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0

Measuring colour

1 色觉

没有具有视觉能力的观察者,就不会有颜色。因此,本章首先考虑人眼和大脑提供的色觉的性质是恰当的。
然而,在这样做之前,先简要说明一下有必要表征刺激视觉系统的光的性质的方式。行为研究表明,在各种
非人类物种中都存在发达的色觉 ; 在许多情况下,对这些物种的生理实验揭示了三种一般类型的信号。本章
在视觉信号的背景下考虑了颜色的一些感知属性 , 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
度。本章解释了颜色恒定性、颜色的相对感知属性、色觉缺陷和颜色伪立体的概念
1.2 光谱

最早源于牛顿色散实验,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经过三棱镜的 2 次折射,被分解为红、橙、
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依次排列,称为光谱 . 红光以外是红外线,紫光外侧是紫
外线。可见光中,经过三棱镜折射时,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光谱是指光学频谱,简称光谱,是复色光通过色散系统(如光栅、棱镜)进行分光后,依照
光的波长(或频率)的大小顺次排列形成的图案。光谱中的一部分可见光谱是电磁波谱中人
眼可见的唯一部分,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被称作可见光。其他部分光谱根据波段不
同可以分为紫外光、红外,近红外,远红外等,如下图:

光谱中主要的颜色带是根据光的波长来表示的
1.3 眼睛的构造

视网膜空间变化——视网膜区域的灵敏度分布不均匀——对于超过 40◦ 视觉轴外的刺激,彩色视觉是非常有限的,最锐利的视觉区域被称


为中央凹

视网膜受体变化——椎体细胞和干体细胞分布不均匀,负责白天彩色视觉的被称为视锥细胞,负责夜间非彩色视觉的被称为视杆细胞
1.4 视网膜受体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明视觉、暗视觉、中间视觉

浦肯野现象( Purkinje phenomenon )

是指在低光强度环境下,人眼对颜色感知的变化。这一现象是由捷克生理学家 Johannes
Evangelista Purkinje 在 19 世纪初首次描述的,他注意到在黄昏或夜晚,红色物体相对于绿色
物体显得更亮。

Purkinje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与光敏细胞的类型和分布有关。在低光强度下,眼睛主要依赖视杆
细胞来感知光。视杆细胞对绿色和蓝色的敏感性较高,而对红色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在低光
条件下,红色物体相对较暗,而蓝色物体相对较亮。

Purkinje 现象对夜间和黄昏的视觉环境有影响,因为在这些条件下,视觉系统更依赖于视杆细
胞。这一现象在设计和照明工程等领域具有实际意义,需要考虑颜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感知
变化。

高明度下红色看起来鲜艳(强光下对长光波敏感) ,暗明度下蓝色看起来鲜艳(弱光下对端
光波敏感)
1.5 视网膜受体的光谱灵敏度

视锥细胞传统上按照它们的光谱敏感度( Spectral sensitivity )峰值波长的顺序被标记为:


短( S )、中( M )、和长 ( L )的视锥细胞类型

第一种主要感受蓝紫色,其最敏感点在 420nm 左右;

第二种主要感受绿色,它的最敏感点在 535nm 左右;

第三种主要感受黄绿色,它的最敏感点在 565nm 左右。

椎状细胞无法感知弱光,在弱光下仅杆状细胞起作用,而杆状细胞无法识别颜色,因此,
在弱光下人眼无法形成颜色的感知。

三种细胞对应产生三种信号,分别用三种参数对这种信号进行对应描述,即三刺激值。

不同的光谱可能产生同样的三刺激值,因此相同的颜色可能有不同的光谱,这种现象叫
做同色异谱
1.6 视觉信号传输

当光线被视网膜上的感受器吸收时,视网膜上的光敏色素分子就会被激发,结果就会产生
电势的变化。这种变化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中继细胞,最终导致一系列的电压脉冲沿着神经
纤维传递到大脑。这些脉冲产生的速率提供信号调制,较高的速率表示较强的信号,较低
的速率表示较弱的信号。然而,零信号可以用静息率表示,低于此值的速率则可以表示相
反的信号

四种感受器产生四种信号 (X)

