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多種流派的小説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2

第十二章:多種流派的小説

第一節:小説概述
第一節:豐收期小說概述

30 年代是我國現代小說豐收的時期。作家隊伍龐大﹑小說

量激增﹑小說樣式多樣化﹐構成本時期小說創作的繁榮景
觀。同這種繁榮景觀相呼應的﹐是小說流派的紛呈。作家們
從不同的文學觀念和創作喜好出發﹐或注重寫實﹐或偏向抒
情﹐或專力于小說形式的創新;於是﹐形成了思想內容﹑藝
術風格各不相同的小說類型與派別。
本時期的重要小說流派﹐有“左聯”作家群小說﹑社會寫實
派小說﹑“京派”小說﹑“海派” 小說﹑“新感覺派” 小
說﹑“東北作家群” 小說等。
“ 左聯”作家群

• “ 左聯” 新人的小說創作﹐將政治傾向性與藝術真實性
結合起來﹐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和典
型環境﹐在作品中體現出獨特的生活積累﹑語言儲備與藝
術個性﹐形成小說風格的多樣化。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蔣光
慈取材于南方農民運動的長篇小說《田野的風》。再有丁
玲 1928 年寫的《莎菲女士日記》。還有左聯五烈士之一
柔石優秀的中篇《二月》和《為奴隸的母親》。還有葉紫
描寫土地革命風暴﹑工農紅軍鬥爭的作品。再有具有農民
幽默氣質並不時展露諷刺光彩的小說家沙汀的成名作《法
律外的航線》。艾蕪的代表作 --- 短篇集《南行記》﹐其
中的《山峽中》最早用特異的邊地人民傳奇生活為題材﹐
開拓了現代文學反映現實的新領域﹔而小說充滿明麗清新
的浪漫主義色彩和主觀抒情因素很強調獨特筆調﹐又為現
代抒情小說的發展拓出了一條路子。
社會寫實派小説

• 社會寫實派小說是這時期重要的小説流派,他們注重對
社會現實的細密觀察與分析﹐用寫實的筆法揭露﹑描述現
實社會中的種種現象﹐提出或希圖解決各種社會問題﹐表
現了作家對現實的強烈參與意識。 30 年代更趨動蕩的形
勢﹐勢必催動更多作家去關注社會現實。
• 小說大師茅盾是此派的領銜人物。他的解剖 30 年代社會本
質的小說在當時影響了一大批小說家。這批“扛鼎之
作” ﹐如《子夜》﹑《家》﹑《死水微瀾》等﹐反映現實
的深刻精湛﹐是前所未有的。
• 吳組緗的小說代表作《一千八百擔》。吳組緗的小說真實
地寫出了動亂的農村現實和發生于其中的各種複雜的糾
葛﹐具有較高的現實主義成就。在小說藝術上講究細節描
寫﹐講究人物的個性化和濃郁的地方色彩﹐表現出一種取
精用宏﹑文字精密而又流動的敘事風格﹐有很高的藝術造
詣。
東北作家群

• 東北作家群指 1931 年“九一八” 事變以後流亡至關內或


在日滿統治下堅持文藝鬥爭的東北籍作家。著名的有蕭軍
( 《八月的鄉村》 ) ﹐ 蕭紅 ( 《生死場》﹑《呼蘭河
傳》 ) ﹐ 以及端木蕻良﹑駱賓基﹑李輝英﹑舒群﹑羅烽
等。他們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家鄉人民的抗戰事跡和這塊
古老土地的痛苦蛻變,有著濃郁的東北地方色彩,成為抗
戰文學的先鋒﹐以一個地區作家的群體意識給全國文學主
潮的發生打下來深刻的烙印。
第二節:沈從文等的“京派” 小說

• “ 京派”是指新文學中心由北京南移到上海後﹐ 30 年代
一部分繼續活動于北平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個特定的小說
流派。他們在周作人﹑沈從文等著名作家的影響下﹐一方
面與北方的“左聯” 同時並存﹐一方面又與上海的所謂
“海派” 遙相呼應。
• 京派是一個在思想上傾向自由主義﹑在組織結構上較為鬆
散的流派﹐並未正式成立過文學社團﹐也從未發表過“文
學宣言” 之類的聲明﹐但他們持有較為一致的文學主
張﹐在創作上也有相似的審美理想和追求﹐並形成了一些
鮮明的流派特色﹐因而在當時文學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
號召力。
“ 京派”小説

