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6

社會文化取向

• 艾許的社會遵循研究:發現人在社會壓力下往往不敢力排眾議。
• 北山忍 (Kitayama) 與 Macus 提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 個人主義文化 (individualism) :注重個人獨特性,獨立我 (independent self) 。
— 集體主義文化 (collectivism) :強調與他人和諧,相依我 (interdependent self) 。講

究倫常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 Kim 與 Marcus 比較韓國人與西方人對獨特刺激之偏好:
— 西方人偏好單一獨特刺激 (A) 。東方人偏好非單一獨特刺激 (B) 。
• 楊國樞提出本土心理學 (indigenous psychology) 運動
— 西方跨文化心理學究所採取的都是西方心理學的研究課題、理論、變項及工具,
難以反映當地的社會文化真相。「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難歸集體或個人。
艾許的發現非常集體主義,孟子的敘述非常個人主義。
— 改變研究課題:仁、人情、面子、孝道、中庸、關係取向、家長式領導。

— 費孝通之華人差序格局: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同學 夫妻
同學 雙親
雙親 夫妻 相依我 子女
朋友
獨立我 子女
同事兄弟

朋友
兄弟
同事
認知神經科學的興起
• 行為主義與認知心理學曾一度排斥研究神經系統。
— 當時因為對於腦的知識非常不足,如今心腦一體逐漸成為共識。
• 二十世紀末期,神經科學的蓬勃發展,使心理學研究改觀。幾個
心智活動與神經關連的重要發現為:
— 操弄神經系統影響行為:腦傷、腦部電刺激與腦部手術造成記憶研究、情緒
與動機、語言與意識等行為的改變。
— 經驗行為也會影響神經系統:環境刺激改變腦,視覺皮質受經驗影響。
— 神經化學與行為心理藥物學的大幅進展,例如百憂解使人心情愉快。
— 核磁功能造影及腦部電磁刺激可以直接觀察人腦的活動探討心智與大腦的相
關,甚至包括情感或社會行為,甚至推論神經結構與心理運作的因果關係。
— 基因解碼使得人類得以探索某些與精神或發展異常有關係的基因。
• 認知科學與神經科學的結合與發展帶動了情感神經科學、社會神
經科學甚至文化神經科學的出現,心腦結合的研究已成趨勢 :
— 心理分析學派的論文極少,顯現它已從科學取向的主流心理學中式微;
— 1970 年後行為學派的研究也顯著地大幅度減少;
— 認知心理學相關的研究穩定地增加,已經是最受重視的心理學派;
— 神經科學論文的比重逐年上升,日益受到心理學界的重視。
心理學新發展:冶生物演化與文化傳承於一爐
心智會適應生態環境壓力與選擇:世界各地一致的身心特徵。
—適應壓力使得智力、性格、精神疾病流傳在人的基因庫中。
—早期發展:知覺懸崖可以避免失足掉落,動物幼小就出現。
—手部過度使用處就會長繭,避免繼續傷害皮膚。
—對甜食與高脂肪食物的偏好源於更新世的食物短缺。
—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人類發展出欺騙與偵測欺騙的策略。
文化環境的選擇快速的改變心智。
• 人是群居動物,早期為了適應採集與捕獵的生活,而形成約 30~40 人
的小團體。各團體適應當地生態而產生不同的規範。
• 團體規範透過學習與神經可塑性快速的改變人類的行為。在不必基因
突變的情況下,代代相傳形成文化,為社會行為典範。
• 文化會促成思考與習慣的差異,如西方重分析,東方重視綜合。
• 在二十世紀,人類所製造的種種人為工具 (human artifacts) 加速促進
生物演化與社會文化互動
• 演化選擇的不是於個別行為,而是整體策略目標與內在機制。譬如:欺
騙 ( 欺騙與偵防策略 ) 來自人類的社會歸屬感。此觀點使人類文化與儀
式的發展有演化基礎可循。
• 文化普適性 (Cultural universality) : 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某些共同的生
活節奏。如神明的信仰、故事、流言、表情、音樂、舞蹈、釀酒、使用
提神、補身或壯陽藥物。在西方有方尖碑,東方有華表。此即 C. Jung
所謂集體潛意識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
• 文化特異性 (Cultural specificity) :某些特質會受當地因素的影響,如傳
宗接代策略;個人的行為特性會適應其社會特殊文化。
— 一心多態 (one mind, many mentalities) :男性較在意配偶實質出軌,而女性較在意配
偶精神出軌。因雄性生存目標是傳播子嗣,雌性是子嗣獲得最大生活資源。對此在
意的程度因文化而異,歐洲 ( 如法國 ) 、美國和東方各有不同。
— Nisbett (2001): 歐美社會人重個體事重分析,東方社會人重集體事重整合。

