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4

大同與小康

禮記
目 次
題 解 牛刀小試

課文賞析 延伸閱讀

語文萬花筒 補充資料

結構分析表 好站連結

問題與討論
題 解
主 旨
•孔子闡述
三代以前天下為公、
博愛無私的「大同」
社會;三代天下為
家、以禮治國的「小
康」社會。
•說明大同治世是政治
的最高理想。
寫作背景
•記錄孔子在參與蜡(ㄓㄚˋ歲末大祭
的名稱)祭之後,對於大同與小康之
治的討論。
•藉由孔子回答子游之問,說明上古以
來禮制演變過程,進而暢論大同與小
康之治的分別。
出 處
•本文為《禮記.禮運》首章
•選自十三經注疏本《禮記》
禮記簡介
  《禮記》即《小戴禮記》。為孔
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由西漢戴聖編
訂成書,是儒家禮治教育與人格教育
的重要典籍,全書共四十九篇。今
《十三經注疏》中的《禮記》,為漢
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另有《大戴禮記》,內容八十五篇。
作 非一時一地一人,《漢書.藝文志.六
者 藝略》:「七十子後學所記。」

因許多人閱讀《儀禮》時,將心
得附記在《儀禮》中,後因書寫
源 空間不足另寫在簡片上,最後更
起 廣泛討論跟禮有關的內容。而因
為附在《儀禮》之後,故稱為
《禮記》。
1. 專記某項儀節,體裁和《儀禮》相近,
如〈投壺〉。
內 2. 專門闡述《儀禮》各篇意義,如
容 〈冠義〉、〈昏義〉、〈鄉飲酒義〉、
分 〈射義〉、〈燕義〉、
類 〈聘義〉、〈喪服四制〉。分別解釋
《儀禮》中的〈士冠禮〉、〈士昏禮〉、
〈鄉飲酒禮〉、〈鄉射禮〉、〈大射
儀〉、〈燕禮〉、〈聘禮〉、〈喪服〉
各篇。
3. 雜記喪服喪事,如〈檀弓〉、
〈曾子問〉、〈喪服小記〉、
〈雜記〉、〈喪大記〉、〈奔喪〉、
〈問喪〉、〈服問〉、〈閒傳〉、
內 〈三年問〉、〈喪服四制〉等。
容 4. 記述各種禮制,如〈王制〉、
分 〈禮器〉、〈郊特牲〉、〈玉藻〉、
類 〈明堂位〉、〈大傳〉、〈祭法〉、
〈祭統〉、〈深衣〉等。
5. 記日常生活禮節與守則,如
〈曲禮〉〈內則〉、〈少儀〉等。
6. 記孔子言論,如〈坊記〉、〈表記〉
、〈緇衣〉、〈仲尼燕居〉、〈儒行〉
內 〈孔子閒居〉、〈哀公問〉、等。
容 7. 記述授時頒政,如〈月令〉。
分 8. 記述王子養成教育,如〈文王世子〉
類 9. 闡述儒家思想的,如〈禮運〉、
〈學記〉、〈樂記〉、〈經解〉、
〈大學〉、〈中庸〉。
〈大學〉:初學入德之門,為儒家最高政
治思想。

