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3

识 字 识 词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如果有天堂,
- 博尔赫斯
那一定是
( )
的模样
窃读记
第 81-87 页

一 作者介绍

作 者 介 绍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
籍台湾苗栗( lì )县。生于日
本大阪,在北京度过青少年时
期, 1948 年回到故乡台湾。
作 者 介 绍

主要作品 :
林海音本人的创作丰收期,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总共写了
四部长篇小说:《晓云》、
《城南旧事》、《春风》、
《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
小说集:《绿藻与咸蛋》、
《婚姻的故事》、《烛芯》,
产量十分可观



题解
“ 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
思? 【 A 】偷

【 B 】作弊
【 C 】偷偷地 
“ 窃读记”中的“记”是什么意
思?
[A] 记人 [B] 叙事 [C] 状物 [D] 写景

本文以“记叙”为主,属于叙事散文。
文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识 字 识 词

为何要“偷偷地”读书?
课本,
第 81-86 页
识 字 识 词

接下来让我们赏析课文

三 课文赏析

第一组(第一 &二
段 ):

1.找出以下字词的拼音与意思
guō
( a )锅勺( guōsháo
sháo ):
一种厨具,像汤勺一样,圆形、只是勺子的柄较长,
方便做菜做汤。
( b )汗涔涔(hànhàn
céncén
céncén ):
形容汗水不断渗流的样子。
第一组(第一 &二
段 ):

2. 第一段写饭店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开头着力地使用“看”、“闻”和“听”的感官
效果来( 渲染饭店的氛围 ),也体现了饭店对作者的
诱惑力特别大。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去描写紧邻的书店,
间接地衬托出了书店比饭店更吸引作者,这样的对比手
法更体现出了作者对看书的( 渴望 )。
第一组(第一 &二
段 ):

3. 找出小女孩心理活动的语句,从心理活动中可以表现出小
女孩有什么特点?
语句:“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 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 ? 那
本书放在哪里 ? 左角第三排 , 不错。⋯⋯”
特点: 小女孩心里的疑问句体现出了她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有
关“( 书 )”的问题,从这可看出小女孩对书的渴望、对书
的热爱。


组 (第

段 ):

1.找出以下字词的拼音与意思
a. 踮(diǎn
diǎ n ):
抬起脚后跟用脚尖站着
b. 挨蹭( āi
āi cèng
cèn g ):
紧贴着、慢吞吞地行动
c. 腋下( yèxià
yè x ìa ):
手臂底下和肋骨上方交接的地方


组 (第

段 ):

2. 列出课文第三段中表
示动作的词。
a.跨进
b.踮
c.挨蹭
d.钻
e.挤
f.寻找


组 (第

段 ):

3. 从这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语当中,体现出了作
者怎样的心情呢?
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体现出作者十分( 急切 )
的心情。我们从中也感受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组 (第九段):

1.找出以下字词的拼音与意思
a.贪婪( tān lán
l án ) :
贪心, 形容急切追求而不知满足。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2. 以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修辞手法


组 (第九段):

3. “ 狼”给我们的印象总是不太美好的,而作者把自己
比作“饥饿的瘦狼”,那样“贪婪地吞读”着,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把“我”比作“饿狼”来表现出作者( 如饥似渴 )地
读书,形象地刻画了“我”对于读书的(深度渴望
)。
第四组(第九、十

段) 【理解与赏析,第 2 题,课本第 87
页。】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
1. “ 窃读”到底为什么既快乐,又害怕呢?
作者渴望读书,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作者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
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斥责和驱赶。
书内的世界让读者沉迷,书外的人类却让读者担忧与
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第四组(第九、十

段)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 这雨 , 害得我回
不去了。”其实 , 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 :“ 再大些 ! 再大
些 !”
2a. 列出以上句子中有关神态及动作描写的字词
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
b. 根据以上句子,对于作者的神态动作和内心真实情感
是不一致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出现呢?
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
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其实作者心里是想雨能下得大一
些,这样作者就有机会再阅读多一些书了。
第五组(第