• 京派形成于 30 年代初﹐活躍于 30 年代中期。理論方面的


代表人物是梁實秋﹑朱光潛﹑李健吾﹑李長之等﹔小說創
作方面的代表作家是沈從文﹑廢名﹑凌叔華﹑蕭乾等﹔詩
歌和散文方面的代表是周作人﹑何其芳﹑李廣田和卞之琳
等。京派成員大多是文人學者型作家﹐為此﹐卞之琳曾稱
“京派” 為“學院派” 。他們共同處於北平文化古城和
“校園文化” 氛圍中﹐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心態﹐即
與時代政治鬥爭保持較遠東距離﹐不追求文學的現實功利
性﹐既不趨新求奇﹐亦不迎俗媚眾﹐在時代變革中﹐始終
持從容矜持的學人風范和藝術虔誠的文人風度﹐因而在理
論觀點﹑審美傾向以及藝術創作上顯示了與“海派”、
“左翼” 等情趣迥然的特色。
“ 京派”小説的特點

• 京派創作的突出特點在於追求一種執著而獨立的“理性主
義” 文化品格。他們一方面企圖遠離政治﹐另一方面又充分
繼承了文學研究會的“為人生” 的傾向﹐忠實于現實與人生。
他們雖對政治功利性﹑黨派性以及文學商品性持有懷疑態
度﹐希冀建構文學的“希臘小廟” ( 沈從文語 ) ﹐ 但並不缺
少一份正直﹑誠摯和對歷史文化﹑心理的是非觀念與價值標
準﹐從而介入到中國社會與人生的深層結構中去。基於這種
獨特的文化興趣﹐他們在現代文化﹑文明和封建傳統文化相
對立的流行格局中﹐熔鑄一種具有濃厚的原始風貌與自然氣
質的鄉村文化形態﹐形成一個複雜的文化三維空間。“京派
” 小說得力于對淳朴鄉情民俗﹑民間文化的審美敏感﹐因此
具有平民性的文化品格。與其創作的選取題材﹐提煉主題及
文化意向的諸種追求相聯繫﹐京派小說還具有開放的民族性。
因此說﹐京派之所以從現代與傳統﹑城市與鄉村﹑文明與野
蠻的多重文化衝突中作出文化選擇﹐是與他們所採取的文化
視野和審美價值標準分不開的。
二、沈從文的生平與創作道路

• 沈從文 (1902~1988) ﹐ 原名沈岳煥﹐苗﹑漢血統﹐生


于湖南鳳凰顯一個封建行伍之家﹐系清王朝提督沈宏富之
孫。 1918 年加入地方軍隊﹐任上士司書。青少年時代﹐
他走遍湘黔川諸顯﹐了解﹑體察苗﹑漢﹑土家各族的社會
生活與民風民俗﹐這成為他日後從事文學創作的主要生活
源泉。 1922 年﹐他到北京求學。但求學受挫﹑生活窮
困﹐於是他發憤學習寫作﹐從此走上文學創作之路。
二、生平與創作道路

• 1924 年 12 月﹐發表處女作《一封未曾付郵的信》。 1926


年出版了第一個文集《鴨子》。
• 1929 年到 1934 年﹐沈從文曾在中國公學﹑山東大學﹑武
漢大學﹑北京大學任教。 1926 年至 1929 年﹐是其創作的
起步﹐主要結集有《鴨子》﹑《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合集》
﹑《蜜柑》﹑《好管閒事的人》﹑《老實人》﹑《雨後及
其它》﹑《呆官日記》﹑《阿麗思中國遊記》等。
• 30﹑40 年代是其創作成熟豐收期﹐先後出版中短篇小說
《神巫之愛》﹑《旅店及其它》﹑《一個天才的通信》﹑
《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鳳子》﹑
《八駿圖》以及散文集《從文自傳》﹑《昆明冬景》﹑
《湘西》等﹐約 50 種。其名作中篇小說《邊城》﹑長篇
小說《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先後寫成于這個時
期﹐代表著他創作的思想與藝術成就。
二、生平與創作道路

