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2

•形成氣象條件 •藤原效應

•生成地區 •颱風災害
•結構 •颱風與波浪、湧升流
•移動 •颱風與暴潮
•風雨分佈 •警報與預報
•發生頻率及侵台次數 •追風計畫
杜鵑颱風 – 2003/8/31- 9/2 地面天氣圖
杜鵑颱風雷達回波圖
杜鵑颱風紅外線雲圖
颱風生成條件

1. 需在南北緯度 5° 以上的赤道區,才能因地球自轉產生的科氏力

得使氣流成氣旋式的環流。
2. 海水溫度> 26.5℃ 才能有足夠的水汽蒸發,供應颱風發展的能
量。
3. 高低層大氣間的風速不可相差太大,才不會將發展的積雲吹散,
如果沒有不斷發展的積雲,就不會形成颱風。
4. 氣流低對流層輻合,高對流層輻散。
颱風生成分佈以及移動軌跡圖
不同區域對熱帶風暴的稱呼
颱風眼 眼牆

無雨帶
螺旋雨帶
颱風立體結構
颱風垂直運動剖面
風速分佈

R0 x
V (r )  V ( R0 )( )
r
x=0.5~0.6

r
V (r)  V ( R ) 
R
0
0
颱風相對風速垂直剖面
颱風溫度距平垂直分佈圖
颱風的進行方向,一般都受大尺度駛流場所控制,在北太平洋
西部 生成的颱風,主要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環流所導引。
西太平洋及中國南海海域颱風發生頻率表( 1
897 - 1996 )
十 十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合
一 二
次數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計
月 月

總共發生
38 18 27 57 91 144 378 471 437 348 228 112 2,349
次 數

佔總數之
1.6 0.8 1.1 2.4 3.9 6.1 16.1 20.1 18.6 14.8 9.7 4.8 100
百分比

平 均 0.4 0.2 0.3 0.6 0.9 1.4 3.8 4.7 4.4 3.5 2.3 1.1 23.5
表1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發生頻率表 (1958 - 2013
年)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11 12 合計
次數
月 月 月

總共 26 9 20 39 63 101 222 305 280 215 129 65 1,474


發生
次數

佔總 1.8 0.6 1.4 2.6 4.3 6.9 15.1 20.7 19.0 14.6 8.8 4.4 100
數之
百分

民國 15 年( 1897 年)至民國 85 年( 1996
年)
颱風侵襲臺灣各月次數
月 份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全 年

次 數 2 12 26 86 108 80 27 7 348

平均 0.02 0.12 0.26 0.86 1.08 0.80 0.27 0.07 3.48

百分數 0.6 3.4 7.5 24.7 31.0 23.0 7.8 2.0 100
西元 1911 年至 2013 年颱風侵襲臺灣各月個數

月份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全年
個數 1 9 26 92 105 82 30 10 1 356
平均 0.01 0.09 0.25 0.89 1.02 0.79 0.29 0.10 0.01 3.46
中心氣壓與最大風速

