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7

高血压管理指南的变迁与趋势

头风病:高血压导致脑卒中?
1945 年,雅尔塔会议上意气风发的三位巨头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分别在他们人生巅峰后的 8 周、 8 年和 20 年之后
先后死于高血压脑出血
1733 年:海耶斯首次测量到动物血压

历史关键词:
2000 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盛而坚曰胀
17 世纪,英国学者著文描写了血压现象
1733 年:海耶斯牧师、 270cm 的玻璃管、马颈动脉
1856 年:此方法用于测量人类血压
1896 年:意大利瓦罗基医生、腕环血压计
同年:墨水瓶、水银、自行车内胎、铜管等材料制造了
水银血压计

18.19 世纪,测量血压还是个大事儿……
吴海云 . 健康管理 2011;2(9):98-100.
1937 年:高血压无需治疗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tself is a difficult and almost
hopeless task in the present state of knowledge, and in fact for
aught we know ... the hypertension may be an important
compensation mechanism which should not be tampered
with, even were it certain that we could control it."

…… 高血压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代偿机
制,我们不应该干预它……
——Paul Dudley White, 1937 年

Paul Dudley White (1886-1973) :近代著名的世界级心脏病学家, AHA 创始人之一,预激


综合征的最早发现者之一,世界最早的 < 心脏病学 > 专著的作者

20 世纪中期,治与不治?是个问题
1945 年:罗斯福总统脑出血死亡引起关注

“Franklin D. Roosevelt’s health was excellent” !?


罗斯福总统最后一个任期时的文件详细记载了他的健康状况

诺曼底登陆 再次连任 雅尔塔会议

1945 年总统的医生宣称:罗斯福总统健康状况很好!
1945 年 4 月 12 日,罗斯福总统死於脑溢血

20 世纪中期,治与不治?是个问题
Messerli, F. H. N Engl J Med 1995
2021 年 8 月 25 日 WHO 重磅发布:
首份高血压全球流行趋势综合分析报告 & 首部 WHO 高血压指南

• 《高血压全球流行趋势综合分析报告》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世
界卫生组织( WHO )主持撰写
• 该报告基于 1990 年 -2019 年的 1201 项研究,纳入全球 1.04 亿
30-79 岁的受试者数据,报告了全球高血压流行现况
• WHO 还同步发布了《 WHO 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提出协
助各国改善高血压管理的建议

WHO 官网: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3986

Lancet . 2021 Aug 24;S0140-6736(21)01330-1


全球 30-79 岁高血压患者数达 12.8 亿,患病率近 1/3 ,
中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持续上升
2021 高血压全球流行趋势综合分析报告
• 中欧和东欧女性患病率及高收入国家患病率下降 2020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 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患病率上升
• 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呈基本稳定在 32% • 高血压患病率自 1991 年至 2015 年持续上
升,
• 18 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已达 2.45 亿
25.00% 23.20%
50%
男性 女性 20.00%
40%
患病率, %

34% 15.00%
32% 32% 32%
12.30%
30%
10.00% 9.40%
20%
5.00%
10%

0.00%
0% 1991 2002 2015
1990 2019

1990 - 2019 年全球 1.04 亿人群分析

两项数据中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 140 mmHg 和 / 或舒张压≥ 90 mmHg


中国高血压控制率不及全球平均水平

2021 高血压全球流行趋势综合分析报告 2020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70.0%
男性 女性
60.0% 59%
60.0%
50.0% 49% 51.6%
47%
50.0% 45.8%

40.0% 38% 40.0%

30.0% 30.0%
23%
20.0% 16.8%
20.0% 18%

10.0%
10.0%
0.0%
0.0%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高血压诊断率 治疗率 控制率
我国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行动
目标:高度关注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强调:
2020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2-2030 年,持续提高高血压人群治疗率及控制率
(单位 / 万) 降压治疗每年可带来巨大健康获益
1500000

1200000

1000000 2030 2030


100%

高血压治疗率 / 达标率( % )
500000 80%
心血管 脑卒中 心肌梗死
事件数 / 年 事件数 / 年 事件数 / 年
0 -113000 60%
增加健康生命年 / 年
41.1%
40%
-500000
万 2012
-690000 20% 13.8%
-803000
-1000000 万 万
2012
0%
高血压治疗率 血压达标率
• 2017 年,中国有 254 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如果治疗所有高血压患者,每年将
减少 80.3 万例心血管病事件(脑卒中减少 69.0 万例,心肌梗死减少 11.3
万例 ),获得 120 万健康生命年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26(3)209-218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要点一:指南推荐治疗起始高血压患者应进行实验
室 / 心电图检查
在开始高血压药物治疗时, WHO 建议进行检查以筛查合并症和继发性高血压,但前提是检查不会延迟或阻
碍开始治疗。 [ 有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 ]