• 短篇小說《丈夫》寫傳統美德的消泯和解體﹐農民已經有
了沉痛的感受。由於農村經濟的衰敗﹐農民顧不得舊傳統
了﹐忍受屈辱讓妻子出外賣身。小說中的老實青年農人﹐
在一次探望在河船上為娼的女人的過程中﹐第一次想到自
己喪失了做丈夫的權力﹐具體感受到窮人地位底下的痛
苦﹐終於引發了丈夫人性的覺醒﹐難以忍受這痛苦與折
磨﹐帶著妻子回家去了。這裡顯然有作家對摧毀人性的醜
惡現象的批判。
• 建國後﹐他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專門從事文物研究﹐成就卓
著﹐出版《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中國歷代
服飾》等著作﹐又成為著名的歷史學家。
• 沈從文以小說創作為主﹐散文創作為次﹐一生結集 60 多
種﹐是創作數量甚為宏富的作家之一。
《邊城》:内容與人物

• 地點﹕ 湘西邊境茶峒山城
• 人物﹕ 老人 外孫女 ---- 翠翠 ( 爺倆擺渡為生 )
• 掌管碼頭的順順 ﹕ 大兒子 天保 ( 豪放豁達﹑不拘小節 )
• 小兒子 天儺 ( 眉清目秀﹑沉靜多情 )
• 退伍老兵﹕楊馬兵
三﹑《邊城》的思想與藝術成就

• 《邊城》可以說是一曲蕩氣迴腸的絕唱﹐是一首淒婉動人
的歌謠。作家以他清新富于靈性的筆觸﹐獨特的審美情
趣﹐如詩如歌的抒情語言﹐為這篇小說披上優美朦朧的外
衣﹐吸引著讀者走入它那神秘華麗的殿堂。
• 1﹑ 小說以愛情故事為支點﹐謳歌健全人性﹐支撐起作家
重造民族精神的宏願。
• 沈從文創作《邊城》﹐是為表現民族的“過去偉大處” 。
他通過對一對年輕男女愛情悲劇的傷感敘述﹐意在展示湘
西邊城人生苦難的同時﹐也展示邊城人民的高尚品格。以
作家的眼光看﹐邊城的人是正直和誠實的﹐它的偉大就在
於人性的淳朴和善良。茶峒這個縮影﹐象征著民族的“過
去”﹐也寄予在作家的理想。
三、《邊城》的思想與藝術成就

• 2﹑ 《邊城》以別具風采的結構﹐用一段“深沉的回憶”
一段“懮傷的往事” ﹐表達了沈從文的民族懮患。愛情
故事與懮患意識互相生發﹐相得益彰﹐共同支撐著《邊
城》﹐使其超越表層的愛情悲劇﹐具有更加深遠﹑悠久的
意蘊和內涵。
• 3﹑ 《邊城》是對優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
現﹐不僅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在意境和風致上也閃
現著典雅﹑圓潤的古典美。
• 4﹑ 《邊城》是詩畫的抒情性與小說的敘事性的完美統一。
這種抒情﹑敘事相結合的方法﹐使讀者既有身臨其境的感
受﹐又有意在言外的廣闊的聯想余地﹐顯露出作品含蓄悠
遠之美的巨大魅力。
第三節:施哲存等的“新感覺派” 小說
1﹑“ 海派” 與“新感覺派”

• 30 年代﹐與“京派”並存的是“海派”。“新感覺派
” 是“海派” 的第二代。
• “ 海派” 是指區分于鴛鴦蝴蝶派的擁有“現代質”
的海派﹐是指站在現代都市文明和商業文化的立場上
來打量上海﹐用現代上海人的口氣講述上海故事的文
學流派。
• 海派小說作家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從五四文學分離
出來走向都市大眾讀者的張資平﹑葉靈鳳等初期海派。
二是 30 年代在上海都市讀者群中風靡一時的新感覺派
小說家穆時英﹑劉吶鷗﹑施哲存﹑杜衡等第二代海派。
三是 40 年代涌現出來的後期海派作家張愛玲﹑蘇清﹑
徐訏﹑無名氏等人。
初期“海派”的特點