V max
 3  3.5(1010  Pc ) 0.644

例如: Pc=960 mb
1010-Pc = 50 mb Vmax=42 m/s
颱風移動速度
大多數之颱風於形成後,其進行速度較慢,每小時約十至十
五公里,爾後逐漸加速到每小時十五至二十五公里;將要轉
向或增強時,其速度會漸漸減慢,甚至幾乎停滯不動。這正
像汽車在轉彎時必須減低速度一樣,在轉向以後,進行速度
又漸漸加快,並且愈走愈快,大約有二十公里至五十公里。
此外,因各地氣壓的分布也會影響颱風的行進,所以颱風進
行速度是會變化的。
颱風侵襲時台灣地區的降雨狀況
颱風挾帶豐富水氣,故侵襲時往往帶來豪雨,而這種豪雨又受制於颱
風路徑、地形、強度、水氣含量、移動速度、雲雨分布等不同因素影響,而
使各地降雨量產生很大差別。惟根據路徑分析,各地降雨情況可歸納出下面
幾種情形:
(1) 第 2 、 3 、 6 類路徑颱風的降雨以北部
及東北部地區最嚴重,中部山區雨量亦多,
如入秋( 9 月)後有東北季風南下,更能
加大雨勢,致常引起北部及東北部地區的
水災。另第 4 、 5 類路徑颱風如在入秋侵
台,北部及東北部地區雨量(尤其山區)
亦甚大,應注意防範。
(2) 第 3 類路徑颱風在登陸前,北部及東部
地區雨勢亦強,穿過中部地區後,南部地
區因偏南風吹入致加大雨勢,但以中南部
山區雨量增加最多。
(3) 第 4 、 5 類路徑颱風從台灣南端或近海
通過,除東南部地區雨量較多外,其他地
區雨量不多。
(4) 第 6 類路徑颱風沿東岸或東方海面北
上(例民國 87 年 10 月的瑞伯颱風),以
東部地區降雨最多,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有
時亦有較大雨勢。
(5) 第 7 、 8 類路徑颱風對西南部及東南
部地區影響較大,雨量最多雨勢亦大,東
部、北部及東北部地區雨量並不多。
(6) 第 9 類路徑颱風為一較特殊路徑的颱
風,其影響視颱風強度及暴風範圍(半
徑)而定,一般以中南部及澎湖地區最嚴
重,其他地區次之。例如民國 75 年 8 月
的韋恩颱風,造成全台風雨均甚大,但以
中南部及澎湖地區災害損失最多。







藤原效應

二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
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
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
中心的位置,依兩個颱風的
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
來決定。旋轉時通常較小的
一個走得快些,較大的走得
慢些,有時亦可能合而為一。
日本氣象學家藤原最早研究
此種雙颱風旋轉現象,故稱
為藤原效應。見圖
颱風的改造
颱風為害如此之烈,因此如何去駕馭及改造颱風就成為人類
長久來夢寐以求的事。據歷年研究結果,以利用人造雨(種
雲)方法最為可行,此法乃利用飛機將碘化銀噴灑在颱風眼
外的雲層內,使雲層 內的水分迅速凝結而釋放大量潛熱,
俾減小颱風的能量及強度。美國 曾進行三次實驗,結果顯
示在種雲後四至六小時,颱風的強度有明顯減小,中心附近
最大風速減低約 15 %~ 30 %,惟此效果維持不久,在六至
十八小時後強度便再度增強。顯然,以人造雨方式嘗試改變
颱風所伴隨風或雨的成效,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及實地試驗
颱風分級

近中心最大風速

颱風分級(台灣) 每時海浬
每秒公尺(m/s) 蒲福風級 每時公里 (km/h)
(knots/h)

熱帶性低氣壓 < 17 < 34 < 8 < 63

輕度颱風 17~33 34~63 8~11 63-117

中度颱風 33~51 64~99 12~15 118-183

強烈颱風 > 51 > 99 > 15 > 183


Super Typhoon
Sepat

At 10:25 a.m. local


time (02:25 UTC) on
August 16, 2007,
when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
MODIS) on NASA’s
Terra satellite
captured this image,
Super Typhoon
Sepat was still well
away from its coming
encounter with the
Philippines and
Taiwan.
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NaturalHazards/shownh.php3?img_id=14447 29
Super Typhoon
Sepat
(QuikSCAT)
image from Aug
17 2007

5:39 p.m.

The typhoon was


classified as F5.

