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8

一、积累应用

1. 按要求填空。( 5 分)
⑴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⑵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屈原《离骚》 )
⑶ 荀子在《劝学》中由“木受绳”与“金就砺”引出的感悟是“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45,3.85,3.97
二、阅读部分

3. 第①段中“文学祛魅”在语境中的含义是 文学要求用写实手法客观地再现世
界、社会、人物,不能参杂神秘事物。( 2 分)

文学表达要去除夸张、想象、神秘、神话、灵异神魔鬼怪的事件和内容。(去除、
灵异内容各 1 分)
【给分说明】
( 1 )祛:去除( 1 分)(写“减少”不给分)
( 2 )魅:夸张、想象、神秘、神话、灵异神魔鬼怪的事件和内容( 1
分)
(只写“夸张”不给分;写“虚假”、“不真实”、“夸张和传奇”、
“魑魅魍魉”不给分)
4. 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论证效果。( 4 分)
例证法,用最近出现的“对虚拟空间的真实性”的系列问题证明真实问题
极其复杂,难以分辨清楚。形式上采用多个疑问句连问,更强调了从科学
技术上得到的真实也不一定可信,从而启发人们思考文学对真实的贡献与
价值,反思前一段一切清晰可解的科学世界的风气。(问句引发对科学风
气的反思)( 4 分)
举例论证、连续问句、层层推进(三个角度答到两个即可)
举例论证( 1 分):以《黑客帝国》为例,证明真实问题极其复杂(或探
讨虚拟空间是否真实)( 1 分);连续发问的形式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 1
分)从科学技术上得到的真实也不一定可信( 1 分),反思前一段一切清
晰可解的科学世界的风气(科学的祛魅)( 1 分),从而引发人们思考文
学对真实的贡献与价值( 1 分)(关照前后文与主旨)。( 6 点中答到 4
个)
什么是“ 真 ”?又该如何定义“ 真 ”?如果你指的是可被感知到,
被嗅到,被尝到,被看到,那真实无非就是经你大脑处理过的电信号。这
是你知道的那个世界,那个世界尚处于 20 世纪末,其实只是神经交互模
拟系统的一部分,我们称为矩阵。你之前在梦里生活,尼奥。这个世界,
才是现实世界。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墨菲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真实的世界其实就是深入地下的一个洞穴,在真实的
世界里,世界反而没有阳光,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美味的牛排。所以,相
对于虚幻的 Matrix , 真实反而是不真实(真实感?)的。《黑客帝国》
题目要求分析“论证效果”,要认清论证的对象,以及达成的目的。
在答题中,有的作答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套路化”,不清楚自己要从
什么角度来回答问题,也不知道自己所述内容是从什么方面回答了问
题,看上去什么都说到了一点,但是又没有说清楚,没有条理性,只
是用“有力地”、“有说服力”、“层层推进”等概念化的表述,代
替了结合文本的分析。
7. 在第⑥段中,作者认为“文学关注日常生活的意义在于批判日常,并且从日常之
中发掘出特殊的能量”,请从《哦,香雪》《祝福》《变形记》《套中人》中任选一
篇为例对这句话进行分析。( 5 分)
【解题】
(批判日常是对日常的反思,而不仅仅是批评,这一点从这句话的前面可以发现;
特殊的能量是日常生活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从这句话的后面可以发现)。选择
一篇课文,举出日常生活的描写,分析反思了日常生活中的什么,再举出日常生
活的描写,分析从日常生活中又发现哪些有意义的内涵(主旨)。
【评分标准】
课文内容概述( 1 分)从日常( 1 分)中挖掘( 1 分)特殊力量( 1 分),结合
内容分析批判了什么( 1 分)。
【参考】
《哦,香雪》:山区女孩在火车上用鸡蛋换铅笔盒的故事( 1 分),等火
车、换东西、女孩间的对话( 1 分),基于对日常生活的体察(重视日常
生活和细节、人物描写 1 分),表现出现代文明纯朴的向往( 1 分),由
此引发人们对城乡隔膜的反思( 1 分)。
《变形记》中小职员格里高尔突变甲虫,最后被所有人抛弃的情节( 1
分),采用荒诞派或离奇的想象(写作手法)( 1 分),对格里高尔变甲
虫后如甲虫般生活细节的描写(日常 1 分),表现了日常生活中人情中彻
底的冷漠(特殊的能量 1 分)反思 / 批判了工业社会人的异化问题( 1
分)。
1. 课文不熟:比如主人公、国别等张冠李戴,忘记核心情节
(人变虫等),主旨错误
2. 不能扣题回答:忽略概括“日常”具体内容
8. 这篇小说把叙述语言与人物的对话、人物的内心独白融合了起来,