• 初期海派小說的特點是﹕
• 第一﹐世俗化﹑商品化傾向﹔以賺錢為目的。
• 第二﹐性愛小說成為初期海派作家的主要創作傾向。
• 第三﹐注重小說形式的創新。初期海派作家能夠熟練地運
用曉暢流利的白話語言﹐注重性心理描寫﹐有的還嘗試運
用心理分析手法﹐變換敘事切入的角度﹐這都表現出初期
海派作家的探索精神和先鋒性。它為第二代海派作家的登
場準備了條件。
“ 新感覺派” --- 第二代海派

• “ 新感覺派” ﹐是指在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興起于上海


文壇的一個重視藝術形式探索與實驗的文體意識自覺的現
代主義小說流派﹐代表作家有施蜇存﹑穆時英﹑劉吶鷗等。
這個流派的小說創作﹐以一種對外部現實的新的感覺方
式﹐運用感官印象的定格放大﹑心理分析﹑象征手法﹑意
識流捕捉等現代派藝術表現技法﹐機敏而趨時地描寫反映
大都會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市民心態﹐在當
時文壇影響很大﹐由此得名“新感覺派” 。
“ 新感覺派”所受的影響

• 新感覺派小說是在日本新感覺小說的直接影響下發展起來
的。 20 年代風靡日本文壇的新感覺派作家主要有橫光利
一﹑片岡鐵兵﹑川端康成等人﹐他們強調直覺﹐重視主觀
感受﹐提倡以快捷的節奏和新奇的表現為基礎創作小說。
• 1928 年 9 月﹐劉吶鷗創辦了《無軌列車》半月刊﹐陸續
譯介日本感覺主義﹑印象主義的小說與詩作。
• 1929 年﹐施蜇存﹑戴望舒﹑劉吶鷗等人聯合創辦了《新
文藝》月刊﹐先後發表了穆時英﹑劉吶鷗等人表現都市生
活的小說作品﹐顯示出深受日本新感覺派小說影響的風格
特點。
• 1932 年 5 月﹐《現代》雜誌創刊﹐施蜇存﹑穆時英﹑劉
吶鷗等人正式集結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小說流派。
“ 新感覺派”的特點

• 新感覺派在第二代海派時期﹐上接 20 年代末張資平﹑葉
靈鳳等的性愛小說的余須﹐下聯 40 年代以張愛玲為代表
的都市傳奇﹐是“海派” 承上啟下極為重要的階段。
• 新感覺派小說創作的特色﹕
• 第一﹐是在快速的節奏﹑跳躍的結構﹐如霓虹燈閃爍變幻
似的表現半殖民地都市的形形色色日常生活和世態人情中
變形﹑變態﹑畸形﹑扭曲﹑病態的生活場景與人物心理。
如穆時英的《黑牡丹》﹐寫病態美﹐以惡為美。
• 第二﹐將各種感覺交疊複合﹐追求主觀感覺印象﹐造成“
通感” 那樣的藝術效果。如穆時英的《上海的狐步舞》
中“古銅色的鴉片煙香味” ﹐再如《第二戀》中“她的
眸子裡還遺留乳香” 等。
• 第三﹐挖掘潛意識領域﹐熱衷於表現性心理。這方面寫得
最好的是施蜇存的作品。
“ 新感覺派”的缺欠

• 新感覺派作為重要的都市文學流派﹐有著嚴重的缺陷:
• 他們醉心於表現“雙重人格” ﹐固然開拓了人物刻畫的
領域﹐但是過分強化突出﹐就有悖於生活與藝術的真實。
他們還過分強調“里比多” 的作用﹐把弗羅伊德心理分
析方法納入文學領域﹐固然有一定的意義﹐但把種族﹑理
性﹑信義等置于情慾之下﹐表現強大的性慾﹑本能力量﹐
以至淹沒了理智﹐甚至作色情的渲染﹐其局限性顯而易見。
• 此外﹐作為心理小說﹐新感覺派對許多作品僅僅停留在人
物情緒心態的表層意識領域﹐沒能從社會﹑時代的角度作
出深刻的開掘﹐因而缺乏深度與力度。
2﹑ 施蜇存