• 建议的检查包括血清电解质和肌酐、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或空腹血糖、尿液试纸和心电图。
• 在资源匮乏的地区或非临床环境中,可能存在费用问题或缺乏实验室和心电图检查条件而无法进行检
查,此时不应延误治疗,检查可以延后进行。
• 有些药物,如长效二氢吡啶类 CCB ,与利尿剂或 ACEI/ARB 相比,更适合在没有完善检查的情况下使

WHO 官网: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3986


要点二:推荐治疗起始或治疗过程中对高血压患者
WHO 建议在开始高血压药物治疗时或之后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但仅在可行且不会延误治疗的情况下
进行。 [ 有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 ]
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若风险评估影响到治
有些高血压患者须确
血压≥ 140/90 mmHg 对于 SBP 较低 (130- 疗的启动或患者随访,
定并治疗其他危险因
的患者大多为高危患 139 mmHg) 的患者, 应延迟评估,并将评
素,以降低总体心血 风险评估工具的选择
者,不必一定要先完 心血管风险评估对于 估工作整合在后续随
管风险,对于这些患 应因地置宜
成心血管风险评估, 指导高血压药物治疗 访计划中,而不必一
者,风险评估是非常
再启动药物治疗 的启动是重要的 定在启动治疗前完成
重要的
评估

WHO 官网: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3986


要点三:区别强化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

各国高血压指南对各亚组人群降压目标值推荐 (mmHg)

指南 / 人群 2017 AHA/ACC 2018 ESH/ESC 2018CHL 2019 JSH 2020 ISH 2021WHO

140/90 ,如能耐受者
<140/90, 如可耐受, 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 最佳标准: < 140/90
普通人群 <130/80 <130/80
降至 120~129/ <80 患者可进一步降至< <130/80, 且 >120/70 (无合并症患者)
130/80
SBP:120-129
糖尿病 <130/80 <130/80 <130/80 <130/80 SBP<130
(可耐受时)
<140/90
CKD <130/80 SBP:130~139 <130/80 (合并蛋白 <130/80 <130/80 SBP<130
尿)
120-130/70-80 < 140/90 ,如能耐 <130/80
CAD <130/80 65 岁以上: SBP130- 受,可降至< 130 /60- <130/80 SBP<130
老年患者 <140/80
140 80
慢性恢复期 <130/80 。对
于双侧颈动脉明显狭窄 或
卒中 /TIA <130/80 SBP:120-129 <140/90 大脑动脉主干阻塞者 <130/80 SBP<130
以及未进行评估
者, <140/90
1. Circulation. 2018 Oct 23;138(17):e426-e483 4. HypertensRes,2019,42(9)_1235-1481.
2.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00, 1–98 5. J Hypertens . 2020 Jun;38(6)982-1004
3.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19(1):1-44. 6. WHO 官网: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3986
各国指南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有所区别
其中美国指南与其他各大指南的差异最大
诊 • 与美国指南将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 130/80 mmHg 不同, 2018 中国指南和欧洲指南及 2020 ISH 指南血压仍以
断 140/90 mmHg 为诊断界限


• 2020 ISH 指南对分级标准进行了简化,将血压≥ 160 mmHg 以上统一为 2 级高血压,更有利于指导临床操作

TEST
各国指南基于诊室血压的高血压分类对比


目 NICE 成人高血压指南
2017 美国指南 1 2018 欧洲指南 2 2018 中国指南 3 2020 ISH 指南 4
标 ( 2022 更新) 5

1 级高血压 SBP: 130-139 或 DBP: 80-89 SBP: 140-159 和 ( 或 )DBP: 90-99




方 SBP≥160 和 SBP: 160-179 和 ( 或 )DBP:
2 级高血压 SBP≥140 或 DBP≥90 SBP: 160-179 和 ( 或 )DBP: 100-109
案 ( 或 )DBP≥100 100-119

