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7

新加坡的崛起與困境

王紓媗、許雅棠、洪羽臻
莊馥綺 、王禹又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與地形與氣候
地理位置 : 新加坡(別稱獅城、星洲,通稱星國、新加坡或星加坡),面積
728.6 平方里,位於赤道以北 138 公里,北緯 1 度、東經 103 度,也位於
中南半島的最南端,扼守麻六甲海峽的最南端出口。
地形 : 新加坡地形平緩,最高點為武吉知馬丘陵,海拔高度 163.63 公尺。
氣候 : 因為靠近赤道,為熱帶雨林氣候,常年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氣候
溫暖而潮濕,年平均溫度在 23 到 31 度之間,四、五月是一年中最熱的月
份。
新加坡有兩個不一樣的季候風季節,一個是東北季風,在十二月到三月間吹
過,而另一個是西南季風,於六月到九月間吹過。最多雨的月份是十月到一
月,但新加坡總體來說一年中的每個月份都會下雨。
麻六甲海峽介紹 :

海峽的走向是東南——西北走向,馬六甲海峽的西部位於緬甸海,東
端和中國的南海相鄰,所以,這個海峽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咽
喉。管理這個海峽的國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還有印度尼西亞。
重要性 : 麻六甲海峽是目前全世界第二繁忙的海上貿易線。每年有 5 萬
艘大型船隻會往返此處,約 5,000 億美元的貨物會通過麻六甲海峽。
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第三大港是因為中國大陸、日本、韓國、
朝鮮、臺灣、香港和澳門甚至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從非洲和歐洲來的貨
物都要經過麻六甲海峽,由此看來新加坡的戰略位置重要性。
困境 :
1. 可能成為被攻擊的重要目標 : 因為它是世上數一數二繁忙的的海
峽,像中國大陸有 5 分之 1 的貨物需仰賴麻六甲海峽才能順利輸出,
因此東亞各國均視麻六甲海峽與南中國海為其生命線。相鄰這些區域
的國家,如果和中國發生衝突,封鎖麻六甲海峽與南中國海會成為可
能的戰略選項。
2. 海盜問題 : 馬六甲海峽並不寬闊 ( 最狹窄的地方寬度只有兩公
里 ) ,並且其中有成千上萬小島嶼,同時也是許許多多河流的入海
口,使得此處成為海盜藏身和躲避追緝的理想之處,所以長期存在於
麻六甲海峽內的海盜問題也有待周邊國家來徹底解決。
新加坡的水資源問題

水資源缺乏 : 因為地形的原因,新加坡的河流非常短小,加上無天然湖泊,即
使新加坡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雨量充足,在儲水面積不足,人口密度極高的狀
況下,依舊水資源不足。
提出的解決方案 : 新加坡約在 1972 年考慮使用再生水, 1990 年便建造第一間
「 NEWater 」淨水場。這是由公共事業處 PUB 推出的超純淨、高級再生廢水
自有品牌,主要用於工業用水,但在缺水期間,會與自然水參半,注入水庫後
再透過一般淨水程序送至民家,供應生活用水所需。時至今日,「 NEWater 」
已可提供該國 40% 的用水。而新加坡第一間海水淡化廠也在 2005 年落成,到
2020 年,已有 4 座海水淡化廠同時為全國提供 30% 用水。為的就是在 2060
年、與馬來西亞的水協議到期前,爭取水資源的獨立自主。
新加坡歷史
● 14 世紀初,中國稱之淡馬錫( Temasek )
● 獅城的誕生── Singhapura

由三佛齊的王子所命名, Singha 為梵文中


意為獅子, pura 意為城市

14 世紀末,獅城一詞正式出現

● 三佛齊王子拜里米蘇拉建立麻六甲蘇丹王朝
將其建設成港口,並於 1613 年焚毀
開埠與英屬時期( 1819-1942 )
1819 年史丹福 · 萊佛士登陸新加坡,簽訂條約後,英國東印
度公司在新加坡開設貿易港
1824 年《英荷條約》後,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進一步地得到
確立,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
1867 年,新加坡和檳城、麻六甲並列一個轄區,受英國
直接統治。
在英國治下新加坡獲得前所未有的繁榮,負責印度 -
中國以及東南亞間之貿易,進使該地成為主要的海港
城市,更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出口及加工基地,吸引
無數區域內的移民
日佔時期與邁向自治( 1942-1959 )
● 1942-1945 日本占領新加坡,並將新加坡更名為「昭南島」。

