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Technology media : an exploration for “inherent

qualities”
探索科技媒介 / 數位媒材的特質
(2005)

授課老師:吳明富
報告者:曾綉娟
Introduction
• 媒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當兩者相遇,媒材被活化,人則被牽引進入
一個連結內、外在世界。 Seiden(2001) 藝術治療師可帶領個案將無生
命的媒材,轉化為象徵性的語言、具隱喻的力量,讓靈魂外化,接觸、
貼近真實的自我。

• Seiden(2001) 重要的是,考慮個案適合使用哪些媒材去達成治療目標。
合適的媒材會增強治療過程,反之會阻礙。

石 解決個案家庭、 *暴食症婦女
膏 自我整合問題 臉上貼溼紗布,
紗 可控性低、威脅
布 性高


如何挑選適切媒材?

• 藝療師透過過往使用媒材及工作經驗、直覺選擇、可使用媒材、依據案
例研究,特定的關係選擇(失明者-黏土)

• 若是新興媒材,藝療師未受過培訓或經驗時,他們會如何決定跟什麼類型
個案運用呢?

→ 本文探討藝療師對於科技數位媒材(電腦或數位影像)的使用經驗、觀
念,推論有無適用的人口群及用途。

→ Dunn-Snow 、 Joy-Smellie(2000) 的教學架構:


1) 進行關於科技的歷史研究
2) 確定某數位媒材中最受益的臨床人群
3) 確定數位媒材最適切因應的臨床問題、治療性與反治療性
4) 體驗科技數位媒材
數位科技作為治療工具的趨勢
• 1990 年網路化→ 2000 年行動化→?
生活很難脫離科技用具。

• 數位載體快速發展,藝療師所瞭解並運用(獲取訊息、藝術創作工具)和大眾出現了
差距, Harrell(2000) 調查 84% 中學生每週至少花一個小時或更多的時間在網
路上,建立在視覺文化的基礎上的,理解科技的多感官交流,能具有多種觀點
和詮釋。

• 因應溝通過程、方式變化及個案需求,諮商心理師調整作法:電子郵件、視訊
晤談、輔助資訊處理(線上評估、紀錄處理、危機及時督導)等。
• The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1997 公告網路諮商實踐準則及倫理規
範。
科技數位媒材作為治療工具的趨勢
• 藝術治療數位科技常用技術:攝影、電腦後製影像(拼貼、複製)、錄影、
影片製作

• Weinberg(1985) 發現使用電腦作為藝術創作工具,激發了身障個案的
好奇心和積極性,增加進入藝術創作過程的機會。
• Canter(1989) 兒童和青少年對電腦具先備知識和舒適度,可提高注意
力、自尊心。
• Parker-Bell 、 McLeod(1999) 撰寫關於兒童和成人的藝術治療實踐中,
使用特定的軟體程式作為互動和創造性工具的文章。

• Malchiodi(2000) 強調,藝術治療師需要瞭解電腦、數位科技對藝療領
域的影響。她說電腦可能看起來很困難、太科技化、甚至對一些人很有
誘惑力 (Kramer, Gerity, Henley, & Williams, 1995) ,但越來越難以避
免瞭解數位科技如何影響治療工作和交流,以及如何影響藝術治療師工
作對象的生活。
確定研究人口群、研究問題和方法

• 隨機調查 AATA - 500 位註冊藝術治療師,探討對於科技


數位媒材(以電腦或數位影像)的使用經驗、觀念。

• 回收 206 份問卷(其中 33 位不再從業或不使用科技數位媒


材) 回收率 41% ,誤差值 ±6.9% ,進行數據分析(描述
性統計)。
調查結果
• 僅一小部分藝療師與個案一起使用數位媒材進行藝術創作。

(Fig3) 16.2% 完全不使用科技


(Fig1) 83.8% 將科技作為工作或研究的工具

(Fig2) 20.8% 將科技作為藝術創作的工具


調查結果
• 藝術治療師有: 34.7% 使用科技進行照片 / 圖片存檔、 17.9% 製作數
位影像藝術作品、 12.7% 進行攝影治療、 9.2% 製作整理個案數位作品
集、 4% 進行視訊交流。








適合特定的人口群
Comfort level 舒暢度

兒童、
成年人
青少年

熟練度

不適應
保持距離

阻礙創作過程 激發興趣
反饋增強
適合特定的人口群
Lack of tactile qualities 缺乏觸覺接觸

觸覺為主要
療效因子

醫院- 監獄 -
傳染管控 安全性
觸覺防禦 不能接觸
適合特定的人口群
Increase potential success & uniquely need without direct access
提高潛在成功率 & 無法直接接觸的特殊需求

遠距、監禁、行動不便個案-
潛力運用,無法一對一見面。
涉及倫理守則及保密性

行動、功能受限個案-
適應性工具使用,方便進入藝術創作
過程,培養技能、增加成功經驗。
討論
When ? Why ?
• 操作方式:掃瞄、複製和藝術再造,容易儲存、重做,快速、
有效、即時回饋。

1. 視個案對於媒材的興趣,並能符合工作目標。藝療師可使用
工具較少,多運用個別,而非團體場合。

2. 視個案類型及需求,如:學習障礙、注意力缺陷過動兒,有
大量色彩選擇,能運用精細動作及視覺追蹤技巧,相較常規
媒材,較易提高創作成功率。

3. 訊息收集與聯繫:科技做為辦公用具,提升研究、文書處理、
宣傳、製圖、計費等效率。然若當個案要尋求圖片拼貼,即
可使用電腦尋找、製作,若無法會面,可做為媒體交流工具,
科技橫跨辦公工具和藝術媒介的界限。
討論
Benefits and Drawbacks
• 好處:圖像無限制複製, 3D 、 4D 創作,多種媒體 / 媒材組合,擴大可能性。
• 治療性因子:減少失敗的恐懼、易於操作及撤銷,提高積極性、控制感。

• 侷限性 / 反治療性因子:外在因素-缺乏購買和支持科技的資金、缺乏實際
使用的瞭解、缺乏治療師培訓、個案使用的時間;自己的偏見、無法提供另
外的選擇

• 保留態度-保密性、缺乏觸覺、科技孤立、減少個案和作品、身體感知和治
療師聯繫、降低治療師看到創作過程的能力、缺乏經驗而無法評論

• 有利有弊,對某些個案是好的選擇,但對其他個案則不是,考量媒材的品質
對治療過程、個案的潛在影響。本研究目的開始對話,了解科技數位媒材的
特質及如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運用。
討論-體驗科技媒體
• 建議可嘗試攝影、影片、數位藝術製作等,通過對數位媒材的集
體探索,我們可能會更好地去瞭解、應用以及開發治療潛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