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7

物理学

第六版

18 版练习册 F 试题解答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一、选择题
1 、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振动时,
弹性力在半个周期内所作的功为
1 2
(A)kA² . (B)2 kA . (C)kA²/4 . (D)
0
由功能原理可得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2 、沿着相反方向传播的两列相干波,其表
达式为 y1  A cos 2(t  x /  )
y 2  A cos 2(t  x /  )
在叠加后形成的驻波中,各处简谐振动的
振幅是
(A) A . (B) 2A .
2 A cos(2x /  ) | 2 A cos(2x /  ) |
(C) (D)
驻波方程 y  2 A cos(2πx /  ) cos 2t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3 、 使一光强为 I0 的平面偏振光先后通过
两个偏振片 P1 和 P2 . P1 和 P2 的偏振化方向
与原入射光光矢量振动方向的夹角分别是 α 和
90° 则通过这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 I 是
(A) (1/2 ) I0 cos²α . (B) 0 .

(C)(1/4)I0sin²(2α) . (D) (1/4)I0 sin²α


4
(E) I 0 cos 
光强为 I0 的平面偏振光 , 不是自然光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4 、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块平板玻璃
( 如图 ) ,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 i0 ,则在
界面 2 的反射光 i0
1
(A) 是自然光.
(B) 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 2

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C) 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 根据布儒斯特
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定律和光线的
可逆性
(D) 是部分偏振光.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5 、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 A 、 B 、 C 三种
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 A 种气体的分子
数密度为 n1 ,它产生的压强为 p1 , B 种气体
的分子数密度为 2n1 , C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
为 3n1 ,则混合气体的压强 p 为

(A) 3p1 . (B) 4p1 . (C) 5p1 . (D)


6p1 .
物态方程微观形式 p  nkT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6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
条件下,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碰撞频
率 和平均自由程 的变化情况是:
Z  

(A) 增大, 不变. (B) 不变, 增


大. Z  Z 

(C) Z 和  都增大 . (D)


Z 和
都不变 RT v 1
v  1.60 Z   2 d 2 nv  
M  2πd 2 n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二、填空题
7 、波长为 550nm 的单色光,垂直通过一
光栅,第三级明条纹的衍射角为 60 度,则
3
该光栅的光栅常数为1.__ 9  10
__ _mm__
d sin    k  k  0.1.2..
8 、 弹簧振子系统中,弹簧的弹性系数
为 k  4N / m m  0.24 Kg
,振子质量
1
  4.08s
,则弹簧振子的角频率为
_________
 。  k /m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9 、平面简谐波:y  0.02 cos(3t  2 x)( S


I )的波长为  _____

2 x
标准方程 y  A cos[2 t   )   ]

10 、固有长度为 0.3 米的细杆,沿其


长度方向运动,若长度缩短为 0.1 米,其
2 2
v  c
速度为 ________
3 。
t0
v 2 t 
l  l0 1 ( ) 1 -(
v 2

c c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11 、氨气分子可看作刚性分子,其热容
4
比   ______
3 。
i 2
  ,i  6
i

12 、光强为 I 0 的自然光先后经过两个
偏振器,光强变为 I 0 / 8 ,两偏振器偏振化
60
方向的夹角为 ______
2
I  I 0 cos 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四 . 计算题
13 、如图( a )所示装置中,一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接一质
量为 m1 的物体 A, 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现通
过一质量 m 、半径为 R 的定滑轮 B (可视为
匀质圆盘)用细绳连接另一质量为 m2 的物体
C.
设细绳不可伸长,且与滑轮
间无相对滑动,求系统的振
动角频率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解:在图( b )的状态下
各物体受力如图
d 2x
T1  kx  m 1
dt 2
1 d 2x
(T2  T1)R  J  mR
2 dt 2
d 2x
m 2 g  T2  m 2
dt 2
其中   a
R
J  mR 2 / 2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化简可得
2
d x k
2
 x0
dt m1  m2  m / 2

系统振动的角频率为
  k / m1  m2  m / 2 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14 、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
波,波速 2m/s 。如图所示为距离 X 轴原点
3 米处 P 点的振动图像。

( 1 ) P 点的振动方程。
( 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 3 ) x=0 处的质点的速度,加速度。
( 4 )如果该波与另一列波叠加恰好形成
驻波,且 P 点刚好为波节点,写出此列波
的波函数。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解:( 1 )由振动曲线得
A=0.10m,T=12s,ω=π/6
又 4 秒时相位 π/2 , 初相 -π/6
 
x p  0.10 cos( t )
6 6 p 点初位相
 2x 
( 2 )平面简谐波函数 y  A cos(2t 

)  
 
u  2m / s    24m
p 点(特殊点) t=4,x=3, 相位 π/2 ,可
得   x 
   y  0.10 cos[ t   ]
12 6 12 12 O 点
初位
第二学期 相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 3 ) x=0 处 , 质点的速度、加速度
y 2 x
v   A sin[2 t  )  ]
t 
  
 sin[ t ]
2
60 6 12
 y 2 2 x
a  2   A cos[2 t  )   ]   y 2
t 2 
  
 cos[ t ]
360 6 12

( 4 ) P 点为波节,两列波位移及振动方向均相反
 5
振动方程 x p  0.10 cos( t  )
6 6
  x 7
负方向波函数  y  0.10 cos[ t   ]
6 12 12
和 (1)(2) 步
第二学期
骤雷同
物理学
试卷分析与解答
15 、 有 N 个质量均为 m 的同种气体
第六版