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NaturalHazards/shownh.php3?img_id=14449 30
QuikSCAT
• QuikSCAT’s scatterometer sends pulses of
microwave energy through the atmosphere
to the ocean surface and measures the
energy that bounces back from the wind-
roughened surface.
• The energy of the microwave pulses
changes depending on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NaturalHazards/shownh.php3?img_id=14449 31
Saffir-simpson 颱風尺度表
颱風災害的分類

(1)強風:風壓可直接吹毀房屋建築物、電訊及電力線路,使稻麥脫粒、果實脫落等。
(2)焚風:乾燥且高溫使農作物枯萎。
(3) 鹽風:海風含有多量鹽分,吹至陸上可使農作物枯死,有時可導致電路漏電等災害。
(4) 巨浪:狂風會產生巨浪,颱風所產生的巨浪可高達 10 至 20 公尺,在海上易造成船隻
顛覆、沉沒,波浪也會逐漸侵蝕海岸,而生災變。
(5) 暴潮:強風使海面傾斜,同時由於氣壓降低,使得海面升高,導致沿海發生海水倒灌。

(6) 豪雨:摧毀農作物,淹沒農田並使低窪地區淹水。
(7) 洪水:山區豪雨,常引起河水高漲、河堤破裂而發生水災,沖毀房屋、建築物,並毀
損農田。
(8) 山崩:豪雨沖刷山石,使山石崩裂坍塌,形成土石流,沖毀房屋、傷及人畜、阻礙交
通,山區公路常發生此種災害。
(9) 傳染病:颱風水災後常易發生各種傳染病,如痢疾、霍亂。
崩塌與地滑
( 南投縣鹿谷鄉和雅
村)

颱風的災害
賀伯颱風
在 85 年七月三
十一日晚上在
土石流
基隆與宜蘭之
間登陸 ( 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出水
溪)
南投縣水里鄉一帶颱風災害前後航照對照圖
八八水災 [1],又稱八八風災、莫拉克風災,是 2009 年 8 月 6 日至
8 月 10 日間發生於臺灣中部、南部及東南部的嚴重水災,主要原
因是颱風莫拉克侵襲台灣所挾帶的破紀錄的降雨量(許多地方 2 日
的降雨量相當於 1 整年份的量)。其為台灣自 1959 年八七水災以
來最嚴重的水災,期間臺灣多處發生淹水、山崩與土石流,其中以
位於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今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小林部落滅村
事件最為嚴重,造成 474 人活埋。
據中華民國政府統計,此次水災共造成 681 人死亡、 18 人失蹤 [2]

Sepat
雙眼牆結構

http://www.cwb.gov.tw/

37
Precipitation

http://www.cwb.gov.tw/ 38
秋颱與東北季風 ( 冷鋒 ) 共伴效應
地面天氣圖 2011.10.03.0800



可見光雲圖 日累積降水 2011.10.03

紅外線雲圖
雷達回波
台東焚風持續十八小時 創當地氣象史紀錄

辛樂克颱風 (2008.9.14)
• 受到地形影響,從昨天中午過後出現的焚
風一直颳到今天清晨六點三十分才結束
• 入夜後仍維持三十五度高溫,最高溫一度
達到三十七點八度,持續時間長達十八個
小時,創下台東氣象史的首次紀錄。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14/1/15vrn.html
42
美國 Katrina 颶風

颶風路徑圖即期間雨量圖
紐奧良市地形頗面圖及水位圖
潰堤過程示意圖
紐奧良市淹水範圍
颱風與湧升流

颱風每年提供南海 20-30% 生產力

颱風所引起海中強烈的湧升現象,使海平面 50 公尺以下

富含營養鹽的海水上升到海面,使得以營養鹽維生的浮

游植物數量遽增,造成葉綠素濃度增加 30 倍,年度新生

產力增加 2-4 % 。由此結果推測,以南海每年平均有 14


熱帶氣團或颱風經過,其對南海年度新生產力可能的貢

獻應有 20-30% 之劇。 (Lin et al.2003, GRL)


台灣相關颱風氣象諺語、名詞

何謂「西北颱」?

台灣北部、東北部及西部地區的民眾對「西北颱」特別
敏感,甚至談颱色變,其原因是「西北颱」常給這些地區帶
來嚴重風災與水患,所謂「西北颱」是颱風從台灣東方海面
向西北方進行,中心通過基隆與彭佳嶼之間海面時,台灣北
部及西部地區多吹西北風,受地形影響雨勢特大,又因風向
幾與海岸垂直,使積水不易宣洩,甚至引起海水倒灌,故此
種路徑的颱風為害最大,由於吹的是西北風故稱「西北颱」;
民國 52 年葛樂禮颱風就是一個最典型的實例。
台灣相關颱風氣象諺語、名詞

「九月颱無人知」?