杆状和锥状受体连接到神经元 ( 神经细胞 ) ,最终在神经纤维


中产生三种,而不是四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其中一种信号通
常被称为消色差信号 ; 它的神经元从两种视杆细胞和所有三种
视锥细胞收集输入信息 , 另外两种为色差信号。
1.7 颜色的基本感知属性

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

色相 Hue

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玫瑰红、桔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从
光学物理上讲,各种色相是由射入人眼的光线的光谱成分决定的。

彩度 Colourfulness

色彩的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
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

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
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明度 Brightness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

有彩色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应用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
1.8 颜色恒定性

颜色恒常性指一个物体的颜色在不同色光的照明下,其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影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如用黄色光照射蓝
色色盘,我们看到的不是灰色,而是饱和度较小的蓝色。

影响颜色恒常性的因素包括 :

① 熟悉性。是保持颜色恒常性的重要条件。例如,一件黄色 T 恤衫,不论是烈日下穿在身上还是挂在昏暗的衣橱里,人们都会认为它是黄
色的。

② 颜色适应性。指视觉系统对照亮一个场景的主要波长的适应能力。在一个由钨丝灯泡照明的场景中,如果视觉系统没有适应钨丝灯的照
明环境,那么被钨丝灯源照射的一张白纸会略微呈黄色。反之,若视觉系统适应了钨丝光源的偏黄波长,那么白纸就不会呈现黄色了。

③ 生活经验。颜色恒常性与人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一个由于眼疾从未见过红旗的人,在痊愈后的光亮中初次见到红旗,可能会确定它是
红色的。但如果他在黑暗处初次见到红旗,就不一定会认为它是红色的
1.9 颜色的相对感知属性

Retinex 理论始于 Land 和 McCann 于 20 世纪 60 年代作出的一系列贡献 , 其基本思想是人感知到某点的颜色和亮度并不仅仅取决于该点进入人眼的


绝对光线,还和其周围的颜色和亮度有关。 Retinex 这个词是由视网膜 (Retina) 和大脑皮层 (Cortex) 两个词组合构成的

① 、真实世界是无颜色的,我们所感知的颜色是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见到的水是无色的,但是水膜—肥皂膜却是显现五彩缤纷,那是
薄膜表面光干涉的结果;

② 、每一颜色区域由给定波长的红、绿、蓝三原色构成的;

③ 、三原色决定了每个单位区域的颜色。

Retinex 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对长波(红)、中波(绿)和短波(蓝)光线的反射能力决定的,而不是由反射光强度的绝对值决
定的;物体的色彩不受光照非均性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 Retinex 理论是以色感一致性(颜色恒常性)为基础的。

Lightness 亮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亮度值越高,色彩越白,亮度越低,色彩越黑(亮或者暗)

Chroma 色度:一个区域的色彩与一个被同样照亮的区域的亮度成比例判断,该区域看起来是白色或高透光的。 ( 形容词 : 强和弱。 )

Saturation 饱和度:一个区域的色彩与它的亮度成比例
1.10 色觉缺陷

红色盲——不能分辨颜色中带红色和绿色的成分,带红色的颜色看起来比正常的
要暗。

绿色盲——不能分辨颜色中的红色和绿色,没有任何颜色比正常颜色明显地暗。

黄蓝色盲——不区分颜色中蓝色和黄色的成分,没有任何颜色比正常情况下明显
暗淡。

无杆状——无色觉,但大致正常的颜色亮度。或者没有色觉,亮度主要局限于光
谱的蓝色部分。

无锥状——无色觉,亮度为暗视的典型特征。

红色弱、绿色弱、蓝色弱
1.11 彩色伪立体视觉

当饱和的红色和蓝色字母在深色或黑色的背景上观看时,有些观察者认为红色字
母站在纸平面的前面,而蓝色字母则站在纸平面的后面,尽管这些字母实际上都
在纸平面上

这种效应是由眼睛的色差和眼睛的瞳孔并不总是位于光轴中心这一事实共同造成
的。如图 1.5 所示。在左图中,瞳孔相对于光轴 A 向外移动,因此 O 点的物体发
出的光线被折射分散,蓝色 (B) 光的图像在两只眼睛中比红色 (R) 光的图像彼此
更近。因此,红光似乎是从离蓝光较近的物体发出的。在右图中,瞳孔相对于光
轴 A 向内移动,结果是蓝色物体比红色物体看起来更近。在中心图中,瞳孔与光
轴 A 同心,没有影响。
2 光谱加权函数

