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4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3

第六組

組長 : 葉思岑
組員 : 陳方涵 、蔡佩容 、黃室涵 、楊丹尼、張毓庭
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
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
食客共同編撰。全書分上、中、下三卷,
依內容分有:「德行」、「言語」、「政
事」、「文學」等等,共三十六類,每類
收有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
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
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特性。
故事的內容分成很多種,有讚賞、有譏諷傲慢
的、有機智詼諧的,從不同角度去看每則故事,
就會發現劉義慶對這社會的價值觀。由他一生
的經歷中,雖當過很多官,但他對政治並不感
興趣,可是這些經歷卻帶給他社會中不同層面
的了解,因而《世說新語》的內容才會如此的
貼近社會事實。
《世說新語》主要記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
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
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
實,有助於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及政
治社會環境,更讓我們看到了所謂「魏晉清
談」的風貌。
《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
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
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采。
 謝安,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
事家,浙江紹興人。歷任吳興太守、侍中
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僕射兼領吏部
加後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兼錄尚書事、
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太
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死後
追封太傅兼廬陵郡公。世稱謝太傅、謝安
石、謝相、謝公。
他初與權臣周旋時,從不卑躬屈膝,
不違背自己的準則卻能拒權臣而扶社
稷;等他自己當政的時候,又處處以
大局為重,不結黨營私,不僅調和了
東晉內部矛盾,還於淝水之戰擊敗前
秦並北伐奪回了大片領土;而到他北
伐勝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時,還能激
流勇退,不戀權位;因此被後世人視
為良相的代表,「高潔」的典範。 320 年
出生
東晉
385 年〔 66 歲〕
身故
東晉建康
職業 東晉政治家,軍事家
淝水之戰 :
淝水之戰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它確定了南北朝
時期長期分裂的局面。

時間 : 公元 383 年 11 月
起源 : 當時中國北方的前秦急欲統一中國,攻打南方的東晉
地點 : 淝水 ( 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 )
參戰 前秦 東晉
兵力 動員 87 萬人 8 萬人 ( 北府兵 )
參戰 30 萬人
陣地 淝水西岸 淝水東岸
指揮官 苻堅 ( 天王 ) 苻融 謝玄 謝石 謝安
士氣 主觀輕敵 軍心不穩 堅決抗戰 戰鬥力強
指揮無方 後撤失控 上下一心 戰術得當
結果 主帥傷亡 潰不成軍 勢如破竹 大勝
傷亡 15 萬人 傷亡 5 千人 淝水之戰舊址
戰後的影響
確立了長期南北分立的局面。

南朝
東晉 : 篡位 宋

北朝
前秦 : 分裂 十國  北魏

南北朝 : 統一 隋朝
公元 589 年,被隋文帝楊堅統一,
建立了「隋朝」。至此已去淝水
之戰206年。

: 淝水
衍生成語
投鞭斷流
形容軍隊陣容鼎盛,或實力強大的機構人才輩出等。
出處:典出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

草木皆兵
形容人神經過敏及疑神疑鬼。
出處:語本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

風聲鶴唳
形容人在受過刺激後,心靈變得脆弱,一旦風吹草動都
會受不了,亦可形容岌岌可危的處境。
出處:典出晉書 · 卷七十八 · 謝安傳。
謝奕擔任剡縣縣令時,有一位老
人家犯罪,謝奕罰他喝濃烈的酒,一直到
了老人家大醉,還不下令停止。
當時謝安才七、八歲,穿著青布褲
子坐哥哥的膝邊,勸告說:「哥哥,這位
老人家很可憐,為何要這麼罰他呢?」。
謝奕聽了,臉色緩和下來說:「阿奴,你
想放他回去嗎?」於是便把老人家放了。
根據這則故事,我們可以知道謝安從
小就有憐憫之心,也很有正義感,不會怕
被哥哥罵,並適時的向他哥哥提出建議。
一個寒冷的下雪天,謝安一家人聚會,
與後輩談論寫詩作文的道理。不一會兒,
雪愈下愈緊,謝安興致盎然地說:「這白
雪紛紛揚揚的像甚麼呢?」侄子胡兒說:
「抓起鹽來,撒向空中,紛紛落下,大致
可以比擬。」侄女謝道韞說:「那還不如
說成是柳絮隨風飄起。」謝安聽後哈哈大
笑,十分高興。
這 則 故 事 就 是 詠 絮 才 的 出 典。以 灑 鹽 空
中 的 比 擬 白 雪 紛 紛,雖 然 形 似 但 既 無 美
感 又 無 實 際 可 能,牽 強 湊 泊,且 俗 氣 薰 人。
謝 道 韞 以 柳 絮 因 風 而 起 比 擬 之 , 別 開 生
面 , 自 成 佳 妙 境 界 , 令 人 激 賞 。 自 此 之
後 柳 絮 就 與 飛 雪 結 下 了 不 解 之 緣 , 歷 代
詩 文 中 履 見 這 類 提 及 。
 至 清 代 ,曹 雪 芹 在紅 樓 夢 第 五 回 以 詠 絮

才 評 判 林 黛 玉 的 文 才 , 將 這 個 典 故 發 揮
到 了 極 致。
柳絮紛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