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突破 (05)  几何综合型问题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7

题型突破(五)

几何综合型问题
类型一 折叠型问题
折叠即轴对称 , 解决此类问题要抓住折叠的本质 , 充分利用轴对称
的相关性质和折痕的双线作用 :① 对应线段夹角的角平分线 ;② 对应点连线的
垂直平分线 . 求解时注意从中提炼基本图形 , 如折叠会产生角平分线 , 角平分
线 + 平行线可得等腰三角形等 , 进而结合图形本身的性质借助边角关系、相似
等寻找解题途径 .
例 1 如图 Z5-1,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 ACB, 其∠ ACB=90°,AC=4,BC=3,
E,F 分别是 AC,AB 边上的点 , 连接 EF.
(1) 如图① , 若将纸片 ACB 的一角沿 EF 折叠 , 折叠后点 A 落在 AB 边上的点
D 处 , 且使 S 四边形 ECBF=3S△EDF, 求 AE 的长 .
(2) 如图② , 若将纸片 ACB 的一角沿 EF 折叠 , 折叠后点 A 落在 BC 边上的点
M 处 , 且使 MF∥CA.
① 试判断四边形 AEMF 的形
状 , 并证明你的结论 ;
② 求 EF 的长 .
图 Z5-1 ① 图 Z5-1 ②
解:(1)如图①,∵沿 EF 折叠后点 A 落在 AB 边上的点 D 处,

∴EF⊥AB,△AEF≌△DEF,∴S△AEF=S△DEF.

∵S 四边形 ECBF=3S△EDF,∴S 四边形 ECBF=3S△AEF.


𝑆△𝐴𝐸𝐹 1
∵S△ACB=S△AEF+S 四边形 ECBF=4S△AEF,∴ = .
𝑆△𝐴𝐶𝐵 4

𝑆△𝐴𝐸𝐹 𝐴𝐸 2
∵∠EAF=∠BAC,∠AFE=∠ACB=90°,∴△AEF∽△ABC,∴ =ቀ ቁ ,
𝑆△𝐴𝐶𝐵 𝐴𝐵

𝐴𝐸 2 1
∴ቀ ቁ = .在 Rt△ACB 中,∵∠ACB=90°,AC=4,BC=3,
𝐴𝐵 4

2 2 2 𝐴𝐸 2 1 5
∴AB =AC +BC ,即 AB=ξ 42 + 2
3 =5.∴ቀ ቁ = ,∴AE= .
5 4 2
例 1 如图 Z5-1,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 ACB, 其中∠ ACB=90°,AC=4,
BC=3,E,F 分别是 AC,AB 边上的点 , 连接 EF.
(2) 如图② , 若将纸片 ACB 的一角沿 EF 折叠 , 折叠后点 A 落在 BC 边上的点
M 处 , 且使 MF∥CA.
① 试判断四边形 AEMF 的形状 , 并证明你的结论 ;
② 求 EF 的长 .

图 Z5-1 ②
(2)① 四边形 AEMF 是菱形 .
证明 :∵ 折叠后点 A 落在 BC 边上的点 M 处 ,∴∠CAB=∠EMF,AE=ME.
又∵ MF∥CA,∴∠CEM=∠EMF.∴∠CAB=∠CEM,∴ME∥AF,
∴ 四边形 AEMF 是平行四边形 . 而 AE=ME,∴ 四边形 AEMF 是菱形 .

②如图②,连接 AM,AM 与 EF 交于点 O,设 AE=x,则 ME=x,EC=4-x,


𝐸𝐶 𝐸𝑀
∵∠CEM=∠CAB,∠ECM=∠ACB=90°,∴Rt△ECM∽Rt△ACB,∴𝐴𝐶 = 𝐴𝐵 .
4-𝑥 𝑥 20
∵AB=5,AC=4,∴ 4
=5 ,解得 x= 9 ,
20 16
∴AE=ME= 9 ,EC= 9 .
在 Rt△ECM 中,∵∠ECM=90°,

20 2 16 2 4
∴CM2=EM2-EC2,即 CM=ට 𝐸𝑀 2 -𝐸𝐶 2 =ට ቀ ቁ - ቀ ቁ = .
9 9 3

∵四边形 AEMF 是菱形,∴OE=OF,OA=OM,AM⊥EF.∴S 菱形 AEMF=4S△AOE=2OE·AO.


𝑂𝐸 𝐶𝑀
在 Rt△AOE 和 Rt△ACM 中,∵tan∠EAO=tan∠CAM,∴ = .
𝐴𝑂 𝐴𝐶

4
∵CM= ,AC=4,∴AO=3OE,∴S 菱形 AEMF=6OE2.
3

20 4
又∵S 菱形 AEMF=AE·CM,∴6OE2= × .
9 3

2ξ 10 4ξ 10
∴OE= ,∴EF= .
9 9
【方法点析】
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 图形在变换前后的形状、大小都不发生改变 ,
如线段的长度、角的大小保持不变 ; 折叠后的图形再展开 , 则所得的整个图形
是轴对称图形 , 折痕是它的对称轴 .
| 题型精练 |

1.[精选·连云港]如图 Z5-2,在矩形 ABCD 中,AD=2 2AB.将矩形 ABCD 对折,得到


折痕 MN;沿着 CM 折叠,点 D 的对应点为 E,ME 与 BC 的交点为 F;再沿着 MP
折叠,使得 AM 与 EM 重合,折痕为 MP,此时点 B 的对应点为 G.下列结论:①
6 2
△ CMP 是直角三角形;②点 C,E,G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③PC= MP;④BP= AB;
2 2

⑤点 F 是△ CMP 外接圆的圆心.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图 Z5-2
[ 答案 ] B
[解析]∵沿着 CM 折叠,点 D 的对应点为 E,∴∠DMC=∠EMC.

∵再沿着 MP 折叠,使得 AM 与 EM 重合,折痕为 MP,∴∠AMP=∠EMP,


1
∵∠AMD=180°,∴∠PME+∠CME= ×180°=90°,
2

∴△CMP 是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沿着 CM 折叠,点 D 的对应点为 E,

∴∠D=∠MEC=90°,∵再沿着 MP 折叠,使得 AM 与 EM 重合,折痕为 MP,

∴∠MEG=∠A=90°,∴∠GEC=180°,∴点 C,E,G 在同一条直线上,故②错误.

∵AD=2ξ 2AB,∴设 AB=x,则 AD=2ξ 2x,


1
∵将矩形 ABCD 对折,得到折痕 MN,∴DM= AD=ξ 2x,∴CM=ξ 𝐷𝑀 2 + 𝐶𝐷2 =ξ 3x,
2

𝐶𝑁 𝐶𝑀 2 3𝑥 2 3
∵∠PMC=90°,MN⊥PC,∴cos∠MCN= = ,∴CM =CN·CP,∴CP= = x,
𝐶𝑀 𝐶𝑃 ξ 2𝑥 ξ2
3
ξ2 ξ6 𝑃𝐶 ξ 2 𝑥
∴PN=CP-CN= 2 x,∴PM=ξ 𝑀𝑁 2 + 2
𝑃𝑁 = 2 x,∴𝑃𝑀 =ξ 6 =ξ 3,∴PC=ξ 3MP,
𝑥
2

3 3 ξ2 𝐴𝐵 𝑥 ξ2
故③错误.∵PC= x,∴PB=2ξ 2x- x= x,∴ =ξ 2 =ξ 2,∴PB= AB,故④正确.
ξ2 ξ2 2 𝑃𝐵 2 𝑥
2

∵CD=CE,EG=AB,AB=CD,∴CE=EG,∵∠CEM=∠G=90°,∴FE∥PG,∴CF=PF.

∵∠PMC=90°,CF=PF=MF,∴点 F 是△CMP 外接圆的圆心,故⑤正确.故选 B.


2. [ 精选 · 汕头潮南区一模 ] 如图 Z5-3, 把长方形纸片 ABCD 沿 EF 折叠后 , 点
D 落在点 H 的位置上 , 点 C 恰好落在边 AD 上的点 G 处 .
(1)△GEF 是等腰三角形吗 ? 请说明理由 .
(2) 若 CD=4,GD=8, 求 HF 的长度 .
图 Z5-3
解 :(1) 是 , 理由 : 在长方形纸片 ABCD 中 ,AD∥BC,
∴∠GFE=∠FEC, 由折叠可得∠ FEC=∠GEF,
∴∠GFE=∠GEF,∴GE=GF,∴△GEF 是等腰三角形 .
(2) 设 HF 长为 x, 则 FD 长为 x,GF 长为 (8-x), 在 Rt△FGH 中 ,GH=CD=4,
∴x2+42=(8-x)2, 解得 x=3,∴HF 的长为 3.
3.如图 Z5-4,把矩形 ABCD 沿 AC 折叠,使点 D 与点 E 重合,AE 交 BC 于点 F,过

点 E 作 EG∥CD 交 AC 于点 G,交 CF 于点 H,连接 DG.