本章首先介绍暗视光谱发光效率、明视光谱发光效率和颜色匹配函数。颜色匹配函数表示在整个光谱中每个小的恒定宽度波长
间隔匹配恒定功率所需的 R 、 G 和 B 量。可以计算 X 、 Y 和 Z 的等效值。这些值称为 CIE 颜色匹配函数,它们定义了
CIE 1931 标准色度观察器(通常称为 2º 观察器)的颜色匹配属性。当具有不同光谱组成的两种颜色相互匹配时,它们被称为
同色异谱或同色异构体,这种现象称为同色异谱。同色异谱的一个特征是,一般来说,如果使用不同的观察者,或者在反射或
透射样品的情况下,如果使用不同的光源,则同色异谱匹配会被破坏。
2.2 光视光谱效率

眼的视觉神经对各种不同波长光的感光灵敏度是不一样的。对绿光最敏感,对红、
蓝光灵敏度较低。另外,由于受生理和心里作用,不同的人对各种波长光的感光
灵敏度也有差异。

由于人眼有明视觉和暗视觉二重功能,所以光谱光视效率也有两种,它们分别对
应于明视觉和暗视觉,也可分别称为明视见函数和暗视见函数

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的最大值在 555 nm 波长处,而暗视觉光谱光视效率的最大值


在波长为 507 nm 处

为什么暗室作业者在亮处要戴红色眼镜、潜水艇中要用红光照明 ? 因为在红光下
只有锥体细胞工作,而杆体细胞则保持着较高的活性,所以摘下红色眼镜回到暗
室或用潜望镜观察暗的海面时,杆体细胞可以很快开始工作而不会妨碍作业
2.2 光视光谱效率

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物体的颜色有两种:光源色 light source color 和表面色 surface color

这两种颜色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三原色和混色原理 :

1 、光源色——红色 R 、绿色 G 、蓝色 B—— 加法混色原理;

针对光源色的光的三原色 (RGB) ,即加法三原色的混色原理就是加法混色原理。

例如:灯光。光源发出什么颜色就看到什么颜色。

我们知道光源色颜色来自发光体色,光源能量分布决定光源色。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感受,
室内开越多的灯,室内就越亮。所以亮度是累加的,就是加法。

2 、表面色——品红 M 、黄色 Y 、青色 C—— 减法混色原理。

颜色越混合越暗的混色法叫做减法三原色。减法三原色混合后,就变成黑色。减法三原
色的混色原理就是减法法混色原理。

应用于印刷、颜料、油墨等等。减法三原色是吸收光线,而不是发出光线叠加。因此减
法三原色就是能够吸收加法三原色 RGB 的颜色:
2.3 颜色匹配函数

R 、 G 和 B 被称为三刺激值 (tristimulus values)

20 世纪 20 年代,帝国理工学院的 W.David Wright 和 伦敦国家物理实验室的


John Guild 发起了一系列颜色匹配实验,来进行这样的量化。而后来国际照
明委员会( CIE )也基于他们的实验给出了 CIE 的各种关于颜色的结论和标
准。

在这个实验中,观察者通过一个 2 度的 FOV 的观测窗口观察投影纯色的屏


幕,屏幕被分为两个投影区域,一个区域用于投影待测试的光,另外一边则
是投影 3 个基本光的混合光(这里的基本光是 625nm, 545nm 以及 435nm 的
光,代表着 R/G/B 三种基本颜色)。观察者可以改变三个基本光的强度,直
到他不再能区分屏幕上的两部分颜色,此时就记录下 3 种基本颜色光的强度。

实验首先从设置待测光线为单色光开始,希望能找到所有可见光范围内的 3
种基本颜色光的强度组合。但他们却发现,对于某些单色光,无论如何调整
基本颜色光的强度,都无法使它们的混合光与左侧的待测单色光一致。此时
他们允许观察者在左侧投影任意一种或两种基本光,使得最终结果还是能左
右平衡,这个过程相当于是在右侧投影“负”的基本光,或是在右侧“减
去”基本光。
2.4 从 R 、 G 、 B 到 X 、 Y 、 Z 的转换