● 1945 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英國重新管轄新加坡,並恢復其
名為 Singapore ,翌年新加坡成為直轄殖民地,檳城和麻六甲
則成為馬來亞聯盟(後改為馬來亞聯邦)的一部分。
● 1948 年,馬來亞共產黨企圖使用武力奪取馬來亞及新加坡的政
權,新加坡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持續長達 12 年。
● 1959 年,新加坡取得完全自治,舉行首次大選。人民行動黨成
為最大黨,並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總理。
與馬來西亞合併後獨立( 1963-1965 )

● 1961 年開始,馬來亞首相,東姑·阿布都拉曼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
砂拉越和沙巴聯合起來組成聯邦,以對抗共產黨。

● 人民行動黨支持合併,李光耀在 1962 年舉行全民投票,但選票上沒有反對


合併的選項。 1963 年,馬來西亞成立,領土包括新加坡、馬來亞、砂拉越
和沙巴。
● 合併後,新加坡開始和聯邦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雙
方在經濟與政治上皆有不少衝突,甚至引發種族暴亂。
● 1965 年,東姑 · 阿布都拉曼怕紛爭將會進一步惡化,決定將新加坡驅逐出聯
邦,李光耀也為此落淚。後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並由李光耀出任總理。
新加坡的經濟

1965 年新加坡被馬來西亞國會全票通過驅逐,迫使獨立。
過去是新加坡經濟支柱的轉口貿易也因此受到重創,
使其經濟陷入困境、失業率大增。

然而,新加坡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獨立後的新加坡,
在李光耀的改革下發展以工業化為中心的戰略,
使當地多元經濟快速崛起。
越南戰爭成為轉捩點
越南戰爭的爆發讓新加坡成為了美軍在東南亞的後勤基地,
也是新加坡經濟起飛的轉捩點。
大批海外投資、企業湧入當地,
為其日後的電子、石化產業打下基礎。

1970 年代末,
新加坡逐步擺脫了僅僅依靠轉口貿易維持生計的局面,
真正成為亞洲新興的工業化國家,
並因此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新加坡的地理優勢

新加坡政府清楚地了解當地最大、且唯一的優勢:
位處全球最重要海上貿易路線之一的要衝。
於是他們全力運用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轉口貿易,
將歐洲、美國、日本等強大經濟體轉化為自己的腹地,
進而賺取比依靠馬來西亞市場更多的經濟利益。

為此,新加坡政府盡力為當地打造了國際海洋貿易樞紐的品牌,
在工業發展早期,資源都集中發展造船、煉鋼等與海洋航運相關的產業。
雙語教育的促成

為了迎合新加坡發展成國際港口的需要,
政府特意設計出一個著重於培養國民的英語能力的教育制度,
讓新加坡的全體國民都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
使之能夠消除他們與歐美先進國家之間的語言隔閡,
方便外商與新加坡人合作做生意。
以及聘雇當地人作為商談時的翻譯人員。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成果
現今,新加坡擁是區內高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等高端產業發展最蓬
勃的國家,
同時也擁有堅實的煉油、造船、機械等工業基礎。

獨立後的新加坡,人均生產總值快速上升,
甚至達到了前祖國馬來西亞的 4 倍以上,
遠遠超前同區的其他國家。
根據 2019 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評估,
新加坡的「人類發展指數」(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
在 189 個國家當中位列第 9 ,一步地印證當地的發展程度已達到世
界最先進的水平。
人口組成與比例
人口約 568.58 萬
新加坡為多元種族社會由

C 華人
M 馬來人
I 印度族
O 其他少數種族組成

CMIO 原則定義所屬種族
面對多元種族
新加坡採取 無論種族,均享平等機會
依照能力,適才任用 !

“ 種族平等主義 ,,
徵才標準
徵才標準
官方語言與比例
新加坡使用超過 20 種語言
英語 ENGLISH 80%
主要語言
與各族群溝通 65%
英語使用推廣經濟、社會發展
華語 MANDARIN 49.9%
大部分華人使用語言
馬來語 MALAY 32.3%
象徵性國語
羅馬 字母書寫 17%
12.2%
使用於國歌、軍事口令
3.3%4%
坦米爾語 TAMIL
2/3 印度族人口來自印度 左 : 該語言為母語者人口比例
坦米爾納德邦 右 : 理解各官方語言人口比例
講華語運動
1979 年開始實施講華語運動
因文化傳統傳承問題而推動
三個主要官方目的 :1. 教育層面 2. 文化層面 3. 溝通面
政府利用大眾傳播宣導報章、廣播、電視、 海報、以及各類型相關活動
各式標語 : 華人講華語,合情又合理
多講華語,少講方言
請講華語,兒女的前途,操在您手裡

