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Dan Maxim Bahasa 3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2

现代汉语教学法

Teori Pembelajaran Bahasa


Mandarin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
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语言的基本特征

1.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 符号是用来代替客观事物的,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的物质形式是
声音,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集合体。
( 1 )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掌握音义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

( 2 )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分支系统。如汉语的语音、词汇、语

和汉字。
( 3 )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
2.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根据瑞士语言学家素绪尔( F.de Sausure )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常常指作为社会惯例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
则系统;言语是语言的表示形式,也可以说是个人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运
用,即运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具体的话语。
( 1 )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只有通过言语才能学

语言。教学中首先要抓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交际能力。
( 2 )从言语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总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

3. 语言有生成性
 语言有极大的生成性,可以用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汉语形式。
由音位到语素到词到句子,层级递增。
( 1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不只是教
会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
( 2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要着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言语活动进行表达和理解。表达往
往采用读和写,理解往往采用听和读的方式。
( 1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进行交际的能力。
( 2 )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技能课的特点。把知识转化技能并形成交际
能力。
5.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 1 )要学好目的语,必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学中通过各
种渠道介绍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 2 )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中尽量用汉语进行教学,
学生用汉语进行理解和表达。
6. 语言产生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 世界上语言有 5000 多种,各种语言间有一定的“不同的特征”。
 语言大体上是按民族来划分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社会
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形成了语言不同的特点。语言离不开民
族或社团的文化。
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并反应文化,成为文化的载体。理解
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规约和社会习惯。
 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紧密结合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的因素。
7.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

理基础。
( 1 )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 2 )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 3 )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和规律,
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意义。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 乔姆斯基本在 60 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
“语言表现”。
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
规则体系。
 交际能力: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
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它由海姆斯
提出来的。
 交际能力即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仅要求掌握语言的
规则,也要求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则。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 D.H.Hymes )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
 语法性——指语法上是否正确;
 可接受性——在交际中能否被接受;
 得体性——在一定的语境中是否恰当,是否合乎社会文化习惯;
 现实性——是否是现实中常用的。
 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 M.Canale )等,于 1983 年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方
面:
1. 语法能力——指对语言规则系统地掌握,掌握听说读写技能,造出合乎
语法的句子。
2. 社会语言能力——指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环境中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
3. 话语能力——运用话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
4. 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策略地处里语言的能力。
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

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为语言结构。
 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用语言做事,或者说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
 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是语言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对外
汉语教学的两项主要内容。
 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掌握了七种功能:
1.工具功能——用语言表达愿望、要求。
2.控制功能——用语言支配或控制别人的行为。
3.交往功能——用语言与别人交际。
4.表达个体的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个性、感情,发现自我。
5.启发功能——用语言询问以认识周围世界。
6.想象功能——用语言创造自己想象中的世界。
7.信息功能——用语言传递信息(掌握最晚的功能)。
 韩礼德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
1.观念功能——表达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
2.交际功能——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
3.话语功能——使语言的组成部分连贯衔接。
练习
1. 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应该从哪里开始?
2. 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为对象。
3. 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4. 语言课要充分体现……
5. 语言是人类多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
6. 语言能力是……,是由……提出来的。
7. 交际能力是…… , 包括……
8. 交际能力是由……提出来的。
9. 海姆斯进一步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是:……
10. 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是:……
11. 语言结构是……
12. 语言功能是……
13. 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掌握的功能是……
14. 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
15. 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是……
合作原则
为了解决“怎样就知道话语的非自然意义”的问题,美国语言学家兼哲
学家格赖斯( Grice )于 1967 年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提出“合作原
则”,包括四项准则:
1. 质的准则——所说的话要真实,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或缺乏足够证
据的话;
2. 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而不要超出需要
的信息;
3. 关系准则——所说的话必须有关的,要切题;
4. 方式准则——所说的话要清楚,有条理,简练。
在会话的过程中,说话人并不是不能违反准则的。有时说话人会故
意在表面上违反这些准则,其目的是要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要求听话人
对他所说的话不要做一般的理解,而要懂得其中的隐含意义,猜测出说
话者违反准则的意图。
1. 违反质的准则的会话含义
A :我们今晚叫老李出来喝酒,怎么样? B :他家有个母老虎。

B 的话显然不是说小李的家里有一只母老虎,这里的母老虎是指老李的妻子。
B 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他是想通过违反质的准则,然 A 从中
推导出这样的隐含意思:老李的妻子不让老李出来喝酒。
违反质的准则就是言过其实。除了说谎,说话人多半会使用反语和夸张等
语用修辞手段来让听话者从推导出它的隐含意义。
2. 违反量的准则的会话含义
A :你到哪里去了? B :出去了。

B 的回答太简单了,他本来可以说得稍微详细一些,但他没有这样做。
这是他故意违反量的准则,想让对方感到他不愿意详细作答,隐含了“我
不想告诉你”,或者“我去哪里和你无关”,或者“你别管闲事”等意思。
3. 违反关系准则的会话含义
A :你今晚打算干什么? B :我头特别痛。

B 没有直接回答 A 的问题,而是说了一句表面上和 A 毫无关系的话作为


回答。这时 B 故意违反了关系准则,只说头很痛,从而让 A 明白,她今
晚不打算做任何事情。

4. 违反方式准则的会话含义
A 对 B 说:“我们明天补课。”
1. 美国语言哲学家…… 提出了“合作原则”。
2. 孩子吃了苹果,却对妈妈说:“不是我吃的。”这句话中的孩子
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3. 甲问乙:“你明天的飞机几点起飞?”乙说:“大概是明天上午
吧。”对话中的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4. 甲问乙:“你明天来吗?”乙说:“你这个人真好。”对话中的
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5. 甲对乙说:“明天派车去接三个医学院的学生。”这句话中的甲
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礼貌原则

