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0

凯恩斯经济学

The Economics of Keynes


一、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

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
1. 凯恩斯经济学—— 30 年代大萧条的直
接产物

 传统经济学否认危机和失业。
 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
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
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
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
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2. 凯恩斯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必然产物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
现。在大战期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
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
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
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
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
 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不要只讲
“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
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
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
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必然产物。
3.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和传播以前,占统治地位的
经济学是以马歇尔、庇古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经
济学。而凡勃仑在 1900 年第一次用“新古
典”一词来描述马歇尔经济学。后来西方经济
学普遍接受“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经济学”
这些固定含义的用语来称马歇尔、庇古等人和
他们的经济学。
凯恩斯的生平和著作
 约翰 . 梅纳德 . 凯恩斯于 1883 年 6 月 5 日出生
于英国剑桥市。父亲是马歇尔的早期弟子,母
亲曾任剑桥参议员和市长。
 在少年时代,凯恩斯的数学成绩突出, 14 岁
那年获得了伊顿公学奖学金。 1902 年被保送
进入纽卡斯尔学院学习数学。 1909 年 3 月,
凯恩斯的论文《概率论》顺利通过。经过修订
之后,于 1921 年出版。
 1908 年,凯恩斯应马歇尔之聘为经济学讲师。 191
1 年,由于马歇尔的推荐, 28 岁的凯恩斯出任《经
济学杂志》主编。这一杂志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
季刊,凯恩斯负责这一杂志长达 30 多年之久,并
为它写了不少文章。
1913 年,印度的经济问题十分严重。凯恩斯这一
年出版的《印度的通货和财政》,是他的第一本经
济学著作。他因此而成为英国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
委员会会员,参加政府的重要工作。
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凱恩斯在
这一年进财政部工作,主要职责是处理协约国之
间的金融问题。 1919 年,他担任英国财政部出席
巴黎和会的首席代表,并以顾问身份出席四强会
议。 1925 年,凯恩斯跟逃亡英国的俄国芭蕾舞演
员莉迪娅 . 露波可娃结婚。他们曾数次去过俄国。
 凯恩斯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是对货币理论的
研究。 1923 年,凯恩斯出版《货币改革论》,这
是他将 1922 年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经过修
改、编篡而成的,主要是讨论战后的经济政策。凯
恩斯研究货币理论的另一部著作是 1930 年出版的
两卷本的《货币论》。这部著作的上卷是货币的纯
理论,下卷是货币的应用理论。
 凯恩斯对传统经济学挑战的是他第三部著作:
《就业、利息和通货膨胀》。《通论》是在 3
0 年代大萧条爆发以后孕育的,于 1936 年问
世。
 《通论》出版后不久,凯恩斯患了心脏病。此后,
他著作不算很多。 1937 年发表了《就业通论》
一文,说明他的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1940 年,
凯恩斯出版小册子《如何筹措战费》,这是他为
财政大臣提出的战时财政计划,销路很广。
1942 年 6 月,被封为勋爵。
1946 年 4 月 21 日,凯恩斯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去
世。
三、《通论》简介
1. 通论

 在凯恩斯看来,一个社会的总产量、国民收入和
就业量在短期中是大致等价的概念。凯恩斯写作
本书的最终理由是想提高国民收入,使它达到充
分就业状态,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和生
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 经济学的二分法

 传统经济学把经济理论分为两个部分:经
济学原理和货币学原理。
 凯恩斯不同意这种二分法:一方面是价值
理论和分配理论,另一方面是货币理论,
“我认为是一种错误的分法”。在批评的
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新的二分法。
 正确的二分法应当是:一方面是单个行业或厂
商理论以及既定数量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
间的分配和报酬理论,另外一方面是从整体来
看的产量和就业理论。
凯恩斯的二分法实际上是主张把经济学分为两
个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3. 有效需求原理

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
辑起点是有效需求。
在凯恩斯以前,剑桥的经济学家 , 例如庇古 ,
把失业分为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两个范畴 , 认为包
含了全部失业。凯恩斯接受了传统经济学的摩擦失
业和资源失业两个范畴,不同的是,他提出了第三
个失业范畴:非自愿失业。
消费倾向和乘数