人們在颱風來襲前可應用一些徵兆,判斷颱風將至,
但自農曆九月以後,大陸高氣壓的強度已漸增強,開始影響
台灣的天氣,而使一些颱風來襲徵兆不明顯或消失。例如大
陸高氣壓影響下的天氣,多低雲,高空卷雲為低雲遮掩而不
易見到而由觀測經驗預知颱風將臨。又雷雨已減少或消失,
亦不能以雷雨的驟然停止判斷颱風之來臨。風向吹東北風,
亦不能從偏南風轉東北風斷定颱風接近。又因東北風較強,
波濤已漸洶湧,無法斷定是否受颱風影響。因此有「九月颱,
無人知」的說法,表示農曆九月以後的颱風來襲前,不能根
據徵兆判知。
台灣相關颱風氣象諺語、名詞

俗語「一雷破九颱」有沒有道理?

台灣民間流傳這句諺語,常為一般人所誤解,而認為聽
到雷聲,颱風就不會來,其實不然。
在夏季,台灣在熱帶海洋性氣團籠罩下,上升氣流旺盛,午
後常有雷雨發生。但在颱風接近時,台灣地區因受颱風外圍
下沈氣流影響,雷雨便會停止。如果颱風已開始侵襲,颱風
範圍內上升氣流旺盛,常有雷雨發生,只不過是雷聲為風雨
聲掩蓋不易被吾人所聽見罷了。
此句諺語的正確解釋應為:「台灣地區經常有午後雷雨發生
時,颱風不會來,如果連續性雷雨忽然停止時,便可能有颱
風要來了,一旦颱風來了,雷雨仍可發生,颱風亦不會因雷
雨之發生而減弱消散」。
台灣相關颱風氣象諺語、名詞

「颱風過後沒回南,十日九日濕」

颱風中心經過後,風向即轉為偏南風,然後颱風漸
漸遠離,天氣好轉,但在冬季如有颱風來襲。有時當中心經
過後,風向並不轉為偏南風,此時在東北季風及颱風共伴環
流影響下可能陰雨連綿,降雨連續數日不停,台灣北部、東
北部地區有水災的危險,所以台灣有這句諺語。
台灣相關颱風氣象諺語、名詞

「颱風回南了」

當颱風由南向北移動時,前半部是偏北風(如北風、
東北風、西北風等),後半部是偏南風(如南風、東南風、
西南風等)。當偏北風漸漸變成偏南風時,就表示颱風已
過了一半,此後風雨將逐漸減小,甚至完全停息,這就是
台灣民眾所謂的「颱風回南了」。
颱風路徑預報方法

客觀的方法可分:

(1) 氣候統計法

(2) 動力數值模式

兩大類。目前發展的趨勢為兩者之結合
2014 年 4 月 9 日上午 8 時起 120 小時
內,琵琶颱風 7 級風暴風圈在 120 小
時的侵襲機率。

2008 年 9 月 25 日上午 8 時薔蜜颱


風之路徑潛勢預報圖。
颱風預報誤差產生之原因大致有下列 3 點:
(1) 海面上資料稀少,無法掌握颱風詳細結構。
(2) 氣象科學上對颱風之了解尚不完整。
(3) 受臺灣複雜地形的影響。

近 15 年颱風 24 小時路徑預測誤差 ( 公里 ) 統計圖


近 5 年美、日、台灣之 24 小時颱風
路徑預報誤差狀況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莫拉克

台灣 CWB 120 km 95 km 101km 99 km 103 km 87 km

日本 JMA 125 km 104 km 105 km 111 km 112 km 93 km

美國 JTWC 130 km 104 km 104 km 100 km 103 km 91 km

( 吳德榮 : 莫拉克颱風預報過程 , CWB 簡報 , 2009. 8. 25, NSC)


