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8

康德倫理學 -19

Autonomy, Frεε Will, and Respect


• 奴隸體制本身是錯的嗎?
• 效益主義否認。
• 但奴隸制度把人 ( 奴隸 ) 當成可買賣的物品,奴隸沒有自主性、
沒有尊嚴。因此,康德認為奴隸本身是道德上錯的。 (182-3)
康德倫理學 -20
人性尊嚴原則 -1
• 人性尊嚴原則 (the principle of humanity)(183-4) :將人當成目的來
看待,而不僅僅是手段工具 (Always treat a human being (yourself
included) as an end, and never as a mere means) 。
• 所謂人性尊嚴 (humanity) 是指具有自主性的理性行為者
( autonomous rational being) ,人或智人 (homo sapiens) 也是其
中之一。
康德倫理學 -21
人性尊嚴原則 -2
• 「將人當成目的 (as an end) 來對待」這是以他應該被對待的方式
來對待,也就是,有自主性的,這是將對方當成有尊嚴的方式來
對待。
• 而將一個人當成手段工具來對待就是用他來做為滿足妳個人慾望的手段。
這並不一定不對。
• 如果妳將一個人當成僅僅是工具 (mere means)(184) ,這就是不尊
重 ( 不將對方看成是有尊嚴 ) 的方式對待這個人。這是錯的。
康德倫理學 -22
人性尊嚴原則 -3
• 我們經常同時將人當成目的,也當工具。這沒有問題。
• 但,我們不可能將某個人當成目的來對待,又把他當成僅僅是工
具。 (184)
• 人被當成目的就意味著有尊嚴,而僅只是工具就是沒有尊嚴。
• 人性使人有尊嚴 (dignity) ,應該被尊重 (respect) 。
康德倫理學 -23
理性與自主性 -1
• 人之為理性的、有自主性的,人因而具有特殊的道德地位
(184) ,比其他生物都更重要。
• 理性的人有能力設定目標,並提出方法追求目標實現,並追問行
為的一致性、公平性。
• 有自主性的人就是能為自己立法 (self-legislating) 的人 ( 一般也稱
之為自律 ) , S-L 以為,就是能為自己設定行為準則的能力。康德
則以為,自主性是設立能被普遍化的行為準則的能力。
• 自主性就是自由選擇決定自己的行為。
康德倫理學 -24
理性與自主性之重要性
• S-L 列舉 7 點來表述理性與自主性的重要地位 (185-187):
• 1. 狂信者的錯在於違反人性尊嚴原則。
• 2. 自主性說明了奴隸與強暴本身是不道德的。
• 3. 人性尊嚴原則說明家長主義 (paternalism) 的錯是限制或取消人的理性、自主性以及選擇
生活方式的能力。 (186)
• 4. 自主性證成了人能自我改變、證成我們對人總抱有希望。
• 5. 理性與自主性使得我們有普遍人權。
• 6. 自主性是人對其行為負責的基礎。
• 7. 處罰 (punishment) 假定能以理由來改變行為,而制約 (conditioning) 則否定這點。人會因
為做錯事而被處罰,但,動物只被制約、控制而不被處罰。 (187)
康德倫理學 -25
自主性與自由意志 -1
• 自主性假定自由意志,但,有人否定人有自由意志,
• 自主性假定兩點: 1. 人可以自由選擇, 2. 人的自由選擇可以控
制行為。 (187)
• 自由意志是自主性的基礎或必要條件,如果人沒有自由意志,那
麼,人沒有自主性,那麼,康德倫理學就碰到重大困難 !?
• 事實上,如果人沒有自由意志,所有倫理學都有相同的困難—道德就沒
有意義。
康德倫理學 -26
自主性與自由意志 -2
• 否定自由意志論證 :(188)
• 1. Either our choices are necessitated or they are not.
• 2. If they are necessitated, then we do not control them, and so we lack free
will.
• 3. If they are not necessitated, then they are random, and so we lack free will.
• 4. Therefore, we lack free will.
