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4

人口

POPULATION
全球共有过少个国家?
全球总人口共有多少?
第一节 人口增长
44 国
2 地区
23 国 48 国
17 地区

54 国 16 国
12 国 7 地区 8 地区
2 地区
全球总人口
截至 2017 年,
全球人口已超过 75 亿人,
跨越非洲,南北美洲,亚洲,
欧洲和澳大利亚 ( 大洋洲 )
等有形大陆。

在所有大洲中,只有南欧和东欧人口呈现负增长率,
南欧为 -0.12 %,东欧为 -0.15 %。
尽管西欧的人口密度仍然高达每平方公里 178.31 公里,但
整个欧洲人口增长率仅为 0.08 %,这是有人居住的大陆增
幅最小的一个。
相比之下,非洲所有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都很高,中部,
东部,西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增长率为 2.5-3 %。
哪个大州的
人口比例较大?
北美洲 3.64 亿 欧洲 7.43 亿 亚洲 45.45 亿

西欧 1.94 亿;东欧 2.92 亿; 东亚 16.54 亿;南亚 18.91 亿;


南欧 1.52 亿;北欧 1.05 亿; 东南亚 6.56 亿;西亚 2.72 亿;
中亚 0.72 亿

哪个洲
拉丁美洲 6.52 亿 非洲 12.88 亿
的人口 南极洲 0.00
南美洲 4.28 亿; 北非 2.38 亿;西非 3.82 亿;
大洋洲 0.41 亿

最多? 中美洲 1.80 亿; 非洲南部 0.66 亿;


加勒比 0.44 亿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10.50 亿;
东部非州 4.34 亿;
中非 1.69 亿
http://www.chamiji.com/201802271956.html
世界总人口排名

世界人口已在
2017 年 4 月 24 日 16 时
21 分( UTC )
达到 75 亿人。
联合国估计,
在 2100 年将进一
步增加到 112 亿。
全球各大洲人口、增长率、人口平均密度
人口 增长率 人口密度 人口 增长率 人口密度
名称 名称
(亿) (%) (平方公里) (亿) (%) (平方公里)
世界 76.33 1.09% 51.25 世界 76.33 1.09% 51.25
亚洲 45.45 0.90% 101.96 欧洲 7.43 0.08% 33.55
东亚 16.54 0.35% 143.06 西欧 1.94 0.33% 178.9
南亚 18.91 1.20% 295.53 东欧洲 2.92 -0.17% 16.17
东南亚 6.56 1.06% 151.04 南欧 1.52 -0.08% 117.27
西亚 2.72 1.73% 56.67 北欧 1.05 0.54% 61.54
中亚 0.72 1.44% 17.95 北美 3.64 0.73% 14.73
非洲 12.88 2.52% 42.51 拉丁美洲 6.52 0.99% 33.96
北非 2.38 1.79% 30.61
南美洲 4.28 0.91% 24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10.50 2.69% 44.46 中美洲 1.80 1.30% 342.92
东部非洲 4.34 2.75% 65.04 加勒比 0.44 0.62% 16.03
西非 3.82 2.69% 62.99 大洋洲 0.41 1.40% 4.86
中非 1.69 3.08% 25.94 南极洲
试分析并说一说你对上述资料的理解。
0.00 0 0
非洲南部 0.66 1.28% 24.89
马尔萨斯 《人口论》
马尔萨斯( 1766-1834 )
( Thomas Robert Malthus )
英国经济学家、牧师和教授。
马尔萨斯主义( Malthusianism )
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
《人口原理》一书中所创立的
人口理论体系。
• 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 否则,贫穷是人类不可改变的命运。
• 马尔萨斯指出世界人口的增长将超出粮食的生产。
• 人口如不受限,将以几何级数增加,而农业即使技术改进,也只能以算术
级数增加。
• 当人口增长超过粮食供应能力时,将因人口过剩,粮食不足而造成贫困、
饥饿、犯罪与战争等问题。
• 马尔萨斯建议限制人口的增长可以透过积极抑制(战争、饥饿、疾病等)
提高死亡率及预防抑制(提倡道德压制)以减少出生率,人口才能与资源
保持平衡。
马尔萨斯《人口论》
• 1798 年,马尔萨斯提出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人口理论
• 主要论点和结论为:
1. 粮食产量按算术级数增加
2. 人口数量按几何级数增长
# 人口增长 > 粮食供应力 = 粮食不足、贫困、饥饿、犯罪、战争……
结论:
限制人口的增长可以透过积极抑制(战争、饥饿、疾病等)
提高死亡率及预防抑制(提倡道德压制 ) 以减少出生率。

