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4

建筑之美

明长城和北京城
(一)明长城

1. 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
3. 构成:
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
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 关隘 烽火台 城台 关城
明长城和北京城
1 、明长城
八达岭

居庸关,在北京昌平境内,为明长城重要关口之一;南北两个关口,
南名“南口”,北称“八达岭”。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中间有长
达 18.5 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居庸关为古代北京西北的屏嶂。
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异同点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贵族的南扰

起止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

建筑材料 土筑 多用砖石

①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骚扰;②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
作用
济的开发;③政治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象征意义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
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一)明长城

4. 特点: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
更完善,工程质量更优异。
明长城走向大体与古代农耕与游牧的分界线一
致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
耕地区连接线,在它附近的
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
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
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二)北京城 内城
皇城
1. 营建概况:在元大都基础上发展起来
明成祖朱棣, 1421 年正式迁 宫城
2. 组成: 都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3. 布局特点: 外城

① 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
京城的核心;
②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权 至 上 原则
现皇
体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③ 根据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
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
紫禁城,今称故宫 , 是北

朝 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
皇 城
北 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
京 内 宫城 城 建筑群。




外 城
小结:明朝的建筑
1987 年,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之美在于雄伟宏壮;
故宫之美在于庄严整饬、高贵大气;

既反映出明朝皇权统治的集中与威严。
也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导入新课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 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 , 如泰国有“三宝塔
寺”“三宝城” , 马来西亚有“三宝镇” , 马六甲有“三宝庙” , 爪哇有“三宝庙”
“三宝井”“三宝洞” , 新加坡有“三宝山”。

印度尼西亚 三宝垄 泰国 三宝塔寺 马来西亚 三宝庙

“ 三宝”是
谁?
一、郑和下西洋:
刘家港
你知道那时的西洋是今天的哪里吗?

红海
沿岸

非洲 文
东海 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 莱
岸 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印度洋)
1. 条件(背景)
阅读材料:思考: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材料 1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
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经济基础:明初国力雄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
强国(最根本条件)
材料 2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
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 科技保障:造船技术的
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渐丰富。 发达,指南针的运用,
地理知识的丰富

材料 3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 政府支持:明成祖的支
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 持
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2. 目的:阅读史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 郑和传》
材料二:“上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
德化而柔远人也。”
材料三: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
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政治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

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加强与海外的友好往来。
3.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根据课文 71 页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起止时间 1405——1433 年

次数 7次
船只规模 最多是有 200 多艘,最少时有 60 余艘

随从人员 首次下西洋有 27000 多人,人员类别十分多样


到达地区 亚洲、非洲等 30 多个国家
最远达到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走出去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
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
金银 漆器 茶 丝 瓷器 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
叶 绸 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
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
富。
——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友谊之船:慷慨送礼,展现风度
香料 宝石 象牙 珊瑚 异兽 贸易之船:相互贸易,互通有无

引进来
4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人物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比较结果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时间长
次数
7次 4次 次数多
人数 27800 1500 人数多
船数 大船 62 艘(连小船共有 200 17 艘 船只多
艘)
船只大小 长 44 丈( 151.8 米)宽 18 长 24.5 米宽 6 米
船只大
丈( 61.8 米) 范围广
到达范围 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设备先进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阅读材料,分析归纳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
材料 1 :郑和下西洋后,浮泥、满刺加、苏禄的国 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
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 300 多人访问中国, 好往来;
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材料 2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
多人到南洋 ( 即今东南亚 ) 去做工和经商。 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
材料 3 :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 了伟大贡献;
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
无下西洋了 ——《明史 · 郑和传》 给明朝政府造成了沉重
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
真正走向开放和富强。
二、戚继光抗倭:
思考:画中双方兵刃相见的
原因是什么?