(1)求证:四边形 ECDG 是菱形;


14
(2)若 DG=6,AG= 5 ,求 EH 的值.

解 :(1) 由折叠可知 DC=EC,∠DCG=∠ECG.


图 Z5-4
∵EG∥CD,∴∠DCG=∠EGC,∴∠EGC=∠ECG,
∴EG=EC,∴EG=DC, 又∵ EG∥CD,
∴ 四边形 ECDG 是平行四边形 .∵EG=EC,∴ 平行四边形 ECDG 是菱形 .
3.如图 Z5-4,把矩形 ABCD 沿 AC 折叠,使点 D 与点 E 重合,AE 交 BC 于点 F,过

点 E 作 EG∥CD 交 AC 于点 G,交 CF 于点 H,连接 DG.


14
(2)若 DG=6,AG= 5 ,求 EH 的值.

图 Z5-4
(2)如图,连接 ED 交 AC 于点 O,

∵四边形 ECDG 是菱形,∴ED⊥AC,OC=OG,CD=GE=DG=6.


𝐷𝐶 𝑂𝐶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ADC=90°,易得△DCO∽△ACD,∴𝐴𝐶 =𝐷𝐶 ,

14 14
∴DC2=OC·AC,设 OC=x,则 CG=2x,AC=2x+ 5 ,∴36=x 2x+ 5 ,

18 36
解得 x1= 5 ,x2=-5(不合题意,舍去).∴CG= 5 ,AC=10,

∵EG∥CD,CD⊥BC,∴EG⊥BC.∴∠GHC=∠ADC=90°,
∵AD∥BC,
𝐺𝐻 𝐺𝐶
∴∠DAC=∠ACB,∴△ADC∽△CHG,∴𝐶𝐷 =𝐴𝐶 ,
108 108 42
∴GH= 25 .∵EH=EG-GH,∴EH=6- 25 =25 .
4. [ 精选 · 山西 ] 综合与实践
动手操作 :
第一步 : 如图 Z5-5①, 正方形纸片 ABCD 沿对角线 AC 所在的直线折叠 , 展开
铺平 , 再沿过点 C 的直线折叠 , 使点 B, 点 D 都落在对角线 AC 上 . 此时 , 点 B
与点 D 重合 , 记为点 N, 且点 E, 点 N, 点 F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折痕分别为
CE,CF. 如图② .
第二步 : 再沿 AC 所在的直线折叠 ,△ACE 与△ ACF 重合 , 得到图③ .
第三步 : 在图③的基础上继续折叠 , 使点 C 与点 F 重合 , 得到图④ , 展开铺平 ,
连接 EF,FG,GM,ME, 如图⑤ . 图中的虚线为折痕 .

图 Z5-5
问题解决:
𝐴𝐸
(1)在图⑤中,∠BEC 的度数是 , 的值是 ;
𝐵𝐸

(2)在图⑤中,请判断四边形 EMG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在不增加字母的条件下,请你以图⑤中的字母表示的点为顶点,动手画出一

个菱形(正方形除外),并写出这个菱形: .
解:(1)67.5° ξ2
[解析]∵正方形 ABCD,∴∠ACB=45°,

由折叠知:∠1=∠2=22.5°,∠BEC=∠CEN,BE=EN,∴∠BEC=90°-∠1=67.5°,

𝐸𝑁 ξ 2 𝐴𝐸 𝐴𝐸 𝐴𝐸
∴∠AEN=180°-∠BEC-∠CEN=45°,∴cos45°=𝐴𝐸 = 2 ,𝐸𝑁 =ξ 2,𝐵𝐸 =𝐸𝑁 =ξ 2.

故答案为 67.5°;ξ 2.
4. [ 精选 · 山西 ] 综合与实践
动手操作 :
第一步 : 如图 Z5-5①, 正方形纸片 ABCD 沿对角线 AC 所在的直线折叠 , 展开
铺平 , 再沿过点 C 的直线折叠 , 使点 B, 点 D 都落在对角线 AC 上 . 此时 , 点 B
与点 D 重合 , 记为点 N, 且点 E, 点 N, 点 F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折痕分别为
CE,CF. 如图② .
第二步 : 再沿 AC 所在的直线折叠 ,△ACE 与△ ACF 重合 , 得到图③ .
第三步 : 在图③的基础上继续折叠 , 使点 C 与点 F 重合 , 得到图④ , 展开铺平 ,
连接 EF,FG,GM,ME, 如图⑤ . 图中的虚线为折痕 .

图 Z5-5
问题解决:

(2)在图⑤中,请判断四边形 EMG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四边形 EMGF 是矩形.

理由如下:∵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B=∠BCD=∠D=90°,

由折叠可知:∠1=∠2=∠3=∠4,CM=CG,∠BEC=∠NEC=∠NFC=∠DFC,
90°
∴∠1=∠2=∠3=∠4= 4
=22.5°,∴∠BEC=∠NEC=∠NFC=∠DFC=67.5°.

由折叠知:MH,GH 分别垂直平分 EC,FC,∴MC=ME,GC=GF.

∴∠5=∠1=22.5°,∠6=∠4=22.5°,∴∠MEF=∠GFE=90°.

∵∠MCG=90°,CM=CG,∴∠CMG=45°.又∵∠BME=∠1+∠5=45°,

∴∠EMG=180°-∠CMG-∠BME=90°,∴四边形 EMGF 是矩形.


4. [ 精选 · 山西 ] 综合与实践
动手操作 :
第一步 : 如图 Z5-5①, 正方形纸片 ABCD 沿对角线 AC 所在的直线折叠 , 展开
铺平 , 再沿过点 C 的直线折叠 , 使点 B, 点 D 都落在对角线 AC 上 . 此时 , 点 B
与点 D 重合 , 记为点 N, 且点 E, 点 N, 点 F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折痕分别为
CE,CF. 如图② .
第二步 : 再沿 AC 所在的直线折叠 ,△ACE 与△ ACF 重合 , 得到图③ .
第三步 : 在图③的基础上继续折叠 , 使点 C 与点 F 重合 , 得到图④ , 展开铺平 ,
连接 EF,FG,GM,ME, 如图⑤ . 图中的虚线为折痕 .

图 Z5-5
问题解决:

(3)在不增加字母的条件下,请你以图⑤中的字母表示的点为顶点,动手画出一

个菱形(正方形除外),并写出这个菱形: .

(3) 答案不唯一 , 画出正确的图形 ( 一个即可 ). 这个菱形是菱形 FGCH( 或菱形


EMCH).
5. [ 精选 · 齐齐哈尔 ] 折纸是同学们喜欢的手工活动之一 , 通过折纸我们可以得
到许多美丽的图形 , 同时折纸的过程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
折一折 : 如图 Z5-6①, 把边长为 4 的正方形纸片 ABCD 对折 , 使边 AB 与 CD 重
合 , 展开后得到折痕 EF. 如图② , 点 M 为 CF 上一点 , 将正方形纸片 ABCD 沿
直线 DM 折叠 , 使点 C 落在 EF 上的点 N 处 , 展开后连接 DN,MN,AN.
( 一 ) 填一填 , 做一做 :
(1) 图②中 ,∠CMD= °;
线段 NF= ;
(2) 图②中 , 试判断△ AND 的形状 , 并给出证明 .
图 Z5-6
剪一剪、折一折:将图②中的△AND 剪下来,将其沿直线 GH 折叠,使点 A 落在

点 A'处,分别得到图③,图④.

(二)填一填:

(3)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

(4)图③中,若∠A'GN=80°,则∠A'HD= °; 图 Z5-6

(5)图③中的相似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𝐴'𝑁 𝑚 𝐴𝐺
(6)如图④,点 A'落在边 ND 上,若𝐴'𝐷 = 𝑛 ,则𝐴𝐻 = .(用含 m,n 的代数式表示)
1
解:(1)由折叠的性质得,四边形 CDEF 是矩形,∴EF=CD,∠DEF=90°,DE=AE=2AD.

