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0

創造力與多元智慧

的理念與實踐

黃 金 俊
Huang Chin Chun
0920-226-399
lazoe@ms52.hinet.net
心理學中不同的理論觀點對創造力的探討可
提供不同的視角;以下探討幾個理論觀點意涵 :

( 一 ) 人本心理觀點

* 人本心理學興起於 20 世紀 50 年代,研究人的
本性( nature )、潛能 (potentiality) 、經驗
(experience) 、價值 (value) 、創造力
(creativity) 和自我實現(self-
actualization)

* 人本心理學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以及強
調人的成長和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1. 人性本善論、
2 、需要層次理論、
3 、自我實現論,

人本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之ㄧ為 Maslow
,強調人人皆有創造的潛能及能力。
人本心理學對創造力可提供下列啟示:

* 人人皆有創造的潛能,通常個人因為要滿足日
常生活中的需求,而產生想像的動力。人人具有
創意的潛力,因此應透過教育開發及培育人才。

* 只要能自由自在地思考,所有人皆具有創造想
像的天份,視其運用心力之程度而定,並不受天
賦才能的限制。
* 美國人類學家 Stuart Chase 指出,極大多數
優良之想法與創新概念,係由一般人所提出。

* 美國固特力輪胎公司總經理 John Collyer 也


指出:一般職員可激發出大量的新概念與新想法

* 人性工程實驗所也分析大部分的技師在想像創
造性能力方面,均在一般社會平均水準之上。

* 人本心理觀點注重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強調
人人皆有創造的潛能及能力。每一個人皆能自由
自在的思考。
(二)行為主義觀點
* 行為主義為二十世紀
行為主義為 初起源於美國
初起源於 的心理學流
派,主張人類行為由先天與後天
派,主張人類行為由 環境所決定,也
就是先天基因
先天 加上後天環境
加上後天 所產生的結果。

* 從早期 Ivan Pavlov 提出古典制約論,到


Skinner 的操作制約論,強調人類行為乃個人與
環境互動的歷程

* 透過刺激與反應的連結與增強,逐漸形塑成行
為模式 (Baum, 2005)
行為主義觀點對創造力研究的啟示
* 強調環境中的刺激對個人創造行為的重要性:
個人可經由外在環境事物的刺激,形成各種反應
,激發出創造想像。

* 滕守堯( 1988 )指出創造想像往往是當個人


接觸到某個知覺對象,引發某些過往的記憶形象
自然地湧現,經過心靈的加工冶鍊後形成一個新
形象的過程。

* 新形象創造過程所產生的形象,無法離開眼前
的事物而自行產生。
* 英國學者 Joseph Addison 指出創造想像過程
是一種由眼前對象直接引發的反應組織過程。這
就是創造想像過程「再造想像」,必須憑藉眼前
刺激物進行想像,刺激物可能是文字、圖像等。

* 從行為主義的觀點來看,個體創造想像的過程
乃為一種刺激 - 反應的連結。

* 當事人經由環境的觸發,憑藉眼前刺激物進行
觀察與想像,引發過去經驗,並經過不斷的思考
及修正後,形成一個新形象的結果。
(三)精神分析觀點
* 精神分析又稱心理分析,指涉人類心理活動的
某些規律,包括潛意識、本我、自我、超我心理
結構、本能的心理發展及移情作用。

* 人們在清醒的意識中存在著潛在的心理活動,
即是潛意識。

* 潛意識包括個人原始衝動、各種本能及與本能
有關的慾望,這些衝動和慾望受風俗、道德、法
律的控制而被壓抑,但仍然不自覺地積極活動。
* 從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來看,提供創造想像一
個跳脫現實的途徑,經由幻想,形成超越現實的
可能性。

* 事實上,創造想像要能自動奔馳,四處遊蕩,
並且能自動讓想像者隨之陷入情境,包括各種幻
覺、錯覺、誇大之妄想等。

* 陳幗眉( 1995 )認為「創造想像」是一種隨


意想像,變化想像內容和主題,就如同幼兒的想
像活動主要屬於無意想像。
* 「創造要能以「思想的眼睛」看見事物的力量
」,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想要的時間點,對事物
進行攫取並在腦中轉化運作,進而形成一幅想像
中的圖畫。