〈中庸〉:乃孔門傳授心法之書。

〈禮運〉:闡述大同世界政治理想。

〈學記〉:論述古代教育制度、學習方法

〈檀弓〉:以散文風格多變化而著稱。
〈樂記〉:六經之中《樂經》已佚,由此
篇能見古代音樂方面之思想。
價 研究政教禮俗的重要材料,為古
值 代生活禮學重要書籍。

注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課文賞析
第一段課文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游於
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
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
嘆?」
參與蜡祭,而為助祭之人。與,音ㄩˋ,參與。
與於蜡賓 蜡,音ㄓㄚˋ,周朝於歲末大祭萬物的祭禮名稱
賓,助祭之人。
觀 音ㄍㄨㄢˋ,古代宮門外懸示法令的樓臺。
喟 然 嘆息的樣子。喟,音ㄎㄨㄟˋ,長嘆。
言 偃 字子游,孔子弟子,仕魯為武城宰,擅長文學。
第二段課文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
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
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夏、商、周三代英明的君主。英,英明的君主,
三代之英
即後文中禹、湯、文、武、成王、周公。
未之逮 即「未逮之」的倒裝,指未能趕得上。
有志焉 在古書上有記載。
選賢與能 即選舉賢能。與,通「舉」。
講信修睦 講求信用,敦修和睦。
不獨親其親 不只親愛自己的親長,不只慈愛自己的子弟。孟子所
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意
不獨子其 「親」字,作動詞用,當「親愛」解。
子 「子」字,作動詞用,當「慈愛」解。
第二段課文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老有所終 老年人能安養晚年。終,終養。
矜寡孤獨 泛指社會上孤苦無助的人。矜,音ㄍㄨㄢ,通
「鰥」,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幼而
廢疾 無父。獨,老而無子。廢,殘廢。疾,痼疾,
者 積久而不易治癒的疾病。
男有分 男子各有職分,女子各有歸宿。
女有歸 歸,本指女子出嫁,此指歸宿。
第二段課文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
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
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是謂『大同』。
貨惡其棄於地
資源不要棄置於地,當努力開發,與人共享
貨,指一切資源。惡,音ㄨˋ,不欲。
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 有能力不要吝於付出。
也不必為己 出,發揮。身,自身。
奸謀止息而不再發生。謀,指損人利己的奸
謀閉而不興
謀。閉,止塞、止息。興,起、發生。
外戶而不閉 外邊的大門不須關上。
第三段課文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
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
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天下為家 天子視天下為一家之私產。
貨力為己 將開發出來的財貨藏於己身,出力的目的在貪圖一家
私己的享受。
大人世及 即「大人以世及為禮」,指在位者用父子相傳或兄終
弟及作為傳位的禮制。大人,指在位者。世,指父子
以為禮 相傳。及,指兄終弟及。
城郭溝池 用城郭溝池作為鞏固的憑藉。
以為固 郭,外城。溝池,指護城河。
禮義以為紀 用禮義作綱紀。紀,綱紀。
第三段課文
──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
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
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
也。 用禮義來訂定田地居宅的法規。
以立田里 立,制訂。田,田地,指分配的土地。
里,居宅、里籍,相當於今日的戶籍。
以功為己 在上位者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求事功。
謀用是作
奸謀因此而興起,戰爭因此而發生。
用是,因此。兵,指戰爭。
而兵由此起
此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是用禮義以推
由此其選也 行教化的優秀人物。由,用。此,指禮義。選,
第三段課文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
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
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
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用禮來明示人民所應作的事。
以著其義
著,明。其,指人民。義,宜、合理。
以考其信
用禮來考驗人民是否信實,用禮來明示人民的過錯。
著有過
刑仁講讓 以仁德為典型,並講求禮讓。刑,通 「型」,模範
示民有常 昭示人民必須遵守的常法。示,昭示。常,常規。
在埶者去
在位者被罷黜,人民且視之為禍殃。
段落大意
第一段
記敘仲尼嘆魯,敘述孔子參加蜡祭後深
深嘆息。(孔子嘆息的原因是因爲自己
未能趕上大道實行和三代英明之主當政
的時代。)
第二段
說明大道既行,五帝時代的政治、社會、
經濟狀況為大同。
第三段
說明大道既隱,三王時代的政治、社會、
經濟狀況為小康。
大同世界與小康之治
類別 大同之治 小康之治
五帝: 三代之英:
時期 黃帝、顓頊、 禹、湯、文、武、
帝嚳、堯、舜 成王、周公

主權:天下為公 主權:天下為家
政治 君位:選賢與能 君位:大人世及以為禮
外交:講信修睦 外交:城郭溝池以為固
類別 大同之治 小康之治
1. 各親其親,
各子其子
2. 禮 義 以 為 紀
1. 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 — —
以正君臣,以
2. 老有所終,壯有所 篤
社會 用,幼有所長 父子,以睦兄
3. 矜、寡、孤、獨、 弟 , 以 和 夫 婦 ,
廢、疾者皆有所養
4. 男有分,女有歸 以設制度,以

類別 大同之治 小康之治
貨惡其棄於地也,
不必藏於己;力惡
經濟 貨力為己。
其不出於身也,不
必為己。
謀閉而不興,盜竊
謀用是作,而兵由
治安 亂賊而不作,故外
此起。
戶而不閉。

