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6

东门行

第 13 课
《东门行》导读

• 《东门行》是一篇出色的汉乐府民歌,出
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
• 诗题《东门行》,是采用诗歌首句。
• 至于《东门行》中的“东门”,根据王运
熙的研究,由于两汉时代,京都的盗贼很
多,所以《东门行》的东门应指东汉京都
洛阳的上东门或中东门。
课文简介

• 《东门行》精切生动地描摹了主人公由犹
豫不决至最后决心“为非”的复杂心理过
程。
课文简介

• 诗歌前半部短短六句话【“出东门……还
视架上无悬衣”】,叙述了男主人公“为
非”的缘由,以及贴切地描摹了他的心理
变化。
出东门,不顾归;

• 译文:走出了东门,不回头看;

• 前两句写男主人公下定决心,走出了东门。
• 一句“不顾归”,揭示男主人公非一时的
冲动,而是经过一阵心理挣扎后才毅然作
出准备“为非”的决定。
来入门,怅欲悲。【 1/2 】

• 译文:一进家门便惆怅悲愁。

• 然而主人公却很快地就折回家,为何?诗
歌未言明,但从诗歌下半的内容可推测男
主人公是有所顾念—— 舍不得家中的妻女。
由此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在东门外,经历了
一番踌躇与扼腕的心理变化。
来入门,怅欲悲。【 2/2 】

• 译文:一进家门便惆怅悲愁。

• 当男主人公一踏入家门,环视家中的可怜
光景,顿生“怅欲悲”。
• 这一个“怅”与“悲”,是诗歌里唯一坦
露男主人公的情感之处。男主人公不只感
到惆怅、怨恨或悲愤,当中蕴含更多的是
绝望之音。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 译文:盛米的瓦盆已没有存粮,还看见衣架
上没有衣服。

• “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男主
人公的视觉由下至上,环顾四周,惊觉家里
窘迫得无食复无衣!
• 至此摆在主人公眼前的是生死存亡的残酷事
实——主人公若不选择拔剑出东门一拼,就
唯有让一家大小挨饿受冻,坐以待毙了。端
的寥寥数语,蕴含人生无限的悲凉!
课文简介

• 诗歌后半部【拔剑东门去……白发时下难
久居】则书写妻子对夫君行为的一连串劝
阻,带动故事的发展,不只体现了女主人
公的贤惠,更让男主人公的坚决与愤怒,
跃然纸上。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 译文:拔剑想走出东门,家中孩子的妈妈
拉着他的衣服哭泣说:

• 不曰携剑、带剑,而曰“拔剑”,其人其
事,皆可想见。饥寒切身,举家待毙,忍
无可忍,故铤而走险耳。
“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 译文:“别人家只管富贵,我愿意和你一
同吃粥。
• 首先妻子希望夫君不要出去寻富贵,她愿
与夫君“共哺糜”。
• 其实诗中主人公之“为非”,非为富贵,
目的只求温饱。
• 但是妻子说这话不正确。因为家里已穷得
“盎中无斗米储”,怎么可能还有余米来
煮粥?可见这是一句欠说服力的劝告。
上用仓浪天故,

• 译文:上有苍天,

• 妻子也许觉得劝阻无力,即转盼夫君可以
看在老天的份上罢手。
• 古人相信上天是具意志与人格的主宰,人
间的赏善罚恶等,所以人要修德与敬畏天。
• 然而男主人公被逼迫至斯境,证明老天已
经舍弃了他,岂能盼之再敬天呢?该劝阻
自然也无效的了。
下当用此黄口儿,

• 译文:下有幼小的孩子,

• 妻子唯有紧接着搬出孩子,准备用亲情来打
动夫君,希望他能顾念孩子幼小,打消坏念
头。
• 古人也相信杀人者的后裔,必有恶报,然而
报应的事似乎太渺茫,无法预知,男主人要
解决的是迫在眉睫,如何养妻活儿的困境。
这一劝告,反激发了主人公“拔剑东门去”
的决心。
今非!”

• 译文: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 你这样铤
而走险是不对的!”

• 最后,妻子唯有祭出王法,指夫君的行为
违反法规。
• 试问一位不再敬天畏天者,王法岂能阻吓
得了?
“ 咄!行!吾去为迟!

• 译文:丈夫说:“喝!我去了!我要迟到
了!

• 于是主人公呵叱妻子勿阻拦,说他早该在
这种窘迫的生活中醒觉过来,现在出去已
嫌为时太迟了。
• “ 咄!行!”虽仅两字,却十分准确地让
男主人公的坚决与愤怒,跃然纸上,让读
者有如见其人,以及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白发时下难久居。”

• 译文:这样穷苦的日子,谁知还能活几
天。”

• 末句的“白发时下难久居”不易理解,也
许是汉时的民间俗语,其意大概为“谁知
还能活几天”。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