• 比較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在認知行為上的異同,可探討心智能力的源起與
演化。譬如:自我意識從何種動物開始、語言溝通與社會結構的關係。
心理學新發展:多層次多向度分析
心理學的多層次分析與各層次的互動:
• 生物機制層次 (the mechanism)
生物
— 神經系統 (nervous system)
— 內分泌系統 (endocrine system)
— 免疫系統 (immune system) 文化 個體
— 基因體 (genome)
• 個體行為層次 (the content) 群體
— 共同特徵 (commonality) 身心文化一體之
— 個別差異 (individuality) 雙向互動 :
• 群體社會層次 (the context network) 身體可影響心靈,
— 與周邊人群在思想與行為上的互動
心靈也可影響身體,
兩者其實無主從之
• 文化傳承層次 (the time stream) 分。個人與群體亦
— 超越時空的影響 然,從而涉及文化。
心理學涉及身體、心靈與文化的整合
• 心理學很多研究都不只針對一個層次,而是針對一個現
象尋求不同層次的理解,沒有一個層次是獨大的。
• 對於不同層次的研究,心理學必需與其他學科合作,如
生醫、文哲、自然、社會、人類、環境、資訊等學科。
• 故研究心理問題不僅要跨越層次,也要跨越學科領域。
• 心理系同學極端需要其他知識
— 基礎科學:數學、物理、化學。
— 人文學:文學、哲學、藝術
— 社會科學:社會學、經濟學
— 生命科學:生物學、人類或生態學
— 其他:邏輯、計算科學、統計學
• 心理學學生千萬不能畫地自限。
那 艾生西

元 倫
瑞 物
洞 醫
克 學亞

2000
坎獎
識德 共 年 大

的爾 同貝 神

年 著得爾



代 學

:


心理學的學術貢獻領域
心理學分成很多次領域 (subfield) ,以不盡相同方法從不
同層面分析人類心靈現象。不同心理學家可可基於不同的
理論或立場,研究同一問題。較基礎的學術次領域有 :
•認知心理學 (Cognitive Psychology): 學習、儲存、組織和運用知識。
•認知神經科學 (Cognitive Neuroscience) :心智運作之腦部歷程。
•人格 ( 性格 ) 心理學 (Personality Psychology) :心智運作之個別差
異。
•社會心理學 (Social Psychology) :人在團體中的心智活動表現。
•文化心理學 (Cultural Psychology) :不同文化與心智互動的關係。
•發展心理學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心智萌發、成長與衰老。
•心理計量學 (Quantitative Psychology) :以數量模型描述心智活動。
•生物心理學 (Biological Psychology) :心智運作的生物機制。
•演化心理學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人與各物種心智演化過程。
心理學的社會應用領域
心理學知識很早就被應用到不同領域,如歷史上中國科舉
考試。目前偏重社會應用的心理學領域有 :
• 育心理學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研究 教 導與學習的原理原則。
• 學校心理學 School Psychology :探討學校如何運作達成 教 育功能。
• 社區心理學 Community Psychology :探討社區組織之心理作用。
• 工商組織心理學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探討工商團
體運作法則,如人力資源、組織管理與員工士氣等。
• 工程心理學 Engineering Psychology :探討人和機器如何互動可有
最佳效果。最近還包含使用者經驗 (user‘s experience) 。
• 運動心理學 Sport Psychology :探討運動過程中選手的心理狀態。
• 審判心理學 Forensic Psychology :法律程序中心理因素的影響。
• 臨床或神經心理學 Clinical Psychology or neuropsychology :對於
神經或精神異常之病患之病理成因並執行心理診斷或心理治療。
• 諮商心理學 Counseling psychology : 執行心理諮商與輔導。
心理學在華人世界的發展與演變
• 蔡
元 培留 德 門下習心理學,他支持陳大齊 1917 年在北大
德 曾在馮
建立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並在 1926 年正式成立北大心理系。
陳大齊後成為臺大心理系創系
授教 及促成政大心理系成立。
• 郭任遠為舉世聞名的極端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大學時代即與知名
心理學家麥獨孤辯論行為是先天本能或後天習得。他在行為發育
的分析研究上獨樹一幟,曾創立復旦大學心理系,終老於香港。
• 其門生蔡樂生亦是蜚聲國際的華人心理學家—貓鼠天敵合作實驗。
• 1928 年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文政學部設心理學講座,講座
授教 飯
沼龍遠與力丸慈圓先後探討台灣高砂族智能、記憶與色彩觀念。
• 1949 年臺大校長傅斯年在哲學系
授教 方東美建議下成立心理系,
由北大畢業之蘇薌雨 授教 偕同陳大齊、張肖松、鄭發育與倪亮等
教 於在理學院創設心理學系,推動臺灣心理學的教 學與研究。
• 1958 年蘇薌雨
授教 於國立台灣大學創立「理學院心理學系研究報
告」 ,為臺灣首本心理學學術期刊,後成為「中華心理學刊」 。
極端行為主義 (Behaviorism) 心理學家
• Gottlieb, G. (1972). Zing-Yang Kuo: radical scientific philosopher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alist (1898-1970).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80, 1-10.
• 請上圖書館找這篇文章來讀…討論課討論。
傅斯年校長與心理學及台大心理系
1921 年傅校長負笈倫敦大學攝於 Sister’s Avenue 寓所, 1948 年他
在此照片背後註記「時正醉心於心理學」。傅校長熱衷以科學方法
研究人文思想,他曾上書北大校長蔡 元 培先生建議哲學系宜歸入理
科。
民國八、九年間傅校長曾撰「心理分析導引」草稿,介紹佛洛伊 德
之概念,論人類行為受無意識影響及夢境解析。章士釗當時曾謂
「傅斯年乃中國最懂佛氏理論者」。
傅斯年於英國師事計量心理學先驅 Spearman ,曾函胡適:「此後
心理學大約偏重 biological 一派與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一派。下
學年所習科目半在理科,半在醫科」。上圖為其當時使用之 教 本。
嗣後他對以動物研究解釋人類行為有所懷疑,對心理學興趣為物理
學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取代,遂轉往 德 國柏林大學繼續攻讀。
背頁註記:「詹姆士的書,二次戰前余多有之。戰後至北平,心理
來源:王汎森、杜正勝編 ( 民 84) :「傅斯年文物資料選輯」,傅斯年先生百齡紀念籌備會出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印行,頁
學兩冊猶在,此是以前致力之書也。今來美洲,欲集其全,多是登
40 。