https://ourworldindata.org/world-population-growth https://ourworldindata.org/
THE MALTHUSIAN THEORY OF
POPULATION 马尔萨斯《人口论》

结论:人口增长可以被抑制!

马尔萨斯
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
的人口理论
环境负载力
ENVIRONMENTAL CAPACITY
• 定义:环境系统所能提供的能源、物质及可承受的干扰、接
纳污秽物的能力
环境负载力是可变动的!
• 决定性因素:
• 1. 资源的丰缺
• 2. 经济发展程度
• 3. 自然环境
• 4. 天灾人祸
• 5. 技术发展
环境负载力 =
ENVIRONMENTAL CAPACITY
环境负载力
ENVIRONMENTAL CAPACITY
定义:生活环境所能供养
生物数量的能力

影响:生物数量超过粮食供
应极限时,环境承载力就会
抑制生物数量的增长,造成
环境问题。
环境负载力 = 环境承载力
ENVIRONMENTAL CAPACITY
• 平原的环境承载力( >)山地的环境承载力
• 草原的环境承载力( >)沙漠的环境承载力
• 多雨区的环境承载力( >)少雨区的环境承载力
人口成长的限制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1. 在人口统计学中,世界人口是目前全球的总人数。
2. 亚洲一直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目前有大约 45 亿人居住在
亚洲,占世界人口比例超过 60% 。
3. 全世界人口最多:中国与印度,拥有全球 37% 的人口。
人口增长因素
• 一个地方的人口总数受 出生、死亡、
移入、移出 影响而有所增减。
何谓“增长率”?

出生率 减 死亡率 自然增长 自然增长


+
迁入率 减 移出率 社会增长 社会增长

人口的增长率受:

1. 自然增长 2. 自然增长
+
社会增长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世界人口 世界人口数的变化( 1750-2100 )

的增长
第 1 阶段 第 2 阶段 第 3 阶段
【人口缓慢增长】 【人口快速增长】 【人口增长缓慢】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工业革命以后到 20 世 20 世纪中期以后
纪中期
•生产活动传统 •生产技术有改进 •生产技术更好
•环境负载力低 •环境负载力提高 •环境负载力沉重
•医疗卫生不发达 •医疗卫生较进步 •节育政策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 •死亡率降低 •出生率大幅下滑
人口增长
马来西亚的人口增长

• 独立后人口增长快速 , 平均年增长率为 2.5% ;人口密度也逐年


提升,由每平方公里 31 人增加至 86 人。
• 人口增长同时受到自然和社会增长的影响,属开放系统。
• 我国有许多国外人口迁入,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国际移工。
• 我国在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的人口因为二、三级产业的发达,所以
就业机会较多,并且吸引大量乡村人口及国际移工的迁入,以致
人口增长快速。
• 乡村地区以第一级产业活动为主,体力劳动较沉重,就业机会也
较少,导致不少乡村人口外流,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人口增长过渡模式
- 人口由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逐渐转变
为低出生率、低死
亡率的过程。
- 根据出生率及死
亡率的变动,人口
增长可分为五个阶
段。
人口增长过渡模式的 5 个阶段
增长 高稳定 早期 晚期 低稳定 减退
阶段 人口膨胀 人口膨胀
社会结构 农村社会 工业化过程 工业化 后工业化社会 现代社会
部落社会 的初期 城市化 现代社会
(多在 18 世纪 (欧洲于 18
工业革命前) 世纪叶后)
出生率 高 高 下降 低 低
( 高于死亡率 ) ( 低于死亡率 )

