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5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二、《伤仲永》 [宋]
王安石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作者简介:王安石( 1021-1086 )

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
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韩愈、柳宗元、欧
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著有
《王临川集》、《王文公集》等。
 庆历二年 (1042 年 ) ,王安石进士及第。做官后,向
朝廷上书,主持变法。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
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
罢相。元祐元年 (1086 年 ) ,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
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 (1094 年 ) ,
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写作背景
公元 1025 年 ( 天圣三年 ) ,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
诗。明道二年王安石回金溪探亲,他在舅舅家请方仲
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康定元年,王安石再
次到金溪探亲。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庆历三年
公元,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
写下《伤仲永》一文。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A) 题解
《伤仲永》是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
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
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
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言简意深,
说理严谨。
“ 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伤”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
第二层: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
而感到可悲,
第三层: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
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天才
音乐天才 —— 莫札特 的命运

 莫札特三岁時,便在鍵盤竖琴上敲击──這並
不是一般幼兒般的信手敲啄,他小心的选择三
度音或其他和谐的音响,就这样,他可以一个
人靜悄悄的玩上一个钟头。
 四岁時他学習小步舞曲。
 莫札特五岁時便可以做曲。
 六岁時他由他的父亲帶往沙尔斯堡,开始了他
一生音乐生涯的第一次旅行演奏,到处享受著
漆器嘖嘖称奇的赞美。
天才
音乐天才 —— 莫札特 的命运

 莫札特是这么神奇的一个天才,他几乎不需教
导便学会一切,他拉奏絃乐器、即兴弹奏、作
曲、流畅的弹奏鍵盤乐器,任何复杂的音乐,
他聆听一遍,便能夠不假思索的记出乐谱。
 父亲利奧坡是一个有知识而颇贪婪的人,使他
以及长他五岁的姐姐玛丽亞‧安娜以神童的身
分,到处炫耀展览,以博取宮廷中人的赞美和
赏赐。
天才
音乐天才 —— 莫札特 的命运

 他的父亲並不以利用他的儿子到处获利為可羞。
他使他儿子的名誉响遍全欧洲,但如此的做法,
已深深的损害了这个孩子幼弱的心灵,同時不
停歇的旅行也使他本已孱弱的身体日益受损。
 莫札特长大以后,极恨他的父亲──虽然所有
的传记並未提起这一点──他渴望离开他的家
乡沙尔斯堡,以躲避他父亲的摆布。
天才
大马神童 —— 张世明 的命运

 张世明 (1976-2007 年 ) 是马来西亚家喻户晓


的华裔神童,张世明居住在芙蓉,他的智商高
达 148( 常人 110 ,满分 180) ,这种智商在
全世界人口中仅占 2% 。张世明 12 岁从初中
一跃跳到了大学一年级, 13 岁进入美国麻省
理工学院求学,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外国留学生, 15
岁的攻读博士学位。
 他在 1997 年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
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
疾病。最终,年仅 31 岁的张世明于 2007 年 1
月 6 日英年早逝。
中国神童 —— 宁铂、魏永 天才
康 的命运

 中国神童宁铂 (1965 年 -) ,两岁半能背诵几


十首诗词, 4 岁时学会了 400 多汉字, 13 岁
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
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
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 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 (1983 年 -) , 2
岁时就掌握了 1000 多个汉字, 4 岁念书, 13
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 17 岁考上中科院硕
博连读研究生。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他
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
天才的命运
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默读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课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
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
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
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
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
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第一段

(B) 生字词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1 伤 : 哀伤,叹息。
2 金溪 : 地名,今在
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 中国江西金溪县。
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3 隶 : 属于。
4 书具 : 书写的工具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笔、墨、纸、砚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等)。
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5 异焉 : 对……感
到惊异。
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 6 旁近 : 附近,这里
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指邻居。
7 养 : 奉养,赡养。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第一段

(B) 生字词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10 一 : 全。
11 秀才 : 在唐宋时是
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 对一般读书人的称
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呼,跟明清两朝经
过县试及格的生员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不同。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12 指 : 指定。
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13 就 : 完成。
14 文理 : 这里指文采
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 和文章中表现出的
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道理。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第一段

用夸张手法以突出方仲永天赋的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特异,文中也暗示了造成他命运
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 的家庭背景。

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
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即”“立”三个副词,突出方
仲永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形象。
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
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第二段

(B) 生字词
15 邑 (yì) :古时十户为一邑,这
邑人奇之,稍 里指同一个地方。
16 奇 : 对……感到惊奇、
稍宾客其父,或以 奇怪。
17 稍稍 : 渐渐。
钱币乞之。父利其 18 宾客 : 这里是以宾客之礼
相待的意思,宾,状语
然也,日扳仲永环 作动词用。
19 乞 : 求取。
谒于邑人,不使学。 20 利其然 : 认为这样是有利
可图的。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第二段