• 施蜇存 (1905~ ) ﹐ 筆名安華﹑薛惠等﹐浙江杭州人﹐


從蘇杭小鎮的書香門第走出﹐中學畢業後﹐先後就讀於之
江大學﹑震旦大學法文特別班。
• 1927 年回松江任中學教員﹐後應上海書局之邀﹐主編
《現代》雜誌。施蜇存出版作品集《上元燈》﹑《將軍底
頭》﹑《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以
及早期自費印刷的《江幹集》﹑《娟子姑娘》和《追》。
• 施蜇存 1922 年開始發表小說﹐ 1928 年出版《上元燈》。
應該說﹐這時施蜇存的作品﹐雖然重視心理描寫﹐但仍屬
於現實主義作品。
施蟄存:成就最高的新感覺派作家

• 施蜇存從 1933 年創作《將軍底頭》開始﹐有意識地嘗試


學習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進行寫作。此後出版了短篇
小說集《將軍底頭》 ( 內含四個短篇 ) ﹑ 《梅雨之夕》
和《善女人行品》﹐這是三部運用弗洛伊德透視人物的潛
意識的精神分析方法和奧地利性心理學家藹理斯性心理分
析結果﹐開掘人的潛意識和隱意識領域﹐揭示人物的夢幻
與變態心理﹐引出性愛與社會行為規範尖銳衝突主題的小
說集。這三個短篇小說集﹐獨創了一種新異的心理分析小
說流派。從這個意義上說﹐施蜇存是新感覺派小說流派中
最有建樹和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家。
施蟄存與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

• 施蜇存從 1933 年創作《將軍底頭》開始﹐有意識地嘗試


學習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進行寫作。此後出版了短篇
小說集《將軍底頭》 ( 內含四個短篇 ) ﹑ 《梅雨之夕》
和《善女人行品》﹐這是三部運用弗洛伊德透視人物的潛
意識的精神分析方法和奧地利性心理學家藹理斯性心理分
析結果﹐開掘人的潛意識和隱意識領域﹐揭示人物的夢幻
與變態心理﹐引出性愛與社會行為規範尖銳衝突主題的小
說集。這三個短篇小說集﹐獨創了一種新異的心理分析小
說流派。從這個意義上說﹐施蜇存是新感覺派小說流派中
最有建樹和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家。
《將軍的頭》

• 單篇《將軍底頭》“寫種族和愛的衝突” 。花驚定將軍
祖父為吐蕃人﹐他奉命征討吐蕃入侵﹐本有棄漢歸國之念。
他為嚴肅軍紀處決了一個調戲民女的士兵﹐自己卻對這個
漢族女子產生愛欲。在這種性意識驅使下﹐他壓制了棄漢
念頭﹐遂受愛欲與軍紀﹑道德壓抑他帶著這一矛盾揮刀上
了戰場﹐後在戰鬥中被砍了頭﹐無頭的將軍還策馬回到他
心愛的姑娘身旁。這裡﹐愛欲屬潛意識 ; 種族﹑軍紀則屬
於意識﹐小說要表現的是人物的潛意識與人物意識的衝
突﹐揭示花驚定將軍的“雙重人格” 。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是“寫道和愛的衝突” 。鳩
摩羅什是個聖僧﹑“高僧德人”﹐十三歲
沙勒國西域出家。娶表妹龜茲國公主為
妻﹐去東土秦國講經 ( 秦國滅龜茲國時﹐
將他與公主扒光衣服放在一起﹐當夜﹐開
始了性生活﹐後娶公主為妻。 ) 途中﹐表
妹死了。 ( 衝突﹕道﹑德﹑經抵得過食﹑
色﹑性﹖道與愛﹖佛與魔﹖煩惱與人格﹖ )
《梅雨之夕》