∵将正方形纸片 ABCD 沿直线 DM 折叠,使点 C 落在 EF 上的点 N 处,

∴DN=CD=2DE,MN=CM,∴∠EDN=60°,∴∠CDM=∠NDM=15°,
ξ3
EN= 2 DN=2ξ 3,∴∠CMD=75°,NF=EF-EN=4-2ξ 3.故答案为:75; 4-2ξ 3.
5. [ 精选 · 齐齐哈尔 ] 折纸是同学们喜欢的手工活动之一 , 通过折纸我们可以得
到许多美丽的图形 , 同时折纸的过程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
折一折 : 如图 Z5-6①, 把边长为 4 的正方形纸片 ABCD 对折 , 使边 AB 与 CD 重
合 , 展开后得到折痕 EF. 如图② , 点 M 为 CF 上一点 , 将正方形纸片 ABCD 沿
直线 DM 折叠 , 使点 C 落在 EF 上的点 N 处 , 展开后连接 DN,MN,AN.
( 一 ) 填一填 , 做一做 :
(2) 图②中 , 试判断△ AND 的形状 , 并给出证明 .

图 Z5-6
(2)△AND 是等边三角形,

𝐴𝐸 = 𝐷𝐸,
证明:在△AEN 与△DEN 中,൝
∠𝐴𝐸𝑁 = ∠𝐷𝐸𝑁 = 90°,
𝐸𝑁 = 𝐸𝑁,

∴△AEN≌△DEN(SAS),∴AN=DN.∵∠EDN=60°,∴△AND 是等边三角形.
5. [ 精选 · 齐齐哈尔 ] 折纸是同学们喜欢的手工活动之一 , 通过折纸我们可以得
到许多美丽的图形 , 同时折纸的过程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

剪一剪、折一折:将图②中的△AND 剪下来,将其沿直线 GH 折叠,使点 A 落在

点 A'处,分别得到图③,图④.

(二)填一填:

(3)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
图 Z5-6
(3)∵ 将图②中的△ AND 沿直线 GH 折叠 , 使点 A 落在点 A' 处 ,
∴A'G=AG,A'H=AH,
∴ 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 =△ADN 的周长 =3×4=12. 故答案为 :12.
5. [ 精选 · 齐齐哈尔 ] 折纸是同学们喜欢的手工活动之一 , 通过折纸我们可以得
到许多美丽的图形 , 同时折纸的过程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

剪一剪、折一折:将图②中的△AND 剪下来,将其沿直线 GH 折叠,使点 A 落在

点 A'处,分别得到图③,图④.

(二)填一填:

(4)图③中,若∠A'GN=80°,则∠A'HD= °;
图 Z5-6
(4)∵ 将图②中的△ AND 沿直线 GH 折叠 , 使点 A 落在点 A' 处 ,
∴∠AGH=∠A'GH,∠AHG=∠A'HG.∵∠A'GN=80°,∴∠AGH=50°,
∴∠AHG=∠A'HG=70°,∴∠A'HD=180°-70°-70°=40°. 故答案为 :40.
5. [ 精选 · 齐齐哈尔 ] 折纸是同学们喜欢的手工活动之一 , 通过折纸我们可以得
到许多美丽的图形 , 同时折纸的过程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

剪一剪、折一折:将图②中的△AND 剪下来,将其沿直线 GH 折叠,使点 A 落在

点 A'处,分别得到图③,图④.

(二)填一填:

(5)图③中的相似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

共有 对;
图 Z5-6
(5) 如图 , 设 A'G 与 ND 的交点为 P,A'H 与 ND 的交点为 Q.
∵∠N=∠D=∠A'=60°,∠NPG=∠A'PQ,∠A'QP=∠DQH,
∴△NPG∽△A'PQ∽△DHQ,
∵△AGH≌△A'GH,∴ 题图③中的相似三角形 ( 包括全等三角形 ) 共有 4 对 .
故答案为 :4.
5. [ 精选 · 齐齐哈尔 ] 折纸是同学们喜欢的手工活动之一 , 通过折纸我们可以得
到许多美丽的图形 , 同时折纸的过程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

剪一剪、折一折:将图②中的△AND 剪下来,将其沿直线 GH 折叠,使点 A 落在

点 A'处,分别得到图③,图④.

(二)填一填:
𝐴'𝑁 𝑚
(6)如图④,点 A'落在边 ND 上,若𝐴'𝐷 = 𝑛 ,

𝐴𝐺
则 = .(用含 m,n 的代数式表示) 图 Z5-6
𝐴𝐻
𝐴'𝑁 𝑚
(6)∵𝐴'𝐷 = 𝑛 ,∴设 A'N=am(a>0),则 A'D=an,∵∠N=∠D=∠A=∠GA'H=60°,

∴∠NA'G+∠A'GN=∠NA'G+∠DA'H=120°,∴∠A'GN=∠DA'H,
𝐴'𝐺 𝐴'𝑁 𝐺𝑁
∴△A'GN∽△HA'D,∴ = = ,
𝐴'𝐻 𝐷𝐻 𝐴'𝐷

𝑥 𝑎𝑚 4-𝑥 𝑥 𝑎𝑚 +4
设 A'G=AG=x,A'H=AH=y,则 GN=4-x,DH=4-y,∴𝑦 =4-𝑦 = 𝑎𝑛 ,解得:𝑦 = 4+𝑎𝑛 ,

𝐴𝐺 𝑥 𝑎𝑚 +4 𝑎𝑚 +𝑎𝑚 +𝑎𝑛 2𝑚 +𝑛 2𝑚 +𝑛
∴ = = = = .故答案为: .
𝐴𝐻 𝑦 4+𝑎𝑛 𝑎𝑚 +𝑎𝑛 +𝑎𝑛 𝑚 +2𝑛 𝑚 +2𝑛
6. [ 精选 · 郴州 ] 如图 Z5-7①, 矩形 ABCD 中 , 点 E 为 AB 边上的动点 ( 不与
A,B 重合 ), 把△ ADE 沿 DE 翻折 , 点 A 的对应点为 A1, 延长 EA1 交直线 DC 于点

F, 再把∠ BEF 折叠 , 使点 B 的对应点 B1 落在 EF 上 , 折痕 EH 交直线 BC 于点


H.
(1) 求证 :△A1DE∽△B1EH;

(2) 如图② , 直线 MN 是矩形 ABCD 的对称轴 , 若点 A1 恰好落在直线 MN 上 ,


试判断△ DEF 的形状 , 并说明理由 ;
(3) 如图③ , 在 (2) 的条件下 , 点 G 为△ DEF 内一点 , 且∠ DGF=150°, 试探究
DG,EG,FG 的数量关系 .
① ②

解 :(1) 证明 : 由于△ ADE 沿 DE 翻折 , 点 A 的对应点为 A1,∴∠AED=∠A1ED.

∵ 把∠ BEF 折叠 , 点 B 的对应点 B1 落在 EF 上 , 折痕 EH 交直线 BC 于点 H,

∴∠BEH=∠FEH. 又∠ AED+∠A1ED+∠BEH+∠FEH=180°,

∴∠A1ED+∠FEH=90°.∵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DA1E=∠A=90°,

∴∠EDA1+∠A1ED=180°-90°=90°,∴∠EDA1=∠FEH.

又∠ DA1E=∠HBE=∠HB1E=90°,∴△A1DE∽△B1EH.
6. [ 精选 · 郴州 ] 如图 Z5-7①, 矩形 ABCD 中 , 点 E 为 AB 边上的动点 ( 不与
A,B 重合 ), 把△ ADE 沿 DE 翻折 , 点 A 的对应点为 A1, 延长 EA1 交直线 DC 于点

F, 再把∠ BEF 折叠 , 使点 B 的对应点 B1 落在 EF 上 , 折痕 EH 交直线 BC 于点


H.
(2) 如图② , 直线 MN 是矩形 ABCD 的对称轴 , 若点 A1 恰好落在直线 MN 上 ,
试判断△ DEF 的形状 , 并说明理由 ;

① ②

图 Z5-7
(2)△DEF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ܣܧ‬
∵MN 是矩形的对称轴,点 A1 恰好落在直线 MN 上,∴‫ܨ ܣ‬1=1,即 EA1=A1F,
1

又∠DA1E=90°,∴DA1 是 EF 的垂直平分线,

∴DE=DF,∠EDA1=∠FDA1,即△DEF 是等腰三角形.

∵△A1DE 是由△ADE 沿 DE 翻折得到的,


1
∴∠ADE=∠A1DE=∠A1DF= 3∠ADC=30°,∴∠EDF=60°,∴△DEF 是等边三角

形.
6. [ 精选 · 郴州 ] 如图 Z5-7①, 矩形 ABCD 中 , 点 E 为 AB 边上的动点 ( 不与
A,B 重合 ), 把△ ADE 沿 DE 翻折 , 点 A 的对应点为 A1, 延长 EA1 交直线 DC 于点

F, 再把∠ BEF 折叠 , 使点 B 的对应点 B1 落在 EF 上 , 折痕 EH 交直线 BC 于点


H.
(3) 如图③ , 在 (2) 的条件下 , 点 G 为△ DEF 内一点 , 且∠ DGF=150°, 试探究
DG,EG,FG 的数量关系 .

① ②

图 Z5-7
(3)DG,EG,FG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为 :DG2+FG2=EG2.
理由如下 :
将△ EDG 绕点 E 逆时针旋转 60°, 则旋转后的 ED 将会和 EF 重合 , 同时 G 点落
在了 G1 的位置 , 连接 GG1, 如图 .