(B) 生字词
21 扳 (pān) : 通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攀”,牵,引,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 拉着。
22 环 : 四
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处,到处。
23 谒 (yè) : 拜访。
于邑人,不使学。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第二段

突出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上学的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原因。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刻画出方仲


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
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愚昧无知之态。

于邑人,不使学。 “ 不使学”三字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
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第三段

(B) 生字词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 24 明道 : 宋仁宗赵祯
年号 (1032-1033) 。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25 从 : 跟随。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26 先人 : 祖先,这里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指王安石离世的父
亲。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27 称 (chèn) : 相当,符合。
曰:“泯然众人矣。” 28 前时之闻 : 以前
的名声。
29 泯 (mĭn) 然 : 消失,
指原有的特点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第三段

从作者亲自见闻的角度简略交代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 方仲永从神童沦为普通人的过程。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作者仅以“见”“闻”“问”三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字叙述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 泯然众人矣”点出方仲永最终
的遭遇。
曰:“泯然众人矣。”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第四段

(B) 生字词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 31 王子 : 王安石的自称。
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 32 通 : 通达。
33 悟 : 聪慧。
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
34 贤 : 胜过,超过。
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5 于 : 比。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 36 材 : 同“才”,才能。
37 卒 : 最终。
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38 于 : 被。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39 不至 : 没有达到要求。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 40 彼其 : 他。
41 已 : 停止。
已耶?
中三第六单元:世事洞明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第四段

这一段从叙述转为议论。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 点出本文的论点:后天的教育与
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 学问比天赋更重要。

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 “ 受之天”点出方仲永的聪明颖
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悟是来自天赋。
“ 受于人”说明方仲永没有得到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 后天的培育。
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点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作者所“伤”的不只是仲永个人,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 而是许许多多 “不受之天”又
“不受之人”的众人。
已耶?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C) 译文

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
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说要这些
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
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
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
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
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
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C) 译文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
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
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到老家金溪,再次到舅舅
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他说:“方仲永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才能是上天赋
予的,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
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
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
通人就为止了吗?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D) 赏析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故事为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
才的重要性。
本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
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
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
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
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
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
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
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D) 赏析

第一、二段叙述神童方仲永的故事。
金溪是王安石外祖父吴玫的家乡。
这里所记仲永的特异才能是传闻,与真实情形或有出入。然而作
者真正用意并不在此,所以用了夸张的笔墨,处处耍突出仲永天斌的
特异。其一,不仅生五年不识文具,给纸笔即可写诗,而且能以“养
父母”团结同族为主旨,“传一乡秀才观之”,可见影响之大。其二,
仲永才思如涌,“指物作诗”一挥而就,而且文采、内容均佳,博得
“邑人奇之”,有请他作客的,有向他求诗的,真是誉满全乡。作者
如此描写突出了神童仲永的特异天资,为下文的因不后学而“泯然众
人”作了很好的铺垫,为全文的知识才干“受之人”立论打下了基础。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D) 赏析
文中的“利”字很有份量,突出其父“不使学”的原因,更暗示
给人们急功近利对人才的危害。“不使学”是仲永由夭才变为平庸的关
键,是本文议论的中心。
第三段,从作者亲自见闻的角度简略交待了仲永从神童沦为“众
人”的过程。
开头的“余闻之也久”,束上起下,一方面显示上段所写的内容
即据传闻而得,另一方面又引出亲识其面的愿望。作者写了两次见闻:
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暗示在这六七
年中,仲永的诗毫无长进。第二次是仲永二十岁时。这次并未见面,只
是听亲戚说:“泯然众人矣!”一句话就交待了这位从前的神童的结局。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D) 赏析
两次写法不同,但都极简练而有含蕴。“泯然众人矣”一
语,把说话人漠然视之的态度生动地表现出来,与先前“邑人
奇之”的情况恰成对照,而作者的惋惜感慨之意也隐见言外。
最后一段是作者对方仲永由一邑称奇的神童变成无声无息
的普通人一事所发的议论,也是本篇思想的集中体现。
作者首先指出,仲永的聪明颖悟是“受之天”,即来自天
赋,而且他的天赋远超于一般的有才能的人。这正是为了反迭
出下面的正意:“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关键
原因是缺乏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到这里,已将上两段所叙述的
情事都议论到了。但作者却就势转进一层,指出天赋这样好的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D) 赏析