请以第③段为例,对此加以赏析。 (3 分 )
答案示例:小说第③段将丁大爷拒绝出售藏品的对话以及纪项被拒
绝后的内心独白,都融合到叙述语言中。这样处理,省去了衔接性
的叙述语言,使情节更简明、矛盾更突出。这样处理还增强了叙述
语言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 3 分)
评分说明:第一点 1 分。后两点每点 2 分,给到满分为止。
【答案解析】
小说第③段将丁大爷拒绝出售藏品的对话及纪项被拒绝后的内心独
白,都融合到叙述语言中。(概况内容, 1 分)
这样处理,省去了衔接性的叙述语言,使情节更简明、矛盾更突出。
这样处理还增强了叙述语言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使读者感到亲
切、真实。(效果 2 分,只要答到情节简明、矛盾突出、口语化、生
活化的任意一点,即得 2 分,答到其他效果酌情给 1-2 分)
0 分:答题方向错误,没有提及叙述语言和对话、内心独白的融合(或者理
解为人物的对话与人物的内心独白的融合),只答到人物形象分析或段落的
作用

1 分:有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融合,但效果只答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人物形象
分析、形成伏笔等
2 分 有效果分析,但不提及具体文本

3分
9. 分析第⑨段和第⑩段议价的场景对塑造纪项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答案示例:面对卖主因家人病情才愿意出售藏品的陈述和围观者起哄拉
低价格的局面,纪项给出和上次见到该瓷器时所开的相同的价格,刻画
出纪项鉴宝能力强、讲原则、待人真诚、干脆利落的形象。
示例一:第 9 段写了议价时,纪项认为货物要从市场价来衡量,
而丁一眼的要价高;第 10 段写了旁人认为三百也高,但纪项出
价三千元的场景。前者塑造了纪项是个识货的行家,做事实事求
是;后者塑造了纪项富有同情心的形象,考虑小伙子家境状况,
买下影青瓷,为后文丁大爷奄奄一息时两者的对话做铺垫。
示例二:这两段纪项再见影青瓷时得知丁大爷病重急需钱且周围
人不识它的价值的情况下,仍按照市场价开价三千元,见出纪项
不愿趁人之危而压低价格,且识货,体现出他对影青瓷的珍爱与
为人正直、公正的品格,说明他是一个爱古董,为人正直且识货
的古董行家。
【给分说明】( 3 分)
场景描述 1 分:卖主陈述因家人病重需钱卖藏品 / 众人起哄压力藏品价
格 ( 不求全备,有涉及,即给分 )
人物形象概括 2 分:纪项的语言、动作描写分析 + 人物形象特点概括
要点列举:
1 )判定小伙子开价过高,货物要以市场价格来衡量——行
家、专业、鉴宝能力强
2 )纪项给出和上次见到该瓷器时所开的相同的价,不受周
围起哄者影响——有原则、有主见;真诚不欺、公正;
3 )不随众人压低价格,不为助人顺从卖主高价——善良仗
义、热心 / 智慧、低调助人
4 )语言“一口价”“卖,我就拿走”——干脆利落
语言表述不到位,导致无法得分
三段分析具有典型性:空话、理
解错误、正确理解
+1 总算分析到点
10 .小说第⑲段的情节出人意料,细加品味又合情合理,这与诸多细节的成功