方言銳減 、年輕人仍傾向講新加坡式英語
社會語言學 - 新加坡語言常有混合使用情形
1. 語助詞
「咩」 = 「 Mei 」 : You don't know mei? ( 你不知道咩 ?)
2. 加入福建話 / 廣東話等方言
「瘋」 = 「 Siao 」 : Your siao ah ( 你瘋阿 )
3. 加入馬來文
「走走」 = 「 Jalan 」 : Let's go jalan jalan ( 我們去走走 )
4. 英文特殊用法
「佔」 = 「 Chop 」 : I go chop our seats first ah ( 我先進去佔位子阿 )
5. 硬要加進句子裡
「 x 」 = 「 One 」 : Can one! ( 可以的 ) one 無意義
講正確英語運動 Speak Good English

自2000年開始推行講正確英語運動
鼓勵國人講標準英語,提高英語素質
每年採用不同主題
ex Make Good English Stick
讓正確英文黏著你

拯救我們的新加坡式英語運動
新加坡的政府與政治
根據新加坡的憲法,新加坡政府體制採類似於英國的單一制、議會民主制國家,但
新加坡自從 1959 年取得自治地位以來,一直由人民行動黨執政並以壓倒性多數控
制著議會,因此被一些人認為該國實際上是一個威權主義或一黨制國家。
新加坡的政府與政治
新加坡同時有總統與總理,總統採人民直
選,而總理則是由總統根據議會選舉結果委
任,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移民國家,華
裔占人口的 75% 以上,所以全民選舉一人一
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
票,那只要有華人候選人參選,那麽自然很
容易贏得總統選舉。

因此在 2016 年修憲成:新加坡總統一職在 30


年內都沒有由某一個種族的合資格人士擔任
的話,那下一屆的總統選舉將只會給那個種
族的合資格人士參加。 新加坡現任總統哈莉瑪・雅各布
新加坡的政府與政治

從「新加坡模式」看起:新加坡
從獨立建國以來,政治狀態以執
政者所建構的「新加坡模式」為
主要治國根本,強調因為國家
小、缺資源、生存基礎脆弱,又
時刻面對各種威脅,所以需要強
勢而菁英的大政府居中協調並善
用資源。
新加坡的政府與政治
新加坡政府以「實用主義哲學」與「用人唯賢精神」這兩大原則在行事,但這
樣的「新加坡模式」在這幾年也受到越來越多挑戰。以實用主義哲學來說,有
學者會認為這貶低了政治理想與政治價值,傾向以金錢或是經濟價值來衡量一
切,而同時用人唯賢精神也面臨菁英化問題,這導致新加坡政府在政策考量上
越來越偏離服務社會大眾的精神,也會與民眾越走越遠。

但其實在 1990 年代開始,新加坡政府便開始宣揚積極公民與公民社會意識給新


加坡人民,期待人民可以自發自助、主動解決社區問題,但經歷長年家長式管
理後,新加坡民眾已經有「權威性人格」,公民意識薄弱,還是難以實現所想
像的積極公民願景、難以挑戰政府權威。
新加坡的政府與政治

楊榮文——【榕樹修剪論】
身為前新加坡外交部長的楊榮文,
就曾針對此提出榕樹修剪論,他認
為「現在的問題是在榕樹下,其他
植物難以生長,如果國家體制無處
不在,公民社會便難以茁壯成長,
所以我們需要明智地修剪榕樹」
新加坡的政府與政治
2011 年新加坡大選,選舉結果顯示,行動黨的支持率較 2006 年大選下跌 6.46%
至 60.14% ,是自獨立以來最低。雖然行動黨贏得絕大部分議席,即 87 個議席
的 81 個,但是行動黨將阿裕尼集選區輸給工人黨,這是反對黨首次贏得集選
區。

這也警訊了「新加坡模式」與新加坡國家品牌漸漸因為現代社會的進步與自身
官員的自滿開始失色,新加坡同時作為全球城市與國族國家,應該要更去思考
在政策建設上兩者如何平衡,也應該更重視在公眾諮詢、包容異見上,才能使
新加坡走向更民主及開放的道路。
THANK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