∵△EFG1 是由△ EDG 旋转得到的 ,

∴FG1=DG,EG=EG1,∠GEG1=60°,

∴△EGG1 为等边三角形 ,∴GG1=EG.

又∠ GFG1=∠G1FE+∠GFE=∠GDE+∠GFE=(60°-∠GDF)+(60°-∠GFD)
=120°-(∠GDF+∠GFD)=120°-(180°-∠DGF)=120°-(180°-150°)=90°,
∴△GFG1 是直角三角形 ,∴GF2+G1F2=G,∴DG2+GF2=GE2.
类型二 旋转型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时 , 需仔细观察图形旋转前后相关的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位置关系 , 相关的角的变化及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 从中提炼出基本图形和常用
模型 , 如旋转产生的等腰三角形等 , 进而借助全等 ( 相似 ) 三角形 , 结合勾股定
理、基本图形的性质等其他知识求解 .
例 2 [ 精选 · 张家口一模 ] 如图 Z5-8①, 已知△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 ,∠BAC=90°, 点 D 是 BC 的中点 . 作正方形 DEFG, 使点 A,C 分别在 DG 和
DE 上 , 连接 AE,BG.
(1) 线段 BG 和 AE 的数量关系是 .
(2) 将正方形 DEFG 绕点 D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α(0°<α≤360°).
① 判断 (1) 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 请利用图②证明你的结论 .
② 若 BC=DE=4, 当 AE 取最大值时 , 求 AF 的值 .

图 Z5-8
解 :(1)BG=AE.
提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 D 是 BC 的中点,

∴AD⊥BC,BD=CD=AD,∴∠ADB=∠ADC=90°.

∵四边形 DEFG 是正方形,∴DE=DG.

𝐵𝐷 = 𝐴𝐷,
在△BDG 和△ADE 中,൝
∠𝐵𝐷𝐺 = ∠𝐴𝐷𝐸,∴△BDG≌△ADE(SAS),∴BG=AE.
𝐺𝐷 = 𝐸𝐷,
例 2 [ 精选 · 张家口一模 ] 如图 Z5-8①, 已知△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 ,∠BAC=90°, 点 D 是 BC 的中点 . 作正方形 DEFG, 使点 A,C 分别在 DG 和
DE 上 , 连接 AE,BG.
(2) 将正方形 DEFG 绕点 D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α(0°<α≤360°).
① 判断 (1) 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 请利用图②证明你的结论 .
② 若 BC=DE=4, 当 AE 取最大值时 , 求 AF 的值 .

图 Z5-8
(2)①成立.

证明:如图①,连接 AD,

∵在 Rt△BAC 中,D 为斜边 BC 的中点,

∴AD=BD,AD⊥BC,∴∠ADG+∠GDB=90°.∵四边形 DEFG 为正方形,

∴DE=DG,∠GDE=90°,∴∠ADG+∠ADE=90°,
𝐵𝐷 = 𝐴𝐷,
∴∠BDG=∠ADE.在△BDG 和△ADE 中,൝
∠𝐵𝐷𝐺 = ∠𝐴𝐷𝐸,
𝐺𝐷 = 𝐸𝐷,

∴△BDG≌△ADE(SAS),∴BG=AE.
②∵BG=AE,∴当 BG 取得最大值时,AE 取得最大值.

如图②,当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270°时到图示位置,其中 B,D,G 三点共线,A,D,E 三

点共线,AE 取得最大值.

∵BC=DE=4,∴BG=2+4=6.∴AE=6.

在 Rt△AEF 中,由勾股定理,得 AF=ξ 𝐴𝐸 2 + 𝐸𝐹 2 =ξ 36 + 16,∴AF=2ξ 13.


【方法点析】
本题需要把握旋转过程中边角的对应关系 ,(2)② 中 , 将求 AE 的长度转化为求
BG 的长度 , 从而找到 AE 取最大值时的位置 , 继而可求此时 AF 的长度 .
| 题型精练 |

1. [ 精选 · 廊坊广阳区一模 ] 如图 Z5-9,△BAD 是由△ BEC 在平面内绕点 B 逆时


针旋转 60° 而得 , 且 AB⊥BC,BE=CE, 连接 DE.
(1) 求证 :△BDE≌△BCE;
(2) 试判断四边形 ABED 的形状 , 并说明理由 .

图 Z5-9
解:(1)证明:由旋转可知,AB=EB,AD=EC,BD=BC,∠ABD=∠EBC,

∠ABE=∠DBC=60°,∵AB⊥BC,∴∠ABC=90°,∴∠ABD=∠EBC=∠DBE=30°,
𝐵𝐷 = 𝐵𝐶,
在△BDE 和△BCE 中,൝
∠𝐷𝐵𝐸 = ∠𝐶𝐵𝐸,∴△BDE≌△BCE.
𝐵𝐸 = 𝐵𝐸,
1. [ 精选 · 廊坊广阳区一模 ] 如图 Z5-9,△BAD 是由△ BEC 在平面内绕点 B 逆时
针旋转 60° 而得 , 且 AB⊥BC,BE=CE, 连接 DE.
(2) 试判断四边形 ABED 的形状 , 并说明理由 .

(2) 四边形 ABED 是菱形 .


理由 :∵△BDE≌△BCE,∴DE=CE,
又∵ BE=CE,AB=EB,AD=EC, 图 Z5-9

∴AB=EB=DE=AD,∴ 四边形 ABED 是菱形 .


2.[精选·临沂兰陵一模]如图 Z5-10,正方形 ABCD 中,AB=2 5,O 是 BC 边的中点,

点 E 是正方形内一动点,OE=2,连接 DE,将线段 DE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90°得

DF,连接 AE,CF.

(1)如图①,求证:AE=CF;

(2)如图②,若 A,E,O 三点共线,求点


图 Z5-10
F 到直线 BC 的距离.
解 :(1) 证明 :∵ 将线段 DE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90° 得 DF,
∴∠EDF=90°,DE=DF,
∵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DC=90°,AD=DC,
∴∠ADC=∠EDF,∴∠ADE=∠CDF,
∴△ADE≌△CDF(SAS),∴AE=CF.
2.[精选·临沂兰陵一模]如图 Z5-10,正方形 ABCD 中,AB=2 5,O 是 BC 边的中

点,点 E 是正方形内一动点,OE=2,连接 DE,将线段 DE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90°

得 DF,连接 AE,CF.

(2)如图②,若 A,E,O 三点共线,求点

F 到直线 BC 的距离.
图 Z5-10
(2)如图,过点 F 作 FP⊥BC 交 BC 延长线于点 P,

则线段 FP 的长度就是点 F 到直线 BC 的距离.

∵点 O 是 BC 的中点,且 AB=BC=2ξ 5,∴BO=ξ 5,

∴AO=ξ 𝐴𝐵2 + 𝐵𝑂2 =5.∵OE=2,A,E,O 三点共线,∴AE=AO-OE=3,

由(1)知△ADE≌△CDF,∴AE=CF=3,∠DAO=∠DCF,∴∠BAO=∠FCP,
𝐶𝐹 𝑃𝐹 3 𝑃𝐹
又∵∠ABO=∠FPC=90°,∴△ABO∽△CPF,∴𝐴𝑂 =𝐵𝑂 ,∴5= 5 ,
ξ

3ξ 5 3ξ 5
∴PF= 5
,∴点 F 到直线 BC 的距离为 5
.
3. [ 精选 · 福建 ] 在 Rt△ABC 中 ,∠ABC=90°,∠ACB=30°. 将△ ABC 绕点 C 顺
时针旋转一个角度 α 得到△ DEC, 点 A,B 的对应点分别为 D,E.
(1) 若点 E 恰好落在边 AC 上 , 如图 Z5-11①, 求∠ ADE 的大小 ;
(2) 若 α=60°,F 为 AC 的中点 , 如图② , 求证 : 四边形 BEDF 是平行四边形 .

解:(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DCE=∠ACB=30°,
∠DEC=∠ABC=90°,CA=CD,
180°-∠𝐷𝐶𝐸
∴∠ADC=∠DAC= 2
=75°.

∵∠EDC=90°-∠ACD=60°, 图 Z5-11
∴∠ADE=∠ADC-∠EDC=15°.
3. [ 精选 · 福建 ] 在 Rt△ABC 中 ,∠ABC=90°,∠ACB=30°. 将△ ABC 绕点 C 顺
时针旋转一个角度 α 得到△ DEC, 点 A,B 的对应点分别为 D,E.
(2) 若 α=60°,F 为 AC 的中点 , 如图② , 求证 : 四边形 BEDF 是平行四边形 .

