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1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拥军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二
十次全国代表大
会于 2022 年 10
月 16 日至 22 日
在北京召开,习
近平总书记代表
第十九届中央委
员会向大会作报
告。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两个结合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
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
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两个结合
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
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
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
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
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
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两个结合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
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
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
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
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
的立场观点方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
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
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
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
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世界观和
世界观和方法论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方法论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注意顺序:境界与方法的统一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新思想的世界观(唯物史观)和方法论(辩证法)

群众史观

主体能动性 实践观点
世界观和
世界观和方法论
矛盾分析法
方法论 联系和发展观点

世界历史观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共产党宣言》以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
即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社会的科学思
想武器。在人类思想史上,唯心主义用神、人性、观念等来解
释一切的世界观,曾经长期统治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在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猛烈抨
击,对未来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
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
——《求是》的版本
新世界观即唯物史观

新世界观的境界:群众史观与人类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
著作。《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
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
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国际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
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
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 ——初次发表
时的版本
丢掉了“新世界观即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和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13 年 12 月 3 日下午就历史唯物主义基
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15 年 1 月 23 日下午就辩证唯物主义基
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
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今天,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 2015 年第
1 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
论。 2013 年我们进行第 11 次集体学习时, 安排了历史唯物主
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安排这两次学习,目的是推动我们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
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恩格
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
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
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
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
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
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
同的内容”。
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 习近平“ 5·4” 讲话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
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
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
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
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
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
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马克思主义的要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拿来背、拿
来考试的;而是拿来用的

进一步研究
的出发点
和供这种研究
使用的方法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新思想的世界观(唯物史观)和方法论(辩证法)

进一步的研究:境界

研究的出发点 进一步的研究一
世界观和
世界观和方法论
使用的方法
方法论 进一步的研究二

境界:方向与目标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新思想的世界观(唯物史观)和方法论(辩证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世界观和
世界观和方法论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方法论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
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
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
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
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
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人自己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 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
新世界观的出发点:我们自己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
只有在臆想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
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
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这些前提
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
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
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首先得活着,或生存第一
新世界观的出发点:自己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
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
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
自我决定:人之生活与动物生存的区别
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有
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应
当只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加以考察。更确切
地说,它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
命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
“ 我”与本能
自信自立与主体性能动性
• 自我成长: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一致

青年马克思自画像
自信自立与主体性能动性
• 自我成长: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一致
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中国共产的领导

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
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
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
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
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
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
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
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
程和一般结果。

共产党人:小“我”到大
“我”
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性、阶级性与党性:现在的“我”与未来的“我”
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
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
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
社会的工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
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
彻底的决裂。 ——《共产党宣
言》
历史也无非是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哲学的贫困》
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共产党人追求的是高级需要的满足
自由

幸福

平安

快乐

需要的层次与自我的结构
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共产党人的境界

• 共产党人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不朽
•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
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
永恒不朽的“我”
路要自己走
中国道路既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不是列宁和斯大
林在地图上事先画好的。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
中国人民闯出来的。 大“我”之路
空想共产主义者发现了乌托邦,马克思和恩格斯找到
了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
列宁找到了落后国家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探路者和领路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统一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
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
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
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
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
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
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
武器。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
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
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
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
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
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
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
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全部科学的颠倒
•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知识分类
理论科学
实践科学
创作科学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

