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山坡羊 · 潼关怀古》课件二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1

张养浩

简介:
张养浩( 1269—
1329 年),汉族,
字希孟,号云庄。山
东济南人。元代著名
散曲家。诗、文兼
擅,而以散曲著称。
代表作有《山坡羊·
潼关怀古》等。
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 23
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 19 岁被荐
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
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
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
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
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
于英宗至治二年( 1322 年)辞官家居,此
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 1329 年),
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
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
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
元史》本传),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
[1]
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
从政:
张养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在堂邑县,他关心民
瘼,抑制豪强,赈灾济贫,做了不少 好事。拜监察御史之
后,他绳纠贪邪,荐举廉正,弹劾不避权贵,举荐不疏仇
怨,“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风宪忠
告》),蹈厉风发,“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同上)。其
门人黄溍说他“力排权奸,几蹈祸而不悔”(《滨国公张文
忠祠堂碑》)。武宗时,曾因议立尚书省事,与权臣意见牴
牾,被构罪罢官;英宗时,又因谏在内廷张灯为鳌山事,险
遭不测。怀有“致君泽民”理想的张养浩,本想干一番利国
济民的事业,但统治集团中“忠直为国者少,阿容佞诈、惟
己之为者多”(《元史》本传),自己犯颜撄鳞,时有性命
之虞,便借故辞官归隐,“远是非,绝名利”(《普天乐 ·
辞参议还家》),回到自己的故乡济南。享年 59 岁。
散曲家
张养浩从政期间的诗文并不多,而归隐田园则使
他成为一个著名散曲家。历经宦海风波,感受到
了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其体会自然真切感人:
“才上马齐声儿唱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
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怨也怎
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朱履曲 · 警
世》)。当其归隐之初,如鸟儿返林、鱼儿纵
渊,心情十分愉快:“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
开云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
汇波搂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大明湖播画
舫,华不注倒壶觞,这几场忙杀柘枝娘!”(《寨
儿令 · 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
此》)。
他给自己隐居的别墅起了一个雅号,叫云庄,云庄内修
建了一座绰然亭(也叫翠阴亭),亭后盖了一座遂闲堂。
“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四面桑麻,一带云山
妙。”(《雁儿落兼清江引》)“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
家日月长,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风,特地凉。客来到,
尊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
水仙子· 咏遂闲堂》)。这一时期的散曲大多抒写个人心
境与所见所闻,而吟咏故乡的山光水色之作,工丽清新,
取得较高艺术成就。“自隐居,谢尘俗,云共烟,也欢虞。
万山青绕一茆庐,恰便似画图中间里。著老夫对着无限景,
怎下的又做官去”(《胡十八》)。故乡的湖光山色,优
美的自然景致,使张养浩寻求到一个与污浊官场完全不同
的美好世界。云庄迤南,便是景色秀丽的大明湖、趵突泉
;迤东,是孤
高桀立的华不注;迤西,是块然如垒的
标山。在家乡,他时而在明湖游赏,箕居船
头,放声高歌;时而登上华不注,领略“苍山
万顷”的山野风光;时而登临汇波楼,吟诵“鸟
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画幅中”(《登汇波
楼》)动人的诗句;时而漫步趵突泉畔,欣
赏珠滚絮飞的泉流……足迹所至,诗、曲亦
随之。在这些描写湖光山色的作品中,时时
流露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在似乎消沉的、
吟诵隐逸闲适情趣的诗曲中,也常常寄寓着
壮志难酬的愤慨,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到一股
抑郁难申的不平之气。其作品《水仙子 · 咏江
南》入选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
作品格调
《太和正音谱》评张养浩的散曲如
“玉树临风”,指出他的作品格调高
远。他的作品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
朴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
自真情而较少雕镂。《潼关怀古》小
令,以及一些写退隐生活的作品,可
以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然而他的写景
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工丽清逸的作
品,如“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
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水仙
子〕《咏江南》),“鹤立花边玉,莺
啼树杪弦”(〔庆东原〕)等句,表明
他的作品在总的艺术格调中还有所变
化,散曲色调比较丰富。
张养浩著有散曲集《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诗文集《归
田类稿》。
一心为民
张养浩栖隐云庄,不求显达,优游于山水之
间,敛迹于权贵之门,自以为远离世俗尘
嚣,不与朝廷政事,然元朝廷对这位“博学
硕德,声名显赫”(艾俊《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引》)的儒臣,却时时
想加以利用,八年之间,凡六下诏书,他均
高卧不起。而当天历二年( 1329 年)朝廷以
“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召其为陕西行台
中丞前往赈灾时,他却不顾高龄体弱,随即
“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
所。“无多惭,此心非为官。”(《西番经
》)使他赴召的不是官爵,而是灾情严重激
发起他为民承重的精神。赴官途中经洛阳、
渑池、潼关,直达长安。一路行来,目睹灾
民惨状,感历代兴废,写了数首怀古曲,意
绪苍凉,流露出对本朝前景暗淡的哀叹,和
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其中最著名的,是散曲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
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到任之后,“凡所以力民
者,无所不用其至”(危素《张文忠公年谱序》)。
四月之内未尝家居,不遑寝处,终因劳瘁而卒。消
息传开,“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
本传)。在封建时代,像张养浩这样为民尽瘁的官
儿实在并不多见!元朝廷对其旌表,不过是旌忠励
节,激励臣下为其效忠,而人民都以自己的眼光来
区分善恶,表明自己的爱憎。张养浩所维护的那个
制度虽已成为历史陈迹,而其为民尽瘁的精神,及
其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却可与济南山川同在,永
远为人们所怀念。
为政忠告
[2]
张养浩遵循儒家学说,始终言行一致。
《为政忠告》代表了他一生主张为官清廉
的主导思想。《为政忠告》又名《
三事忠告》,其中《牧民忠告》作于当地
方官员时,《风宪忠告》作于当监察官员
时,《庙堂忠告》作于当中央官员时。三