以私為出發點,以
差異 以公為出發點。
仁義為根本。
寫作技巧
•以政治的本質、領袖的產生、個人和
社會之間的關係、社會的經濟、人民
的生活和治亂的狀況等方面的比較來
說明大同與小康兩種社會的區別。
•文中運用比較說明的寫作方法,展示
大同與小康兩種社會的不同性質,使
兩者的高下顯而易見,一目瞭然。
•以對比的手法寫作,使論點十分鮮
明,而文中錯綜、排比等修辭手法
兼而有之,也使文章具有變化。
•文中正反說明「謹於禮」:
正面: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
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反面: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
眾以為殃。
寫作分析
•首段鋪寫立論背景,以孔子與子游對話,
開啟全文。第二段與第三段是文章重心,
均運用「總-分-總」的論述方式。
•第二段先總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
公」;接下來分述:分就政治、社
會、經濟三方面描述大同世界的美好
樣貌;最後以「是謂大同」總述,作
回應與收束。
•第三段先總述「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接下來分述:分就政治、社會、經濟三方
面描述小康之治的樣貌;最後以「是謂小
康」總述,作回應與收束。
•「總-分-總」的論述方式,各自展現大
同與小康的特色,比較大同世界與小康之
治的分別,文章結構嚴謹、立論鮮明。
 總-分-總(大同)
總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政治: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社會: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
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分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
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經濟: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論述以上的現象之後,便以「謀
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
作」、「外戶而不閉」三句來評

論、總述成效。此段最後以「是
謂『大同』」一句,明確指出
「大同」的主題,以作為收束。
 總-分-總(小康)
總 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政治: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
社會:各親其親,各子其子。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

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
賢勇知,以功為己。
經濟:貨力為己。

此段以「是謂『小康』」一句,明白確立主

題,並收束全文。
深究鑑賞
•第二及第三段所揭櫫的
大同與小康之治,在結
構上是並列的,在寫作
手法上則是對比的,二
者最大的分別在於,大
同之治以「天下為公」
為精神內涵,小康之治
則是「天下為家」。
•「天下為公」是儒家的理想國,將天
下視為人人共有,強調崇高的道德水
準以作為建立社會共識、社會秩序的
基礎,亦即孔子所謂的「大道之行
也」。社會淳樸,社會福利完善,生
活不虞匱乏,人人認同天理人情,以
自我的良知作為言行的準則,高尚的
道德即自然涵蘊其中,此即〈中庸〉
所謂:「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
得,從容中道。」
•「天下為家」,則是天子以天下為一
己的私產,上行下效的結果,造成人
人各存私心,再加上人事漸繁,生活
不易,自我的良知逐漸模糊,道德於
是淪喪,人人各為己謀,各有行為標
準,所以「大道既隱」,一切侵奪、
欺騙由此發端,而戰禍、殺戮也隨之
而來。以「天下為家」的結 果,除了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更可能演
變到最親近的人都彼此相怨,《管
子.形勢》即謂:「行天道,出公
理,則遠者自親;廢天道,行私為,
則子母相怨。」
•所 以 , 聖 明 的 統 治 者 就 必 須 制 定
「禮」以作為制度與準繩,並以
「義」作為道德精神,教導個人、群
體遵守禮制、謹守分寸,才能重新讓
大道推行,維持社會的和諧安康,以
免淪為亂世。因此,「天下為公」、
「天下為家」,一尚道德、一重禮
治;一本諸良知、一刻意修為;在實
施方式上有差異,甚至是對比的,但
在本質上卻都是對於道的推行與追
求,正因為如此,後世就將小康之治
視為通向大同之世的進程。
語文萬花筒
文法知識
句子成分的省略:古文用語簡練,句子中
往往省略某些成分,最常見的是省略主語
和省略賓語。
孔子
1. 事畢,(  )出游於觀之上,喟然而
嘆。 孔子
2. 言人偃 在 (     ) 側 , 曰 : 「 君 子 何
嘆?」禮義 禮義
3. (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禮 禮
4. 以(  )正君臣,以(  )篤父子。
5. 以( )著其義,以( )考其信。
重要修辭
【層遞】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排比】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
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
以功為己。
【錯綜】抽換詞面
•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 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倒裝】
•大人世及以為禮→大人以世及為禮