刻画密不可分,请从这一角度对第⑰段画线部分的细节描写加以赏析。 (4 分 )
示例:第⑲段丁大爷说纪项早就把那件影青瓷 还给了他并 资助 过他,出人意
料。第⑰段写“没等丁一眼 说完” 纪项 就拉着丁一眼去看丁大 爷,表明他已
猜出丁一眼所求的事,但并未 带上影青瓷 ,直接就去看丁大 爷,暗示了影青
瓷早已还了回去;同 时, 这个 细节还暗示了他与丁大 爷早已有所交往,有一
定的交情在。 这一 细节与 纪项随 缘而 热心的 处世 风格一致,使小 说的情 节发
展虽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自然巧妙,可读性强。( 4 分)

本题需要分析如何通 过细节的刻画 设置伏笔,先回答“ 情节出人意料, 细加

品味又合情合理”体 现在 情节上是怎 样设计、如何表现出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

之中的,然后从细节刻画的角度 对“合情合理”的地方 进行 例举和分析,重

点在于细节刻画举例和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阅卷中,发现一些回答不清楚细节在什么地方,或者不知道这个情节的特

点在何处,对于细节如何为情节服务就更加模糊。需要明确的是, 题目的要

求是什么,回答的方向和目的是什么。
11. 学校文学社公众号的“暖心小说”栏目将刊发本作品,
并配发一段推荐语。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写一段 100 字左
右的推荐语。 (5 分 )
评分说明:符合情境要求,依据应答的整体表现按等级给分。

【评分标准】
故事情节概述( 1 分);以影青瓷为线索,以人世间的真情
为暗线(构思特点)( 1 分),讲到纪项悄悄物归原主,不
露痕迹助人脱离困境(主旨)( 1 分);明确推荐语( 1
分);语言表述( 1 分)。
语境错

太啰嗦,被扣 1

示例:宝贝与有缘人为伴,识宝惜宝之人也因宝结缘。求购
不得能随缘而安,意外购得后不仅悄悄地物归原主,还不露
痕迹地助人脱离困境,美丽的心灵在不经意间就能使你产生
温暖的感动。现将该小说推荐给你,希望也能温暖你心。

这是一段藏宝人与卖宝人因宝物结缘的故事。超越买家与卖
家的关系,暗中的帮助、彼此的尊重、信念的坚守、后辈的
成长,无不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本次推荐阅读这篇暖心
小说《影青瓷》,相信你能从中收获感动。

影青瓷胎体莹透,花纹内外可见,白釉青釉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如器物之美与人心之美交相辉映,如识宝之人与惜宝之
人相得益彰;高温烧制,流传于世(青史留名),如见识德
行经过烈火淬炼更加打动人心。让我们读一读这篇小说,经
历一场心灵的向暖之行。
14.“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适
的生活画面,但在本首诗里却别有滋味,请结合全诗,对此
加以分析。( 5 分)
【答案】
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
布的场景,( 1 分)表现的是作者对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
天伦之乐的期待和向往。( 1 分)而这样的温馨场面恰恰和
前四句“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紧相连
结的行为动作,以及在“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
中,表明的自己在官场当中重重束缚、有志难伸的处境构成
了强烈的反差,( 1 分)说明这样的温馨场景,也只是无奈
之下的选择,充满了心酸和无奈,( 1 分)更凸显出他伤感
愤世的情绪以及对时世不公的控诉。( 1 分)
1.27,1.62,1.29
问题举隅:
1 、误解“请结合全诗”,写成类思路分析题( 1 分)

