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4

M9

苏轼 [ 蝶恋花 ] 《春景》
周邦彦 [ 渡江云 ] 《晴岚低楚甸》

讨论这两篇词选的艺术特色。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苏轼《蝶恋花(春景)》
艺术特色

传统的
隔与不 此词用 多个动
香草美 顶针手 融议论
隔的艺 字不避 词的巧
人的写 法 于抒情
术手法 重复 妙运用
作手法
墙是一种阻隔,阻隔着人与
隔与不隔的艺术手法 人之间的沟通,也何尝不阻
隔苏轼与朝廷的沟通。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审美体验。
• 相对于墙外的行人来讲,墙里的佳人就处于这种透与不透、隔与
不隔的审美距离。
• 那堵墙把行人欣赏佳人的视线隔开了,但佳人的笑声却从墙里飞
了出来,让人浮想联翩。
墙延伸了戏剧性。

• 只见秋千不见人,佳人与其笑声深藏于高墙之内。

• 藏而不露的情景最能激发行人探询的热情。

一是寻找一种安慰。人在 其次是如果佳人探头,
旅途,能得到佳人的一声 行人和佳人相遇,或许能
问候也是一种满足。 演出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
隔与不隔的艺术手法

• 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所说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
红杏出墙来”,也是采用了类似的手法,把春天的美景写得朦朦
胧胧的。

• 围墙把春色轻轻地遮住,而派出唯一的一枝红杏把春天的信息微
微地透露,这不就具有雾里看花一般美妙的审美效果?
隔与不隔的艺术手法

• 苏轼的这种写法也具有了一种含蕴的美,把秋千上佳人的容貌、
服饰、动作等等都略而不写,而只说她悦耳的笑声飞过围墙,让
行人去遐想,去猜测,岂不是更让人流连忘返?

• 行人的渴望和佳人的无法领会形成了反差,多情反被无情恼。

• 以墙为界,一场想象中的艳遇变成单相思,有趣倾听变成了无趣
的离开。
隔与不隔的艺术手法
• 试想,如果把佳人袒露无遗,是不是让人索然无味?
• 这正如莱辛所说: “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
的地方看,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因为想象跳不出感觉印象,就
只能在这个形象下面设想一些软弱形象;对于这些形象,表情已
达到了看得见的极限,这就给想象划了界限,使它不能向上超越
一步”

这种写法说明了苏轼深厚的艺术功力,比起正面渲染来,
具有更高的水平,更耐人寻味。
传统的香草美人的写作手法
• 自从屈原《离骚》中首创香草美人的写作手法以来,广为后世文
人所采用。
• 苏轼此词中的香草既可以表示为君子,又可以表示为美好的事物、
理想的境界。
• 而佳人则是君子或君主的象征。
• 香草和佳人的运用表明了苏轼对理想的追求,以及追求而不得之
时,既苦闷而又泰然处之的复杂情感。
此词用字不避重复 转折性的描述

• 景色的“多情”与人的“无情”的对比写照

(人生必然面临的际遇)

• “ 墙里”与“墙外”的反复运用

• 增强回环的音乐效果和复沓的韵律节奏。
顶针手法

• 顶针手法的合理运用,则增强了语言的流动美。

• 下阕第一句的“墙外”之后,又紧接着“墙外行人”; “佳人
笑”,又紧接着“笑渐不闻”,这就使文章气势流转,不可遏制,
读来朗朗上口。
多个动词的巧妙运用

• 多个动词的巧妙运用,开阔了意境,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 如“飞”、“绕”表现出的流转生动,让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 “ 绕”写出流水的姿态,也写出流水的活力。

• “ 燕子飞时”暗示着时节,也点缀着风景,流水、人家、飞燕构
成了动静相生的立体美。
多个动词的巧妙运用

• 而“吹”则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在春风的吹拂下,花絮飘飞,莺飞
草长,碧绿无边,好一派“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迷人春光。

• “ 笑”与“悄”则形成了对比,“笑”表现了佳人的活泼可爱,
而“悄”则反衬了行人的痴情缠绵,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效果。
融议论于抒情
• 叙事之中,用精警透辟的语言和句式,种种矛盾的心理和视角,
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上升到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

• 这种矛盾包括情与情、情与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
情与情 情与理

花褪残红之无 入世的理想与
无情的柳绵与
情,与盎然春 出世的实现之
有情的芳草
意之有理 反差

无情的佳人与有
情的行人
融议论于抒情

• 正因为抒情、叙事与议论水乳交融,才能情理兼美,理趣相生,
才能“把寻常现成的东西表现得具有不能立即察觉的普遍意
义。”

• 因此,句中有了经典名句、至理名言,而全词也因此增添了无限
的光彩!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屈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jiē ),清江东注,画舸( gě )西流,指长安日下。


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薕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 周邦彦 [ 渡江云 ] 《晴岚低楚甸》


写景抒情

艺术
特色
高明的修
全词押韵
辞写法
写景抒情

整首词生动传神的 词之上片,写景体物精细宛转,色泽
鲜明,境界清新。
表现了词人羁旅行
役中由对春色由哀
下片叙事言情,疏宕宛转,细密圆美,
的喜爱到对命运艰
情真意切,蕴含丰富。
难的孤愤之情。
高明的修辞写法
修辞 相关词句 注释
对比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 对江南的依恋 (溧水 - 县令 / 钱塘 - 故
乡)对比奉召入京 - 愁惧政争翻覆之无

代称 指长安日下。 唐王朝的都城在长安;古人将权力至高
无上的君王比作中天之日,所以“日
下”也指君王所居之处京都。不过此处
“指长安日下”句,则是指向北宋王朝
的都城──汴京。
高明的修辞写法
修辞 相关词句 注释
暗喻 风翻旗尾,潮溅乌纱 暗喻了政治上的风云变色

旗 使人联想到一种权势党派的标帜

乌纱 使人体味到政治上的官职和地位

风翻、潮溅 暗喻权势和地位之一旦倾覆的危险
全词押韵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屈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
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薕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 周邦彦 [ 渡江云 ] 《晴岚低楚甸》


思考题
变革期指的是从 1060 前后到 1127 年北宋灭亡的约七十年左右的时
间。这既是宋词的改革期,同时也是宋词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
一时期的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其中最突出的
是苏轼和周邦彦。

苏轼和周邦彦的创作上有什么不同呢?
(内容、风格、音乐、结构)
事项 苏轼 周邦彦

内容 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 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为
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 主。(有自己的特点,写的
人生奥秘等 多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多是
一种追忆性的爱情回忆。)

风格 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 仍然承袭婉约词的传统
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
幽美等。

音乐 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 - 创制了许多新调
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 - 词“下字用韵皆有法度”,
具。 格律严整。

结构 词虽用长调,但结构并不复 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频繁,
杂 极尽变化之能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