会话的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 , 人们必须
与别人交流、交谈以获取信息 , 获得知识 , 达到各种目的 . 为了取得交际
成功 , 人们必须在与他人交谈中采用一些重要的会话策略。
美国哲学家兼语言学家格赖斯( Grice ) 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
英国学者利奇( Leech )等语言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 提出了会话
的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
会活动 , 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大多数情况 , 人们说 话
交际是由人们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 一种语言行为必定是一种社会行为 。在
交际中我们就必须考虑社会所能接受的各种因素 , 使用恰当的语言 , 规避
不礼貌的话语 , 避免在交际中引起不必要的不快与误解。
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人们常常处于某种礼貌或其他目的,故意违反合作
原则,从而产生言外之意让听话者去领会。对此,英国学者利奇提出了
礼貌原则:
1. 得体准则( Tact Maxim ):在会话中尽量让别人少吃亏,多得益;
2. 宽宏准则( Generosity Maxim ):在会话中尽量使自己少得益,多吃亏;
例如:( 1 )你可以开我的车。
( 2 )再吃个面包吧。
3. 赞许准则( Approbation Maxim ):在会话中对别人少贬低,多赞许;
4. 谦虚准则( Modesty Maxim ):在会话中对自己少赞许,多贬低;
A :你的表演真出色!
B1 :谢谢。
B2 :哪里 哪里,还需要多学习。
A :作为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接受这份小小的礼物。
违反礼貌原则:
A :作为我们的心意,请接受这份大的礼物。
A :你的表演真出色!
B :是的,真是这样。
5. 赞同准则( Agreement Maxim ):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

双方的一致;
A :刚才看的那个展览很有趣,你说呢?
B :不,一点意思都没有。

6. 同情准则( Sympathy Maxim ):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

方的同情。
A :英语是一种非常难学的语言。
B :确实是,但语法还不算太难。
1. 英国著名学者…… 等人提出了礼貌原则来补充会话原则。

2. 一位贵宾对负责接待的小刘说:“刘先生,这几个月你跑前跑后,真
太辛苦了。”小刘回答:“一点都不辛苦。只要您舒心,就是我最大的
荣幸。”小刘在这里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和……

3. 甲:“敢问您尊姓大名?”乙:“不敢。鄙人姓张,名云。”
这段话中双方都有意识地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赞许准则和……
4. 甲:“您所提的条件,有一些,我是同意的,只是对其中的一些条
款我还要在向上级请示一下。”乙:“我很高兴您能同意,希望能早
日达成协议。”对话中甲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 , 减少了双
方的分歧。

5. 甲:“王主任,您看我的请调报告能批准吗?”乙:“咱俩可是老
交情了,走,我请你喝两杯去。”对话中乙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
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都应遵守以上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 ,从以上各项准则
中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
1. 说话人说话时应尽量多尊重别 人;
2. 多给别人一些方便 ;
3. 尽可能多让自己吃一点 亏;
4. 使交际双方都感到受尊重 ;
5. 使对方获得对自己的好感 。
礼貌与文化

礼貌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我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就会发现华
人是很讲礼貌的,汉语中有许多表达方式是非常客气的。如对于别人的任何
帮助 , 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 ,都要说声 “谢谢”;对于自己的过失 , 无论事
大事小也要表示“ 道歉 ”,即使在家庭成员之间也是 “请 , 谢谢”不离口。
虽然讲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 但不同 的文化背景 , 不同的社会环境
存在不同的礼貌规范。中国人之间可以问年龄 、收入 、某物价值多少 等
问题 ,但在西方文化中一般不能问诸如此类的私人问题 ,因为这被认为
是不礼貌的。如果你确实想知道 ,你可以通过间接或婉转的提问来获取
信息。
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

 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
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活动。
 狭义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
1.教育的作用
对社会来说,在于传授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知识、技能和为一定的社会所
需要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使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对个人来说,在
于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健全人的个性,是人类自身
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得以满足。

2.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科学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
 德育:指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 智育:是指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
力、
 体育: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
组织管理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人

际交往能力。
美育:增强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并陶冶学生的
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的文化
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
动。
 对教学活动规则的研究称为教学论。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A.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真实接触客观事物,而是通过书本和课堂接受前
人总结的实践经验,形成基本认识,然后再运用到实践中去。
B.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C.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不只是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而且是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D.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要求,而是
在教师和刻本影响下进行的。
教学过程的模式
 传授式:即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的模式。
代表人物一夸美纽斯( J.A.Comenius )。
过程:观察——记忆——理解——练习。

 活动式:即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代表人物 ---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 J.Deewey )。
过程: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的性质——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执行计划——检验与评价。
 发现式:即既主张学生学习最新的、系统的、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科学知
识,同时又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展县知识,总结规律。
代表人物 ---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 J.S.Bruner )
过程: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
验证——作出结论。

 发展式:认为教育的过程不只是智育的过程,而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
展的过程。代表人物 ---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
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集合的原则
5)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6)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7)直观性原则 8 )巩固性原则 9 )量力性原则
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
 主要教学方法:
1. 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2. 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
3. 以顺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4. 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