康德倫理學 -27
自主性與自由意志 -2
• 反自由意志的論證是有效的,如果有問題,則是有前提不真。關鍵是前提 2
或3。
• 如果每一行為是被原因所造成的或引起的 (necessitated) ,而這些原因也還
都有原因。這是前提 2 。行為是原因所造成的,如此,人沒有自由決定行為。
• 如果有行為不是被造成的,就是沒有原因、沒有理由,這行為沒有辦法被說
明,那麼,這行為是隨機的 (random) 。這是前提 3 。隨機的行為是沒有理
由、無法說明的,這表示,這行為不是人自主決定的。
• 如此,不論前提 2 或前提 3 為真,人都沒有自由意志。
康德倫理學 -28
人性尊嚴原則的 4 個困難
• 康德倫理學的人性尊嚴原則的核心是理性與自主性。但,人性尊嚴的概念與
原則本身有 4 個難題 (190):
• 1. 人為目的的概念模糊不清,難應用。
• 2. 這原則無法清楚告訴我們如何做才是把人當成目的自身來對待。 (S-L
以所謂的以牙還牙的報復性處罰 (lex talionis/lex) 來批評康德這點 (191-
3) 。 )
• 3. 這原則要求或依賴自主性,但,道德運氣 (moral luck) 使得自主性被打
折扣。
• 4. 這原則無法說明那些沒有理性、自主性者為何要被尊重。
康德倫理學 -29
道德運氣
• 道德運氣的概念挑戰以自主性為道德的核心 (194) 。我們的行為被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
所影響,這些是非自主的,但,還是有道德上的意義。這是後果論的理路。康德也因此反
對後果論。例如,開車時忽然爆胎,妳好運,沒造成車禍、傷亡,但,我運氣不好,撞了
人。我還是有責任。康德不認為非自主的行為在道德上需要負責。
• 但,一般認為,行為的道德對錯、責任有時並不全然看是否行為者的自主決定。
• 不過康德否認道德運氣。意外就是沒有全然自主決定行為。人對其行為沒有全然自主性,
那麼,就不負完全責任。康德這個說法也是有道理的。
• 從道德哲學的思考上說,道德運氣的問題仍被爭論,尚未有定論。
康德倫理學 -30
道德社群
• 康德倫理學強調理性與自主性,這使得康對道德社群稱員資格的限制是嚴格的。 (194-6) 。
康德不認為動物有道德地位 ( 不是道德社群成員 ) 。反對康德的人會以 Argument against
Animals 來論證康德以人性尊嚴來界定道德社群的錯誤 (195):
• 1. If the principle of humanity is true, then animals have no rights.
• 2. If animals have no rights, then it is morally acceptable to torture them.
• 3. Therefore, if the principle of humanity is true, then it is morally acceptable to torture
animals.
• 4. It isn’t.
• 5. Therefore, the principle of humanity is false.
康德倫理學 -31
康德關於動物倫理的主張
• 康德不承認動物有道德地位,也就是,不承認動物是道德社群成
員。
• 雖然,他認為,虐待動物是不道德 ( 理由是虐待動物有不好後
果 ) ,但依據 SL ,康德的理由並不成立 (195-6) 。
• SL 也討論康德將動物當成財產來保護的說法, SL 認為康德德說
法行不通 (196) 。 S-L 提到康德說法的兩個難題。 (1) 無法保護野
生動物, (2) 無法處罰動物 ( 寵物 ) 主人的虐待行為。
康德倫理學 -32
善意志與道德價值 -1
• 後果論者認為,福祉是唯一有內在價值的東西。但康德不同意,
康德認為,善意至 (the good will) 是唯一在所有情況下都是善的,
其他東西的價值或善都可能雖環境而改變 ( 變成無價值或負面價
值 )(197) 。
• 善意至包含兩部分, (1) 是能夠可靠的認知道德義務的能力, (2)
為義務而行為 (act for the sake of duty) 的穩固的允諾 (197) 。
• 有善意志的人知道道德所要求的行為,而且以道德要求為行為理
由。
康德倫理學 -33
善意志與道德價值 -2
• 出於善意志的行為是唯一本身具有道德價值的行為,而且,以善
意志為動機正是理性的作用。 (197)
• 康德區分道德行為的兩種動機,符合義務的行為 (acting in conformity
with duty) 與出於義務的行為 (doing duty for the sake of duty 或 acting from
duty) ,前者不是以道德為動機,後者是,而且是善意志的行為,有道德
價值。
• 康德以兩個商店老闆的相同的誠信行為但卻出於不同動機來說明。 (197)
• 前者是有某個慾望 / 目的為道德行為的動機,後者則只是完全以道德為
考量。
康德倫理學 -34
理性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動機能力
• 康德主張,人能夠單憑理性的推理能力而認知道德義務,也能只
靠理性而有動機去實踐道德義務。 (197-8)
• 這點完全不同於休謨 (David Hume) ,休謨主張,人必先有慾望、
情感才可能有動機,而單憑理性不可能推動人去行為。 (198-199)
康德倫理學 -35
• 個案研究
• 抄襲 (Plagiarism)(201) 的道德議題 :
• 誇大 (puffery)(202) 的道德議題 :
• 勾搭 (Hooking Up):
• S-L 對這幾個情況各出了 3-4 個問題,可以想想如何回答。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1
• 義務理論如後果論、康德倫理學認為,道德所要求於人的,首先是應該如何