2 、不展开描述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3 、没有有效分析,生硬套用“乐景衬哀情” 0 分
4 、诗意理解有误
错误示例:
对“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理解有误——反衬出自己无
所事事的悲哀(妻儿都有事做,自己却无所事事);体现居
室的简陋,辞官后无法维持生计,愧对家人;宁可在家中陪
家人也不愿做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强调自己对官场毫无
留恋);反衬官场的丑恶,表达自己对官场的鄙夷;辞官后
的畅达、释然、安贫乐道……
对“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 (主旨)理解有误
——要效仿古代圣贤,以此自我勉励;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
坚贞不屈的坚强意志,坚守孤直;豁达、乐观的情怀……
对“安能蹀躞垂羽翼”理解有误——与官场妥协;自己收敛
锋芒,唯唯诺诺,讨好权贵……
对“拔剑击柱长叹息” 理解有误——到前线奋勇杀敌;渴望
回到前线保家卫国……
17. 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郡守或请其诗,公曰:“古有采诗,无献诗。吾岂以为羔雉
哉?”因削其草。
郡守请他献诗 / 作诗,邢量说:“古代有(朝廷到民间)采
集 / 收集诗歌的制度 / 传统 / 习惯,没有诗人向朝廷献诗的传统。
我难道要把我的诗作为进献朝廷的羊羔和野鸡吗?”于是删
削 / 删减了他的诗稿(作品、草稿)。( 4 分)( 4 个分句各 1
分)
常见错误: 1.36 , 1.65,1.59
1 、“吾岂以为羔雉哉”—将“羔雉” 理解成是指“我”(邢
量)
2 、“因削其草”理解成“削去草稿”“削尖草笔”“被削为草
民”“切掉了草”“去割草”“削去草书”“拒绝了请求”
“销毁、撕毁草稿”“不再写诗了”……
3 、“采诗”不翻译,或者把“采”译成“采纳”、“采用”、
“寻求”
19. 根据本文对邢量的人物特征刻画,完成下列表格。( 4
分) 人物特征 典型事例
博学 ① 兼通经史释老方技(抄原文亦可)
② 不慕权贵、孤傲(耿介、
清高) ③ 坚决不结交官员 / 对官员不假辞色 / 不
向郡守献诗
④ 安贫(淡泊)、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 居住破屋,食用餈饼,安然自得

问题举隅: 2.39,2.59,2.49
1 、“典型事例”与“人物特征”不匹配
错误示例:①填入:长期闭门读书;诗甚秀逸;
2 、“典型事例”的表述不完整、不明确、理解有误
错误示例:①—“无不精通”③—“不献诗”“古有采诗,无献诗。吾岂
以为羔雉哉?”“严峻不交一客”
3 、“人物特征”的概括不准确
错误示例:②—不慕名利;有原则;有气节;正直;不屈、坚持正义;孤
僻……④—节俭;清贫节约;清廉……
20. 写到朱存理、邢参淡泊自处( 1 分),侧面烘托 / 衬托了
(侧面描写不给分 1 分)邢量淡泊孤傲的精神( 1 分),也突
出了邢量的精神影响力(后继有人、一类人等;或第二段再次
写到朱存理、邢参,以议论而非描写的方式,起到强调的作用,
都可 1 分)。
平均分: 2.18,2.53 , 2,38
主要问题:
1. 手法写不出或乱写:正面烘托、对比等
2. 划线句内容不理解:认为主要写二人博学有才华或不概括特
点,直接引号引用或者高度概括为美好 / 优良品质
3. 邢量精神品质理解错误:认为其博学多才、教导有方、因材
施教等
4. 对有长远影响力这点很多同学都未提到,答案补充的“第二
段再次写到朱存理、邢参,以议论而非描写的方式,起到强调
的作用”基本没有同学写。
5. 卷面扣分,一行当两行用,扣了一分。
藏书室记
24.
评分标准:
• 观点 1 分(有道理 / 有意义,但也有局限性
/ 不合理 / 过于绝对)
• 教化权力分析 2 分
• 联系现实评价 2 分
• 语言表达 / 卷面整洁 / 条例清晰综合 1 分。
【答案示例】
小汇的结论有一定的道理,适用于稳定的乡
土社会,但不适用于今天。(观点 1 分)教
化权力的产生是因为社会发展缓慢,接受长
辈的教化并遵循礼俗便能“内以治身,外以
治人”,(结合教化权力分析 2 分)但谨守
礼俗不能应对飞速发展时代的变化,只有传
承并创造性地运用“忠信”“好学”等美德
和学法,学习新知、更新观念,用发展观才
能解决新问题。(联系现实分析 2 分)
整理作业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活页纸)
• 列表格,分组梳理《乡土中国》重要概念
章节 重要概 特点 主要观点
念 (原因) (经典语句)
第一章 乡土本色 农业社会 1.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
安土重迁 的。
2.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
不流动 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
孤立、隔膜 终老是乡。
3.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
生人的社会。

第二、 文字下乡
三章 再论文字
下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