事忠告,就是对地方官员、监察官员、中
央官员的真诚劝告。《为政忠告》是元代
吏道专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当时
的政治思想、上下政务以及社会风气都有
重要参考价值,对于后世的封建统治观念
亦有相当影响
怀古诗词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往西
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
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
土。兴,百姓苦;亡,百
姓苦。
另附张养浩九首《山坡羊》如下:
未央怀古: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
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咸阳怀古:
城池俱坏,英雄安在?云龙几度相交代!想兴衰,若为怀,唐家才起隋家败,世
态有如云变改。疾,也是天地差;迟,也是天地差!
骊山怀古(二首):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
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骊山屏翠,汤泉鼎沸,说琼楼玉宇今俱废。汉唐碑,半为灰,荆榛长满繁华地,
尧舜土阶君莫鄙。生,人赞美; 亡,人赞美。
沔池怀古(二首):
秦如狼虎,赵如豚鼠,秦强赵弱非虚语。笑相如,大粗疏,欲凭血气为伊吕,万
一座间诛戮汝,君也,谁做主?民也,谁做主?
秦王强暴,赵王懦弱,相如何以为怀抱?不量度,剩粗豪,酒席间便欲伐无道,
倘若祖龙心内恼,君,干送了;民,干送了!
洛阳怀古:
天津桥上,凭阑遥望,舂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
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北邙山怀古: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
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作者: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音
踌躇( chóuchú )
阙( què )
了 (le)
注释
①山坡羊——曲牌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
是标题。本文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
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
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
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⑤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
陷入沉思 . 表示心里不平静。
⑥伤心——令人伤心的是,形容词作动词
⑦秦汉经行处——秦朝(前 221 年 ~ 前 206 年)都城咸阳和
西汉(前 206 - 25 )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
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⑧宫阙——宫殿。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译文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
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
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
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
百姓还受苦。
中心
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
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
压迫人民的本质。
赏析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
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
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
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
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
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
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
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
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
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
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
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
思想内容。
诗人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
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
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
阅。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
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
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
观的古都,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
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
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 , 他最伤心
的是历代人民。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
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
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
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
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
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
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鉴赏
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最有
名的一首。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作者纵
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
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山河表里潼关路”,
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
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从潼关向西,“望西都,意踌躇”。
长安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油然而
起。“伤心秦汉经行处”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
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
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
现实。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
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兴,百
姓苦;亡,百姓苦。”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
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从诗
人对百姓的态度,回应起首两句,当可理解为甚么他在雄壮
的山色面前,抚今追昔,显得心情沉重,郁勃难舒了。
谢谢观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