報徵求,價至可觀,今大體備矣,何時得暇,以三月之功細讀耶?
詹姆士之說可信否,乃別一事,其文詞與重點之把握至足樂也。」
1972 臺大心理系首任系主任蘇薌雨
授教 退休茶會合影留念。畫圈者為日後曾任
臺大心理系系主任之師生:劉英茂、柯永河、楊國樞、黃榮村、徐嘉宏、莊仲仁、
吳英璋、梁庚辰與鄭伯壎。
心理學在華人世界的重建
台大心理系成立後,劉英茂
授教 創立研究中文字詞認知心理機制的
傳統,柯永河授教 建立柯氏性格量表探討華人正常與異常性格表現。
楊國樞院士揭舉心理學的本土化運動,強調研究華人社會特有的議
題建立,自己的心理學理論而不要對西方心理學術的發展亦步亦趨
的追隨。這一運動發展出人情與面子、孝道研究、中庸研究、華人
家長式企業模式等研究議題。隨後更建立了漢語的字詞常模 ( 吳 瑞
豚等 ) 以及台灣地區華人情緒刺激與反應常模 ( 梁庚辰、陳建中
等)。
1995 年 4 月 28 日第一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參與者攝於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前。
摘要與結論
• 心理學源於哲學與生物醫學思索探究人類心靈,在 19 世紀演化為
探討心智的科學,循嚴謹科學推理與重實徵證據。
• 科學心理學源於 德 國萊比錫大學之馮特,曾歷經數次派典轉換。
結構學派企圖解離意識經驗的組成 素
元 ,功能學派強調研究心智
如何促進生存適應,完形學派強調心智整體組合,心理分析學派
強調潛意識的關鍵角色。
• 20 世紀後行為學派興起,強調以嚴謹的方法探討可量測的行為,
放棄內在心智建構,直到 1960 年代後期為認知心理學取代。
• 在 20 世紀末心理學重大的發展方向,一是重視社會文化脈絡對於
心智與行為的影響,不認為歐美理論與現象可放諸四海而皆準。
另一則是與神經科學密切結合,探討心智的神經基礎。目前此二
趨勢有可能進一步整合。
• 心理學有實驗認知、人格社會、生物、發展、計量、臨床與健康、
工商、人因工程、 教 育與學校、輔導與諮商、司法與運動等領域。
• 如何落實心理學研究與應用的本土化,而又能獲得國際學術認可,
是所有華人心理學家需要面對的問題。
物理世界

生態環境

文化氛圍
心智活動 心智活動

自然環境
腦 我 社會互動
你 腦

心智活動 心智活動

文化氛圍

生態環境

物理世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