马克思主义 = 实践的唯物主义
路,是人走出来的
世界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
个前提,这个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
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
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自然的改变
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
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
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 自身的改变
一开始就进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
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家庭。这种家庭起
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当需要的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
的增多又产生了新的需要的时候,这种家庭便成为从属的关系了……
人的改变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这样,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还是通过
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
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
同活动,不管这种共同活动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
目的而进行的。由此可见,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
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
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
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
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人的生命的生产的改变:我与自然;我与你(我们)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只有现在,在我们已经考察了原初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四个方
面之后,我们才发现:人还具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并非一开始
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
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
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
我的“我”与你的“我”
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
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
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
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
“ 我”对“关系”的意
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人和绵羊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他的意识代替了他的本能,或者说他
的本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
作为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这种绵羊意识或部落意识获得了进一步
的发展和提高。与此同时分工也发展起来。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
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
或“自然地”形成的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
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
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
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
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 脑力劳动对体力劳动的从属关系
从现实中的关系到想象中的关系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
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 、享受和劳动、生产
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
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
分工包含着所有这些矛盾,而且又是以家庭中自然形成的分工和以
社会分裂为单个的、互相对立的家庭这一点为基础的。……其实,
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
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其次,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
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社会的构成:谋生方式与阶级划分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
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
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而这始终是在每一个家庭集团或部落集团中
现有的骨肉联系、语言联系、较大规模的分工联系以及其他利益的
联系的现实基础上,特别是在我们以后将要阐明的已经由分工决定
的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些阶级是通过每一个这样的人群分离开
来的,其中一个阶级统治着其他一切阶级。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
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
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
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
国家的构成:如何实现对立阶级、阶层的社会平衡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
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
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
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
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
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
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
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
革。 首先必须谋生,然后才能做别的
消灭资本主义要求无产阶级的联合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
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
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
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
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
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
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
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不是“两个必然”而是“两个不可避免”
“ 群众”联合为“人民”
江 山 就 是 人 民 、 人 民 就 是 江
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
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
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
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
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
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
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
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 习近平, 2021 年 7 月 1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
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
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
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
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
的实践。
先锋队探路、开路、领路,把握道路的方向
人类历史是一条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
《共产党宣言》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
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
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
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
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
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
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
(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1883 年德文版序言
随着道路延伸,人和环境都在改变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
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
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
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进一步研究: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
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
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奠定的基础
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他们
的社会制度。 周围世界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
只要这样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
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人对自
然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懂得在工业中
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在每一
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慢或快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就像人与自然的
“斗争”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一样,那么上述问题也
就自行消失了。
进一步研究: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费尔巴哈特别谈到自然科学的直观,提到一些只有物理学家和化学
家的眼睛才能识破的秘密,但是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哪里会有自
然科学呢?甚至这个“纯粹的”自然科学也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
由于人们的感性活动才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获得自己的材料的。这种
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
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它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
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
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 ……

认识能力的形成:科学依赖于生活的生产
进一步研究: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费尔巴哈与“纯粹的”唯物主义者相比有很大的优点:他承认人也
是“感性对象”。但是,他把人只看做是“感性对象”,而不是
“感性活动”,……他还从来没有看到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
而是停留于抽象的“人”,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
的、单个的、肉体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爱与友情,而且是理想
化了的爱与友情以外,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
现实的人是以人民群众的生产为基础的
“人的关系”。他没有批判现在的爱的关系。
费尔巴哈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全部推论无非是要证明:人们是
互相需要的,而且过去一直是互相需要的。他希望确立对这一事实
的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
存的东西。
关键不是理解和接受,而是改变
进一步研究: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由此可见,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
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
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
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
同的理论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
的过程。这样做当然就能够完整地描述事物了(因而也能够描述事物
的这些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
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
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
观念形态…… 物质与意识关系,还是生活与观念关系?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
资本主义道路:分散、分解、对立
原子式个人:自由与财产
人权:人与人分割、对立的权利
共产主义道路:联合、团结、凝聚
社会的个人
生存权与发展权
民众大联合
共同往前走
走到哪算哪的制度
美国不需要领路人,靠树外敌往前走
表面上,人民当家作主,走到哪算哪
实际上,原子式个人的影响力不同,赢者通吃
历史终结论与循环论者

白邦瑞:在 2015 年出
版的《百年马拉松——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
超级强国的秘密战略》
一书中认为,中国有一
个百年的秘密战略,即
在 2049 年取代美国成
为全球霸主。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
• 王毅:我们从来就没有什么“百年马拉松”的战略。中国不
会成为美国 , 更无意取代美国
• 网友:不对,我们真有这样的机构!
• 民间组织部:不叫战略欺骗局 SDB
• 正确的名称是战略忽悠局 SHB
• 局长:张召忠少将
• 政委?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
• 毛泽东: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
后的路更长、更艰苦
• 改革开放:新长征
• 习近平: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与
新征程

复兴之路需要探路者和领路人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
党纲: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 一大提出“共产主义”目标,指明道路方向
• 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革命理想高于天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共产主义
• 民主建国纲领与共产主义
• 社会主义改造与共产主义
• 社会主义建设与共产主义
•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共产主义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
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
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
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
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
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
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
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属于系统科学
• 使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变成科学的两大发现
• 唯物主义历史观
• 剩余价值理论

总书记是正确的!