3 级高血压 —— SBP≥180 和 ( 或 )DBP≥110 —— SBP≥180 和 ( 或 )DBP≥120

1. WheltonPK, et al. J Am CollCardiol. 2018 May 15;71(19):e127-e248 注: SBP 与 DBP 单位: mmHg ;
2. Mancia G, et al. Eur Heart J. 2018;00:1-98 “——” 表示无该分级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订版 . 中国心血管杂志 . 2019 ; 24 (1): 24-56
4. Unger T, et al. Hypertension. 2020 Jun;75(6):1334-1357
5. NICE guideline [NG136] : Hypertension in adult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患者管理的重中之重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各国指南降压目标稍有不同
诊 一般高血压患者


分 指南 降压目标值

2017 ACC/AHA 高血压管理指南 1 <130/80 mmHg ,无论有无合并症

一般人群的初始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如可以耐受,大多数患者应将血压降
压 2018 ESC/ESH 高血压管理指南 2
目 低到 130/80 mmHg 或更低
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 <140/90 mmHg ;能耐受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
2018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 3
至 <130/80 mmHg
治 3 个月内血压下降≥ 20/10 mmHg, 最好 <140/90 mmHg; 理想情况下,年龄 <65 岁 ,
疗 2020 ISH 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 4
120/70 mmHg≤ 目标血压< 130/80 mmHg; 年龄≥ 65 岁,目标血压< 140/90mmHg

案 2021 WHO 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 5 所有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对于 <80 岁的高血压成人,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并确保维持在该水平以下;


NICE 成人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指南
对于≥ 80 岁的高血压成人,将门诊血压降至 <150/90 mmHg ,并确保维持在该水平
( 2022 更新) 6 以下
1. WheltonPK, et al. J Am CollCardiol. 2018 May 15;71(19):e127-e248 5. Hypertension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in Adults: 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2021
2. Mancia G, et al. Eur Heart J. 2018;00:1-98 6. NICE guideline [NG136] : Hypertension in adult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订版 . 中国心血管杂志 . 2019 ; 24 (1): 24-56
4. Unger T, et al. Hypertension. 2020 Jun;75(6):1334-1357
要点四: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不应迟于高血压诊断
后 4 周,若基线血压高且伴有终末器官损伤,应
立即启动降压治疗
TEST
2021 WHO 指南 2018 中国指南

•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不应迟于高血压诊断后 4 周 启动药物治疗时机
• 若基线血压高且伴有终末器官损伤,应立即启动降压治疗,不宜延迟
• 基本检查和心血管风险评估,不应延迟降压治疗的启动
•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
≥ 140 /90mmHg 和 ( 或 ) 高于目标
140/90mmHg 血压的患者应启动药物治疗

SBP : SBP :
130-139mmHg 130-139mmHg • 中危且血压≥ 160 /100mmHg 应立
即启动药物治疗

单纯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无心血管疾病,但有高


WHO 官网: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3986
心血管风险、 DM 或 CKD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19(1):1-44.
要点五:四种常用降压药获得指南一线治疗和联合治疗推荐

一线治疗药物 联合治疗方案

成人高血压推荐以下药物作为初始 成人高血压联合治疗推荐从以下几
治疗: 类药物中选择:
• 长效二氢吡啶类 CCB • 长效二氢吡啶类 CCB
• ACEI/ARB • ACEI/ARB
• 噻嗪型或噻嗪样利尿利 • 噻嗪型或噻嗪样利尿利

β 受体阻滞剂与 ARNI 未被推荐

WHO 官网: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3986


要点六:尽可能调动社会卫生资源,促进高血压管理

• WHO 建议,药剂师和护士等非医师专业人员可以提供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只需满足以下
条件:适当的培训、有处方权、有具体的管理方案和医生的监督。 [ 有条件推荐,低质量
证据 ]
2018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首次引入
推荐类别及证据等级的概念
推荐类别
定义 使用建议的措辞

证据和(或)总体一致认为,该治疗或方法
I类 推荐 / 有指征
有益、有用或有效
关于该治疗或方法的用途 / 疗效,证据不一
II 类
致和(或)观点有分歧
IIa 类 证据 / 观点倾向于有用 / 有效 应当考虑
IIb 类 证据 / 观点不足以确立有用 / 有效 可以考虑
证据等级 A 数据来自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由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组成的荟萃分析
证据和(或)专家一致认为,该治疗或方法
III 类 不推荐
无用 / 无效,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害
证据等级 B 数据来自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个大型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等级 C 数据来自专家共识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或登记注册研究