【對偶】
•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
•男有分,女有歸

【類疊】
•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
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
以功為己。
【轉品】
•以正君臣 形容詞→動詞
•以篤父子 形容詞→動詞
•以睦兄弟 形容詞→動詞
•以和夫婦 形容詞→動詞
•以賢勇知 形容詞→動詞
•以功為己 名詞→動詞
結構分析表
問題與討論
一、言偃問孔子:「夫子
何嘆?」孔子沒有直
接回答,反而為他申
說大同與小康之治,
此舉有何深意?請加
以闡發。
參考答案:
孔子因見魯國蜡祭徒具儀式,顯現禮義已
趨衰微,而抒發其感慨。
如直接回答言偃「君子何嘆」之問,亦不
過再感嘆一番而已,並無積極的意義,因
此乃向言偃論述大同與小康之治,讓弟子
知道最理想或較接近於理想的政治究竟如
何,若能掌握「天下為公」的精神,或採
取「禮義以為紀」的作法,則可以安上治
民。不僅陳述了自己的理想,亦藉此教導
學生,用意至為深切。
二、大同與小康之治各是
什麼情況,請就政
治、社會、經濟三方
面說明。
【大同之治】
.政治
1. 選賢與能 2. 講信修睦
.社會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1.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2.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3. 男有分,女有歸
.經濟
1.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2.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小康之治】
.政治
1. 大人世及以為禮 2. 城郭溝池以為固
.社會
1.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2. 禮義以為

3. 以正君臣 4. 以篤父子 5. 以睦兄弟
6. 以和夫婦 7. 以設制度 8. 以立田里
9. 以賢勇知 10. 以功為己
.經濟
貨力為己
三、你認為大同思想是否
有實現的可能?請說
明理由。
人類對於未來均有無限的憧憬,
也常描繪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在西方,柏拉圖有「烏托邦」;
在東方,陶淵明有「桃花源」,
另也有「香格里拉」的傳說。
牛刀小試
第一題 答案:D
有關〈大同與小康〉一文,以下何者為是?
(A) 節選自《儀禮.禮運》
(B) 記孔子因子貢之問,而暢論大同與小
康之世的差異
(C) 旨在說明儒家的宗教思想
(D) 文中可見出孔子政治的理想     
     
第二題 答案:B

關於「大同」與「小康」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 「大同」是儒家的理想國;
「小康」則是一種小安的政治局面
(B) 「 大 同 」 之 治 的 精 神 在 於 「 天 下 為 家 」
「小康」之治則是「天下為公」
(C) 大同思想影響孫中山先生極為深遠
(D) 「小康」與「大同」雖然有別,卻不是
對立的,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三題 答案: BDE
關於《禮記》,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為孔子及其弟子所記
(B) 內容多記禮樂器物、生活儀節、
政治制度、人生哲理等
(C) 有《大戴禮記》與《小戴禮記》之分 ,
惟東漢末年,《小戴禮記》盛行,《大戴
禮記》遂亡佚
(D) 與《周禮》、《儀禮》合稱《三禮》
(E) 有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第四題 答案:C

關於下列修辭說明,何者有誤?
(A) 故謀用是作,兵由此起――錯綜
(B)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類