倭寇:中国古代称日本为
倭国。元未明初,日本的
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
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
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
抢劫,被时人称为“倭
寇”。有很多中国的海盗
也加入到倭寇的队伍中。
官庾民舍焚劫,驱掠少壮,发掘墓冢。树
婴孩杆上,沃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笑
乐。得孕妇卜度男女,刳视中否,为胜负
饮酒,积骸如陵。
—— 《明史纪事本末》 · 《沿海倭乱》

原因:明朝中期,
① 日本国内局势动荡;
② 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
日本
倭寇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国 忧民 的情怀
戚继光忧
姓名:戚继光  出身将门, 17 岁承袭父职
 后考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
生活时代:明朝中期
 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
籍贯:山东登州(今蓬莱) 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民族:汉族  后又在北方抗击鞑靼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还
职业:军事家 写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戚家军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 , 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
工 10 000 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
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概述戚继光抗倭经过?
· 浙江沿海 :
1561 年,戚继光统领“戚家军”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
倭患。
· 东南沿海 :
在福建、广东地区,先后消灭了
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
解除。


· 性质: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自 1559 年至 1566 年,戚家军历 · 评价:我国历史上一位
13 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
大伤亡仅 69 人,敌我伤亡比例 伟大的民族英雄。
30:1 。
—— 《明朝那些事儿》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 年,葡萄牙殖民
《七子之歌》 闻一多 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
暂时借地登岸晾晒货物。

你可知妈港 (MACAU)
1573 年,向明朝政府
不是我真名姓 ? 上交五百两白银,获得
我离开你太久了, 了在澳门的租界居住权。
母亲 !
1887 年,清政府被迫
与葡萄牙王国签约,承
认了它对澳门的管理权。

1999 年 12 月 20 日回归祖国,与祖国分离
446 年。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侵占澳门三个事件反映了
明朝哪些方面的变化?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侵澳

国力强盛 国力衰落


的 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 友好 军事
对 葡萄牙攫取在
西洋 交往 外 冲突
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明朝中期以后——国力衰落
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地位

启示:建立海洋意识,在和平交往的同时不放弃武力抵抗。
一、科技名著 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著作 作者 作品类别 作品地位

李时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
《本草纲目》 药物学
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工艺科技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
宋应星
《天工开物》
面的总结。“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
徐光启 农业科学
《农政全书》 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
末年重要的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 、李时珍和《本草纲
目》

《本草纲目》药材

《本草纲目》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内 记载了药物 1800 种,收录药方 11000 多个,附有 1100


容 多幅药物形态图。

意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
李时珍 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1518-1593 ) 义
明代医药学家
传 17 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
播 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科技名著
1 、李时珍和《本草纲
目》
请列举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或药学家:
 战国时医学家 (四诊法)—— 扁鹊

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华佗
张仲景
 汉末著名医学家(《伤寒杂病论》)——
孙思邈
 唐医学家(千金方)——
李时珍
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2 、宋应星与《天工开
物》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 宋应星
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天工开物》被誉为 "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治丝图 灌溉图 挖煤图 炼水银图 纺车图 冶铁图


科技名著
2 、宋应星与《天工开
物》材料研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

的“农 现
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本”思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
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的重农的思想。

影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
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
的科学技术。
传播: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等多种
文字 , 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3 、徐光启与《农政全 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书》
主要内容: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
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
类。(重点在开垦、水利和荒政,篇幅占全书一
半以上,成为这部书的显著特色。)全面总结了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
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徐光启 全书 60 卷约 70 万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
( 1562-1633 ) 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
明朝科学家
果。
三本科技名著有何共同特点?
它们都是总结性的著作,都是传统科技领域上的成就。
三、小说和艺术
章回体小说
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以史实为基础 , 描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
我国最早的一部
写三国间的矛盾冲 起义为题材的长篇
讲述梁山好汉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取
主要内容 长篇历史小说 经的艰难历程
突 小说
运用白话描写 , 洗 浪漫主义色彩的
艺术特点 长篇历史小说
练明快,生动传神 神话小说
三、小说和艺术
董其昌 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
书法 书风,自成一体。

徐渭 “ 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
绘画
明朝
艺术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
汤显祖 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封建
戏剧
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地理 《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
徐霞客
也是文学名著。
明朝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呢?

① 商品经济和工商业市镇的繁荣(经济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社会基础)
③ 印刷技术的发展(技术基础)
明朝艺术

书法名家:董其昌 绘画名家:徐渭 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


体现君主专制强化、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的时代特点。

李时珍《本草纲
科技成就 目》
宋应星《天工开
物》
徐光启《农政全
书》
明长城
明朝的科技、 建筑成就
北京城
建筑与文学
罗贯中《三国演
小说 义》
施耐庵《水浒传》
文学成就 吴承恩《西游记》
戏剧 汤显祖《牡丹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