为
实数,所以,如果系统有复数的极、零点,那
么这些复数的极、零点一定共轭出现。即:

63
极零分析的应用
1. 稳定性 : 判别条件 1 (充要: LSI )
: 

 h( n)  
n 0

h(n)  l1
稳定性 : 判别条件 2 (充要: LSI 因果系
统):
所有极点都
必须在单位
圆内! 64
证明:
N
ck z
H ( z)  
(充分性) k 1 z  pk

N n
h(n)   ck p k
k 1

  N n
 h( n)    c p
n 0 n  0 k 1
k k

N  n
  ck
k 1
p
n 0
k
65
 收敛域内不能有极点
 因果系统的收敛域是一个圆的外部,而且
包括无穷远,即 ROC 为    
Rx- < |z| ≤∞
 稳定因果系统的极点在单位圆里
 稳定因果系统的收敛域是一个包含了单位
圆和无穷远的区域,即 ROC 为包含了单
位圆的圆外区域
Rx- < |z| ≤∞ 且 Rx- < 1
66
若去除因果性假设,根据收敛域含义,有

对于上式,当 |z|=1 时,

这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因此,当收敛
域包括单位圆时,系统具有稳定性;
反之,稳定系统的收敛域一定包含单位圆
67
回忆上节例题
例1: (视作单位抽样响应)
 
因果序列
X ( z)   a z n n
  (az )
1 n

n 0 n 0
1
if az  1, that is z a ROC
1
then X ( z)  1
1  az
z 1
X ( z)  a
za
极点 p=a ,若 a<1 ,则系统稳定;
收敛域包含单位圆!
68
例2: 反因果序列

{ 其他
1 
X ( z)    a zn n
 1   (a z )
1 n

n  n 0

1 z
 1 1

1 a z z  a
1
ROC : a z  1, z  a
69
极点 p=a ,若 a<1 ,则系统不稳定;
ROC: z  a 收敛域不包含单位圆!

70
2. 幅频特性:
估计系统频率响应:

几何分析法

| e j  zr |
j
e
0 zr

71
零点如何影响幅频

 z 移近 zr 时,幅频
响应出现凹谷

| e j  zr |
若在某一个 处, e j

在单位圆上有一零
点,
0 zr
| H ( e j ) | 0

72
j
|e  pk |

pk
j
  e
观察: 0
1. 当    
时, j
| e  pk | 最小;
极点如
2. 极点 pk 越接近于单位
何影响
圆,
|e j
 pk | 越小; 幅频
j
3. 注意,向量 | e  pk | 在分
73
极 -- 零点对系统幅频的影响:
若在某一个 处 , 在单位圆上有一零
点,
j
则 | H ( e ) | 0
若在某一个 处 , 在接近单位圆有一
极点 ,

结论:极点位置影响频响的峰值位置及尖锐程
度,零点位置影响频响的谷值位置及形状
74
3. 相频:

例:

75
相位的卷绕
解卷
(wrapping)
76
极-零分析是数字信号处理
的基本功,
对不太复杂的系统,应能从
系统的极-零分布图大致判
断出该系统的幅频特性。

77
2.9 滤波的基本概念
目的:去除噪声,或不需要的成分;
原理: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输入-输出的关

78
一个系统我们也常常称为滤波器
 根据系统的幅频特性,滤波器可以分
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
波器、带阻滤波器等等
 根据滤波器的作用分为平滑滤波器、
锐化滤波器等等
 根据滤波器的结构分为有限冲激响应
滤波器,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
79
j
j
X (e ) H (e ) j
Y (e )

  c   c  

图 2.9.1 线性低通滤波原理
ωc 称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80
H (e j )
低通滤波器

2    c 0 c  2

高通滤波器 
2    c 0 c  2

带通滤波器

2  c2 c1 0c 2 c1  2

带阻滤波器 
2  c 2 c1 0c2 c1  2
81
极 -- 零点对系统幅频的影响:

低通滤波器在 z 1 ( ω=0 )处一


定没有
零点,在其附近应有一个极点;

同理,高通滤波器在 z  1
( ω=π )
处一定没有零点,在其附近应有一个
极点; 82
带通、带阻滤波器的极-零位置有何特点

零点位置 极点位置
ω=0,π 共轭( |z|
带通
|z|=1 <1 )
共轭 ω=0,π ( |
带阻
|z|=1 z|<1 )
83
在 z0 处的极、 零点
不影响幅频 ,
只影响相频。