分子,它们的速率分布如图所示。( 1 )
说明曲线与横坐标所包围面积的意义;
( 2 )由 N 和 v0, 求 a 值;( 3 ) 求在速
率 v0/2 到 3 v0/2 间隔内的分子数;( 4 )
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解: ( 1 )根据
题意,分子所允许的速
率在 0 到 2v0 的范围内,
由归一化条件可知曲线
下的面积: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2 v0

S  Nf (v)dv  N
0
即曲线下的面积表示系统分子的总数。
( 2 ) 从图中可知, 在 0 到 v0 区间
内, Nf(v) = av / v0 ; 而在 v0 到 2v0 区间,
Nf(v) = a , 由归一化条件,有:
v0 2 v0
av
N   dv   adv
v
0 0 v0

得: a = 2N/3v0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 3 )速率在 v0 / 2 到 3v0 / 2 间隔内的
分子数为: v
av
3v / 2
0 0

N  
v0 / 2
v0
dv   adv  7 N / 12
v0
( 4 )气体分子方均速率的定义为:
 
v   v dN / N   v f (v)dv
2 2 2

0 0
所以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1 2
 k  mv
2
v0 2 v0
1 a 3 a 2 31
 m(  v dv   v dv  mv0 2
2 0 Nv0 v0 N 36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16 、如图所示为一摩尔双原子分子的循环过
程曲线,试计算该循环作为热机循环的效
率。 p / 10 pa 5

解:从图知, AD 为等 4 A D
压吸热 ,DC 等体放热 ,CB 1 B C
V / m3
等压放热 ,BA 等体吸热 .
O 1 4
m
物态方程可得 pV  RT
M
TA  4  105 / R TB  1  105 / R
TC  4  105 / R TD  16  105 / R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p / 105 pa

双原子分子自由度 i=5 4 A D
5 7 1 B C
CV  R Cp  R
2 2 V / m3

O 1 4
m m
吸热 Q1 
M
C p (TD  TA ) 
M
CV (TA  TB )
m m
Q2  C p (TC  TB )  CV (TD  TC )
放热 M M
Q2 C P (TC  TB )  CV (TD  TC )
  1  1
热机效率 Q1 C P (TD  TA )  CV (TA  TB )

9
 1   18%
7
2
5
(4  1)  (16  4)
2  (4  1)  (16  4)
11 9 18 2
 1    
7 5
(16  4)  (4  1)
7 5
(16  4)  (4  1) 42  15
2
第二学期
99 11
2 2 2 2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17 、( 1 )画出杨氏双缝干涉装置图,
写出第 K 级明条纹和暗条纹的位置公式,
并证明。(设两缝之间的距离为 d ,缝到
屏的距离为 D ,入射光的波长为 λ )
( 2 )如果在其中一个缝上遮盖一个折
射率 n=1.4 的薄膜,其中央明条纹移至第
六级暗条纹的位置,试计算薄膜的厚度。
(已知 ,d=02mm,D=1.00m,λ=550nm.)
x
S r1
解:双缝干涉光路如图  1

d θ
光程差   r2  r1  dsin r2 O
S2 D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  r2  r1  dsin S1 r1
x

θ
( 1 )干涉明纹公式 dsin   k 
d
r 2
O
S2 D

xk  x   k D 
sin  , k k  0.1.2....
D d

干涉暗纹公式 dsin  (2k  1)
2
D
 xk   (2k  1) 
2d
k  0.1.2....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l n P
(2) 有透明薄膜时,两相  s1 r1
r2 x
d
干光线的光程差 d
s2
O

δ = r2 – ( r1 –l +nl ) =0
 11
又题知暗纹 k=5 ,r2  r1  (2k  1) 
2 2
11 11
l l  7.56  m
2( n  1) 2( n  1)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18 、如图所示,狭缝的宽度 b = 0.60 mm ,
透镜焦距 f = 0.40m ,有一与狭缝平行的屏放
置在透镜焦平面处.若以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
狭缝,则在屏上离点 O 为 x = 1.4 mm 处的点
P ,看到的是衍射明条纹.试求:( 1 ) 该入
射光的波长;( 2 ) 点 P 条纹的级数;
( 3 ) 从点 P 看来对该光波
而言,狭缝处的波阵面分作
半波带的数目.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解:( 1 )单缝衍射明条纹的条件:
 bx 
b sin    (2k  1)  (2k  1)
2 f 2
代入已知条件,在波长范围 400nm 到 760nm
min  400 nm时 , kmax  4.75
max  760 nm时 , kmax  2.27
当 k = 3 , k = 4 时得出,波长分别为:
600nm 和 466.7nm 。
( 2 )根据前面结果:衍射级别为 3 级和 4 级。
( 3 )半波带的数目为 7 和
9
第二学期
物理学
第六版 试卷分析与解答

第二学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