* 就像是某人從未到過亞馬遜河流域的灌木叢中
,但當他倒臥在花叢溫室中時,眼望著四週,此
時在他內心的臆測中彷彿能夠看到亞馬遜河流域
的景色一樣。

* 精神分析注重人類心理活動中潛意識的作用,
指出人會不自覺地積極活動和滿足各種需求。
(四)認知心理觀點
* 認知心理學指出人的認知
認知心理學指出人的 及行為背後的
心智處理,包括思維、決定、推理
,包括思維、決定、 與動機及情感
與動機及
運作

* 例如記憶
例如 、注意、感知、知識表徵、推理、創
造力,及問題解決等活動。

* 認知心理學談到輸入、表徵、計算,以及輸出
等概念。

* 個體透過持久性對他人或環境的互動,形成獨
特人格特質,決定個體各種情況的行為表現
認知心理學觀點對創造力研究的啟示:

* 創造想像是一切人類知覺活動能力和原動力,
是一切認知的媒介,是積極的參與認知的建構活
動所散發的一種綜合力量,

* 認知特徵:一、創造性;二、是充分自由、變
化多端;三、結合性。

* 創造想像歷程為各式連結的認知處理過程,包
括將各種圖像、不相關事物、多樣性功能進行組
合 , 將其轉化構成一幅清晰的圖案。
* 創造想像是以情感為出發點,透過感知作用將
已儲存或眼前事物的圖式重新組合冶鍊,進而創
造出一個新意象的過程。」

* 「創造想像是對頭腦中已有的形象進行處理,
重新組合成為新形象的過程。

* 從認知觀點來看,創造想像為一種認知思考歷
程,每一個人皆可以經由注意、感知,自由自在
進行想像,形成超越一般事物的可能性。
( 五 ) 連結理論

*Mednick ( 1962 )指出,創造力的過程就是將


二個不同的元素或概念作新的組合與連結的歷程
,以符合某種特定的規則或實用的目的。

* 而被連結在一起的元素之間的關係越遠,就越
有創造力。

* 假設個體對於刺激字詞有類似的連結反應,例
如由「桌子」可以聯想到椅子、桌布、木材、椅
腳、食物、模型…,其中「椅子」是讓人最容易
聯想到的,而「食物」就比較少會被聯想到。
*Mednick 認為不同創造力的個體對於刺激字詞
會產生不同的連結強度,即連結層級
( associative hierarchy ),

* 低創造力的人在連結層級上,遠距連結的反應
較弱 ,想法也較為平凡、不具獨特性

* 高創造力的人在連結層級上,遠距連結的反應
較強,所以能以相當穩定比例的方式產生想法,
也較能產生具有獨特性的想法或非典型的連結。
( 六 ) 初級 - 次級思考模式

*Kris ( 1952 )提出「初級 - 次級思考模式


」來描述創造力的歷程。

* 初級思考歷程( primary process )是一種潛


意識的、自由聯想的、類比的、不受抑制的思考
活動。此模式可見於正常狀態中,如作夢或幻想
;也可見於異常的狀態中,如精神病或催眠。
* 次級思考歷程( secondary process )是一種
有意識的,需要耗費心智資源去做抽象的、邏輯
的、以現實為導向的系統性思考。

*Kris 認為高創造力的人比較能夠在初級思考歷
程與次級思考歷程中進行轉換,藉由「退化」至
初級思考歷程,始能產生與一般人不同的聯想或
想法。
一、目錄檢查法:
是一種以查閱和問題有關的目錄或索引方式
,以提供解決問題線索的方法。
指我們在考慮解決某一個問題時,可以一邊
翻閱資料性的目錄或是運用字典,一邊以強迫性
的方式把眼前出現的訊息和正在思考的主題聯繫
起來,從中得到構想
此技法的原有功能就是促進聯想的實踐,是
通過聯想把各種素材組合在一起。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