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4

需求與需求法則

需求變動與需求量變動
供給與供給法則
供給變動與供給量變動
需求的意義
經濟學上對需求的定
義是:假設其他條件
不變,在一定的期間
內,消費者在各種可
能的價格下,願意而
且有能力 購買 的商品
數量。

求 $200 2 公斤

表 150
100
5 公斤
9 公斤
線和 50 12 公斤

求 線 需
曲 求


場 $5 8 10 12 30
線需 10 4 6 8 18

求 15
20
2
1
5
3
6
5
13
9

市場需求線 (A+B+C)

A B C
需求法則
一般而言,在其他情況不變的假設下,當商
品的價格愈高,消費者對此商品的需求量就
愈少;價格下跌,則需求量增加。在價格與
需求量之間,成反向變動的關係,經濟學上
稱之為需求法則 (Law of Demand) 。
需求法則一定成立嗎?
大部分的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都遵循
著需求法則,但仍舊會有少數的財貨
發生例外的情形。

Ex :季芬財貨 ( Giffen goods )


炫耀性財貨 ( Conspicuous
goods )
需求量變動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
因為財貨本身價格的
變動,所引起消費者
購買數量的改變,稱
之為需求量的變動
(changes in the
quantity
demanded) 。
需求變動
若財貨本身的價格並未改變,而是
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改變,如此則
會使得需求量與需求價格均發生改
變,而造成整條需求曲線左右的移
動,則稱為需求的變動 (change in
demand) 。
影響需求變動的其他因素
 消費者偏好
 消費者所得
 相關財貨的價格
 對未來價格與所得之預期
 消費者人數
消費者的偏好
當人們對一物品
的喜好程度增強
D1
時,將導致需求 D0

的增加而使得整 P0

條需求曲線向右
Q0 Q1
移動;反之,則
向左移動。
消費者的所得
正常財貨 劣等財貨
D1 D0
D0 D1

P 0 P 0

Q 0 Q 1 Q 1 Q 0

所得↑ => 數量↑ 所得↑ => 數量↓


相關貨品的價格
替代品 互補品

D0
D1
D0 D1

P 0
P 0

Q 0 Q 1 Q 1 Q 0
對未來價格之預期

預期未來價格上升

D1

D0

P0

Q0 Q1
消費者人數
人口的增加會使市場上消費的人數增
加,也因此使得市場需求增加,導致
市場需求曲線向右移動。
供給的涵義

所謂的供給 (supply) 是指,假設


其他條件不變,在一定期間內,
生產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
意而且能夠提供到市場上的商品
數量。
供給表和供給曲線

$20 100
40 130
60 150
80 170

場 $5 1 3 6 10
供 10
15
4
6
6
8
10
11
20
25
給 20 8 10 12 30
線與


供 市場供給線 (A+B+C)
給 A B C

供給法則
一般而言,當廠商供給財貨到市場上時,
通常會隨著價格的上升而增加供給的數量,
也就是說,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生產者對
財貨的供給量與其所對應的價格之間呈現
同向變動的關係。此一變動關係稱為供給
法則 (Law of Supply) 。
供給量的變動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
因財貨本身價格發生 S
變動,所引起供給量
b
Pb
的變動,稱為供給量 a
Pa
的變動 (changes in
the quantity Qa Qb

supplied)
供給的變動
若財貨本身的價格並沒
有改變,而是由於 S1
其他影響供給的因素發 S0
S2
生變動,使得財貨的供 P0
給量與供給價格均發生
改變,導致整條供給曲
線左右移動,則稱為供 Q1 Q0 Q2

給的變動 (changes in
supply) 。
影響供給的其他因素
• 生產要素價格的變動
• 生產技術的改變
• 供給人數的改變
• 生產者對未來價格的預期
• 租稅與補貼
• 其他相關財貨的價格
【生產上的替代品】
我們可以用同樣的生產
要素來生產 A 商品及 B
商品,因此當 A 商品的 S’B

價格上升時,會使生產 SB
PB
者將較多的生產要素移
轉去生產 A ,故 B 商品
的供給減少,供給曲線 Q 'B QB
向左移動,我們稱
A 、 B 二種商品為生產
上的替代品。
【生產上的互補品】

一種生產要素可同時
提供 A 、 B 二種商品,
則稱之為生產上的互 SB
S’B
補品( complements
in production ),亦 PB

稱為聯合商品( joint
products )。在此情
QB Q 'B
況下,當 A 商品的價
格上升會使得 B 商品
的供給曲線向右移動。
單元結束
綜合活動與問題討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