59
追風計畫簡介

侵台颱風之飛機偵察及投落送觀測實驗( Dropsonde Observation for


Typhoon
Surveillance near the TAiwan Region (DOTSTAR) ),又名追風計畫。有鑑

歷年颱風屢屢造成台灣地區重大災害,颱風研究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國科會於
2002 年 8 月起提供 3 年約 9000 萬經費,進行由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吳俊傑教
授主
持的「颱風重點研究」 (Priority Typhoon Research) 。此研究是一跨部會、

美兩國跨國合作、並由我國研究人員主導的國際研究計畫,首要研究項目是以
「全球衛星定位式投落送」 (GPS Dropsonde) 進行飛機觀測,可望增進學界對

颱風動力理論的瞭解,提高颱風路徑的預報準確度,並將台灣在國際颱風研究
領域中帶入新的里程碑,扮演西北太平洋及東亞地區颱風研究的領導角色。
追風計畫目標

(1) 為有效增加颱風周遭環境大氣資料之觀測,針對可能侵襲台灣的颱風,進行
GPS 投落送飛機環境偵察觀測之先期研究。

(2) 透過電腦模式評估所得資料如何影響模式颱風路徑,形成有效率的機動觀測
策略,協助改進侵台颱風預報。

(3) 作為台灣及東亞各國進行西北太平洋地區颱風飛機觀測之先驅工作,成果乃
是未來擬定飛機觀測策略之重大指標。

(4) 驗證遙測的颱風周遭大氣資料,佐助颱風動力原理之探討。

(5) 推動策略性觀測研究、提昇資料同化研究,扮演颱風基礎及預報研究火車頭
之先驅實驗。

(6) 提昇我國在颱風研究領域之國際地位,扮演西北太平洋及東亞地區颱風研究
的領導角色。
追風計畫
飛機觀測拍攝颱風中心(米
勒)
追風計畫 觀測範圍
南瑪都颱風的飛行觀測路徑:
即時觀測資料(低、中、高層)
豪(大)雨雨量分級定義修正對照表及其警戒事項說明

特報 雨量
新定義 原定義 警戒事項
種類 分級
24 小時累積雨量
24 小時累積雨量 山區:可能發生山洪暴發、落石、
達 50 毫 米 以
達 80 毫 米 以 坍方。
大雨 上,且其中至少
大雨 上,或時雨量達 平地:排水差或低漥地區易發生積
特報 有 1 小時雨量達
40 毫米以上之降 淹水。
15 毫米以上之降
雨現象。 雨區:強陣風、雷擊。
雨現象。
24 小時累積雨量
達 200 毫 米 以 山區:山洪暴發、落石、坍方、土
24 小時累積雨量
上,或 3 小時累 石流。
豪雨 達 130 毫米以上
積雨量達 100 毫 平地:易發生積淹水。
之降雨現象。
米以上之降雨現 雨區:強陣風、雷擊、甚至冰雹。
象。

山區:山洪暴發、落石、坍方、土
24 小時累積雨量 24 小時累積雨量 石流、崩塌。
豪雨
大豪雨 達 350 毫米以上 達 200 毫米以上 平地:積淹水面積擴大,河川中下
特報
之降雨現象。 之降雨現象。 游防河水溢淹。
雨區:強陣風、雷擊、甚至冰雹。

山區:大規模山洪暴發、落石、坍
24 小時累積雨量 24 小時累積雨量
方、土石流、崩塌。
超大豪雨 達 500 毫米以上 達 350 毫米以上
平地:易有大範圍積淹水。
之降雨現象。 之降雨現象。
雨區:強陣風、雷擊、甚至冰雹。

※ 對突發性或連日降雨雖未達特報等級,研判有致災之虞,將由中央氣象局發布即時訊息。
※ 上述警戒事項為通案性描述,因各地對雨量承受度有異,致使災害程度不同。

You might also like