行為才是對的,這是關於應該做什麼事 ( 行為 ) 的義務理論。義務理論的主
要概念是對錯。而,
• 品德倫理學則主張,道德要求於人的,首先是應該做什麼樣的人、應該如何
過美好生活。
• 品德理論的主要概念是,人品格上的有德、無德,好與不好。 (272)
• 但,品德理論也對於行為的對錯提出界定原則 / 標準 :
• VE( 品德倫理學的原則 ):
一個行為 A 是對的,若且惟若 / 就因為, A 是一個有品德的人 P ,當 P 依照其品行而行
為時, A 是 P 在此情況會做的。 (273)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2
• 之後,我們會看到, VE 是模糊的。有一些困難問題,如,如何
說明一個有品德人需要具備的條件 ? 這個問題在於,品德不是天
生的,需要後天的教養,如此,需要一些道德規則來教養人使之
成為有品德的人,經由使用這些規則的教育讓人有實踐智慧。這
些規則似乎就先於品德。這相關到 S-L 提到的優先性問題。
• 另一個問題 : 如何指認出誰是道德模範 ? 當妳要指認誰是道德模
範時,妳的理由是什麼 ?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3
• 道德模範 (moral exemplar) 或榜樣 / 典範 (role model) 是品德倫理學的核心概
念。一個有品德的人是道德模範、榜樣,不僅在於這樣的人是我們一般人應
該學習的,而且,道德模範的行為就是道德上對的、善的。 (273-4)
• 誠實、勇氣、仁慈等是品德,如此,品德的多樣性這使得品德倫理學是道德
多元主義( pluralism )嗎?可是,品德倫理學可以堅持只有 VE 是唯一終極
對錯的原則。
• 或許,有人主張, VE 似乎沒什麼用,但,這還是單一原則主義
( monism ),而非多元主義。
• 稍後會提到, VE 所以沒用,因為,品德之間的衝突似乎很難用 VE 來化
解。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4
• 道德複雜性 (moral complexity)(274-5): 道德是複雜的,沒有簡單且程序化的
方式來告訴我們一個情境中如何行為是對的。
• 品德倫理學也接受道德規則、原則,但,總是有例外。什麼時候是例外 ? 什
麼時候應遵守規則 ? 這不是規則、原則能告訴我們的。
• 我們需要道德智慧,有品德的人就是有道德智慧的人,在知性與情感上成熟
的、能做正確判斷—正確判斷規則適用與例外的情況。 (275)
• 規則只是約略可靠的經驗法則 (Rule of Thumb) ,有智慧的人會有的是一種敏
感性 (sensitivity) ,對於情境中之道德要求的可靠的感知能力。 (275)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5
• 道德理解 (moral understanding) 不僅是知道道德要求,而且具有實踐智慧
(practical wisdom)(276) ,這是一種包含經驗、訓練、情感成熟、對世界的認
知等構成的掌握情境中之道德的技術知識 (know-how) 。
• S-L7 認為情感 (emotion) 的成熟在品德倫理學中有 3 個重要意義 :(276-7)
• 1. 情感幫助我們感知道德相關因素,
• 2. 情感幫助我們認知對錯,
• 3. 情感幫助形成道德實踐的動機。
• 有實踐智慧的人在知性與情感上都是成熟的,這樣,情感可以有上述的功能。
一般人不一定能依賴情感做到上述三種的情況。 (277)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6
• 道德教育 (moral education): 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教導,家庭社會等都影響人是否善
良,這有運氣成分。
• 道德教育在於培養品德、智慧,這是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沒人天生是聖人,也沒有簡單程
序來判定對錯。道德教育讓人有機會做更好 ( 更有品德 ) 的人,過更好的生活。 (278)
• The Nature of Virtue
• 品德是個人品行 ( 品格 ) 之教養而成為有實踐智慧的人。有品德德人不只要行得正 (act
well) ,還要有獨特的知覺、思想與動機 (perceptions, thoughts, and motives.)(279) 所以,有
品德的人不只是行為,而且要看他們內在的知覺、思想、動機都是道德上良善的。
• They see, believe, and feel things differently from vicious people. They see what’s important, know what is right and
why it is right, and want to do things because they are right.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7
• 有品德的人會過好生活,但,品德不是好生活的充分條件,只是
必要條件。真的嗎 ?(280)
• 品德倫理學所理解與要求的好生活並不是快樂主義式的。有幾個
面向 (281):
• 好生活的價值不是工具價值,
• 好生活本身就值得追求,
• 而且過好生活標示著人所具有的獨特性—理性的使用。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8
• 品德倫理學之挑戰 :
• 悲劇的兩難 (282-4):
• 品的倫理學能提供適切的指引嗎 ?(284-5)
• 有品德人會如何行為,這能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行為 ?