(C)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層遞
(D)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 ――設問
第五題 答案:C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句中
兩個「親」字,其前後詞性與下列何者完
全相同?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C) 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D) 「愛」人者,人恆「愛」之
延伸閱讀
孔子論蜡祭
  子貢觀於蜡,孔子曰:「賜也樂
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
知其樂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
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
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
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禮記.雜記下》
【語譯】
  子貢參觀了年終祭祀萬物的蜡祭之
後,孔子問他是不是覺得很開心?子貢回
答說:「真是熱鬧,全國的人都像發瘋了
似的,不過我還是看不出這有什麼好開心
的。」孔子告訴他說:「他們辛苦了一整
年(好幾百天),才由於君王的恩澤得到
蜡祭這一天的歡樂,這裡面的道理,恐怕
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如果人民的生活一直
像拉緊的弓弦而不得放鬆一下,就算是文
王、武王也辦不到;
但是如果一直是鬆弛著而從來不知拉緊,
那又是文王、武王所不願意做的。所以有
一段時間緊張,也要有一段時間輕鬆一
下,這才是文王、武王的為政之道啊!」
按:從此則問答可知,蜡祭除了是歲末的
大祭,用以感謝萬物群神在這一年中
對於農民的保佑和幫助,祭禮還有迎
神賽會,可以飲酒作樂,非常熱鬧,
能夠調劑人民的身心,這正是為政者
能夠體會一張一弛的道理所制定的特
殊禮制啊!只是一般人只能享受祭禮
的歡樂,卻未必懂得禮的深義。
苛政猛於虎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
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
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
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禮記.檀弓》下
【語譯】
  孔子從泰山旁經過,見一婦人哭得很
傷心,就低著身子聽她的哭聲。並派子
路去問:「聽您的哭聲好像有很深的憂
愁。」婦人說:「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
虎咬死,我丈夫也被咬死,現在我兒子
又被咬死。」夫子說:「那你為何不搬
家?」婦人說:「這裡沒有浮濫徵稅和徭
役。」夫子對弟子說:「好好記著,浮濫
徵稅和徭役,比老虎還兇啊!」
曾子易簀
  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於床
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於
執燭。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
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
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
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
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
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
而至旦,請敬易之。」
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
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
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
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禮記.檀弓》上
【語譯】
  曾子臥病在床,病勢沉重。樂正子春
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腳旁,一個僕
僮端著燭,坐在角落裡。僕僮說:「好漂
亮好光滑,那是大夫用的席子吧?」子春
說:「不要作聲!」
曾子聽到了,忽然驚起,呼了口氣,僕僮
又說:「好漂亮好光滑,那是大夫用的席
子吧?」曾子說:「是的,那是季孫送
的,我沒力氣來換掉它。元呀!起來把席
子撤換掉。」曾元說:「您老人家的病已
經很危急了,不可以移動,希望能到天
亮,再來換掉。」曾子說:「你愛我的心
還不及那僕僮。一個有才德的君子,他愛
別人就要成全別人的美德,小人的愛才是
苟且取安。我現在還有什麼需求呢?我只
盼望死得規規矩矩罷了。」於是,他們抬
起曾子,更換席子;再放回席子上,還來
不及放得平穩曾子就斷氣了。
子夏失明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弔之,
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
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
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
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
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
女於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
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
爾罪三也。」
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
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
居,亦已久矣!」
《禮記.檀弓》上
【語譯】
  子夏因兒子死了哭瞎了眼睛。曾子來
慰問他,說:「我聽說過,朋友失明了,
就應安慰他。」說完就哭了,子夏也哭
起來,說:「天啊!我並沒有什麼過錯
啊!」
曾子生氣地說:「商,你怎會沒有過錯
呢?我和你在洙、泗侍奉夫子,後來你回
到西河,使西河的人以為你是夫子,這是
第一件過錯。你早先有親人之喪,並沒有
樹立什麼榜樣,這是第二件過錯。死了兒
子,哭瞎了眼睛,這是第三件過錯。還說
沒有過錯嗎?」子夏聽了就扔掉手杖,連
忙行禮說:「我錯了,我錯了,我離開同
伴而孤獨地生活,也太久了!」
好站連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為線上電子書系
統,網站中把中國古代哲學書電子化,
用交叉索引等技術充分利用電腦的功能
提供檢索,為中外學者提供方便的方式
學習研究古籍。
   0
好戲上場
閱讀以下段落後,請回答問題。

( 一 ) 「小康之世」的政治、社會特徵為
何?主要依循什麼樣的標準?

( 二 ) 請根據段落內容,說明「小康」社
會,反應儒家哪一種政治觀念?

答案必須標明 ( 一 )( 二 ) 分列書寫。
合計文長限 250 字- 300 字。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
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
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
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
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
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
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
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
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
『小康』。
寫作引導:

1. 根據引文,分別就政治、社會、經
濟特徵掌握要句加以說明。

2. 思考文化基本教材中,關於儒家政
治觀念的闡述,擇要適度連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