摘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9, 19(1):1-45.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9, 19(1):1-45.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8,9
• 新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并未改变,血压 SBP/DBP≥140/90mmHg 仍作为诊断临界值。
高血压分级定义及诊室血压分类
收缩压 舒张压 分类
( mmHg ) ( mmHg )
正常血压
<120 和 <80
正常高值血压
120-139 和/ 80-89
或 1 级高血压
140-159 和/ 90-99 2 级高血压
或 3 级高血压
160-179 和/ 100-109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80 和/
* 根据所示范围内的 SBP 值,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分为 1、2或3级
≥110

≥140 和 <90
9.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9, 19(1):1-45.
2022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高血压诊疗路径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 版》: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 高钠低钾膳食
• 吸烟
• 社会心理因素
• 超重和肥胖 ( BMI : 18.5 ~ 23.9 kg/m² ,男性腰围 < 90 cm ,
女性 < 85 cm )
• 过量饮酒 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 25 g ,女性不超过 15 g
• 高龄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 版》:测量血压注意事项:
尽可能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确诊高血压,评估降压疗效
• • 测量前应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 5 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
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 • 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
• • 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 22~26 cm、宽 12 cm),肥胖者或臂
围大者(> 32 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 • 首诊时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
• • 测量血压时,应相隔 1~2 分钟重复测量,取 2 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如果 SBP 或 DBP 的 2 次读数相差 5 mmHg 以上,应再次测量,取 3 次
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 •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
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 1 分钟和 3 分钟时测量。
• •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 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7 大要点更新,诊断界值仍为
140/90mmHg
降压策略和目标
• 降压治疗中需要对获益和潜在的风险进行权衡。应着重考量患者对于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
和患者的耐受程度。
降压策略和目标
药物和器械治疗
• 降压药物基本原则:降低风险、长效降压、联合治疗、起始剂量、
服药时间、个体化治疗。

• TIME 研究结果显示,与早上服药相比,晚上服用降压药物并不
能带来更多心血管获益。除非明确需要控制夜间血压升高,不应
常规推荐睡前服用降压药。

• 在 CCB 、 ACEI 、 ARB 、噻嗪类利尿剂和 β 受体阻滞剂五大


类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补充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为新
的一类常用降压药物。
药物和器械治疗
• 在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与治疗的基础上,考虑开展经肾动脉去
交感神经( RDN )治疗。

• 对于排除继发病因,药物难以控制血压的心血管高风险患者,以
及药物依从性差的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开展 RDN 。其他器械
治疗高血压的方法,研究证据有限,不适合临床广泛开展。
高血压测量的推荐 9
高血压诊断方法 9 :

• 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
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 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高
血压或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
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 动态血压监测科评估 24 小时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
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
• 家庭血压监测科辅助调整治疗方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9, 19(1):1-45.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心血管危险因素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伴临床疾病

01 02 03

高血压( 1~3 级)、性别、 颈动脉超声 IMT≥0.9mm 脑血管病、心脏疾病、


年龄、血脂异常、和肥胖 或动脉粥样斑块、左室肥 肾脏疾病、外周血管疾
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厚(超声心动图的 LVMI 病、视网膜病变等。 9
的诊断标准改为 指标男≥ 115 g/m2 、女
≥ 15μmol/L 。 9 ≥ 95 g/m2 )、微量白蛋
白尿等。 9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9, 19(1):1-45.


强调靶器官损害是评估心血管整体风险的重要内容

2018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在高血压患者中,评估是否
有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诊断
评估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检
出无症状性亚临床靶器官损
害。早期检出并及时治疗,
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是可以逆
转的。 9

摘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9, 19(1):1-45.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9, 19(1):1-45.


靶器官损害为何需要引起重视?