• 小說集《梅雨之夕》裡的許多小說﹐旨在描寫青年以致中
年男子由於“里比多” ( 心理學的術語﹕心理活動的能
量﹐即神經中樞的興奮。弗羅伊德認為它完全是性的潛力。
榮格則認為它是一種普遍的生命力。 ) 的驅使﹐在“不
能自己約束自己” 的衝突中﹐以不同的方式尋求性慾的
快感與滿足﹐他們都結過婚﹐但對於別的女子又都有一種
性的慾望。
• 代表作品《梅雨之夕》主要表現人物的“潛意識” 活
動﹔寫了一個都市男子梅雨之夕蠢蠢欲動卻又失落的“白
日夢” 。小說沒有多少情節﹐滿篇都是內心獨白﹐瞻顧
之間﹐疑竇重重﹐真中雜幻﹐是夢還醒﹐在一種層層遞進
﹑往復迴環的圓熟讀心理描寫中﹐傳達了都市薄暮中一種
蠢蠢欲動而又帶有強烈的自我抑制性的幻美。
《梅雨之夕》

• 小說寫主人公“我” 從公司下班﹐在梅雨天氣中徒步回
家。在店舖的屋檐下避雨時﹐邂逅一個沒有帶雨傘的女子。
“我” 為她的姿色所動﹐但心存疑慮﹐不敢貿然用自己
的雨傘的一半去遮蔽她。久等雨還未止﹐終於同傘結伴上
路。“我” 忽然又覺得這位女子貌似自己在蘇州時初戀
的那個女子﹐詫異自己的奇遇﹔但是瞥見街邊一個女子弟
憂鬱眼光﹐又似乎看見在焦灼地等自己回家的妻子的憂鬱
臉色。接著﹐又詢問這位女子姓劉﹐懷疑這是自己的初戀
情人故意隱瞞姓氏﹐於是聯想到日本畫家“夜雨宮詣美人
圖” ﹐聯想到古人“擔簦親送祺羅人” 的詩句﹐重溫著
初戀的清新感受。最後才發現少女的嘴脣太厚﹐絕非自己
初戀的女友﹐感到被壓抑的心境忽然鬆弛﹐連呼吸也覺得
舒暢了。別了這少女上車﹐還在車上無意識地張一雨傘﹐
回到家中聽見妻子的聲音﹐仿彿又是那少女的聲音。
《梅雨之夕》
• 應該說﹐施蜇存這類都會題材的作品是帶有一種特殊的“
薄暮情調” 的。作家熱衷于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眼
光觀察人物的深層心理﹐尤其是性心理﹔從街頭到旅館﹑
戲院﹐多側面地展示大都會人物的兩性吸引中的苦悶情緒
和朝秦暮楚的生活方式﹐揭示了大都會生活的急迫節奏對
人物神經的嚴重衝擊。
《善女人的行品》

• 小說集《善女人的行品》的出版﹐標明施蜇存的創作開
始將心理分析的合理內容融入現實主義創作之中。如《春
陽》﹐嬋阿姨 --- 一個與牌位結婚﹐擁有三千畝田產的女
人。年輕時的嬋阿姨為了獲得財產﹐同丈夫的牌位拜堂
( 丈夫在結婚前 75 天死了 )﹐ 犧牲青春﹐守著活寡。但
愛與欲的渴念依然留在她的心底。雖然已近中年﹐當她來
到上海銀行取錢﹐在冠生園吃飯時﹐幻想有一個男子坐在
自己對面。取錢時﹐竟鐘情於一個年輕的正在埋頭工作的
銀行職員﹐幻想銀行員對她笑一笑。其實這純粹是她自己
一廂情願的遐想。由於銀行員叫了“太太” ﹐心情突然
變壞﹐決定回家﹔最終不得不回到自己原有的生活軌道中
來。小說通過這個清心寡欲的女性在長期的性壓抑下﹐進
入大都市電現代文明生活中產生的性愛心理波動﹐表現了
人性無法壓抑﹐不能為金錢犧牲人欲的主題。
本章思考題

• 1﹑ 左翼小說﹑社會寫實派小說﹑京派小說﹑新感覺派小
說以及東北作家群小說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哪些
新藝術經驗﹖
• 2﹑ 以《邊城》為例﹐說說沈從文小說的思想與藝術成就。
• 3﹑ 結合施哲存﹑的創作﹐談談新感覺派小說獨特的藝術
追求。
沈從文、劉呐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