 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指的是收入和消
费之间的函数关系。凯恩斯认为,消费
倾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在通常情
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
而消费倾向本身的变化是次要的。
 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
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性
的心理因素、社会习惯和社会制度。客观因素
有:货币工资的改变、收入、净收入的改变、
资本价值的意外收益的改变、利率的改变、财
政政策的改变和预期的改变。
 乘数概念是凯恩斯的学生卡恩在《国内投资与
失业关系》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按照卡恩的就业
乘数,当净投资增加时,总就业增量将是初始就业
增量的一个倍数。
凯恩斯接受了卡恩的乘数概论,提出了投资乘
数。投资乘数是表示投资增量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
系的系数。乘数是建立在消费倾向这一主观心理因
素的基础上的。凯恩斯认为:乘数是公众心理倾向
的函数。
资本边际效率

 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所说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
基本心理因素之一。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指
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凯恩斯把资本资产的未来收入看作是预期的
这项投资的未来一系列年收入,把资本资产的供
给价格看作是预期的资产的重置成本。而且,他
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 凯恩斯在《通论》中用相当多的篇幅讨
论投资引诱。投资引诱理论是他的就业
通论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凯恩斯的看
法,只有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超过资本
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继续投资
才是有利可图的(说明此时投资还不
足),才能对资本家产生投资引诱。
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

 流动偏好,又译作灵活偏好,是凯恩斯
所说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心理因
素之一。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指的是公众
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
和心理。
 关于流动偏好的起因,凯恩斯认为是来自三种
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
斯认为,处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流动偏好
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大致取决于经济体系的一
般经济活动和货币收入水平,对利率变动的反
映。
 货币供给有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给量分两部
分:一部分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需要,
一部分满足投机动机的需要。
货币工资和价格

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
为,货币工资有伸缩性,存在失业时,
货币工资会自动下降,失业将随之减少,
直至恢复充分就业。
 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的上述观点。
在假定货币工资和价格不变时,凯恩斯
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不是
取决于货币工资。
 关于货币工资降低是否增加就业量的问题,凯恩
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消费倾
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效率三者不变时,货币工资
降低是否直接趋向于增加就业量。对此,凯恩斯
的回答是否定的。第二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
本家边际效率或利率受到货币工资降低的影响时
是否存在增加就业量变的直接趋势。对此,凯恩
斯的回答是肯定的。
凯恩斯还不赞成传统经济学关于通过降低货
币工资以增加就业的政策主张。
价格理论

 传统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量
是价格水平的决定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会直接
影响价格水平。
 而凯恩斯的价格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
价格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直接影响利率
水平。(也构成了与货币主义的区别)
经济周期
 经济周期是非常复杂的现象,要对经济周期作出完
全解释,他的通论中每一因素都是需要的,特别是,
消费倾向的波动、流动偏好状态的波动以及资本边
际效率的波动,全都发生作用。但是他认为,经济
周期的主要因素是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
 在繁荣后期,人们对资本品的未来收益作乐观的预
期。当繁荣还在持续时,由于人们对未来收益的可
靠性突然发生怀疑,或者由于新生产的耐用品存货
不断增加使先行收益出现下降或怀疑的征兆,因而
幻想破灭。在衰退期间,存货和流动资本两者的变
化趋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总之,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资本、剩余存货
和流动资本的减少,导致它们的稀缺性明显恢
复,因而资本边际效率提高。在萧条期间,处
于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减少,利率因而
下降。利率下降又导致成本下降。这一切,促
使投资资本增加。又由于收入下降时期的边际
消费倾向高,就业乘数大,所以产量、就业和
收入增长快。经济在经历了萧条和复苏之后,
又进入繁荣阶段。到了繁荣后期,当资本边际
效率重新崩溃时,危机又会突然发生。这就是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