死亡率 高 下降 下降 低 低
人口增长率 接近 0% 急速增长 持续增长 接近停滞 负增长
(慢 )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高稳定阶段 人口增长率接近零
工业革命前,许多国家皆出于这个阶段
工业化过程的初期
早期人口膨
高出生率,死亡率因为医疗卫生进步开始下降
胀阶段
自然增长率急速上升,人口急速增长;造成人口膨胀现象
死亡率已经下降至稳定的状态
晚期人口膨
出生率随着工业化后逐渐下降,但是仍然高于死亡率
胀阶段
人口持续增长,只是增长趋势逐渐缓慢
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低
低稳定阶段 人口接近停滞状态
现代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的特征
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判断人口增长的模式及特点
马来西亚的人口增长过渡阶段
我国人口增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1927 年以前,为高稳定阶段;
2. 1928 至 1957 年为早期人口膨胀阶段;
3. 1958 年以后则进入晚期人口膨胀阶段
马来西亚的人口增长过渡阶段
1. 高稳定阶段( 1927 年以前)
•高稳定阶段一般具有高死亡率和高出生率的特点。
•我国人口增长在此阶段呈现高死亡率,而出生率偏低的情况。
•出生率虽然偏低,但是人口增长却呈现上升趋势。
•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包括了疾病、落后的医疗技术和较低的公共卫生
条件等。
•人口增长呈现上升是因为我国的矿业和农业蓬勃发展,劳力需求增高,
大量的中国及印度国际移工的进入导致人口逐渐上升。

国际移工以男性居多,使当时的社会男女比例失衡,育
龄妇女人数较少,导致出生率的下降。
2. 早期人口膨胀阶段( 1928-1957 年)
• 我国仍然处于农业社会,主要依靠劳力从事农业生产。
• 人们普遍早婚,有助于出生率的提高。
• 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条件的改着,使得死亡率在此阶段逐渐下降。

3. 晚期人口膨胀阶段( 1958 年以后)


• 马来西亚在 1963 年成立后,我国的人口大幅增加。
•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知识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节育观念逐渐被接受;女
性在社会上的角色逐渐提升,就业机会增加,导致结婚年龄推迟等,导致
出生率不断下降。
• 健康教育、医疗设备和环境卫生设施的提升,使到国民平均寿命延长,死
亡率持续下降,并趋于平稳。
马来西亚人口增长的过渡阶段
阶段 高稳定 早期人口膨胀 晚期人口膨胀
(高高低) (高低高) (高低高)
年代 1927 以前 1928-1957 1958 以后
出生率 【高】偏低 【高】高:普遍早婚 【高】下降:节育 / 晚
婚 / 女性主义强 / 教育普

死亡率 【高】高:疾病 / 医疗技 【低】低:医疗技 【低】下降:注重健康教
术落后 / 公共卫生条件差 术 / 公共卫生条件较好 育 / 医疗设备完善
增长率 【低】上升 / 增加 【高】高 【高】上升
1. 矿业农业蓬勃发展(国 独立后,马来西亚也成立,
原因 际移工迁入) 人口随着倍增
2. 男矿工居多(出生率下
降)
马来西亚人口增长 MALAYSIA POPULATION

https://
www.dosm.gov.my/v1/index.php?r=column/cthemeByCat&cat=155&bul_id=a1d1UTFZazd5ajJiRWFHNDdu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DOSM https://www.dosm.gov.my/v1/
七千万人口?

1982 年,时任首相马哈迪医生提出 7 千万人口政策,他认为要让马来


西亚更加成功,国家的人口就必须在 2100 年增至 7 千万。这样的说法
至今还是充斥争议性的。
距 2100 年,目前还有 81 年的时间,到底要如何让我国的人口倍增?
711
每个人都很重要
每个人都有贡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