共产主义不那么容易实现
系统观念
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方案
 不存在原子式个人
分散、孤立、独立 西方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方法论
 只存在社会的个人
吃喝拉撒睡、谋生 马克思经济学是“我”研究“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人、活动和他们的世界
市民社会:相互对立的个人所构成的社会
系统观念
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方案
 个人与环境的关系:直接、外在、静止,还是复杂相互作用?
“ 我”从哪来?父母所生,环境所熏
小环境中形成小“我”:习惯与常识
大环境中形成大“我”:中介性、内在性、超越性
 系统观念:父母从哪来?地球从哪来?宇宙从哪来?
一是相互作用,二是小我到大我
全面的、系统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方案
 对“劳动价值论”的误解:何种劳动创造哪种价值?
劳动创造价值
对立的劳动创造商品价值
雇佣劳动创造剩余价值
 对按劳分配的误解
分配的根据:具体劳动;分配的对象:使用价值
说好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呢?
资产阶级大众民主的前提
• 工人阶级分散、分割、分裂为原子式个人
• 无产阶级政党由先锋队党变成“民主党派”
• 对党和工会领导的收买
• 从肉体上消灭马克思主义者
• 福利社会:对工人阶级的赎买
• 奶头乐主义
• 新社会运动:所谓政治正确
说好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呢?
• 市场与政府:要不要税收养活政府
罗斯福新政:进步主义。凯恩斯经济学
里根经济学:政府本身才是问题。哈耶克与弗里德曼
• 三种类型的福利社会
北欧:从摇篮到坟墓
南欧:管吃又管住
美国:只管吃,不管住
•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与所谓“割韭菜”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 诸对矛盾
历史与现实、现象与本质 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
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 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辩证思维能力。
 思维能力 —— 习近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 平, 2015.1.23
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
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
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
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
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
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
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 问题导向”特指复杂问题
问题导向特指复杂问题
所谓复杂问题简单化与简单问题复杂化
知性与形而上学的方法:用概念思考,或复杂问题简单化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概念到命题、推理
可靠的知识:形式逻辑体系的有效性与事实的真实性
理性与辩证法:用矛盾思考矛盾,或复杂问题复杂化
康德:以有限把握无限导致“二律背反”
黑格尔:二律背反是人类的命运
问题导向特指复杂问题
所谓复杂问题简单化与简单问题复杂化
自由主义知性原则:复杂问题简单化
只承认个体决策,整体交给偶然性
所谓“理性博弈”的小精明
善良而愚蠢的伪辩证法:简单问题复杂化
蠢人自以为精明:连知性都没达到的人妄谈“辩证法”
蒲鲁东主义:一分为二,保留好的,去掉坏的
因无知而狂妄:以“应然”改造“实然”
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客观性
正因为国民经济学不理解运动的联系,所以才把例如竞争的学说同垄
断的学说,经营自由的学说同同业公会的学说,地产分割的学说同大
地产的学说重新对立起来。因为竞争、经营自由、地产分割仅仅被阐
述和理解为垄断、同业公会和封建所有制的偶然的、蓄意的、强制的
结果,而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结果。
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以及劳动、资本、地产三者
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
争等等之间以及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排除了矛盾,也就排除了问题
矛盾分析法
不能采取知性的方法对待矛盾
我们不要像国民经济学家那样,当他想说明什么的时候,总是置身于
一种虚构的原始状态。这样的原始状态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国民经济
学家只是使问题堕入五里雾中。他把应当加以推论的东西即两个事物之
间的例如分工和交换之间的必然关系,假定为事实、事件。神学家也是
这样用原罪来说明恶的起源,就是说,他把他应当加以说明的东西假定
为一种具有历史形式的事实。