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
主张国家干预。
 凯恩斯所说的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
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调节消费
倾向,目的在于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目
的在于刺激投资。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
资需求组成的,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
效需求。
 凯恩斯还认为,政府最聪明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
方面,由社会控制投资率,增加投资;另一方面,
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不过,凯恩斯强调说,
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
 刺激消费和投资,可以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主要应
当依靠财政政策。关于财政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
统经济学保持国家预算平衡的观点,而是认为赤字
财政有益。关于货币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
学保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的观点,而是认为温和的
通货膨胀无害。
二、新古典综合派
 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后凯恩斯主流派,是产生于
美国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学派。新古典
综合派试图在凯恩斯的总量经济范畴基础上,用
新古典的个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去构造一个所谓
和谐统一的新经济学殿堂。(将新古典理论与凯
恩斯理论结合起来)
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

 新古典综合派是在二次大战后新的历史条件下,在
解释、扩展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融合新古典经济
学而形成的。
 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西方经济学家们对其大
加推崇。为了使凯恩斯主义更易为经济学界所接受,
较好地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不少 “凯
恩斯主义者”的经济学家们开始发表研究、解释
《通论》的论著,对它进行修订和理论扩展工作。
对《通论》的拓展研究因二次大战后历史条件的改
变而变得日益迫切。
 新古典综合派正是战后经济发展变
化后,新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新古
典综合派虽然是在二次大战后形成
的,但是,对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
学说的综合起始于战前。
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 阿尔文汉森新古典综合派的先驱者,美国著名的凯
恩斯主义者,被誉为美国凯恩斯主义的建筑设计师。
 理论上,汉森原始研究经济周期和危机理论的,是
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信奉者,对凯恩斯理论曾持有异
议。
 1937 年起,他到哈佛大学任教后转向信奉凯恩斯理
论,并在美国积极鼓吹和传播凯恩斯主义。他的宣
传凯恩斯注意著作,使凯恩斯理论“通俗化”、
“美国化”。
 代表著作有《充分复苏,还是停滞》、《财政
政策与经济周期》、《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
《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凯恩斯学说指
南》、《美国的经济》、《 20 世纪 60 年代的
经济学》。
 约翰 . 理查德 . 希克斯 希克斯 1972 年获得诺贝
尔经济学奖。他一生发表的论著甚多,所设计的
理论范围也较为广阔。希克斯引进一般均衡和序
数效用分析构成其价值理论,从而使英美正统经
济学大为改观。
 他在评论凯恩斯《通论》时所提出的 IS—LM 模
型,在现代经济学中广泛运用。
希克斯的代表著作有:《价值与资本》、《消费
者剩余理论的重建》、《对经济周期理论的贡
献》、《需求理论的修正》、《资本与成长》。
 保罗 .A. 萨缪尔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综合派最主要的代表
人物。 1970 年因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提
高了经济科学的定量分析水平而获得诺贝尔经济
学奖。萨缪尔森几乎在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均
有自己的改正、补充、精炼或发展。他的主要著
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经济学》、与多
夫曼和索洛合著《线性规划和经济分析》。主要
论文有:《乘数分析和加速原理的联合作用》、
《国际贸易和生产价格的均衡》、《资本理论的
寓言和现实性:代用的生产函数》、《处于困境
的自由主义者》等等。
 詹姆士 . 托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计量经济学
家,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981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托宾的研究比较侧重在货币方面,究其根
源是金融市场及有关问题。较突出的成就是资
产选择理论和货币经济成长理论。资产选择理
论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代表理论。他的主要著
作有:《国民经济政策》、《经济学论文集:
宏观经济学》、《十年来的新经济学》、《经
济学论文集:消费和经济计量学》等。
 罗伯特 .M. 索洛
1987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直接在萨缪尔
森指导下培养起来的经济学家,是新古典综合派
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资本
理论和经济成长理论方面。他与多尔夫曼等合著
的线性规划一书是有名的著作。他的代表著作有:
《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资本理论与报酬
率》、《美国的失败性质与原因》、《增长理论:
说明》;论文《经济增长理论》等。
 弗兰科 . 莫迪利安尼
1985 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理论上的重要贡
献是提出了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公司财务定理。
他的代表性著作有:《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
1980 年出版三卷集的论文集:《宏观经济学论》
(第一卷)、《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第二
卷)和《财政理论和其他论文集》(第三卷)
 阿瑟 . 奥肯
1956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经是
肯尼迪与约翰逊总统两任总统的经济顾问。他在
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分析了平等与效率的替换关
系,提出了估算“可能产出额”的“奥肯定理”。
其代表著作为:《繁荣政治经济学》、《平等与
效率》。
三、后凯恩斯学派
 ( 一 ) 后凯恩斯学派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1. 后凯恩斯学派的形成
后凯恩斯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争论中形
成和发展起来。
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随
者们对《通论》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现实问题
的看法发生分歧,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新古
典综合派和后凯恩斯学派。前者以美国麻省理
工学院为中心,后者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
因此,两派之争又称为“两个剑桥之争”。
 2. 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基本特点
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
论,坚持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力图使两
种理论进一步分裂。后凯恩斯学派在批判新
古典综合派的同时,积极阐明自己的论点。
 该学派在理论上基本特点为:
(1) 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拓展为长
期、动态化分析
(2) 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传统
经济学均衡分析方法
(3) 强调收入分配理论
(4) 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5) 强调货币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
(6) 重视规范分析的方法
 3. 后凯恩斯学派地主要代表人物
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 . 罗
宾逊、尼古拉 . 卡尔多、皮罗 . 斯拉法、卢伊
季 . 帕西内蒂等人。
 ( 四 ) 经济政策主张
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是依据其
收入分配理论提出的。他们主张:
1. 改进先行税收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
2. 通过政府的福利措施,缓解“富裕中的贫
困”的现象。
3. 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社会管制,克服经济盲目
增长,把经济社会纳入凯恩斯所设想的“长期
充分就业”的轨道。
四、新凯恩斯学派
 ( 一 ) 新凯恩斯学派的由来和发展
1. 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曾在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长期
处于主流经济学地位。但是,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以来,凯恩斯主义由于不能解释滞胀现