高血压合并 靶器官损害与 靶器官损害


靶器官损害患 心血管死亡风 是高血压疾病进程中
病率较高 险相关 可干预的中间环节

04-2021-CN-HYZ-00019
. 崔华 , 等 . 中国心血管病杂志 2012;40(4):307-312.
. Sehestedt T,et al. Eur Heart J. 2010 Apr;31(7):883-91.
. Williams B. Lancet 2006; 368(9529): 6-8.J Hypertens. 2009;27(11):2121-58.
调查发现: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的患病率
达 70%
一项纳入 17,682 例 60 岁以上的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 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的心、脑、肾靶器官损害
合并 2 种或以上靶器官损

47.3%

23.1% 29.6%
不合并靶器官损害
合并 1 种靶器官损

研究设计 12 :一项抽样调查的回顾性分析,共纳入 1993 年 1 月至 2008 年 12 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
者( >60 岁) 17682 名,回顾诊断、合并靶器官及靶器官的相关因素资料 ( 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身高、体质指数、
收缩压、舒张压、血脂 ) ,旨在对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 (TOD) 的患病率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
析。
崔华 , 等 . 中国心血管病杂志 2012;40(4):307-312.
研究表明:靶器官损害与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
经年龄性别校正后,心血管死亡累计概率随亚临床 经 SCORE 评分校正后,心血管死亡累计概率随亚
靶器官损害数目增加而升高(趋势: P<0.001 )。 临床靶器官损害数目增加而升高(趋势:
P<0.001 )

心血管累积死亡率 %

心血管累积死亡率 %
趋势: P<0.001 趋势: P<0.001

年 年
亚临床 0 ( n=1127 ) 1 ( n=563 ) 2 ( n=206 ) 3 ( n=60 ) 4 ( n=12 ) 亚临床 0 ( n=1127 1 ( n=563 ) 2 ( n=206 ) 3 ( n=60 ) 4 ( n=12 )
靶器官损害数 靶器官损害数 )

HR , 95%CI 1 1.9 ( 1.0- 3.6 ( 1.8-7.2 ) 7.0 ( 3.2-15.3 ) 11.9 ( 3.8- HR , 95%CI 1 2.6 ( 1.3-5.1 ) 3.6 ( 1.8-7.2 ) 11.4 ( 5.2-25.0 ) 18.3 ( 5.9-57.1 )
3.6 )
研究设计 13 :一项观察性研究纳入 1968 例无心血管病、糖尿病且未接受任何心血管、降糖和降脂治疗的健康人群,平均随访 37.2 ) 12.8 年,旨在评估亚临床靶器官损害,
包括传统危险因素、 LVH 、斑块、 PWV 、 UACR 等对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性。 图片摘自: Sehestedt T,et al. Eur Heart J. 2010 Apr;31(7):883-91.
主要结果:亚临床靶器官损害, LVH ( HR , 2.2 ; 95%CI , 1.2-4.0 )、斑块( HR , 2.5 ; 95%CI , 1.6-4.0 )、 UACR ( HR , 3.3 ; 1.8-
5.9 )、 PWV ( HR , 1.9 ; 1.1-3.3 )独立于 SCORE 评分与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相关。

. Sehestedt T,et al. Eur Heart J. 2010 Apr;31(7):883-91.


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疾病进展的中间环节

高血压 + 高血压 +
高血压前期
靶器官损害 临床疾病

疾病进程: 10-50 年

心血管风险

图片摘自: Williams B. Lancet 2006; 368(9529): 6-8.J Hypertens. 2009;27(11):2121-58.

. Williams B. Lancet 2006; 368(9529): 6-8.J Hypertens. 2009;27(11):2121-58.


SPRINT 研究:
强化降压较标准降压,心血管相对风险更少
• 强化降压组与标准降压组相比,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相对发生风险降低 25% (P<0.001) ,全因死亡相对
发生风险降低 27% (P=0.003)
主要复合终点 全因死亡
强化 vs 标准, HR : 强化 vs 标准, HR : 0.73
0.75 ( 95%CI , 0.64- ( 95%CI , 0.60-0.90 )
0.89 )
标准治疗
标准治疗
累积风险

累积风险
强化治疗

强化治疗

时间(年) 时间(年)
标准治疗组( n ) 4683 4437 4228 2829 721 标准治疗组( n ) 4683 4528 4383 2998 789

强化治疗组( n ) 4678 4436 4256 2900 779 强化治疗组( n ) 4678 4516 4390 3016 807

摘自: SPRINT Study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2015;373:2103-16.