图 Z5-11
1
(2)证明:延长 BF 交 CE 于点 G.在 Rt△ABC 中,∠ACB=30°,∴AB=2AC.

1
∵点 F 是边 AC 的中点,∴BF=FC=2AC=AB,∴∠FBC=∠ACB=30°.

由旋转的性质得 AB=DE,∠DEC=∠ABC=90°,∠BCE=∠ACD=60°,∴DE=BF.

∵∠BGE=∠GBC+∠ECB=90°,∴∠DEC=∠BGE=90°,∴BF∥DE,

∴四边形 BFDE 是平行四边形.


4. [ 精选 · 菏泽 ] 问题情境 :
在综合与实践课上 , 老师让同学们以“矩形纸片的剪拼”为主题开展数学活
动 . 如图 Z5-12①, 将矩形纸片 ABCD 沿对角线 AC 剪开 , 得到△ ABC 和
△ ACD, 并且量得 AB=2 cm,AC=4 cm.
操作发现 :
(1) 将图①中的△ ACD 以点 A 为旋转中心 ,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α, 使
∠ α=∠BAC, 得到如图②所示的△ AC'D, 过点 C 作 AC' 的平行线 , 与 DC' 的延
长线交于点 E, 则四边形 ACEC' 的形状是 .
(2) 创新小组将图①中的△ ACD 以点 A 为旋转中心 ,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 使
B,A,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得到如图③所示的△ AC'D, 连接 CC', 取 CC' 的
中点 F, 连接
AF 并延长至点 G, 使 FG=AF, 连接 CG,C'G, 得到四边形 ACGC', 发现它是正
方形 , 请你证明这个结论 .
实践探究 :
(3) 缜密小组在创新小组发现结论的基础上 , 进行如下操作 : 将△ ABC 沿着
BD 方向平移 , 使点 B 与点 A 重合 , 此时 A 点平移至 A' 点 ,A'C 与 BC' 相交于
点 H, 如图④所示 , 连接 CC', 试求 tan∠C'CH 的值 .

图 Z5-12
解 :(1) 菱形 .
理由 : 由题意得∠ CAC'=∠BAC=∠DC'A,∴C'E∥AC.
又∵ CE∥AC',∴ 四边形 ACEC' 是平行四边形 .
∵AC=AC',∴ 平行四边形 ACEC' 是菱形 .
4. [ 精选 · 菏泽 ] 问题情境 :
在综合与实践课上 , 老师让同学们以“矩形纸片的剪拼”为主题开展数学活
动 . 如图 Z5-12①, 将矩形纸片 ABCD 沿对角线 AC 剪开 , 得到△ ABC 和
△ ACD, 并且量得 AB=2 cm,AC=4 cm.
操作发现 :
(2) 创新小组将图①中的△ ACD 以点
A 为旋转中心 ,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 使 图 Z5-12
B,A,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得到如
图③所示的△ AC'D, 连接 CC', 取 CC' 的中点 F, 连接 AF 并延长至点 G, 使
FG=AF, 连接 CG,C'G, 得到四边形 ACGC', 发现它是正方形 , 请你证明这个结
论.
(2) 证明 : 由题意得 CF=C'F,FG=AF,∴ 四边形 ACGC' 是平行四边形 .
∵AC=AC',∴ 平行四边形 ACGC' 是菱形 .
∵B,A,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且∠ BAC+∠DAC'=90°,
∴∠CAC'=90°,∴ 菱形 ACGC' 是正方形 .
4. [ 精选 · 菏泽 ] 问题情境 :
在综合与实践课上 , 老师让同学们以“矩形纸片的剪拼”为主题开展数学活
动 . 如图 Z5-12①, 将矩形纸片 ABCD 沿对角线 AC 剪开 , 得到△ ABC 和
△ ACD, 并且量得 AB=2 cm,AC=4 cm.
实践探究 :
(3) 缜密小组在创新小组发现结
论的基础上 , 进行如下操作 : 将
图 Z5-12
△ABC 沿着 BD 方向平移 , 使点 B 与
点 A 重合 , 此时 A 点平移至 A' 点 ,A'C 与 BC' 相交于点 H, 如图④所示 , 连接
CC', 试求 tan∠C'CH 的值 .
𝐴'𝐵 2 1
(3)∵A'B=2 cm,A'C=4 cm,∴sin∠A'CB=𝐴'𝐶 =4=2,∴∠A'CB=30°.

∴∠A'CB=∠DBC'=30°,∠BA'C=60°,∴∠A'HB=∠BHC=∠CHC'=90°.
1
易得 BC=2ξ 3 cm.在 Rt△BHC 中,∠BCH=30°,∴BH=2BC=ξ 3 cm,HC=3 cm,

𝐻𝐶' 4-ξ 3
∴HC'=BC'-BH=(4-ξ 3) cm,∴tan∠C'CH= 𝐻𝐶 = .
3
5. 数学活动课上 , 某学习小组对有一内角为 120° 的平行四边形
ABCD(∠BAD=120°) 进行探究 : 将一块含 60° 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 Z5-13 所
示放置在平行四边形 ABCD 所在平面内旋转 , 且 60° 角的顶点始终与点 C 重
合 , 较短的直角边和斜边所在的两直线分别交线段 AB,AD 于点 E,F( 不包括线
段的端点 ).
初步尝试
(1) 如图① , 若 AD=AB, 求证 :
①△BCE≌△ACF;②AE+AF=AC;
类比发现
(2) 如图② , 若 AD=2AB, 过点 C 作 CH⊥AD 于点 H, 求证 :AE=2FH;
深入探究
𝐴𝐸+3𝐴𝐹
(3)如图③,若 AD=3AB,探究得 𝐴𝐶
的值为常数 t,则 t= .

图 Z5-13
解:(1)证明:①∵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BAD=120°,

∴∠D=∠B=60°,AD=BC,AB=CD.又∵AD=AB,

∴△ABC,△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B=∠CAD=60°,∠ACB=60°,BC=AC,

∵∠BCE+∠ACE=∠ACF+∠ACE=60°,∴∠BCE=∠ACF.
∠𝐵 = ∠𝐶𝐴𝐹,
在△BCE 和△ACF 中,൝
𝐵𝐶 = 𝐴𝐶, ∴△BCE≌△ACF.
∠𝐵𝐶𝐸 = ∠𝐴𝐶𝐹,

②∵△BCE≌△ACF,∴BE=AF,∴AE+AF=AE+BE=AB=AC.
5. 数学活动课上 , 某学习小组对有一内角为 120° 的平行四边形
ABCD(∠BAD=120°) 进行探究 : 将一块含 60° 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 Z5-13 所
示放置在平行四边形 ABCD 所在平面内旋转 , 且 60° 角的顶点始终与点 C 重
合 , 较短的直角边和斜边所在的两直线分别交线段 AB,AD 于点 E,F( 不包括线
段的端点 ).
类比发现
(2) 如图② , 若 AD=2AB, 过点 C 作 CH⊥AD 于点 H, 求证 :AE=2FH;

图 Z5-13
(2)证明:设 DH=x,由题意得 CD=2x,CH=ξ 3x,∴AD=2AB=4x,∴AH=AD-DH=3x,

∵CH⊥AD,∴AC=ξ 𝐴𝐻2 + 𝐶𝐻2 =2ξ 3x,∴AC2+CD2=AD2,∴∠ACD=90°,


∴∠BAC=∠ACD=90°,∴∠CAD=30°,∴∠ACH=60°,
𝐴𝐸 𝐴𝐶
∵∠ECF=60°,∴∠HCF=∠ACE,∴△ACE∽△HCF,∴𝐹𝐻 =𝐶𝐻 =2,∴AE=2FH.
5. 数学活动课上 , 某学习小组对有一内角为 120° 的平行四边形
ABCD(∠BAD=120°) 进行探究 : 将一块含 60° 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 Z5-13 所
示放置在平行四边形 ABCD 所在平面内旋转 , 且 60° 角的顶点始终与点 C 重
合 , 较短的直角边和斜边所在的两直线分别交线段 AB,AD 于点 E,F( 不包括线
深入探究 ).
段的端点
𝐴𝐸+3𝐴𝐹
(3)如图③,若 AD=3AB,探究得 𝐴𝐶
的值为常数 t,则 t= .

图 Z5-13
[答案](3)ξ 7

[解析]如图,作 CN⊥AD 于 N,CM⊥BA 于 M,CM 与 AD 交于点 H.