象而受到与其对立的主张自由经济的学派的批
评。凯恩斯主义无力应付现实和理论的挑战而
陷入困境,从主流派正统经济学宝座上跌落下
来。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潮席卷西方宏观经济领
域,凯恩斯主义日趋衰微。新凯恩斯主义的出
现,使凯恩斯主义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2. 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背景
 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
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
问题时效微力乏。
原凯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
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
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
济学打击后,吸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
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
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
的复兴。
 3. 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和特点
非市场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设,
这一假设来自原凯恩斯主义。但是,两者的非市
场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新凯恩斯主义的
假设条件是:
(1) 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
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知识调整十分慢,
须耗费相当的时日。
(2)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增添了原凯恩斯模型所忽
略的两个假设:一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二
是理性预期。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否认新古典
的二分法,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
完全性是重要的。
 ( 二 ) 新凯恩斯主义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
名义价格粘性论;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
1. 名义价格粘性论
(1) 菜单成本论
有关菜单成本论的文献很多,其中代表性理
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近似理性经济周
期模型;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等。
(2) 交错调整价格论
交错调整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交错而不是
同步方式调整价格。
 2. 实际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实际价格粘性论,除了上面提
到的“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外,还有:
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对称性论、投入产出表理
论、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
 ( 三 ) 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
指明的权限,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
清的信条。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
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
是名义工资粘性论;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
1. 名义工资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名义工资粘性的代表性
理论有:交错调整工资论和长期劳动合同论等。
 2. 实际工资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实际工资粘性的理论比较多,
其典型理论有: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
内—局外人理论。
隐含合同论包括公开信息隐含合同论和非对称
信息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以下三方面:效率工资和劳动市场;效率工资
的微观基础;效率工资和失业。失业滞后论也
包括三方面:纯局内人的工资调整;有局外人
压力的工资调整;失业的持久性和工资调整。
 ( 四 )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
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
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
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
 1. 利率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
利率有两种选择,一是正向选择,二是反向选
择。
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是指,利率的增加能
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收益的直接
影响。利率还对厂商有激励作用,能改变厂商
对待风险的态度。
 银行利用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作为检测机制,
可以辩识出厂商稀罕风险的程度和将贷款给不
同厂商的风险性。
 银行最优利率通常不等于市场出清时的利率,
所以,信贷市场出现配给。信贷市场出现配给,
是自由信贷市场中银行依据利率的选择效应,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理性行事的结果,不
是国家干预的产物。
 2. 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
贷款抵押品有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
前者是指,当信贷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时,银
行通过提高贷款抵押品水平来增加偿还贷款的
可靠性,减少坏帐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同
时,还抑制了借款者对贷款的需求。后者是指
贷款抵押品水平的递增会增加贷款的风险,降
低还款的可靠性。银行可以根据这两者确定最
佳抵押品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配给论指出,由于信
贷市场中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同时起作用,信
贷市场会出现多重均衡态,市场机制失灵,通
过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失灵。
 ( 五 ) 新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
1.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
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
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
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
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
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
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
 2. 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
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
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
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
等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着眼于增加工资
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
有较强的理想色彩,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
度。由政府出面干预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
家中缺乏可行性。
 3. 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1) 货币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
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
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
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
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
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
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
 (2) 信贷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
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
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
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