研究设计 : SPRINT 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研究,共纳入来自全美和波多黎各 100 多个医疗机构、 9,361 例年龄≥ 50 岁,收缩期血压
16

SBP≥130mmHg 且伴有至少一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平均随访 3.26 年,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强化降压治疗组(收缩期血压目标值 <120mmHg )和标准降压治疗组


(收缩期血压目标值 <140mmHg ),两组患者分别服用一种或一种以上降压药物 ; 旨在评估强化降压( SBP<120mmHg )较标准降压( SBP<140mmHg )是否有更多心
血管获益。主要复合终点: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首次发生心肌梗死、非心肌梗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卒中、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或心血管死亡。
主要结果:强化治疗组受试者平均收缩压 121.4mmHg ,标准组为 136.2mmHg ;强化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发生率分别为 1.65%/ 年和 1.03%/ 年,标准组分
别为 2.19%/ 年和 1.40%/ 年。

. SPRINT Study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2015;373:2103-16.


JAMA 荟萃分析:血压 SBP120-124mmHg 的高血压患者,
主要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相对风险低于 SBP 高水平患者

一项纳入 42 项研究共 144220 例接受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


• 平均 SBP 达 120-124mmHg 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相对风险低于较高 SBP 水平患者

主要心血管疾病相对风险 全因死亡相对风险

收缩压均值( mmHg ) HR 95% CI 收缩压均值( mmHg ) HR 95% CI

120-124 vs 130-134 0.71 0.60-0.83 120-124 vs 130-134 0.73 0.58-0.93

120-124 vs 140-144 0.58 0.48-0.72 120-124 vs 140-144 0.59 0.45-0.77

120-124 vs 150-154 0.46 0.34-0.63 120-124 vs 150-154 0.51 0.36-0.71

120-124 vs ≥160 0.36 0.26-0.51 120-124 vs ≥160 0.47 0.32-0.67

摘自: Joshua D. Bundy.et al. JAMA. 2017; 2(7):775-81.

研究设计 17 :一项网络荟萃分析,研究者通过关键字检索 MEDLINE 和 EMBASE 数据库共纳入 42 项 RCT 研究, 144220 例接受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患


者(患者 SBP 水平范围在 114-171mmHg ),中位随访期为 3.7 年,旨在验证降至不同收缩压水平与主要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主
要终点:不同 SBP 水平发生主要心血管疾病、卒中、冠心病、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比。
主要结果:与降压水平达 SBP130-134mmHg 组、 SBP134-144mmHg 组、 SBP150-154mmHg 组、 SBP160mmHg 以上相比, SBP120-124mmHg 组主要
心血管疾病风险比( HR )分别为 0.71 、 0.58 、 0.46 、 0.36 ,全因死亡风险比分别为 0.73 、 0.59 、 0.51 、 0.47 。

. Joshua D. Bundy.et al. JAMA. 2017; 2(7):775-81.


研究显示,
中国社区高血压患者合并 LVH 比例高达 42.8%
60 所有 男性 女性
49.9 50.9
50 45.4 46.8 45.4
42.8
40.6
40 37.4 38 37.5
LVH 患病率 (%)

36.7
33.3
30

20

10

0
总体 40-54 55-64 65-75
(n=4270) (n=1562) (n=1662) (n=1046)
年龄(岁)
研究设计:一项社区性横断面研究,共纳入 2004-2005 年间 4270 名高血压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和记录临床数据, LVH 诊断
标准为:男性左心室质量 LVM>49.2g/m2 ,女性 LVM>46.7g/m2 。该研究旨在调查中国汉族高血压患者中 LVH 的患病率和风险因素
结果显示,中国社区高血压患者合并 LVH 比例高达 42.8%

. Wang SX, et al.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2;125(1):21-26.


一项抽样调查:
高血压合并 LVH* 增加总心血管病事件风险 0.7 倍
合并 LVH 的高血压患者总心血管病事件风险增加约 0.7 倍,总死亡风险增加约 1

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 n=1,975 )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 n=265 )
6
P<0.01
4.92
5


4.24

0.8


4.06


4

0.9

0 .7
3.26
相对风险比 (RR)

1倍
3 2.75
2.23 2.39
2 1.65

0
急性冠心病事件 急性脑卒中事件 总心血管病事件 总死亡
研究设计:一项队列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纳入 1984--1993 年在北京地区的 25-64 岁共 7023 人进行随访,排除非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
的 211 人后,对随访期间发生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进行登记,评估基线时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与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的
关系
结果显示,基线 7023 人中有高血压 2240 例,高血压人群中左心室肥厚的患病率为 11.8 %,男性为 16.1 %,女性为 7.5% 。与血压正常且无左
心室肥厚者比较,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发生急性冠心病、急性脑卒中、总心血管病事件和总死亡的相对危险 (RR) 分别为 4.92 、 4.24 , 4.06
*和与血压正常且无左心室肥厚者比较
3.26