∵∠ECF+∠EAF=180°,∴∠AEC+∠AFC=180°,∵∠AFC+∠CFN=180°,
𝐶𝑁 𝐹𝑁
∴∠CFN=∠AEC,又∵∠M=∠CNF=90°,∴△CFN∽△CEM,∴𝐶𝑀 =𝐸𝑀 ,
𝐶𝑁 𝐹𝑁 1
∵AB·CM=AD·CN,AD=3AB,∴CM=3CN,∴𝐶𝑀 =𝐸𝑀 =3.
设 CN=a,FN=b,则 CM=3a,EM=3b,∵∠MAH=60°,∠M=90°,
ξ3 2ξ 3
∴∠AHM=∠CHN=30°,∴HC=2a,HM=a,HN=ξ 3a,∴AM= 3 a,AH= 3
a,

2 ξ 21
∴AC=ξ 𝐴𝑀2 + 𝐶𝑀2 = 3
a,AE+3AF=(EM-AM)+3(AH+HN-FN)

14 ξ 3
=EM-AM+3AH+3HN-3FN=3AH+3HN-AM= a,
3
14 ξ 3
𝐴𝐸+3𝐴𝐹 𝑎
∴ = 3
2 ξ 21
=ξ 7.故答案为ξ 7.
𝐴𝐶 𝑎
3
6.[精选·东营]如图 Z5-14①,在 Rt△ ABC 中,∠B=90°,AB=4,BC=2,点 D,E 分别是边

BC,AC 的中点,连接 DE.将△ CDE 绕点 C 逆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为α.

(1)问题发现
‫ܣܧ‬
①当α=0°时, ‫= ܤܦ‬ ;

‫ܣܧ‬
②当α=180°时, ‫= ܤܦ‬ .

(2)拓展探究
‫ܣܧ‬
试判断:当 0°≤α<360°时, ‫ܤܦ‬的大小有无变化?请仅就图②的情形给出证明.
(3) 问题解决
△CDE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至 A,B,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 求线段 BD 的长 .

① ②
备用图

解:(1)①ξ 5;②ξ 5. 图 Z5-14


6.[精选·东营]如图 Z5-14①,在 Rt△ ABC 中,∠B=90°,AB=4,BC=2,点 D,E 分别是边

BC,AC 的中点,连接 DE.将△ CDE 绕点 C 逆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为α.

(2)拓展探究
‫ܣܧ‬
试判断:当 0°≤α<360°时, 的大小有无变化?请仅就图②的情形给出证明.
‫ܤܦ‬

① ②
备用图
图 Z5-14
𝐴𝐸
(2)𝐵𝐷 的大小无变化.

证明:如图①,

∵∠B=90°,AB=4,BC=2,∴AC=ξ 𝐴𝐵2 + 𝐵𝐶 2 =ξ 42 + 22 =2ξ 5.


1 1
∵点 D,E 分别是边 BC,AC 的中点,∴CE=2AC=ξ 5,CD=2BC=1.

如图②,∵∠DCE=∠BCA,

∴∠ACE+∠DCA=∠BCD+∠DCA,∴∠ACE=∠BCD,
𝐶𝐸 𝐶𝐴 𝐴𝐸 𝐶𝐸 𝐴𝐸
∵𝐶𝐷 =𝐶𝐵 =ξ 5,∴△ACE∽△BCD,∴𝐵𝐷 =𝐶𝐷 =ξ 5,即𝐵𝐷 的大小无变化.
6. [ 精选 · 东营 ] 如图 Z5-14①, 在 Rt△ABC 中 ,∠B=90°,AB=4,BC=2, 点 D,E
分别是边 BC,AC 的中点 , 连接 DE. 将△ CDE 绕点 C 逆时针方向旋转 , 记旋转
角为 α.
(3) 问题解决
△CDE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至 A,B,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 求线段 BD 的长 .

① ②
备用图
图 Z5-14
(3)①当点 E 在 AB 延长线上时,如图③所示,

在 Rt△BCE 中,CE=ξ 5,BC=2,BE=ට 𝐸𝐶 2 -𝐵𝐶 2 =ට 5-4=1,

𝐴𝐸 𝐴𝐸
∴AE=AB+BE=5,由(2)得𝐵𝐷 =ξ 5,∴BD= 5 =ξ 5.
ξ

②当点 E 在线段 AB 上时,如图④所示.由①知:BE=1.

𝐴𝐸 𝐴𝐸 3ξ 5
∴AE=AB-BE=3,由(2)得𝐵𝐷 =ξ 5,∴BD= 5 = .
ξ 5

3ξ 5
综上所述,线段 BD 的长为ξ 5或 .
5
7.[精选·河南]在△ ABC 中,CA=CB,∠ACB=α.点 P 是平面内不与点 A,C 重合的任

意一点,连接 AP,将线段 AP 绕点 P 逆时针旋转α得到线段 DP,连接 AD,BD,CP.

(1)观察猜想
‫ܤܦ‬
如图 Z5-15①,当α=60°时, ‫ ܲܥ‬的值是 ;

直线 BD 与直线 CP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是: .

(2)类比探究
‫ܤܦ‬
如图②,当α=90°时,请写出 ‫ ܲܥ‬的值及直线 BD 与直线 CP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

并就图②的情形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

当 α=90°时,若点 E,F 分别是 CA,CB 的中

点,点 P 在直线 EF 上,请直接写出点


𝐴𝐷
C,P,D 在同一直线上时 的值.
𝐶𝑃

解 :(1)1;60°
[ 解析 ] 证得△ ACP≌△ABD 即
图 Z5-15
可.
7.[精选·河南]在△ ABC 中,CA=CB,∠ACB=α.点 P 是平面内不与点 A,C 重合的任

意一点,连接 AP,将线段 AP 绕点 P 逆时针旋转α得到线段 DP,连接 AD,BD,CP.

(2)类比探究
‫ܤܦ‬
如图②,当α=90°时,请写出 ‫ ܲܥ‬的值及直

线 BD 与直线 CP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

度数,并就图②的情形说明理由.

图 Z5-15
𝐵𝐷
(2) =ξ 2,直线 BD 与 CP 相交所成的角度是 45°,
𝐶𝑃

理由如下:假设 BD 与 CP 相交于点 M,AC 与 BD 交于点 N,如图①,


𝑃𝐴 ξ2
由题意可知,△PA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P=45°,𝐴𝐷 = 2 .

𝐴𝐶 ξ2
∵CA=CB,∠ACB=α=90°,∴△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45°,𝐴𝐵 = 2 .

∵∠CAP=∠PAD+∠CAD=45°+∠CAD,∠BAD=∠BAC+∠CAD=45°+∠CAD,
𝑃𝐴 𝐴𝐶 ξ2
∴∠PAC=∠DAB,又∵𝐴𝐷 =𝐴𝐵 = 2 ,∴△APC∽△ADB,
𝐵𝐷 𝐴𝐵
∴ = =ξ 2,∠PCA=∠ABD.∵∠ANB=∠DNC,∴∠CMN=∠CAB=45°,
𝐶𝑃 𝐴𝐶
即直线 BD 与 CP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为 45°.
𝐵𝐷
综上所述: 𝐶𝑃 =ξ 2,直线 BD 与 CP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是 45°.
7.[精选·河南]在△ ABC 中,CA=CB,∠ACB=α.点 P 是平面内不与点 A,C 重合的任

意一点,连接 AP,将线段 AP 绕点 P 逆时针旋转α得到线段 DP,连接 AD,BD,CP.

(3)解决问题

当α=90°时,若点 E,F 分别是 CA,CB 的

中点,点 P 在直线 EF 上,请直接写出点

‫ܣܦ‬
C,P,D 在同一直线上时 的值.
‫ܲܥ‬

图 Z5-15
𝐴𝐷
(3) 𝐶𝑃 的值为 2+ξ 2或 2-ξ 2.

提示:如图②,设 CP=a,由(2)则可得 BD=ξ 2a.

设 CD 与 AB 相交于点 Q,易知 EF∥AB,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 PQ=CP=a.

可证∠DQB=∠DBQ=67.5°,则 DQ=BD=ξ 2a,易得 AD=ξ 2PD=2a+ξ 2a,


𝐴𝐷
所以 𝐶𝑃 =2+ξ 2.如图③,可设 AP=DP=b,则 AD=ξ 2b.