货币学派

 概述
 代表人物:
 弗里德曼、布伦纳、
安德森、罗宾斯、沃尔
特斯、莱德勒和帕金等。
 理论特征:
 ( 1 )反对凯恩斯主
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 ( 2 )全面恢复新古
典经济学的传统。
弗里德曼, M.
(Milton Friedman 1912-)
货币主义

 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1 、基本理论
新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取决于总财富、非人力
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
酬率和其它一些因素,如:资本品的转手率、个人偏
好等。
自然率假说:社会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
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在
长期中,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 主要观点
1 、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货币供给与影响
货币需求的因素完全无关,货币供给是影响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
原因。
2 、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及其用货币表示
的变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 、在短期中,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影响实际变量。
4 、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破坏其稳定性。
 政策主张
1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存在,影响劳动
生产率的改善;过度的开支也会带来通货膨胀。财政政策不仅无
效,而且有害。
2 、反对“酌情使用”的货币政策,因为经济政策具有滞后性。
3 、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具有两项任务:能
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主要根源;能够给经济提供一个
稳定的环境。因此,在没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
民收入的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
长率,是货币政策惟一的最佳选择。
 新货币数量论:
M / P = f [ Y , w , rm , rb , re ,( 1 / P ) ·dP /
dt , u ]

式中: M 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
P 表示一般价格水平;
 M / P 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
 Y 表示恒久性收入,在此也代表总财富;
w 表示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
 rm 表示预期的货币收益率;
 rb 表示预期的债券收益率;
 re 表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
 ( 1 / P ) ·dP / dt 表示预期的实物资产收益率,
即通货
膨胀率;
 u 表示其他的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供给学派

概述
 代表人物:
 拉弗、费尔德斯坦、
巴雷、芒代尔、伊文斯
和吉尔德等。
 理论特征:
 ( 1 )否定凯恩斯的
罗伯特 -A- 芒德尔 有效需求理论;
( ROBERT A.
MUNDELL )
 ( 2 )肯定萨伊“供
(1932- ) 给创造需求”的定律。
供给学派的基本观点

 产量的增长决定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率
的增长。
 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对各种要素的激励机
制。
 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  1. 减税。
  2. 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  3.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理性预期学派

概述
 代表人物:
 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巴
罗、泰勒和普雷斯科特等。
 理论特征:
 ( 1 )在引入理性预期假说的基
础上,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
统;
 ( 2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
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罗伯特 · 卢卡斯( ROBERT
LUCAS ) (1937-)
理性预期学派的的基本理论

1 、理性预期假说:
( 1 )理性预期是长期中最准确的预期。
( 2 )理性预期是有效利用一切信息而进行的的
预期。
( 3 )理性预期是与预期者使用的经济理论和模
型相一致的预期。
 2. 自然率假说
  自然率假说原本是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
理性预期学派将其含义加以引申,并将它发展成
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

 1. 用附加预期变量补充传统的总供给曲线。
 2. 用理性预期来解释价格水平与产量水平的均
衡。
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 1.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
 2. 政策目标单一论。
 3. 信誉重于规则。
宏观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 、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微观经济基础是不同
的,这对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和实施有着重
要的影响。
2 、市场制度基础也是不同的。
3 、经济结构也有明显的差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