两次写法不同,但都极简练而有含蕴。“泯然众人矣”一
语,把说话人漠然视之的态度生动地表现出来,与先前“邑人
奇之”的情况恰成对照,而作者的惋惜感慨之意也隐见言外。
最后一段是作者对方仲永由一邑称奇的神童变成无声无息
的普通人一事所发的议论,也是本篇思想的集中体现。
作者首先指出,仲永的聪明颖悟是“受之天”,即来自天
赋,而且他的天赋远超于一般的有才能的人。这正是为了反迭
出下面的正意:“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关键
原因是缺乏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到这里,已将上两段所叙述的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D) 赏析
情事都议论到了。但作者却就势转进一层,指出天赋这样好的
仲永,没有受到后天的培养教育,尚且沦为众人;那么天赋本
属平常的一般人,如果再不受教育,连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
不行。前者是宾,后者是主,在对比中更突出了一般人学习的
重要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资质平常的人总是多数。方仲永
这一典型事例的意义主要不在于说后天赋好的人不学习会造成
什么后果,而在于说明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决定意义。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D) 赏析
书诗四句
初露才能 指物作诗立就
五岁 扬
卓越非凡 文理皆有可观
以钱币乞之 对
不 比 叙事
使

十二三岁 不能称前时之闻
才能衰歇 抑
二十岁 泯然众人

仲永: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教育对一个人成长
作者论述
起决定意义
众人:不受之天,又不受之人
说理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E) 文言知识

(A) 古今异义 :
1.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 “自是”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 判断动词

2. 或以钱币乞之 .
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
今义:或许,或者。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E) 文言知识

(A) 古今异义 :
3.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 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E) 文言知识

(A) 古今异义 :
5. 泯然众人矣
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6. 从先人还家
古义: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今义:自己的前辈。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E) 文言知识

(B) 一词多义:

(1) 并自为其名 ( 名词,自己 )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介词,从 )

(1) 余闻之也久 ( 动词,听说 )
(2) 不能称前时之闻 ( 名词,名声 )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E) 文言知识

(B) 一词多义:

(1) 其诗以养父母 ( 代词,这 )
(2) 稍稍宾客其父 ( 代词,他的 )

(1) 父利其然也 ( 代词,这样 )
(2) 泯然众人矣 (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E) 文言知识

(B) 一词多义:

(1)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动词,作为 )
(2) 卒之为众人 ( 动词,成为 )

(1) 贤于材人远矣 ( 胜过,名词作动词 )
(2)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 有才能 )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E) 文言知识

(C) 词类活用:
1. 形容词作意动词
 “ 邑人奇之” :“奇”,是“以……为惊奇、诧
异”
 “ 父异焉”:“异”,是“对……感到惊异”。

2. 名词作意动词
 “ 父利其然”:“利”,是“认为……有利可图”。
 “ 宾客其父”:“宾客”,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E) 文言知识

(C) 词类活用:
3. 名词作状语
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原是名词“天”,
这里作状语“每天”。

4. 动词用作状语
 “ 忽啼求之”:“啼”,原是动词“出声哭” ,这
里作状语“哭着”。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F) 理解与探究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F) 理解与探究

1.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 试述方仲永由天才变庸才的过程。

3. 方仲永有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
什么?

4 分组辩论以下题目。
先天资质比后天教育重要。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F) 理解与探究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F) 理解与探究
1.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通过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长大后却庸碌无为的故事,说明
了人的成才不能只依靠天赋,而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培
养。

2. 试述方仲永由天才变庸才的过程。
童年时期的方仲永天资过人,才能出众,能立即就创作出一首
文采斐然的诗作。少年时期的方仲永由于他的父亲不让他
学习,他出众的才能开始衰退,文采大不如前。青年时期
的方仲永变成一个平庸无奇的人。
二、《伤仲永》 [ 宋 ] 王安石

(F) 理解与探究
3. 方仲永有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
什么?

原因是方仲永的父亲不使学。人不学习就不能进步,不进步就
会落后。

4 分组辩论以下题目。
先天资质比后天教育重要。
(G) 延伸练习
(G) 延伸练习

1 . 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
思?为什么要“伤”?

2. 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3. 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4. 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
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G) 延伸练习

5. “ 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 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奇的变化过程说
明了什么?

7. 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

8. 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
方面更重要?
(G) 延伸练习

9. 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
②或以钱币乞之
③复到舅家
④父异焉

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③ 余闻之也久。
(G) 延伸练习




(G) 延伸练习

1 . 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
思?为什么要“伤”?

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
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

2. 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 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
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G) 延伸练习
3. 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
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
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 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
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G) 延伸练习
5. “ 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

6. 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奇的变化过程说
明了什么?

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
也很难取的成就。
(G) 延伸练习
7. 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

一个人的天资再好,如果不重视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是很
难获得成功的。

8. 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
方面更重要?

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
(G) 延伸练习
9. 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
②或以钱币乞之
③复到舅家
④父异焉

① 隶属,属于
② 有人
③ 又、再
④ 感到奇怪
(G) 延伸练习
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③ 余闻之也久。

① 从此人们指定物体让仲永作诗,他就能立马写好。
②仲永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不让仲永
学习。
③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谢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