李岩 , 等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36(11):1037-1042.
荟萃分析:逆转 LVH 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
总体心血管事件风险达 46%
总体心血管事件风险比 (HR)

研究 HR 95% CI Z值 P值 HR 和 95% CI

Verdecchia 1998 0.180 0.049-0.664 -2.575 0.010

Devereux 2004 0.580 0.386-0.873 -2.614 0.009

Muiessan 2007 0.550 0.322-0.938 -2.195 0.028

Pierdomenico 2008 0.360 0.190-0.681 -3.141 0.002

Yasuno 2009 1.210 0.620-2.361 0.559 0.576

总计 0.542 0.348-0.844 -2.710 0.007

摘自 Pierdomenico SD, et al. Am J Hypertens 2010; 23(8):876-81


0.1 0.2 0.5 1.0 2.0 5.0 10.0
LVH 逆转 / 维持正常更佳 维持 LVH/LVH 进展更佳

研究设计:一项荟萃分析,共纳入 5 项临床研究,合计 3149 名高血压患者,随访 3-9 年,旨在评估逆转高血压患者的 LVH( 超声心动图诊断 ) 与心血


管事件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超声心动图随访 1-5 年,整个随访时间为 3 至 9 年。
结果显示,共计发生 333 起心血管事件。与维持 LVH/LVH 进展比较, LVH 逆转 / 维持正常的总体心血管事件校正风险比为 0.54 , P=0.007

. Pierdomenico SD, et al. Am J Hypertens 2010; 23(8):876-81.


单药或联合降压治疗流程图
血压 <160/100mmHg* 血压≥ 160/100mmHg
或高压目标血压 <20/10mmHg , 或高于目标血压 20/10mmHg ,
或低 / 中危患者 药物治疗选择 或高危 / 极高危患者

单药起始治疗
联合起始治疗 **
**

第一步 C A D B C+A A+D C+D C+B F

第二步 C+A A+D C+B C+D F C+D+A C+A+B

第三步 C+A+D C+A+B 可再加其他降压药

注: A : ACEI 或 ARB ; B : β 受体阻滞剂; C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D :噻嗪类利尿剂; 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RB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F/SPC :固定复方制剂。
* 对血压≥ 140/90 mmHg 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小剂量联合治疗; ** 包括剂量递增到足剂量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9, 19(1):1-45.


常用降压药及其强适应症
适应证 CCB ACEI ARB 利尿剂 β 受体阻滞剂
左心室肥厚 + + + ± ±
稳定性冠心病 + +a +a - +
心肌梗死后 -b + + +c +
心力衰竭 -e + + + +
心房颤动预防 - + + - -
脑血管病 + + + + ±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 ± ± - -
蛋白尿 / 微量白蛋白尿 - + + - -
肾功能不全 ± + + +d -
老年 + + + + ±
糖尿病 ± + + ± -
血脂异常 ± + +
摘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9, 19(1):1-45.
-
注: + :适用; - :证据不足或不适用; ± :可能适用; :冠心病二级预防; b :对伴心肌梗死病史者可用长效
a

CCB 控制高血压; c :螺内酯; d : eGFR < 30ml/min 时应选用襻利尿剂; e :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可用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9, 19(1):1-45.


主要的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临床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 可以考虑使用的联合 不常规推荐但必要时可慎用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的联合治疗方案
ARB+ 噻嗪类利尿剂 利尿剂 + β 受体阻滞剂 ACEI+ β 受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 CCB+ARB a 受体阻滞剂 + β 受体阻滞剂 ARB+ β 受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 CCB+ACEI 二氢吡啶类 CCB+ 保钾利尿 ACEI+ARB

ACEI+ 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 + 保钾利尿剂 中枢作用药 + β 受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 CCB+ 噻嗪类利尿

二氢吡啶类 CCB+β 受体阻滞剂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9, 19(1):1-45.


当前的降压治疗策略失败的潜在因素

01 02 03 04 05

 药物疗效  医师惰性  患者依从性  联合治疗使  现有治疗策


不佳 用不足 略过于复杂

. Williams B, et al. Eur Heart J 2018:1–98.


THANK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