矛盾决定了历史,排除矛盾就排除了历史

排除了矛盾,问题就变成了假问题
矛盾分析法
排除矛盾的伪辩证法:保留好的,去掉坏的
现在我们看一看蒲鲁东先生在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应用到政治
经济学上去的时候,把它变成了什么样子。
蒲鲁东先生认为,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他看范
畴就像小资产者看历史伟人一样:拿破仑是一个大人物;他
行了许多善,但是也作了许多恶。
蒲鲁东先生认为,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益处和害处加在一
起就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
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
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或矛盾分析法
我们暂且把蒲鲁东先生当做一个范畴看待,看一看他的好的方面和坏
的方面,他的长处和短处。
如果说,与黑格尔比较,他的长处是提出问题并且自愿为人类最大幸
福而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他也有一个短处:当他想通过辩证的生育
过程生出一个新范畴时,却毫无所获。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
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
方面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由于自
己的矛盾本性而设定自己并自相对立的范畴,而是在范畴的两个方面
中间转动、挣扎和冲撞的蒲鲁东先生。
矛盾分析法
辩证法强调内在超越,反对外部反思

的确,一旦把辩证运动的过程归结为这样一个简单过程,即把好的方
面和坏的方面加以对比,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并且把一个范畴
用做另一个范畴的消毒剂,那么范畴就不再有自发的运动,观念就
“不再发生作用”,不再有内在的生命。观念既不能再把自己设定为
范畴,也不能再把自己分解为范畴。范畴的顺序成了一种脚手架。辩
证法不再是绝对理性的运动了。辩证法没有了,至多还剩下最纯粹的
道德。
所谓“用应然改造实然”,你哪来的“应然”?
矛盾分析法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性改造
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
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做
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做非对象化,看做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
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
解为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
动的关系,或者说,人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的实
现,只有通过下述途径才有可能:人确实显示出自己的全部类力量—
—这又只有通过人的全部活动、只有作为历史的结果才有可能——并
且把这些力量当做对象来对待,而这首先又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
可能。
矛盾分析法
不是“实然”和“应然”,而是“异化”及其扬弃
“ 异化”不是道德评判而是客观事实
异化的环节:同一 差异 对立 矛盾 扬

不是外部对立,而是自我对立
化外为内
小我与大我
绝对精神的自我同一、自我差异、自我对立
到自我矛盾(自我不相容)与自我扬弃
自我否定
自我异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即否定的道路
矛盾分析法
所谓“逻辑与历史一致”
正如我们通过抽象把一切事物变成逻辑范畴一样,我们只要抽去各
种各样的运动的一切特征,就可得到抽象形态的运动,纯粹形式上
的运动,运动的纯粹逻辑公式。如果我们把逻辑范畴看做一切事物
的实体,那么我们也就可以设想把运动的逻辑公式看做是一种绝对
方法,它不仅说明每一个事物,而且本身就包含每个事物的运动。

知性抽象:多中之一,变中之常
理性抽象:抽象的多,抽象的变
理性规律:自身之多,自身之变
矛盾分析法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
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
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
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
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
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
• 中国古代:天父,地母,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西方近代:人对人像狼,国家对国家像狼
• 正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
• 马克思恩格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列宁: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 中国共产党的“三为三谋”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天不变,道亦不
变?
“ 中国”之“天地”境界
中国道路与中华价值观
中国古代:修、齐、治、平
资本主义道路:分散、分解、分割
自由与财产: 我与他,我们与他们
人权:人与人分割、对立的权利
共产主义道路:联合、团结、凝聚
生存权与发展权
民众的大联合: 我与你,我们与你们
从抽象原子式个人之对立价值
到相互借鉴的多样性共同价值
新民主主义与“初级阶段”价值观
全人类共同价值

普世价值还是共同价值?

和平 发展
民主 自由
公平 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的伟大斗争
原子式个人与私有制(我与他)
共同私利(我们与他们)
公私分明与公私结合(我与你,我们与你们)
共产主义: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人类幸福与个性自由)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
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发展的条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大决战?
上不上车?开车了开车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大决战?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从“先富起来”到先幸福起来、先自由起来

• 谢谢各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