• 以有品德的人的行為,這如何能解決道德衝突 ?
• 品德倫理學是否要求太多 ?(285-6)
• 誰是道德模範 ?(286-7)
• 相對主義的化解與難題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9
• 衝突與矛盾 (287-8)
• 當一個理論容許相反的主張或結論,這理論有內在矛盾。如此,這理論有嚴
重難題。品德理論似乎如此。兩個有德之人會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與行為,
如此,相同行為既是對又是錯,這是矛盾。
• 道德衝突 : 同一情況卻有兩個道德要求但不能同時滿足,例如幫助人與準時
赴約。
• 道德兩難 (dilemma): 一個情境要求道德解決卻有兩個選項,但無論哪個選項
都有錯的一面。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10
• 品德倫理學有兩個解決方案 (288):
• i. 只有一個人是真正有品德的,
• ii. 所有有品德的人都會有相同的行為。
• 但, S-L 認為上述兩個不好,他提出一個化解衝突的方案 (288):
• 1. An act in a given situation is morally required just because all
virtuous people, acting in character, would perform it.
• 2. An act in a given situation is morally permitted just because some
but not all virtuous people, acting in character, would perform it.
• 3. An act in a given situation is morally forbidden just because no
virtuous person would perform it.
• S-L 的解決方案是否恰當?以 2 來說,兩個有品德的人 V1 與 V2 , V1 做了但 V2 沒做行為 A ,行為 A 就
是道德上可允許的 (permitted)? 這好像不對, VI 認為婦女應服從男性, V2 主張男女平等, V1 要求女性
服從, V2 沒要求,所以,女性服從男性是道德上許可的。這不對。 ( 基本上,我想 S-L 不會沒意識到這
個難題,他似乎請項認為,品德倫理學的基本原則無法像後果論或康德主義的原則那樣的功能。 )
• S-L 的說明『 This really will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problem. If different virtuous people would act differently
in the same situation, then we are no longer forced to say that an act is both right and wrong. 』 這裡的應該
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would NOT act differently 。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11
• 品德與對錯的優先性難題 (The Priority Problem)(288-290): 這個難題和之前討
論過的神意論 (divine command theory) 以及柏拉圖對話錄 Euthyphro 蘇個拉
底所提敬拜神的議題,有異曲同工之妙。
• 這個優先性難題是,以品德定義對錯,或以對錯來界定品德 ?
• 換個方式說,有品德得人所做的行為, (1) 是有理由的,或 (2) 沒有理由。
後者使得有德之人的行為是任意的 ( 無法理解、說明 ) ,而後者 (2) 則可以
接受。但,接受 (2) 有個巨大代價,那就是,嚴重摧毀品德倫理學以有德之
人的行為來決定對錯的理路。 (290)
品德倫理學 (virtue ethics)-12
• Discussion Questions: 問題 1, 2, 5, 6, 7.(291)
• Cases for Critical Reflection:(291-2)
• Whistle Blowing( 吹哨者 ) 問題 1 、 3 。 (291-2)
• Benjamin Franklin‘s Virtues( 富蘭克林的德目 ): 問題 2 、 4 。 (294)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 (feminism and car
ethics)-1
• 自古以來一直到 20 世紀,哲學家都是男性,他們雖然沒多針對女性做評論,
有的卻都是負面的。
• 有人認為,這些負面的對女性的評論,或者因時代,或者對其理論沒有大影
響。這是開脫之詞。
• 但,也有人認為,那些負面評論是錯的,一方面,他們的評論是錯的也是傷
害的,另一方面,這些評論忽視女性的觀點與經驗。 (296)
• S-L(298) 主張,沒有所謂的女性觀點。他的意思是,沒有一種看待行為、人、
事情的觀點是所有或幾乎所有女性所共同分享或採納的。他認為,女性的經
驗有獨特性,而反省這些經驗可以讓我們更適當或正確理解道德。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 (feminism and car
ethics)-2
• 女性主義倫理學 (FE) 是一種理路,不向後果論後康德倫理學、契約論等有明
確主張,不過, FE 包括幾面 :(296)
• 1. Women are the moral equals of men
• 2. The experiences of women deserve our respect and are vital to a full and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morality.