84
z -(M-N) :延迟 M-N 位!
85
幅频响应越大的频率成分,越容易通过系统;
幅频响应越小的频率成分,越容易被系统滤除

 数字滤波器设计的一般法则:
 阻止一个频率,在单位圆上相应频率处设
置一个零点;
 突出一个频率,在单位圆内相应频率处设
置一个极点,且越接近单位圆,幅频响应
的幅值越大
86
例:设一阶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求系统的频率响应.
解:将差分方程等式两端Z变换,得:

  这时是因果系统,求出单位抽样响应为

  
  幅度响应为

  相位响应为
  
  系统的极点在单位圆内,因此系统稳定
87
jIm[z
]
h(n)=anu(n)

-1 0 a Re[z]
0 1 23 7 n

|H(ejω)|
0<a<1 arg[H(ejω)]
1/1-a

-1<a<0
1/1+a
0 0 π 2π ω
π/2 π 3π/2 2π ω

88
例: 给定系

-1 -2 -3 -4
1 .1836+.7344z +1.1016z +.7374z +.1836z
H ( z)  -1 -2 -3 -4
100 1-3.0544z +3.8291z -2.2925z +.55075z

求: 频率响应
单位抽样响应
极-零图 89
1

0.8

0.6

0.4
Imaginary Part

0.2

-0.2

-0.4

-0.6

-0.8

-1

-1.5 -1 -0.5 0 0.5 1


Real Part

极-零图 90
1.5

0.5

0
0 0.1 0.2 0.3 0.4 0.5

-2

-4

-6

-8

-10
0 0.1 0.2 0.3 0.4 0.5

频率响应 91
0.25

0.2

0.15

0.1

0.05

-0.05

-0.1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单位抽样响应
92
1  z 1
H 0 ( z)  a 1
例:给定 1  pz
1
三个系统, 1 z
H1 ( z )  b 1
分析其幅 1  pz
频相应 1 1
(1  z )(1  z )
H 2 ( z)  c j 1  j 1
(1  re z )(1  re z )

93
h( n) 极零图 H (e j )

0.2 1 1

Imaginary Part
0.1 0 0.5

0 -1 0
0 10 20 -1 0 1 0 0.5 1
1 Real Part 1
1

Imaginary Part
0.5
0 0.5
0

-0.5 -1 0
0 10 20 -1 0 1 0 0.5 1
0.2 1 Real Part 1.5
Imaginary Part

1
0 0
0.5

-0.2 -1 0
0 10 20 -1 0 1 0 0.5 1
Real Part 94
2.10 IIR 系统的结构及信号流

N
观察:实现本系统,需要一个加法器, M
N M
个乘法器,
95
个延迟器。
若将上图作一改造,可大量节约延迟器

96
则:


97





N 个延迟单元

98


实 1  1
z   k ,2 z 2
N
现 H ( z
k )  k ,1

1 a
k ,1
1
z  ak ,2 z 2
, k  1, ,
2

99




100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由于表示“数”的字长
总是有限的,这就必然带来误差。对一个离散系
统,这些误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模拟信号抽样时的量化误差 ,相当于引人一个误差
序列e( n ) e( n ) ; 在系统中传递,最后出
现在输出端;
系统的系数也要量化,量化就必然产生误差,该误

差一定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系统中加、减和乘法运算将产生舍入误差 。

并联结构!
请思考:直接实现、级联实现
因为其每一个子
和并联实现,那一种实现方式
系统都是独立
对上述误差最不敏感? 的 101
2.11 与本章内容有关的 MATLAB
文件
1. conv.m 用来实现两个离散序列的线
性卷积。其调用格式是:
y=conv(x , h)

102
 x = [3,-3,7,0,-1,5,2];
% 序列 x 的非零区间 -4≤n≤2
 h = [2,3,0,-5,2,1];
% 序列 x 的非零区间 -1≤n≤4
 y = conv(x,h);
% 调用 conv 计算卷积和
运行结果:无位置信息
运行结果:
y = 6 3 5 6 19 -31 30 18 -27 -1 9 2