十四 &二
十五
段)
我低着头走出去 ( 书店 ), 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 , 像一把支不开的
破伞 , 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1a. 以上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手法
b. 根据以上这段话,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衬托出了“我”怎么样的
心情呢?
本句把“黑色多皱的布裙”比作“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形象地表现
了“我”无钱买书的窘迫处境,也衬托了“我”受到店员“礼遇”后
愉悦松快的心情。
第五组(第

十四 &二
十五
段)
2. 如何诠释“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
的!”
“ 吃饭长大”指的是胜利成长和发育的需要,“读书长大”则
是指精神和心灵方面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
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的人。
而人的全面的成长,除了需要粮食——吃饭;还需要精神食粮
——读书;更需要社会关怀——人与人之间的爱。
道德价值
为什么一开始博尔赫斯说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呢?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
从书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思考一下
1. 当她感觉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知趣地放
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为了隐藏自己,她会
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
3. 最令她开心的是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巩固练习

“ 我”在“窃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
难? 第 4-6 段
a. 受到驱逐

b. 伪装 第 11 段

c. 渴望下雨读书 第 12 段

d. 饥肠辘辘 第 13 段
巩固练习【理解与赏析,第 3 题,课本第 87 页。】

找出文中前呼后应的部分。
前呼 后应 作用

第一段: 第十
段:

肚子饿 = 生理饿;
闻见炒菜的香味,听 当三阳春正上座,
读书饱 = 心理饱。
见锅勺敲打的声音; 飘来一阵阵炒菜香
对比作用。
阳春。

第十四段: 十
二五段:

读书可以忘记饥饿。
花生米 忘记吃的花生米。



理解练习
完成作业
《窃读记》
A17,A18
作业 A17,A18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
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
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

1. 上文中的“跨、踮、钻、挤”,这几个动作描写了什
么情景?
除了描述了书店的( 顾客 )很多,也表现了作者
( 如饥似渴 )的读书心理
作业 A17,A18
2. 从文中找出一个描写了窃读的快乐的句子并加以说明。

窃读快乐的句子 说明
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 , 说明了她从书中收获了很
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多( 知识 ),心里非常
(第 23 段) 高兴。
我低着头走去…… 我浑身都松快了。说明了她读完书后非常
(第 24 段) ( 高兴 )和( 满足 )。
作业 A17,A18
3. 文中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 喜欢 ) 阅读和( 酷爱 )读书的人。

4. 书店里窃读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
a.担心原来的书( 找不到了)
b.害怕被老板( 发现 )
c.读书时间长了,( 肚子饿 )
d.读书时间长了,( 腿酸了 )
作业 A17,A18

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5. 试诠释上述句子。

一个人既需要( 粮食 )哺育身体,也需
要( 读书 )来长智慧,二者缺一不可。
作业 A17,A18
6. 试分析文中的老板和店员的形象。
形象 举例
老板 ( 刻薄 )/ 老板:(
( ) “)(第 4 段) ?”
你到底买不买
凶狠
( )
(第 6 段)
“ 不是一回了 !”
店员 ( )/ ( 店员:
)/
细心友善 (
( )
乐于助人 “ 请看吧 , 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第 21 段)
富于同情心
作业 A17,A18
6. 试分析文中的老板和店员的形象。
形象 举例
老板是一位 (凶狠 ) 的人,他大声地问
( ) 作者(
到底
要不要买书 )。(第 4 段)
老板是一位 ( ) 的人,他在作者跨出书店门时冷笑
指出作者已经( 刻薄 )(第 6 段)
不是一回窃读了。
作业 A17,A18
6. 试分析文中的老板和店员的形象。
形象 举例
店员( ),店员:“ 请看吧 , 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店员是一位 ( ) 的人,他 (友善 ) 地请作者


( 细心友善 )。
(第继续看书
21 段) , 还表示他多留了一天没有卖有关的书。



总结
总结
 在《窃读记》一文的学习中,可以看到大作家林
海音小时候是怎么为读书不懈努力的,文章语言
朴实又生动感人。
 一方面作者出色的( 动作)描写和( 心理)描写
值得我们学习之外,
 另一方面也要学习作者( 热爱读书 )的精神,
让自己也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
 社会关怀——人与人之间应该有( 爱 ),
 ( 温情 )满人间。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