1931 年, CIE 制定了色彩规范体系,并在国际上得到采用 ; 当时人们认为,在颜色匹配函数中出


现负值,以及对于某些颜色,三刺激值中的一个值可能是负值,会妨碍系统被正确地使用和毫无
顾虑地采用

1931 年 , CIE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种标准的颜色空间: XYZ 颜色空间,它实际上是由 RGB 颜色


转换而来

① 规定 (X) , (Z) 两原色只代表色度(颜色中红色和蓝色的比例),没有亮度。光度量只与三刺


激值 (Y) 成比例。 XZ 线称为无亮度线 ( 人对绿光敏感 )

② 新的三原色 (X) , (Y) , (Z) 连成的三角形要包含光迹曲线(光谱轨迹曲线只落在第一象限)。

③ 光谱轨迹从 540nm 附近至 700nm ,在 RGB 色品图上基本是一段直线,用这段线上的两个


颜色相混合可以得到两色之间的各种光谱色,新的 XYZ 三角形的 XY 边应与这段直线重合,
因为在这段线上光谱轨迹只涉及 (X) 原色和 (Y) 原色的变化,不涉及 (Z) 原色(这条直线的两端
对应的肯定对应着两种原色)

XYZ 系统与 RGB 系统相比,不仅是取消了负值,而且颜色分布也更加均匀了(虽然以后会发


现这还不够均匀。而均匀,一直是 CIE 努力的方向

颜色匹配函数 y(λ) 与光度曲线相同


2.5 同色异谱

色异谱现象简单来说就是颜色相同,而光谱组成不同。一种颜色的再现与观察颜色的光
源特性有一定的关系,某两种物质在一种光源下呈现相同的颜色,但在另一种光源下,
却呈现不同的颜色,这种现象就叫同色异谱现象。

现象一:现实生活中,在商场、超市购物时,在荧光灯下颜色一致的袜子或手套,买回
家后在白炽灯下颜色却不一样了。

现象二:在彩色印刷中,试印时得到印刷厂和客户认可的印品色彩,在材料、设备和操
作技术都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大批量印刷时却发现,在新的观测环境下,印刷出的印品
色彩产生偏差,有时甚至是很大的色差,从而影响印品质量。

1. 光源条件等色——两个光谱能量不同的光源(例如标准 C 光源和荧光灯),在 CIE 1931 标准色度观察者看来,两者是等色的。

2. 固体表面色条件等色
( 1 )照明体条件等色
一对颜色在某种光源下呈现的颜色等色的,在其他光源下呈现的颜色却有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照明体条件等色,即“光源的色变”,俗称“跳灯”
现象。
( 2 )标准色度观察者条件等色
2.6 明视觉光谱发光效率函数

名为 y 的绿色曲线也表征了人眼对亮度的敏感度:抛开光源的色彩特性,只考虑其
明暗程度。它反映了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明亮感觉程度,这就是明视觉
光谱光视效率曲线(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常简称为明视觉曲线

若光源光谱是连续的, CIE 1924 曲线和相应的测光表完全够用,只有百分之几的误


差。不过,对于窄波段 LED 光源来说,其一, CIE 1924 曲线大大低估了深蓝光的
光谱灵敏度;其二,对测光表来说,蓝光几乎是不可见光,在这个波段内,存在很
大误差

它于 2007 年发布一套新的 CMF 曲线,取代之前的 1931 CMF 曲线。可见,这 3 条


曲线全都得到了修正。与之前相比,人眼对蓝光、红光的敏感度得到显著体现,对
深蓝光的敏感度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最近,一个研究团队综合了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再结合已知的人眼生理结构,最终
提出一项新的方案。 CIE 准备采用这条曲线,把它命名为 CIE2012

可见,人眼对蓝光的光谱灵敏度得到显著体现。在 450 nm 单色蓝光处,新曲线下的


光谱灵敏度是旧曲线的两倍。这更符合人眼真正感受到的亮度,深蓝光 LED 和刚果
蓝光是完全可见的
感谢观看 THANK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