103
卷积函数: convextd.m
 function [y,ny] = convextd(x,nx,h,nh)
% 序列 y 为序列 x 和序列 h 的卷积
% ny , nx , nh 分别为序列 y , x 和 h 的位置
向量
% 调用方式 [y,ny] = convextd(x,nx,h,nh)
 ny1 = nx(1)+nh(1); % 计算卷积后的起点位置
 ny_end = nx(end) + nh(end);
% 计算卷积后的终点位置
 y = conv(x,h); % 计算卷积和序列的数值
 ny = [ny1:ny_end]; % 计算卷积和序列位置向量 104
例:卷积:包含位置向量
 x = [3,-3,7,0,-1,5,2]; nx = [-4:2];
% 给定输入序列
 h = [2,3,0,-5,2,1]; nh = [-1:4];
% 给定脉冲响应序列
 [y,ny] = convextd(x,nx,h,nh);
% 带位置序列的卷积结果
运行结果:有位置信息
运行结果:
y= 6 3 5 6 19 -31 30 18 -27 -1 9 2
ny =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105
2 . filter.m (解差分方程 )
本文件用来求离散系统的输出 y(n) 。
若 系 统 的 h(n) 已 知 , 由
y(n)=x(n)*h(n) ,用 conv.m 文件可求出 y(n) 。
filter 文件是在 A(z) 、 B(z) 已知,但不
知道 h(n) 的情况下求 y(n) 的。
调用格式是 : y=filter(b, a, x)

106
x, y, a 和 b 都是向量。
 输入参数 b 、 a 为差分方程的系数,
– b=[b0 , b1 , …, bM]

– a=[a0 , a1 , …, aN]
 输入参数 x 是输入序列
 求得的输出序列 y 和输入 x 的长度一样
 系数 a0 必须不为零

107
3 . impz.m
在 A ( z )、 B ( z )已知情况下 , 求系
统的单
位抽样响应 h(n) 。调用格式是:
h = impz(b, a, N)

[h,t]=impz(b,a,N)
N 是所需的的长度。前者绘图时 n 从 1 开始,
而后者从 0 开始。 108
4 . freqz.m
已知 A(z) 、 B(z), 求系统的频率响应。基本
的调用格式是:
[H,w]=freqz(b,a,N,'whole',Fs)
N 是频率轴的分点数,建议 N 为 2 的整次幂;
w 是返回频率轴座标向量,绘图用; Fs 是抽
样频率,若 Fs = 1 ,频率轴给出归一化频
率;’ whole’ 指定计算的频率范围是从 0 ~
FS, 缺省时是从 0 ~ FS/2.

109
5.zplane.m
本文件可用来显示离散系统的极-零图。
其调用格式是:
zplane(z,p), 或 zplane(b,a),
前者是在已知系统零点的列向量 z 和极点
的列向量 p 的情况下画出极-零图,后者
是在仅已知 A(z) 、 B(z) 的情况下画出极-
零图。

110
6. residuez.m
将 H(z) 的有理分式分解成简单有
理分式的和,因此可用来求逆变换。调用格
式:
[r,p,k]= residuez(b,a)
假如知道了向量 r, p 和 k ,利用 residuez.m
还可反过来求出多项式 A(z) 、 B(z) 。格式

[b,a]= residuez(r,p,k) 。
111
– 输入参数 : b=[b0 , b1 , …,
bM] 为分子多项式的系数 , a=[a0 ,
a1 , …, aN] 为分母多项式的系
数,这些多项式都按 z 的降幂排列
– 输出参数 : r 是极点的留数, p 是
极点, c 是无穷项多项式的系数项,
仅当 M≥N 时存在

112
例 . 计算
的逆 Z 变换
解 : 有理分式 X(z) 分子
和分母多项式都按 z 降幂
排列
>>b= [0,1]; a= [2,-3,1]; % 多项式的系数
[r,p,c]=residuez(b,a); % 求留数、极点和系数项
disp(' 留数 :');disp(r'); % 显示输出参数
disp(' 极点 :');disp(p');
disp(' 系数项 :');disp(c');
X(z) 的部分分式形式为

程序运行结果为
留数 : 1 -1
逆 Z 变换为
极点 : 1.0000 0.5000
系数项 : 113
7. 下面几个文件用于转移函数与极-零点之
间的相互转换及极-零点的排序:
( 1) tf2zp.m, (2) zp2tf.m, (3)roots.m ,
(4) poly.m, ( 5 ) sort.m

8 .下面几个文件实现转移函数、极-零点
和二阶子系统之间的转换:
( 1 ) tf2sos.m, (2)sos2tf.m,
(3)sos2zp.m, (4)zp2sos.m
1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