• 3. Traits that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associated with women-empathy, sympathy, caring,
altruism, mercy, compassion-are at least as morally important as traditionally masculine
traits…
• 4. Traditionally feminine ways of moral reasoning, ones that emphasize Cooperation,
flexibility, openness to competing ideas, and a connectedness to family and friends, are often
superior to traditionally masculine ways of reasoning that…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 (feminism and car
ethics)-3
• 男女的道德發展有別 :
• 1982,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Carol Gilligan 出版《以不同聲音》
( In a Different Voice ),這本書針對 1970 年代同為哈佛教授
Lawrence Kohlberg 所提出也成為主流的、盛行的道德發展理論。
• 在書中, Gilligan 批評了 Kohlberg 對兒童道德發展的階段。
Kohlberg 的數據顯示,平均而言,女孩的道德發展水平低於男孩。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 (feminism and car
ethics)-4
• S-L 主張,沒有所謂女性觀點 (298) ,
• 但他認為女性有些被壓迫經驗被忽視 (298-9) even though there is no one thing that is “the
female outlook;’ there are some distinctively female experiences… they have been largely
neglected by philosophers. One of these is a vulnerability to rape. Another is the threat of
domestic abuse. Yet another is the systematic disparity in pay for equal work. Another is women's
total or near total exclusion from a variety of professions (president, airline pilot, welder, mason,
firefighter, electrician, etc.).
• 不過,男性中也不乏和女性有相類似的被壓迫經驗。 Women are not the only ones who have
suffered these threats and limitations. Many men have been raped and beaten, have experienced
discrimination of various forms.
• S-L 認為,女性經驗中應被特別注意的是,越多的依賴性以及減少的自主性。這是脆弱性
(vulnerability) 值得道德關注 (300) 。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 (feminism and car
ethics)-5
• 女性主義主張,應放棄將人看成是獨立、自主,與他人無關聯的
人來思考道德。
• 強調關懷 (care ,或,在乎 ) 以及關係 (relationship) 。前者是關心
他人的需要,後者是,人存在的條件、是道德的基礎。
• 關懷倫理學以關心、愛以及人與人的關係來看待人的道德。 But
feminist philosophers argue that care and its associated emotions are
central to moral motivation and moral discovery, even if they are not
the whole story.(302)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 (feminism and car
ethics)-6
• 關懷倫理學和品德倫理學有密切關聯,因為,兩者所看重的不是
我們應該做什麼,而是應該如何做,也就是,行為的態度 ( 關懷、
關心 ) 這才是更重要的。 Those who defend an ethics of care sometimes
see themselves as working within a virtue ethics tradition. And this makes sense,
given the emphasis not only on what we do, but on how we do it. The manner in
which we do things is often as important as what we do.(302-3)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 (feminism and car
ethics)-7
• 關懷倫理學不追求如後果論、康德倫理學或契約論等對於道德提
出一種統一的說明,這是反對以原則來說明道德 (Against
Unification) (303) 。
• 關懷倫理學也反對公平無偏以及抽象的道德原則 (Against
Impartiality and Abstraction) ,如效益原則、康德的可普遍性原則。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 (feminism and car
ethics)-8
• 反對以抽象的原則來決定行為對錯、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行為
(Feminist ethicists resist the push to abstraction that we see so
strongly in philosophy. Moral reasoning should not be centered on
a single, very general rule, but rather should be guided by a more
complica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fics of situations.)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 (feminism and car
ethics)-9
• Discussion Questions ( 309 ): 1, 2, 5, 7
• Cases for Critical Reflection :
• The Heinz Dilemma ( 309-10 ): 1, 2, 4
• Favoring Friends ( 311-2 ): 1, 2, 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