由 EF∥AB,∠PEA=∠CAB=45°,可证∠ECD=∠EAD=22.5°,
𝐴𝐷 𝐴𝐷
易得 CD=AD=ξ 2b,CP=ξ 2b+b,所以 𝐶𝑃 =2-ξ 2.综上所述: 𝐶𝑃 =2+ξ 2或 2-ξ 2.
8. [ 精选 · 宿迁 ] 如图 Z5-16①, 在钝角三角形 ABC 中 ,∠ABC=30°,AC=4, 点
D 为边 AB 中点 , 点 E 为边 BC 中点 , 将△ BDE 绕点 B 逆时针方向旋转 α 度
(0≤α≤180).
(1) 如图② , 当 0<α<180 时 , 连接 AD,CE. 求证 :△BDA∽△BEC.
(2) 如图③ , 直线 CE,AD 交于点 G. 在旋转过程中 ,∠AGC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
化 ? 如变化 , 请说明理由 ; 如不变 , 请求出这个角的度数 .
(3) 将△ BDE 从图①位置绕点 B 逆时针方向旋转 180°, 求点 G 的运动路程 .

图 Z5-16
解:(1)证明:如题图①,∵点 D 为边 AB 中点,点 E 为边 BC 中点,∴DE∥AC,
𝐵𝐷 𝐵𝐸 𝐵𝐷 𝐵𝐴
∴𝐵𝐴 =𝐵𝐶 ,∴𝐵𝐸 =𝐵𝐶 ,在题图②中,∵∠DBE=∠ABC,

∴∠DBA=∠EBC,∴△DBA∽△EBC.
8. [ 精选 · 宿迁 ] 如图 Z5-16①, 在钝角三角形 ABC 中 ,∠ABC=30°,AC=4, 点
D 为边 AB 中点 , 点 E 为边 BC 中点 , 将△ BDE 绕点 B 逆时针方向旋转 α 度
(0≤α≤180).
(2) 如图③ , 直线 CE,AD 交于点 G. 在旋转过程中 ,∠AGC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
化 ? 如变化 , 请说明理由 ; 如不变 , 请求出这个角的度数 .

图 Z5-16
(2)∠AGC 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AGC=30°.
理由 : 如图①中 , 设 AB 交 CG 于点 O.
∵△DBA∽△EBC,∴∠DAB=∠ECB,
∵∠DAB+∠AOG+∠AGC=180°,∠ECB+∠COB+∠ABC=180°,
∠AOG=∠COB,∴∠AGC=∠ABC=30°.
8. [ 精选 · 宿迁 ] 如图 Z5-16①, 在钝角三角形 ABC 中 ,∠ABC=30°,AC=4, 点
D 为边 AB 中点 , 点 E 为边 BC 中点 , 将△ BDE 绕点 B 逆时针方向旋转 α 度
(0≤α≤180).
(3) 将△ BDE 从图①位置绕点 B 逆时针方向旋转 180°, 求点 G 的运动路程 .

图 Z5-16
(3)如图②,设 AB 的中点为 K,连接 DK,以 AC 为边向左作等边三角形 ACO,

连接 OG,OB,DK.以 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O,


1
∵∠AGC=30°,∠AOC=60°,∴∠AGC= ∠AOC,
2

∴点 G 在☉O 上运动.以 B 为圆心,BD 为半径作☉B,

当直线 AG 与☉B 相切时,BD⊥AD,

∴∠ADB=90°.∵BK=AK,∴DK=BK=AK.∵BD=BK,∴BD=DK=BK,

∴△BDK 是等边三角形,∴∠DBK=60°,∴∠DAB=30°∴∠GOB=2∠DAB=60°,

෽ 的长=60·π·4=4π ,观察图形可知,点 G 的运动路程是𝐵𝐺


∴𝐵𝐺 ෽ 长的 2 倍,为8π .
180 3 3
类型三 分割与剪拼型问题
例 3 从三角形 ( 不是等腰三角形 ) 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 , 顶点与
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 , 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
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 , 另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 ,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
形的完美分割线 .
(1) 如图 Z5-17①, 在△ ABC 中 ,CD 为角平分线 ,∠A=40°,∠B=60°, 求证 :CD 为△
ABC 的完美分割线 .
(2) 在△ ABC 中 ,∠A=48°,CD 是△ ABC 的完美分割线 , 且△ ACD 为等腰三角形 ,
求∠ ACB 的度数 .
(3) 如图② ,△ABC 中 ,AC=2,BC=,CD 是△ ABC 的完美分割线 , 且△ ACD 是以
CD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 求完美分割线 CD 的长 .
【分层分析】
(1) 根据完美分割线的定义证明 :①△ABC 不是等腰三角形 ,②△ACD 是等腰
三角形 ,③△BDC∽△BCA 即可 ;

图 Z5-17
解:(1)证明:∵∠A=40°,∠B=60°,∴∠ACB=80°,∴△ABC 不是等腰三角形.
1
∵CD 平分∠ACB,∴∠ACD=∠BCD= ∠ACB=40°,∴∠ACD=∠A=40°,
2

∴△ACD 为等腰三角形.∵∠DCB=∠A=40°,∠CBD=∠ABC,

∴△BCD∽△BAC.∴CD 是△ABC 的完美分割线.


例 3 从三角形 ( 不是等腰三角形 ) 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 , 顶点
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 , 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
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 , 另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 ,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
个三角形的完美分割线 .
(2) 在△ ABC 中 ,∠A=48°,CD 是△ ABC 的完美分割线 , 且△ ACD 为等腰三角形 ,
求∠ ACB 的度数 .
【分层分析】
(2) 要求∠ ACB 的度数 , 需分三种情形
讨论 :① 当 AD=CD 时 ,② 当 AD=AC 时 ,
图 Z5-17
③ 当 AC=CD 时 ;
(2)①当 AD=CD 时,如图①,∠ACD=∠A=48°,∵△BDC∽△BCA,

∴∠BCD=∠A=48°,∴∠ACB=∠ACD+∠BCD=96°.
180°-48°
②当 AD=AC 时,如图②,∠ACD=∠ADC= =66°,
2

∵△BDC∽△BCA,∴∠BCD=∠A=48°,∴∠ACB=∠ACD+∠BCD=114°.

③当 AC=CD 时,如图③,∠ADC=∠A=48°,∵△BDC∽△BCA,

∴∠BCD=∠A=48°,与已知∠ADC>∠BCD 矛盾,∴舍去.∴∠ACB=96°或 114°.


例 3 从三角形 ( 不是等腰三角形 ) 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 , 顶点
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 , 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
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 , 另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 ,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
个三角形的完美分割线 .
(3) 如图② ,△ABC 中 ,AC=2,BC=,CD 是△ ABC 的完美分割线 , 且△ ACD 是以
CD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 求完美分割线 CD 的长 .
【分层分析】
(3)设 BD=x,利用△BCD∽△BAC,
𝐶𝐷 𝐵𝐶 𝐵𝐷
得𝐴𝐶 =𝐵𝐴 = 𝐵𝐶 ,列方程求解.
图 Z5-17
𝐵𝐶 𝐵𝐷
(3)由已知 AC=AD=2,∵△BCD∽△BAC,∴𝐵𝐴 = 𝐵𝐶 ,设 BD=x,∴(ξ 2)2=x(x+2),

𝐶𝐷 𝐵𝐷 ξ 3-1 ξ 3-1
∵x>0,∴x=ξ 3-1,∵△BCD∽△BAC,∴𝐴𝐶 = 𝐵𝐶 = ,∴CD= ×2=ξ 6 − ξ 2.
ξ2 ξ2
| 题型精练 |

1. [ 精选 · 江西 ] 图 Z5-18 是由 10 根完全 [ 答案 ]D
相同的小棒拼接而成 , 请你再添 2 根与前 [ 解析 ] 具体拼法有 6 种 , 如图所
面完全相同的小棒 , 拼接后的图形恰好有 3 示 .
个菱形的方法共有 ( )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图 Z5-18
2.[精选·台州]如图 Z5-19 是用 8 块 A 型瓷砖(白色四边形)和 8 块 B 型瓷砖(黑色

三角形)不重叠、无空隙拼接而成的一个正方形图案,图案中 A 型瓷砖的总面积

与 B 型瓷砖的总面积之比为 ( )

A. 2∶1 B.3∶2

C. 3∶1 D. 2∶2

图 Z5-19
[ 答案 ] A
[解析]观察原拼接成的图案,可得其是轴对称图形,有 4 条对称轴,将其分成全等
的 8 部分,如图,是把原图分割成 8 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过点 E 作 EK⊥AC,
作 EF⊥BC,垂足分别为 K,F.易证△AEK,△BEF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 AK 为 x,则 EK=CF=DF=x,AE=BD=ξ 2x,∴KC=EF=(ξ 2+1)x,
1 1
∴S 阴影=2EF·DC=2·(ξ 2+1)x·2x=(ξ 2+1)x2,

1 1 1 1
S 空白=2EF·BD+2AC·EK=2·(ξ 2+1)x·ξ 2x+2·(ξ 2+2)x·x=(ξ 2+2)x2,
𝑆
空白 (2+ξ 2)𝑥 2
∴𝑆 =( 2+1)𝑥 2 =ξ 2,则图案中 A 型瓷砖的总面积与 B 型瓷砖的总面积之比为
ξ
阴影

ξ 2∶1,故选 A.
3. 如图 Z5-20, 将正方形 ABCD 剪成左图所示的四块 , 恰好能拼成右图所示的
矩形 . 若 EC=1, 则 BE= .

图 Z5-20
1+ξ 5
[答案] 2

[解析]设 CE=a,BE=b.已知图中的①和②,③和④形状、大小分别完全相同,

结合图中数据可知①③能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②④能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并且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利用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可拼成矩形.

利用拼图前后的面积相等,可列出等式(a+b)2=b(b+a+b),而 a=1,

代入即可得到关于 b 的方程 b2-b-1=0,

1±ξ 5 1+ξ 5 1+ξ 5


解得 b= 2
,∵b>0,∴BE=b= 2
.故答案为: 2
.
4. [ 精选 · 绍兴 ] 把边长为 2 的正方形纸片 ABCD 分割成如图 Z5-21 的四块 ,
点 O 为正方形的中心 , 点 E,F 分别是 AB,AD 的中点 , 用这四块纸片拼成与此
正方形不全等的四边形 MNPQ( 要求这四块纸片不重叠无缝隙 ), 则四边形
MNPQ 的周长是
.

图 Z5-21
[答案]10 或 8+2ξ 2或 6+2ξ 2

[解析]通过动手操作可得四边形 MNPQ 如下图中阴影部分(相等周长的只给出

一种图形)所示,再根据周长的定义即可求解.

图①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1+2+3+2ξ 2=6+2ξ 2;

图②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1+4+1+4=10;

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3+5+ξ 2 + ξ 2=8+2ξ 2.

故四边形 MNPQ 的周长是 6+2ξ 2或 10 或 8+2ξ 2.


5. [ 精选 · 扬州 ] 问题呈现
如图 Z5-22①, 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网格中 , 连接格点 D,N 和 E,C,DN 和 EC
相交于点 P, 求 tan∠CPN 的值 .
方法归纳
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 我们往往需要找出 ( 或构造出 ) 一个直角三角形 .
观察发现问题中∠ CPN 不在直角三角形中 , 我们常常利用网格画平行线等方
法解决此类问题 , 比如连接格点 M,N, 可得 MN∥EC, 则∠ DNM=∠CPN, 连接
DM, 那么∠ CPN 就变换到 Rt△DMN 中 .
问题解决
(1) 直接写出图①中 tan∠CPN 的值为 ;
(2) 如图② , 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网格中 ,AN 与 CM 相交于点 P, 求 cos∠CPN
的值 .
思维拓展
(3) 如图③ ,AB⊥BC,AB=4BC, 点 M 在 AB 上 , 且 AM=BC, 延长 CB 到 N, 使
BN=2BC, 连接 AN 交 CM 的延长线于点 P, 用上述方法构造网格求∠ CPN 的
度数 .

图 Z5-22
[答案]2

提示:由勾股定理得:DM=2ξ 2,MN=ξ 2,DN=ξ 10.

∵(2ξ 2)2+(ξ 2)2=(ξ 10)2,∴DM2+MN2=DN2,∴△DMN 是直角三角形.

𝐷𝑀 2ξ 2
∵MN∥EC,∴∠CPN=∠DNM.∵tan∠DNM=𝑀𝑁 = =2,∴tan∠CPN=2.
ξ2
5. [ 精选 · 扬州 ] 问题呈现
如图 Z5-22①, 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网格中 , 连接格点 D,N 和 E,C,DN 和 EC
相交于点 P, 求 tan∠CPN 的值 .
方法归纳
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 我们往往需要找出 ( 或构造出 ) 一个直角三角形 .
观察发现问题中∠ CPN 不在直角三角形中 , 我们常常利用网格画平行线等方
法解决此类问题 , 比如连接格点 M,N, 可得 MN∥EC, 则∠ DNM=∠CPN, 连接
DM, 那么∠ CPN 就变换到 Rt△DMN 中 .
问题解决
(2) 如图② , 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网格中 ,AN 与 CM 相交于点 P, 求 cos∠CPN
的值 .
(2)如图,取格点 D,连接 CD,DM.

∵CD∥AN,∴∠CPN=∠DCM.

易得△DC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图 Z5-22
∴∠DCM=45°,
ξ2
∴cos∠CPN=cos∠DCM= 2 .
5. [ 精选 · 扬州 ] 问题呈现
如图 Z5-22①, 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网格中 , 连接格点 D,N 和 E,C,DN 和 EC
相交于点 P, 求 tan∠CPN 的值 .
方法归纳
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 我们往往需要找出 ( 或构造出 ) 一个直角三角形 .
观察发现问题中∠ CPN 不在直角三角形中 , 我们常常利用网格画平行线等方
法解决此类问题 , 比如连接格点 M,N, 可得 MN∥EC, 则∠ DNM=∠CPN, 连接
DM, 那么∠ CPN 就变换到 Rt△DMN 中 .
思维拓展
(3) 如图③ ,AB⊥BC,AB=4BC, 点 M 在 AB 上 , 且 AM=BC, 延长 CB 到 N, 使
BN=2BC, 连接 AN 交 CM 的延长线于点 P, 用上述方法构造网格求∠ CPN 的
度数 .
(3)构造如下图所示网格,取格点 Q,
连接 AQ,QN.
易得 PC∥QN,∴∠CPN=∠ANQ,
∵AQ=QN,∠AQN=90°,
∴∠ANQ=∠QAN=45°,∴∠CPN=45°. 图 Z5-22
6. 如图 Z5-23, 分别是可活动的菱形和平行四边形学具 , 已知平行四边形较短
的边与菱形的边长相等 .
(1) 在一次数学活动中 , 某小组学生将菱形的一边与平行四边形较短边重合 ,
摆拼成如图 Z5-24① 所示的图形 ,AF 经过点 C, 连接 DE 交 AF 于点 M, 观察
发现 : 点 M 是 DE 的中点 .
下面是两位学生有代表性的证明思路 :
思路 1: 不需作辅助线 , 直接证三角形全等 ;
图 Z5-23
思路 2: 不证三角形全等 , 连接 BD 交 AF 于点 H.
……
请参考上面的思路 , 证明点 M 是 DE 的中点 ( 只需用一种方法证明 );
𝐴𝑀
(2)如图②,在(1)的条件下,当∠ABE=135°时,延长 AD,EF 交于点 N,求 𝑁𝐸 的值;

𝐴𝐹 AM
(3)在(2)的条件下,若 =k(k 为大于ξ 2的常数),直接用含 k 的代数式表示 的值.
𝐴𝐵 MF

图 Z5-
24
解:(1)思路 1:证明:∵四边形 ABEF 和四边形 ABCD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和菱形,

∴EF=AB,EF∥AB,DC∥AB,DC=AB,∴EF∥DC,EF=DC,

∴∠CDM=∠FEM,又∵∠DMC=∠EMF,∴△DMC≌△EMF(AAS),

∴DM=EM,∴点 M 是 DE 的中点.

思路 2:证明:∵四边形 ABCD 是菱形,∴DH=HB.


𝐷𝐻 𝐷𝑀
∵四边形 ABEF 是平行四边形,∴HM∥BE,∴ = ,∴DM=EM,
𝐻𝐵 𝑀𝐸

∴点 M 是 DE 的中点.
6. 如图 Z5-23, 分别是可活动的菱形和平行四边形学具 , 已知平行四边形较短
的边与菱形的边长相等 .
𝐴𝑀
(2)如图②,在(1)的条件下,当∠ABE=135°时,延长 AD,EF 交于点 N,求 𝑁𝐸 的值;

图 Z5-
图 Z5-23
24
(2)如图,过点 M 作 MG∥NE 交 AN 于点 G,

∵点 M 是 DE 的中点,∴在△DNE 中,NE=2MG,

∵∠ABE=135°,∴∠NAF=∠NFA=∠BAF=45°,
∴EN⊥AN,∴MG⊥AN,
𝐴𝑀 ξ 2𝑀𝐺 ξ2
在 Rt△AMG 中,易得 AM=ξ 2MG,∴ 𝑁𝐸 = 2𝑀𝐺 = 2 .
6. 如图 Z5-23, 分别是可活动的菱形和平行四边形学具 , 已知平行四边形较短
的边与菱形的边长相等 .
𝐴𝐹 AM
(3)在(2)的条件下,若𝐴𝐵 =k(k 为大于ξ 2的常数),直接用含 k 的代数式表示 MF 的值.

图 Z5-
图 Z5-23
24
𝐴𝑀 𝑘+ξ 2
(3)𝑀𝐹 = 𝑘- .
ξ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